诵读国学经典黑板报素材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黑板报吧,黑板报是用黑板、粉笔作为工具和材料来制作刊出的一种出版物。你还在找寻好的黑板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诵读国学经典黑板报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 语》10段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讷於言,而敏於行。"
《老子》节选
1.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 其私。
2.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3.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大学》节选
1.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2.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 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中庸》节选
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
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 ;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国国学
1、经部
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2、史部
各种体裁历史著作
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
《北齐书》《北史》《曹子建集》《陈书》《大宋宣和遗事》《国语》《汉书》《后汉书》《金史》《晋书》《警世通言》《旧唐书》《旧五代史》《开元天宝遗事》《梁书》《辽史》《洛阳伽蓝记》《明史》《穆天子》《南齐书》《南史》《清史稿》《三国志》《山海经》《史记》《史通》《书目答问》《水经注》《宋史》《宋书》《隋书》《魏书》《文史通义》《新唐书》《新五代史》《醒世恒言》《元史》《战国策》《贞观政要》《周书》
3、子部
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子部分为“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
《老子》《墨子》《庄子》《列子》《荀子》《鬼谷子》《韩非子》《淮南子》《茶经》《棋经》《九章算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近思录》《黄帝内经素问》《黄庭内景经》《黄庭外景经》《东京梦华录》《公孙龙子》《乐府杂录》《洛阳牡丹记》《吕氏春秋》《心经》《六祖坛经》《金刚经》《林泉高致》《容斋随笔》《世说新语》《四十二章经》《孙子兵法》《太上感应篇》《武林旧事》《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搜神记》《颜氏家训》《新书》《扬子法言》《阴符经》《尹文子》《游仙窟》《喻世明言》《周易参同契》
4、集部
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
《楚辞》《窦娥冤》《二十四诗品》《古文观止》《绝妙好词》《乐府诗集》《柳宗集》《诗品》《六朝文 》《六一诗话》《牡丹亭》《欧阳修集》《全宋词》《全唐诗》《人间词话》《苏轼集》《唐诗三百首》《陶渊明集》《文心雕龙文选》《西厢记》《玉台新咏》
经史子集四部正名
何谓国学?
国学是一个上世纪二十年代产生的名词,当时的历史背景不必多说,学术上的时代主题是西学东渐。此前中国的旧学在现代文明面前一败涂地,曾国藩继承明儒传统,身体力行,通经致用,后来又有张之洞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调和传统与现实的阴阳关系。后来学术界兴起“整理国故”的热潮,虽然与当时历史条件看似不协调,实则是有深刻历史理性的。提出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当时不但提出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提出要恢复两汉经学,这看似极为矛盾,其实正是魏源的高人之处,此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了中西交流的合理原则。
当时国人有一种全盘否定国粹的倾向,外国来的就是梅毒也是好的,而看新文化运动闯将之一胡适,则在介绍杜威的实践主义时同时讲授中国哲学史。当时的历史氛围下,国学概念产生后其意义内涵自然较复杂,包括传统官方民间各种学问、艺术、技艺等,但在狭义上,国学之范围不脱经史子集四部,同时四部中又以经学为首。
今人对国学的基本看法只在形式上,乃至觉得用文言文的就是国学,对于朴学之类几无任何概念。举例来说,治国学先从经学开始,经,古称六经或六艺,后世经历秦火,几经辗转,乃最终定为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周易》以占筮之书,历秦火而独存,没有被焚禁过,六经之中其他经书及六国史书之类都在焚书坑儒中被焚,后在汉初由官方整理寻找,从故秦博士伏生这些人那里按他们的背诵记述重新补足,与原书多不一致,同时又有鲁恭王坏孔子家壁发现壁中书,及后世刘歆于秘府整理出的“古文经”,虽有经学家的今古文之争,古文家又因伪造部分经书而被诟病,后东汉郑玄调和今古文,又经王弼、王肃诸人,今古文之争渐弭,而一代人皆以一代之风气解经,西汉尚灾异,故董仲舒等人讲公羊学言灾变,京房易学讲卦气;东汉流行谶纬,郑玄乃兼注纬书;魏晋尚玄,乃有调和儒道之努力,论四本、崇有、贵无以至有将无同之论,说《易》者多采道家之旨。南北朝至隋唐大略沿袭并整理,孔颖达笺注群经,为当时经学南北融合作出贡献。
宋明时易学继陈抟而有邵雍,后朱熹采易图讲易,重在义理,此时理学产生,又者经历隋唐,经学受到禅宗影响,又进入新的境界。再有太极、气、理、性之说遍及人心,此时经学离孔子所治经已渐远,至王阳明“心学”则更是采佛家大乘精义。清朝文字狱大兴,考据朴学大兴,乾嘉年间尤盛,纳兰《通志堂经解》之后,诸家整理经学文字勘定版本,并作正义笺疏,焦循、钱大昕、阮元等为冠。
近代俞樾兼通今古文,其弟子则又启今古文之争,又有南海先生康有为作《新学伪经考》,当时章太炎、刘师培诸人,遂争演愈烈。通经学史,还须知道经学背后的政治因素,如汉代治经是士族垄断仕途的方法,注经便是掌握话语权,乃造出俨然春秋贵族一般的世代簪缨之巨族,在晋以后士族遂成为超越皇权的势力,至有“王马共天下”之说。
今古文之争更牵涉到很多政治因素,如王莽改制等,总而言之,经学中问题错综复杂,而只有治经学后,才能遍及群书,治史、子、集部。例如,不通经学,不会《尔雅》、《说文解字》训诂音韵之类,就无法在文句上读懂古书;不懂《周易》象数乃至天文地理者,就无法读懂史书中各种历法天象灾异记载,也读不懂《史记》中《秦楚之际月表》之类,从而亦无法理解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理论体系;不懂易学,不读《春秋》《诗经》、《礼记》之类,就无法理解子学中的很多理论来源(因为古代文化的整理者和集大成者不是老子、墨子、庄子,而是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
史部的体系大致三种,一者纪传,承袭《史记》体制,如《汉书》、《明史》者;一者纪年,承袭《春秋》体制,如《资治通鉴》者;又者纪事,承袭《通鉴纪事本末》,如《宋史纪事本末》等。而在章诚斋眼中,六经皆史(《周易》和史之关系可参考胡朴安《周易古史观》),故史部实际也是继承经学传统,史笔即用春秋笔法,并采用经学中通三统、尊王攘夷、大一统、母以子贵等观念,这是史部概况。
子部是四部中最少的一部分,故将佛道典籍均填入子部,先秦诸子著作是子部最早来源,多归于子部杂学之属,以备与儒家参合互用,而兵农医术等应用内容在子部则列为较下之学,易学中部分阴阳五行术数之类也在其列,如《六壬大全》、《三命通会》、《李虚中命书》等。
集部有楚辞、总集、别集等分类,主要收录历代文艺方面作品,这一部分由于历代作家不断更新填充而蔚为大观,如宋人著书就有数万卷,而在江陵焚书之后天下藏书不过才两三万卷。此部分与经学中小学(音韵训诂等)多有关联,如《佩文诗韵》等,要之,不同小学,不解平仄及古音等就不能吟诗填词作赋属文,今人文章不济多半还是小学功底不够扎实,对汉字本身感悟不深,又不能通其他几门语言与汉语对比,更显语言能力单薄。集部文章可作三不朽之“立言”者,也是文章精华处。
经史子集之外,如《西厢记》、《牡丹亭》之类可归集部,又是艺术门类,也是国粹内容,国学中也有一席之位,但已非主体脉络,发扬光大可以,但其实已是末业闲流。
论国学,先明国学之义,所谓必也正名乎,善哉。
国学经典名家语录
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2.学不可以已。――《荀子》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8.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9.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有度》
10.守一道制万物者,法也。――《 冠子度量》
11.法者,使去私就公。――《 冠子度万》
12.天下万事,不可备能,责其备能于一人,则什么能力都具备,贤圣其犹病诸――《尹文子大道上》
13.天下之事,非一人所能独知也;海水之广大,非独仰一川之流也――《 冠子道瑞》
1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
15.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九章》
16.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1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七十八章》
18.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为诬,外部自以为欺,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慢,是雅儒者也。――《荀子儒效》
19.凡百事之成,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20.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2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2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25.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26.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7.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28.言无实不祥。――《孟子・离娄下》
29.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也。――《墨子・修身》
3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1.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子・心术下》
32.功,利民也。――《墨子・经上》
33.贵为天子,其利人不厚于匹夫。――《墨子・大取》
34.善治外者,物未必治,而身交苦;善治内者,物未必乱,而性交逸。――《列子。杨朱》
3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36.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3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3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9.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增广贤文》
40.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春秋》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2-3831.html诵读国学经典黑板报素材
相关文章: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预案10-26
课堂教学学习方法范文8篇08-15
伤心的语录12-10
你的名字经典语录11-04
古风句子07-05
校园活动的策划书11-30
单位购买汽油介绍信08-15
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12-05
一年级语文教师家长会发言稿08-27
世界预防溺水日演讲稿07-20
那一刻我长大了五年级优秀作文01-12
一年级孩子的寄语12-05
破晓初二作文08-31
祝自己生日贺词08-23
2024年福州大学在贵州招生情况11-27
大学选课定向什么意思11-22
从江西水利职业学院怎么坐车到抚州09-11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