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1
教学目的
1.理解小说折射的时代信息
2.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3.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角度欣赏人物
难点: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语言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简介并导入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小说。作者铁凝,1957年生,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发表中短篇小说60余篇,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夜路》,中短篇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铁凝小说集》。她以一个女作家的敏锐、细腻的艺术感受力,真挚美好的情致,对生活素材独到的发掘和精巧提取,语言清朗睿智,作品蕴涵深挚,质朴优美。
这篇小说写的是一群以香雪为代表的山村少女对开进深山的火车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以此折射出受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村蹒跚前进的身影。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构思巧妙,表述独特,语言精美。小说主要通过哪几个故事情节表现的呢?
二、阅读分析并说明过渡语
小说主要写了四个情节:
1.姑娘们对“北京话”的议论;
2.姑娘们与旅客做生意,过渡语是: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3.香雪渴望有一个铅笔盒,过渡语是:“也难怪,咱们香雪是学生呀。”也有人替香雪分辨。
4.香雪夜走三十里路得到心爱的铅笔盒,过渡语是:可是,那诱人的哒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三、感知课文,讨论把握几个问题
1.火车开进深山以前,台儿沟是个什么样子?
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命令。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也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这里的人们质朴纯洁,一天只吃两顿饭,生活贫穷落后,被大山挡着,封闭保守,就像世外桃源一样,与世隔绝,不知道外边的世界是个什么样?
2.开进深山以后,台儿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台儿沟以往的宁静被搅乱了。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了服饰和容貌后,就朝村口火车经过的地方跑,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凤娇是第二。起初是观望议论,后来就做生意换一些发卡、纱巾之类的装饰品,再后来想换一个铅笔盒,最后为换一个铅笔盒香雪还登上火车走出了三十里路。发生了有过程的变化。
3.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
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装扮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地向往和追求。所不同的是,香雪在她们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因为香雪是她们全村唯一的初中生,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其他姑娘们的问题和物品需求都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文化知识和文化追求使她与别人不同,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显得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2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儿童都像花儿一样美丽,表达了向往世界各民族平等相处的愿望。诗人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没有种族歧视的环境中快乐的成长。教学时,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美好愿望不容易理解,我要在课堂的叫许饿中多注重引导,及时点拨,发现学生思想活动的状态,更好的突破叫许饿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许多语言文字的训练,教师要领悟学生在结合课文的基础上扎实的做好积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要认的5个生字,学习一个多音字。
2、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词句的训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美好愿望。
4、学习背诵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六一就要到了,有一些好朋友在一间漂亮的房子里庆祝节日,看……
课件演示:有一群不同颜色的眼睛,不同颜色头发的孩子在一起联欢。
猜猜他们从哪里来?那里什么样?(学生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自己的联想。)
课件演示:猜到哪个小朋友,放大头像并注明来自国家。
2、他们有的来自富有的国家,也有的来自贫穷的国家,但是他们今天都平等的相聚在一起联欢,是多么的高兴!他们要和你们一起庆祝节日,你们愿意吗?
3、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国的花朵。今天,你们欢聚在一起,就是全世界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课件岩石:土中小朋友变成一朵朵花,扎成一束。
4、你能把“最美”的换个词语,使意思不变?
[设计意图:从色彩图示入手,用学生感兴趣的鲜明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暗示不同皮肤不同种族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就像最美的花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为学生创造了联想空间,有助于想象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同义词的训练,使学生不断积累词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小组内读文
在小组内解决不认识的字,把新发现告诉小组同学。(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新字)
想想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学生会联想到课件的演示,找到答案)
2、学生汇报。
课件演示:“冠”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组内交流中相互学习,优补差,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由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自由读全文,找找哪节的内容有联系。
2、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所得。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要初步学会把文章的结构,从这项练习中训练学生的朗读,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也能初步把握文章脉络。]
3、找到你喜欢的地方,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喜欢的原因。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喜欢的原因,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连好习惯,自由表达也可以开放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自我组织语言的能力,达到畅所欲言的目的]
4、根据学生汇报不同部分,相应进行课文的理解,并引导读。
(1)汇报读第一部分(1、2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表达了什么意思?
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比喻句:把人们的眼睛比作星星亮晶晶。
训练:星星――亮晶晶太阳――()()――()
用“…像…一样…”说一句话。
(2)汇报读第二部分(3、4小节)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理解:花冠用来比喻什么?
花的颜色有深有浅什么意思?
“各色各样的花,开满可爱的花园”怎样理解?
课件演示:照样子:各色各样――各()各()
试着按课文说一说:你的(),他的(),不管(),都是()。
背诵指导:记注重点词语和他们的大致顺序背诵会轻松一点!
[设计意图:问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逐步理解课文铺好阶梯,培养学生连续思维的能力。]
(3)汇报读第三部分(5小节)并说明喜欢原因。
理解:比喻句:把孩子比作鲜花和花束。
孩子们是谁?课文中的你我他是谁?
作者为什么把这么多不同颜色眼睛和头发的孩子们比作花束?
作者有什么愿望?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完成自己的认知,不断的升华。]
(4)小结:今天,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小朋友团结在一起。你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把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世界上的所有孩子们都是平等的,理解作者美好的愿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好习惯,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思维扩展
假如在你身边有这样的同学或这样的事情发生,你回怎么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和道理,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叙事文的概念和特点。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叙事文的写作技巧。
3、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叙事文,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
1、叙事文的概念和特点。
2、叙事文的`写作技巧。
3、叙事文的阅读和欣赏。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一些简单的阅读材料,让学生了解叙事文的概念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教学:通过讲解叙事文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学会如何构建叙事文的结构和情节。可以举一些例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事件描述得生动有趣。
3、阅读和欣赏:提供一些优秀的叙事文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4、课堂练习:让学生自己写一篇简单的叙事文,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5、总结:通过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叙事文的理解和掌握。
课后作业:
让学生写一篇简单的叙事文,题材自选,要求叙事清晰、情节生动。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学习例文,领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把人物描写得细腻感人的。
2、通过讨论交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能自拟题目。
3、学习写好人物动作、神态的要领,做到细腻感人。
【教学重点】
学习借鉴例文的写法,选取典型事例,抓住细节刻画人物。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回忆事情经过,使文章言之有物。
【教学过程】
一、学习例文,借鉴方法
1、组织学生重读《师恩难忘》的第二段内容,再次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并通过讨论得出作者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具体,是因为他选取了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
2、用投影片出示《我的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
(1)初读片段,整体感知。知道文章选的典型事例是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一事。因为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再读片段,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冯老师帮我纠正写字姿势的语句,然后讨论:作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刻画冯老师的。
(3)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小作者是从动作、眼神等方面刻画冯老师的。老师强调:“正因为作者抓住了冯老师的动作、眼神这些细节描写,所以才能写得如此的细腻、生动。”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将主要人物刻画得十分细致了,那么与这件事有关的其他人物是不是就可以不写呢?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其他人的表现、感受也要写,只是不做重点描写。
3、小结写法
(1)师生联系两篇例文讨论:怎样才能写好一个人
(2)师相机板书:选取典型事例
抓住细节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相关人物的感受、反应
(3)教师强调,凡是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令人感动的事情,不论事情是大还是小,都可以称之为典型的事情。
这部分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借鉴例文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
这个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解决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
1、出示习作要求,请学生自读,自己审题。
2、指导选材
(1)确定写作对象:
让学生明确本次习作刻画的人物是一位教过自己的老师。
(2)组织学生讨论,使其明确这件事可以是有关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有关生活方面的;可以是老师的一次鼓励,也可以是老师的一次批评;可以是有形的帮助,也可以是无形的帮助(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要选择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是两件事。通过这次讨论,尽可能地打开了学生选材的思路,避免了选材雷同,千人一面的问题。
3、小组互说
(1)要求学生确定一位老师,选取他(她)关心帮助自己的一两件典型事例,可以结合《师恩难忘》一课的作业,互相说一说。说清楚老师为什么帮助自己,是怎样帮助自己的,要用上今天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事情说具体。
(2)指名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指导
三、学习写作
学生练习写作,完成初稿,教师巡视,点评指导。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5
教学目的:
1、学生汇报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感受、了解冰心其人的特点,尤其是冰心作品的风格。
2、通过交流、展示、朗读、品味冰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巩固和丰富学生的积累,指导学生感悟、欣赏冰心作品鲜活的神韵,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以冰心为代表的优秀儿童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交流在“冰心阅读月”活动中阅读的作品,并通过诵读、研讨等形式来感悟、品味冰心其人其文。
教学准备:
1、课前开展“冰心阅读月”课外阅读实践活动。
2、课件(内含冰心头像、冰心名句集锦等)。
3、学生自制有关冰心作品的书签、书法作品、美术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学生进入情境。
老师利用课件和语言创设情境。用班德瑞的优美音乐作背景,及教师深情的诗化语言,营造出学习氛围,将学生引进冰心作品爱的意境使师生很快受到感染。
二、汇报展示所了解的冰心其人及作品
1、简要介绍所了解的冰心。
2、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了解两个问题:
(1)简要介绍你所了解的'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冰心作品中体现的童心、母爱、对大自然之爱的主题。)
(2)你读了多少篇冰心的作品?记住了哪些?是从哪儿读到的?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质和量,问题(1)通过汇报交流对冰心其人其作品的认识和了解,给学生勾画出冰心其人其作品的大致轮廓,弥补个人课外阅读的片面性;问题(2)则重在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整理、阅读资料的方法,增进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启发学生学习运用更多、更好的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三、回顾学习方法
回顾在学习《海伦・凯勒》时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抓住冰心作品清新秀丽,语句优美,同时又抒发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特点,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回顾旧知,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挖掘已知经验,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欣赏、品味作品
1、学生寻找自己的阅读伙伴,组成阅读小组,在小组内用“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用心品味”的学习方法去品读最喜爱的作品。并请推荐同学,参加集体汇报。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1)、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
(2)、自主合作,集体赏析。
请各小组将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我们共同来品味冰心的作品,教师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自行分组朗读、品味。通过各种朗读形式展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主动投入整理、赏析同类作品。
让学生充分谈出自己的品味理由,展示学生自己阅读、感悟过程。 五、推荐名句段
学生用情去读,用心品味冰心作品中的名段。
老师推荐名段。(课件展示)通过配乐朗诵、调动学生头脑中贮存的知识积累,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充分的品味到冰心作品中“爱”的主题。旨在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拓展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五、总结,留有余味,学生回味,细听
通过今天的“品冰心作品”活动,我们对冰心其人、其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儿童文学家冰心,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你们、我们、他们以及天下所有爱好她作品的人们。希望同学们在课外再继续去品味冰心作品。
师生的情感都融入冰心作品的“爱”中。冰心的名篇佳句,将久久地停留在学生心中。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6
【学习目标】
1、认识“塌、挣”等5个生字,会写“隆、塌”等13个字,正确读写“创造、轰隆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女娲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
4、积累课文中的生动语句,能有条理地讲这个故事。
【课前准备】
收集中国的神话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神话传说,激阅读兴趣
1、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听。
2、在我们悠久灿烂的文化历史长河中,神话故事是一朵美丽的浪花。它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感情丰富,寄托人民美好的愿望和追求,比如《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优美动人的《女娲补天》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
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赶快读读吧!
2、同桌互读:
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如果对方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帮他指出来。
3、默读:
⑴要求学生不指读,不动唇,不出声,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
⑵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几句话说一说吗?
三、用心品读,细致感悟
1、边读书边思考:
找出自己不懂或不明白的地方。
(教师巡视指导)
2、选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交流释疑,赏析朗读。
3、小组交流:
⑴不懂或不明白的问题。
⑵喜欢的段落和原因。
4、全班交流,释疑解难,感情朗读:
⑴“挣扎、冶炼”等词语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抓住描写女娲着急、难过心情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善良:
如“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⑶抓住女娲补天历尽千难万险的语句,练习有感情朗读,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伟大精神:
如“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练读、评读、再读,在读中体会情感、积累语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有感情朗读课文,巩固认读生词。
二、互相合作,练习讲故事
1、自主练习讲故事。
2、小组合作讲故事,可以独立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可以几个人合作,各讲某些情节,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也可以讲自己最感兴趣或最精彩的情节;还可以创造性地改编、续编故事。
3、自愿讲故事,可独立完成,也可合作完成。
4、组织评议:
评议要点:仪态是否端庄大方,故事情节是否完整生动,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
三、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1、自主识记生字,同桌交流识记小窍门:
例如:联系字意法,“燃、熄、炼”和火有关系;换偏旁法,“抬”字换偏旁变成“冶”字;“睁”字换偏旁变成“挣”字等。
2、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这一课有10个左右结构的字,有9个左窄右宽的字,有1个左右均衡的字,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左窄右宽的字如何占格,教师范写“隆、喷”等字。
四、课外拓展
1、抄写喜欢的语句。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或邻居小伙伴听。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童谣,让学生感知童谣的特点:篇幅短小,富有韵律,充满童趣。
2.通过学习童谣,欣赏童谣,歌唱童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童谣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一本童谣书
教学过程: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课间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得是什么呀?(春天)
2.是啊,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瞧,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柳枝抽出了嫩芽随风飘动,小花小草争先恐后地装扮着大地妈妈,满树盛开的花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一切都向我们预示着春天来了。
3.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春天美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就是描写春天的,出示:
春天到,小鸟叫,草地青青穿绿袄,
杨柳枝条随风飘,桃花李花开得好,
小蜜蜂,嗡嗡叫,采集花粉把蜜造。
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读得不错。看一看这段话,一共只有六行,每行大约六七个字,十分短小。谁再来读一读?这次能不能一边读一边打节拍呢?(师评:哎哟,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
多美的'春天呀,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8
研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透过文中动物的做法,感受到动物之间的亲情,进而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2、透过文中人物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研读准备
教师:教学PPT文本
学生:文具盒水彩笔
研读活动
(一)歌曲导入(独唱《一个真实的故事》,教师由歌曲过度到教学中。)
(二)学习《金色的'脚印》
1、我会想我会读
PPT出示“思考问题”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交流分享
(1)抽生回答两个问题。(板书)
(2)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爱的?(抽生回答,PPT出示精彩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小结:(凸显主题“爱,让灵性绽放”)
(三)学习选文
1、我会读 (PPT出示“阅读要求”) 【范学一篇选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边读边勾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同时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哪些语句能体现出他们之间的爱?
2、小组选学选文,学后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
3、我会做 做一份“读书卡” 或者“阅读海报”。
4、回报展示选学成果。
5、在展示中,小组成员补充阅读中的勾画的能体现“爱”的语段。(全班视情况朗读)
(6、交换自己感兴趣的文章。 待定)
四、课堂小结
1、背景音乐情感升华。
2、PPT推荐课外阅读篇目。
2、课结束分享对联。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9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状物散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情感和主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微风燕子斜,细雨鱼儿出。”诗人笔下的大自然鸟语花香,充满欢乐,充满灵气,生机勃勃。而梁实秋笔下的鸟却带给人悲苦,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实秋的《鸟》的世界一探究竟吧!
二、自学指导(一)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没有依靠。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战栗:竭力克制因过分激动而引起的颤抖。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干瘪:干而收缩,不丰满。
2.作者链接
梁实秋(1902―1987),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
三、自学指导(二)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内容。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1-2):自己爱鸟而感受到鸟的苦闷。第二部分(3-5):描写了鸟悦耳的鸣叫和优美的形体。第三部分(6-7):鸟在带给人喜悦的同时也给人悲苦。
2.轻声朗读课文,整理出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词语。
【交流点拨】
清脆、嘹亮、圆润、和谐;斑斓、玲珑饱满、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 纤合度、临风顾盼、高踞枝头、俊俏、轻灵。
3.以上词语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
都是褒义词;表示作者对鸟的浓浓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这篇散文的文眼是哪一句?
【交流点拨】
我爱鸟。
(二)深层探究
1.第5段“我对鸟并不存任何幻想”中“幻想”的含义是什么?“我”对其不存幻想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点拨】
含义:指历代诗文在杜鹃、夜莺、云雀等身上长期形容、渲染而形成的象征意蕴。原因:作者爱鸟只爱其声音、形体,并不受人们赋予鸟身上的各种文化意蕴的'影响。
2.作者在文中写了哪几种鸟?作者对这些鸟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
作者写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令人喜悦的鸟、豪横无情的鸟以及令人悲苦的鸟。看到触目惊心的笼中鸟,作者是无比的关注;在四川欣赏到令人喜悦的鸟的声音、形体,作者对这些鸟是充满“爱”的;对豪横无情的鸟,无法幻出诗意;看到那些令人悲苦的鸟时,作者则是充满同情。
3.前面四节写作者对鸟的喜爱,为何后面两节却写了“悲苦”“伤感”之情?这两种矛盾的感情出现在同一篇课文里是否不太协调?
【交流点拨】
如果说前面四节真实而生动地体现了作者“喜爱着鸟的可爱”的话,那么后面两节却是诉说了作者“悲苦着鸟的悲苦”,同样反映了作者对鸟的关爱,这种爱比前面四节要显得更深刻更丰富。
四、板书设计
关注笼中之鸟
我爱鸟 欣赏喜悦之鸟
同情悲苦之鸟
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读读背背”和“阅读”,查找雾凇的资料与图片;
2、课堂上准备雾凇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读读背背中的古诗
1、让学生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关于写雪景的`古诗。导入今天再了解一首写雪景的古诗。
板诗题:终南望余雪
2、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听清楚诗句的发音。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4、读后说一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5、以各种方式读诗,熟读成诵。
二、阅读《雾凇》
1、出示几幅雾凇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文题《雾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短文写了什么。
3、出示几幅体现雾凇色彩、形态和成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对照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读这些语句,想想写了雾凇的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从雾凇的颜色、形态和成因三方面写雾凇的。
4、读读你喜欢的句子,积累语言。
5、小作者怎么能把雾凇写的如此清楚和奇妙?
引导学生谈谈在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方面的启发。
板书:
1、读读背背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秀
霁寒
2、阅读
颜色
形态
成因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9-3504.html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相关文章:
淘宝好评语模板【最新5篇】08-06
雨说 教学设计07-23
学校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标语11-17
追星的文案10-05
自我介绍面试英文07-25
个性的语录89条11-02
经典正能量早安感言10-05
节能工作计划10-01
吸烟的检讨书09-20
教师远程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1-13
社团管理部换届竞选演讲稿09-20
摘桔子三年级作文300字11-09
谢谢你给我的爱作文500字11-04
初二上册语文文学常识08-31
续写《穷人》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