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班主任的工作实践是极其复杂的活动过程 ,尤其承担的职责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征,只有心理素质优化的班主任,才能出色地完成所肩负的重任。班主任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呢?
一,明确的班主任意识
教育意识是指人们对教育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也可以说是在头脑中形成的教育思想。班主任的教育意识是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理想和信念。它在班主任心理品质优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重.班主任认识。是指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社会意义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情感是人的行动的内
部动力,而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教师只有深刻理解班主任在培养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进而转化为积极行动,自觉而热情地忘我工作。
2.班主任理想。是指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应有的志向和抱负。理想是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想象,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才有追求,才能自强不息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立志做好班主任工作,为社会主义需要培育人才作出最大贡献,就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同时,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更高尚和更有意义。
3.班主任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把对班主任的认识化为具体行动时所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和行为准则,是对班主任的认识、情感和意义的合金,并坚信其正确性的心理品质。它是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可靠保证。又是产生教育行为的强大动力。教师如果坚信自己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就会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百折不回。
二,深厚的教育情感
班主任的教育情感是指对自己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态度,是伴随教育意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并且随着教育意识和世界观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列宁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厚的教育情感会使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努力在教育实践中有所建树。
1.强烈的事业感。事业感是指教师热爱、忠诚和献身于
部动力,而情感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教师只有深刻理解班主任在培养人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且进而转化为积极行动,自觉而热情地忘我工作。
2.班主任理想。是指教师做好班主任工作所应有的志向和抱负。理想是在正确世界观的指导下,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规律,并且是可能实现的想象,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理想才有追求,才能自强不息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立志做好班主任工作,为社会主义需要培育人才作出最大贡献,就要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同时,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充实丰富,更高尚和更有意义。
3.班主任信念。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把对班主任的认识化为具体行动时所形成的一种内心体验和行为准则,是对班主任的认识、情感和意义的合金,并坚信其正确性的心理品质。它是教育理想得以实现的可靠保证。又是产生教育行为的强大动力。教师如果坚信自己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就会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百折不回。
二,深厚的教育情感
班主任的教育情感是指对自己所担任的班主任工作的一种态度,是伴随教育意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并且随着教育意识和世界观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列宁说: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厚的教育情感会使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班主任工作,努力在教育实践中有所建树。
1.强烈的事业感。事业感是指教师热爱、忠诚和献身于
教育事业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有了这种事业感,教师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和时代的需要,四化建设紧密地联结起来,从而以教为荣,以教为乐,就会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项神圣的事业,而不单纯是谋生的职业,从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化为春雨去浇灌祖国的花朵。吉林市七中华淑秋老师在25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以“传授知识,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孜孜以求。在教育实践中,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教育规律,把一颗爱祖国、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无私地奉献给学生。60年代,她做蜡烛,无私地点燃自己,70年代,她以锲而不舍、滴水穿石的韧劲,教育“双差生”,挽救失足青少年;80年代,以一团火的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田,充分体现了一位人民教师对事业的极端负责,对学生的极端热忱,成为教书育人的典范。
2.高度的责任感。责任感是指教师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应该完成的任务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按照时代需要培养学生成才,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当教师具有这种深厚的情感时,才能不遗余力,一往无前地献身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新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新的人才观。华淑秋老师的人才观是在她眼里没有差生,关键在于教育者怎样去实施教育。从这个观点出发,她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使学生在智力和人格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因而在她班里,学生的精神是解放的,学习环境是宽松的,每一位同学都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有一个学生入学成绩双科120分,在其他方面表现很差,华老师发现他智力不差,尤其对数学有兴趣,于是让他参加各种数学活动,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迁移“闪光点”,激发学习动机和锻炼学习意志,使这个学生进步很快,中考数学得120分,1984年获全市数学竞赛第一名。所以说,教师的职责应是善于发现人、培养人和教育人。
3、深厚的爱生感。爱生感是指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期望学生成才的一种崇高的情感。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热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期望是无形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也是教师感情生活的主要支柱,是工作动力的源泉之一。热爱教育事业必然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教育学生。反过来,教师看到了自己努力教育学生的成果――学生才华的发展,高尚品德的形成,鲜明性格的成长,纯真感情的流露等等这些爱的效应,也使教师内心产生了快慰和激励,更加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师生情感的双向交流和反馈,相互的感染强化,形成了巨大的内动力,从而推动师生向共同的目标奋进。
班主任教师除应具有深厚的爱感外,在情感世界中还应该以乐观向上的情绪,昂扬振奋的精神去影响、感染、激励学生努力奋进:以轻松的心境,愉快的生活节奏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4.紧迫的进取感。进取感是指教师对工作永不满足,努力向上、立志有所作为,有所追求的一种情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班主任教师则肩负着更加具体而艰巨的任务。这独特的艰辛劳动,形成他们求知好学,追求真理、自尊自强,积极热情,努力进取等优良心理品质,成为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提高的内在积极因素。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根据时代的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是“全能型”和“完整型”或“多能一专型”的教师。所以,教师一定要有紧迫的进取感,尽快吸取、扩充新知识,增强创新能力,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坚强的教育意志
教育意志是指教师完成教育任务的明确的目的性和力求达到这一目的而积极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特征。班主任的意志品质要求具有坚定性,果断性和沉着耐心的特点。这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班主任的教育力量和权威性,不在于他的外貌如何威严,而在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内在教育力量。喋喋不休的说教未必能使学生接受,而通过说理、启迪、疏导等以平静的态度表现自己的果断和坚定的意志品质,才能产生较大的感染力量,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著名科学家巴斯德说:“字典里最重要的三个词就是意志,工作,等待。我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我成功的金字塔。”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需都要有稳定的意志力。构成这种意志力的重要因素有如下几点:
1.目的性。目的性是指班主任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明确地意识到班主任工作的社会意义的认识。目的性越明确,自觉性就越高,工作态度也就越积极主动,因此,目的性是意志力的基础,并决定着意志力的方向。
2.果断性。果断性是指教师经过深思熟虑迅速地选择目的和确定方法时表现出来的意志品质。班主任经常会碰到一些偶发事件,需要当机立断,如果匆忙决定或犹豫不决,就会造成教育的失误。这两种情况又都属于缺乏果断性的表现。
3.坚定性。坚定性是指班主任对工作目标的追求,教育学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意志品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周期较长,远期教育效果不易一时显现,需要长期努力,坚持不懈。尤其对晶德不良学生的转变,往往是迂回
曲折、螺旋式上升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再转变,巩固、稳定的过程。学生在进步中出现反复,教师绝不能气馁或放弃教育,应该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一抓到底。教师的坚定性对学生成长关系极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科学世界观的树立,往往都是教师坚持不懈,经常不断地、耐心反复地做细致的转化工作的结果。
4.自制性。自制性是指教师自己控制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举止行为的意志品质。教育是塑造人的工作,它常常给教师带来欢欣、愤怒和烦恼。教师既要善于迫使自己克服一切困难,承担起自己的职责赋予的重任,又要善于排除影响实现目标的内心障碍和轻率行为。教师的感情冲动、态度粗暴,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降低自己的威信,产生与教育目的相反的消极效果。所以,教师能以宁静、平和,耐心、循循善诱的态度去说服、教育学生,这是教师意志品质的外化。
四、观察细微,善于了解学生
班主任应具有锐敏而准确的观察力,从学生的细微表现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特征,以便在教育和教学中采取不同措施,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观察了解、分析判断,这是班主任工作必备的基本功。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能善于对学生作心理分析,能发现学生思想、情感、意志、兴趣、性格以及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各种潜在因素,就能及时地引导学生扬长避短,防微杜渐,争取工作的主动。
五、思维灵活,注重客观分析
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青少年及儿童,并且各具特点,即使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年龄,其身心状态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班主任所遇到的情况,并非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必须具有客观、全面、深刻、独创和灵活等思维品质,其中思维的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对于教师有着特别重要而明显的作用。反之,教师的思维是表面的,肤浅的,狭隘的、呆滞的、紊乱的、甚至是主观的,片面的,那么,要想准确而迅速地了解,判断和处理所发生的种种问题,则是绝对办不到的。
除此之外,持久而精确的记忆、丰富而有预见的想象,稳定灵活而范围较广的注意力等等,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心理素质。
上述五点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其中明确的教育意识和深厚的教育情感则是班主任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品质。由于班主任明确教育的地位、作用,并能热爱学生,期望他们成材,因此才能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意志行为的一贯性,坚持性和自觉性,才能对学生的知识、个性特点和智力发展状况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并善于捕捉新信息、不失时机地、适度地进行教育,这些都是班主任心理素质优化的重要标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10-586.html班主任的心理素质
声明:本网页内容由互联网博主自发贡献,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天上不会到馅饼,请大家谨防诈骗!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上一篇:班主任岗位职责
下一篇:培养班风学风和个性品质
相关文章:
企业各部门使命、愿景、口号11-09
鸡汤个性说说感言09-21
公务员年终工作总结5分钟09-25
融资服务合同08-15
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心得08-16
小区的作文11-19
中国历史爱国的故事11-04
六年级野炊作文10-19
描写母爱的名言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