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篇一
热点背景:
随着大数据应用下行和政策支持,我国将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在农业遥感、物联网等方面加强应用,并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精准化的目标,根据统计,2025年中国农业数字经济规模将会达到1.26万亿元,将占据我国农业增加值的15%,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国考角度解读:
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数字农业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抓手,数字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农村所存在的生产成本上升、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等问题,因此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存在问题]
我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偏远地区还很匮乏,5G网络、光纤网络等未实现全覆盖,现有的设施建设力度不足,不能支撑起数字农业的发展,传统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还远远不到位。
2、技术人才短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当前乡村居民缺乏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视,专业能力不足,当前农村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人才来乡村,乡村数字农业、数字农企的技术难以得到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难关也难以攻克。
3、乡村产业难融。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大、体系成熟,现在要将数字经济融入传统农业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乡村各产业间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4、发展资金不足。数字农业、数字农村的发展需要大量设施、技术的投入,后期维护也成本较高,这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但是数字经济收益见效较慢,农户农企的参与意愿低,也无力承担,导致发展资金不足。
[参考对策]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农业技术。根据整体布局,增加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升,物联网设施技术水平提高,重点支持数字农业各项技术攻克难关,并进行推广使用。
二、培养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对数字化农业技术的掌握,熟练使用农机设备。扶持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形式常态化保持下去,吸引农业信息化专业的人才到农村,并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得技术人才能留下来。
三、提升农村农业的全流程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应当体现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融合在各产品数据间,充分调动数字资源,真正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篇二
热点背景:
10月8日,司法部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会上,多位人民调解员分享了自身的工作经验,来自各地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的代表分别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近年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我国调解工作的新发展新成绩。
国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加强新时代调解工作的重大意义,需要不断推进调解工作创新发展,完善新时代新征程调解工作格局,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深耕诉源治理,共奏新时代调解工作新乐章。
综合分析:
调解工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制度优势,是促进新征程社会长期稳定的重要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规模较大,不能都进入诉讼,要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近年来,各级法院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与司法行政机关和调解组织密切配合,有效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人民法院等各方面密切配合,充分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化解大量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对策:
一、“抓前端、治未病”,让调解与司法裁判互促共进。人民调解充分依靠群众智慧和力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共同发布了《关于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基础性作用推进诉源治理的意见》,要推动发布意见落地落实,努力提高调解质效,促进实质解纷,助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大幅减少矛盾纠纷轻易成讼。
二、加强多元化解,广泛汇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合力。要紧紧依靠党委、党委政法委领导,加强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调解组织的信息通报和协调联动,助力、指导、支持各类解纷力量,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实质化解。
三、做实调解指导,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要汇聚化解合力,既“走出去”指导、支持人民调解、行业调解、法院特邀调解等解纷力量,又结合实际把解纷资源“引进来”参与成讼案件化解工作。
四、“庭”“所”联动,共同加强调解指导工作。建立“庭所联合共建”机制,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与基层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三所联动”,会同基层社区、妇联、工会设立矛盾化解中心,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推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
3.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篇三
热点背景: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国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民无根则不立;文化是国家的魂魄,国无魂不强。文化自信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关键,具有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烙印,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分析原因:
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闪耀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根基和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数文人墨客用作品和人生,演绎和诠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进取意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拼搏奋斗精神,“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民本思想,“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牺牲精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创新思想,“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忧患意识……五千年文明所积淀的文化,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基因中,传递出令人折服惊叹的智慧,是我们每一代人不断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是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历史依然并依然富有生机的关键所在。
二、文化自信,源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科学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进行的文化创造。
对策措施:
一是挖掘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回归大众视野,用创新形式展现古老中国的文化之美,重拾文化自信。
二是以正能量引导,将核心价值观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内化于心并指导行动,推动建设现代化文明国家。
三是积极“走出去”,通过多种渠道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树立国际文化认同,以此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篇四
【热点背景】
中央一号文件在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章节多次提到就业保障,这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大众就业的重视,也体现了百姓对于就业保障的渴望。落实政策就要稳住市场主体,推进改革开放激活力,切实稳就业保民生。
【国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就业关乎民生之本,就业形势严峻,更需要国家多措并举保障就业。人社部印发《关于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的通知》;上海、杭州等地降低落户门槛,采取“先落户后就业”的方式吸引人才就业;武汉、福州、合肥、南宁等在内的多个城市还拿出就业补贴、免住宿费、给予社保等“真金白银”帮助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重庆、西安等新一线城市,通过就业、创业、住房政策等优惠,吸引广大高校毕业生。
【参考对策】
1、产业兴旺带动就业。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逐步提高财政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支持大中城市疏解产业向县域延伸,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加强创新,强化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快完善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引导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专业化中小微企业集聚区,推动重点村发展乡村作坊、家庭工场。
2、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就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实行动态管理。
3、开展培训提升就业技能。完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开展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
4、落实各类稳岗就业政策。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合理引导灵活就业人员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5.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篇五
【热点背景】
目前,全国已有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信息互通共享,7700多家公立医院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近3亿。数字医疗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患者感受到了就医的便利。
【国考角度解读】
【提出观点】
健康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数据互联互通是信息时代的大势所趋,数字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实现全国信息共享,就能充分激发数字医疗的优势,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新动能。
【综合分析】
(一)数字医疗具有显著优势。
1、从患者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能够跨越时空,解决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简化就医流程、降低就医费用、改善就医体验。
2、从医生的角度看,数字医疗让患者病历、健康档案实现数据化,提高了疾病诊断、患者管理的效率,进一步解放了医疗生产力。
3、从医疗机构的角度看,数字医疗有助于促进院内管理精细化,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短板不足。现实中,由于信息系统标准不统一、电子病历无法共享、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不能互认等因素,数字医疗的优势还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在发展数字医疗过程中,应加快改革医疗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打通相关堵点,让优质医疗资源顺畅流动,更好惠及广大患者。
【参考对策】
(一)发展数字医疗,还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制度规范,明确医疗机构的权利义务,进一步规范数字医疗行为。前不久施行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提出,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相关举措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受到社会关注。
(二)建立信息标准体系。近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持续推进电子病历等临床医疗系统的信息化升级,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各地自行采购和建设,相关系统标准不统一、接口各不相同。在这种背景下,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体系难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因此,应探索建立统一的规范和系统.明确软件操作、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着力推进原有系统改造和更新。
(三)数字医疗属于新事物,也亟待加强监管。在互联网诊疗中,一些平台为了节省成本,对医生的资质等存在审批不严的问题;一些医疗机构没能保存好患者的就医数据,造成患者隐私泄露。凡此种种,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不容小视。未来,有必要压实责任、强化监管,加大对不规范行为的处罚力度。数字医疗的本质是医疗服务。只有规范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数字医疗才能行稳致远。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12-384.html2024年国考考前冲刺申论热点素材摘选合集
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10篇08-15
谜底是猪的谜语有哪些08-22
钢结构施工的应急预案08-10
巴浦洛夫的名言12-23
做人做事的经典语录08-31
悲伤个性朋友圈句子08-16
今日夏至朋友圈文案07-20
最新最新高三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五篇)10-17
导游的实习报告09-18
医院财务年终工作总结发言(4篇)08-09
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案07-06
读海的女儿有感11-23
怎么写军训心得大学11-18
十二生肖之羊的成语故事11-24
上海迪士尼之旅作文11-14
聪明的啄木鸟童话作文10-20
争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作文700字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