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世界经济正在步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将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利剑,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对知识和智力的占有,因而企业的活动应该从知识开始,到知识增长结束,具体包括知识和财富的获取和分配。在知识流转的过程中,企业也需要资金,但不是主要的。资金的筹集和投放应当围绕知识投资来进行。由此导致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面临着很严峻的挑战。
(一)利益协调化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目标
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中要求企业在配置财务资源时,必须考虑其全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投资者期望其资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员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业的社会贡献最大化,公众期望企业的社会经济责任与绩效最大化,等等。
与此同时,虚拟资本的地位显著上升,这一变化,日益着企业各要素所有者的地位。不同的所有者对企业的要求不相同。而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应满足各个相关者的利益需要,才能促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企业的理财,必需要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要求。这样定位财务目标,既考虑了出资人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社会责任;既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又体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的特征。
(二)风险风险管理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通常遇到的风险有五种:经营风险、金融风险、灾害风险、环境和法律风险。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将面临的风险种类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出现了决策风险、存货风险、开发风险、货币风险、投资风险等等新的风险种类。
如此之外,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其随着技术环境和信息环境的改变而发生价值波动;由于网络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企业将增加诸如:资讯保护风险、内部和外部侵入风险、破坏与舞弊风险、交易完整风险,以及无形资产投入速度快、知识积累更新加快、产品的寿命周期不断缩短等风险。
美国伊利洛斯大学E·贝尔考教授所著的《会计未来趋势》一书中,指出风险管理的极其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会计发展的六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财务风险预测及其模型的建立。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对企业风险进行评估,是知识经济时代风险管理模式的重要部分。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风险管理往往局限在某几个高层管理人员之间,而且多是“亡羊补牢”的措施,并有很大的随意性,即所谓的“救火队操作”。而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的进步,风险管理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其要求有预见性,有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风险。
所以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财务社会责任化成为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网络经济下,知识资本占主导地位,知识具有可享性和可转移性,使得企业和社会的联系更加广泛而深入。企业的成败更加取决于社会对知识形成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要求企业更加重视其社会责任。通过通过支持社会福利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比如说热心事业、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支持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方式,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经营目标,也有助于在社会大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化和口碑。
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践和众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在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度,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2002年美国depaul大学的curtisc.verschoor教授和elizabethmurphy副教授也进行了一项专门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业绩的研究。该研究将《商业伦理》杂志(businessethics)评出的100家“最佳企业公民”(基于企业对股东、员工、客户、社区、环境、海外投资者、女性与少数民族这七大利益相关者群体提供服务的定量评估)与“标准普尔(s%26p)500强”中其他企业的财务业绩进行比较。基于1年和3年的整体回报率、销售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以及净利润率和股东权益报酬率这8项统计指标,得出结论:“最佳企业公民”的整体财务状况要远远优于标准普尔500强的其他企业,前者的平均得分要比后者的平均值高出10个百分点。
经常参与到社会责任事业中的企业,相比而言更具知名度,更易获得人们的好感,当然也更易招聘到并留住优秀人才。由此带来的好处是节省管理费用,以及相关的招聘和培训费用。即使在人才相对过剩,好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找到之今日,相当一部分人仍会把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衡量企业是否合适的一把尺子。
三、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方向
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必须要与时俱进,在多方面推进创新。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
为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推进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
以人为本观念。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力资源也是新经济时代最重要、最活泼的组成因素。从世界范围来看,凡是经济迅猛增长的国家或者地区,无一不是依赖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在各理财活动中充分体现“人性化”和“人格化”,强化对人的激励和刺激,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财务风险观念。经济时代财务风险的管理应以现代手段创新管理方法,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善于捕捉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充分考虑到到市场经济下各种风险可能性,有预见地采取各种防范措施,强化风险管理。
要对风险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预见和有效识别,确定合理的风险管理目标;又要建立系统的风险计量、报告和控系统,以便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政策,从而尽可能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信息价值观念。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产业成为最受重视、发展最快的产业。随着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经济活动的空间变小了,这就要求理财人员注重信息的及时搜集和整理,注重对信息价值的分析。信息价值和受益成正比,与信息成本及质量风险成反比。企业在信息和知识工向上抢前一步,就会在竞争上获得更大的优势。
(二)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
其次是身份确认和文件的管理方式问题。网络经济下参与商业交易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双方互不见面,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相互认证,保证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采用口令来确认身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口令。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口令身份验证方式,那么随着互联网用户和应用的增加,口令维护工作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然这种身份验证技术已不适合基于互联网的财务管理。另外,传统的财务管理一直使用手写签名来证明文件的原作者或同意文件的内容。而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报表、电子合同等无纸介质的使用,无法沿用传统的签字方式,从而在辨别真伪上存在新的风险。无形经济是知识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等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计算机软件、人才素质、产品创新能力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使得无形经济资源成为人类分享财富的新途径。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在财务管理中应重视无形资产投资决策及其评价,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环节应得以强化。网络经济时代,虚拟企业普遍存在,各公司有时甚至竞争对手之间,通过采用信息技术提供各自的核心优势而进行合作,即由最好的制造商生产产品,最好的市场销售商来销售产品等以达到共同的目标;同时,“负债经营”“风险经营”在企业中更为突出,企业需把握适度的负债与风险。在这种环境下,就要求企业须以战略的眼光从事企业的综合协调管理。加强预算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机结合,丰富成本管理的内容,将项目成本同经营成本相结合;创新融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进行资金集约化管理;充分把握电价、税收政策,争取政策空间;优化资本结构;建立财务风险预警与监控机制等等。
(三)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
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模式,相应地必须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运用Web数据库开发技术,研制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及企业管理应用软件,可实现远程报表、远程查账、网上支付、网上信息查询等,支持网上银行提供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等多种服务。这样,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将在Web的层次上协同运作,统筹资金与存货的力度将会空前加大;业务数据一体化的正确传递,保证了财务部门和供应链的相关部门都能迅速得到所需信息并保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开发与网络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网络财务系统。
四、结束语
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知识经济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我们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被忽视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
传统的投资方案决策主要以有形资产的财务效益为主,评价的重点放在物耗与人工的节约上,而在以智力资本投入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效益评价的标准应从企业全局利益、长远利益出发,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的动力为杠杆,制定具体反映无形资产投资效益的指标。
参考文献
[1]李新合:“知识经济与财务创新”,《会计研究》,2000年第10期。
[2]尹海平:“知识经济的本质特征”,《上海会计》,2001年第4期。
[3]杨汉明:“谈知识经济与财务管理创新”,《财会月刊》,2001年第8期。
[4]马静:“新形势下企业理财观念的创新”,《财会月刊》,2001年第10期。
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整个全球金融业发展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金融创新风起云涌,新的机构、新的工具、新的市场、新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推陈出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但是,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实践也告诉我们,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全球性、地区性的金融危机此伏彼起。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此情况下。如何兼顾安全与效率,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推动中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已成为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中央银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金融创新的发展趋势及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已经发展成熟,基本功能都已齐备,“金融创新”往往是指金融衍生产品。但对正处于经济转型之中的国家或地区来说,金融市场的基本框架尚未建立或很不健全,基本的金融功能并未理顺及到位,“金融创新”并不全是指金融衍生产品,而是指金融市场的基本建设,指金融基本功能的建立和健全,理顺关系就是创新。因此,对我国金融业来说金融创新是一项极具层次性和程序性的系统工程,金融创新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必须在一定的法律和监管框架内有序推进。
毋庸置疑,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金融创新将进入一个发展高潮期,并将成为推动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各商业银行势必也将迅速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创新平台,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推出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为适应市场和自身发展采取一系列金融创新的行为组合,中国金融创新将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首先是扩源型创新。金融业是专门经营货币资金的行业,负债经营是金融业的基本属性,能否获得充裕的资金来源是其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既定的货币资金总量下,各金融机构一方面设计出各种新颖的资产及负债品种,尽可能多地吸引或争取客户,扩大自己所能支配的份额及增加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则创造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相对扩大可利用的金融资源。二是避险型创新。金融活动必须保持必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这不仅是金融机构生死存亡的关键,也是所有客户的第一需要。因此,转移风险、分散风险或尽可能地减轻风险便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因,由这个动因引发了旨在转移价格风险、信用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等各种创新活动。三是避管型创新。由于金融企业特有的高风险性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国家对金融业实施了较一般产业更为全面和更为严格的管理。在受到严格管制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就会想方设法钻现有政策法规的空子,用打“球”的方式推出某些业务,“合理”地规避监管。
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并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特别是对不熟悉多数创新工具的国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而言,更难以鉴别或准确度量新推出的创新工具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入世后大量深层次的金融业务创新,既会促进我国金融业向现代成熟金融业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也会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严峻挑战。
(一)金融创新在推动金融业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在总体上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从而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创新使建立在传统分业经营模式基础上的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已经严重落后于金融发展的现实,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互相融合,国内金融机构大量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按照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审核金融机构的财务报表发现问题,而衍生交易等表外业务并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这就使传统的监管方式无法施行。特别是由于对表外业务缺乏统一公认的会计标准,不同金融机构对同一种交易采用不同的会计技术处理方法,加之衍生交易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极短时间内通过头寸的对冲实现的,即使定期检查金融机构头寸或采用其他监管方法,也难以对金融机构表外业务的风险程度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二)金融创新打破了传统金融分业经营模式,全能银行越来越多,从而增加了监管的难度。金融创新打破了各种金融业务的分离状况,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使得各种业务越来越难以区分,金融机构向综合性和一体化发展,从而加大了监管的难度。在我国,由业务创新引致的混业经营趋势必然会对当前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形成冲击,如何改革金融监管体制以顺应金融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
二、金融创新的监管对策选择
按照审慎性原则建立起适合和支持金融创新的监管模式
1.加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通过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可扩大资金来源,降低经营成本,这将对现有的资产负债及收支结构产生影响。
2.强化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一是建立表外业务风险监测体系。既将商业银行的各项表外业务通过信用系数换算、风险加权计算后全部动态反映出来,监管部门可据此对不同银行各类表外业务的风险进行量化比较,又能将表外业务纳入金融宏观调控的范围予以监控。二是加大表外业务风险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的考核力度。将商业银行包括表外业务加权风险资产在内的全部风险权重资产纳入资产负债比例的考核,并要求金融机构在大额贷款比例管理中,将对单个企业的表内信用与表外信用之和作为授信总量来控制,以全面反映真实的风险水平。三是建立表外业务风险暴露制度,提高商业银行运行的透明度。由于表外业务的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应强制规定哪些信息必须向监管部门报告,哪些信息必须向公众披露,以便对各类风险及时发现、准确讦估、有效化解。
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实验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将有助于深化化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重要性
(一)是对金融学专业理论课程的有益补充
现阶段,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金融学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可见它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金融学专业的学生进入金融领域工作会接受岗前培训,但是培训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学生要真正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大学四年对理论知识的积累与足够多有效的实验、实训课程的结合是必不可少的。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金融企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能够接纳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因此实验课程更多采用实验室教学的方式。
(二)是适应金融领域高度竞争的需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金融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业务创新日益增多。对现有金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已经不仅仅需要扎实的金融学专业理论知识,学科交叉已经在所难免。因此加快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设计,将会使现有的实验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交叉运用金融、市场营销等学科的知识。
(三)是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要
复合型金融人才是指在具备金融学基本知识和能力之外,还具备其它学科较高相关技能的人才。例如,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IT技术技术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业务之中,复合型金融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显得十分紧缺。因此高校金融学及相关领域基础课程的实验必不可少。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金融业将不断吸收国外金融企业的先进经验,从国外引入高端人才,这会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竞争程度,没有相应技能的学生将很难脱颖而出。
二、当前实验课程体系的局限性
(一)实验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当前许多高校对于实验课程的定位存在一定的偏差,不像一般高职院校实验课程体系那样完备。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对实验课程不如理论课程重视,对于教学方式、手段等的革新认识不足,固有模式的教学往往使实验课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就是学生不够重视实验课程,从学生调查问卷显示:在经过专业方向选择后,学生往往只对感兴趣的实验课程认真完成职。例如选择银行方向的学生消极对待证券实验课程,选择证券方向的学生又会消极对待银行课程等。
(二)实验课程安排与实际有脱节
从课题组发放问卷的统计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学生认为实验课程体系设计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一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在参加金融机构岗前培训时,感到学校实验课程设置不足,有的课程未开设实验课,有的课程实验课时太少,对于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不明显。二是当前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主要采取实验室教学的模式,校外实训、校企合作的方式非常少,实验课程的设置容易受到市场上金融教学软件开发的限制。三是许多高校实验软件都是从软件开发公司购置的,软件开发公司与金融企业的实际业务脱节,影响了软件的实践可操作性。
(三)未能结合社会需求设计实验课程
现在高校实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理论课程体系来设置。按照教育部的整体规划思路,首先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再设置非核心课程。实验课程的课时安排及设计不是根据金融企业的需求来进行设计,而更多的是根据课程的安排来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取消了银行信贷管理课程,它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相关实验课程也被边缘化了。而对于商业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来说,信贷仍旧是最主要的、对商业银行利润贡献占绝对优势的业务。
(四)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高校对实验教学采取的基本模式是: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实验室做实验;或者单独设置某些实验课程,加大课时量,变成单独的实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实验课程指导教材,因此需要教师先熟悉软件操作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很难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也难调动起来。此外因为文科类实验课程固有的缺陷,学生的实验结果很难用一个好的方式来评价,教学方式的创新也就无法实现。
三、构建新的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议
(一)实验课程设置要体现社会需求
高等院校应转变思路,加强与金融企业的合作,围绕金融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目标,设计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为了解决知识更新速度快的难题,高院可以根据需求变化灵活组合实验课程,综合考虑学生的就业实际,供学生根据个性特点自由选择。实验授课教师要积极寻找企业需求信息,力争在实验教学方式上突破现有模式,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去。而学生则可以在完成基础性实验课层次后,选择增加综合性实验层次的课程。
(二)加强实验软件系统建设
高校需要改变过去实验软件针对性不强的选购方式,要多进行比较,反复对各个实验软件进行运行测试,选择与教学结合紧密的、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实验软件。另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信息技术力量的优势,督促教师关注金融形势的发展,关注金融创新力量的发展,自主开发研制部分实验软件。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结合现有软件设计出新的程序,以便使实验软件更加适应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在软件设计中可以积极调动学生,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到软件设计中去,提高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
(三)改进实验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优势,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金融企业参观或是组织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加感性的认识,这是加强实验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步骤。具体的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实验室实验+企业实训+假期实习的方式。高校要积极与金融企业联系,设计出校外实训课程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做好实训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金融企业的暑期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跟随指导教师写出实习心得,并要求提交实习报告。:
(四)加强实验教师素质的培养
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将决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否成功。可以单独选送实验教师到企业再学习,以便积累实践经验,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也可以由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到企业进行学习,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自身素养,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另外还要求实验教师必须拥有金融专业的技能证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实验课程变化。
参考文献
[1]彭勤革.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水平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突破,其核心思想就是将本来无关的概念同现有商品相结合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类别和市场需求。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现状和水平营销的实施步骤,并举例说明了水平营销在汽车市场营销中的运用,探讨了水平营销对汽车营销的启示。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
又是年初,很多消费者已开始习惯性地等待新的降价潮的来临,对于刺激车市消费,“推新车”加“降价促销”的组合拳,似乎已经成了众多经销商的惟一手段。然而新产品的推出与大幅度的降价已经不能再刺激疲软的汽车销售市场,面对库存的积压与销售市场的低迷,汽车厂商与经销商似乎什么都做了,但也只能够沉浸在无奈之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汽车市场最常用的营销战略就是市场细分。以前主要按收入或价格、功能细分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还利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取悦于目标消费者。一般汽车可通过增加或提高配置,改变款式来实现。
然而利用市场细分与定位,虽然能够很好的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但满足的需求是特定的。反复的细分最终只能导致细分市场越来越小,整个市场处于分割饱和状态,各厂商都力图在这个定型的市场上分得一块“蛋糕”,最终导致价格战此起彼伏。而对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只是局限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某方面的改进。可以说,我国目前的汽车营销思维还处于一种纵向的营销思维层面上,即在一个既定的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进行竞争,获胜者只是夺取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只是更好的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却没有开发出新的产品。然而消费者需求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营销理念应该着眼于对既定市场以外的市场和需求进行开发和挖掘,不但要发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应该创造需求,发展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跳出传统营销的逻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类别、产品需求和营销新创意呢?水平营销的思维方式无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营销创新之路。
二、水平营销理论及其实施方法
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于2005年推出的水平营销的新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对营销构成中的某一因素进行横向置换以使之具有新的需求、用途、情境或目标市场,以达到创新产品的目的。水平营销不淘汰任何与产品无关、而可能导致新产品诞生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突发性、启发性和充满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虽然属于跳跃性思维,水平营销仍然有法可依。与纵向营销从客户需求考察入手不同,水平营销以产品或服务为起点,将产品和服务分割成许多板块,从中选取一个对其进行改变。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分解过程仍需要纵向营销框架的支持,即水平营销是以纵向营销所划分的市场、产品、营销组合三个层面为发展平台的,其中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维度,如市场层面包括:产品的功能或需求、目标消费者、情境;产品层面包括:有形的产品与服务、包装、品牌特征、使用或购买;营销组合层面包括:定价、分销渠道、沟通。水平营销就是要选择其中的一个维度展开横向思考,从而产生新创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平营销是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并不是彻底抛弃纵向营销。选择了某一维度后就要制造空白,也就是要暂时中断逻辑思维。菲利普?科特勒给出了六种制造空白的横向置换方法,分别是: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和换序。这些置换都引出了反传统的逻辑结果,他们有的看似显得荒唐,甚至是天方夜谭,却也恰恰产生了空白,而正是这些空白给了水平营销创新的机会。只要将这些空白设法联结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产品或新的功能。
三、水平营销在汽车营销上的应用
如果说纵向营销在市场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话,那么水平营销在市场趋于饱和或在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时,则给企业指明了另一条光明大道。事实上,很多汽车厂商正在运用这一工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水平营销是如何运用于汽车市场的。
1.市场层面的水平营销
组合产品功能:汽车最初的功能是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如果我们对其功能进行组合:“代步+居住”,这就是旅行房车的创意来源。
替代目标人群:如果汽车的使用仅仅限于国民大众日常出行的话,那么恐怕现在风靡全球的F1大赛也将不复存在。赛车的出现,使汽车从容易驾驶的“国民车”变为体育赛事的专用品,汽车消费的目标人群由普通的民众转为职业赛车手,从而创造出新的车种和新的体育赛事。
替代消费情境:韩国现代与KIA设在美国的汽车设计中心为2006年的洛杉矶车展提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KIA的设计师们构想出了一款据说是2015年的潮流沙滩车,它的消费人群当然是那些热爱沙滩和阳光的沙滩族了。
2.产品层面的水平营销
去除有形的产品要素:2006年西班牙马德里车展上,雪铁龙C-Buggy概念车闪亮登场。不同于一般概念车的是,它摒弃了车顶、风挡玻璃以及侧窗等诸多轿车必备的元素,展现出浪漫的法国人在汽车设计上对自由主义和大胆前卫的不懈追求。
夸张品牌特征:尽可能小的车,这种缩小夸张启发奔驰公司设计出了Smart精灵跑车,这是汽车市场的新一族。当考虑把产品和可能市场进行联结时,我们也许不得不为它找到一个合理的情境。“精灵跑车”必须定义为时尚,才能证明买一辆只能坐两个人的汽车是合理的选择。此外,市区也为微型汽车提供了使用情境,因为那儿缺少停车空间。而在其他情境下,“精灵跑车”就未必有用了。
夸张包装风格:2006年洛杉矶北美国际车展中,为了替新一代的全新2007款美国现代Coupe-Tiburon造势,现代北美分公司特地请来一位当地的彩绘艺术家,将这辆双门轿跑车通身画满了鲜艳的卡通图案彩绘,打造成为行动艺术品!在这个年轻人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哪家汽车公司能同样设计出张扬的汽车,会不会像百事可乐那样也成为年轻的代言词呢?3.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
定价的创新:有很多消费者虽然买的起车,却开不起车,可是他们又确实有用车的需要,该如何是好?我们把汽车产品按整车价格买卖改为按使用天数计费,就可以满足那些需要开车又无力拥有车的人的需要,这一想法直接诞生了汽车租赁行业。
分销渠道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臻完善,网上购车已成为可能。通过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渠道被大大缩短,网上购车可以使顾客更具体地比较各种汽车产品,可以使顾客越过汽车经销商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不同顾客个性化的要求。
沟通的创新:1987年首次举办的BMW杯国际高尔夫球赛迄今为止已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业余高尔夫选手系列赛事。1998年此项比赛引入中国。在过去8年中,共有4000多名宝马车主和高尔夫爱好者参与,选手包括商界精英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宝马公司也成功地借力高尔夫球赛聚集了人气,为宝马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营销组合层面上的水平置换意味着改变当前向客户呈现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产生亚类别或创新性商业战略,而不是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但其优点在于应用直接。原创的新概念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时间,而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则更讲究策略、更偏重短期效应,更快的生成新点子。
四、水平营销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水平营销理论的产生将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一是对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生命周期的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产品与市场都有生命周期,都遵循产生、发展、成熟与衰退的路线。但水平营销不仅将这一过程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还非常欢迎这一过程,因为水平营销理论就是要在大家都认为产品与市场没有发展前途或遇到发展瓶颈时,通过水平思考发现新的商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是对市场竞争的看法。水平营销理论认为,真正高明的竞争不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强,而是使自己的竞争对手根本就无法与自己竞争,企业始终采取“错位”发展的战略,与竞争对手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三是对创新的看法。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各方面的全面创新。
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同质化程度太高。从长远来看,纵向营销所产生的创新,其新增销售额并不高,只是在原有的市场上重新分配利润。通过运用水平营销的思想和方法,将已知信息进行重新组合,通过更不具选择性但是更富有探索性、可能性和诱导性的创新思维,可以制造营销空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希望,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借鉴水平营销理念在营销领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费尔南多·德·巴斯著:水平营销[M].陈燕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2]田苗苗郑向敏:饭店营销的新理念:水平营销[J].饭店现代化,2006.5:P47
[3]潘浩:新形势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6.2:P48
[4]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2006.2:P14
[5]唐承林:整合营销在我国微型汽车营销中的作用[D].[MBA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2003:P35~36
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从中外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来看,不少的科学家和学者不仅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有很高的造诣,而且在音乐艺术面方面的修养也达到了一定的境界。爱因斯坦被称之为20世纪的科学巨匠,在物理学上取得的成就犹如一颗颗璀烂的明珠,照亮着现代物理学前进的道路。爱因斯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坚贞地探索科学的真理外,他对艺术,尤其是音乐艺术十分偏爱,他既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手,音乐这个充满艺术幻想的精灵常常不知不觉的融入到他的脑海中,与他的科学创造不断撞碰出火花,这种充满幻想与神秘的火花最终摧生出举世闻名的相对论说学体系。从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爱因斯坦对古典音乐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而现代脑科学研究证明,古典音乐对人的创新潜能的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充分开启人的想象思维能力,爱因斯坦从他的音乐学习与欣赏中深深地感到了这一作用,因而,他十分重视从音乐的学习中去发展自己的想象力,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从爱因斯坦的论述和他所取得的成就中可以看出,音乐是他进行创新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他的科学创新取得辉煌成就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对音乐的学习与运用是有选择性的,他在学习中对不同风格的音乐家及作品都有十分内行而精辟的分析评价,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出他所需要学习和欣赏的音乐。他非常喜爱巴赫、莫扎特、海顿和舒伯特的音乐,这些音乐不仅使他联想到耸入云霄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形状,而且还联想到数学结构的严密逻辑,在他与朋友的交谈中说:“舒伯特是我最喜欢的音乐家之一,他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旋律创造性很大,但由于缺少某种结构而使我感到不安”,“舒曼的作品对我有吸引力,这些作品风格独特,感情丰富”,“门德学松有相当的天赋,但他的思想深度不够”,“勃拉姆斯的浪漫曲和乐曲很有意义,结构也好,但他的大部分作品在我看来缺少内在的说服力”。从上述爱因斯坦的评述中可以看出,不少音乐作品的思想已深深地扎根在他的心灵深处,并对他的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与他的科学研究相互作用,使他步入了世界科学技术创新的最高点。我国著名科学家、导弹之父钱学森从小受过良好的家庭艺术教育,后来又受到了音乐家妻子的艺术熏陶,因而他具有很好的艺术修养,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音乐常常会渗入到他的严密的科学思维之中,激发出丰富的联想,这种联想帮助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推动着他的科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关于音乐对他创新思维的激发作用,从他平时多次与人交流中可以看出,他曾深情地说道:“44年中蒋英(妻子)给我介绍了许多内容丰富的音乐艺术,正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人生的深刻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这种认识使我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是因为我受到了这些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更宽一些,活一些”。而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就音乐对人的创造能力的激发作用曾有过深刻的评述,他说道:“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从上面著名科学家、作家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创新能力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潜能,这种潜能需要一种外力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这个外力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过程,其中音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从“三个能力”的培养上,谈音乐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激发作用
从创新能力的内含中我们知道,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我们的创新就是一句空话。但是,在创新活动中,如果仅仅依赖专业知识,而没有创新的综合素质能力,我们的创新活动就不能有大的突破,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大量有关创新能力培养资料的分析研究及国外影响较大的几种音乐教育体系来看,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作用,主要体现在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激发作用上,日本的铃木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课程、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但总的看来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音乐这把钥匙最大程度地开启人类的智慧,挖掘人的创新潜能,其中心思想概括起来是突出对人想象力、记忆力和意志力的挖掘与培养。首先,谈谈音乐的抽象性、模糊性和可塑性。这些特性让音乐具有无穷的魅力、无际的遐想空间,它为人的情感体验、形象思维方面提供了其它学科所不能取代的广阔想象空间,给人们在幻想与现实、意识与无意识、清醒与梦幻中架起一道彩虹,使人的想象得到升华与释放,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愿望,促进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联想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用什么风格音乐来促进人的想象力发展上,每个人根据各自的性格和爱好会作出不同的选择,爱因斯坦倾向于古典的音乐,他这一观点得到加拿大物理学家格哈德•赫兹堡的赞同。其次,谈谈音乐对人的记记力的促进作用,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它对人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强硬的灌输,而是通过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影响人们的思想感情,这些跳跃、欢快、优美的音乐不断转送到人的大脑中,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精神振奋,让人们从烦恼和紧张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尽情释放工作上的疲劳和压力,使人的思维变得十分活跃敏捷、精力更加集中,从而促进人的记忆力的提高,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和普通的科研工作者都有较深的体会。正是音乐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人类才有了丰富音乐题材的产生和运用,不少歌曲和器乐曲我们听上几遍就能熟唱,甚至能背唱,如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歌曲的形式来唱上几遍就能背唱,这正是充分运用了音乐对人的大脑记忆功能的促进作用。最后,谈谈音乐对人的意志力的激发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科技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的科研性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科研人员将面临许许多多的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我们的研究人员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人的意志、情绪和情感有密切的联系,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从音乐的本质上看,它既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又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因为它的旋律中包括着丰富的情感倾向,如《义勇军进行曲》在创作中运用大调的主和弦作为全曲的动机并加以发展,其旋律以同音反复和三度、四度跳进为主要特征,如在歌词三个“起来”中连续运用四度和三度的向上跳进,使旋律产生出巨大的号召力。这种号召力曾经鼓舞着千千万万的抗日英雄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后,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至今仍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而拼搏,在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今天,我国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科技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我们要通过积极健康、摧人奋进的音乐作品去培养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爱国主义信念、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为国增光、献身科学的坚强意志,激励他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科技创新的进步作出贡献,努力使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上一个台阶,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思想内容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同时,它又以其特有的功能对人类的科技创新能力起着极大的激发作用,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文化空前活跃、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它将在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和激发科技创新能力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科技管理要创新,管理者就要提升自身素质,因为他们是科技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科技管理创新水平的高低完全在于于科技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创新意识是科技管理人员首要必备的素质,创新意识在科技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着引领、支撑的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科技管理人员创新思维的产生、形成以及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通过培训,引导科技管理者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及产生创新性成果,使科技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有着坚实的基础。适应科技管理创新的要求,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必须合理和优化。科技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催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先决基础条件。科技管理人员的合理知识能力结构包括: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科技管理人员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结构,在实际的科技管理工作中发挥管理创新能力可能性必然增大。科技创新管理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科技管理人员的素质及能力提高问题必须通过培训这一有效途径来解决。
2科技创新人才培训
科技创新是人类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要实现科技创新,终归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品质、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来完成。科技创新,人才为本。有关部门要积极发现、举荐、培养、培训科技创新人才。拥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且获得创新成果的人才,可谓是创新型人才。他们有三个特质:首先是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最后是有较强的成就欲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抓紧并持之以恒地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把握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提升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形成以本专业为主的多知识、多技能的综合的、有效的培训体系。保证培训工作持续的、有计划的开展下去。
3结语
在培训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和解放思想,果断抛弃旧方法、旧体制,吸收国外成功的人才培训经验,培养交叉、综合、复合和系统方面的能力,培训能为创新人才保持创新活力提供保障。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168.html创新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零食的广告语07-25
情感的微语录07-20
2024年幼儿园园长教育工作心得体会 幼儿园园长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九篇)09-13
钟点工劳务协议07-16
尊老敬老爱在重阳演讲稿10-11
寒假放假通知模板范文08-15
新居入伙贺词11-26
季节英语作文:夏天11-26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11-22
描写植物的作文10-12
小班健康《小脚的朋友》教案(附反思)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