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本现状
在2010—2013年,笔者多次参与了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实地调研工作。在对我国四大地区、全国22个城市的多次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旧工业建筑的再生利用存在以下六大问题:
1)抗震安全。
在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由于使用损耗、混凝土徐变以及动荷载的作用,建筑本身结构性能存在一定程度地下降。在2008年汶川地震后,在我国抗震设防标准的大幅提高与不同建筑功能对应不同的抗震要求这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部分闲置旧工业建筑抗震能力已不满足现有抗震规范的要求。
2)防火安全。
我国的防火设计规范化起步较晚,系统的防火设计要求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而既有旧工业建筑大多建于20世纪60—80年代,在设计上存在着由于系统规范缺乏带来的安全隐患,因线路老化而出现了防火问题,部分砖木结构的旧工业建筑其防火问题尤为突出。
3)低碳节能。
我国95%以上的既有建筑均属高能耗建筑。工业建筑由于功能需求,大部分墙体隔热保温效果较差;同时,厂房为保证采光,通常选择尺寸较大的门窗洞口,窗墙比的增大亦降低了其保温隔热效果;厂房空间体量大、层高较高,重型工业厂房层高大多在10m以上,导致了较差的控温效果;其屋顶结构和天窗设置亦对保温性能起着一定程度的副作用。
4)使用功能限制。
原设计年代久远及功能改变造成建筑设计的不足,缺少电梯、卫生间等设施;周边配套设施不足,如周边交通、停车场所的设置,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功能。
5)使用舒适度不足。
部分建筑通风、采光、室内空间布局、建筑环境较差,使用时无法达到良好的舒适性。
6)改造过程中缺乏相关技术手段、评价标准不健全,对改造过程缺乏引导性,改造效果良莠不齐。
在1997—2006年,发达国家就相继开发了适应本国特点的在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如英国的BREEM、美国的LEED、日本的CASBEE。自1996年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以来,我国建设部门就致力于提升建筑的低碳性和使用舒适性,相继颁布《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378—2006等,初步建立了国家和地方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主要针对新建居住建筑及新建公共建筑进行评价,缺少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相关项目的绿色评价体系。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100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建筑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现今社会形势与绿色建筑要求的一致性,旧工业建筑改造时需要对其功能、舒适度、环保、健康度进行提高。主要针对旧工业建筑抗震加固、耐久性、功能适应、生态化等方面进行改造。
1.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的特点
通过对实地调研、考察典型项目的特点及改造使用时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文献,以制定适合我国特色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为目标,可对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项目特点进行总结。
1)建筑已存在,选址等不宜作为评价指标参与评价。
2)因为经过一定年限的使用,且工业建筑在正常使用期内往往承受较大的动荷载,所以在改造前进行结构检测十分重要。通过检测结构的强度和材料的耐久性,考察其与现行建设标准的达标程度,作为改造模式、改造规模等的决策依据。
3)因为原工业产业对环境通常有一定影响,如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等。例如:冶炼车间的酸洗池就会对周边土壤产生重金属污染。因此,需要进行环境监测检查并恢复改善生态环境,避免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保证有适宜的地温、清洁纯净的地下水。
4)强调原有结构、材料、设备、管线及基础设施的利用。充分利用既有资源是节约材料、提高环保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因此,原有资源的利用率是评价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绿色性的重要指标。
5)改造模式作为影响其改造规模、经济效益、使用效果等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作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指标。
6)应尽量避免建筑立面在结构及材料上的大幅改造。一般改造时建筑外壳体量改变较小,进而对建筑周边的热环境、风环境、日照影响等物理环境影响较小,同时,对周边居民生活从心理适应性上的影响亦不十分显著。
7)从绿色建筑评价的角度上看,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与一般新建建筑项目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开发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施工和运营中,应与新建项目有着同样的标准和要求。
8)受原结构影响大,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和兼容性直接影响改造后建筑的使用功能、舒适度和经济性。在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原建筑的结构形式、装饰构件等固件对新功能适应的兼容性,以期最大程度地结合和利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原建筑的各性能。
9)改造时,可充分利用先进的环保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进行建筑再生。如平屋顶厂房在进行屋面改造时可以利用植被进行屋面绿化,在提高建筑绿化率的同时,起到一定的保温隔热效果,有效地遏制太阳辐射及高温对屋面的不利影响。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同时滞留可吸入颗粒物并净化空气,达到降低建筑温度、节约能源、净化城市水源、美化环境和提高城市蓄、排水能力的作用。在确立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时,应根据相关项目的一般特点进行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2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进行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及调研总结进行使用指标的汇总,对海选出的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研法进行其重要性得分的确定,进而根据分值及离散度对指标进行筛选。
2.1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指标的选取
根据我国现行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建筑节能规范、国外绿色建筑(低碳建筑、生态建筑等)评价标准、书籍文献中的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书籍文献中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指标体系以及通过对我国22个城市的实地调研,分析出切实影响改造项目开发、改造、使用过程的主要因素,海选出指标项目。并根据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独立性、系统性、可行性这六大原则对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初步的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评价指标体系。
2.2指标的筛选
针对指标制作关于指标重要程度的调查问卷,要求相关领域专家根据问卷中指标解释,结合指标的筛选原则对各待选指标进行评分。专家选择时应注意其专业性及各领域分布的全面性,拟在规划局、经信委、各地规划设计院相关设计人员、有绿色建筑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管理人员、高校内从事旧工业建筑研究人员、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人员中进行选择。为保证评分的专业性和可靠性,在评分时不要求专家对所有指标进行打分,而只就自己熟悉领域进行评分,不熟悉指标重要性评分为。评分采用的是0~5分制。
3结语
在产业调整、退二进三等政策引导下产生的闲置的工业建筑,其合理的再生利用成为赋予建筑新的功能生命、盘活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改造效果更因其在环境、经济、人文等多层次产生的影响得到大众的日益关注。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环境、能源及资源的限制,旧工业建筑的绿色再生成为必然的再利用趋势。为解决我国现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适用性上的局限性,通过分析汇总既有国内外成熟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及学术论文中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评价体系,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典型项目的改造施工及使用情况,系统地总结了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的特点并与绿色建筑的要求和特点相结合,整理出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绿色改造的特点及评价重点,介绍了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的评价指标的确定和体系构建的基本方法,为旧工业建筑绿色再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确定建立了一定的工作基础。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2篇
1.1我国工业建筑的成就
全国解放以来,我国工业建筑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建筑无论是在量还是在质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新的面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1.1.1新兴的工业园区迅速发展
高新技术在向生产力转变的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工业建筑类型,新概念、新思想、新形式不断涌现,诸如高新技术产业区、科技园、软件园、创业园等。这些新兴的工业园区都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除了生产建筑之外,还有完善的办公、娱乐、科研等多种功能的辅助配套建筑,并精心设计了优美的厂区环境,把生产、工作与生活设施综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企业精神和城市现代风貌。
1.1.2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
为了满足企业改建、扩建的生产需要,工业建筑的厂房设计向大跨度和“弹性”大空间发展,厂房内部空间环境引入人性化的设计,保护了工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生产效率。
1.1.3工业建筑结构类型趋向多样化
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形式,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预应力结构、空间网架结构、轻型钢结构、桁架结构、悬索结构、空间膜结构等结构体系以及压型钢板墙体和屋面体系等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
1.1.4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得到重视
建筑并不是一次性的易耗品,目前,尚有一些因工艺落后而废弃的工业建筑其建造质量仍能满足其他用途。因此,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对待因时代变迁而出现的众多旧工业建筑,重视对其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工厂企业通过调整生产结构、挖潜改造,重新焕发青春,如长春一汽大众新厂。旧城中的老厂有的易地重建,有的旧貌换新颜,如前文所提到的1933老场坊的改造,将已废弃的工业遗产盘活,现已改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时尚之都。
1.2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现代工业生产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已从早期以加工业为主,转型为以电子信息工业、化学、生物、金属机械工业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即从劳动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性发展观念和各种文化思潮的兴起,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建筑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在当今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3]:生态、节能、省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人类工程学的应用以及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的趋势;高科技化及多元化的趋势;文化性趋势。
2.3我国工业建筑与国外的差距
与过去相比,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建筑在观念方面、体制方面、技术方面和教育方面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4]。这里固然有各专业工业设计院在“以工艺为主”的思想指导下,建筑师们普遍认为工业建筑仅仅在工艺流程之外依附结构“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对工业建筑创作缺乏热情等原因,但长期以来我国建筑教育界对工业建筑教育的忽视却更值得我们深思。
2我国高等院校中的工业建筑教育
工业建筑设计水平就是建筑师技术水平的体现,而建筑师的技术水平与学校教育、在职培训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严重忽视工业建筑教育的问题。因此,如何尽快全面提高我国工业建筑的整体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解决我国高等院校的工业建筑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1我国高校建筑院系工业建筑教育的现状
2.1.1课程开设方面
国内大多数高校建筑院系不重视或完全忽视了工业建筑的教育。据统计,在我国设置了建筑院系的高校已超过60所,但在这些院校的建筑学教育中,基本上取消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的讲授和相关的课程设计。根据调查,只有重庆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中南大学等不到十所高校的建筑院系开设了工业建筑设计原理这门课程。长期以来,高校建筑教育对工业建筑的忽视造成了优秀工业建筑设计人才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水平的提高,导致我国工业建筑创作思想领域一直处于比较低沉的局面。
2.1.2教学师资力量方面
各高校建筑院系具备工业建筑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高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大部分只是具有民用住宅、公共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实践经验,现有的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工业建筑教学的需求。
2.1.3教辅教材方面
与工业建筑相关的教材严重匮乏,现有的教材内容旧,技术落后,所讲述的创作思想远远滞后于当代建筑理论的发展,已不能满足当前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课程的教学需要。目前,市面上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工业建筑作品,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建筑理念在工业建筑中的应用等相关的参考书籍寥寥无几。
2.2加强工业建筑类型特色教育,培养宽口径设计人才的建议与对策
2.2.1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
建筑教育的教学计划及大纲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基础素质,拓宽专业,增加社会适应性,构建以学科为基础,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为途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训练,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建筑设计人才。
2.2.2重视工业建筑教育,加强学生对工业建筑的全面认识
通过建筑历史、设计原理、材料构造、工程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工业建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对工业建筑设计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新知识解决工业建筑的整体性、综合性、灵活性等问题,加强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综合性知识的学习,处理好工业建筑大尺度、大比例、大空间的相互关系,进而训练其发展思维,鼓励其独创性,以弥补传统建筑教育中的不足。
2.2.3引导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思想
工业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无论旧工业的改造还是新工业的开发,工业建筑始终与城市规划、环保、节能、地理环境、经济、文化、人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来实施,使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可通过在建筑设计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可持续建筑理论教育,鼓励学生关注环境,探索高舒适、低能耗建筑设计,探索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生态、艺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理念。
2.2.4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
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思想,重视工业建筑生产和生活区域的环境设计。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生产工艺、管理高度科学化及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条件、劳动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业建筑设计中,也应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在设计上表现为注重营造室内外环境。
2.2.5改革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以采取跨学科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采取“请进来带出去”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学校开设工业建筑设计课程时,聘请设计院具有实践经验的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设备工程师来学校给学生讲授各学科与工业建筑相关的知识,并结合设计院现有的工业建筑项目给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让学生“真题真做”;学校与设计部门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毕业设计时将学生分派到设计院去,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工业建筑设计的相关原理,加深对工业建筑相关规范的理解和执行,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在设计中的跨学科交流和协作能力。
2.2.6建筑教育是终身的教育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能随时吸取新的创作思想,运用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整合专业思想,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才能不断突破自我,不断取得创新和发展。
3结语
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为工业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工业建筑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回顾我国工业建筑发展的历史,我们已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不可否认我国工业建筑的发展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设计理论、技术、教育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吴良镛先生在《北京》中提倡“全方位教育”,并指出“未来建筑事业的开拓、创造以及建筑学术的发展寄希望于建筑教育的发展与新一代建筑师的成长”[5]。为了更快更好地提高我国工业建筑创作的整体水平,应对信息时代所带来的新的挑战,在此,我们建议高校建筑院系重视和加强工业建筑教育,呼吁更多的建筑大师、建筑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工程界有经验的工程师,都来参与我国高校建筑院系的工业建筑教育事业,共同开创我国工业建筑设计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摘要:阐述了我国工业建筑的现状以及信息时代下工业建筑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我国工业建筑设计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结合我国高校开展工业建筑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产生差距的原因,呼吁重视工业建筑的教育,并对我国高校工业建筑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信息时代;工业建筑;建筑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赵崇新.变身、平台、再生-图说1933老场坊改造过程[J].工业建筑,2008,38(10):4-7.
[2]费麟.中国工业建筑面临新世纪挑战[J].新建筑,2004,(03):4-10.
[3]袁渊.现代工业建筑发展趋势探析(硕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5.
[4]黄春华.当代工业建筑新趋势探讨(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6.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3篇
(1)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在中国LOFT空间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北京的798艺术中心是比较典型的,这里聚集了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人,艺术家把艺术品直接放置在LOFT里面。LOFT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很随意,休闲,最大限度地激发想象的空间,所以最好的空间实际上是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的创意能够迅速激发出来,最快的诞生。廉的租金,把一些厂房租下作为工作室或展示空间。在“798”艺术家们就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风格的工厂,整个区域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独特,许多艺术家前来工作和生活,慢慢今天的798艺术区就形成了。出版社、艺术画廊、雕塑家、当代艺术家纷纷进入北京大山子地区798工厂,出现出版、设计、演出、艺术家工作室、展示等文化行业,同时时装、精品家居、餐饮、酒吧等服务性行业也聚集于此。在不知不觉中,中国顶尖的当代艺术与文化正凝聚于北京大山子地区“798”空间。工厂,画廊,工业生产,艺术创作,秩序规范,率性随意———这就是今天的798。
(2)昆明“创库”昆明创库又称上河车间,原来为昆明机模厂生产车间,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坝路101号,空置后建立了20多个艺术家的工作室和展览、休闲、餐饮空间,成了非常有特色的昆明艺术家标志性的建筑。昆明创库是由空置厂房改建的艺术主题社区,在社区内广告人、艺术家、商人、策展人、学生、工人、艺术爱好者……各取所需。在这里不仅可以购买大众艺术品,还有更附传统性的艺术品、民间技艺和实验性当代艺术、戏剧、电影、舞蹈、音乐、演讲等演示和交流。展示当代实验艺术在这个由艺术家开辟的上河车间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活动。西方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交织融汇、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冲突与交融、时尚休闲的消费空间与简洁实用的创作空间交织汇聚,相互影响,形成了这一地区既有活力又富特色的社区。创库内的各种画廊、设计室、酒吧、文化传播公司等机构或企业,都因其各自不同的展运作模式和定位而互为补充。艺术家自觉地把自己变成公众艺术中心和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与当代城市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还促使市民和企业开始关注艺术,激发当代艺术的活力,以提高其形象和完整性力度。
(3)重庆“坦克库”“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由四川美术学院购买一个废弃的军事仓库改建而成。这是一个公益性的艺术机构,既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历史印记又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可行性的探索,体现了文化与艺术、经济的发展关系。该艺术中心通过举办一系列学术论坛、艺术展览和交流项目吸纳艺术基金会的资助。艺术中心为创意专业人士、艺术家和艺术团体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栖息地,对促进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模式,拓宽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和沟通渠道,扩大了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丰富了相关机构和私人收藏家的中国当代艺术资源,提供了非常多的信息和良好建议,促进艺术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我们过去的对空置工业建筑的改造往往是大修大补,甚至直接被“夷为平地”或局限于纯粹的外观建筑的改造。拆除和重建都浪费很多资源,而且破坏了历史和文化底蕴。空置空间可以通过室内设计艺术的方法“变废为宝”,原来的自由空间只需要些微的调整来适应新的功能需要的同时,又能保持原来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对比国内外空置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系统的理论和成功经验的实践差异找到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距离和不足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和注意事项。分析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发展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阶层等各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试图找到一些适合中国国情,探索可持续发展空置工业建筑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的应用和发展的过程。空置工业建筑使用价值、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其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尽管国外许多空置工业建筑改造的成功案例,可以成为我国空置工业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的参考,但毕竟国内外人文环境、时代背景和所有的细节都不同。研究的方向不仅要考虑建筑具有历史意义还要注意到它正在形成于一个新的文化环境中,城市文化发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文化产业。
通过对国内外空置工业建筑的改造及重新利用的理论和实例的分析和理解,概括空置空间改造设计的方法和手段,并总结了设计室内空间的规则和新的生活方式对室内设计必须满足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进步的需求。本文试图从环境保护,科技,人文,空置空间改造在我国发展的角度,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希望能对未来的空置空间的室内设计和改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外乳品工业建筑;设计;异同
图1丹麦阿拉工厂全景
图2阿拉工厂奶粉塔
图3韩国汉城乳业四期工厂全景
1我国乳品工业的发展及乳品工业建筑的发展概况
近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加快奶业发展列入了国家“十一五”规划,这对以农业和畜牧业为基础的乳业具有深远影响。中国乳业已成为中国现代化食品业之一,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但在总的消费量、品种结构和企业规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存在差距。一是在消费量上,国际年人均奶类产品占有量已达100kg以上,而中国还处在21.7kg的水平;二是在品种结构上,国外除了液态奶作为大众消费的主要产品之外,干酪、奶油也是大宗产品,但在中国只有液态奶是主要产品,干酪、奶油很少;三是企业规模也有差距。
由于中国乳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已成为世界乳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些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量在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中国乳业发展的前景令人羡慕。传统的生产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的需要,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被许多大型乳品生产企业掌握。中国乳品工程的建设进入了个快速发展期,乳品工业建筑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大规模集成、多功能化、智能化、信息化、生态、环保、以人为本等设计理念已深入设计之中。中国的乳品建筑设计正在融入世界,代表了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由于文化、环境、管理模式、设计理念等差别,中国乳品建筑与国外乳品建筑存在各种不同的特点,体现着有中国特色的乳品建筑的发展。
2中外乳品建筑的相同点
2.1依托建筑展现企业形象和实力
现代乳品建筑多以大规模集成形式,将所有的生产、供配系统、研发、办公基本上集中在一个主体建筑中,建筑体量大,体形变化丰富,功能特征明显。仅从建筑外形上就能体现工厂的生产规模、生产品种、管理模式等特征。建筑实际上就是一幅企业广告。
2.2采用高标准的食品卫生标准
伊利、蒙牛、光明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建筑设计标准体现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乳制品安全生产和质量控制。注重乳品供应链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推行GMP、HACCP、IS022000、ISO14001与ISO9001国际标准化组织系列标准。车间设有人员净化系统,化验室、中控室均按洁净区控制。
2.3注重展示区的设置
产品的展示是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窗口,展示区域的设计趋向商业模式化,不仅有产品展示,更主要的是多媒体方式,企业期望将自身的发展、文化、现代管理注入消费者的心里,让消费者从观念上接受企业的文化,达到信任企业的产品。蒙牛、伊利、韩国首尔工厂都采用了多媒体室,设计就像一个小型的电影院,更多的是设置大面积的电视墙。观看者在舒适的环境中品味乳制品的芳香。
参观通道的设计体现的是人性化,蒙牛采用了参观平台和参观廊结合,伊利、韩国首尔工厂设置了最短的优化线路参观廊,参观廊直接进入生产的中心,整个生产过程毫不保留地展现给参观者,同时考虑到参观人群的多样性,配置参观小车、观光电梯,设置无障碍设施等。
此外,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参观廊的设计可与生产物流通道、管廊相结合,上层是参观廊,下层是生产通道和管廊。形状独特的参观走道图5按洁净要求控制的化验室图6报告厅图7多媒体展示厅图8旋转式消防梯图9参观大厅图10走道内采光图11不锈钢奶罐区图12简洁的办公区图13车间内展示区图14以功能为主的参观走道图15简洁的更衣间图16参观小车图17开敞式参观岛
3中外乳品建筑的不同点
发展的里程不同,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乳品建筑设计上的差异,欧洲丹麦乳品工厂注重工厂的选址,阿拉工厂就在一个远离市区的位置,无污染,空气、水源清洁,对乳品的生产质量有很好的保证。韩国汉城工厂选址在山岗上,以色列的工厂也是建在山地上,同样远离市区,有清洁的空气。而国内大部分乳品工厂在选址上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一般在各城市的工业园区,或在原老工厂改建,选址的过程多数受到政府、土地价格、地域的限制,很难考虑环境的因素。
欧洲乳品工厂建筑的整体设计注重功能性,配套、附属建筑的设计讲究的是实用,特别对动力站房的布置,靠近使用负荷区,减少动力的消耗。对建筑的形体、立面等因素不多加修饰。建筑整体造型服从功能,同时形体也体现功能。亚洲东方的乳品建筑,体现的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建筑师要用大手笔去刻画建筑的造型。在这点上韩国的建筑与国内的建筑有着共同之处。
国外工厂的人净系统简单,这与环境、设备的因素有很大关系,更衣的设计相对简单,在国内一般需要二次更衣,在国外工厂通常只设了一次更衣。
国外先进的控制技术和高效的管理工作,在工厂工作的管理职员较少,机构简单,导致需要办公面积小,信息化管理程度高。相反注重研发,销售,研发、销售建筑面积远远大于办公面积,阿拉工厂、韩城工厂生产管理基本上集中在中控室,办公区大量作为研发、销售。在国内建筑师对办公区的设计大动脑筋,要考虑机构的设计需要,各部门各类级别的办公场所。
国外工厂建筑建设因建筑材料材质及加工优于国内,建筑细部处理细致,建筑的外观装修感官效果好。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5篇
1.1干缩性裂缝及预防
干缩性裂缝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后的4-5h左右,这是由于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造成混凝土大量失水,并受到钢筋及骨料的阻拦,而混凝土的强度较低,便形成裂缝。干缩性裂缝多数宽度在0.05-0.2mm之间,呈平行状或网状浅细裂缝。干缩裂缝产生后会影响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承载力等等,同时还会影起混凝土钢筋的侵蚀。其主要预防措施为:一是选用干缩较小且早期强度高、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降低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二是在混凝土的搭配中尽量控制水灰比值,加入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三是在混凝土浇筑前,均匀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保证混凝土的水分流失过快;四是加强对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润草垫等,设置遮阳设备及档风设施,并涂刷养护剂,以确保水分过度流失;五是设置合适的收缩缝。
1.2温度性裂缝及预防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由于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性质,因此当外部环境温度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相差异时,就会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进而产生温度性裂缝,此裂缝区别于其他裂缝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随温度的变化而扩张,并多发生于施工中后期。温度性裂缝呈纵横交错,无规律状,裂缝宽度大小不一,且受温度为冬季宽、夏季窄。温度性裂缝产生后会影响混凝土碳化、钢筋侵蚀,降低了混凝土的抗冻性及抗渗能力。其主要预防措施为:一是选用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的低热或中热水泥;二是减少水泥用量及降低水灰比,一般水泥用量控制在每立方米450kg以下,水灰比在0.6以下;三是在进行骨料配置时,加入些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热化;四是增配构造钢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尤其是薄壁结构;五是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作用的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和流动性;六是加强混凝土温度监控,及时调整与温度相适合的养护措施;七是减小约束,浇筑混凝土前宜在基岩和老混凝土上铺设5mm左右的砂垫层或使用沥青等材料涂刷。
1.3沉陷性裂缝及预防
沉陷性裂缝多发生在冬季,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是支撑在冻土上的模板在冻土冻化后产生不均匀沉降所致。其表现为伸进或贯穿走向,呈与地面垂直或30º-45º走向发展,裂缝宽度与沉降量成正比关系,且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其主要预防措施为:一是对松软土及填土地基在施工前进行夯实加固;二是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刚度,能使地基受力均匀且支撑牢固;三是防止在浇灌过程中混凝土地基被水浸泡,降低混凝土承载力;四是注意撤除模板的时间与撤除次序;五是在冻土上搭设模板注意采取预防措施。
1.4塑料收缩裂缝及预防
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塑性收缩裂缝一般在干热或大风天气出现,裂缝多呈中间宽、两端细且长短不一,互不连贯状态.较短的裂缝一般长20~30cm,较长的裂缝可达2~3m,宽1~5mm。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混凝土在终凝前几乎没有强度或强度很小,或者混凝土刚刚终凝而强度很小时,受高温或较大风力的影响,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造成毛细管中产生较大的负压而使混凝土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的强度又无法抵抗其本身收缩,因此产生龟裂.影响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的主要因素有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环境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等。
主要预防措施:一是选用干缩值较小早期强度较高的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二是严格控制水灰比,掺加高效减水剂来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减少水泥及水的用量。三是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均匀湿透。四是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者潮湿的草垫、麻片等,保持混凝土终凝前表面湿润,或者在混凝土表面喷洒养护剂等进行养护。五是在高温和大风天气要设置遮阳和挡风设施,及时养护。
1.5化学反应引起的裂缝及预防
碱骨料反应裂缝和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最常见的由于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裂缝。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拌合后会产生碱性离子,并与某些活性骨料产生化学反应,从环境中吸收水分致使体积增大,造成混凝土疏松、开裂。此种裂缝多出现于混凝土结构使用期间,出现后很难进行补救,为此要及早预防。其主要预防措施为:一是选用碱活性较小的砂石骨料及低碱或少碱无碱的外加剂;二是选用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假如出现振捣不良或者是钢筋保护层较薄,就会引入有害物质使钢筋遭受侵蚀,进而引发混凝土涨裂。
2裂缝处理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措施主要有表面修补法,灌浆、嵌逢封堵法,结构加固法,混凝土置换法和电化学防护法等。
2.1表面修补法
表面修补法适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无影响的表面裂缝,通过是在裂缝表现涂抹环氧水泥砂浆,并涂刷如油漆、沥青等类似的防腐材料即可。在防护的同时还要在裂缝表面处粘贴玻璃纤维布等来防止裂缝继续开裂蔓延。
2.2灌浆、嵌逢封堵法
灌浆法主要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裂缝中,使胶结材料在硬化后达到加固封堵的目标,常用胶结材料如水泥浆、环氧树脂、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逢法是通过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丁基橡胶等,常用刚性止水材料如聚合物水泥砂浆。
2.3结构加固法
结构加固法是在混凝土结构的截面面积与构件的角部外进行包钢、预应力加固、粘贴钢板加固、增设支点加固及喷射混凝土补强加固等。
2.4混凝土置换法
混凝土置换法是剔除原有损坏的混凝土,置入新的混凝土或其他材料的方法,多用于严重损坏的混凝土处。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2.5电化学防护法
电化学防腐主要采用阴极防护、氯盐提取、碱性复原三种方法防护来进行防护。其防护原理为利用施加电场在介质中的电化学作用,改变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3结语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6篇
结合当前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同时参照混凝土回弹碳化强度检测标准中的具体规范,针对本案例中的建筑结构材料以及损伤情况进行检测评估,按照如下标准对损伤进行分级:(1)立柱结构:本案例中,厂房柱除乙列上柱为焊接工字型钢小柱外,其余立柱的下柱和上柱为钢筋混凝土柱。因此,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对回弹-取芯法的应用,测评立柱混凝土强度取值,结果表明本案例中立柱混凝土强度可符合C30等级要求。同时,损伤检测结果发现,立柱不同程度上的存在钢筋锈蚀以及柱脚主筋外露方面的问题。本案例中4列立柱中包含有45根存在不通损伤问题的立柱,构成比为30%,立柱外观质量综合评定结果为c级。在此基础之上,检测认为部分立柱的偏斜高于H/100。期间共抽样检查13根立柱,共4根立柱出现明显偏斜,构成比为30%,综合评定立柱变形等级B级。立面结构如下图所示。(2)吊车梁系统:本案例中,经过检查发现,所有吊车梁焊缝以及连接性能均比较稳定,仅个别吊装梁上翼缘与柱连接有脱焊以及松动的问题,梁体油漆存在麻点状脱落现象,同时,考虑到抽柱区的螺钉部分松动问题比较严重,因此综合质量评定为C级。(3)地基基础: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包括地基以及基础这两个部分。地基基础属于地下结构,由于其受场地以及环境的限制影响,故而不直接检查,采取观察上部结构的方式判断其工作状态。检查中未发现立柱存在明显偏斜或沉降的现象,说明本案例中地基基础并未出现不均匀性沉降现象,由此判断此区域的地基基础承载力能够满足实际要求。
2构件承载能力验算
根据本案例中厂房现行状况以及受力特性的综合分析,按照现行规范对本工业厂房的排架系统承载能力以及吊车梁进行验算。验算结果显示:对于排架结构而言,在现有环境条件下,其承载力可满足要求;对于吊车梁而言,有12m跨吊车梁正应力不满足要求,但考虑到该区域增加有支座进行加固,故评级B级,其余跨吊车梁均满足要求。
3安全性评估
综上可知,在现行使用环境条件下,吊车梁直接相关结构承载能力满足现行规范要求,但结构损伤较为严重,综合评定为B级。结构主要的子项满足或略低于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应采取适当措施。
4加固方案比选
根据以上分析认为,本案例中对工业建筑进行加固改造的关键在于解决吊车梁承载力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加固方案为加大上下翼板截面,由于本方案需要停产加固,因此可行性较差。针对实际情况,最终选择方案为将钢支柱与吊车梁顶紧,消除其挠度。由于所有加固作业均在吊车梁下翼进行,不必拆除轨道,实现不停产加固,以满足安全且经济的要求。
5结束语
工业建筑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最关键性的结构之一,对企业生产的安全性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工业建筑如何通过加固改造的方式提高其生产能力与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本次研究中为了最大限度的确保工业建筑使用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重点围绕工业建筑加固改造方面的原则与操作方法展开了分析与探讨,以上研究望能够引起各方人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7篇
1.loft空间和旧工业建筑原真性的关联
Loft文化发源于纽约的旧工业建筑区———苏荷(soho)区,从其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loft空间成立之初就是源自于一种妥协和无奈。高昂的租金使生活潦倒的先锋艺术家失去了传统意义上的创作空间。而由于旧工业建筑廉价的租金,艺术家纷至沓来,将其改造为集居住、创作甚至是销售一体的空间形式。受制于有限的资金,艺术家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力度相当有限,这种无奈恰恰完好地保存了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建筑构件和工业建筑空间特征,使得工业建筑的原真性得到了较为完善的保留。
2.loft空间特征
2.1高大开敞
空间,是建筑之灵魂。而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空间形式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其空间高大开敞的特征。这一空间特征的由来主要是因为loft多为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而对旧工业建筑这一空间特征的保护转化成了loft空间的主要特征。
2.2自然而真实、保留工业美学
工业建筑空间的布局和形态非常真实的反映着工艺生产的流程,是一种完全真实和理性的空间。内部空间不加藻饰,简洁真实,空间内梁、柱等结构构件清晰可见,非常理性地表达出建筑的营建逻辑。Loft空间继承了工业建筑的这种美学。
2.3模糊性
旧工业建筑空间的改造大多是在单一空间内布置生活起居、工作、艺术品展示等诸多功能的空间。因此卧室、厨房、工作室等功能板块就不可能像传统民用建筑那样有明确的界定和隔断,传统的套型模式被打乱,loft空间展现出模糊性。
2.4灵活性、可变性
loft的经营方式大都是租赁,因此使用者对其内部空间的改造大都是临时的,这些非固定的空间隔断随着租客的变更而不断地发生变化,这就是loft空间灵活可变的原因。
2.5浪漫化、个性化
传统的居住空间或是办公空间中,不同的功能空间通过划分并作为商品销售给其使用者,建筑空间是一种既定的形态。而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使用者可以通过自主的空间划分和装修来尽情地发挥,创造浪漫的、个性十足的空间。
二、基于loft空间的旧工业建筑改建策略研究
1.内部空间改造策略
1.1通高空间的融入
工业建筑相对于传统的民用建筑往往具备更加高大的空间,而最早对旧工业建筑进行改造的艺术家们由于受制于有限的资金,往往会对旧工业建筑空间进行较为简单和局部的处理,虽然在空间内做了简单的隔断和划分,但是室内空间中往往都会保留一部分原有工业建筑空间的样貌。并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空间,而这些空间的融入也是由旧工业建筑改造而成的loft空间和普通旧建筑改造空间的标志性差别,Loft中的通高空间可以充当展示空间、商业空间等,适用于大型厂房改造项目;而在艺术家工作室、个人画廊等小型厂房改造中,高大开敞的通高空间则通常作为起居室和创作展示合一的功能空间。
1.2loft空间分隔
依据loft空间内不同功能空间对私密性的需求,可将分隔的类型划分为:弹性分隔、意向分隔、局部分隔和封闭分隔。loft空间分隔的方式主要为阁楼和屋中屋这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loft空间区别于普通民用建筑内部分隔的重要因素,因为在时间上,阁楼和屋中屋的建造时间都晚于建筑主体,是附属于旧工业建筑的建筑构件。其次,作为loft空间区别于其他旧建筑改造的手段,阁楼和屋中屋通常都是非完全的划分,会预留出通高空间,这种局部的分隔也是loft空间的显著特征。
(1)阁楼
阁楼本意指房屋中的上部空间或工、商业建筑内无隔断的较大空间。阁楼在结构上大都依附于原有的旧工业建筑,这也是它和屋中屋这种分隔形式的主要区别。阁楼在营造之时通常在内侧设柱子加以支撑,靠近建筑外墙的一侧通常搭接在旧工业建筑的吊车轨道或是牛腿柱之上,节省了建造的材料,实现了较为经济的改造。例如上海八号桥中的5号楼(如图3)的原厂房空间开敞高大,故在改造后成为展示和信息的空间。但完整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原样保留势必会造成空间浪费,而且也难以满足改造后建筑的功能需求。因此,5号楼还沿着原工业建筑的建筑外墙增设了四周的阁楼空间,作为设计单位的办公区域,整个空间就形成了大空间套小空间的空间组合。满足了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
(2)屋中屋
屋中屋与阁楼利用旧工业建筑本体的结构体系有所不同,其与原有旧工业建筑联系不强,改建后的屋中屋拥有一套独立结构体系,因此屋中屋具备了以下优势。首先,屋中屋的营造对原有的旧工业建筑未造成任何的改动,旧工业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了完美的保留;其次,当需要对内部分隔进行重建时,只需拆除屋中屋的部分即可,不会对旧工业建筑带来二次破坏;再次,屋中屋的形式相当于建筑拥有了双层皮,而屋中屋内部通常是较多人员停留和使用的功能空间,需要空调和暖气等温度调节措施,屋中屋和旧工业建筑之间的空间就成了过渡空间,这层空间能够有效地减少室内温度的变化,降低了能耗。
1.3loft空间衔接
和loft分隔相对立的是,有了不同的分隔手法所产生的若干功能板块,就必然存在着各种空间之间的衔接。
(1)竖向衔接
竖向衔接多见于loft空间的水平分割,在高大开敞的旧工业建筑空间内通过水平分割的手法创造出夹层空间,就必然需要竖向交通来联系。竖向衔接通常表现为楼梯,坡道等。这些新增的楼梯和坡道大都采用钢材和玻璃等轻盈的材质,使楼梯看起来轻巧简洁,大气时尚。这些通透的楼梯还可以作为室内空间的弹性分隔手段,划分出不同的空间层次,丰富和装点了loft室内空间。
(2)横向衔接
Loft空间的横向衔接多见于垂直分隔,其主要表现为空中连廊。特别是在功能上存在联系的两个空间分别处于非首层的位置上时,就需要二者之间施以空中连廊。上海八号桥在设计时就成功的运用了连廊这一建筑元素,将8栋旧工业建筑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八号桥这一名称的由来。空中连廊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室外的相连,廊道在不同的建筑内外都有穿插,人们通过这些连廊就可以顺畅地漫步于旧工业建筑区之间。连廊起到了室内外空间的串联,模糊了室内外空间的界限。
2.外立面改造策略
基于loft文化的旧工业建筑往往采用新旧冲突的手法来引入新元素,这种新旧冲突的设计手法来源于loft文化中的拼贴理念,20世纪中叶的拼贴艺术深远地影响着loft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在其影响下,loft空间及其外立面逐渐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不断发展和编辑的状态,各个时期的材质都会拼贴在外立面上,显示着旧工业建筑的历史和改造进程。新材料的引入不但没有可以的和旧材料相仿,反而刻意的制造冲突。通过这种新旧材料冲突制造出强烈的对比效果。新材料体现出建筑空间的新颖和时尚,而旧工业建筑表皮则体现着怀旧气息,从而形成了商业建筑空间的亮点。例如上海莫干山M50艺术区外立面改造设计中,主体元素为厂房原有的红色清水砖墙,但这样的立面形式比较单调,不太适合与新融入的功能空间———商业画廊,因此在设计中融入了钢结构和大面积的有色玻璃,新旧材料的冲突使立面既不缺乏历史气息又充满时代感。轻盈精致的新材料一改旧工业建筑烟囱浓烟滚滚、地面污水横流的旧样貌。赋予其与时展相适应的怀旧与新颖相结合的外立面。
三、结语
旧工业厂区以及厂区内的旧工业建筑是城市的宝贵遗产,他承载着人类对于工业时代的记忆,记录了城市发展的轨迹。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有机改造是当下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发展活动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Loft空间作为一种源自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空间形式,能够很好地还原工业建筑空间的原真性,不但实现了旧工业建筑的再利用,还创造出个性十足的空间形式,对我国的旧工业建筑遗产的有机更新提供了有效的更新思路。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8篇
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发展,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更新利用形式逐步走向多样化,出现了以租赁式为主的公寓住宅。此类居住空间利用工业建筑大空间的特点,以模数化的构成方式均匀地在多层空间中植入居住单元,空间简洁、结构设施经济,目标消费群体定位为普通收入民众,具体的空间与功能设计根据不同使用对象的空间要求而变化。但总体具有平面布局简单、开间小、面积小等特点。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逐渐起步,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南京等都出现了工业建筑改造为公寓住宅的实践,例如作为沪东造船厂为青年技工提供的廉租公寓,浦东金桥的“金金公寓”将约2万m2闲置厂房改建成“灰领公寓”,以较小的成本解决了员工的居住难题。
2工业建筑居住型改造的内部空间匹配度
由于多层厂房的空间尺度、开间进深、柱网跨度以及层高等固有因素与公寓式改造目标比较接近,因此,在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更新实践中,多层厂房的改建占了较大比例。对多层工业厂房的改造中一般不需要增设楼板,主要工作集中在对建筑内部的功能分区、平面分隔以及防火与交通的重新设计上,有效降低了土建成本,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
2.1工业建筑柱网尺度与户型平面设计
工业厂房平面一般具有规整的柱网,在跨度和进深尺度上遵循一定的模数制度,比如进深跨度一般为6.0m,而开间跨度一般为6.0,6.6m和7.2m。同时,为了采光、通风的方便,进深一般为两跨或是三跨式柱网,而横向一般比较长,以适应厂房功能的特点,满足工艺流程的需要。GB50096—2003《住宅建筑设计规范》对住宅各空间的最小使用面积都有明确规定:起居室的面宽控制在3m左右,卧室的面宽控制在2.9m左右。租赁式公寓住宅主要使用对象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套型内使用面积较小,一般可以采用下限值作为设计参考依据。而工业建筑6m左右的开间正好对应于现在紧凑型住宅的设计标准,规则的柱网有利于模数化的居住单元的分布与组合。
2.2工业建筑层高与居住空间设计
多层厂房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空间高大的占多数,常采用的层高有3.9,4.2,4.5,4.8,5.1m等几种。而公寓居住单元的层高按GB52096—2003要求,居住空间层高不应低于2.8m,交通空间的净高不低于2.2m。这样既可以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设施设备改造,安排消防和给排水系统,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多余的净空进行多样化布局。一般来说,当改造的建筑层高为3m左右时,可以利用走道空间增加贮藏空间;当层高达到3.6m时,可以通过抬高就寝空间增加学习、储藏的功能;当层高大于4.2m时,可以利用夹层空间做到客卧分离;当层高不小于5m时,可以考虑采用复式和普通平层相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也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建筑空间,增加住宅室内空间的丰富性。对层高的充分利用也是在更新中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手段。
3多层工业厂房公寓型空间更新的要点分析
多数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居住空间以租赁为主,居住者存在流动性大的特点。因此,建筑设计应该适应居住者的不断变化,在其改造设计时应采取尽可能多的灵活策略,从而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适应不同住户的需求。
3.1选取经济及破坏最小的平面布局方式
公寓式住宅一般户型以标准化设计为主,以经济有效利用空间为准则,房间规整,分类较少,在进行空间分隔时可以根据原有的柱网确定开间尺寸。增加的分隔墙应尽量依附梁柱,以保持居住单元内部空间相对完整。垂直交通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平面形式和消防要求分散或者集中布置,但要注意不超过GB50096—2003中居住单元至安全出口最大疏散距离。楼梯间最好能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如果建筑的进深不大,外廊式加设的楼梯布置可以减少楼板的开洞。如果要安装电梯应尽量利用原有的货运电梯的井道以减小对建筑的破坏。在建筑进深较大的情况下,户型的分割必然造成平面一部分中间的房间无法靠着建筑的外墙,改建时可通过增设天井以解决采光和通风。
3.2模块化与灵活可变的空间组合方式
作为城市中的过渡性住宅,租赁型公寓大多以小面积户型为主,而最受欢迎的就是一室户的套型。这种户型主要是针对单身青年或情侣,室内空间主要解决日常生活起居,单一空间内融合了多种功能,生活设施的布局的方式和酒店式公寓比较接近。因此,在公寓式住宅改造过程中,往往依托建筑原有的柱网形成小型居住单元模块,同时考虑模块合并和重组的可能性,以适应不同类型住户的需求。这种灵活可变的单元空间可以设置在每个楼层的端部单元或者集中在公寓的顶层。
3.3可靠易行的设备改造方式
工业建筑的层高往往在3.9~6m之间,为管线的改造架设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为居住型建筑再利用管道布置提供了灵活的设计余地。但是在具体改造中仍要注意竖向设备管线穿越现有楼板时的一些问题。很多旧工业建筑的楼板是预制板,预制板上通常在设计时预留管线孔洞,现场打洞会有安全和尺寸的限制。住宅的排水系统中,因为污水排水管管径较大且数量多,打洞时有可能会影响结构安全。采用同层排水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一则可以减少楼板开洞数量,且可以有效地降低噪音。这种排水方式可以在原来楼地坪以上设置垫层,将污水排至垫层中的水平管道内,再通过共同的立管统一排放。另外,还可以进行局部降板处理,或者在各层顶部设置技术夹层,利用楼面的承重结构设置吊顶,在吊顶空间内部布置管线和通风系统,也是常用的一种方式。
3.4经济适用的围护结构改造方式
平面功能的变化必定带来外墙的改造工程。虽然居住单元的划分基本是遵循原有柱网结构的,但是在开窗的大小与形式上必定与原建筑有所不同,需要进行填充、修补或者重新开洞。此外,根据JGJ26—2010《严寒和寒冷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居住建筑时,亦需要按规定对其进行节能改造。旧工业建筑的护结构一般分为承重的砖墙,不承重的砌块墙和板材墙。总之,我国多数地区的建筑外墙节能改造中都适宜采用增设外墙和屋面的保温层、更换节能门窗等做法,外部粉饰多以涂料为主,这样能在增加保温层的同时减小对基层墙体的影响。有些建筑采用建造双层墙体的做法,既保留了原来建筑的印记,又达到了保温节能的效果,且使建筑的立面丰富起来。公寓式内部改造过程中会增加多道分户墙,为了减轻楼板的荷载,减少对结构的影响,往往使用石膏板、纤维板、胶合板等轻质隔墙代替砌体结构。但常用隔墙材料由于质量密度太小导致其隔声性能较差(往往只有30dB左右),影响居住质量。因此,安装隔墙面板时可以先安装隔墙的一面,在轻钢龙骨缝隙内布置客房电路的管线并填充隔音棉,以增强轻质隔墙的隔音效果。或者分户墙采用隔声效果较好的密实砖砌墙体,而套型内的内隔墙则采用轻质材料,从而将建筑后期附加荷载减至最低。
4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改造中工业化生产的可能性
住宅的工业式生产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住宅工业化关系到全社会住宅产业乃至建筑行业的生产方式改变的问题。工业化的建造体系目前在我国推进的速度并不快,但是我国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并有望出台一整套住宅工业化标准体系。一批大企业例如万科、远大等都在研发住宅工业化,万科集团在2007年就开始构建住宅产业链、搭建住宅产业化平台、试点与推广产业化住宅项目。
4.1预制构件生产逐步成熟
由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公寓式住宅具有户型设计模数化的特点,易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的生产和装配。通过计算拆分,可以定制内部空间分隔体系,比如可以采用预制轻质内隔墙等工业化技术和钢模的施工工艺。在当前国家重视住宅工业化的形势下,在工业建筑改造中推行工业化的生产和装配方式,借助住宅工业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实现通用化住宅部品的供应,主要构件如轻钢龙骨、横梁、内墙板、楼板、屋面板及门框、窗框等构配件均可以工厂预制现场安装,既减少了材料的损耗,又降低了施工能耗,降低施工噪音、扬尘对环境的影响,有效改善传统的以现场湿作业为主的住宅建设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4.2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建造趋势
建筑室内一体化设计建造是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建筑整体性、减少二次装修带来结构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内装工业化也是现在阶段住宅工业化中很受关注的一方面。整体厨房、整体卫浴、设备、管线一体化设计、标准化设计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以整体卫浴设计安装为例,整个卫生间是一个独立结构,其模压底盘是整体的,防火防漏,且可以现场装配,这种方式在日本得到大量应用。使用后的良好反馈说明这一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卫生间渗漏、噪音等老问题,且易于清洁。在工业建筑改造施工过程中可以结合同层排水的需要,整体卫浴安装时可以采用架空地板的做法,水、暖、电、气等多种管道均敷设在架空地板内的空间,排气通风管布置在局部吊顶内。这样做兼具施工简便、检修方便、隔声效果好等多种优势。在当前国家重视住宅工业化的形势下,旧工业建筑居住型改造中采用工业化生产,可以借助工业化生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推动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尽快形成配套体系,提高住宅产业化发展。
5结语
旧工业建筑公寓型改造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设计建设中一方面要注意空间的舒适度和投资与回报的最优化,考虑在保留一定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增建或拆除,在改造过程中尽量利用原有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如果在改造过程中应用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等新的技术手段,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租赁式公寓住宅而言,相对于其他房地产项目的较长的运营周期,其前期一次性投入成本降低,进入市场的时间也相应缩短,这种较少的投资量和较短的投资周期就意味着回报率的提高,也能避免因施工时间过长而错过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并能迅速取得收益,在倡导节约型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今天,是值得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
工业建筑论文范文第9篇
在设计过程中尽管没有可以执行的国家标准,但在设计的全过程中应重视建筑的节能设计,从工艺设计开始注重建筑物的节能。例如,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在建筑平面布局、交通用地、安全疏散、使用功能的组合、室内环境的确定等方面进行方案的优化,尽量减少占地,缩短管线减少交通面积,使平面布局更加紧凑合理,减少建筑物护结构的面积,从而减少土建工程量,降低施工能耗,减少采暖及空调设备的用量,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的。
如我区大部分地区为严寒地区,工业建筑均需冬季采暖,尤其在东部地区冬季室外温度在-20℃~-30℃的天数较长,采暖能耗占比例较大。过去好多地区的墙体厚度较大,结构构件的尺寸较大,建筑物重量大,结构笨重,在节约能源方面非常不利。因此,在设计中进行节能设计的潜力很大。
在本人设计的供水工程中,有好多厂房为泵房、水处理间、加药间、水沉淀间等。在能保证电气设备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主副厂房合并建设,以减少土建工程量。有些厂房室内湿度大,采用自然和机械进排风,来保证室内正常环境。并参照公共建筑的节能标准,对屋面墙体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采用密封性能较好的门窗等措施以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从而改善室内环境、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2工程实例
以单层排架结构取水泵站为例,屋面采用挤塑聚苯乙烯夹芯板,外墙为300厚陶粒砌块,外贴挤塑聚苯乙烯保温板,门用彩板门,窗户为断桥铝合金窗,建筑面积461.16m2,采暖面积427.68m2。
2.1墙体外保温优点
为了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在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做墙体外保温,可消除“热桥”的不良影响,有效地保护主体墙,使墙体潮湿、结露的情况得到改善。
2.2门、窗户
本工程门窗设计采用断桥铝合金门窗。优点是:保温隔热性能好,比普通门窗热量散失减少,大量节省采暖和制冷费用,节能效果显著;防结露、结霜,提高了门窗的水密性和气密性;防风沙、抗风压,抗振动效果好,是一种绿色建材。
2.3节能计算
假设本工程位于严寒地区,冬季室内温度10℃,夏季室内温度30℃,在假设屋面传热系数、墙体传热系数、窗户传热系数均满足《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对外墙体采用和未采用保温板2种情况下的耗电量进行比较。在屋面、墙体传热系数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时,即屋面采用120厚挤塑板时,外墙体外贴60厚挤塑板相比于外墙不做保温时耗热量减少48.51kW•h/m2,若每kW•h电价0.45元,则每平米建筑面积节约21.8元,本厂房每年可节约10053.3元,若厂房设计使用寿命50年,其厂房整个寿命周期内可节省约50.3万元。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302.html工业建筑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8篇08-15
很有意义的英文句子11-26
优美伤感句子45条09-06
最新学校帮扶学生工作总结(实用五篇)01-07
护士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11-29
护理个人述职报告08-23
生产工作总结精辟简短(9篇)08-09
报关报检委托书09-27
汽修专业求职信09-12
拓展培训有感10-24
范爱农的读后感400字08-19
初二我眼中的非遗征文12-23
初一亲情优秀作文600字12-16
过春节的作文100字12-06
学会生存,把握命运六年级作文07-23
武威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9
史铁生老海棠树原文及阅读答案12-14
唐宋两代文学复古的异同的阅读及答案08-31
地名的谜语及答案 猜地名谜语及答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