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规律口诀篇1
丰富的案例,来自教师们的思考,与研究者们共同的探讨,体现了教师的实践智慧、学生主体性的凸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学生都是爱玩的,想让学生喜欢做一件事,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首先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设计“9的乘法口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内容)这一课时,我通过用学生喜欢的动画形式引入,呈现一场“划龙舟比赛”,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
1)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1至8的乘法口诀,你们都记住了吗?那让我们大声地把它们背一遍,好吗?(齐背1至8的乘法口诀)
(2)猜猜我们今天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了呢?(板书:9的乘法口诀)
2)以小袋鼠激趣,认真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
(1)由小袋鼠的话,引出划龙舟比赛。(播放划龙舟比赛动画)
(2)(观察龙舟图)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每条船上有9个人,有这样的9条船。
(3)运用数轴的方式来记录比赛人数。
反思:在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我只是通过主题图来引出课题,而在后面的教学中,却把主题图完全抛开了,直接出示数轴,让学生进行填空,把数形两部分拆开来讲。这样一来,前面的导入反倒显得有些小题大作,多此一举了,而主题图也完全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固然重要,但首先这个情境应该对我们的教学具有价值。经过专家和教研员们的精心指导,我摈弃了最初的设计思路,而是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来引出课题,接着播放划龙舟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都看到了什么,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然后再由图抽象到数轴,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体现了主题图的价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能力的提升,让我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
二、自主探究,编制口诀
之前学生已有了编制2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因此在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口诀的产生过程,然后向全班展示交流,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总结出乘法口诀后,通过随机提问,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进而突破教学重点。这样的层次设计达到了图、式、口诀三维一体,学生的交流学习活动贯穿始终。
案例2
1)通过观察数轴,发现累加的规律
(1)(出示1条龙舟)小袋鼠向前跳了几格?从几跳到了几?这是几个几呢?
预设:小袋鼠跳了1格,从0跳到了9,这是1个9。
(2)(出示2条龙舟,跳1格)现在是几个9?2个9是多少呢?怎么算出来的?
预设1:2个9,2个9是18,9+9=18。
预设2:2个9,2个9是18,2×9=18。
(3)引导学生发现小袋鼠每次向前跳1格就往上+9,再向前跳1格就是18+9=27。(出示竖式。因为这里涉及进位,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用竖式计算)
(4)27表示的是几个9呢?(依次出示方框)那这是几个9?接着呢?
预设:3个9。(强调是3个9相加)4个9、5个9……9个9。
2)按规律填空,理解几个9是几
(1)帮助小袋鼠把答案填在方框内,指名订正。
(2)按顺序齐读,理解感受几个9是几。
(3)(随机提问)4个9相加为多少? 7个9的和是多少? 54表示几个9相加? 72是几个9的和?
3)根据所填结果,自编口诀
(1)1个9是9,乘法算式应该怎么列呢?乘法口诀?一九得九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1×9=9或9×1=9,一九得九,表示1个9。
(2)学生根据数轴结果,自编口诀。(同桌交流,指名上台订正)
(3)(随机提问)理解口诀所表示的意义。(强调是几个9相加)
(4)教师揭示口诀板书,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订正。
反思:记得在第一次试讲时,当我问学生:“3个9是多少?”原本希望学生可以用加法来计算,用2个9的和18,再加上1个9,就是27,或者说出3个9相加是27。但没想到,有一个学生直接答出“三九二十七”,这着实让我显得有些束手无措,因为学生还没有学过9的乘法口诀,这时我是该继续追问,还是该忽略他的答案?为了自己的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于是我又把学生的思路拉回来,让他按照我设计的思路,再用加法来回答一遍。其实当时在讲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这样完全没必要,但当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评课时,专家和教研员们一语点破了我的问题所在。由于在前期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教学层次不够清晰,才使得自己对于课中新生成的问题无从下手。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课下我又把自己的教学设计从头到尾进行了一次大修改,把每一个问题学生会出现的答案都做了充分的预设,还都制定了解决方案和评价语言。
但学生的思维是无限的。记得第二次试讲时,当我问学生:“七九六十三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答道:“表示7个9相乘。”由于在课前没有想到这个预设,加上上课时略有紧张,所以当学生说出这个答案时,我并没有及时纠正。课后,专家点出了这一硬伤,细一想,7个9相乘表示的是9的7次方,和7个9相加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想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我在前面的指导不到位,使得学生没有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把7个9相加理解为7个9相乘。所以我进一步规范了用语,在教学中渗透“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特别强调乘法表示的是几个几在相加,进而突破教学重点。
三、记忆口诀,探寻规律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至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编口诀、写乘法算式以及找规律的能力,因此这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并熟练地记忆。
案例3
1)初背口诀
(1)请你看一看,9的口诀有几句呢?组织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读口诀。
(2)学生自背口诀,初步记忆(自背、指名背)。
2)出示小乌龟遇到的困难,引出积+9的规律
(出示:4×9=?5×9=45 6×9=?)请学生说说该怎样算。
预设:5×9=45,用45减去1个9就是4个9,是36,同理计算6×9。
3)通过填空题,引出几乘九就是几十减几的规律
(1)(出示孙悟空)孙悟空看到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他想考考大家呢!教师先引导,并借助动画演示,再进行填空:1×9=10-( ) 2×9=20-( )。
(2)指名学生填空3×9=( )-( ) 4×9=( )-( )。全班齐答5×9=( )-( ) 6×9=( )-( )…… 9×9=( )-( ),在齐读中发现暗藏的规律。
(3)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预设:几乘九就是几十减几。(学生表达有困难,教师要适当引导)
(4)验证这个规律是否正确。(出示:7×9就是70-7=63,9×9、3×9)
4)手指记忆,寓教于乐
(1)学做手指操,发现其中的有趣规律。①老师能够用一双手来记忆口诀,你们相信吗?②从左往右给手指编号;③通过弯曲手指,引导学生发现手指左边是积的十位,右边是积的个位;④学生自己练习,师生一起做手指操。
(2)通过观察手指,发现积的个位+十位=9这一规律。
①你发现我们所弯曲手指的左边表示的是积的哪一位?右边呢?
预设:左边表示十位,右边表示个位。
②把积的个位和十位连在一起看,引导学生发现积的十位+个位=9这一特点。
反思:在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我总是希望把所有的规律都展现给学生,前前后后一共整理出了5个规律,结果真正上课时,不仅学生听得一头雾水,就连我自己也被过多的超链接搞得头昏眼花,总觉得展现的方法越多越好,却忽略了课堂的实效性,忽略了教学中的主次之分。
在教研员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最终我只留下了两个对学生最有价值的规律,一个是利用积加9减9,来记忆相邻口诀的规律。另一个是利用星星图发现几乘九就是几十减几的规律。前者渗透了乘法分配律的思想,后者体现了口诀与整十数的联系,两个规律都可以帮助学生来记忆并检查口诀。在最后我安排了手指操,不仅寓教于乐,还可以帮助学生来辅助记忆口诀。因为学到这个时候,大半节课过去了,学生有些疲倦了。在这个时候,让学生动一动,在游戏的氛围里学习,调节一下学生注意力。最后通过观察手指,发现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之和都是9,方便口诀的检查。
四、分层练习,巩固深化
由简单的师生对口令游戏开始,然后以“智慧城堡”形式设计了“过关”练习,对9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在基础性练习中设计了“填口诀”“计算”等练习,拓展性练习中设计了“算衣服扣子”“等式填空”等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以“挂彩灯”为思考题,做为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上课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习氛围高涨,自己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做到了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多样的评价方式,用激励性语言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例如:“你真善于观察!”“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激趣的称号有“小老师”“小侦探”“小勇士”。用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和发挥。课下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颁发智慧星、合作星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不足之处
1)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是希望学生的表现能像我课前预设的那样完美,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要求过于高了,在课前“备学生”这一环节我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存在的差异考虑还不够周全,在今后的备课中还须努力。
2)关于追问。追问着眼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还原和外化,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会烦琐地进行碎问,而且技巧不高,没能让学生擦出智慧的火花,没能通过追问,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深度思维,不能有效地形成课堂有效的教学生成资源。追问作为“关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手段,有着其他提问技巧不可企及的优越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当听了学生的回答后,发现其思考还是肤浅、粗糙、片面、零碎甚至是错误的,就应该紧追不舍再次发问,促使并引导学生就原来的的问题进行深入而周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浅入深,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直到理解变得准确、全面、细致、深刻为止。
通过这节公开课,我看到了绿色课堂教学改革给学生带来的明显变化。学生的思维变得敏捷了,语言变得通顺流畅了,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了。感谢绿色教育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给了我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借助教后反思进行自我研究、自我剖析,使自己的教学思路不断完善,教学技能不断精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学规律口诀篇2
数松果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先学“5的乘法口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松果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一《数松果》的教学目标是: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是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第一课时,虽然有些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但还没有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的含义。因此,教学时,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及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学生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为后面学习其他乘法口诀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力求让学生学得轻松,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备课时预设学生第一次编制口诀有困难,准备师先讲解示范编前三句口诀 ,再多用些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同学已会背口诀,编制时脱口而出。因此,编口诀的时间缩短,把学习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应用。总之,本节课从童话故事入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果良好。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二数松果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跳着数”的数数技能,在这个基础上,教材安排了先学“5的乘法口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上,我先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以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为重点,让学生把精力放在了解每句口诀的来源上。首先,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步感知5个5个地数,为编制5的乘法口诀奠定基础。其次,由于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接触乘法口诀,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的乘法口的规律上,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口诀含义的基础上记忆和应用。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运用主题图和课件,使新授知识更加具体,引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其次,教师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说一说乘法口诀的意义。本节课比较不足的主要有:教师如果能对课堂教学各环节时间的进行妥善安排,课堂或许会更丰富。其次,学生对于口诀中的规律的发现还比较浅层次,教师的引导如果针对性较强些,或许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数松果教学反思范文三《数松果》是北师大版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一课时。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 5 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
首先让学生在采松果的情景图里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进而激发学生解决“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数学问题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如在熟记口诀时采用了对口今、开火车、手指等游戏,使学生乐记且又记得牢。
3、以探究式的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这节课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5 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对 5 的乘法口诀算式的比较观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函数思考能力;通过对情景图的提问题与解答,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挑战自我”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等等。
在这节课中,我还充分利用即时评价,关注第一个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学的开心,学的轻松。如果在学生列举“生活中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多花一点时间会更好。
教学规律口诀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教学规律口诀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乘法口诀;理解记忆
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中,“ 乘法口诀”是教师教学的重点,更是老师教学的难点。理论依据是:小学数学教材大纲明确提出了乘法口诀是小学低段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数学技能。这是由“乘法口诀”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地位决定的。这种重要的地位体现在: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较复杂整数乘、除法,小数乘、除法,以及分数乘、除法的重要基础。怎样能快速准确的记忆这些乘法口诀呢?
其实,识记乘法口诀是有技巧的,千万不能全部依靠学生的死记硬背,这样的效果不会理想。孩子只会在短时间里记住,过不了多久, 乘法口诀又会变得十分的陌生。笔者认为, 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还是要采用理解记忆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际验证,理解记忆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记住的时间长久,运用时可以达到灵活百变。
在教学中采用怎样的方法来教会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呢?
其一,老师一定要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的是填鸭试的教学。为了突破小学数学口诀的难点,大多数的老师都把口诀统统的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读一读,在讲解一下这些口诀的算术式子,接下来就是学生的背背记记,再找几个题给孩子练习一下。这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的!从教育教学的规律上分析,老师教,学生学,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是把复杂的口诀写在了黑板上,孩子们根本不知道这写口诀的算理,不明白口诀代表的含义,他们一味的背记,即使当时一下就可以记住,可是时间一久,什么都还给老师了。
当今的数学口诀教学,决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我们首先确立一个观念:口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我们老师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处于积极思考状态。教学中力求做到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口决让学生编、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总结,鼓励学生创新发现,成为会学、乐学的学生。例如教学二二得四,我的探究过程是这样的:我首先让学生每人准备相同的4只铅笔,然后让每个人把自己的铅笔分成2只一组,看看有几组。学生都会发现是2组,接着,我就引导他们发现数量关系:2个组,每组2只,一共是4只。得出口诀:二二得四。
每次学习完口诀后,不要急于求成的让学生背诵乘法口诀,而是首先采用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每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规律;然后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形成一定的规律性认识;最后在理解基础上去背,学生记忆的的效果就更牢固了。
这样的教学乘法口诀只是我们理解记忆法背诵口诀的第一阶段。我们如果不注意指导孩子运用乘法口诀,他们也会很快的忘记好不容易记住的口诀。
其二,让理解记忆口诀法富有生命力的途径就是在练习运用。于此, 我们在指导孩子背诵口诀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练习运用的作业。练习题的设计以教材为主,运用不同的手段,对习题进行加工,使学生得到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找朋友:(连一连),学生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完成。练习题具有针对性,既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发展学生的思维,拓宽思路。例如“做做想想”中的题目就是体现了口决间的联系。
练习的设计一定体现科学性。要讲究策略、讲究实效,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要提高课堂练习效益,可从以下做起,即:依据学生的特征,在“点”上突破,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巧”上探索,依据学生的注意力,在“量”上控制;依据思维能力,在“展”上延伸,做到事半功倍。
其三,及时收集学生使用的情况的反馈信息, 以便于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例如:有的孩子一到计算乘法口诀的时候,他都从第一句开始背,嘴里背着:一一得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结果他都背过了该用的口诀了, 他还在口中念念有词,急的老师一点办法有没有。有的家长也反应部分孩子顺着背能行,倒着背诵也十分流利,但是从口诀表中抽出来运用就不会了。老师只好个别指导他们的作业了。面对学生乘法口算也是时常出错,计算速度慢的像蜗牛,这说明孩子的乘法口诀是没有过关的。这时,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多种方式记忆口诀,比如;可以两人互相对口令、抽算式卡片说口诀、计时竞赛谁最快等方式。另外还运用6人学习小组,表现好的小组在讲台上当小老师和大家对口令,孩子们的记忆口诀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对口令时基本上能达到对答如流、脱口而出,学生不但计算的正确率提高了,计算的速度也明显加快了。
总之, 小学乘法口诀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而要指导学生理解记忆,在运用中掌握。
参考文献:
教学规律口诀篇5
一、变规律为口诀,巧解遗传学习题
虽然,高中遗传学试题计算是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两大遗传知识为基础,但多种遗传类型和复杂遗传关系,是学生计算极易出现差错的地方。在遗传教学中,若能帮助学生记住基因遗传与数量的关系,转变两大遗传规律为一些口诀,方便学生理解掌握,就能大大化解遗传计算解题的难点。
1.用口诀简记分离定律,巧判遗传比例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其6种杂交形式的遗传图解是解题的基础,熟悉遗传图解,明确基因型、表现型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口诀帮助理解与记忆,就能够显著提高解题的速度。对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要提高解题的速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遗传图解分析并记住以下三个遗传情况和延伸公式,就能轻松解答分离规律题。
⑴纯种亲本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在完全显性下,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等位基因为A与a时,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均只有一种类型,表示为①AA×aaAa,(①口诀为:纯纯一)。
同类问题如:AA×AAAA、aa×aaaa两种的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只是一种,AA×AaA的后代表现型均也只有一种,也可以如公式①视同之。
⑵杂种亲本的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三种(比例为1:2:1)、表现型两种(比例为3:1),表示为②:Aa×Aa1/4AA、2/4Aa、1/4aa3/4A:1/4aa,(②口诀为:自交后代121)。
⑶杂种亲本与稳性亲本的测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测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均为两种(比例为1:1),表示为③:Aa×aa1/2Aa:1/2aa,(③口诀为:测交后代1:1)。
⑷延伸公式④: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连续自交n次的后代,Aa(1/2)n,AA或aa1/2×[1-(1/2)n]。(④口诀为:杂合子每代少一半)。
例1:求一对等位基因(Aa)生物,连续自交n次的后代中Aa占的比例?AA和aa各占的比例?
例析:由分离定律得:Aa×Aa1/2Aa,即F1Aa1/2,F2Aa1/2×1/2…FnAa(1/2)n;AAaa[1-(1/2)n]×1/2,但若用公式④就能直接得出上述结果。
答案:(1/2)n[1-(1/2)n]×1/2;[1-(1/2)n]×1/2
2.用口诀简记自由组合定律,轻松解答遗传规律题
两对基因AaBb自由组合自交和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典型比例,让学生用口诀巧记,可以直接用于一些计算,这样计算既简便又不易出现差错。
(1)两对基因AaBb自由组合自交后代的九种基因型及
比例……⑤
AaBb自交后代的九种基因型比例4(AaBb)双杂合8(2AaBB、2Aabb、2AABb、2aaBb)单杂合子4(1AABB、1AAbb、1aaBB、1aabb)纯合子4:2:2:2:2:1:1:1:1(⑤口诀为:两对自交后代纯合1、单杂合2、双杂合4).
(2)两对基因AaBb自由组合自交后代的四种表现型及
比例……⑥
AaBb自交后代的四种表现型比例9A B双显3A bb显隐3 aaB 隐显1 aabb双隐9:3:3:1(⑥口诀为:两对自交后代双显9、单显3、双隐1)。
(3)两对基因AaBb自由组合测交后代的四种基因型及
比例……⑦
AaBb测交后代的四种基因型比例1AaBb双杂合1Aabb单杂合子1aaBb单杂合子1aabb纯合子1:1:1:1(⑦口诀为:两对测交后代4个1);
运用上述典型比例、直接确定杂交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涉及多对基因遗传时,按“先分后合”的方法转化为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予以解决。
例2:纯种黄圆和绿皱的豌豆杂交(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问⑴F2中重组型性状、亲本型性状,与F1相同的性状各占多少?⑵F2中重组型性状中能稳定遗传占多少?
例析:⑴应用上述比例⑥,F2重组型(单显)=3/16+3/16=3/8,亲本型(双显与双隐)9/16+1/165/8,F1相同=9/16 ⑵应用上述典型比例⑤⑥,F2重组型性状中纯合子=1/6+1/6=1/3。
答案:⑴3/8 5/8 9/16 ⑵1/3
例3: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鲜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鲜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鲜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多少?
例析:运用比例⑤:F2中6紫(单显)×鲜红(双隐)=(1AAbb、2Aabb、1aaBB、2aaBb)×aabb,只需算出后代aabb的比例,就可以迅速得到遗传结果. F3中aabb=2/6×1/2+2/6×1/2=1/3,Aabb+aaBb=1-1/3=2/3, 即后代紫:鲜红=2:1。
答案:紫:鲜红2:1
二、化碱基关系为口诀,巧答DNA碱基数量题
在DNA的碱基计算中,碱基种类多、数目变化大,题型多样,计算容易差错,若用口诀,可省去推导演算过程,直接得出答案,十分便捷。
设双链DNA分子中,其中一条链为1链,互补链为2链,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按互补等量替换方法可以推导出如下4条规律。
1.已知一种碱基数量,求其他的碱基
规律①:A+G=T+C=A+C=T+G=50%,则任意两个不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恒等且为碱基总数的一半。(①口诀为:任不补、和一半)。
规律②:A=(A1+A2)/2,则某一碱基的百分含量等于该碱基在两条单链中百分含量的平均值。(②口诀为:碱基单链的平均值)。
2.已知一条单链碱基比例,求对应链或整个DNA分子碱基比例
规律③:(A+G)/(T+C)=1;(A1+G1)/ (T1+C1)=(T2+C2)/(A2+G2);则不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条链中该比值的倒数,而在整个DNA分子中该比值为1.(③口诀为:不补倒数第一)。
规律④:(A+T)/(G+C)=(A1+T1)/(G1+C1)=(A2+T2)/(G2+C2);则能互补配对的两个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任一单链中该两种碱基之和的比值。(④口诀为:补了都一样)。
例4:⑴已知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G)/(T+C)=M.求其互补链中该比值是?在整个DNA分子中上述比例为?⑵某双链DNA,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该链碱基的比例是多少?
解析:⑴传统方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经推导:(A2+G2)/(T2+C2)(T1+C1)/(A1+G1)1M,(A+G)/(T+C)=1,而应用口诀③,直接得出例4的答案⑴:1M,1。省去推导演算过程,能直接、快捷得出该题的答案。⑵由题意得:A+T64%,A=T32%,运用口诀②得T22TT134%。
答案:⑴1M;1.⑵34%。
三、运用口诀,速判遗传类型
遗传类型的判断是高中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方法有常规分析法(即反证法)和规律判断法,其中规律判断法最为快速、准确,因此可以将规律变成口诀,在解题时用于遗传类型分析,能帮助学生克服判断遗传类型这一难点。
1.针对特殊遗传系谱,运用口诀,看图判型
对于遗传系谱图中存在特殊遗传关系(如女儿是否有病,是否存在交叉遗传),笔者总结了四句口诀,用于快速辨析遗传系谱图的遗传类型。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为常隐,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为常显;父病女必病―X显,母病子必病―X隐。
意思是当一对无该病的夫妇一旦生出一个有该病的女儿,该病就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当一对有该病的夫妇一旦生出一个无该病的女儿,该病就是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当父方有该病时,若所生女儿一定是患该病,该病就是伴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当母方有该病时,若所生儿子一定患该病,该病就是伴染色体单基因隐性遗传病。利用这四句口诀能迅速判断出遗传系谱图的遗传方式(伴Y遗传少见且简单,就不用特殊记忆),从而快速写出相关个体的基因型。
例5:下图是某家族的一种遗传系谱,请根据对图的分析回答问题:(正常男女,患病男女)该病属于 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
例析:本题主要考查显隐性的判定和致病基因的位置,根据遗传系谱图Ⅱ3、Ⅱ4不患病而他们的儿子Ⅲ4得病,推出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根据遗传系谱图Ⅲ3女儿患病,其父亲Ⅱ3表现正常,排除该病是伴性性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而由口诀“父母无病女儿有病为常隐”,直接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运用口诀,判断非典型遗传图谱,两步到位
在进行非上述典型遗传系谱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类型判断时,需要培养学生具备解题的基本思路,建立正确的解题步骤,为此笔者总结如下两句口诀,使学生解题时,能有章可循。
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皆病为伴性,女病父正非伴性。
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皆病为伴性,儿病母正非伴性。
口诀中“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这是判断的第一步。第二步“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有病是伴性”,否则为常隐;“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有病是伴性”,否则为常显。
这里的“父、子”是指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二者是外祖父与外孙的关系;“母、女”是指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二者是祖母与孙女的关系。
上述两句话要让学生明确解题的第一步是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第二步是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是否为伴性遗传),两步就可以判断非典型遗传系谱的遗传类型。
例6:上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请判断:
(1)甲病是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乙病是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解析:(1)对于甲病:根据甲病遗传系谱图II-5,II-6,III-3的关系,由口诀“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可推出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对于乙病:根据乙病遗传系谱图II-1,II-2,III-2的关系,由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可推出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答案: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②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教学规律口诀篇6
一、故事法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轻松愉快的谈话能拉进师生的距离,融洽师生的关系。我利用故事谈话引入新课:唐僧师徒四人一同到西天取经,有一天,孙悟空带来了一些葡萄让师傅解解渴,贪吃的猪八戒看见了,就想挑最大串的。悟空大喝一声:“八戒,别急,每串都一样,都是8颗,我们先让师傅吃。”八戒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声说:“是,是,猴哥。”于是孙悟空给师傅送去了一串,给沙师递过去了3串,沙师弟说:“够了,大师兄。”贪吃的猪八戒给他4串、5串、6串、7串还不够,直到8串,他才勉强地说:“够了,猴哥。”“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他们各吃了多少颗葡萄吗?”通过这个生动有趣和故事,引出了本课要解决的问题,有趣的童话故事吸引着学生,使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起于疑,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个个欲试,思维得到了激活和启动,同时情绪饱满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直观操作法
法国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操作学具,引导学生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一切断了动作的思维,思维就得不到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及认识事物的规律,即:动作感知――建立表象――形成概念。如何解决故事中的问题及“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我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摆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用了八个小正方体,那么摆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这样的大正方体呢?我让他们每个人都动手摆小正方体,并做好操作记录,写出结果,自编口诀。各小组通过合作,不仅圆满完成了摆的任务,还总结出了正确的结论,即“8的乘法口诀”。学习过程是探索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去探索,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里并不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在摆小正方体的过程得出“8的乘法口诀”,这样无疑会给学生记忆“8的乘法口诀”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通过小组活动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之间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到碰撞,磨擦出火花。再者通过学生学具操作,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的。
三、规律法
在学生编完8的乘法口诀时,我让学生齐读口诀,让他们观察这些乘法口诀相邻的两句有什么规律?根据建构主义的“支架式学习方法”,即依据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不断把学生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教学方法,我在引导学生如何得出“8的乘法口诀”时,提出“这样口诀之间有什么规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经过观察――分析――结论(即下句口诀都比上一句多8)的结论,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长智慧,长才干,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方式,将教学与多媒体有机地联系起来,创设符合学生学习的各类主题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做一做”的巩固练习题 “一只螃蟹8条腿,2只螃蟹多少条腿?3只、4只、5只、6只、7只、8只呢?”中,我运用了多媒体出示生动有趣的一只只螃蟹,这里面的美丽图画与色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无意注意,消除了学习中的厌倦情绪,提高了学习兴趣,对学习内容记忆犹新。总之,多媒体信息技术能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让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五、游戏法
教学规律口诀篇7
一、说教材:
6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六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排上先出现一组准备题,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再出现例10,看图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写出乘法口诀;然后进行巩固练习、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乘法口诀的教学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本学期教学的一个重点,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操作软件,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意义,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景中感受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能用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在口诀的整理中,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提高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生在编口诀和利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1——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上,自主探索,编出6的乘法口诀,并熟记口诀。
同时,又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受其表达能力的限制,将其探索发现的知识抽象出来,概括形成口诀形式这一过程和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难点。
教学难点:编写乘法口诀,发现口诀的内在规律。
二、说教法:
小学数学教学法指出,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教学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结合本课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课教学采用故事情境法,发现法、尝试法等进行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讨论交流,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转播学生的练习,达到人机互动。
三、说学法:
新课程强调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本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一开始就给学生创设一个小熊请客的情境,并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配以优美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复习准备环节:小熊来到了一座小桥边,可桥上只有一个数字,怎么过桥呢?小熊正在纳闷,这时飞来一只小鸟,它告诉小熊用桥上的数字每次加上6,说出得数,就可以把桥搭上。让学生说出得数后再填表算一算,填表算一算起两个作用:一是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二是让学生熟悉6的连加,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
(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去“经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的过程,使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在探索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设置了6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自主选择进入练习,给了学生可选择的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6个练习都是编6的乘法口诀,这里多个数的连加可以看屏幕数出,从而解决了乘法算式的得数问题。“再想一想”“你真棒”的提示,体现了人机对话。教师通过转播的形式达到人机互动,起到了互相学习、集思广益的效果。接着让学生运用前面掌握的方法填出积,编出6的乘法口诀。同时在做题的过程中内化了思维方法。我这样设计,是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
(三)激导探究,巩固知识
练习的设计应遵循“多样性、灵活性、开放性”原则,给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不同的人保证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 “探险”主题,让学生自由选择,可进入“小兔”或“海豚”两个画面,每幅图都有两种理解,能列出两个乘法算式,使用的口诀也是相同的。怎样理解图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这里学生可通过人机对话来判断对错,通过教师转播达到互动。
练:小狗爬楼梯,学生每算对一个乘法算式的得数,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小狗就爬一步楼梯。这样的练习,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练习三: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并说出所用的口诀。既能提高计算能力,又再次看到一句口诀能算两道乘法算式。
这三个练习,都配以美丽的色彩,优美的音乐,还配上了感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应用知识,内化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作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为此,在学生掌握了6的乘法口诀之后,我设计了以下4个练习。
练习一:通过“送信“游戏,让学生发现口诀的排列规律,并说一说自己所发现的规律。这些规律学生在学习中已初步发现,通过操作会感受更清楚,在游戏情景中,印象会更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突破了难点。
练:帮帮我们。通过人机对话,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转播,达到思维的交流,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练习三:创设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互动讨论,找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练习四:引导学生从1只青蛙身上找出问题,如:1只青蛙有1张嘴、2只眼、4条腿……接着以人机对话的形式进入2只、3只、4只、5只、6只的填空练习。这个练习既巩固了1——6的乘法口诀,又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并在游戏中内化了知识,熟练了乘法口诀。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满足与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评价方式上主要采取了让学生以自评、互评与组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让他们畅谈学到了什么,学得怎么样,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说板书:
为了体现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更好地突出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清楚。
教学规律口诀篇8
【现象1】美术老师请假,数学老师去班里代课,走进教室,学生齐齐发出“唉”的一声叹息!
【现象2】中午,数学老师进班辅导学生作业,有学生看见老师,说的竟是:“你怎么又来了?”
【现象3】数学课上,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学生举手发言者却寥寥无几。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肢体僵硬,神情疲倦,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
三个真实的,时常被老师们视而不见,或自嘲着一笑而过的现象,折射出的内涵却需要我们勇敢地去直面、去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叩问: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生教得讨厌数学。”如果学生讨厌数学了,他看到数学书就头疼,上到数学课就害怕,见到数学符号就反感,今后他还怎么继续学习更高等的数学?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研究工作应当被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重视。笔者和年级组里的老师,就“班里是否存在学生数学兴趣缺失”和“学生出现兴趣缺失现象之原因”进行了剖析、讨论,找寻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原因一:教师牵制过多、主动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稳定性差,上课容易分心,学生们动起手来容易混乱,难以组织,老师们在课堂上有时便放不开,更多地喜欢采用讲解、演示的方式,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大大缺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
原因二:内容呈现单调、趣味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但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计算为主,有些内容更是一个系列连在一起,教师如果缺少创新,就难以找到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在教学计算、口诀、解决问题等一些内容时,师生一般都会感觉比较单调和枯燥。
原因三:活动浮于表面、数学味缺失
大部分教师教学时,会想方设法采用情境、故事、游戏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然发现即使有了这些内容,有时还是难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长久保持。只有对那些“智、趣味”共存的内容,触及学生深层次学习需求的内容,学生们才会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别样兴趣。
践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分析反思,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改进策略,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下面结合《乘法口诀》这一单元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策略一,满足学生价值需求,赋予学生自主想学的力量
在新的背景下,一切教学法的改革归结起来,其核心只有一个,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
――周卫东
解放学生,从解放讲台那方天地做起。
一直以来,讲台、黑板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是教师地位的象征。在部分低年级学生的意识中,讲台和黑板或许更像是一块禁地,仅供教师使用。
“讲台不是老师一个人霸占的,它属于所有的学生。”丁爱平老师在教海探航课堂上的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使我眼前豁然开朗。回想前不久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看似平淡无奇,却魔力般地吸引着学生,巧妙地推动学生的,不正是这智慧的退让吗?
案例1: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1.解放教鞭:开学初,我便利用黑板边开辟了一块数学角,每天利用课前朗诵的时间进行一些乘法口诀、口算,以及基础知识的简单复习工作。效果不错,但也总有一些遗憾。因为常常发现有个别学生,会趁着教师指黑板的时机偷懒不读。特别是班里出名调皮的几名男孩,像跟你躲猫猫似的,着实让我有些头大。令我万分惊喜的是,刚把教鞭交给学生指读没几天,我就发现学生们朗读状态的明显不同。特别是那几个调皮的男孩,让他们走上讲台指读后,学习的状态明显发生了变化,身心变安静了,眼神变专注了,朗读的声音更响亮了。一切的一切,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2.解放黑板:尝到了一些甜头,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于是,我想何不把一些板书的机会也放给学生去做呢?恰逢教学《乘法口诀》这一单元,我尝试着把板书乘法算式、乘法口诀的机会,放给学生们去做。果然,在我们教师眼里习以为常、没有噱头的举动,却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察看到学生们眼睛里的喜欢,我开始把更多的板演机会放给学生,并引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板书中的优点,学会给别人提出诚恳的建议。渐渐地,板书的质量提高了许多,几名字迹潦草的男孩的作业,字迹也奇迹般变得端正了起来。
3.解放讲台:走上讲台,学生就成了一名小老师。无论是哪个学生,小小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想当老师的小秘密。正因为想当小老师,他们会更努力、更投入;正因为当了小老师,他们会更自信、更大胆、更主动。为学生创设一切可以上讲台展示、演示、解释、PK、辩论和当小老师的机会,看着他们由拘谨到大方,由胆怯到自信,由被动到主动,解读着学生们聚精会神,黝黑眼神中的专注,感受着学生们积极参与、充满激情的氛围,我清晰地倾听到学生们内心潜滋暗长的“主动想学”的声音。
实施感悟:解放学生心中的禁地,吸引学生自然回归课堂。其本质是解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些无形束缚,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学习小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自我价值的满足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潜在力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教学《乘法口诀》的练习中,我在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口诀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巧算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引领学生体验乘法口诀的奇妙和作用。如学会了口诀“七八五十六”,我会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发现:计算乘法算式, 7×8=?和8×7=?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算;除法算式56÷7=?和56÷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算;加法算式:7+7+7+7+7+7+7+7=?和8+8+8+8+8+8+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6×8+8=?和8×8-8=?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就连48+8=?和64-8=?这些进位加和退位减有时也可以用口诀“七八五十六”来巧算。学生们在一句口诀可以巧算“那么多”算式的体验中,不断领悟算式之间的巧妙联系,不断赞叹口诀的奇妙之处,对口诀产生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和学好口诀的自豪之情。
又如在小学数学第三册《乘法口诀》单元结束时有这样一道思考题:
一看是找规律的题,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甚至听到有一个男孩的声音,在悄悄地说:“找规律,简单!”到底简单不简单,我不予置评,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的观察,尝试探寻规律。而后在交流中,通过学生们一方认为×=,“运用随便哪个口诀都可以”,而另一方认为“不是每句口诀都可以”的激烈争辩中,引导学生们“静静地仔细观察后,再来说明各自的理由”,逐步引领学生发现规律的真实内涵。最后有一个学生竟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这里面藏着这么多规律呀!”“是呀!学生们,看似简单的找规律中却藏着不简单,而这正是数学的魅力所在!学生们,你们也很不简单,跨越重重障碍,找到了隐藏的规律!回头再想想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规律的?”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082.html教学规律口诀范文8篇
相关文章:
小区雨雪天气物业的应急预案11-09
高三班级励志口号10-18
培训两天总结范文10篇08-15
大暑手抄报07-21
适合发朋友圈的立秋短句08-10
最新感恩节快乐祝福感言08-03
理货员工作总结10-23
最新企业统计年终工作总结(四篇)08-23
安全员一周工作总结简短(十八篇)08-09
庆元旦迎新春新闻稿12-10
小学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07-26
我的端午节一年级作文07-23
身边熟悉的人作文07-23
河南2024年初中级经济师证书预约邮寄时间:2025年1月3日至1月23日01-07
英语专升本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