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1
【关键词】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特点
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普及面广、参与者多、可信度高、影响深远,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文化幸福是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化、商品化、现代化、自娱化,将成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因此,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新形势下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其次,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是切实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对我国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形式
从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形式来看,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开展既包括静态的、可见可感的文化产品及艺术成果,又包括动态的过程性的表演艺术活动。静态类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主要包括:一是主题展览活动。依托各大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以及其他展览场所,展出涵盖文物、美术、书法、影像艺术、现代艺术、设计、海报、图片、服饰、收藏等各艺术门类的文化作品。从纯造型艺术到传统民俗文化、从古代艺术遗产到现代社会生活影像,跨越了广阔的领域。特别是静态类民俗文化展示,以民俗物品的观览、品尝、选购为主,包括民居、民具、衣饰、民间食品、民间工艺品等,它借助静态的民俗物品展现一时一地的民间风俗。静态类民俗旅游最典型的代表即是当今各地的民俗博物馆,以陈列展览民俗中的标志性器物为主,呈献给游客的是静态的民俗画面。二是文艺创作活动。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文学、美术、书法、摄影等创作的全过程均由个人把握的“静态”艺术门类,在整个群众性文艺创作中呈现出崛起之势,形成了摄影文化活动、绘画活动、书法活动等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三是培训讲座活动。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普及艺术文化知识,开展艺术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质,促进当地精神文明建设,这是图书馆、文化馆的基本职能之一。四是积极推进文化大市建设,瞄准“五个一”等国家和省级重大奖项组织创作生产,积极扶持重点作品和签约作家创作,推出民族民间音乐歌唱比赛和美术、书法、摄影成就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打造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和有影响力的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
二、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模式
公共文化设施与场馆所展示的文化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展示群众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的成果、讴歌劳动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力,并借此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这是开展展示型群众文化活动模式的主要目的。由于现代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等文化设施与场所及其所展示的内容,一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具体的展示形式、明确的展示主题和展示目标,是当地传统文化和人们精神的载体,其主要内容和形式以各类字画、摄影、雕塑、书法、美术作品、手工文化作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和科普作品展览展示为主,采取多样式、多手段相结合的办展模式,将图片、实物、模型、投影、舞美、灯光、真人演示等有机融合,这些展示作品是群众艺术家艺术与文化思想的结晶,具有丰富的民俗性,能够使群众审美情趣、文化素质和鉴赏力得到提高,大大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些展馆发挥民间艺术的教育功能、传承功能和文化交流功能,使过去分散、自发、个别的民间艺术活动走上有组织、有规模的展示平台,逐步形成了农民画、剪纸、摄影等群众性、地方性、民俗性的特色文化品牌。如浙江这类充满地域文化特色的群众展示文化活动品牌不胜枚举:创建于1999年的杭州市“风,雅,颂”民俗艺术展示,杭州江干区的“团队展示月”活动,宁波江东区的“阿拉宁波摄影节”,宁波江北区的“基层文化特色展示月”,余姚市的“‘舜江之夏’艺术博览月”等,此外,全省各地文化馆馆办刊物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汇集戏剧、音乐、舞蹈、曲艺、诗歌、群文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各个门类的优秀作品展示,为社会各界和基层文化单位提供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素材,也是群众文化展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结语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2
本文借鉴传播学理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目的实为展示信息的高效传播。在此基础上,将博物馆展示信息传播看成一个由展品信息、展示设计、受众组成的系统过程,分别从博物馆展示主题、博物馆观众和展示设计本身三个角度对河南地方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剖析,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真正融入到博物馆中。
关键词:
河南地方博物馆;展示设计;传播自博物馆存在以来,博物馆的展示设计追求的就是展品能够真实无误地陈列出来,而随着近年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展品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陈列了,如何让观众在有限的参观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展示信息,成为了一个新的关注点。河南地区五千年的厚重历史留给了后人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本着承载本土文化、形成标志性地域特色的目的,河南地方博物馆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历史信息与价值的传递。如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策划展览时,博物馆有意识地将展品、展示设计和观众看作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全面考察展示主题、观众和展示设计三方面,推动博物馆展览的顺利进行。
一、展示主题
展品是展览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展览中,展品可谓是整个展览的灵魂。作为独立存在的对象,不同展品之间的背景信息和学术信息相对来说也具有一定的孤立性,那么,在策展时,展示设计师就应该在彼此孤立且琐碎的历史信息中,截获一个适合的切入点,定位展览主题,进而收集展览所需信息,建立展览框架。定位展览主题在博物馆展示设计工作中占据着首当其冲的位置。在进行真正的展示设计工作之前,博物馆展示策划人员应该先从展览的展品和展示内容出发,进行展前的展品信息收集和研究,把握好不同展览的特点,为展览拟定深刻并具有辨识度的展览主题。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的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基础上的一家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在经历了前后两次大型挖掘后,虢国博物馆共探明了以虢国国君墓葬遗址群及虢国夫人的墓葬遗址群为主的墓葬共252座,虢国地下车马坑10座,随墓葬出土各类文物约3万件。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墓葬遗址建立的,墓葬和车马坑便是展示内容本身,因此在展品的位置陈列设计上十分具有局限性。那么,如何为博物馆划分展示区域,如何为各区域进行主题定位,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根据墓葬遗址的发掘内容,虢国博物馆的展示策划人员在虢国国君墓葬遗址群及虢国夫人的墓葬遗址群的原址上设置了两个展区,作为该博物馆的主要展示内容,并对应将主题定为“国君觅踪”和“梁姬风韵”;车马坑也作原址保留,定为“车辚马萧”展区;同时将随墓葬出土的近3万件文物进行转移和二次展示设计,设置了“虢宝撷英”展区。在以上四个展示主题的基础上,博物馆方面又设置了一个总述性的展厅——“虢国春秋”,在该展厅中设计了图片说明、文案说明、壁画演示等展示方式,用以向参观者介绍虢国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及发掘现状。虢国博物馆就是在展示设计工作前,根据展示内容,进行了全局性的思考,对展示主厅进行了巧妙定位,使观众对展示内容一目了然。在为展示主题进行了准确定位之后,展览策划人员就要以展示主题为统领,为整个展览建立一个展览框架。展览框架,就是博物馆准备以怎样的方式将展品的故事讲述给观众。在梳理展览的故事框架之前,策展人员会收集到大量与展品相关的展示信息,然而在展览中,又不可能将所有的展示信息面面俱到地展示出来,如此,策展人员就要在建立展览框架时,区分出展览所需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以便给观众带来一个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张弛有度的展览。
二、博物馆观众
展示策划人员在进行展示设计规划时,不仅要从展品的角度出发,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展示设计形式,也要考虑到博物馆观众参观展品的意愿和理解展示信息的能力,使博物馆的展示设计真正做到为参观者服务。根据实地调查发现,河南地区的大部分博物馆都有意识地考虑到了参观者的需求,采取了参观者更易接受的展示设计方式,来传递展示信息。如今,许多博物馆采用“情境设计”的展示设计方式来加深观众的参观体验。情境设计是将信息寄予情景之中,使观众真正参与到展示中,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结合统一。在博物馆中进行情境类的展示设计,需要展示策划人员把握住展示信息中的精彩点,这就像进行一场电影导演活动,展示策划人员正如电影导演的角色,需要控制好展示情节中的高潮,以激发观众的兴趣,带动观众参与到展览中。洛阳民俗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传统河洛文化、洛阳本地民俗风貌的博物馆,按照展示信息,博物馆设置了寿俗、信俗、婚俗、民间工艺四个主要展厅。其中,婚俗展厅使用了场景复原的展示方式,利用蜡像展示和真实婚俗用具展示,将整个展厅还原成河洛地区传统婚礼的现场,如此引人入胜的场景仿佛能开口说话一般,将观众带入展览的氛围之中,仿佛使其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图1)。
三、展示设计
1参观动线要探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方式,就不可不探讨博物馆的参观动线。博物馆的参观动线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图2)。一是放射式,这种参观动线的特点是让观众以同一个向心性的公共区域为中心,进行放射式参观。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典型的放射式参观动线(图3)。该博物馆放射的核心,是博物馆入口处正对的博物馆序厅。序厅的四面墙下,是通向四个不同展厅的入口,观众在每个展厅参观完毕后,都要先回到序厅空间稍作调整,再进入下一个展厅(图4)。放射式的参观动线,给了观众参观和休憩相结合的体验,更有助于观众有效地接收展示信息,避免了博物馆疲劳的发生。二是线性式,这种参观动线是通过设置博物馆空间,引导观众走一条特定的参观路径。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参观动线是典型的线性式(图5)。博物馆的入口位于整个博物馆空间的正中央,进入博物馆,有一座以殷墟文化为主题的水院景观,围绕着露天的水院景观,博物馆设置了六个线性相连的展厅。从进入第一个展厅开始,每前一个展厅的出口都与后一个展厅的入口空间共用,并且博物馆在每个展厅的出入口处都设置了一定的过渡空间,以引导观众调整休息,进入下一阶段的参观。线性式的参观动线,将展示空间本身也作为参观的一部分,给观众一气呵成的参观体验。三是散点式,这种参观动线是对整个展示空间进行二次展示设计,自由分割展厅,机动布置展品位置。如博物馆采用了散点式的参观动线,前来的观众将会获得最自由的参观体验。正如河南博物院的东周展厅(图6)和西汉展厅(图7),展厅内的展品位置陈列的紧凑且灵活,观众进入展厅后,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自由参观。
2展示材质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注重展示材质的挑选,是为了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及触觉上的全新体验。如使用不同的展示材质进行空间布置,即使在相同的展示场地进行相同展品的展示设计,也会获得完全不同的展示效果。一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红旗飘飘”展厅,就被其庄严磅礴的气氛感染了。该展厅使用了大量石材雕塑来还原历史场景,石材效果将缅怀革命先辈的庄重历史氛围成功带给了参观者(图8)。
3展示色彩人的视觉对色彩有着极高的感知度,展示设计中的色彩往往最能引起观众的注意,在展览中合理发挥色彩的作用,能更大程度地突出展品,有利于展示主题和展示设计的有效融合。河南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展出了彭雪枫将军的平生事迹,一走进展厅,就能感受到浓烈的“峥嵘岁月”般的情感氛围。在这里,展示策划人员先根据博物馆的展示内容和展览主题,规划了整体的展示设计方式,展厅使用了红色为主要基调,引导观众体验博物馆营造出的昔日光辉的革命岁月氛围(图9)(图10)。
4多媒体如果说早前的博物馆多是处于静态的展示,是让观众通过“看”的感官形式完成参观,那么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将影像、声音、触摸等新形式融入到展示中,使观众的视觉、听觉、触觉得到全方位的调动,从之前被动地接受展示信息,到开始主动参与到参观探索活动中去。殷墟博物馆有一件“陶制人头像”藏品,该陶像保存完好,造型生动,展现了古代安阳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图11)。据分析,这件生动的陶制人头像可能是普通人在日常劳作间隙而作,这样简单的一件展品,也同时代表着该地区古代普通劳动人民辛勤乐观的生活状态。然而,这件陶像实物体积较小,进行普通展示并不能很有效地引起观众的注意。鉴于此,殷墟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人员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头像等比例放大,为它还原制作了一个动画形象。这个动画形象被定位为该藏品出土时期的人物,动画形象在多媒体投影上开口说话,向观众们介绍自己日常的生活劳作情况(图12)。较为成熟的多媒体展示手段是以与观众进行有效交流为出发点的,殷墟博物馆说话的陶制人头像动画形象,快速拉近了展品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原本被动的视觉接受,转变为主动的互动参与。与人头像动画形象的“对话”,使观众在得到互动乐趣的同时,也接收到了传递出的展品信息。
四、小结
在博物馆展览中,展品、展示设计和观众三者即相互制约,又紧密联系。成功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注重的绝不仅仅是形式本身,而是把握展品特点,提炼准确的展示主题,构建清晰的展览脉络,考虑到观众娱乐、互动等各方面的需求,最后以设计最与之相适宜的展示形式。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3
甲午战争失败后,很多社会精英开始寻找治国安邦的道路。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了“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1]的“三民说”,并认为“又以民智为最急”[2]。一些有识之士通过考察和比较,发现“方今欧、美、日本各邦,图书馆之增设,与文明之进步相追逐”[3],故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在兴学会、办报刊的同时,积极创设“强学书藏”并向社会民众免费开放,希望借此达到“开启民智”的目的,这可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之先例。清末新政时期,许多地方士绅及社会名流也把社会改良的希望寄托于社会教育和图书馆,认为“故教育不一途而范围莫广于社会教育,改良社会不一术而效果莫捷于图书馆……”[4]。在这些进步思想的推动下,以1904年湖南图书馆的诞生为发端,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在全国各地相继建立起来。1910年清廷学部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其中规定图书馆以“保存国粹,造就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以广征博采,供人浏览为宗旨”[5],明确把图书馆视为一种教育设施。由于到图书馆阅览的大多为社会上层人士、知识分子和学生等,所以当时的图书馆教育实际上仍旧沿袭以往的专才教育,而不是面向普罗大众的社会教育。
民国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先生担任第一任教育总长。他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在教育部特设了社会教育司,与普通教育司、专门教育司并列,从制度上确立了社会教育的地位。蔡元培先生还非常看重图书馆的教育功能,认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许多的机关,第一是图书馆”[6]。教育部多次行文以强化图书馆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特别要求设立通俗图书馆,并规定图书馆及通俗图书馆、巡回文库等直接由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地位。1915年教育部先后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和《图书馆规程》,并对图书馆的性质、职责、经费及阅览等事项均作了具体的规定,为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民初通俗教育运动、平民教育运动和民众教育运动的相继开展,通俗图书馆、民众图书馆、流通图书馆等形式的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民国初期也是国外社会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国内新图书馆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国内外各种文化理念的相互激荡和并蓄交融,为图书馆在社会教育领域开疆辟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民国政府成立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前的20余年间,民国的图书馆社会教育走过了一段从无到有、由盛而衰的曲折而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并对民国的社会阅读状况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2图书馆社会教育推动社会阅读生态发生重要嬗变
2.1图书馆社会教育以推行社会阅读为主要实施方式
民初图书馆实施社会教育的方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比如举办读书会、展览会、讲演会等,但最主要、最核心的方式是向民众提供图书阅读服务,这是因为“图书馆教育是以图书为出发、为进行、为归宿的教育轨迹”[7];且藏书乃“学问之导源”[8],“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有求必应,其有心求学识,以增进其所操职业之地位者,皆惟图书馆是赖,盖学问无穷”[9]。然而在民国初期,图书馆推行社会阅读面临着多重障碍和窘境:一方面,据当时中华教育促进社的估计,国人中有百分之八十不能识字,[10]因而无法通过阅读途径获得教育;另一方面,虽然有政府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等少数社会人士具备阅读能力,但因当时的公共图书馆不仅数量少,而且还对读者收取阅资,尤其在服务上仍未摆脱传统藏书楼的种种陋习,致使人们“不以图书馆为公所衙署之望而生畏,即以图书馆之为翰苑学府之高不可攀”[11]。民众的阅读障碍以及图书馆与普通民众之间的隔阂,导致图书馆看书的人稀少,社会阅读难成气候,社会教育效果堪忧。有鉴于此,图书馆人审时度势,他们一方面积极参与到“识字运动”中去,让不识字的民众能够识字,识字以后再为其提供图书进行阅读;另一方面,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予以反思,认为“教育之目的及方法既变,而图书馆事业亦行改革,一洗往时以图书馆为保存图籍,为点缀品之旧习,而注重于典籍之流通”[12];并且图书馆员也不能再“安作待人之来索取书籍”[13],而“必自行用种种方法引起社会上人人读书之兴趣”[14]。如果用今天的图书馆学语汇来阐释这些思想,就是要实行图书流通,开展阅读推广,推行社会阅读。事实上,民初的图书馆正是凭借自身的藏书优势,以改善社会阅读状况为抓手,以提高民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社会教育的历史重任。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推行社会阅读的过程。
2.2图书馆社会教育推动社会阅读生态发生重要嬗变
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阅读生态系统来说,作为阅读主体的社会公民和作为阅读资源提供者的图书馆,是这个生态系统诸多生态因子中联系最为紧密、相互依存度最高的两个主导因子。正如沈祖荣先生在对国内外图书馆与民众的关系所作的比较中所言:“欧美国民,视图书馆为继续终身之教育机关,如日用之布帛获粱,不可须臾离者。故平日好书人多,阅书人数,不可胜计。中国阅书人少,人民求学之心力薄弱,无容讳言。”[15]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责任在图书馆,“我国之有图书馆,由来久矣,而效用不彰,社会漠视,何欤?以办理者多未尽其职责耳”[16];而民众之所以“阅书人少”,“并不是(他们)不爱好阅读,图书馆内容及其各种手续之隔膜,或认识之不足,借书视为畏途,因此而借不到所需要的书,感觉到读书对他们并无所助”[17]。看来,要打破这种僵化的社会阅读生态,图书馆必须首当其冲地进行自我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走平民教育路线。“以前图书馆的出发点在图书,以图书为对象,分类项目流通典藏。现在一切社会事业,以民众为对象,改良社会,改良民众。图书馆之变化,这是中国近代图书史上一个重大的转变。”[18]这些变化体现在图书馆教育上,就是教育对象的平民化,教育内容的通俗化,教育场所的生活化,教育渠道的多元化,教育指导的人性化。图书馆教育这些新气象的出现,必然会对民众的阅读状况产生影响,导致民众的阅读权利、阅读需求、阅读机会、阅读条件和阅读能力等出现了重大逆转和显著改善,反过来又成为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图书馆教育与民众阅读的良性互动,推动着民初社会阅读生态发生了重要嬗变,堪称为我国近代社会阅读史上的一场空前革命。
教育对象的平民化保障了民众的阅读权利。民国初期的社会教育强调平民教育,“社会教育事业的目标是专注意于未受教化者,及有缺欠者”[19]。图书馆教育贯彻平民教育思想,就是要让“人人皆有资格为读者。皮匠、铁匠、小工、瓦匠、木工、学生、住家的、有钱的、无钱的、老的、少的、男的、女的,没有界限,一齐欢迎”[20];即便在“劳工聚集的地方,必须有适当的图书馆、书报社,专供人在休息时间来阅览”[21]。此外,通俗图书馆还取消了阅览收费的规定,使社会底层平民利用图书馆的障碍彻底消除。教育对象的平民化,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公民拥有平等的阅读权利,这在我国社会阅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教育内容的通俗化适应了民众的阅读需求。传统的藏书楼式图书馆偏重于收藏经史子集之类的历史典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但这些晦涩难懂的所谓儒经道典,显然超出了普通民众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能力。通俗图书馆的设立促使藏书内容发生了变化。鲁迅先生曾任职于教育部社会教育科,并参与筹办了京师通俗图书馆,他认为“通俗教育以启发一般人民普通必须之知识为主,故通俗图书馆之设,实关紧要,其中所采集的图书要以人民所必须且易晓者为宜。”[22]在此思想指导下,通俗图书馆的藏书在内容上以浅显易懂的、适合普通民众口味的为主。教育内容的通俗化,使图书馆的藏书更能对接民众的阅读需求,更加贴近民众的工作生活,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民众前来阅读,大大增强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效果。
教育场所的生活化增加了民众的阅读机会。由于民初公共图书馆数量有限,加之民众到图书馆阅览的习惯还未养成,因此大多数民众的阅读机会并不多。为了“不让任何地方的人们读不到任何种类的好书,不让任何种类的好书流通不到任何辽远偏僻的地方”[23],通俗图书馆一般把地址选择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在城市、乡村、工厂、寺庙、教堂、茶馆乃至监狱等处都设有阅报处或阅览点。如在北京中央公园内开设图书阅览所,使一般民众于休憩娱乐之际,得以增进常识,涵养性情,结果很受民众欢迎,逢节假日时阅览者多数倍,“且取阅图书,争前恐后,大有应接不暇之势”[24]。此外,“现世的图书馆于本馆外,别设分馆,图书流通处,图书代借处;办理巡回文库等。于是距图书馆较远的民众和不能离家的老年人、产妇等,也得沾图书馆的恩惠了”[25]。教育场所的生活化,拉近了图书馆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使广大民众可以在日常劳作和消遣之余都能方便地阅读到各类书籍。
教育渠道的多元化改善了民众的阅读条件。在通俗图书馆出现之前,民众接受图书馆教育必须到图书馆来,教育渠道单一,且仅限于在馆内阅读。通俗图书馆是图书馆主动向民众靠拢的成功创举,而流通图书馆的建立则把图书馆教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流通图书馆者,搜集中外古今图书,用各种流通的方法(阅览、到馆借、通信借,陈列、巡回、车送和)使无地处、时间、性别、保证等的限制,而无所取酬的借予全社会的民众阅读,以达其普及教育之目的。”[26]流通图书馆大大拓宽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渠道,使得图书馆教育由被动转为主动,由馆内辐射到社会四面八方,使社会民众不到图书馆来也能享受到便捷周到的阅读服务。类似的还有,1921年成立的上海通信图书馆和1933年创办的蚂蚁图书馆,利用邮寄等通信渠道开展面向全国以及海外的读者服务;[27]创立于文华大学的“文华公书林”在我国率先设立了巡回文库,“选择良好读物寄存于武汉各学校,供学生借阅、定期更换”,[28]等等。教育渠道的多元化,使民众不再感到借书阅读是一件麻烦不堪的事情,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民众的阅读条件。
教育指导的人性化提高了民众的阅读能力。杨立诚先生认为图书馆的教育指导至关重要:“盖图书馆者,非仅庋藏典籍已也,举凡宏教育、敷文化指导社会,靡不与有责焉。又非徒为求学参考之所已也,举凡关于引起阅者之兴味,养成读书之习惯,辅助其学术之研究,亦皆与有责焉。”[29]民初的图书馆一般设有专门的阅读指导小组、部门或读者服务部,根据读者的年龄、个性、文化程度和阅读需要等不同情况,强调对读者实施人性化的教育指导和个性化的阅读辅导,帮助读者“会用耐烦的功夫去搜集材料;会用冷静的头脑去鉴别材料;会用精密的技术去整理材料;会用谨慎的态度去判断问题;会用精巧的笔法去写作文章”[30]。图书馆这种以人为本、因人而异的教育指导,对读者了解图书知识、学会读书方法、养成读书习惯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民众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
3民国初期图书馆社会教育中蕴含的现代阅读理念
3.1平等教育思想中的阅读公平理念
图书馆教育是民国时期平民教育的一种形式,主张社会民众平等地享有利用图书馆的权利。“在图书馆方面,平民教育早已实行。图书馆没有男女的限制,使少男少女都可以自由出入;没有资格的限制,使仕宦平民都可以共同阅览。”[31]这种平等教育的思想,体现在民众的阅读权利上,实质上就是阅读公平的理念。图书馆“其于读者,无宗教之异,无国籍之分,无阶级职业之别,无男女老幼智愚贤不肖之殊”[32];“其目的在使凡有阅读之能力者,不问其年龄阶级与性别之如何,皆得有适当之读物。苟年龄太幼不能诵读者,则为之备置图画”[33]。图书馆捍卫阅读公平的理念,就应对民众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无论男女老幼,无等第,无阶级,举凡学生、工人、农夫、行政家、商人、军人等皆能识字读书,享受图书馆之利益,则方可谓图书馆之真正革命,之真正彻底改造,之真正彻底建设者也”[34]。
3.2自主教育思想中的阅读自由理念
图书馆教育是一种自主式教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喜欢的读物来学习,而不受图书馆任何限制。杜定友先生认为,读者对于科目的选择,要求有充分的自由;对于各论题的轻重,也可以自由认定;对于学习时间和进步的速率,尤其要自由计划,量力而行。有些是要学一种实用的科学,以收实效的;有些只求扩充自己的眼界,增广人生观念,有些是辅习以前教育不足,有些想另辟蹊径。所以,各人旨趣不同,不能一概而论。[35]这种自主教育思想体现在阅读行为上就是阅读自由的理念。正如杨昭悊先生所说的:“阅览人爱阅览什么书,就阅览什么书,爱什么时候来阅览,就什么时候来阅览,兼程并进也好,仔细探讨也好,没有学籍的限制,无论什么图书馆都是这样的。”[36]
3.3个性化教育思想中的阅读指导理念
图书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教育是按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模式来培养学生,至少在民初的教育体制下,还难以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图书馆教育却可以通过提供多方面的图书和多方面的指导,从而满足读者个性化发展的需要。由于图书馆的书浩如烟海,而“我们的读者对于图书的选择上,书籍的读法上,以及知识的应用上,都缺乏相当的素养”[37],因此需要图书馆对读者实施积极的阅读指导。阅读指导就是要“解除读者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茫无适从的困难,依照需要而开展自己的读书活动。纠正读者离开实际为了读书而读书的态度,极力使读者认清读书是为了要认识并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要对付实际问题而并不是一种装饰,尤其排斥因闲暇无聊而读书的态度。”[38]并且,积极指导的意义,远胜于流通,“对于为自修或实习而来馆的阅览者所利用图书的选择上宜严为注意,以尽辅导责任。图书馆的主动、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其社会教育的程度也就越高”[39]。
3.4诱导性教育思想中的阅读推广理念
图书馆教育是一种诱导性教育,它通过改善图书馆的阅览环境、简化图书馆的借阅手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活动等途径,努力营造一种能吸引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增强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效果。“图书馆宜尽力保持着一种引人入胜的环境和空气,使人乐于常来,安于久留,而开馆时间之少限制,目录之便于检查、书籍之便于取还,尤为引人来馆之要点”[40]。另外,举办演讲、展览等活动也是图书馆诱导民众到图书馆来的重要手段,如演讲“不单对图书馆自身有利益,使图书馆的利用率增加;更对市民有莫大的效力,使市民有一种觉悟”[41]。诱导性教育思想体现在阅读活动中,就是图书馆开展的宣传藏书、劝人读书之类的阅读推广活动。民初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念和手段也颇有独到之处,比如“将书目上所列出的书籍先行分类编目,如送稿往报馆时,同时置于阅室之新书架上,以资浏览。及报纸一出,有许多人看了书目而发生兴趣,便可至图书馆借出阅读”[42]。还有,在电影场放映电影前将图书馆广告语投放在影布上,不失时机地向民众灌输“看影戏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增进人的。读书可以加高人的智识,改进人的作为”[43]等思想。
此外,民初图书馆社会教育还蕴含着对社会弱势群体予以阅读关怀和阅读扶助的理念。比如在图书馆设立识字处,帮助不识字的公民学会识字,在此基础上再为其提供读物;为儿童、妇女单设专门阅览室;针对“有的旧式妇女未受教育,而愿有以自修,有的新式妇女虽受教育,而因操作的关系,虽欲赴图书馆阅书而不能”[44]的客观状况,特为妇女开设了家庭巡回文库;甚至还在偏僻的农村设立了图书馆分馆或文库代办处,将社会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身上……总之,民初图书馆社会教育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社会阅读理念,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并学习借鉴。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4
关键词:历史课堂;知识;过程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恰恰也具备了内容简单、考试涉及少的特点,以这节课为例,浅谈如何通过课堂活动突破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近现代中国人民社会生活变迁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本课学习任务,课堂上由学生馆长带领大家进行展馆游览掌握基础知识,分别以招聘展览馆导游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完成两个学习任务,并配以当堂训练和知识拓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明史观:理解“变”的过程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文明的过程。
整体史观:认识到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是多种因
素作用的结果。
唯物史观: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这节课从内容上来讲相对简单,知识体系有点散乱,在教学设计上既要注意体系的完整还要注意课程的层次和梯度,更要注意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总体上可设计成一个展览馆的形式,名为“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展览馆”,分为服饰、饮食、民居、习俗四大展馆,这样既保证了体系的完整又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可采取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把课堂引导者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一名学生担任展览馆的馆长,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这样学生就会仔细地观看、仔细地听讲,也就以这种方式
完成了第一个教学任务“掌握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
迁的具体表现”。
选择学生分组活动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第二个学习任务,即难点“探讨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播放一段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视频,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分三组探讨社会变迁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原因,结果学生完成得都不错。
最后,不能忘记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尽管在授课的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但在总结的部分
还要升华,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回望昨
天,感悟历史的震撼;立定今天,畅想时代的幸福;展望明天,开创未来的辉煌!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5
首博搬家
首都博物馆是记录北京历史的博物馆,而北京不是一般的地方,上到石器时代的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就在此繁衍生息了。从春秋战国时算,北京建城历史有3000多年,建都史也有一千多年了。
世界上有这样源远流长历史的城市并不多,这样一个城市的历史太应该好好记录下来。于是,1981年北京成立了首都博物馆。
当时的首都博物馆设在成贤街,就是原来的国子监街。这条街在明清时期非同一般,当时的太学就设在这里,旁边是孔庙。大门不远处立着汉白玉的石碑: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不论多大的官,走到这里都要下马。皇帝定期要来这里巡视。
这里的气氛虽然很适合首都博物馆安家,可是毕竟是几百年遗留下来的庭院和房子,设备条件都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交通也是问题,胡同毕竟狭窄,又紧邻雍和宫这样的旅游旺点,首都博物馆搬家是必须的。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2006年的这一天,搬入新家的首都博物馆开馆了。在长安街上,这座新的建筑曾经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它的造型有点震撼,一只巨大的青铜器超乎想象地破墙而出。新家确实有鸟枪换炮的感觉。
中国各省市都有博物馆,光北京就有大大小小130家。但是在软件和硬件上能算上现代化的博物馆却很少。首博新馆无论从占地面积、设施、规模、藏品数量和级别、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可以说是中国一流的,它的建立,让人们对印象中死气沉沉的博物馆有了新的认识。
在首博新馆的馆顶有一大片太阳能电池板,首博新馆屋顶铺设了5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这是我国目前建设的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实用工程。而恒湿不恒温的空调系统让那些宝贝舒适无比。
文物与俗物
同大多数文博馆一样,过去首博的馆藏也是古代文物多,近现代文物少;文物多,“俗物”少。在人们普遍观念中,与悠长的中国古代历史相比,近现代与当代将近一两百年的物件都不太配称为“文物”。这样不仅人为地缩小了博物馆的收藏领域,弄得中国的博物馆只剩下四大发明、青铜器和彩陶。
博物馆里应该收藏什么呢?据一位文博学者说,一方面应该是文物,另一方面还需要俗物。在日本大阪的民族学博物馆就专门设有中国民俗馆,其藏品之丰富超过中国国内任何一个同类博物馆。
有记忆的城市才是丰满的城市。北京是一座有记忆的城市,但是北京的记忆,却不一定足够完整。好在多年来首博一直在为新馆的展陈而面向市民征集文物,并且在2001年专门成立了“文物征集部”,面向北京市民征集北京的“城市记忆”。
征集物品大到家具、生活用品、书籍、服装;小到照片、录像、录音、绘画、手稿、日记、论文等实物。几年时间,首博从民间征集到了22000多件、套近现代文物。这其中出了宣统时期银号的银票、清末贵族人家孩子玩的玉质羊拐――嘎拉哈、1937年出版的中华民国公路路线图、光绪年间的殿试册等等。
这是一件简单却难能可贵的事。随着城市的改建、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能够成为城市记忆的建筑、道路、商铺以及家庭物品消失于历史云烟。北京的古城楼、传统饮食、文化风俗,在过去几十年时间中或人为消除,或自然消亡,如果不是近年来人们保护意识增强,很多老北京的东西恐怕真的要成为教科书里的想象了。
首都博物馆不但收藏文物,对俗物也是不遗余力地收集与保护,显出大博物馆的风范。
首博里的洋展览
首都博物馆的根基在于展示北京的历史文物和俗物,一般人想象着,它里面的展品应该全是历史久远的,中国味道十足的。但是两个国外展览在这里的展出,让人改变了这种看法。
一个是“余震――英国当代艺术1990-2006”,展示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中期,12位赫赫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油画、雕塑、照片和电影等。英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艺术爆炸”时期,把这些年轻英国艺术家们称为YBA(YOUNG BRITISH ARTIST)。
另一个展览是来自西班牙的“高迪的世界――建筑、几何和设计”展。高迪是上世纪非常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他对几何有着特殊的理解,并出神入化地把它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用变幻莫测的几何表现建筑。人们评价他的作品“严谨而艺术”。
这两个展览中的作品非常疯狂,比如“余震”展览中的《超级人物》,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的塑像在一个巨大的悬崖顶上摇摇欲坠。据说这个作品表现的是“尽管霍金这样有着超人智慧的科学家,也仍然是脆弱的,那些不稳定的配件支撑着他那孱弱的身体”。而高迪设计的东西你几乎找不到一个完整的平面。
两个展览既不中国也不古典,相反是非常的现代和疯狂,但绝对是世界顶尖一流的。YBA们的作品被认为“帮助伦敦重新恢复了其作为世界艺术之都的地位”;而高迪建筑作品中,有17项被西班牙列为国家级文物,3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什么首博要举办这样的展览,或是这些展览为什么要选择在首博展出?类似的问题是:为什么它不叫“北京”博物馆而叫“首都”博物馆?首都,它就应该有包容万象的大气,只要是最好的东西,就应该让它们在最好的地方亮出来。
今天你首博了吗?
奥运会开幕的前几天,经常有人问:你去首博了吗?如果你去了,那你们可以大谈那里看见的宝贝;如果你说没去,那对方一定催你快去看看。在奥运会开幕的前几天,据说来首都博物馆参观的人可以用人山人海形容,门口的队已经排得拐了弯。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关心一个博物馆,关心博物馆里的展览。
首博为何能如此吸引人?奥运期间首博一口气推出五个重量级的展览。一般的展览规定,一级文物所占比率不能超过20%,而这次五大展览中的文物个个都算得上国宝级的。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文物集中展示,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很多老文博专家都说,短时间内看到这么多国宝级的藏品,一个人也许一生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
除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收费30元外,其他展览全部免费。“中国记忆”之所以收费,是因为它太难得了。这个展览的藏品来自26个省市,是从上至国家文物局,下到全国55座博物馆征集来的,能称得上镇馆之宝的就有169件。如果说这是一次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大联展一点也不为过。不说绝后,但这样的展览可以说是空前的。
“中国记忆”的展厅,展厅不大,只是相对来说人太多了,完全是摩肩接踵,你几乎很难靠近展柜。只能站在外三层,等里面的人出来后你再使劲向里面挪。到了跟前,隔着玻璃,国宝虽然看到了,但是上面的文字解说很难仔细读,因为灯光暗,因为后面的人在催你。
很多年没见到这样拥挤的场景了,尤其是在博物馆里。这里的东西都似曾相识,比如:金缕玉衣、表情丰富的说唱俑、西安兵马俑、伏羲女娲图、2000年前的丝帛,这些在教科书上、在电视上不厌其烦提到的宝贝,如今算是在首都博物馆里聚齐了。
奥运会开幕式第一个出场的节目就是“击缶”,缶是中国最早的打击乐器,这里就能看到在湖北博物馆看的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鉴缶。尽管以前读过资料,仍不免大为震惊。居然在2300年前就能生产如此精美绝伦的器物!不过,这种鉴缶是储冰用的,并不是打击乐器。
北京文物展是首博的常年展,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自辽宋以后中国瓷器进入了辉煌时期,至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各地著名瓷窑,尤其是景德镇官窑的瓷器精品,犹如万川归海,汇聚在古都北京。北京地区出土和收藏的瓷器多为上乘之作。
还有金银器,从帝王王冠到民间饰物。金银器在皇家贵族、官吏豪绅,以至布衣百姓各个阶层中都广泛使用。最精美富丽的金银器历来为帝王所专有,用于祭祀、庆典、封赐。古都北京金银器制作艺术,尤其是辽代以来的帝王贵族用器,制作华贵精美,技艺绝伦。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6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2年5月30日至9月3日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19号、20号、21号厅
展品数量:800余件
每年的6月至8月,是儿童节和暑假来临的日子。为增强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提高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中国美术馆特别策划了“大器‘玩’成——中国美术馆藏民间玩具精品展”,精选出370余组800多件民间玩具珍品,以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展示了民间玩具独有的魅力。
童年,是每个人必然的经历。儿时玩乐点滴,更是许多人难以忘怀的回忆。自古以来,布玩具、小塑像、风车、陶模都是儿童获得娱乐、知识和发明创造力的源泉。中国民间玩具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意识。因此,我们选取“大器‘玩’成”作为展览的主题,目的就在于通过对一系列民间玩具的展示,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了解隐藏在背后的民俗文化思想,增强对传统民间玩具的深层理解,并且让少年儿童学会从玩乐中生发探索的兴趣,从而尚德立志,为成就辉煌的人生奠定基础。
中国美术馆共藏有民间美术作品6万多件,而民间玩具的藏量则超过6000件套。本展从中遴选出370余件套,精心策划和组织了此次展览。这既是中国美术馆首次举办的大型民间玩具专题陈列展,也是中国美术馆多年征集、收藏民间玩具的研究成果的一次较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展览按照儿童“成长”和“成才”两条主线,将“希冀、启智、尚德”三部分内容在中国美术馆五层的三个展厅依次展开。“成长”是时间的线索,由整个观展线路得以体现,通过文字的阅读顺序、展厅中具有导视效果的地贴和小隔断,自然地将三个展厅贯穿为一个环形的观展线路。从新生儿的生命呵护、祝福祈愿,到幼儿的智慧开启,创造力、观察力的培养,再到少年儿童的知识学习、树德立志,三部分内容紧密相连,层层递进,将“寓教于乐、玩中启智”的展览主旨不断深化。“成才”是智慧的线索。智慧线索,则以益智玩具为代表,点缀在展厅之中。七巧板、九连环、华容道、鲁班锁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人民智慧,也是最能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玩具。在展览设计上,特意将其转换为儿童互动体验项目,摆放在展厅之中,不仅增加了观展的趣味性、互动性,也更加体现出“大器‘玩’成”的展览宗旨。
民间玩具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利用最质朴的材料,塑造出生动活泼、迎合儿童心理和稚趣的形象,它以崇尚主观意趣、自然天成作为审美价值取向,并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独特魅力是工业化生产出的玩具所不可企及的。因此,无论从造物的形态,还是文化观念上,民间玩具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美的源泉。西北地区的布老虎身形浑圆敦实,头大身小,虽与自然界的虎型完全不符,但这丝毫没有减弱布老虎的威武阳刚,反而增强了作品内在的稳健、浑厚,更显得生机勃发,舒展奔放。陕西凤翔的泥挂虎上布满了寓有各种吉祥含义的纹样,再加上流畅优美的黑色线条描绘出的图案轮廓,最大限度地彰显出了纹样的魅力,即使不上彩,也觉明艳动人。
在展厅中,有一组气势宏大的泥人作品,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北京著名泥塑艺人韩增启的作品《三国兵马》,作品以370件高约8厘米的泥塑刀马人组成,表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兵马阵营,每个阵营中不但有人们耳熟能详的统领、将帅,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等,也有一排排跟在后面的打旗兵、长、长矛手、大刀手、弓箭手、推车兵等,声势磅礴,场面浩大。作品运用写意的手法,表现人物和马的造型,粗犷豪放,尤其是马腿,用细细的铅丝制成,简单却不简陋,韵味悠长。不仅造型生动传神,人物的彩绘同样显示了大师的功力。几个色块、寥寥数笔,便将人物的神态、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套优秀的作品,是韩增启先生于1987年为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中国艺术节”所作,作品一经展出,便引起了一片喝彩。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韩增启先生早已故去多年,但这套作品色彩仍旧鲜艳夺目,仿佛刚刚绘上的一样。
为使观众更好地理解民间玩具的精粹,让城市里的孩子充分了解这些来自乡土的民间艺术珍品,此次展示的设计也匠心独运。一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个由展览标识构成的大门,大门从“玩”字中间微微敞开,一件件民间玩具的掠影映射而出,散发着奇幻耀眼的光芒,仿佛一扇玩具的宝库之门由此开启。此外,在展厅颜色的选取上,设计师特意借鉴了民间玩具中鲜艳亮丽的色彩,将对比强烈的红与绿、紫与黄相结合,与作品协调、统一,营造出活泼、欢快、热烈的氛围。作品背后的展墙上,还设计有放大的玩具图片和精彩的文字说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讲述每一件作品的内涵。置身其中,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浓厚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为进一步加强展览的教育推广力度,展览期间我馆还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公共教育活动。如:邀请著名民间玩具艺人进行现场制作、组织学校专场导览、益智玩具体验、亲子互动等等,让人们在“玩乐”中了解民间玩具的内涵。“小小讲解员”是公共教育活动中的一个亮点,在中国美术馆也是首次推出。每逢周末,身披绶带的小学生们便会在展厅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为观众认真进行讲解。此外,我馆还特邀民间玩具研究专家举办了三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专题讲座,从学术层面探讨了民间玩具的文化内涵、教育意义及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配合此次展览,我馆出版有精美的画册,不仅内容丰富、设计新颖、印制精良,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研究收藏价值。而2万份宣传折页则精炼概括了展览主旨和展品风貌,在展览期间免费发放,成为广大观众的参观指南。不仅如此,中国美术馆还运用科技手段,在网站上开设了虚拟展厅。观众只需点击进入数字美术馆页面,通过移动鼠标和键盘方向键,在家中就能欣赏到整个“大器‘玩’成”的展览。虚拟展厅和中国美术馆的空间布局一模一样,非常真实,就如同置身于明亮高大的中国美术馆展厅内。徜徉在虚拟的空间中,伴随着文字说明,一幅幅精美的画作映入眼帘。三维动态虚拟展厅带给大家全新的观展模式,真正实现了“永不落幕”的展览。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7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是乡村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产业新业态。自主旅游时代,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满足游客追求特色化、品质化的要求。根据自治区文旅厅及剧院的工作安排,2020年8月4日—5日,剧院党办主任董海珍、杂技团副团长吴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考察了五原县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内蒙古抗战纪念园2个4A级景区。通过现场参观、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等形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景区基本情况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突破传统休闲农庄的打造手法,围绕“农耕”文化,运用创意手法,着力打造了农耕文化体验街、农耕文化博物馆、二十四节气广场、绿色长廊、民俗活动互动区、农业大地景观、移民文化村、河套民俗文化村、黄河文化园、宇鑫温泉水世界、葵博园等农耕文化旅游景观等休闲项目,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休闲与观光、浪漫与体验的深度结合。
存在的问题:一是景区、景点均属于公益性质,全部免收门票,无收入来源,景区运行靠财政支撑,可持续发展受到限制。二是园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作为4A景区,餐饮、住宿、娱乐、体验等设施还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吃、住、行、游、娱、购的产业链。三是景区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维护费用逐年增加。四是景区没有上级项目和资金支持,加之地方财政紧张,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以保障。五、景区内缺少表演艺术的支撑,活力不足。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发展红色旅游,是旅游与文化、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是增强党与人民群众思想沟通的纽带,更是推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促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
多年来,五原县县委县政府在红色旅游项目规划过程中,关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注重多产融合发展,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打造和景区开发运营等方面逐见成效,促进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
内蒙古抗战纪念园是4A景区,五原县委县政府在以烈士陵园为中心,以红色旅游为龙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在4A景区基础之上做出提升。结合展馆、牌楼、纪念碑、烈士名录墙、墓冢、展厅、傅作义骑马石雕、广场和地道等设施,打造军事文化体验、地道观光休闲运动、民俗、文化体验、农耕休闲体验等多个元素体验区。将总体定位为以乡村资源为本底,以抗战文化为特色,集红色研学、自然观光、民俗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红色参观游览与乡村风情旅游区。
存在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现园区每年运行费用需200万元,因设备老化运行费逐年递增,县财政困难,所以运转难度大。二是纪念馆内没有声光电设备,缺少展陈物品。抗战纪念馆在2017年建馆后,自建馆以来此项多媒体工程至今未做到全部设计和施工,展陈物品稀少、品种单一。三是内蒙古抗战纪念馆二楼与地道急需布展。由于资金紧缺,纪念馆二楼需装修并布展。四是烈士陵园区需维修。由于受地翘运动、盐碱渗透等影响,目前现状总体陈旧,急需进行维修改造。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河套农耕文化博览园
调研组认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以农耕文化为基础,以蒙古族文化为亮点,打造河套农耕文化体验区,构建满足可吃、可玩、可观、可乐的一站式旅游服务功能;二是针对观光休闲型大众游客,创新游憩方式,打造具备户外运动、民俗观光、康体健身、绿色休闲四项基本功能的体验区;三是以河套民俗文化村为核心,打造河套商业休闲带。
其次乡村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产品的深加工解决的是客户的需求。曾有旅游专家讲过关于“后备箱”的故事:我看一个地方的乡村旅游发展的好不好、生态农业做的成不成功,标准就是看游客的车的后备箱是不是装满了当地的土特产。用什么东西来装满他的后备箱呢?应季的农产品只能满足一时,别的时间怎么办呢?要满足游客旅游中“购”的需求,必须要有一些深加工的东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的传统手工业,如特色民俗产品、面人、竹筐、豆腐、榨油、酿造酱油等等,可以通过体验让游客参与制作,也可以做好卖给游客,既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又能促进农民增收。
随着低碳概念的深入人心和乡村旅游本身所蕴含的生态诉求,生态建筑、新能源建筑在休闲农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分量。在农村进行建筑改造,既要保存乡土特色,又要具备现代化设施与功能。有相当多的市民愿意为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支付更多的费用。民宿、农家院在满足游客最基本的安全、卫生需求的基础上,提升硬件设施,需要景区在满足其更高层次的需求方面多下工夫。
(二)内蒙古抗战纪念园
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篇8
11月6日,第11届中国塑料博览会在“塑料王国”余姚举行。中国塑料博览会是全国塑料行业及相关行业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经贸盛会,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专业性博览会。前10届中国塑料博览会累计共有5009家中外企业参展,成交总额258.97亿元,累计引进外资项目358个,协议外资13.68亿美元。
此次展会有508家企业参展,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化等众多世界500强企业外,还有226家潜力型的中小企业参展,占对外招展企业总数的77.7%,比去年增加了21家。
食博会将首次举办进口葡萄酒展
今年的中国食品博览会将首次举办葡萄酒展,这是食博会组委会近日透露的信息。据了解,依托独特的政策和区位优势,宁波保税区近年来建成了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进口葡萄酒展示中心、集散中心和分拨配送中心。本次进口葡萄酒展将设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4号馆1号场地,面积680平方米,由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承办,展馆设展位20个、品牌区(兼红酒文化论坛区)1个。展会期间,来自宁波保税区进口葡萄酒交易中心的20余家企业,将集中展示从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智利等世界各国进口的葡萄酒。
机电家电两展共襄胜举
今年9月,“第五届中国宁波国际家电电子展览会”与“第六届中国国际机电工业博览会”在会展中心联袂登场。由于此两展的共同举办,促成宁波国际家电电子常年展示交易中心与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结成个整体,气势庞大,热闹非常。这届机电和家电展的同期联办,在气势上营造了一个先声夺人的效果,起用常规五个展馆,几近全馆规模大展风范,更由于常年展示交易中心的强力加盟,使这两展的举办更如虎添翼。在两展整合自身会展资源的同时,也为今秋会展中心又奉献了一个大展,在迎国庆之际会展中心地界人气也与日俱增。
机电、家电两展是两个曾隶属于会展中心的自办展览会,也是两个极富渊源的展会,曾经在举办时间上也是数次分分合合,如今两展走到一起联袂举办,不仅对展会自身整合而言是一种优势,而且这两展举办的更大意义在于盘活宁波国际会展中心的整个地域范围,使打造宁波国贸平台的举措又前行了一步。
宁波服博会大展雄姿唱响三四五创新之歌
10月22日,第1 3届宁波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开锣,针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背景,宁波服博会经过3年精心打造,不断创新,终于实现逆势增长,今年有386家企业参展,增长幅度达11.8%。
第12届服博会期间,组委会为“三服一城”品牌核心营销理念建立了常规化运行机制,全面构建了“五轮驱动”的产业服务体系,即举行国际服装产业合作(宁波)圆桌会议、举办服博会、推广网上服博会、编印快报推进合作交流信息和开展“宁波服装暨服博会万里行”活动。今年的第13届服博会筹备初期,国家出台了纺织服装行业振兴规划,服装企业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和路径。借此, “四大平台”主旨功能出炉并得以确定,即第13届服博会要打造成为拓市场、促调整、保增长的重要平台,推动实施纺织服装行业振兴规划的重要平台,推动纺织服装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国际服装品牌展示的重要平台。从“三服一城”到“五轮驱动”,再到“四大平台”,3年来宁波服博会不断诠释了“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办展宗旨。
公交车、长途车防扒警示片首播仪式举行
9月27日,公交车、长途车防扒警示片首播仪式在宁波市会展中心1号馆前广场隆重举行。这部由宁波市公安局委托宁波高职创意动画艺术设计有限公司的宣传片,是国内首部影视级三维动漫公益防扒宣传片。这是宁波市公安局继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组建、公交车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平安车厢”创建活动之后,在公交交通治安管理领域推出的又一项创新举措。这也标志着宁波市在构筑防范宣传阵地、促进警民和谐关系方面又一次走在了全国前列。
会展中心引进展会活动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不仅有内容丰富的展会项目,而且也有主题多样的各类活动。接下来还有更多题材丰富的活动在会展中心即将上演,会展中心今后将会越来越热闹。
“09首届宁波婚俗文化节”展现别样风采
9月24日,“2009首届中国(宁波)婚庆博览会暨婚俗文化节”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为其3天的大型选秀活动隆重召开,这是宁波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一场异于往常的盛会,一个不设任何参与门槛、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绝对民生的影视演员的征选活动。《新婚之夜》这部剧集,其内容是展现都市生活,表现宁波的婚俗文化。其作为此次婚庆博览会的主打活动,是展览会在形式上的新尝试。这个由宁波亚博会议展览有限公司主办、宁波五千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选秀活动,是宁波国际会展中心展馆在活动承接方面的新突破。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185.html民俗文化展览馆设计范文8篇
相关文章:
体育心理学论文范文10篇08-15
24节气立秋手抄报简单漂亮08-02
团员年度总结五百字10-05
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述职报告09-02
季度会议通10-26
初一宣传委员的竞选稿10-17
调整作息时间的通知09-27
春节请假条12-25
致老师的一封信12-23
高二议论文 :00后12-20
三年级上册作文09-20
2024年甘肃经济师考试时间:11月16日-17日08-03
2022年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考试录用公务员拟录用人员公示08-03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