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管理模式篇1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选择
确定适合目前我国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首先应该明确,究竟哪些利益集团会对财务管理目标造成影响。兼顾各方面的利益,能否选择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
在选择利益集团时候,我们基于这样的标准:哪些集团对企业有投入,即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哪些集团将要分享企业的收益,即从企业取得诸如工资、奖金、利息、股息和税收等各种报酬;哪些集团必须承担企业风险,即当企业失败时,会承担一定损失。根据这些标准,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所有者。企业的所有者,也就是企业最初的直接投资人,对财务管理的目标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来进行的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另外,企业所有者也是企业收益的分享者和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二)企业债权人。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对于企业来说,必须尽量做到能够到期偿债,维护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三)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因此,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
(四)国家税务机关。国家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维护企业的社会环境安全,因此要分享企业的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国家作为企业不请自来的利益分享者,带有强制的色彩,而且分享企业很大份额的利润,因此,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这些企业集团利益者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利益集团相互妥协、共同作用,借此来实现他们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所以,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最大。
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符合各方面利益集团的要求,能够最大限度的克服以往各个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为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
二、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一)财务管理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整个企业集团其起着战略决策作用。
1.企业制度发展的需要。健全全新的企业制度,要求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形式,并且在改革产权制度的基础上,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这就需要有水平的财务管理加以制约和规范。而在企业制度下,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关也需要财务管理对之有效地规范。
2.维护企业资产的需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需要有严谨高效的财务管理。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如何有效地发挥各投资者资产的最大效能,并确保其安全完整,光靠单一的资产管理法规和制度显然不够,必须辅之以必要的财务手段。因为资产管理孤立于财务管理之外,资产管理也就成了空想。从资本金制度角度看,随着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经营逐步由资产经营转向资本经营,实现资本的滚动增值必须要有高效的财务管理,否则,资本保全就没有保障,更谈不上资本增值。
3.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欲在竞争中取胜,避免被淘汰的厄运,这种优胜劣汰机制需要真实可靠的财务管理。没有有效良好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导致企业降低收益,最后被市场淘汰。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机制离不开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更需要强化财务管理。(二)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几种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分为“集权型”、“分权型”和“集权和分权结合型”三种。
1.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公司的所有业务都有企业上级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控制和统一管理。其特点是大部分财务管理决策权集中于上级主管部门,下级分公司、部门很少涉及到企业的决策权,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由上级控制,资本筹集、投资、收益分配、资产重组、财务人员任免等重大事项也都由上级统一管理。尤其我国早期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权限很大程度上被政府和国家控制,导致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虚设,财务管理工作失控,经济效益低下。随着市场经济和企业制度的建立,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日益显露出许多问题和弊端。
2.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下级部门和子公司拥有充分的财务管理决策权,而上级公司和管理部门以间接管理方式为主的财务体制。各个下级部门和子公司在资本融入及投出和运用、财务收支、财务人员选聘和解聘、职工工资福利及奖金等方面均有充分的决策权,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重大的财务决策。
3.集权和分权结合型财务管理模式。绝对的集权和绝对的分权是没有的,集团总部指导下的分散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的集权,是一种集资金筹集、运用、回收与分配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集权模式。上级公司主要侧重对方向性问题的集权,对下级公司的具体事务则可分权,强调结果控制,但不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只是有选择地对重大问题进行控制,在这种模型设计中,集权、分权程度的把握是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难点,若运筹得当,此模型既能发挥集团上级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下级部门和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控制经营者及子公司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有利于综合集权与分权的优势,是很多集团追求的相对理想模式。
(三)优秀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为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的科学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不断变化,已经由单一的国营企业向集团化和跨国公司等企业组织形式转化。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带来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分配多极化,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随之分离。围绕企业投资主体,自主理财;优化资金管理,确保权益人资产受益、资本保全和增值;体现按资分利、按股分红原则,合理分配各方收益,维护投资各方合法权益。科学的管理,是使企业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行为受到约束,利益得到保障的有效途径。为形成调节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关系的制衡和约束机制,企业财务工作必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预测、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平衡各方关系,促使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一个理想的企业财务管理应该是集权与分权适度,责权利均衡的管理体系。企业对各下属部门和子公司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审计监督、分散经营自等方式,安排各公司的财务责权利体系。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只对重大事务进行决策,并且把权力与责任对等化,切实做到谁执行谁负责,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适当下放权力,使财务人员由决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决策的参与者,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克服企业财务决策权过于集中的弊端,而且可以提高决策效率,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做出快速反应,抓住那些突如其来的商机。
业务管理模式篇2
一、价值链管理模式的主要内涵
价值链管理模式就是指企业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传统的作业管理方式,把企业产品加工到销售一系列环节串联到一起,形成一个系列性的管理体系,从而把企业的生产、营销及服务等整合到一起的管理模式,让企业的生产组合具有更佳的战略地位,并充分利用好市场上的一切竞争机会来促进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中,企业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用户。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协作的积极作用,让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能够相互作用,最终发挥出合力为客户解决问题,并创造出预期的价值。因此,价值链管理模式的本质就是让企业的各项工作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让经营与管理环环相扣。
二、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1)它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得到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企业惯常的财务管理模式基本上是静态的,大大限制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运行。而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则可以根据新时期的经济变化趋势来对企业发展进行更为系统的规划与管理,提高价值链上企业的最大收益率,让企业财务工作得到更好的管理; (2)它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延伸。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以企业管理作为基础的创新型管理实践。它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发展与延伸,即它把企业的价值链的价值分析进行了有效整合,让财务管理空间变得更为广泛。
三、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不同行业的企业,价值链管理水平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企业间的竞争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价值链的竞争。企业需要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通过某种有效的策略把价值链的最大价值有效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事实上,价值链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模式,它可以大大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还可以节约很多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有不少问题存在:(1)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无法达到价值链管理要求。价值链管理模式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来说,是一种较为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然而,当前,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很难完全达到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这是因为财务管理工作属于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类型,它必须以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基础。否则,财务管理人员将很难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在这样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之快。财务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基础知识,就会导致管理理念的滞后,也无法从事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当然,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很多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实战经验,加之职业道德素质也不够硬,这些都导致了财务管理人员无法胜任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2)企业财务人员的团队协调能力还不够高。在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下,企业需要一个同心协力的工作团队来共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不够强,因为他们对企业缺乏归属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只是一种员工与老板之间的关系,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与沟通。那么,这样冷漠的情感关系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怎么可能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挥出自己最大的能力呢?此外,企业员工与企业间缺乏和谐的关系,也会导致企业员工间的协调能力下降。他们在各司其职的情况下,往往缺乏合作精神,无法让财务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佳的管理效果。
四、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构建原则及构建方法
(1)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鉴于以上的分析,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之所以效果不佳,就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过关。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首先,我们应该让财务管理人员在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就必须坚决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比如说财务管理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的知识都必须得到有效的普及与不断的更新。同时,我们还需要切实提升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不仅要加强他们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还需要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这就需要他们在大学阶段就积极深入到各个企业中去进行实习与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更多的实战经验。此外,我们还需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素质,要求他们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尽可能的遵循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水平,最终让企业的价值链管理模式真正为企业的最大化价值管理目标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2)尽可能的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企业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财务管理工作难以提升效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企业缺乏较强的凝聚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缺乏工作热情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在增强企业诸如技术设备、资源条件等方面的硬实力的同时,还应该尽可能的引导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团结在一起,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高凝聚力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应该来说,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凝聚力高低属于企业的软实力范畴。我们在价值链管理模式下,必须强化团队协作,它将可以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具体来说,企业应该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人性化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并落实各项节假日补贴等。这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一项十分繁重且枯燥的账目处理工作,企业应该为他们营造出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让他们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且可行的薪酬奖惩机制,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氛围,让他们各司其职,并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更好的融入到大集体中来,从而进一步发挥出财务管理人员的团队作用。
五、价值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效果评价
业务管理模式篇3
【关键词】 维修业务; 预算管理模式; 重点项目管理; 总额管理
H公司是国内知名的卷烟制造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有多年历史。作为工业企业,维修费用是重要的预算管理内容。本文结合H公司对维修业务管控模式的变化,探讨公司对下属单位预算管理模式的创新。
一、由繁到简管理模式的探索
经过长期探索,H公司对设备设施维修业务的管理方式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公司管理导向、管理思路以及管理重心的变化。
(一)繁:相对复杂的管理模式
H公司是由四家生产厂整合成立,下属四家厂取消法人资格后,经营管理模式由“各吃各的”变为“在一个锅里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各厂出现了盲目争夺资源的情形。针对此类情形,H公司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初期,对四家厂设备设施维修业务采用按明细项目申报的管理模式,以加强下属单位设备设施维修工作的计划性。在实施初期,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下属单位申请维修预算的盲目性。
随着预算管理的逐步深入,H公司发现此种管理模式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由于设备故障的不确定性,导致上报维修项目可能与实际项目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已批准项目不实施、急待实施项目无预算而频繁追加的情况,导致预算方案与实际执行“两张皮”、预算执行率低以及预算频繁调整等情形。其次,一些生产厂为了追求预算执行率,不管维修项目该不该做,都伺机占用预算资源,领用大量备品备件存放于仓库备用,甚至对在用机器设备翻来覆去地折腾,导致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再次,该种方式没有考虑大修费用不均衡性而导致各年费用跌宕起伏,不利于产品成本纵向比较,难以提供合理、有用的决策支持信息。最后,该方式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每年公司的维修项目数量多达几百项,单项预算金额也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公司总部审核维修业务预算要花费约两周时间。
2008年8月,H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对历年各单位维修项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发现很多批准项目的预算执行数均为零,但又出现频频追加维修项目预算的现象。经过到业务部门调查、落实,得知由于受预算管理“刚性”的约束,批准项目无法在项目之间调整,导致预算频繁追加。例如:2008年A厂动力车间锅炉烟囱发生开裂、冒烟,影响正常生产业务工作开展,因年初没有考虑该项目预算,导致维修业务无法展开。因此,企业只得采取预算应急处理程序追加该项预算,才得以确保项目实施,从而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二)简:创新管理模式
鉴于以上情况,H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会同设备管理等部门,对公司设备设施维修业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经过充分论证,H公司大胆创新了设备设施维修业务的管理模式——公司对下属单位从直接管理型向指挥、监督、考核、服务为主的间接管理型转变。改变后的管理思路要点包括:一是贯彻“重心下移、加强基础”的管理工作方针,以基层单位自我管理为主;二是设备管理实行“经济管理和技术管理相结合、设备维修和设备维护相结合、生产厂全面负责与职能部门重点管理相结合、预算下达与项目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三是采取分类管理,除重点项目(如大修项目)仍按项目管理外,公司按重要因素核定各生产厂设备设施的维修费用预算总额。
二、新管理模式的实施
(一)准备工作
1.取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
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是新管理模式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要取得领导和业务部门的支持,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认同新的管理思路。为此,预算管理办公室会同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相关研讨会,对相关思路进行了详细说明,并组织与会人员讨论、完善了实施方案。
2.明确维修业务涵盖范围和内容
从维修对象看,H企业设备设施维修业务涵盖制造、经营和管理环节。从维修内容看,包括除车辆维修、信息系统维护和房屋建筑物维修以外的所有维修项目(公司对车辆维修、信息系统维护和房屋建筑物维修另行采取其他管理方式)。不管是外协修理,还是内部领用备品备件、直接采购备品备件等,只要是与设备维修相关联的作业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全部都纳入该管理模式范围。
3.明确设备设施维修业务相关资产分类
为了配合该种管理模式的顺利推行,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各资产类别所包含内容进行了严格规范,并对资产进行了调整,使得下属单位同类资产所包含的内容相一致。H公司ERP系统对资产的分类有41类,设备设施维修业务核定的资产分类范围包括除交通、房屋建筑物、土地、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22类之外的19类。
4.明确设备设施维修业务实现方式
H公司规定设备设施维修业务通过ERP系统PS(Project System,项目管理系统)项目进行管理。具体为: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将预算在IM(Invest Management,投资管理)模块进行维护、下达,设备管理部门通过PS项目管理模块将具体业务计划及其预算进行分解,具体实施部门结合设备维护PM(Plant Maintenance,设备维护)的管理需要,将PM管理维修定单对应到PS项目管理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工作分解结构)元素上,所有与维修业务有关的领用备件、内部维修、外协维修、日常保养等相关作业,只允许在PM维修定单或WBS元素上归集,从而实现业务、计划、预算、核算的一体化管理。
公司层面只管分配的资源总额,实施部门在资源总额范围内必须将资源进行分解,针对具体维修业务严格按照项目进行管理。对于改变机器设备性能、影响产品质量的项目,不管金额大小,实施前必须上报公司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其他实施项目则报其备案。
(二)核定方式
公司预算管理办公室和设备管理部门从“单箱维修费”和“万元资产维修费”两个维度入手,对公司下属四家生产厂的设备设施维修费进行核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一是维修费取数:四家厂维修费取数含过去四年各厂制造、管理环节维修费的实际数。二是资产取数:资产按各项资产类别分别取出各厂的资产原值。三是产量取数:产量取自过去四年各厂的实际产量以及预算年度的计划产量。四是核定方法:A.某厂年平均资产原值(A)=∑(该厂连续四年年末资产原值)/4;B.某厂年平均维修费(C)=∑(该厂四年的维修费实际数)/4;C.某厂年平均产量(Q)=∑(该厂四年的实际产量)/4;D.某厂平均单箱维修费=C/Q;E.某厂万元资产维修费=C/A;F.某厂年度维修预算核定数=C/Q*0.5*该厂预算年度计划产量+C/A*0.5*该厂年平均资产原值;G.某厂年度维修预算可使用额=该厂年度维修预算核定数*85%;H.公司设备大修理预算=∑(各厂年度维修预算核定数)*15%。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核定出每家生产厂以及公司设备设施维修费预算总额。
各厂年度维修费预算可使用额是核定数的85%,其余15%由公司总部统筹,主要用于:
1.应对各厂的设备大修理
由于各厂设备的新旧程度不一样,设备大修理周期也不尽一致,为了费用均衡以便可比,H公司采用集中资源的方式应对其不均衡性。例如:假如A厂刚好最近两年需要设备大修理而其他厂不需要大修理,那么就可以集中其他厂的资源供A厂使用且不占用A厂的年度预算。虽然不占用其年度维修费预算,但实际费用必须根据受益对象由A厂承担,并在年初制定标准成本时一并考虑,纳入年度标准成本考核。
2.应对外调设备的维修
近年来,随着H公司品牌合作生产业务和境外加工业务的开展,设备外调到品牌合作企业与境外加工企业的情况时有发生。设备外调前,公司必须对其进行全面修理。此类维修费用由原先拥有、但未来不再使用这些设备的生产厂(调出方)承担显然不合适,因此,需要由公司使用集中资源进行维修,虽在会计核算上作为调出方成本费用,但是绩效考核时则剔除该因素的影响。
三、新管理模式的成效和不足
公司实施新管理模式以来,维修费用预算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公司设备管理部门通过维修项目立项审批的方式,重点控制关键设备维护的技术方案;各生产厂根据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情况安排设备维护,在确定维护项目、维修内容和时间安排上拥有更多的自和灵活性,不用在申报年度预算时绞尽脑汁。二是各生产厂根据企业核定的设备维护预算总额,自行组织设备维护的业务安排和时间安排,简化了设备维修预算的申报程序。三是经过多年实践和修正,设备设施维修费预算趋于真实、合理。结合预算评价,提升了生产厂的经营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调动了相关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实施运行中,新管理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一是未实现设备维修费与资产成新率紧密挂钩,新增设备和陈旧设备核定标准一样,导致核定的维修费预算总额不尽合理。二是对于一些设备相对陈旧、没有来得及更新的生产厂,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足;而对于刚上新设备的生产厂,则可能导致资源配置相对宽裕、重复投资的现象。三是管理相对粗放,不够精细化,没有与相应资产、机型等对应起来,难免存在“大一统”的现象,对于一些产量小、资产少的生产厂,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足。
针对上述局限性,H公司将继续深化设备设施维修业务及其预算的管理模式,在现有基础上逐步细化到相应的机台或资产上,并与资产成新率紧密结合,更加合理地核定出不同使用阶段资产的维修费所占权重,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最关键的业务上,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业务管理模式篇4
我国的体制和政治模式决定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市场化方向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是集团控股的核心企业,地位十分重要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格局设置比较多,庞大的管理层往往束缚着企业的发展,让企业的执行率变低,在这种形势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运行中会出现很多弊端企业集团的上层建筑就是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经济基础是企业集团的理财活动企业的管理模式一般由三个特点:其一是集成化管理模式,影响库存、生产和销售的业务;其二是直接管理,运用网络技术减少传统管理模式的成本;其三就是财务管理总监通过供应链联络在一起,直接实现在线管理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国有企业需要一套适合自身管理特点的财务管理模式,让企业财务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中国的国有企业和别的企业不同,一般都是由国家控股和投资,由多个法人组成的主体形成的一个大的经济集合国有企业因为独有的历史原因,它在经营中的管理方式是按照过去的守旧模式,现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国有企业也在进行经营管理改革和资产重组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面缺乏全局性,有时候在决策后没有详细的财务贵哦花,或者缺少详细的预算项目数据,让投资变得紊乱,如此一来就会导致公司资本分配不合理企业现在的财务监督不合理,一般的财务监督都很少,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联系也比较少,这样有可能产生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况发生,可能子公司会有一些违反母公司集团的业务出现 现在国有企业财权分布也比较极端,一般是集权或者是分权过度。
二、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发展
财务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的放开为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机遇,现在很多企业随着经济的大潮迅速成长,成为了庞大的企业,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经济管理模式,将企业的财务管理由分散型模式转变为集中式财务管理方面发展 现在的企业集团内部已经实现了联网操作,管理者可以直接从网络中调取下属部门的工作情况,财务信息可以直接集中发布到总部,总部人员进行核对和管理,这时候下属部门的职能就是财务报账企业资金结算直接在集团内部进行调度,可以找到闲置资金,找到合理的方式规划,让每一笔资金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后期的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也会将职能逐渐融合在一起会计是监督企业运营成果、财产状况以后后期产品的供销和经营的工作,所以财务工作的改进不仅要融合管理层的信息,还要囊括产品生产过程的消耗和结余等方面的信息财务管理其实就是将公司的各个方面管理变得紧密结合,在工作的不断重组中,让财务管理变得更加高效节省更多环节和时间。
三、实行集中式财务管理的有益之处
(一)帮助企业快速掌握会计信息
过去的分散型管理模式下,会计一般都是在月末或者是年终总结的时候才能得到各个旗下公司的经营成果报告,才能汇集出来公司一年经营的会计报表一般把会计报表合并后,集团除了得到各个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外并不能得到经营方面的有用信息,这就影响了财务管理部门信息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将信息收集完整,并且及时准确,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将完整的会计信息全部收录其中,可以为未来做评估和决策时提供一些资料。
(二)帮助企业合理整合资源
很多集团最初实行集权型管理模式可能会有走极端的形式出现,造成投资收益变小,加大了风险,加上目送四的控制力不足,这就让集团的财务风险加大将财务集中管理可以将集团的各个成员团结在一起,让每个子公司的财务目标大致相同,财务的策略不会有很大偏差,还能根据不同公司的需要进行合理分配,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减少决策失误的几率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互相调动还能帮助企业内部和缓关系,合理分配资源,让集团的利益可以达到最大化,实现互利共赢。
(三)合理进行对下属公司的考核和管理
集团内部实行网络连接后,就可以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化管理这样集团下的子公司的距离就被缩近了,子公司和母公司的距离变得仿佛就在咫尺之间,可以不必处理业务的时候跑来跑去,可以将业务处理变得简单化,集中式处理的优势显露无疑企业集团会把下属公司的账目分门别类,通过网络进行大数据运算和处理,最后集中汇总得到出账和入账记录表格,汇总成为几个表格后,让企业所需要的数据变得一目了然,建立会计数据库,让企业得到每个企业经营的动态,指导资金的动态流动渠道,让会计信息内容变得丰富。
四、结语
业务管理模式篇5
关键词: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管理
一、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分析
(一)交叉模式
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多种多样,相关人员在进行成本管理时,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进行科学的制定并不断完善[1]。工业企业的发展不能放任不管,需要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企业的生产进行管理,将管理理念融合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之中。特别是发挥出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所以,在对会计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中,有一种模式是交叉模式,这种模式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造成企业管理体制互相干扰。使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分散模式
分散模式是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模式之一,很多企业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责任企业掌管着财务人员和财务的相关事务,因此,在对企业的财务进行核算时,会从责任企业的角度出发,没有从整体的经济利益着手。例如,在核算企业的成本时,乱摊成本的现象十分严重。在核算企业的利润时,虚报成本、少报成本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当企业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处理,造成工业企业中,成本管理问题不断。所以,分散模式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三)统一模式
统一模式是对财务会计的相关人员和事务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和其他模式相比有很多优点[2]。因此,能够实现工业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有效管理。在这种模式下,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大大提高,真实性也得到了增强,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进行财务监督。这种模式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而且有利于要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进而发挥出成本管理的真正作用。
二、如何提升工业企业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一)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在这个背景下,工业企业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必须从财务会计目标成本入手,加大成本管理的力度[3]。要发挥出财务会计成本目标管理的最大作用,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的相关人员要系统地分析企业的投入量和产出量,在对目标成本进行管理时,要以价格为导向。在吸引顾客方面,企业要组建专业的团队,对产品进行设计,对产品的流程进行安排。从产品的研发开始,到产品投放到市场中,都离不开目标成本的管理。为了保证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在制定目标管理办法时,一定要保证其具有较强的约束性,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交流,运用业绩指标监督目标成本的管理工作。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促使企业加强项目的管理。总之,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能够将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二)对控制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其一,事前控制时期。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在产品生产之前,需要对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对相关的生产活动进行计划、审查和监管。比如,对人力,材料等方面的成本进行管理。其二,事中控制时期。在生产过程中产生成本时,相关人员要做好成本的记录与整理的工作,及时向相关负责人反应成本的偏差,以便采取措施,纠正生产中的错误,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其三,事后控制时期。在成本产生之后,相关人员要对成本的差异进行系统分析,查清楚产生差异的原因,明确责任,对单位的业绩进行评估,这为下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此外,除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要对时间成本进行管理。时间成本的管理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进行,加快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速度,减少产品循环的时间。企业只有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才能有效地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
(三)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
工业企业要发挥出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最大效果,不仅要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依托,所以,首先,工业企业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其次,运用技术手段搭建管理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的信息能够共享,工作人员能够及时了解目标成本的最新情况,并进行有效的预测,提高财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企业的大力支持。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下,工业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强成本的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成本管理的理念进行创新,对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升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高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贾莉莉.论述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J].科学与财富,2017(27).
[2]王立存.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成本的管理模式探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7(33).
业务管理模式篇6
一、劳务分包的定义及本质
所谓劳务分包指的是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将其承包工程中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活动。劳务分包指向的对象是建设施工过程中的劳务作业,计取的是工程费用中的人工费及相应管理费。劳务分包企业与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有直接的法律关系而非雇佣关系,与业主(甲方)无直接的法律关系。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进行劳务分包时无须业主(甲方)同意。
二、劳务分包企业的发展历程
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第一次明确将“建筑业企业资质分为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三个序列。获得劳务分包资质的企业,可以承接施工总承包企业或者专业承包企业分包的劳务作业。”当时的劳务分包企业的主力是从建筑业企业分离的劳务层以及大批农村务工人员。2005年建设部颁布《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企业的意见》中要求“在全国建立基本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农民工基本被劳务企业或其他用工企业直接吸纳,‘包工头’承揽分包业务基本被禁止。”当时的建筑业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一方面是包工头随意用工、管理混乱,违法转嫁经营风险,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农民工队伍素质较低,庞大松散,给工程建设质量带来隐患。2015年住建部释放政策红利,颁布新版《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提出“施工劳务资质不分类别与等级。国家鼓励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拥有独资或者控股的劳务企业。”同时对劳务企业换证工作进一步放宽。劳务资质部分类别和等级,打破了原本基于房建工程划分劳务资质分类和等级的局限,放开了劳务分包的自由度,有利于拓宽劳务企业的市场空间,提升劳务企业创收增收能力。
三、建筑业企业劳务分包的现状分析
(一)以包代管现象比较普遍
建筑业企业将所承揽工程的劳务作业发包给劳务分包企业,与之签订单价形式的劳务分包合同,在实际进场施工后,粗放式管理,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控,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存在巨大隐患,劳务分包再转包现象也屡有发生。
(二)劳务分包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劳务分包企业一线用工多为农民工,流动性强,数量大,队伍稳定性差,技术水平差,管理难度很大。劳务分包企业大多没有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拖欠农民工工资时有发生
施工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与农民工无直接法律关系,由劳务分包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直接管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不强,一旦发生拖欠工资劳务纠纷时,往往采取堵门、示威等极端手段,给施工总承包企业和专业承包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探索建筑业企业分包管理新模式
(一)规范劳务分包管理,建筑业企业应多措并举
建筑业企业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劳务分包风险防控体系,成立劳务分包专项管理小组。建立整套的劳务分包企业准入及考核制度,建立本企业的劳务分包商诚信资源库。入网的劳务分包企业参与劳务分包工程投标、通过劳务分包审批并签订劳务分包合同。劳务分包合同中对工作内容、数量、工期、质量要求、结算方式、违约责任都应约定明确,尤其是应约定“劳务分包人应按月向工程承包人报告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情况,并及时支付其工资;如因迟延支付或无理由不支付农民工工资,造成农民工上访或其他有损工程承包人企业形象的事项发生,劳务分包人承担由此给工程承包人造成的全部损失。劳务分包人应与工程承包人签订《农民工工资发放承诺书》。”
建筑业企业还应大力加强对劳务分包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项目部要切实安排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深入现场,根据施工组织计划向劳务分包作业人员进行施工技术和安全交底、下达施工任务指令,对施工技术、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督。随时跟踪工程整体施工进度,针对劳务分包管理中的质量、安全、进度问题及时纠正,杜绝违章作业,避免人身伤亡事故,确保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为防止出现劳务分包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而寻衅滋事的情形,项目部应与劳务分包企业核实每个劳务人员的劳动合同,要求劳务分包企业每月将农民工工资发放记录给项目部进行备案,切实从根本上杜绝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造成堵门上访事件。
(二)把握建筑业企业资质调整契机,探索成立劳务公司新模式
整个建筑业企业的用工现状来看,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自己的工人队伍,从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但是用工成本逐年增大,企业效益偏低,且存在用工结构的变化,老工人逐步转入管理层,一线用工量不足需要新鲜血液输入;另一方面,建筑业企业承揽工程的劳务作业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分包给具有资质的劳务公司。
2015年,国内建筑市场开工量减少,资金面日趋紧张,整个工程市场进入寒冬期。劳务用工成本的迅速攀升,用工风险随之增大,用工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促使建筑业企业探索劳务管理新模式。住建部《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的相继出台,一定程度上为建筑业企业减负松绑,集中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创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国家鼓励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拥有独资或者控股的劳务企业。”施工总承包企业积极运作成立劳务公司,借助现有资源优势,挖掘和培养自己的劳务人才队伍,从企业内部项目的后勤保障服务入手,逐渐向专业工程市场进驻,塑造自身品牌形象,不断提升自有劳务企业的竞争力和美誉度,最终实现劳务公司与建筑业企业的双赢。
业务管理模式篇7
关键词: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有效对策
一、合资企业的基本概念
合资企业是指按照法律程序由双方或多方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根据投资比例,可以将合资企业分为我方管理企业、共同管理企业、他方管理企业。我方的管理企业是指我方全资、控股、相对控股、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的合资企业,或未达到控股比例但根据公司章程或通过与其他股东签订书面协议受托管理,有权决定经营政策和财务政策,能够实施控制的合资企业;共同管理企业是指我方和他方的股份各占50%的股权,对企业管理实行共同管理、共同控制的合资企业;他方管理是指他方拥有表决权的合资企业,我方不参与管理的合资企业,或者是委托外部单位来进行经营管理的合资企业。
二、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特征分析
(一)可调节性
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相对稳定,但这种管理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财务管理模式需要合资企业根据自身不同阶段的目标进行合理调节,与企业的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保持统一。当企业的长远目标发生变化时,管理模式也要相应的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更加适应合作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模式的调节需要主要是为了让财务管理适应合资企业的发展状态,合资企业需要从的自身管理和经济情况出发,制订出合适合资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要不断适应当前的发展模式,因此具有可调节性。
(二)稳定性
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标准,在整个公司,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制度,这种制度形成以后就会发挥其自身的价值,每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都有自己的流程,制订流程都经过不断反复实践。一般情况下,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随意更改,它是比较稳定的一种管理模式。财务管理模式的稳定性以及可调节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合资企业获得客观的经济效益。
(三)一致性
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它的具体管理方式会受到企业总发展目标的影响,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时企业发展目标也会被财务管理方式制约,因此两者为相互发展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财务管理模式需要与企业的经济环境相适应,也要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方向相一致,只有保证企业与财务管理模式相一致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每个企业的发展目标都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的发展目标,财务管理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保持财务管理模式与合资企业的总体目标协调一致。
三、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发展方向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合资企业
财务管理整体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目前合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需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自身的素质,建立考核制度,由上级的主管部门进行定期考核。财务管理制度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但仍有些合资企业未有效建立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针对这些企业,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制度建设对其财务管理部门进行规范,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进而提高整个财务部门的工作能力。
(二)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选择不同的合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我方控股的合资公司,一般是由我方委派财务负责人,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将我方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传输到合资公司。如果是共同管理或参与管理,财务负责人并非我方委派,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财务管理的难度。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同,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合资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并且结合当时的市场经济情况,制订出合适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方针政策,从大环境出发综合处理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情况制订出不同的财务管理方案,促进合资企业的良好发展。
(三)实施合资企业财务负责人重大事项报告的制度
由我方委派的财务负责人,需要我们制订出合资企业财务负责人的相关制度措施,实行重大事项报告的制度。实施对财务重大事项报告的制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合资企业的管理,规范合资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有效防范企业各项财务风险。这里所说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是指可以预见的或者是已经发生的大额财务收支事项,以及预计将对合资企业经营和相关股东权益产生影响的相关制度。
(四)加强对共同管理及参股管理合
资公司的控制,争取由我方委派财务负责人共同管理的合资公司,我们要争取财务总监或财务负责人由我方来委派,或者是由一方委派财务总监,另一方委派财务负责人,并建立起财务总监和财务负责人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以加强对合资公司的控制。
(五)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管理要求,做好合资公司财务管理转型工作
通过财务转型,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对合资公司的现场管理、服务监督和价值管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管理一线,达到通过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目的。财务人员除做好日常核算工作外,还需要积极参与到投资管理、维修现场管理、修理费预审计、项目后评估及库存监盘等其他业务。
四、小结
财务管理模式对合资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具有可调节性、稳定性、一致性的特征,财务管理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同时要提高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需要对财务管理方式进行精简处理,简化管理程序,尽可能将合资企业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弓锋伟,刘育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探索[J].生产力研究,2010(11):14-16.
[2]刘凤姣.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商业经济,2012(6):45-46.
[3]刘泽亮,李齐.论网络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5):42-43.
业务管理模式篇8
本篇文章首先对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了解层度不够、没有树立明确的创新意识两方面入手,对当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我国医药企业对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
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改革
一、实现财务管理创新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整体条件较为滞后,这给企业财务发展水平带来了制约。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财务机制以及财务管理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这就给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财务管理元素等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力我国财务管理各个元素的快速改变,针对财务来说,不管是实现局部性还是全面性改革创新,其主要作用就是想要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迎合当前时展变化,给企业的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财务管理创新是实现经济全球发展的重要需求。随着时代的飞速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来临,要求着各个产业结构都要在全球范畴内发生调整和改变,这样可以落实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经济效益关系,并且这些经济效益之间需要采用的计算方式会有所差异,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实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必将可以迎合经济全球化要求。
二、当前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了解层度不够
针对医药企业运营管理而言,假设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管理有全面的了解,那么就会给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和创新带来阻碍。假设我们站在社会角度来探究,高效的医药企业管理层级,可以在明确企业发展标准的同时,还能对企业运营范畴进行合理规划,以此给有关财务管理工作带来直接影响。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说,大多数医药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对财务管理层面有深入的了解,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其在企业运营和管理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弊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这就给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影响,他们更依赖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没有投入创新措施,进而导致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处于窘迫的局面。
(二)没有树立明确的创新意识
就根本而言,财务管理创新并不是说将一些新型的管理措施融合到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而是利用一些新型的方案以及管理方式,来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以此来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避免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同时还能提升医药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进而给医药企业的今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就当前医药工作实际情况来说,医药企业大多数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都没有建立明确的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和改革意识,这就使得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不管是从财务管理水平的角度出发还是在财务工作效率方面,都没有达到企业管理标准。大多数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依然采用原始的财务管理模式,针对这种管理模式出现模糊界现象而言,一般没有注重上报问题,导致问题积累逐渐增多,进而给医药企业埋下更大的财务隐患。
三、我国医药企业对财务管理工模式创新措施
(一)加强财务风险应对力度
要想实现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完善,就要从财务风险的视角出发,应用高效合理的应对措施,把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进而保证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一,站在医药企业税务风险的角度来说,医药企业需要保证相关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国家制定的财务管理需求来落实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医药企业还要对税收方式进行规范,实现企业投资的转型,尽可能根据一些风险业务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各项新型业务的统一管理。针对医药企业退税风险而言,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在解决出口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定时和国家退税机构进行交流,同时将企业现阶段出口信息汇报给国家税务机构,确保医药企业可以得到国家给出的退税资金。其二,医药企业可以应用合理的措施来处理资金链条出现的各种风险。一方面,医药企业通过延伸对外融资途径的方式,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发展投资资金。另一方面,医药企业需要加大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及时对库存货物进行处理,提升资金流动量,防止给医药企业带来更高的贷款利息。
(二)规范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医药企业要想全面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财务管理模式规范的方式来实现财务分析方式的创新。首先,针对规范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来说,医药企业需要具备充足的高能力、高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给其足够的信任,要求他们及时把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上报给企业领导人员,并且,医药企业还要培养一些后备人才,以备不时之需。其次,医药企业还要对财务分析模式进行创新,利用财务横向对比的方式以及和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的方法,来提升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此外,医药企业还要做好运营情况管理和解析工作,借助高新技术来实现财务分析。最后,医药企业还要制定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企业财务管理原则进行适时调整,结合医药企业运营管理标准来落实财务管理工作,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在满足企业运营标准的基础上,来实现企业原有业务或者新增业务的创新和完善。
(三)完善财务管理团队建设
为了实现医药惬意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转变,就要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应对措施,构建一支具备高能力、高素养的财务管理队伍。其一,医药企业可以利用多岗位培训的形式,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各个岗位职责的认识,例如,医药企业可以采用轮流的方式,让企业工作人员可以掌握不同的财务知识。其二,企业需要全面发挥企业老员工的指导效益。医药企业可以不定期安排老员工和新员工的信息沟通,同时采用老员工带新员工的方式,全面激发老员工的引导效益,同时还能确保新员工可以尽快的适应工作。其三,医药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激励制度的形式,来全面跳动企业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在提升医药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保证医药企业稳定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财务管理工作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各项活动的运营,同时也决定着企业今后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下,我国医药企业要想得到稳定的发展,就要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改革,通过采用加强财务风险应对力度、规范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团队建设等方式,提升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创新力度,从而促进我国医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舒远剑.医药企业的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6
[2]赵莉萍.浅谈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模式的科技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3]张晓兰.浅谈医药企业财务管理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J].财经界(学术版),2014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471.html业务管理模式范文8篇
相关文章:
小学生日记200字09-27
新员工入职欢迎词07-25
经典结婚祝词08-17
浪漫朋友圈句子08-02
冬天的美文07-20
书籍装帧设计的实习报告08-17
走进初二作文09-27
小学生六年级变形记作文09-13
学会生存话题作文:拒绝平庸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