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今年就业市场呈现哪些新趋势?
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还要破解哪些难题?
有哪些途径可以开拓、哪些举措应该强化?
今年以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端制造、量子科技等领域用工需求旺盛,催生大量新岗位,就业市场凸显出“智能+”特点。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业市场呈现明显的行业分化趋势。”Unity中国首席营销官梁璐表示,AI、新能源、低空经济、芯片等战略产业对人才需求旺盛,但企业更青睐具备跨领域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单一技能者。“毕业申”招聘平台公共事务部总监汪俊美补充称,数字经济、绿色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岗位热度持续攀升,而传统行业如建筑、纺织、零售等需求有所下降。“这一变化反映出社会对高附加值、适应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面向新兴产业急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教育部部署实施了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推动全国范围内开设1000个微专业(或专业课程群)和1000个职业能力培训课程,助力毕业生补齐知识和技能结构短板,提升就业竞争力。
同时,产教融合、校企联动等方式也正助力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介绍,高校正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毕业生与市场需求精准匹配。例如,与宝钢共建“宝钢班”,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接触企业环境,减少职场适应期的“恐慌”。
正值高校毕业生离校前促就业关键冲刺期,促就业工作应该怎么做?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各地各高校开展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加力挖潜拓展就业岗位,加强毕业生就业观念引导,精准做好就业指导服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6日,全国2575所高校走访用人单位46.2万家,拓展岗位471.8万个。
此外,招聘平台在促就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平台通过人岗精准匹配系统,为投递简历多但面试机会少的毕业生定向推送岗位,同时联合高校组织专场招聘活动,重点关注困难群体。”“毕业申”招聘平台公共事务部总监汪俊美介绍,“核心是构建数字化驱动加人性化支持的就业生态,实现毕业生平稳过渡。”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经济大局。
当毕业季遇上就业季,
政策、平台与企业正抓紧联动,
助力无数莘莘学子走上就业岗位,
书写属于他们的青春答卷。
统筹:汪奇文
编导:李海伟 王竹艾
记者:吴振东
演播室:白阳 刘倩朋 施悦炜 武坤辉 朱文喆 晋善美 李萱萱
联合拍摄:新华社上海分社 上海市徐汇区融媒体中心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1869.html中国经济面面观|稳就业·保民生:政策、平台与企业如何联动?
相关文章:
跨越山海,守护健康——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成效显著07-08
经典工作事业顺利祝词08-28
适合大暑发朋友圈的句子07-26
全国中小学暑假放假通知06-23
快乐母亲节感想12-14
说说我自己小学作文02-12
端午节记事作文:包粽子12-07
致闺蜜作文08-17
以财富为话题的高一作文07-23
哈尔滨华德学院招文科生吗11-28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是不是全日制大专?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在哪10-17
消防的考试题及答案07-26
小学生清明节缅怀先烈诗歌04-03
万圣节的文案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