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昨天(12日)发布,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苑克鑫团队提出了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首次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使其在不被破坏、无形变前提下,将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为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生物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取下生物组织样本反复切片、逐层成像,一点点还原其内部结构。但切片可能造成结构错位、空间断层、信号损耗等问题。苑克鑫介绍,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让组织变得透明,从而直接观测内部结构,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新技术首次实现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让生物内部结构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实验数据显示,经过新技术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苑克鑫举例,即使是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脑组织样本,也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也能清晰呈现。
通过新技术处理后的组织样本,还具备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透过越来越清晰的三维空间信息,我们正在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与秩序。”苑克鑫说,团队将持续开展技术优化,对接实际科研需求,助力基础科研、精准医疗和智能诊断发展。
清华大学昨天(12日)发布,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苑克鑫团队提出了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首次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使其在不被破坏、无形变前提下,将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为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生物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取下生物组织样本反复切片、逐层成像,一点点还原其内部结构。但切片可能造成结构错位、空间断层、信号损耗等问题。苑克鑫介绍,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让组织变得透明,从而直接观测内部结构,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新技术首次实现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让生物内部结构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实验数据显示,经过新技术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苑克鑫举例,即使是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脑组织样本,也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也能清晰呈现。
通过新技术处理后的组织样本,还具备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透过越来越清晰的三维空间信息,我们正在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与秩序。”苑克鑫说,团队将持续开展技术优化,对接实际科研需求,助力基础科研、精准医疗和智能诊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4970.html新技术给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相关文章:
我团队研制出系列牛用基因芯片07-22
同学生日祝福语朋友圈01-30
人生经典语录摘录10-11
七年级工作计划07-05
最新个人财政工作总结(18篇)08-09
家装创业项目计划书12-17
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承诺书10-29
场地使用证明07-20
教师教学实践心得体会03-27
警示教育观看心得体会03-24
音乐教师家长会发言稿01-03
消防整改通知书11-24
畅游未来的家乡作文12-17
《乔妍的心事》电影观后感10-26
《长津湖》观后感08-02
歌带来的启示作文07-23
武昌职业学院怎么样11-18
湖南艺术类学校有哪些10-16
《昭君辞》原文及翻译赏析08-31
秋天的现代诗歌08-10
答案是眼睛的谜语07-20
青年团入团申请书06-16
书香校园读书月的宣传标语04-03
二年级除夕手抄报简单01-21
满意度调查报告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