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昨天(12日)发布,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苑克鑫团队提出了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首次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使其在不被破坏、无形变前提下,将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为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生物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取下生物组织样本反复切片、逐层成像,一点点还原其内部结构。但切片可能造成结构错位、空间断层、信号损耗等问题。苑克鑫介绍,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让组织变得透明,从而直接观测内部结构,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新技术首次实现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让生物内部结构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实验数据显示,经过新技术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苑克鑫举例,即使是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脑组织样本,也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也能清晰呈现。
通过新技术处理后的组织样本,还具备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透过越来越清晰的三维空间信息,我们正在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与秩序。”苑克鑫说,团队将持续开展技术优化,对接实际科研需求,助力基础科研、精准医疗和智能诊断发展。
清华大学昨天(12日)发布,该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副教授苑克鑫团队提出了玻璃态组织透明化技术,首次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使其在不被破坏、无形变前提下,将原貌的三维结构呈现在镜头前,为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生物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取下生物组织样本反复切片、逐层成像,一点点还原其内部结构。但切片可能造成结构错位、空间断层、信号损耗等问题。苑克鑫介绍,通过化学方法,透明化技术能让组织变得透明,从而直接观测内部结构,避免切片带来的损伤。
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折射率离子液体,新技术首次实现在低温下将生物组织整体转化为“玻璃态”,让生物内部结构在光学上通透,在物理上稳定。实验数据显示,经过新技术处理后,组织的形变率低于1%。苑克鑫举例,即使是结构精密、连接复杂的脑组织样本,也能基本保持原有形态。包括神经突触在内的亚细胞级精细结构,也能清晰呈现。
通过新技术处理后的组织样本,还具备极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信号保真性,能承受多轮免疫染色与连续成像。“透过越来越清晰的三维空间信息,我们正在重新理解生命的结构与秩序。”苑克鑫说,团队将持续开展技术优化,对接实际科研需求,助力基础科研、精准医疗和智能诊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4970.html新技术给科研人员装上“透视眼”
相关文章:
暴雨橙色+高温橙色+强对流蓝色 中央气象台三预警齐发08-04
世界机器人大会永久会址扩容提质 城南“世界会客厅”再升级05-29
简短的奋斗的励志语录59条03-19
感恩节暖心语录12-05
你若想离开我不强求你的句子11-19
最新高三班主任工作计划01-22
初中英语培优补差工作计划书12-25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总结10-18
国庆主题团日活动总结09-27
大学生家庭贫困证明07-20
黄帝故里观后感600字12-06
葫芦和松树的读后感10-19
竞选三好学生的演讲稿10-11
教育实习心得收获10-05
写春节的初中作文600字06-02
英语话题作文400字04-15
《不说话的爱》观后感04-03
六年级作文家乡的风俗01-13
本科a段征集志愿都有哪些学校09-11
2024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在吉林如何招生08-20
古诗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12-14
高三政治复习计划04-03
大学生一周学习计划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