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姜雪颖 田柳 北京报道
“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的目标是在新形势下,在新疆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回答我们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到底还有多大,我们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环境如何支撑新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为新疆未来的发展提供路线图。”
5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在回答海报新闻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新疆科考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所长张元明
海报新闻记者
张元明表示,我国正在开展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集合了全国1000多支科考队,有6300余人次参加。在科考过程中,针对新疆的水、土、气、生、社会经济等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和了解,分析未来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哪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现状及可利用潜力,以及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情况,都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研究。
“举个例子,在一些重要的突破性认识方面,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也就是全球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它被称为‘生命禁区’。但是我们科考发现,沙漠中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新物种。另外,我们也首次揭示了这个沙漠在3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现在的沙漠格局,解析了风沙运动规律,为未来的荒漠化防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学术支撑。”
张元明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尽管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在生物多样性调查中,仍然发现了很多新物种,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新物种,还发现了有些物种独特的生态功能和生物活性,对医药科学、人体健康、工业乃至生活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们在科考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位科考队员在开展艰苦的研究工作时,都怀揣着对祖国大地的热爱。”
张元明还分享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小故事:“在沙漠严酷的环境中进行科考的时候,我不小心碰翻了一瓶矿泉水,水浸到沙漠地表黑色的苔藓上。神奇的是,水浇上去之后,沙漠中这种黑色的、休眠的、非常干燥的苔藓个体瞬间变绿,叶片展开,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在随后的研究中又发现,这种苔藓植物能够适应火星模拟环境。地球上很多严酷的环境跟火星类似,如干旱、强辐射等。类似这样的生命现象我们报道出来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报道和关注,中国科学家确实在这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赛道,走在了世界前列。”
张元明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第三次新疆综合科学考察成果的实际应用,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疆、建设更加美好的中国,以及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839.html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答海报新闻:加强第三次新疆科考成果实际应用
相关文章:
书写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答卷——写在2025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开幕之际05-26
幸福优美句子38条05-23
美与丑的名言10-18
给客户的温馨短信问候语08-10
最新生物老师学期工作总结(22篇)08-23
加工中心年终总结个人08-16
个人综合素质自我评价07-07
老公向老婆认错保证书08-10
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12-10
描写新春佳节的古诗句11-16
五年级收获作文300字10-05
三毛名言09-07
暑假到海边旅游的优秀作文08-31
2024年9月全国计算机一级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11月中旬公布)11-01
上海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