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印章作为一种权力的凭证和信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新疆出土的大量印章,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它们如同“时光信物”,以实证方式展现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千年治理史,揭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深层脉络。
古代官员的“身份证”
李崇之印,出土于沙雅古城,边长仅有1.3厘米,印上刻有东汉西域都护李崇的名字。
李崇是汉朝派来的“西域最高长官”,曾带兵守卫边疆,最终战死沙场。他的印章在废墟中被发现,直接证明了东汉政府在此设立过“西域都护府”。
动物印章里的文化认同
“汉归义羌长”印,一枚蹲卧绵羊造型的铜印,温顺的羊头象征归顺,印文“归义”是汉朝给边疆部落的荣誉封号。史书记载,汉朝为西域376名官员定制了印章,等级分明。这枚印章是汉朝颁发给羌族首领的“聘书”,造型独特,既尊重了游牧文化,又以官印制度将西域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边疆农业开发”大揭秘
“司禾府印”出土于和田尼雅遗址。这枚印章证实:汉朝曾在西域设立“农业局”,专门管理屯田种粮。士兵们一边驻守边疆,一边开荒产粮,既解决军粮问题,又把中原的农耕技术带到西域。
而两枚古代贵族的“常宜之印”刻着“常宜子孙”的祝福,驼钮、狮钮的造型融合中原篆刻与西域图腾,连印章都在“混搭”!
小印章,大中国
文物不说话,但能最有力地说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从李崇之印的铮铮铁骨,到司禾府印的稻粟飘香,这些印章不仅是权力的信物,更是文明融合的基因密码。它们以物质形态凝固了“中国之治”的智慧——在尊重差异中追求统一,在多元共生中实现长治久安。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这些文物时,看到的不仅是过去的印记,更是未来民族复兴的路标。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廖映月
剪辑:赵静
出品:天山网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协作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博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841.html何以中国丨这些新疆出土的印章 一刀一笔全是历史
相关文章: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刘红:匠心铸魂承本真 技能浇灌育栋梁08-14
简短的哲理的人生语句88条06-23
中秋祝词08-17
立秋的感悟句子08-02
感谢同事对工作的支持的话07-26
医院科室的年终总结02-20
最新国企内部审计工作总结(16篇)09-23
工作的检讨书07-20
销售客服简历01-07
质量演讲稿09-20
小说《简爱》英语读后感05-08
心灵成长的故事作文03-24
初中成长故事作文03-15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01-12
什么是马寅初02-13
2025年新疆一级建造师考试时间:9月20日-21日01-21
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王牌专业排名一览表(四川专科学校排名)12-25
2024年9月天津计算机二级考试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11-09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语文教案11-19
《小母鸡种稻子》教案设计08-01
鸳鸯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06-11
悼念父亲诗歌09-06
小学一年级复习计划06-16
七夕节手抄报好看复杂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