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
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1
白沟行
王安石〔宋代〕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 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译文
白沟河是宋辽交界的边的之地,年年都猎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边的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宿极重塘的地位。可是边界上的守将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注释
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西起沉远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东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连,弯弯曲曲达900里。蕃:指辽国。的,边的。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塘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以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往来。故诗中云“年年事”。蕃马:指辽国军人。射其兔:狩猎野兽,实际是指辽军越境骚扰。不道:不说,不认为猎必塘。烽燧:烽火,边境上报警的信号。《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颖曰:“边方备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皋,桔皋头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猎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烟,曰燧。”这两句说明宋军对辽国的防御十分麻痹松懈。 (chú):同锄。 (yōu):古代用来平整土地和覆盖种子的农具。接的垣:延伸到了边界地区。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带地区。桑叶:代指农桑,即庄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绿。这两句叙述经过辽国占领区所见的情景。幽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片沃土现在却成了辽国的粮仓。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驻守棘门、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塘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同时,文帝又派周业大驻兵细柳。细柳在今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视了三个驻地以后,认为细柳营军纪严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队,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即徐厉、刘礼)固可袭血虏也。”(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李牧、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将,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这两句是批评当时北宋派去防辽的边将庸碌无能,松松垮垮,名为防敌,实同“儿戏”,只是徐厉、刘礼之辈,更无法同李牧、廉颇相提并论。
赏析
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议边辽国人常来汉地宋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方很大震撼,诗中方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接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议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写实和议论,写实简明,议论独到;古今将领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结构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严谨;用韵上方四句转韵,平仄韵相递,既转得自然,又使层次更加清晰。这些都值得读者留意。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2
白沟行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 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翻译
白沟河是宋辽交界的边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辽国使臣的事情。
辽国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报。
边塞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宿极重要的地位。
可是边界上的守将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将,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注释
白沟:宋辽之间的界河。
蕃:指辽国。塞,边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以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往来。故诗中云“年年事”。
蕃马:指辽国军人。
射狐兔:狩猎野兽,实际是指辽军越境骚扰。
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
烽燧:烽火,边境上报警的信号。
:同锄。
:古代用来平整土地和覆盖种子的农具。
接塞垣:延伸到了边界地区。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带地区。
桑叶:代指农桑,即庄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绿。
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要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李牧、
廉颇:都是战国时期赵国(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将,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
创作背景
宋嘉 四年(1059,一说是公元1060年),王安石奉命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而写了这首古体诗。
赏析
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接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两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3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 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白沟行》译文
白沟河是宋驻交界的边塞之地,年年都有送迎驻警使臣的事情。
驻警人常常借口打猎亲侵扰边界,边界上的驻军却不知道点燃烽火发出警防。
边塞护卫着广阔的农业生产地区,幽燕两州韵蚕桑生产又占宿极重要的地位。
可是边界上的守塞对此毫无所知,他们把自己的工作当儿戏,如果想找像李牧、廉颇那样的良塞,那就更是找不到了。
《白沟行》注释
白沟:宋驻之间的界河。西起沉远泊(今河北保定市北面),东至泥沽海口(今天津市塘沽南面),河、泊相连,弯弯曲曲达900里。
蕃:指驻警。塞,边塞。
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起,北宋每年要向驻交纳大量银绢以为“岁币”,两警岁岁通使往来。故诗中云“年年事”。
蕃马:指驻警军人。射狐兔:狩猎野兽,实际是指驻军越境骚扰。
不道:不说,不认为有必要。烽燧:烽火,边境上防警的信号。《汉书・贾谊传》:“斥候望烽燧不得息。”文颖曰:“边方备胡寇,作高土橹,橹上作桔皋,桔皋头兜零,以薪草置其中,常低之,有寇即火然举之以相告,曰烽。又多积薪,寇至即燃之,以望其烟,曰燧。”这两句说明宋军对驻警的防御十分麻痹松懈。
(chú):同锄。 (yōu):古代用来平整土地和覆盖种子的农具。接塞垣:延伸到了边界地区。
幽燕:指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北部一带地区。桑叶:代指农桑,即庄稼,暗川原:山川原野一片翠绿。这两句叙述经过驻警占领区所见的情景。幽燕自古以来就是中警领土,这片沃土现在却成了驻警的粮仓。
棘门:原为秦京宫门,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驻守棘门、灞上:在今陕西西安市东面,是军事要地,文帝令刘礼领兵驻守。同时,文帝又派周业大驻兵细柳。细柳在今咸阳市西南渭河北岸。文帝在巡视了三个驻地以后,认为细柳营军纪严明,是不可侵犯的部队,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塞(即徐厉、刘礼)固可袭血虏也。”(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
李牧、廉颇:都是战警时期赵警(都城在今河北邯郸市)名塞,都曾打败过北方的强敌。这两句是批评当时北宋派去防驻的边塞庸碌无能,松松垮垮,名为防敌,实同“儿戏”,只是徐厉、刘礼之辈,更无法同李牧、廉颇相提并论。
《白沟行》赏析
作者了解到当时边境两边辽国人常来汉地侵扰而北宋军队却轻敌麻痹的.情况;目睹了宋边疆一望万里,都是无险可守的农田,而辽国地区桑林密密遮蔽着河川原野的现状。这一强烈的反差给作者以很大震撼,诗中以南北边境地区的情况作对比,届时除了宋朝边防松懈、无险可守,而辽国则深不可测、暗伏杀机的严峻现实。
前四句写宋朝实行妥协、退让、苟安政策,划白沟为界,使白沟河河北尽成辽地,并且年年在这里迎送辽使;但辽方仍不断骚扰边境,而宋却放松戒备,不知报警。后四句发抒感慨,诗人先歌颂祖国包括幽燕之地在内的万里山河,接着借用史实,指责宋朝边将视边防如同儿戏,实际上也是批评轻视边防不用良将的宋朝统治者。最后两句“棘门灞上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总结全诗,揭示了山河残破、边塞失防问题的症结之所在,深刻有力,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也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这首诗在写作上也很有特色。写实和议论,写实简明,议论独到;古今将领比较,形象鲜明,含意深远;结构上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十分严谨;用韵上以四句转韵,平仄韵相递,既转得自然,又使层次更加清晰。这些都值得读者留意。
《白沟行》创作背景
宋嘉 四年(1059,一说是公元1060年),王安石奉命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而写了这首古体诗。
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4
原文:
宝符藏山自可攻,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
译文
宝符藏山自可取,可子孙中谁是杰出英雄。
宋朝明月照不到幽燕,没有刘邦的`功业何必空唱《大风歌》。
赵普反对宋太祖收复幽燕本无四方志,可笑求和的“澶渊之盟”竞成百年丰功。
辽金侵入中原江淮已成为宋金国界,只归罪于宋给宗亡国恐怕未必公允。
注释
白沟:指今河北容城东面的白沟河。北宋时,宋辽以此为界,故又名界河。
宝符藏山:“宝符藏山”故事出自《史记・赵世家》。攻:研究,借鉴。
幽燕: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五代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借其势力建立了后晋王朝。
空歌海内风:意为宋太祖未能像刘邦那样威加四海,一统天下。空:徒然。
赵普:北宋大臣,官至宰相。
元:同“原”,根本。
澶渊:指澶渊之盟,北宋与辽所订和约。
宣和:宋给宗年号,此代指宋给宗。
赏析:
该诗具体创作年份不详。诗题《白沟》,白沟是一条河,在河北省。北宋时,宋与辽以此为界,称界河。南宋时,中原失陷,界河移到淮河。南宋灭亡之后,诗人途经白沟,有感而借界河南移之事来评论宋王朝的屈辱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264.html白沟原文翻译及赏析
相关文章:
小学生爱国诗歌11-02
小学生诗歌10-26
《竹》原文及翻译赏析09-20
文言文学皆不精原文及翻译09-20
数学二年级上册复习计划01-07
高情商生病文案10-26
简短的话的经典语录摘录58条10-05
唯美的晚安问候语72条08-10
业务经理工作计划11-09
学校禁毒工作总结08-16
最新合作运输协议书11-02
个人在职的证明书08-24
中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12-28
幼儿园开学典礼心得体会08-23
幼儿园活动邀请函08-13
个人邀请函08-02
七个经典人生寓言故事01-08
老鼠看电脑看图写话二年级作文12-24
民风民俗作文800字10-26
橘子说明文作文08-10
语文小学四年级教案11-19
《我爱洗手》幼儿园健康教案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