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出塞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出塞
朝代:清
作者:徐锡麟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
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463.html徐锡麟出塞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相关文章:
最新11月再见12月你好干净治愈文案短句08-04
描写秋天的日记400字08-10
“中企投资正助力中亚现代化发展”(中国—中亚媒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采访)06-06
天气变冷注意保暖朋友圈说说08-23
幼师教学年度工作总结个人范文08-16
2024年学校财务部门工作总结(八篇)08-09
小客车车牌指标租赁协议书12-28
混凝土生产质量承诺书11-13
消防大队媒体中心合作协议书08-02
英文会议邀请函01-21
华山英文导游词12-14
学生军训的心得感想10-17
长江的导游词10-05
幸福就是现在初中作文700字03-10
诸葛亮的历史典故01-08
新年祝福的句子12-20
游世园会感想作文11-26
2025上半年河南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试时间安排及温馨提醒(5月17日至18日)05-2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