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锡麟出塞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出塞
朝代:清
作者:徐锡麟
译文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
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
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
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
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
④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后汉书・传》:方今匈奴、乌桓,尚在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赏析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463.html徐锡麟出塞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相关文章:
冰冻灾害应急预案08-23
面试自我介绍三分钟08-20
【世界说】美国将大幅削减医疗补助?美媒:恐致最脆弱群体“病无所医”05-21
左拉简介及经典名言07-04
伤感唯美句子07-04
防网络诈骗工作方案06-25
学校宿舍述职报告12-23
丈夫出轨离婚协议书09-27
意外事故受伤证明07-27
阅读《傅雷家书》有感02-06
简短有力运动会加油稿11-09
父亲节活动邀请函11-02
小学生建队日的广播稿10-19
说勤奋议论文08-07
谢谢你作文400字01-07
“漫画”老师作文09-29
中秋节思念故乡的诗句09-28
2025上半年青海教资报名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开通)01-13
2025年1月山西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已开通(1月3日-9日)01-08
军考多少分能上军校?军队考军校要读几年?09-12
张颐武《找回对汉字的热爱》阅读答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