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唐 李白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乌夜啼
[唐]李白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释
1、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鸟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2、边:一作“南”。
3、乌:乌鸦。
4、欲:敦煌残卷本作“夜”。
5、哑哑:乌鸦啼叫声。
6、机中织锦:一作“闺中织妇”。
7、秦川女:指晋朝苏蕙。《晋书・列女传》载,窦滔妻苏氏,始平人,名蕙,字若兰,善属文。窦滔原本是秦川刺史,后被苻坚徙流沙。苏蕙把思念织成回文璇玑图,题诗二百余,计八百余言,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泛指织锦女子。秦川,古地名,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平原地带,因春秋战国时期地属秦国而得名。
8、碧纱如烟:指黄昏碧绿的窗纱朦胧如烟。
9、“停梭”句: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一作“停梭问人忆故夫”。梭,织布用的织梭。其状如船,两头有尖。怅然,忧然若失的样子。一作“怅望”。远人,指远在外边的丈夫。
10、独宿孤房:一作“独宿空堂”,一作“欲说辽西”,一作“知在流沙”,一作“知在关西”。
作品赏析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夕曛暗淡,返照城 ,成群的乌鸦从天际飞回,盘旋着,哑哑地啼叫。“乌欲栖”,正是将栖未栖,叫声最喧嚣、最烦乱之时,无所忧愁的人听了,也会感物应心,不免惆怅,更何况是心绪愁烦的离人思妇呢?在这黄昏时候,乌鸦尚知要回巢,而远在天涯的征夫,到什么时候才能归来呵?起首两句,描绘了环境,渲染了气氛,在有声有色的自然景物中蕴含着的愁绪牵引了读者。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这织锦的秦川女,固可指为苻秦时窦滔妻苏蕙,更可看作唐时关中一带征夫远戍的思妇。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不作任何具体的描写,只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这样的艺术处理,确是匠心独运。因为在此诗中要让读者具体感受的,并不是这女子的外貌,而是她的内心,她的思想感情。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悲愁郁结,无从排解。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这如雨的泪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到这里,诗人也就达到他预期的艺术效果了。
五、六两句,有几种异文。如敦煌唐写本作“停梭问人忆故夫,独宿空床泪如雨”。《才调集》卷六注:“一作‘停梭向人问故夫,知在流沙泪如雨’”等,可能都出于李白的原稿,几种异文与通行本相比,有两点不同:一是“隔窗语”不是自言自语,而是与窗外人对话;二是征夫的去向,明确在边地的流沙。仔细吟味,通行本优于各种异文,没有“窗外人”更显秦川女的孤独寂寞;远人去向不具写,更增相忆的悲苦。可见在此诗的修改上,李白是经过推敲的。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份和身世,而且绘影绘声,如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从上述几种异文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这点。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3043.html乌夜啼唐 李白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相关文章:
与国家共同成长的成语12-07
枯树赋古诗原文翻译赏析09-20
赞美教师节的诗歌09-06
雨诗歌句子说说08-16
演员的自我介绍10-15
节约用水手抄报素材07-26
微信朋友圈心情说说11-02
泰戈尔名言08-23
协议书范本08-15
在寝室玩手机检讨书08-08
教师研修学习的心得体会01-21
幼儿园膳食委员会家长发言稿10-17
吴正宪示范课有感09-12
小学寒假散学典礼校长发言稿07-16
友谊祝福段落12-11
孤独之旅改写12-05
此时此刻初二作文11-23
一个好地方作文500字09-14
河北2025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时间:10月25日-26日(初中级)01-21
二本分数线保定学院 保定学院高考分数线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