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模板优秀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教案模板1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认读数字的乐趣。
2.能认读数字1-5。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能够唱数1-5。
课件准备:“捉迷藏”对话音频及图片;《宝宝学数字》歌曲视频;“数字宝宝”组图;“感谢”对话音频及图片;“捉迷藏”游戏背景音乐;“生活中的数字宝宝”组图。
活动过程
一
播放音频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熊猫奇奇在和谁玩捉迷藏?
――他想请小朋友们帮什么忙呢?
二
播放视频出示组图引导幼儿认识数字1-5
1.播放歌曲视频,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字1-5的造型。
2.出示组图“数字宝宝”,引导幼儿匹配数字造型,认识数字1-5。
三
播放音频组织幼儿寻找数字卡片认读数字1-5
1.操作课件并播放对话音频,鼓励幼儿认读数字1-5。
2.播放背景音乐,组织幼儿玩游戏“捉迷藏”,认读数字1-5。
四
出示组图引导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出示组图“生活中的数字宝宝”,引导幼儿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2.鼓励幼儿大胆讨论。
数学教案模板2
活动目标
1、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画有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小虫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四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出示1只瓢虫。
提问:瓢虫宝宝长什么样?(圆圆的身体)
背上有什么?(斑点)
有几个斑点?(2个)师幼一起手口一致的点数2。
(2)再同时出示2只瓢虫。(身上的斑点分别为1个和3个)
让幼儿说说它们身上分别有几个斑点,集体手口一致的数1个斑点的瓢虫,请个别幼儿上来手口一致的数3个斑点的瓢虫。
2、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巩固对大小、颜色的认识。
教师:这3只瓢虫宝宝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颜色、大小、斑点)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1)通过照顾小瓢虫,巩固手口一致数3以内的`数
教师:瓢虫宝宝的妈妈生病了,想请小朋友帮忙照顾瓢虫宝宝,请你选一个瓢虫宝宝来照顾,拿到后看一看你的瓢虫宝宝身上有几个斑点?
伸出手指数一数。
(2)游戏“小瓢虫抓害虫”。
教师:瓢虫宝宝们肚子饿了,它们最喜欢吃虫子,我们带着瓢虫
宝宝去抓害虫吧。
(听着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抓害虫)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有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教师:瓢虫宝宝们累了,想休息了,它们喜欢在什么地方休息?
(树叶)请你们送它们去树叶上休息。
(送的时候要求幼儿1个斑点的瓢虫宝宝送到有一个圆点的树叶上,2个送到2个圆点的树叶上,3个……)
(2)集体验证。
四、结束活动
幼儿学小花猫走路轻轻的离开活动室。
数学教案模板3
数学教案四维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在教授数学课程时,应该帮助学生达到的四个维度的目标。这四个维度的目标包括:
1.知识与技能:学生应该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算法和理论。
2.过程与方法: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数学方法和思维模式。
3.情感与态度:学生应该对数学产生兴趣,并能够积极学习数学。
4.价值观与道德: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能够遵守数学学习的`规则和准则。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考虑到这些目标,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通过有效的数学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案模板4
数学在我们平常人眼里都是一门难学的科目,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借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复习:
1、把下列图形或图案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1 2 3 4
长方形( ) 正方形( ) 三角形( ) 圆 ( )
2、教师出示风车。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风车)
3、你们喜欢风车吗 ?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钉、小棒、纸)你知道风车的风叶是用什么形状的纸做成的吗?(正方形)
二、感受新知,比较观察
1、你们说的很对,做风车的风叶需要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已经和我们见过面,是个老朋友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这节课我们继续约会这些老朋友,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2、请大家拿起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像老师这样指一指上边。谁知道和上边相对的变在哪里?对了,我们边指边说下边。我们可以说上边下边叫对边。
3、凭你的观察,上边下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数学可不是这说说就可以的,有什么方法能动手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呢?
(用尺量、用绳量、对折)我们选择一种方法来证明一下。这样上下对折,发现了什么?(上下对边一样长、上下对边相等、上下对边完全重合)
4、请你观察长方形里还有另外一组对边吗?(有,左右对边)凭你的观察,左右对边的长短怎么样?(相等、长短一样)现在我们有没有方法证明左右对边相等?一起来像这样左右对折,发现了什么?(左右对边一样长、左右对边相等、左右对边完全重合)
5、 通刚才两次对折,我们可以概括地说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板书;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6、 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指一指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边)我们观察一下,正方形四条边的长短怎么样?(一样长、相等)有没有方法来验证一下?
(对折。学生边说边做动作)请你上来做老师的合作伙伴。看看这个角和这个角叫对角,我们这样折这叫沿对角线对折。看,还有另外一对对角,再沿对角线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请同学们美美的读一遍我们动手验证的结果。(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7、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刚才折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折痕,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小长方形,正方形变成了4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
也就是说,一个图形可以变成很多个同样的其他图形。
8、请同学们再拿出一张神奇的长方形纸,谁有办法把它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把一条短边和一条长边重合)右边多出来一个什么图形?
(长方形)轻轻地剪掉长方形。看,神奇的长方形纸里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利用刚才的经验,把正方形对折再对折,又变成了什么?
(四个小的三角形)
很好。请小朋友把手放好,摸摸耳朵仔细听,小手放好看老师。(表扬表现好的小组) 刚才我们用一张神奇的长方形指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又把正方形指对折再对折,变成四个小三角形,等一下又要用剪刀轻轻剪开。剪的时候注意,这里有一个中心点,减的时候不能剪刀中心点,剪出三角形边的一大半就可以了。然后拿起三角形的一个角往里捏,留下一个角再往里捏……,看看做成了什么?(风车)
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你的风车,如果有困难同桌帮忙做一下。
快让你的风车转动起来吧!观察风车转动时是什么图形?(圆形)
9、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做风车的过程中你都发现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原来啊,图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你想知道图形中跟多的秘密吗?我们一起快乐的摆一摆吧!收好风车,下课时装饰教室。
10、你想玩拼图吗?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请拿出学具盒里的长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说一说用了几个什么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用这样的两个长方形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图形?
拿出正方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用相同大小的4个正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拿出三角形卡片,看看能拼成什么新的图形?
小组合作,用4个 三角形卡片, 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图形?
用9个三角形卡片拼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比一比,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你能用一个圆剪出一个正方形吗?
你能用多少根小棒拼出这些图形?
(展示学生拼组作品)同学们的想法真多,你们真棒!
三、动手实践
1、接下来我们来变个魔术吧!请同学们轻轻把书翻到28页,看做一做。
你会用一个圆形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请小小魔术师们动动脑筋,按照书上的步骤剪一剪。指生边说边做,说明每一步图形的变化。
(把圆形对折,变成两个半圆形,再对折,变成四个扇形,在扇形两边的端点描出点,连成线,减下去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们真是太聪明了!
2、哎呀,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我想用两种颜色的三角形拼成一幅漂亮的装饰画,可是我对自己设计的图案不太满意。
你们愿意帮助设计一些漂亮的团吗?
拼图比赛
(出示29页第1题)学生动手拼图形。互相交流欣赏,展示。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同学们学的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们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展示七巧板拼图)
五、作业
用正方形纸设计地砖铺成图案,比一比谁拼出的图案又多又漂亮!
数学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有趣的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所观察点而改变。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麦当劳的广告。
师:刚在看广告的时候,很多人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
生:坐在摇椅上摇,一会儿能看到麦当劳的标志,一会儿又看不到。
师:那他什么时候能看到,什么时候又看不到呢
生:当摇椅摇在高处的时候,他看得到,当摇椅摇在低处的时候,他就看不到,因为他的视线被墙壁挡住了。
师:恩,这位同学讲得真好。是的,在刚才广告中,摇椅摇在低处时,宝宝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阻挡,所以他就看不见麦当劳的标志,而当摇椅摇到高处的时候,视线没有受到阻挡,宝宝就能看见麦当劳的标志了。看来我们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一天,住在一楼的淘气来到窗前,他想看看外面的停车场,他能看到吗?
生:不能。他的视线被墙挡住了。
师:那墙就是一个障碍物,对吧?
师:可是淘气真的很想看见外面的停车场,他应该怎么办?
生:爬楼
师:聪明的淘气也想到了,他赶紧爬上去,他总算能看见外面了,那他到底都能看见墙外的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师指墙角边的那辆车:这个位置三楼的淘气能看见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他的`视线受到了墙壁的遮挡。
师:那他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我们在图上该如何表示呢?自己在练习纸上试一试,同桌之间也可以交流一下。
这其实就是淘气的一条视线,眼睛就是观察点,围墙上的一点就是障碍点,是虚线。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便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观察的范围)
师:回忆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找到淘气的观察范围的?
生:
师:我们把淘气的眼睛作为观察点,围墙的右上端作为障碍点,把两点用虚线连接起来并延长,这条视线的右边就是淘气的观察范围。
师:可是淘气还想看到剩下的这几辆车,他应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自己画一画,找找四楼五楼淘气的观察范围。
指名画,并说出画法(发现三条视线的观察点不同,障碍点不变),找出可以看到的范围。
师:观察三条淘气的视线及淘气的观察范围,你发现了什么?
生:淘气站得越高,他看到的车子越多,他的观察范围越大。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淘气的观察范围和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谁能试着总结一下。
生: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原来观察的范围会随着观察点的高低变化而变化,也难怪唐代诗人王之涣留下了这样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解决了淘气的难题之后,我们一起到科技馆看看。
科技馆就在左边的大楼上,你们看见了吗?
我们坐车来到来到一这个地方,能看见科技馆。
生:能。
师:大家都说能,怎么证明呢?
生:画淘气的视线。
师:好,请一位同学说,老师来画。
我们的车缓缓向科技馆驶进,来到位置二的地方,我们还能看见科技馆吗?谁能来说一说。
师:好,谁能来描述一下,车从一开到二,我们看到的科技馆大楼是如何变化的?
师:那你能看出来,在这道题中,我们的观察范围又和什么有关呢?有怎样的关系?
生:观察的范围与观察点的远近有关,观察点越近,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越远,观察的范围越大。
课件出示,全班齐读。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观察范围与观察点的高低及远近都有密切的关系,那你们有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当我们在路灯下来回走动时,我们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
师:是不是一下长一下短的呢?
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了下面这道题,你就会明白了。
独立完成
师:指名画,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灯泡是观察点,……
师:那影子在什么地方?
师:为什么影子在这里?而不在那里
生:影子应该是光线到不了的地方,是盲区。
师:恩,真棒。
师:
那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的距离与所形成的影子有什么关系,你们得到结论没有,把结论读出来。
生: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
师;反之,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不仅能解决路灯下影子变化的现象,还能解决发生在太空的现象,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蚀现象。
(课件演示)大家都知道猫和老鼠是一对天敌,有只小老鼠躲在一堵墙的后面,有只猫在墙的前面吃食,小老鼠在哪个位置是安全的呢?(生试着指一指)那么小老鼠的安全活动区域是哪些范围呢?你们能帮助老鼠画出它的安全活动范围吗?动手画在答题纸上。
展示汇报。
那小猫稍微移动了自己的位置,这范围还是安全的吗?看来猫鼠大战又将掀开精彩的一页了。
三、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本节课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看在太空中我们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呢。(课件出示月食日食现象)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继续研究,里面的奥秘会让你喜欢上的。
数学教案模板6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按数量卡片分类和按数量排序,进一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含义。
2、了解小树的生长过程,有初步的逻辑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数字1 4,有初步目测4以内数的经验。
2、学具:相册模板16个,相应图片16套;教具:相册、照片范例。
活动过程: 1、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师:树妈妈给树宝宝拍了许多照片,你们想看吗?
师:我们来看看,它都给小树拍了哪些照片。
(2)出示小树相片,幼儿感受照片上小树的不同数量和不同的生长阶段。
①出示“小芽”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的照片吗?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小的时候它叫什么呢?
(引导幼儿说出小芽)
师:这是小树在小芽时候的照片,是几个小芽?(目测小芽的数量)
②出示“种子”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它们还是树宝宝很小很小的时候,躺在泥土里的时候的照片。有几颗种子?
③出示“大树”的照片。
师:这是树宝宝什么时候的照片?
师:是几颗大树的照片?
④出示“小树苗”的照片。
师:那这个是什么时候的照片呢?叫什么?
师:是几颗小树苗?
⑤幼儿目测其余照片的数量。
2、按数量分类整理相册。
(1)观察相册,准确认识数字1、2、3、4。
师:树宝宝拍了这么多的照片,大树妈妈觉得有点乱,想请我们小朋友把这些照片一起整理到漂亮的小树成长相册里。你们想不想帮助大树妈妈啊?
(2)出示数字1 4,理解数物匹配。
师:我们帮她整理到这样一个成长相册里。(出示成长相册)
师:我们看小树苗有单人照,有双人照(两个小数宝宝的),还有更多小树宝宝的,你们觉得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么?怎么表示?
师:那一颗小树苗可以用几来表示?幼:1。(出示数字1)
师:两个小数的合影呢?幼:2。(出示数字2)
(同样方法引出数字3)
师:4怎么表示,表示几个小树宝宝的合影?幼:4个。(出示数字4)
(3)鼓励幼儿找出所有与数字1相同的照片。
师:相册里有了1、2、3、4,那后面呢还要插几张相片。就要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到底在1后面放哪些树宝宝的照片更合适。
师:待会汇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小的成长相册,请你们呢把1后面合适放哪些照片插 进去。
(幼儿操作)
(4)展示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请小朋友上来再大相册上摆摆你是怎么排照片的?并且说说你为什么这样排?
师:还可以怎么排?你为什么这么排?
师:她们谁排的更合适?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展示讲解幼儿的成长相册)
师:1颗种子、1颗嫩芽、1颗小树苗,1颗大树,那1还可以表示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师:原来1可以表示许许多多都是1个的物体。
(5)请一个幼儿尝试排列数量2.
师: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放的啊?(出示从小到大的标记)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师:大树妈妈觉得你们这样放真好,她很高兴!待会请你轻轻地到前面来把你的成长相册拿回去,先把数字1后面的相册调整好,再把它排完。整理好后把成长相册给客人老师看一看,看看他们会不会满意,如果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请你再调整一下。
数学教案模板7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说‘请起立’,你就说‘起立’;说‘请坐下’,你就说‘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请你喝水!小小跟你玩!)“请起立”“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1][2]下一页,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数学教案模板8
活动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三个角。
2、能将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实物进行比较,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一份,大三角板一个,长短不同的小棒,雪糕棒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手指游戏:快乐的小鱼
二、学习三角形特征
1、认识三角形
(1)出示魔法线昨天张老师得到了一根魔法线,我今天把他带来了,让我们一起把它叫出来。123,请出来。
(PPT出现一根红色的魔法线)提问:它是什么颜色的?
(2)第一次变化这跟魔法线他会变,让我们一起喊123,看他会变成什么?(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三根红线)提问:数一数变成了几根线
(3)第二次变化(孩子们一起喊123,PPT出现一个的三角形)又变成了什么?(三角形)
(4)触摸三角形老师这里也有一个大的三角形,我请小朋友们来摸一摸,他是不是有三条边,三个角。
(5)又一次变化一个三角形又变出了好多的三角形,虽然它们的大小不同,但他们都是三角形。
2、巩固三角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前几天张老师去旅游。到了一个神奇的国家,三角形王国,他们这里的东西都是三角形的,老师把他拍了下来今天和你们一起来分享
(继续看PPT,出示各种各样的`三角形物品)A钟表店B食品店C帽子店
(2)再来找一找王国里还有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许多小旗子,屋顶,冰淇淋,标志牌等)
(3)引导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三角形的物品
3、老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知识完整化。(出示最后一张PPT)今天你们表现真棒,找到了这么多三角形的物品,他们虽然长得不一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但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三、复习三角形的特征
提供冰糕棒、小木棒供幼儿拼三角形,巩固认识其三角形。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用变魔术的形式引出开头吸引孩的注意,通过变一边、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摆一摆等,做了三角形等一系列活动,使每位幼儿在广阔的活动和认识空间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认识,老师及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知识的完整性。虽然生活中属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但孩子们能积极参与并观察,找到了好多的环境中的三角形。
数学教案模板9
《时、分、秒》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师生活动,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电子表。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三)巩固提高
1.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2.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作业:课后大家试着收集一下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四、板书设计
数学教案模板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理解简单的框图的功能。
②能运用循环结构设计程序框图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的自主性学习,让学生感受和体会算法思想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法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循环结构,能识别和画出简单的循环结构框图,
难点:循环结构中循环条件和循环体的确定。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遵循引导发现,循序渐进的思路,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辅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温故求新
引例:写出求 的值的一个算法,并用框图表示你的算法。
此例由学生动手完成,投影展示学生的做法,师生共同点评。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求创。
设计引例的目的是复习顺序结构,提出递推求和的方法,导入新课。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使学生保持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讲授新课
1、循序渐进,理解知识
【1】选择“累加器”作为载体,借助“累加器”使学生经历把“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过程,同时经历初始化变量,确定循环体,设置循环终止条件3个构造循环结构的关键步骤。
(1)将“递推求和”转化为“循环求和”的缘由及转化的方法和途径
引例“求 的值”这个问题的'自然求和过程可以表示为:
用递推公式表示为:
直接利用这个递推公式构造算法在步骤 中使用了 共100个变量,计算机执行这样的算法时需要占用较大的内存。为了节省变量,充分体现计算机能以极快的速度进行重复计算的优势,需要从上述递推求和的步骤 中提取出共同的结构,即第n步的结果=第(n-1)步的结果+n。若引进一个变量 来表示每一步的计算结果,则第n步可以表示为赋值过程 。
(2)“ ”的含义
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计算机中累加器的工作原理,借助形象直观对知识点进行强调说明① 的作用是将赋值号右边表达式 的值赋给赋值号左边的变量 。
②赋值号“=”右边的变量“ ”表示前一步累加所得的和,赋值号“=”左边的“ ”表示该步累加所得的和,含义不同。
③赋值号“=”与数学中的等号意义不同。 在数学中是不成立的。
借助“累加器”既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 中 的变化和 的含义。
(3)初始化变量,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由 的初始值为0, 的值由1增加到100,可以初始化循环变量和设置循环终止条件。
【2】循环结构的概念
根据指定条件决定是否重复执行一条或多条指令的控制结构称为循环结构。
教师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引例的框图表示,并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循环结构的概念。这样讲解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体会了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还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
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
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①求 的值
②求 的值
③求 的值
④求 的值
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
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①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②确定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
数学教案模板11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传授知识要求达到的教学目的。
2.能力目标――发展智能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3.德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突出重点,必须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点,要以重点带动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点。
3.认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把握关键。
四.教学方法(过程):
1.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方法,课堂小结,习题作业等。
2.设计顺序: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
3.顺序启发式教学方法:边讲边实验,边讲边讨论,边复习边讲授。
4.使用以下提示语: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讲授新课)、(演示)――(讨论)――(讲述)、(设疑)――(启发)――(小结)、(举例)――(分析)――(解答)、(概括)――(归纳)――(推论)、(练习)、(提示)、(着重指出)、(板书)、(边写边讨论)、(回忆)、(强化)、(注意)、(资料)、(思考)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发展他们的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要启迪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讨论问题,病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去解决问题。
七.教学反思:
在明确的计划指导下,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结果;通过复习、练习以及结合实际的运用,形成学生认知结构。
数学教案模板12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自制小兔子头饰一个,若干个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2.自制“魔法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给你们带了一个好朋友,“当当当当”你们看它是谁啊?幼:小白兔
师:对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阵大风,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师连夜给小白兔建造了一间新房子,小朋友你们看,这房子漂亮吗?
2.手指房子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的说出图形的名称:
师:那么小朋友看老师把小白兔的'房顶盖成什么形状了?
幼:三角形
师:房子的身体呢?
幼:正方形
师:小朋友真棒,那么门又是什么形状啊?
幼:圆形
二、出示“魔术箱”复习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了一个魔术箱,今天老师给小朋友表演一个魔术,你们可要看仔细了,不能眨眼哦!
师:妈哩妈哩轰,变!你们看老师变出什么图形了?
幼XX
师:它有几条边,几个角?
依次变出不同的图形进行辨别和认知
三、找一找、说一说:
引导幼儿在教室内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物体。
四、结束活动
带领幼儿户外活动观察发现户外物体的形状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五、活动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六、效果预测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符合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孩子们不仅能认识图形,能详细地说出各图形的区别。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教案模板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准确、熟炼、灵活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质.教学难点:学生对题目不能准确地进行论证.证题中常会出现不知如何入手,不知往哪个方向证的情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现在我们来利用这些知识证明有关几何问题.
二、新课讲解:
实际上在几何证明题中,我们更多地将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应用在具体的问题中,而一道几何题的分析过程,是证题中的最关键步骤.p.109例3如图7-58,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求证:dc是⊙o的切线.
分析:欲证cd是⊙o的切线,d是⊙o的弦ad的一个端点当然在⊙o上,属于公共点已给定,而证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情形.所以辅助线应该是连结oc.只要证od⊥cd即可.亦就是证∠odc=90°,所以只要证∠odc=∠obc即可,观察图形,两个角分别位于△odc和△obc中,如果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都可以产生对应角相等的结果.而图形中已存在明显的条件od=ob,oc=oc,只要证∠3=∠4,便可造成两个三角形全等.
∠3如何等于∠4呢?题中还有一个已知条件ad∥oc,平行的位置关系,可以造成角的相等关系,从而导致∠3=∠4.命题得证.证明:连结od.教师向学生解释书上的证题格式属于推出法和因为所以法的联用,以后证题中同学可以借鉴.p.110例4如图7-59,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和cd相等,且ab与小圆相切于点e求证:cd与小圆相切.
分析:欲证cd与小⊙o相切,但读题后发现直线cd与小⊙o并未已知公共点.这个时候我们必须从圆心o向cd作垂线,设垂足为f.此时f点在直线cd上,如果我们能证得of等于小⊙o的半径,则说明点f必在小⊙o上,即可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认定cd与小⊙o相切.题目中已告诉我们ab切小⊙o于e,连结oe,便得到小⊙o的一条半径,再根据大⊙o中弦相等则弦心距也相等,则可得到of=oe.证明:连结oe,过o作of⊥cd,重足为f.
请同学们注意本题中证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这种证明途径是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来给定所决定的
练习一
p.111,1.已知:oc平分∠aob,d是oc上任意一点,⊙d与oa相切于点e.求证:ob与⊙d相切.分析:审题后发现欲证的ob与⊙d相切,属于ob与⊙d无公共点的情况.这时应从圆心d向⊙b作垂线,垂足为f,然后证垂线段df等于⊙b的一条半径,而题目中已给oa与⊙d切于点e,只要连结de.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问题便得到解决.证明:连结de,作df⊥ob,重足为f.p.111中2.已知如图7-61,△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o与腰ab相切于点d.求证:ac与⊙o相切.
分析:欲证ac与⊙o相切,同第1题一样,同属于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未给定情况.辅助线的方法同第1题,证法类同.只不过要针对本题特点还要连结oa.从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出发,证得oa平分∠bac,然后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使问题得到证明.证明:连结od、oa,作oe⊥ac,垂足为e.同学们想一想,在证明oe=od时,还可以怎样证?
(答案)可通过“角、角、边”证rt△odb≌rt△oec.
三、新课讲解
:为培养学生阅读教材的习惯让学生阅读109页到110页.从中总结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1.在证题中熟练应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
2.在证明一条直线是圆的切线时,只能遇到两种情形之一,针对不同的情形,选择恰当的证明途径,务必使同学们真正掌握.
(1)公共点已给定.做法是“连结”半径,让半径“垂直”于直线.
(2)公共点未给定.做法是从圆心向直线“作垂线”,证“垂线段等于半径”.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116中8、9.2.教材p.117中2.
数学教案模板14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是位置与顺序学习中的一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为一年级中度智力落后的学生,共8名,其中3名学生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三人中有两人课堂表现积极活跃,另一人的表达欲望不是很强;2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障碍,有表达的意愿,在帮助下能进行简单表述;1名唐氏综合征的学生,给予刺激后可以做出简单的表述;2名认知和表达都有困难,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能仿说但遗忘较快。
三、教学目标
1.轻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中度目标:区分物体的上、下位置空间关系。基本上会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3.重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学习内容。
4.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养成摆放物体有序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辨上下位置关系,并能描述物体的上下关系。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四幅含有树的图画,太阳,苹果和小花的图案若干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上下
在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待人友善。在森林里有很多的好朋友。今天啊,是树爷爷的生日,于是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有谁来了,好不好?有谁来为树爷爷过生日了啊?(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小动物)噢有小鸟,还有小兔子。那么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的观察力,看那位小朋友眼睛最亮。请小朋友观察下它们站在哪里?等下老师请小朋友们来说一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那么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上下”。
2、探究新知,理解上下
a.认读上下,认读并领读说出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积极的同学已经会说了小鸟在上面,小兔子在下面,帮助中间的同学指引他们说出答案,最后重复答案让全班跟读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让程度较差的同学能够说出这部分内容)。
b.认识上下,教师举例教室内的一个上下关系,比如灯在上面,桌子在下面。之后让同学们自己举例身边的事物。(适时的给予一定的指导,并让每个同学都有举例的机会,针对具体的'例子来具体辅导)。
c.区别上下,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有家里的客厅,卧室,冰箱里摆放的食物,还有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等等(让同学能具体分辨出物体的位置上下关系)。
3、巩固练习,进一步体会上下
a.动手摆一摆上下,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两人发一张树的图画,还有太阳、苹果和小花,让同学们自己完成一幅完整的画面。(看程度好的同学给他们鼓励,中度的同学告诉他们太阳在上面,小花在下面,让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程度较差的同学要特别辅导,非常清楚的说出太阳在上面,指出太阳和图片的上面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动手贴到对应的位置,如此完成整幅图画)。指导完毕后鼓励全班同学,让同学们自己给自己鼓掌表扬。
b.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来,全体小朋友,拍拍手,向上看一看,向下望一望(检查学习上下的效果并锻炼孩子的运动和反应能力)。
4、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同学们都学的很棒,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说一说家里客厅里物品,什么在上面什么在下面,好不好。好那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数学教案模板15
课题古典概型课型高一新授课教学目标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计算有关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教学方法导学式、启发式教学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问题1:考察两个试验: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2)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问:在这两个试验中,可能的结果分别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学生思考结果且给出基本事件的特点1
问题1设计意图:通过掷硬币与掷骰子两个接近于生活的试验的设计。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分析结果,找出共性。
问题2:在掷骰子试验中,随机试验“出现偶数点”可以由哪些事件组成?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2:学生归纳与总结,问题2设计意图:通过举例,引出基本事件的特点2。问题3: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
教师加以引导与启发,利用基本事件的关系发现基本事件的特点问题3:学生口答问题3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概括总结能力问题4: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实验中,有那些基本事件?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教师指出画树状图是列举法的基本方法。
问题4:学生列举出基本事件。问题4引导学生用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的个数,不仅能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研究对象的`总数,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列举的时候作到不重不漏。解决了求古典概型中基本事件总数这一难点
通过设疑引出概念
问题1:(1)请问掷一枚均匀硬币出现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2)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各种点数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其中出现偶数点向上的概率是多少?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观察数学模型,老师启发引导学生推导公式。
问题1学生得到答案且深层次的考虑问题
问题1设计意图: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已经可以独立得出概率,通过教师的步步追问,引导学生深层次的考虑问题,看到问题的本质,得出概率公式。让学生带着思考问题观察试验,使其有目的的去寻找答案,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达到教学目标。
问题2:上述概率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基本事件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共性。具有下列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才能运用上述公式,我们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有限性)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等可能性)问题2学生观察和初步概括归纳古典概率模型及特征
问题2设计意图培养运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数学思想。启发诱导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观察和概括归纳的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出古典概型的概念。
问题3:(1)向一个圆面内随机地投射一个点,如果该点落在圆内任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
(2)某同学随机地向一靶心进行射击,这一试验的结果只有有限个:命中10环、命中9环……命中5环和不中环。你认为这是古典概型吗?为什么?问题3学生互相交流,回答补充得到的答案问题3设计意图:两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的把握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突破了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是古典概型这一教学难点。
例题分析加深理例题分析加深理
例2、在数学考试中单选题是常用的题型,一般是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假设考生不会做,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问他答对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与总结
例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说出看法
例2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古典概型的判断,就是看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两个基本特征:有限性与等可能性,由此掌握求此类题目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
变式:假设我们现在将单选题改为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假设还是这名考生,他随机的选择一个答案,他猜对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15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判断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利用概率公式求值。变式: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列举15种可能出现的答案,并且判断是否满足古典概型的特征,利用概率公式求值。变式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模型的生活化,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旨。当学生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后,会有极大的成就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例3、同时掷两个骰子,计算:(1)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2)其中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结果有多少种?
(3)向上的点数之和是5的概率是多少?
教师将学生的结果汇总展示,学生给出的答案可能会有多种,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其中这两种答案分别对应了解题中的两种处理方法:把骰子标号进行解题和不标号进行解题,可以提示学生先把这两种方法下的基本事件全部列出来,然后验证是否为古典概型。
教师分析两种方式中每个基本事件的等可能性,引导学生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不是古典概型,因此不能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例3学生思考、讨论,列出两种方法下的基本事件,发现基本事件的总数不相等,学生发现在第二种情况下每个基本事件不是等可能的,不是古典概型,因此不能用古典概型计算公式
例3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古典概型的特征,用列举法解决概率问题。深化巩固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用列举法来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基本事件的个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4-3071.html数学教案
相关文章:
暑假小学生家长评语最新14篇11-24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12-28
旅行看世界的句子11-26
初八开工大吉的朋友圈句子07-05
个人实习总结10-25
大专学生毕业自我鉴10-24
计算机专业实习总结07-17
商业计划书模板范文08-15
开业庆典邀请函09-27
西递宏村导游词07-26
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名言12-07
写给老师的一封信09-14
有趣的格林童话作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