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释义】椟:木匣子;还:退还;珠:珍珠。买下木匣子,退还了珍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不当。
【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珠宝商人,他做生意很讲究信誉,很多人都愿意到他这里来买珠宝。一天,珠宝商人得到了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想把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自然会高起来。
于是,他找来名贵的木材,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光,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珠宝商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观赏。一个郑国人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高价将珠宝商人的盒子买了下来。
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又回来了,珠宝商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他想完,郑人已走到其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他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他,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木盒子,一边往回走。
珠宝商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珍珠的价值,以至于喧宾夺主,令他哭笑不得。
【成长心语】
不能以貌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熟知的,但很多情况下,我们还是会被事物的`外表所迷惑。就像那个郑人一样,眼睛只盯着那只精美的盒子,却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珠宝”。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一个人的外貌只能体现他的一小部分,要是从这一点来评价一个人,那你的评价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大多数人的长处并不只是体现在他的外貌。那些有着宏图大志的人,外貌并不一定出众。所以,我们要清楚地记得: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明艳动人,有价值的朋友不一定相貌出众,摘下眼镜,睁大双眼,看清楚表面下的本质,才是交往的基本法则。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25364.html历史典故:买椟还珠
相关文章:
读懂孩子做智慧父母的观后感09-13
珠海金沙难一日游作文07-27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优秀新生奖学金(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师资力量)10-18
论文指导教师评语优秀21篇10-30
传统节日中秋节班会的教案09-10
西南联大社会实践报告11-02
物业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08-31
马云演讲的经典语录10-19
在供应室的自我鉴定11-21
企业员工年终工作总结10-05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09-18
2024年营业厅工作总结总结(六篇)09-02
大学生植物识别大赛策划案10-18
安全过寒假演讲稿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