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散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乡愁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乡愁的散文1
乡愁,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乡愁,是常年漂泊在异国他乡艰辛拼搏的游子永无休止的挂牵。对于一个常年在异国他乡,一片人生地不熟为生活艰辛拼搏的游子来说,每天面对这一副似笑非笑、笑里藏刀的面孔,看到他们整天人模狗样坐在高高的位置上明争暗斗的一副德行,让我厌倦至极。面对那些永远不肯能说心里话的人,在身边走过,顿感自己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惆怅和无助。
尤其是随着夕阳西下,天色渐渐进入了黄昏,看到广袤的蒙古国高原,零散坐落在高原深处蒙古游牧民族的几顶蒙古包,向晚时分升起的一缕缕炊烟,不由再次唤醒了漂泊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远在祖国家乡亲人无限的牵挂和眷恋;看到飘起的一缕缕异国他乡、晚餐的炊烟,仿佛嗅到了从家乡传来的最熟悉的饭香,想起了远在祖国黄土地上我那满头白发、饱经风霜、面目慈祥的父母;想起了家中如花似玉、温柔贤惠的娇妻;想起了我那俩个可爱小宝宝,充满渴望、红彤彤、天真无知的笑脸;想起了心地善良、厚厚朴实父老乡亲的笑容;也想起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由地从心底泛起丝丝酸涩和涟漪……
我的家乡,位于大西北甘肃省黄土地上一个偏僻、寂静的小山村,在四面环山小村庄的中央,有一条阡陌的泥土小路,是村里所有的人们,带着梦中的`希翼,告别家中的亲人,走出装满浓浓记忆的小山村,从这条路出发,开始步旅心中梦想的征程。
也是村里的这条散发着泥土芳香的土路,才见证了岁岁年年,外出归来的游子,风雨无阻岁月的更迭;就是有了这个宁静的小山村,才有了缠绕在异地他乡每位游子心中,那份永久、温馨的乡愁!
今天,对于远在千里之外,有过他乡为了生计,拼搏的游子来说,想起了小山村的那一条村里的土路,便不由我的想起自己常年在外,在异国他乡这条为生计拼搏的艰辛和不易;想起了家乡,便想起了我家中的亲人,还有那浓浓的民俗、风情,那可以抚慰今天在异国他乡艰辛拼搏的游子伤痕累累、疲倦的心灵,这时的乡愁,变得彷如温馨的港湾和如此的温馨!
在寂寞、惆怅、无助时,有了乡愁,便有了许多甜蜜、温馨的记忆,永远闪现在深深的脑海里,醇厚绵绵,魂绕梦萦,因为远在祖国黄土地上的小山村,我心中最美的故乡,那是今天在异国他乡的游子,生命诞生的摇篮;那里有我的父母;那里有我的娇妻爱子;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永远是游子心目中一片最纯洁、温馨、厚朴的苍天厚土!
有了无限的乡愁,便有了常年在异国他乡艰辛拼搏的游子,像野草一样疯长的挂牵,望穿了秋水!
对家里年过花甲、满头白发母亲的挂牵,那是乡愁中最浓烈的一份爱。因为母亲是今天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浇灌、哺育成长的一条生命的长河,不但有明澈的眼睛,而且有丰盈的乳汁,无私的对于我的生命付出了细水长流、是我用一生的生命,也报答不完的母爱。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是母亲用心血哺育、抚养了儿女的成长!
对于父亲的牵挂,那是乡愁中一种深沉的爱。父爱如山。是我小时候依靠着父亲像大山一样伟岸的身躯,经常爬在父亲宽大、温暖的肩、肩背上长大的。因为有了父爱如山的依靠,才有了我们温暖、舒适、温馨的家园,不论外面有多么的的风吹雨打,一旦回到了家,便有了安全、舒适、温馨的避风港湾。
对妻子的牵挂,那是乡愁中最温柔的爱。因为有了妻子的通情达理、温柔贤惠,才有了游子今天在外面拼搏的条件;有了妻子在家里任劳任怨、默默的坚守,才有了游子在异国他乡,任凭多么大的风浪,感到心累了,永远忘记不了那条回家的路,因为路的那头,有让游子受伤的心灵,可以栖息、温馨的港湾。
对于孩子的牵挂,那是乡愁中最亲切的一种爱。每次我从遥远的异国他乡,踏进家门的那一刻,首先出现的是我那俩个可爱的小宝宝,扑进了我的怀抱,亲切的眼泪,溢满了明澈的双目。那是一份难以割舍的爱,那是天底下最亲切的爱!有了俩个天真、可爱的小宝宝,今天,在异国他乡,为生存拼搏的游子,才有了希望,有了心里最大的安慰!无论在多么大的困难面前,我一定会重新振作起精神来,奋力拼搏!让思念小宝宝的乡愁,每夜入梦来!
乡愁,是昨夜异国他乡突入袭来的一场春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让我孤寂的心灵,如鱼一样,在春雨汇集成的小溪水里畅游,忘记的眼前的沉湎和工作处境的失意,早已演绎成一首眷恋的歌,让灵魂随着小溪水,流进家乡的黄土地里,流进,盼归人的心里!
20xx年4月18日落笔于蒙古国。
乡愁的散文2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走了,挥挥手
不甘于平庸,虚度年华
忍不住故土贫困的日子
怀着逃脱闭锁,远离落后
向往神奇远方的遐想
秉持年少气盛的壮志
远大的理想抱负
带着浓浓椰乡气息
一腔热血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走了,挥挥手
告别了,晨雾宠罩下的小山村
那些不能重温的萌哒哒童趣
还有牛背上萌发的羞涩
怀着日渐见长的激情冲动
告别了,亲爱的父老乡亲
滚烫烫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莹莹闪烁的泪花盈盈欲滴
跟随追梦的汹涌人潮奔跑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厌倦了灯红酒绿
沉溺于杯觥交错
烦透了市井庸愚
迷惘于放纵驰荡
受够了那些尔诈我虞
唯唯诺诺的虚伪龌龊
受尽了闷罐子般写字楼里
闷头闷脑的沉闷憋屈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告别了喧嚣,华丽,狂妄
不再眷恋都市斑斓的街头
只身带一件简便行李箱
装满经年似水的日志
盛载流浪异乡的浪漫馨香
窝居繁华都会的孤寂落寞
曾经羡慕的奢侈浮华
追名逐利的难缠欲望
渐渐淡出疲惫不堪的追逐
挥挥手,我走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带着殷殷赤子之心
回归我魂牵梦萦的故乡
久违了,我亲爱的父老乡亲
多么熟悉的欢声笑语
多么亲切的和蔼笑脸
还有那山青水秀的风景
静谧旖旎的田园风光
好一处恬美的度假胜地
休闲养生的人间天堂
挥挥手,我回来了
万泉河,我的故乡
在椰树花开的季节
我回来了,挥挥手
浮生若梦皆淡凉
故里乡亲总关情
有几多冷暖
又有几多感慨
携一份迟来的忏悔
悠长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3
在外漂泊的人难免孤独,寂寥的时候便会思念家乡。在这时刻,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崔颢的《黄鹤楼》中那句千古绝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想崔颢是在黄昏时登上黄鹤楼的,看着夕阳西下,眼前的孤山流水,一片凄凉景象,便产生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被谁遗弃?不是别人,正是时间和空间。时间上古人早已飘然离去不再复回,空留千载白云。空间上眼前虽有群山、芳草、沙洲,而我的故乡又在哪呢?
我们都知道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实际并不远,那他为什么只在烟波上独自发愁呢?既然思念家乡,那为什么他不回去呢?对此,几百年后的一位游子给了我们答案。他说任何一个早年离家的游子在思念家乡时都会有一种两重性,他心中的家乡即具体有不具体,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台。但如果仅仅如此,那么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转化为回乡的行动,然而真的回乡又总是失望,天天缭绕心头的家乡就是这样的么?对此,他打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比方,他是这么说的:“就像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诗后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图,诗意顿消”。因此,真正的游子是不太愿意回乡的,即使偶尔回乡也会很快走开,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游子在外没完没了的思念却又傻傻的问自己故乡在哪了。
文学迁客都爱思乡,却又都爱漂泊。当代最著名的游子我想应该是余秋雨了。这位文坛泰斗将自己比作一位行者,而其一生也就成了一场漫长的旅行。他匆匆的脚步在荒芜的大漠中停留过,也跋涉到严寒的冰岛,从美丽的地中海到危机四伏的热带雨林,他都从为停止触足,你总是看到他在不停的旅行。而他的家乡在哪呢?他也会思乡么?我找到了答案,他的家乡在浙江余姚,他也思乡,当他拖着疲倦的脚步回到日夜期盼的故乡时却发现已没有人能认得出他,乡亲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位“外来者”,幼时的玩伴已不在,故宅也已住上了别的人家,此时的故乡是如此的陌生,是故乡抛弃了他还是他淡忘了故乡?无人知晓。匆匆告别后继续旅行,因为他坚信行者无疆。我想他是努力使自身处于“置身异乡”的体会中吧,成为一个不停步的流浪者,这样也就时刻都在思乡却也无所谓归乡了。
一首《乡愁》道尽千万游子的心。一位叫余光中的老人站在海峡边上,望着大海的对岸,热泪盈眶。每每看到此景我们也总是热泪盈眶却也不禁会疑问。他是如此的思念家乡,那他为何不回乡长居而是隔着海峡无尽的怅惘呢?没人能回答。我想他已习惯了漂泊习惯了思乡吧,也许乡愁正是老人的一种寄托吧。我们常常能看到这种情景:一位白发华侨远道赶来,呼喊着母亲怆然而泣,他们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不会不来又不会把家搬来。他们不说理由也说不清理由,擦干眼泪与故乡道别又悄然离去。暮年的老者呼喊母亲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流浪。
无论是崔颢还是余秋雨或是余光中,他们都是能写的人,都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乡愁。而更多更强烈的乡愁是无以表达的,只有靠一颗小小的心去承受去感受。心何时停止跳动,乡愁也就何时停止,一切都杳无可寻。也许散落在沧海间,也许漂泊于小溪里,也许埋葬在荒漠里。我想这是一首无言的史诗,千千万万的游子,千千万万的漂泊,或无可奈何或义无反顾都并入这首史诗中,宛转悠扬却又荡气回肠。
结束文章时我又想起了一句无名的诗:“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只有深醉后才能忘记乡愁,看来游子已四海为家了。
乡愁的散文4
不知是桑园在我的记忆里烙印太深,还是怅惋时光无情的流逝?也许是厌倦了喧嚣都市的枯燥,困惫现代生活快节奏的无奈,还是我过分眷念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那份恬美?常常,思绪在无意中就像开闸的洪水,一发不可收拾地涌来故乡桑园的身影。
故乡――广丰县蚕种场,早在六七十年代起,就属江西省的一个主要蚕种繁殖基地。源于父母在蚕种场上班的缘故,我和桑园的情谊便有着一些密不可分的关联,节奏和色调,稍不留神,所有旧时中那一幕幕鲜活的事物,快乐的场面就会粉亮登场。
故乡的春天,好像比别的地方要来得更早些。当春姑娘刚刚苏醒,那一片片的桑园,一株株的桑树,密匝匝的枝条就怀上了春的消息。一个个突起的芽包,如大腹便便的孕妇。春风婆婆稍一不留神,就触动了这些“孕妇”敏感的神经,突然“哇”的一声,所有的小生命就落出了绿油油的脑门。
此时的桑园就开始热闹了起来。桑农开始频繁的在桑园出入,施肥、除草、采桑叶……当然,闲不住的还有我们这些孩子,三天两头的也往桑园跑;一来是查看桑葚熟了没有,二来桑园是我们这些孩子尽情嬉闹的乐园。那些苍翠碧绿的桑叶是天然的遮阳伞,那一垄垄的桑树是藏身嬉戏的好屏障。男孩子喜欢玩那些打打杀杀的游戏,桑园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在桑园里模仿“平原游击队”、“地道战”或者玩“工兵捉强盗”的游戏,不但神秘,而且刺激。我们女孩子比较斯文,有时就静静地坐在桑树下,让脚附着温热松软的泥土,让头上的阳光穿透叶间的缝隙洒向我们。我们偎依着桑树,任由一阵阵腥甜的香气浸透我们全身。有时,我们采些小花小草,编个花环花篮什么的,或者摘还没成熟的桑葚做个耳环,晃晃悠悠的吊在耳朵上,走动得时候,活泼欢快。少年不知愁滋味,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我们感觉不到贫穷的悲哀,只尽情地享受着少年那份简单的快乐和童心的满足。
对自己所爱,总念其它的好及优点。这么些年来,我一直深爱着,怀念着那片收藏着我童年的快乐与轻狂的故乡桑园。桑树,也是我心里一直深深崇拜着的。崇拜桑树!不单因为桑葚在那个苦难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打牙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它素面朝天,不张扬的不争抢的个性感动着我。花开季节,当所有的果树开出红的、白的、黄的花时。桑树却没有自然的花开花落,就默默的把果实结在绿叶间。那一个个青色的小不点点缀在绿叶间,不夸张也不显眼。没有颜色的衬托,当然也就没其他的果树好看,没有其他的'果树更能诱惑人了,但在阳光的追问下,桑树始终还是洋溢出了它硕果的芳香。
成熟的桑葚挂满枝头时,抬头看一眼,不免使人垂涎欲滴。于是,我们便抬起期待已久的眼睛,蜂拥在桑树底下。桑树如一位慈祥的母亲,任由我们在它身上身下折腾,没半句怨言。我们坐在桑树的胳臂弯里或者靠在它身边,伸手摘下熟透的桑葚狼吞虎咽就往嘴里塞,那酸酸甜甜的汁液游遍全身,瞬间就牵制了我们贪婪的味蕾。吃饱了,精神头更足了,通常“野”到夕阳夕下还不知道回家,只等到母亲呼唤回家吃饭得声音高一声低一句地传进耳朵,才慌忙抖落满身的泥土飞奔着往家赶。
在那个困难落后的时代里,桑园不但提供了我们最经济实惠的娱乐场所,更为我们这些囊中羞涩的孩子开辟了“致富”之道。记得蚕宝宝长到到三四龄的时候,因不够人手,蚕场就会招收一些外人采摘桑叶。不理世事的我们,好像突然一下都长大了,就吵着母亲到队里为自己领来桑篓。每天早上,醒来顾不上洗脸刷牙就挑起桑篓往桑园赶。沾着露水的桑叶水灵厚实,半个时辰下来,就能摘个几十斤。然后就急急忙忙挑起桑篓跌跌撞撞往回赶(要赶到学校上早读),一季下来,也能赚个四、五快钱。那时,我们的父母也豁达,任由我们支配自己的经济大权。有自己的“小金库”,想买什么也就得心应手。小学的时候,我最自豪的是用自己所赚得钱买了17本小人书,两本《习作例文》和五本《故事大王》。初中的时候,最骄傲的是自己为上高中置办的一套新衣服和一个军用书包。记得第一次穿着“乔其纱”、“条花呢”面料的新衣裤走进高中校园,我昂头挺胸故意把裤腿衣袖挽上两圈,炫耀着这身锁着白边的好“料”。同学羡慕的眼神,很是让我自豪骄傲。当然,更让我骄傲自豪的还是因为这是自己劳动所得。在高中的三年里,因离家太远,我就再也没摘过桑叶。但每年桑葚成熟的时候,我会摘下许多带去学校,与同学一起分享桑葚的甜润,跟同学讲桑园的唯美和桑园留给我的童年记忆。
故乡魂牵梦绕,葱翠碧绿的桑园,如今却再也寻不到它的踪迹了。每次回故乡,看着昔日的桑园已被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充塞添满,心底就溢满无边的惆怅。我知道自己是个容易动情的人。但对于桑园来说,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情字去倾诉我对它的感情。拾起桑园里的那些童真童趣,苍白的心总会泛起一些童年的灿烂思绪。想起父母往返桑园间的几十年间,象桑树一样平凡普通、从容谈定,顽强执著地默默辗转着从健强壮年到蹒跚老人,我想,什么时候该回去看看他们了。
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聪明的开发商把一片片良田改造成一座座高楼。故乡那片消失的桑园,它在历史的演变中,扮演得是什么角色?有些时候,我是这样理解的;一个社会的进步,必然会有一个新的亮点出现。一个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有些旧貌的消失。小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穿着鞋在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上奔跑,渴望常常有新衣服穿,天天能有鱼肉吃。是呀!殷实的生活已如我们所愿,家乡的水泥路已通到家门口;家乡的孩子掉蜜罐般的幸福甜蜜,天天有新衣服穿,餐餐有鱼肉吃;父母享受着两千多元的退休工资安享晚年,上学的孩子再也不用想方设法为赚“外快”置买书籍了,六免一补的政策,消除了他们的一切后顾之忧。
但是,在怀斯的乡愁里,若用另一个角度去打量,我却发现一个瘦弱、灰白、孤独的身影在挣扎着凝视着远去的农舍、小路、葱绿和明朗在暗自伤感。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一个被钢筋水泥抑制的谦卑的脆弱生命正高声呐喊,此刻,思念又回到我的心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与毛,不罹于里。桑梓深处的故乡,有我无尽的思念!
乡愁的散文5
在瑞金粜米巷,我被一把粗制的蒲扇掠夺了目光。淡黄的颜色,放射状的扇纹,在一个耄耋老人的手中轻轻摇动。她的安详的面容,似闭非闭的双目,与宁静古旧的小巷,构成一帧久远的怀旧照片。我仿佛能看到一阵清风吹动的涟漪,将一圈圈的旧时光轻轻荡开。
记忆中的蒲扇,常常握在外婆的手中。在多少个蝉声若隐若现的午后,外婆坐在一把竹椅上假寐。她执住扇柄,就那样摇啊摇啊,摇着摇着,动作就迟缓了,扇子就掉落了,鼾声就响起来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将扇子重新塞回她的手心。我看着她的白头发一丝一丝地往下垂,摘掉了假牙的嘴巴在睡梦中瘪得不成样子,但我还是觉得她那样可亲。待得听到呼声急促戛然而止,又闻“扑”的一声,扇子开始拍打苍蝇蚊子,我便知她已醒转过来。一切多么恬静,多么像发生在昨日。而如今斯人已去,我多么希望她重新醒转过来,用瘪瘪的嘴呼唤我的名字,即便将蒲扇用力地拍打在我身上,我也是愿意的。
在老家麦菜岭,我的母亲拥有过一张扇凳。木的板,圆的面,凳脚一边高一边低,形成了一个倾斜的坡。母亲在自家的棕树上采了未开的棕叶芯,沸水煮过,晒至雪白,便成了扇子的雏形。多少个油灯昏黄的夜里,母亲弯着腰,踩着这张凳子,横一段竖一段地编织着扇子。逢圩的时候,母亲将自己精心织就的扇子拿去集市上卖,换回一角,两角的零钱。往往留在自家用的,却是做工略有瑕疵的扇子了。但这样的扇子,留与我的,亦是多么温馨的怀想。儿时的夏夜,上床之前,母亲必挑开蚊帐,替我驱赶蚊虫方让我安睡。有时候天太热,睡不着,母亲会为我轻轻地扇风,直到睡着为止。在半梦半醒间,我能于蒙 中看到母亲的脸,感到一阵一阵的风在脸上拂过。那属于童年的幸福,是用多少金钱也无法换得的。
一把大蒲扇,曾经是我卖乖讨巧的绝佳道具。那时的父亲,是多么的强壮。从田间劳作归来,他常常将汗湿的衬衫一甩,打着赤膊,裸露出赤铜色的背脊,玉米粒大的汗珠直往外滚。父亲坐下来,招手让我过去替他扇风。我于是乖乖地双手举了大蒲扇,像个古代的小丫环,费尽全力地上下扇动,好让父亲感到凉快些。这个时候,我常常看到父亲微闭了双目,一副惬意满足的样子。来客人的时候,父亲似乎将我当成了一种待客的至高礼数:“去,帮你姑父扇扇风。”我于是谨遵父命,又乖乖地举着蒲扇走到客人面前。姑父生的全是儿子,不禁对父亲有这样的女儿极其羡慕。在客人的夸奖声中,父亲自有万般得意。连我使奸耍滑,悄悄地将扇子竖了起来,只是象征性地挥动,他也单是笑笑不忍呵斥了。
我很早跟着小伙伴学会了折纸扇。一张废旧纸均匀地折出一个个的长条,叠在一起,再对折一下,打开,将中间两页分开的部分用饭粒粘住,留一个孔穿上一根绳子,便是一把微型的`小扇子了。这样的纸扇风力极其有限,但我们却玩得不亦乐乎。那时的小学生几乎人手一把,一下课就扇个不停。我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一把非常精致的纸扇,扇面点染着红梅,题有诗句。整个扇子小巧玲珑,打开是一个完美的桃圆形,收起则有一个铁制的外壳可将纸扇含住,外边单留一个心形。这样的扇子在同学中间难免鹤立鸡群,羡煞了多少渴慕的目光。越是珍稀,我越是不舍得拿出来用,一直珍藏了十多年。历经数次搬家,才宣告失踪。
此后的日子,我告别了麦菜岭,也告别了那一把一把曾经驻留过亲人体温的扇子。当空调和电风扇已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那些蒲扇、鹅毛扇、纸扇在城市里几乎已无迹可寻。唯在今天,眼前的这个老人,与这一把蒲扇,将一股难言的乡愁塞进了我的怀里。可是我已经丢失了我的扇子,扇不动呵,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的散文6
不寐的深夜里,头发被一只无力的手慢慢抚摸,那只手从我的发梢移到额头,又爬上我的脸庞,掌心柔嫩的皮肤和我的鼻尖,眼皮,嘴唇亲密接触后,又去了我的发梢。
我很安静地没有动,没有睁开眼睛,我怕惊扰一颗脆弱的心灵,我怕伤害废手的掌心。
那是一只废手,除了还有血液维持一个恒温人类正常的体温,它毫无气力,手指都软塌塌的。她总是拿她另一只强劲的手去帮助这一只废手。我知道她有多想用那只废了的'手臂,她大概很渴望用它来抚摸事物,去感受这世界强有力的曲线。
所以有了那个失眠的夜晚,她用她健康的手抓住废手,在我的脸上头上轻轻地抚摸,我没感受到它苍老的皱纹,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生儿的年轻。
乡愁的散文7
下班后,我一个人百无聊赖,本想到街上随便走走,可两只脚却鬼使神差般的踱进“丫丫对夹店”,这家店的对夹是很有名的,味道确实不错,所以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来一次,抚慰一下我那欲壑难填的胃口,小吃一顿便觉余味飘香,三日不绝。大厅里基本上坐满了人,我找了一个靠边的地方坐了下来。坐在我邻桌的是一对青年夫妻和一个三四岁大的小男孩,夫妻对坐愉悦地唠着家常,小男孩在他母亲的旁边,在桌子上玩着一个小猴子电动玩具。男人对着女人说,北方这座小城,这个店的对夹是最好吃的,以前回家总想给你们娘俩个带些回去,可是都没能实现,这次你们来了,第一顿饭就请你们来这里,好好尝尝。
服务员把对夹端上来刚放到桌子上,小男孩便扔下手里的玩具,迫不及待地就伸手去拿,女人不好意思的冲我笑笑,说看这孩子,干什么都猴急似的。我也笑了笑说,小孩子吗,都是这样。小男孩吃的狼吞虎咽,可吃了几口,却趴在桌子上不高兴起来,男人问,强强,不好吃吗?小男孩摇了摇头突然哭了起来,说真好吃,可薇薇都吃不到了,我们说好的.,有好东西要一起吃的。男人满脸疑惑的看着女人,女人说,薇薇就是咱们邻居家的孩子,两个孩子总在一起玩,这孩子有什么东西都会给她留一份,已经习惯了。
我看了看那个满脸是泪的可爱的小男孩,心里突然变得很沉重起来,远在异乡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离家时间短长,对家乡总有着一丝说不清的牵挂,可能是对家乡的山,对家乡的水,也可能是经历过一件事情,擦肩而过的一个人,平时似乎早已经忘记,但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冒出来,让你猝不及防,然后便是一场撕心裂肺的痛,让你瞬间崩溃。高中时我曾经毫无顾忌的去爱过一个人,那时候,听老人说枣子可以补血养气,于是每当在枣子红了的时候,我就会从家里偷偷的拿出一些,放在宿舍里,然后约定每天给她三颗。就在每天下课的当口,找个理由凑到她身边,偷偷地塞进她手里,看她羞赧的一笑,绯红了脸颊,于是便有了作为男人的感觉,便发誓一定会为她坚持到永远。可惜的是高中毕业之后,她考去了南方一个很远的城市,我留在了家乡的小城,联系越来越少,渐渐地更是没有了音讯,才真正地理解了徐志摩那首诗的含意: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多少年过去了,本觉得把这份记忆早该遗忘在时光里,可那种感觉却在我的心底顽固地沉淀下来,每每看到红红的枣子,就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那份落寞,抵挡不了油然于心的那份牵挂,让自己一次又一次成为了一个捡拾往事的过客。
不知道远在异乡的你,我是不是也是你心里抹不去的一记乡愁。
乡愁的散文8
工业化浪潮铺天盖地而来,吞没了我们身边大片的田野风光。或许我是一个恋旧的悲观主义者,这几年来一直关注着城市资本涌入农村后对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关注于传统乡村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曾经“鸡鸣桑树颠”、“墟里升孤烟”这类的田园景致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了。人们不禁要问,面对日益扩张的城镇化进程,我们固有的乡景、乡情、乡愁还有寄托的载体吗?
最近,我带着这样的心情去浏览了故乡一处新开发的风景――花源木香生态园。该园位于坝上草原到竹程的路边,是个占地1300多亩的现代园林基地,用石头做成的仿古树大门很是醒目,目前正在建设中。大约正在施工中吧,你能清楚的看到原有的田园野趣正一点点消亡,现代的园林景观正一片片生成,这更增加了恋旧的情结!
我有幸看到了花源木香的效果图,待建成之日,这绝对是一个现代化的园林生态园。无论是樱花大道、大树观赏区、花海观赏区,还是地被景观、滨水休闲区,都透射着浓浓的城市气息,表达城市里有闲群体对园林的解读及他们审美情趣。
就以占地200多亩的山湾水库为例,这儿本也是波光粼粼,水鸟游弋,浅滩处摇曳着芦苇、蒲草。可建成后,环湖修有木栈道、观景木亭,还有大大小小的亲水石矶,一派人工痕迹,失去了天真。
再说那迎阳的山坡,躺在松软的厚厚的野草上,仰看蓝天白云,远处或许还有一头低头吃草的老牛,那是多么温馨的场景!可今后将被红花草、石蒜、葱兰、二月兰等分割,游人只可肃穆的观赏,而不能和它们亲昵,放纵一下慵懒和散漫。
由于是建设中,原有的几处乡村野景还残留着,只怕下次再来时已经不复存在,于是我掏出相机尽量多的把它们保留下来。
进门后不久,在道路的'左边有两方池塘,一大一小,中间有小埂隔开。正是初春三月,几株老柳轻摆着半绿的枝条。池中几丛是去年的蒲草,枯叶残败中别有一番韵致。仔细看时,发白的根部已经窜出嫩嫩的绿色的新芽。池水是蓝蓝的,映着远处的盘山和高速公路上疾驰的车辆。就在我流连之时,几只麻鸭急匆匆的从蒲草里游出,在水面上画出一道道舷波。
工程指挥部坐落在一家农家小院里,院旁有一片竹林。这是本地产的低矮翠竹,竹林里正叽叽喳喳着一群麻雀之类的小鸟。这样的竹园没有园林修竹的挺拔、岸伟,却也别有一番野趣。无论是夏日的夜晚,在月光下婆娑摇曳,还是冬日压着积雪,偶尔有一只小鸟飞出,落下片片雪粉,那都是一道道可以入画的风景。小竹林的上方有几颗高大的杨树升出,其中一棵上面还有一个喜鹊窝,两只喜鹊轮番的进出。
沿大道向前行,在两个小山坡中间是个水濑。现在是枯水期,底部只有浅浅的一汪清水映着蓝天的一角,但看着里面低矮、枯瘦的芦苇,也可想象着雨季里也是生意盎然的情景。几场春雨后说不定还有蝌蚪在怡然的游动,或者有野生鲫鱼光顾这里繁衍后代。我最喜爱的是那几杆枯败芦苇,会让人联想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意境。
沿路左折通向山湾水库,在水库边有一块红土地,几个农人正在上面敷土。据说这红土不长植物,所以要从别处运来黄土覆盖在上面,当时我就晕了。留下这红土不是一个别致的景观吗?说到这红土还有一个传说。据说以前这儿并没有红土,是的,在竹程这一带包括六合北山区还真的很少见到红土。大约是在1940年前后,新四军一个营与日军的一个中队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遭遇战,有50多名战士为国捐躯,血洒山岗。之后,当地老百姓就发现这片土地是红的。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被载入新四军战典中,在六合文史资料中也有记载。
从花源木香回来已经有好些日子了,心头一直闷闷的,提不起精神。我不知道如我这样固守着那份乡愁的人有几个?但至少当地的农人是没有的,看着他们愉快的挖土、栽树场面,还有一个手指夹着香烟指挥着的小队长充满笑意的面庞,知道他们并不留念往昔的村景。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工业化浪潮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我只愿我的这篇短文能够对那些即将淹没的乡景留个纪念。倘若投资者能够看到它,在施工时,保留下一处两处原来的野景,也算是给后人想起乡愁留下一个去处吧!普希金说,逝去的都是美好的!
乡愁的散文9
我不是远离故乡的人,我一直在守望着家乡,但我也有乡愁,我的乡愁就是家乡那段遥远的记忆……
合峪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有满、回、蒙古等少数民族,满族和蒙族由于人数很少,随着岁月的变迁渐渐地和汉民别无两致了。回民有一百多口人,有一所清真寺,就在我家的旁边,回民一直保持着民族风俗和宗教传统,还保留着饮食习惯。
合峪回民食堂在我的记忆里是很气派的,一溜的土木结构砖瓦房,说是丁字街,其实向南老街延伸的那一部分很短,隔着一条小河,却没有桥,老街的人往新街去就得涉河而过,很不方便。回民食堂就在丁字街口,也是新街的中心。赶集的乡下农民,十分奢侈地到回民食堂要上一碗牛杂汤、一个火烧馍。回民奶奶热情招呼着,接过方形的三角形的木饭票。方形的饭票是一角以上的面额,颜色也多样,有红的绿的等,三角形的是五分面额。二角五分的一碗牛杂汤,五分的火烧馍,汤随便添,三角钱就可以吃饱。
合峪清真寺是一座毫无特色的瓦房小院,西向一侧三间普通的瓦房是穆斯林祷告的地方,瓦房的北山墙边接了两间小房子曾经住过阿訇。坐北面南的两间正房曾经是合峪村副业队做活的地方,一般是木匠活,聚集了全村十几个木匠揽活挣钱上缴集体。
早上上学的'时候,经过丁字街的回民食堂时,我总要停下来张望一下,那个非常爱干净的回民奶奶已经把牛肉汤锅烧得直冒热气,那牛肉汤的香味窜入我的鼻孔,我不由地猛吸几口,回民奶奶戴着穆斯林常戴的白帽子正切着牛肉,看到我忙打着招呼:“上学呀,别迟到啦!”听到这话,我急忙走掉了。
回民奶奶的食堂那两角五分钱的牛杂汤和五分钱的粉条豆腐汤,对我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令我垂涎欲滴……
牛骨熬汤,汤味醇厚浓郁,用片刀片肉,肉薄如纸,热汤一冲汤味直浸肉中,牛肉松软而饱含汤汁,加上切碎的葱花和牛油熟成的辣子,红绿相间中透过阵阵香味。
最叫绝的是“垛子肉”,每次路过回民食堂看到大师傅头用片刀在片垛子肉时,我总要驻足观看,那椭圆形的垛子肉在片刀的飞舞下一片片落到案板上,薄的透明,随便拈起一块迎着太阳能透过阳光来。
岁月是一把握不住的沙子,总是会顺着指缝间流逝。那位清清爽爽的回民奶奶已经仙逝多年,那些圆形的、方形的、三角形的木饭票早也不见了踪影。丁字街的回民食堂也不存在了,土木结构的房子成了楼房,一楼依然开着饭馆,只是成了汉民经营的面食馆。
路过丁字街口时,大师傅片垛子肉的映像依然会在脑海中反复闪现,回民奶奶的热情招呼声犹如耳边,“杂碎汤贰角伍分哦!粉汤五分哦!”
乡愁不仅仅是远离家乡的人的专利,它还是久居家乡的人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在我的乡愁记忆里,乡愁就是那一碗浓郁醇厚的牛杂汤,那一碗回味悠长、九曲回转的粉条豆腐汤……
乡愁的散文10
如果他还活着,今年农历五月十六日,是老艄公张酣先(小名为“细毛古”,母亲叫我尊称他为“细伯”,他也是我二姐夫张梦先的二哥)64岁的生日。但哪怕张酣先已经去世了13年,在这一天,还有很多人来给他过生日。因为在大家心里,“细毛古”确实还活着。在我的老家垄坑村,很多村民至今还在怀念这位好人,在谈论着他生前救人的佳话。
“细毛古”原来是个艄公,在我的老家垄坑村枫株湖畔摆渡了20多年。但他也是很多人的救命恩人,是他跳进了冰冷湖水,救起了二十几条生命。张酣先(“细毛古”、“细伯”)过去出身于地主人家,因为小时候他的头生了癞疾,掉光了头发,头也烂得滴血,倍受煎熬,十分难看,人到中年,一直未娶老婆,直到43岁的时候,才娶了隔壁村一个死了丈夫而且带有三个儿女的寡妇,20xx年,为了生计,外出在工地上做土工,头部癞疾因为被砖头打破了头,出血过多,最后烂成了头癌,于20xx年冬天不幸去世,如今“细毛古”已经去世了13年,很多人还来给他过生日,昨天我听我的大哥延庆电话介绍,今年5月16日,我的老家垄坑村特别热闹,张酣先的黑白照片被放了出来,屋内飘着香火,周围站着20多个人,他们是专程赶来为张酣先过生日的。大家口中轻声念着:“细毛古叔,今天是您的`生日,我们是专程来看你来了。”
张酣先的大哥张品先在一旁掉眼泪。69岁的张大伯说:“细毛古他早已去世13年了,今天是他64岁的生日,一大早,很多人就来了,要不是他们说起,我还不记得今天是老二的生日呢。”张大伯口中的“他们”,都是“细毛古”26年摆渡生涯中,从水中救起的人。
我老家的村庄名叫垄坑村,是一个自然村,人口不多,大概也就是360人左右,村庄的南北西三面都被20xx余亩的枫株湖水库所包围了,三面环水,只有东面一条小路同外面的世界陆路相连接,垄坑村的耕田全部坐落在腾溪院子里面,村民要出去耕耘农田都全靠摆渡到对岸。1966年,时年15岁的“细毛古”就在这个20xx余亩大的枫株湖水库撑着一艘小船,给行人摆渡。当时枫株湖畔有3艘摆渡船,人们过河全靠这些船,但船小,人多,容易被浪打翻。
每当这时,水性极好的“细毛古”就会跳下水去救人,哪怕是三九严寒天,他都是毫不犹豫。20多年的渡船生涯,“细毛古”救起的人少说也有20多个,大多数是老家垄坑村子里的人,还有不少是枫株湖畔周边的杨家咀村人和蔡垄村人。很多人曾送来东西表示十分感谢,但“细毛古”都婉言拒绝了这些“回报”。直到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村民生活富裕了,因为种田的需要,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板船,“细毛古”这才离开了他心爱的老船。风雨无阻,最多时一次救了10来人。30多岁的张三崽和“细毛古”有着一段奇特的“情缘”。1975年腊月十四的晚上,当时张三崽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母亲在蔡垄大队里看完电影后,渡船过河回家,途中一个浪头打来,张三崽母亲和其他乘客纷纷掉进了水里。“细毛古”来不及脱掉棉袄就跳入水中,“梦先老弟,你快去救小孩子,我去救大肚婆,快。”“细毛古”边喊着弟弟的名字,边下了水。在枫株湖水里,他拼出全身力气,救起了分量不轻的孕妇,自己累得倒在枫株湖畔岸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那夜,10来个落水者全部获救。之后不久,张三崽出生了,她母亲把儿子的小名叫做“水生”,“水生”后来成了张酣先的义子。逢年过节,张三崽都会来看望“细毛古”。这么多年来,“细毛古”救人有个“原则”:先救妇女儿童,然后再救男性青壮年。张品先大伯说,“细毛古”这一生有个唯一的遗憾,就是有一天深夜,他没能救起一个跳江的女子。
“细毛古”是老家垄坑村子里的美丽记忆。20xx年1月26日,51岁的“细毛古”头部突发癌变去世了。闻讯赶来的人们在老家垄坑村子里排起了长长的送葬队伍,他们都是曾被“细毛古”救起来的人,也有老家垄坑村子里慕名而来的村民们。那天,一位名叫杨细女的杨家咀村的妇女给“细毛古”送来的是一双新布鞋,她哭喊着“细毛古”:“这么多年来,你都是赤脚撑着船,天冷天热都这样,今天我给你送双新鞋过来……”而今,虽说“细毛古”已去世13年之久,但老家垄坑村子子里的人都还牵挂着他。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节,张品先大伯去他老二墓地给他上香,总会看到墓碑旁被鲜花包围着,是谁送来的鲜花他不清楚,但他知道这是老家垄坑村子里的人们给“细毛古”送来的一种最美好的祝愿!
每当这时,张品先大伯会欣慰地告诉老弟:“老弟,你在天之灵如有知,你肯定不会感到寂寞了,因为大家一直都在挂念着你。”曾在老家垄坑村里当了20多年的会计的程大叔这样作过形容:“细毛古”是个普普通通小人物,但他做的好事多,村子里村民永远感谢他,“细毛古”在老家垄坑村子里是人们心里一段美丽的记忆和乡愁!
乡愁的散文11
你若来余干,我在汤源等你。
最好是在七八月。那时,汤源十亩百合园里的百合开,白如玉、黄似金,朵朵百合沐浴着阳光随风摇曳,娇柔的花瓣,宛如亭亭玉立的仙女翩翩起舞,高贵典雅,婀娜多姿。满村清香花袭人,村里村外,香车宝马,车如流水马如龙,红男绿女,酒侣诗朋。等你的人不见了身影,怕是醉在了百合花海。
最好是在雨天。那时,汤源百亩荷塘里的荷花开了,顺着潺潺的水声,踩着卵石小道,穿过如茵芳草地,看流水从假山泻入湖中,撑着花伞从拱桥款款而下,踏上杉木铺就的长廊,迷失在藕花深处。风吹莲舞,清荷婆娑,雨滴荷叶,散珠泻玉。回廊曲折,大红灯笼高挂,点缀荷塘间。荷叶绿,荷花粉,灯笼红,远山青,还有旗袍女子撑伞曼妙的身影,用什么水粉才能绘出这样一幅让人惊艳的绝美图画?这时,有观荷亭前,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鱼戏莲叶间,人在红尘外。莫非天上人间?
赏花罢,我在乡愁园一米阳光茶吧等你。庭院深深,竹林幽幽。乡间竹屋,可品茶听琴,品尝汤源特色小吃。茶水洗心,心如明镜。看庐山云雾泡在水中沉浮,想起诗句“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绿茶便仿佛有了万千滋味,融入了世事与情感。浮燥的心顿时静下来,时光顿然慢下来,用心品茶,从容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
我在陋室陶居等你。斯是陋室,唯吾陶然。古井,流水竹筒,一方磨盘,时光仿佛在这里定格。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舀一瓢信江水,和着北窑的陶泥,捏一个我,捏一个你。汤源人还把那些被时光打磨的陶器摆放在一起,满屋子都是记忆。那个有几百年历史的北窑,见证了余干陶文化的古老。不仅是北窑,我想起余干当代陈森林大师薄如蛋壳的黑陶、天然无釉的金陶,想起仙人洞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明代之前,都应写进余干的历史。
我在乡愁书苑等你。带环的斑驳木门,静静的老房子,别具特色的吊灯。桔色的灯光晕染着墨香。从砖墙边木架上随意抽出一本,或中外名著,或心灵鸡汤,或水煮三国,横梁上的灯光淡淡的照着,随意翻看,忘却世界的喧嚣,分享人生中难得的美妙时光。管理员邻家小妹般浅浅的笑,更见一分亲切,感觉这就是你的家。你怎么还没来?
茅草搭就的门楼,石块垒成的短墙,爬满藤蔓的老房子,乡愁园里处处写满乡愁。你若来,我将以古井里汲起的清泉酿成美酒,就着置放在竹林间的天下第一坛,用这里大小散乱的陶罐作酒杯,与你喝个一醉方休,慰我如烟的乡愁。
乡愁的散文12
记得村里有位喜欢讲故事的杨大叔,逢年过节,他家总是挤满了来听故事的乡亲。大叔是文化人,有一肚子墨水,谈古论今,无所不知。因此,听杨大叔讲故事会学习到许多知识。春节回家,正好遇见大叔的`儿媳来我家串门,儿媳人爽快,是村里文化大院的辅导员,带领村里的姐妹们扭秧歌,跳广场舞。她很能干,地里的农活也是样样精通。闲暇时候就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和大妈们唱唱歌,跳跳舞,生活过得很充实。
听她讲,婆婆去世后,公公生病瘫痪在炕上,她就担起照顾老人的重担,别看她身材长得瘦小,照顾瘫痪的公公却有着一把子力气,不怕脏不怕累,每天端屎端尿,把老人照顾得干干净净,还经常用轮椅推着公公在村里遛弯,看看村里风景。这样伺候公公六个年头,说到这,她的眼圈发红,她说“公公一辈子很不容易,为拉扯这一帮孩子,省吃俭用,如今,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却又病倒了,做儿媳的伺候老人是应该的,公公就像亲生父亲一样亲”。听她讲这些往事,心里的那份敬佩油然而生,村里人也都夸她是一位孝敬老人的好儿媳。
乡愁的散文13
夜深了,车窗外的雨仍在下。也许是夜太深,或许是人们不想惊扰这凄美的秋雨来冲洗这浮躁的城市,也许这一刻人们都熟睡了。此刻秋雨的凉,城市的宁静,花草树木的香气在这寂静的暗夜里,使人沉醉。身后的路灯也随着我急速行驶的车不停的变化着角度和亮度,闪闪烁烁。
此刻,车载的音乐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在回旋。这一刻我喜欢将灵魂置身于音乐之中,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把忙碌了一天的思绪与外界隔绝,任凭音符跌宕。耳畔一首《乡愁》让我想起了前两天父亲的电话,老家的无花果熟透了,想乘着这个周末给我们带一些来品尝。在这流火的夜晚,父亲的话语不经意间让我滋生了一种从心底的某个角落泛起那浓浓丝丝的乡愁情怀,想起了老家楼下的那棵无花果树。
那是十年前我离开家乡去外求学的时候,父亲买回来的一棵幼苗,随意栽在小区楼下的空地上。年复一年,果树在阳光的普照下,在风雨的浇灌下,一天天兴旺茂盛,生机勃勃。它每年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自由自在的生长发展,尽情舒展的枝叶十分繁茂,翠绿翠绿的。伸展的枝干甚至有些放肆,渐渐地延伸到了路面的上空也越来越粗壮,好像有点不太收敛的姿态,越发张狂。
每年七八月份果实成熟的时候,总是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硕果累累,颗颗诱人。路过的行人和邻居总是停下脚步,垂涎三尺。每当这个时候,父母也会小心翼翼的采摘很多,分一些给邻居,留下一部分包装好,乘着周末的时间带给我,父母总是想着在外工作的我也能品尝这丰收的果实。采摘的时候深怕不小心弄坏了果树来年没了生机,又或者不小心弄烂了果子不好意思再送人。置身异乡,无论工作有多辛苦,生活有多忙碌,每每接到父母的电话,都是信心百倍,每每收到父母的一个短信都是心暖不已,何况父母还带着老家的无花果来,难免会有一些不能释怀的丝丝乡愁涌上心头,这也许就是所谓故乡的山美,故乡的水清,故乡的果甜。
随着老家的无花果树一年年的丰收,随着秋风一年年吹落的树叶,在时光交错的轮回里,远行的我总不能如期而归,并不是我贪恋远方的风景,亦不是安享现世的荣华。也许是我为了生存、为了人生常年在外奔波打拼很少回家,有些路程,一旦行走,就再难止步,看似近在咫尺的距离,其实早已隔了山水万重,越来越远。每次回家和父母短暂的相聚,临别,他们那双目送我背影的'眼神,让我揪心刻骨。因为我的漂泊,从此给了父母无尽的等待和牵挂。牵挂让父亲染白了鬓角,岁月是无情的,发现父亲的苍老,是每次来扬州开车需要几小时的路程,下车看见他一脸的憔悴疲惫。每次看他忙碌的背影,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表的复杂情感便会涌上心头,心中积聚已久的泪水便浸满眼眶。岁月蹉跎了父亲那军人挺拔的身姿,母亲昔日的青丝里也有了几根银发,这些年脸上的皱纹也让我心疼起来,时光流逝的速度让我有些极恐,我还不想时光悄悄地把你们变老……
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豪情壮志,为了儿时的梦想,我不惜征程踏遍山水,才觅到这魅丽的风景。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些年,独在异乡,举目无亲,被重重的光阴碎片划伤过。无数个日子,每行将一步,让父母的牵挂没少过,父母的期盼没少过,父母的奔波劳累也没少过。他们总是在前方指引我,在我年轻无助迷茫的时候,他们总是给我方向,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满满的信心,他们帮我驱散阴霾,似春雨般的润物无声,父母的爱如东边的日出一样,让我一步步的迎着朝阳向前迈进……
世界上对自己最无私的人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最疼爱的人,最关心的人也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的爱永远都是默默而又伟大,他们不求我能功成名就,也不求我能腰缠万贯,只希望我在外平平安安,踏踏实实。叶落纷纷,光阴荏苒,倘若时间不老,我想让父母少些牵挂,常回家看看,多陪伴他们。
乡愁的散文14
多少年过去,多少次重现,读你千遍无人说厌倦。桃花开,云雨散,清明时空远近浓淡,水彩般描绘,愁绪风干纸上,江山依旧,美不美,人间天上。
与时光并行,有些去处经久不衰,有些情景终生难忘,有些人,无论走多远,最初的那段林荫路径、那条浅浅清溪、那个柴扉虚掩的小院、那处木门紧闭的土屋,总在念想的近处、取向的首先。
静静的修竹亭亭玉立恭迎来者,弯弯的土路拖延春天的过往,翠绿掩映村居,远足踏青的城里人忘却了归途。
这一片古老的村落将岁月酿造,把时光打磨,精致、闲散的生活在静静流淌的水道沟渠中,被漫游或抢食的红鲤搅乱了视线。
和合之声源远流长,一曲悠扬的民谣在暮色中渲染,淅淅沥沥春雨落下,润滑的.巷道石板上拾遗,一枝莫名的花清香漫溢,缱绻了春思。
土木青瓦老屋里,生活的后人依旧生活着明清先祖的家训,宅院天井内敛而开放,接纳外面七彩绚烂的阳光,雕花木窗镂空走漏老宅秘史,悠悠古风穿过窄巷卵石铺垫的道路,行走中回眸,前世今生已然未辨。
村外不远一处古寺,礼佛香火经久不衰,击打木鱼的声音将圣旨传递千年,吃一顿寺内食堂自助素 静心养颜,院外一株桃树枝上含苞待放,和煦清风吹遍初春的田野。
乡愁不止于青山与绿水,更是雨点敲窗鸡鸣犬吠的声音、晚风习习石拱桥下水边浣衣的情景,乡村不止于出发和励志,更是回归和抒情。
芳菲如云,荡漾眠不觉晓的幽梦,春风静止,诗已飘向远方。
乡愁的散文15
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从未离开半步,而今身处异乡,思之深切,于你或是感同身受。
记得每一次送我上车那天,你都是一脸我完全能懂的表情。懂你,并不因为我是你的孩子,而是因为我也是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心情,只因为我是你的孩子。我想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只是有时候走得太过匆忙,来不及剖析那份跌宕在灵魂深处的沉香。那份孕育在爱的海洋里的种子,来自两个完全不同世界的浇灌,在时间的长情里开出花来,像朵七月的桃花般奢靡。那一刻,即便所有的爱都化成了凝视,只剩沉默,我想你也能贴切的体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暖香。
每一次坐上列车,都会想起一个人,或长或短,总是隐约而或明显的想起一个人,我不知道在你的生命中,或是意念里,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离开的时候,忐忑不安。回来的时候,激动不已。
纷纷红尘扰攘,静看往岁搁浅,今虽非昔比,事却经年,已然从心不力,其实每天每时每刻都想打电话给你絮絮叨,但也许是分开的时间久了,也许是那样一种普通的农村家庭,比较封建和保守一点。想给你分享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喜怒哀乐,想给你说你未来的儿媳有多么的可爱,多么的让我迷醉,带给我很多欢乐,当然也会偶尔的难过伤心。但感觉似乎隔着一层永远捅不破的面纱,似乎跨越不了像偶像剧或古装剧里面那样似朋友兄弟一般的温馨。因为你有太多的农活要忙,好不容易有空了我也不忍心打扰你休息。
那一天,我终于给你打电话,你久久未接,我的心揪了一下,平时给你打电话都是嘀咕一两声你就会接的,无论你有多么忙,手里有什么活。
记得以前在地理干活,刚下过一场小雨,哥打来电话,你手里全是泥,但你对语音报出的号码似乎那么熟悉,没等念完你也不顾及把手擦干就接起电话,然后就是一脸的高兴和掩饰不住的激动。但这一次。
“喂,喂”。
喂,四叔?是你嘎,我爸嘞!
“你爸生病了,刚做完手术,现在还讲不到话。家里牲口拽不开,我和你妈轮换照顾他。”
那一刻我全身涣散了,在这个炎热的城市感觉所有的寒冷都刺向我,就只是为了给我一行眼泪。或许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倾人倾城的风景,一切的饰物都有序而恰适的相缀于自然之间,都因心而异,就像此刻我目光所触及的每个角落都悲凉得生疼,我从没有这么一刻如此的恨过自己。
“喂,喂,小清,喂”。
啥子病啊,怎么严重到做手术?有没有生命危险?怎么?记不清当时问了多少个问题,问了什么,但回过神来的时候,电话早已经挂了。
我打电话给母亲,责怪她为什么不给我们说。
“爸爸说不要给你们讲,以免影响你们学习和工作。”
我再一次无法控制自己的'眼泪,我是个男儿,是个将要像你一般坚强和博爱的人,我怎么。
我抽泣着说我马上回来,父亲嘶哑着吃力的叮嘱我不要回来了,安心学习,医生说是阑尾炎,做了手术就没问题。
我是个不孝之子,是个罪人,我怎么能安心?要不是因为逃课而且没钱用了,我不会知道你经历过这样罪孽一般惩罚的痛苦吧!
我不怕别人如何指责我,无论曾经做了什么,错了什么,若你改过,都还来得及解救。若你珍惜过,当要去珍惜,更加珍惜。若你未珍惜过,那么,可以开始了。
不要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要独自悯喃那份藏在夜深处的话白,不要让回忆里那些碎成粉末的过往,借回流的风旋进眼窝,更不要身在故里,不知乡愁。
会不会有这样一个人,像安然的坐在列车上看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想要猛烈的记住他,留住他,却感觉他离你的生命越来越远。
无论你有多忙,手里有什么活,有多么的封建和保守,有怎样的隔阂,都放下吧!父亲节快到了,在身边的,就让他成为你列车上的风景。在远方的,若果可以,何不坐上列车,去看一场最美的风景。若果不可以,就给他一声问候吧!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42-7256.html乡愁的散文
相关文章:
周杰伦好听的歌词1条11-22
卒迹观后感08-17
文化的高二作文07-23
小猫钓鱼音乐教案08-22
春分干净治愈文案09-14
口腔医学教学范文10篇08-15
研讨会发言材料范文10篇08-15
电气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7-25
冬天的句子12-24
校长职称晋升述职报告10-08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十五篇)09-19
最新医院药剂师工作总结简短(九篇)08-09
2024基层干部个人工作总结08-09
女朋友道歉检讨书10-26
水浒传的读后感10-19
学生军训的心得体会10-14
真挚的情感――读《噼里啪啦班的兔子》有感09-26
小升初动员会发言稿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