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于7月15日鬼节作文(通用2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生关于7月15日鬼节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
鬼节的前一天,我们一起去奶奶家里。
我还很纳闷的,这又不是什么节日,怎么还买火纸啊?姑姑说明天就是七月半了,得多烧点钱给爷爷。汗。我身上顿时起了一层鸡皮疙瘩,头皮阵阵发麻。看样子还是要去那片坟地咯!奶奶说昨天姑奶奶来了,还带了几包火纸,说是晚上她娘托梦给她说没钱了。所以赶忙送火纸来了。我们听完一阵阵地发笑,但听完之后。老爸在砸火纸,我在花园里鼓捣着含羞草,奶奶和姑姑正在剥花生,我脑袋里浮现出来的都是以前过中元节的晚上一些人在马路上烧纸钱情景。不一会儿,老爸和叔叔一起开车去了坟地。我拉着姑姑一起。毕竟大约有一年多没有去了嘛。姑姑死活都不去,我一个劲儿地拉着她:“走啦,省的和那个谁一样说晚上来找。”就这样我们在5分钟之后来到了坟地。
那片坟地在栗子园里,因为修建公路,所以有一多半的坟都转移到马岭山上去了,还好爷爷的没有被冲走。因为怕影响市容,所以就用围墙把坟都围了起来。更加增添了几分恐惧感。走进坟地,看见杂草丛生,坟上堆得土被雨水打的`坑坑洼洼的,让人看了就不寒而栗。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爷爷的坟前,匆匆忙忙地上完了坟,就离开了。
晚上,老天就像故意跟我作对似的。先是天气突变,变成雷阵雨了;又是讲好了跟我睡的老妈居然毁约。可怜,只好自己睡了!
穿好睡衣,盖好被子,我很不情愿的睡下了。冷风顺着脸颊“呼呼”的吹,雨“啪嗒啪嗒”的下,惹的我一个劲儿的打颤。突然听见什么响声,我露开脸,慢慢的环视四周,突然我“啊!”地一声惨叫,吓昏了。早上醒来才知道原来是风铃。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2
今天,我和妈妈去姑婆家吃饭,回来的路上,看到有很多的人在学校后面那条巷子里烧纸,我过去问那位老爷爷为什么烧纸?老爷爷说:“七月十四,俗称鬼节,传说会有很多鬼出没,今天烧纸是为了祭奠死去的亲人。”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经过上网查询,我知道了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三月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传说,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冤魂厉鬼走出地狱,在人间游荡。每到这几个节日,人们都会在一些较偏僻的地方烧纸,祭奠死去的亲人,送去对先人的祝愿,让先人保佑自己和家人一辈子平平安安没有灾难。
鬼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烧纸、焚香、施食,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施歌儿、水旱灯,等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祭奠或保佑。这里面都包含着人们的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对死去亲人的无限思念。祝愿来年能健健康康,思念死去的`亲人朋友。
所以鬼节并不可怕,那些传说都是不真实的。其实这个节日是个很美好而又悲伤的节日。美好在人们许的那些愿望,而悲伤在那些死去亲人的生命无法挽回。
鬼节,名字虽然可怕,但是它也蕴藏着许多传说故事。同时也提醒大家要珍视生命,爱护生命。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3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4
由于中元节是祭祀先人的鬼节,因此各地习俗都是围绕祭祀展开的。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阎罗王会把地狱的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的家中接受祭祀饱餐一顿。因此,人们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中,供奉上秋收新鲜的稻米粮食和鲜果,燃香烧纸,宰杀牲畜祭祀先人。同时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平安。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为了防止在阳间飘荡的鬼魂伤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河北省:在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中元节“送羊”的习俗,在中元节祭祀先祖是会一并准备鲜果与蒸羊送给外孙。而在清河县人们在祭祀后也会蒸面羊送给女儿。
福建省:福建中元节也叫“烧纸衣节”,已出嫁的女儿准备父母的衣冠等物放在箱匣之中,用纱蒙上,送到父母家。在福建中元节也有出家的`女儿回家祭祖的传统。
江西省:江西省的吉安人在中元节烧纸钱时忌讳孕妇折纸锭,据说是孕妇折的纸锭焚烧后就会化为虚无,鬼魂是拿不走的,防止鬼魂生气,觉得人类烧纸是在戏弄他们导致家宅不宁,因此孕妇不折纸钱。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5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6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宝岛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7
中元节与盂兰盆节起初因佛教盂兰盆会施舍饿鬼为始,因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
到了宋朝的'时候,由于儒、释、道合流的日趋明显。民间流传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并将佛教的盂兰盆会与道教“中元地官节”相结合,而流行道士诵经普度众鬼,期使获得地官赦罪,获得解脱。因此民间习俗的中元普渡着重在祭祀孤魂野鬼,与中国传统对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在一起,变成“祭鬼”,亦即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改以盆施饿鬼但与道教和儒家的祭祀习惯不同,盂兰盆法会以素食施食供养。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8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要去给外婆扫墓。
一大早老妈就把我叫起来,倒计时上去买烧纸也就是所谓失去亲人的“钱”到啦集市上各种各样钱看得我眼花缭乱。有一元。两元一千元的纸币上面还有玉皇大帝的头像。还有金银元宝,纸铜板……
买好烧纸后我们往回返。
外婆的坟墓在一大片玉米地里,由于玉米的叶子非常锋利,很容易刮伤我们于是我们各自都做好啦防护。姑外婆和老妈都穿个破褂子,带头冲进了玉米地我也不甘示弱披上雨衣也冲进玉米地在地里,在地里我双手向前伸直,把玉米叶拨向两边这样就伤不到我了。
这样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拉坟前用手划拉一个十子架,接着用打火机点燃啦“钱”火哗的一下烧拉起来由于玉米地里本来就闷热再加上燃烧的火焰使本来就汗流浃背的我们更热啦,汗珠啪嗒啪嗒的往下落,但老妈却说“老妈收你的'钱在那边要舍得花钱,别省吃俭用……”此时老妈的表情是那么严肃。痛苦。
中元节,这个悲伤哀痛的日子;这个思念亲人的日子;这个令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9
又是一年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又称中元节。在这一天的前后几天,都是人们祭拜先人的日子。我家也不例外。
对于七月半,由于自我懂事后没有亲人离世,因此我更期待这一天的食物。在中元节,妈妈会准备一些瓜果、糕点、炒货进行祭拜,而我就等着这些美食的祭拜完毕。
一大早,妈妈就上街买了莲藕、凉薯、苹果、荔枝,还有一些薄荷味、桂花味的糕点。当然,西瓜子、葵花籽和花生也是少不了的.。
平时我不太愿意上街提东西,但这一天我很乐意!
当我们吃过晚饭,妈妈吩咐我早点去洗澡。洗完后,我就会洗干净部分莲藕、苹果、凉薯等好吃的,切成一片片的摆在碟子里,最后和摆好的糕点碟子一起摆在八仙桌上。之后,在爸爸的带领下,将姥姥、爷爷等逝者“接回家”后就开始了祭祖。
我们先是点了鞭炮,然后对着八仙桌拜了几拜,等待先人用食。大约十分钟过后,爸爸再次烧了纸钱,表示可以吃东西了。此时我虽然很激动,但会忍着不表现出来,否则会惹来妈妈的责骂。
不过,骂几句算什么,只要能吃到好吃的就好了。我吃一口藕片,又吃一口凉薯,嘴巴里甜甜的……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0
今天是中元节,俗称鬼节。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孟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小时候我三爷爷说过鬼节到来前后阎王放出的鬼魂会找替身,晚上不能出去,听起来很慎人,每次听完了故事,不要说出去玩、就是睡觉都要蒙着被子,脑子里想象的鬼魂比讲的还可怕,懵懂间流着冷汗战战兢兢睡着,等到天明睁开眼睛,窗外艳阳天把梦中的恐惧逸散而光,所有鬼魂在阳光下化为乌有,心灵深处的魅影随之消散。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1
道教认为产生天地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即“三元”,三者称“官”,即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天官紫微大帝赐福,诞于正月十五,称上元节。地官清虚大帝赦罪,诞于七月十五,称中元节。水官洞阴大帝解厄,诞于十月十五,称下元节。我们熟悉的元宵节即上元节,或称上元灯节。三元节时,三官下界巡游,履行职务。它们法力无边,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于七月十五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有罪的人也可向其祈求赦罪。《修行记》云,“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举行“中元斋醮”,俗称“道场”,为民众祈福。是日殿上设“太上中元七气赦罪洞灵清虚大帝平等应善天尊”的神位,广陈供养。卯刻,道众闻鼓上殿,经师们加披五彩云鹤班衣,位列前排左右。高功头戴五老冠,金莲盖顶,身披天仙法衣,手执朝简,在钟鼓齐鸣中拈香、宣表,称“庆贺朝科”,便拉开了法会序幕。法会的`一般安排是,除上下午唪诵 《玄门功课经》外,主要是拜《玉皇宥罪锡福宝忏》。晚间唪诵《铁罐焰口施食》,超度前羽后化的祖师,并普渡十方孤魂。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2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 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3
今天是农历七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我要去给姥姥扫墓。
一大早妈妈就把我叫起来,倒计时上去买烧纸也就是所谓失去亲人的“钱”到啦集市上各种各样钱看得我眼花缭乱。有一元。两元一千元的纸币上面还有玉皇大帝的头像。还有金银元宝,纸铜板……
买好烧纸后我们往回返。
姥姥的坟墓在一大片玉米地里,由于玉米的'叶子非常锋利,很容易刮伤我们于是我们各自都做好啦防护。姑姥姥和妈妈都穿个破褂子,带头冲进了玉米地我也不甘示弱披上雨衣也冲进玉米地在地里,在地里我双手向前伸直,把玉米叶拨向两边这样就伤不到我了。
这样过了十分钟左右,我们来到拉坟前用手划拉一个十子架,接着用打火机点燃啦“钱”火哗的一下烧拉起来由于玉米地里本来就闷热再加上燃烧的火焰使本来就汗流浃背的我们更热啦,汗珠啪嗒啪嗒的往下落,但妈妈却说“妈妈收你的钱在那边要舍得花钱,别省吃俭用……”此时妈妈的表情是那么严肃。痛苦。
中元节,这个悲伤哀痛的日子;这个思念亲人的日子;这个令我永生难忘的日子。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4
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在农历的七月十四,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俗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人迹可至的地方吃东西。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做法等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我们家在这一天忙的不可开交,点油烛、烧香、拜祭先祖、放鞭炮、烧纸钱。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先祖的怀念,是一种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据说鬼魂在阴间是看不见东西的,所以要点油烛为他们照明;烧香、烧纸钱则是给他们的礼物,希望先祖们能在阴间过得幸福,什么也不缺;放鞭炮则是迎接、送回鬼魂的方式,放鞭炮时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表达我们对先祖的热情。
有些人说鬼魂、阴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祭拜纯粹是一种迷信;也有人说如果不祭拜,游荡的'阴魂会生气,会上门找麻烦。我认为中元节的祭拜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意愿的一种寄托。现在,在中元节祭拜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有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元节的存在。我觉得,这种习俗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将这种文化继续传给我们的后代。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5
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的名字在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根据习俗,这一天,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已故的亲戚一种香味,然后烧纸钱来表达后代对先人的`尊敬。
离节日还有几天,叔叔事先通知我们中元节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日元节。上午,我和父亲早早到达叔叔家,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后,父亲带我去了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到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爷爷、太公和奶奶的肖像。照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太头发白了,看起来像七十多岁,脸很慈祥。我和父亲在香炉里放了香味,在肖像前跪下,离开了。
午休后什么也没做。我在菜园里摘油菜花。从远处听到叔叔说:听坤,来邦忙,烧贡品(纸钱)。我很快就过去了,叔叔先报告要塞火砖。下面放着柴火,打火机稍微烧了一点,那些贡品不久就烧了。
之后,我和妈妈和阿姨用桶装起来,提到不远的小河,倒进河里的时候,听到旁边倒纸钱的人喃自语。太公,太太在这条河的某个地方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6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来源:
佛教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7
“中元”这个名字来源于中国三大宗教之一的“道教”。据说在道教里,天上的官员在一年之内要进行3次对人间善恶的调查,这个时候就称作“元”,所以一年一共有“三元”。旧历的`1月15日叫“上元”,7月15日叫“中元”,10月15日叫“下元”,在这三日里要举行祭神仪式。
为什么在日本“三元”只剩下“中元”一个了呢?那是因为这一天刚好和日本佛教里的“盂兰盆会”(御盆)是同一天。再加上,“中元”时刚好是农作物收获的时期,为感谢祖宗的保佑有好的收成也是一个方面。在这一天里,人们为了祈求能够平平安安生活到下一个中元时节,纷纷祭拜祖先,并在向亲戚好友赠送米和面类的食物。
当道教传入日本的时候,中国的“中元”风俗和日本的“盂兰盆会”混杂在一起,因此就成了现在的互赠礼物的中元节。
中元节是指在每年的7月上旬到7月中旬这段时间里,向给予自己照顾的人表达感谢之情的送礼习惯。人们把平时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全部都包含在中元节的小礼物里,所以非常重要,正所谓“礼轻情义重”。
日本人一般会送包装精美的礼盒,内容通常是“果汁”“素面”“食用油”“洗剂”“火腿”“糕点”等等。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8
很多人一提起盂兰盆节就会想到日本,其实,这个节日发源于我国,在道教中也称之为中元节。
据传,在中元节这一天,地狱的大门会被打开,许多鬼就可以趁此时机回到他们生前的家里,享受后人的祭拜。而这个节日我家自然也不会错过。
今天我们家准备烧包。每到这几天,天气就会有些发凉,空中也可见一丝丝的'细毛毛雨。阴阳相隔,想要见的人都已不在,也许老天也在为此而悲伤吧!
爸爸妈妈在家里准备晚饭,我和弟弟跟着亲戚带着纸包、纸箱等来到野外开始烧包。
我和小孩子负责把附近的树枝、树叶扫开去,以免待会烧到别的地方去。而大人则开始分开那些捆成一捆捆的纸包,待拆开绳子后,则将纸包或侧放或竖放的摆好,确定待会烧起来之后能够更容易烧开。
伯伯用打火机点了三支香和一支烛,插在土里拜了几拜,然后引燃纸钱,一把把地撒向纸包,确保纸包能够燃起来。我则和孩子们一人拿着一枝小树枝,拨弄纸包,将那些没有烧起来的纸包拨到火那边,或是将倒下来的纸包拨正……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空气暖了起来,希望逝者和生人都能这样温暖下去……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19
大家知道吗?在暑假里也有许多节日,如:七夕节、建党节和中元节,下面我就来介绍中元节要干什么、怎么由来的。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成为盂兰盆节。日期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在江苏,每逢中元节吴县居民以锡箔折锭,沿路楚化;仪征县各地尚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火,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成为“度尾”。
在中元节,人们也要祭祖,在阴历七月十五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返家探望子孙,故需要、祭祖。祭祖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先插上香,每日晨、午、昏,共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这就是中元节的习俗,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20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就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就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就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就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就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就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就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就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就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就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就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21
风起,云稠,鸟哀,花泣;不日又要到中元节了,多少相思无从寄,亿万冥币、半车冥纸,即使再多也无法割舍那份永远失去的亲情!
万寿园,车来车往,络绎不绝,远远就能闻到天空中弥漫着残香与纸灰的气味,近处更是烟雾缭绕,朦胧如野;也许如此更能让活着的'人以之安抚,对逝去的亲人加以告慰吧!
穿梭在烟雾缭绕的人群中,偶闻一处畅然欢笑,居然是在这一片逝者的净土上,丝毫没有悲哀的情绪,可悲!然,汝奈吾何!?
双手轻抚您的墓碑,眼泪悄然滑落,四年了,您还好吗?有没有想念梅儿?在梅儿心里,您依旧安详地躺在老宅里,依旧在那个盛满欢笑的家里,只是在这里为您立了墓碑而已;红尘陌路到处都是您的影子,无所不在,累了、痛了都会与您倾诉,只是习惯了没有回应的对答;您也一样,有所不快也与梅儿说说、倒倒,别苦了自己。如今梅儿也只能偶尔来陪陪您、为您祭祀焚香寄冥币了,以此来告慰您在天之灵;您还记得我们的相约吧,来世,我们母女互换,让梅儿来照顾您一生一世,以报答您的恩德。
瞧,天也落泪了,也舍不得您离去,如果可能,我愿用一切再换回您我无时无刻都思念的母亲!您安息吧!
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22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43-9298.html小学生7月15日鬼节作文
相关文章:
人物论据素材:铁人精神的故事01-19
天鹅湖的作文12-24
创客的作文12-23
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意义作文11-26
四川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校怎么样10-28
三好学生班主任评语优秀4篇11-15
山居即事翻译赏析09-27
适合开学季发的励志正能量文案08-31
等一等,让灵魂跟上来美文07-05
毕业生职业规划08-17
军训第三天心得感悟10-19
骨干教师培训讲座演讲稿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