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必须合法合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确保方案的合法性和可行性。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规范是怎样的?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供大家参考。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1
一、专业名称
软件工程
二、学制
4年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开发实践、项目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运用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及工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与维护、项目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获得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安全意识、实践能力、创业精神,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四、培养规格
根据“基础适度、口径适中、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软件工程的基本训练,具有软件开发的实践能力和经验,软件项目组织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工程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
(2)掌握软件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软件需求、设计、实现、评审、测试、维护以及过程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了解软件工程规范和标准;
(3)具有软件项目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4)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5)具有软件开发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阅读、写作和交流能力,并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7)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20年)》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了尽快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教育部、中组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江苏省积极启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试点项目,并已通过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评审、同意备案。
经镇江市教育局推荐、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我校被确定为“江苏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并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同时,我校被镇江市教育局确认为热点高中“自主招生学校”。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拔尖创新人才。
(二)遵循“三个坚持”的原则。坚持积极推进、稳妥操作的原则,坚持评价方法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力求全面、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开班计划
3个班,120人左右。
三、推荐与报名
(一)报名条件
20__年入学,具有阳丹市学籍的`初中学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文化成绩优秀,在开拓创新方面有特长;身体健康。
(二)报名程序
1.个人申请:填写《省丹中第三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报名表》,表格请从省丹中网站下载。
2.学校推荐:由所在学校依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初审,按分配参加考试的人数推荐参加选拔的学生,名单由所在校公示不少于三日。
3.资格审查:由所在学校统一到我校办理报名手续。报名时应带“选拔报名表”、“学校报名汇总表”、考生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获奖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我校根据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合格者发给参选资格证。
4.报名、考核费用:150元/生
四、考核办法
(一)笔试
7:30—9:30数学(160分)
10:00—11:30理综(100分,含物理、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内容)
13:30—15:30语文(120分)
16:00—17:40文综(120分,含英语、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二)面试对象的确定
1.根据笔试成绩,按分配指标数1:1的比例,划定各校的面试分数线,从高到低确定面试对象。笔试总分相同,以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排序;数学、语文两科成绩之和相同,以数学成绩排序;若数学成绩仍相同,则均确定为面试对象。
2.城区初中名额分配到校,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农村初中在分配指标总数内确定面试对象20人(生源数200人以上的,每校最多不超过2名,生源数200人以内的,每校最多不超过1名)。
3.具有阳丹市户口的考生,在各校分配指标数范围内确定面试对象;非阳丹市户口、笔试成绩达到一定分数的考生,不占用本校的分配指标。
(三)面试
面试主要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面试结论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种。
五、培养对象确认
在笔试成绩和面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择优确认培养对象,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六、日程安排
1.报名日期:6月25日—6月28日(个人申请、学校推荐、公示)。
2.资格审查:6月29日(各初中学校派专人到丹中办理相关手续,交纸质报名表和电子版汇总表)
3.考核日期:
7月1日笔试;
7月3日确定面试名单;
7月5日面试;
7月8日公布培养对象名单。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装艺术设计与技术创新能力,熟悉设计程序和相关法律,了解中外服装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实践能力强,能在服装设计教育、研究、设计、新闻等生产和管理领域从事相关服装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服装设计方向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主要学习服装艺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服装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与方法及基本设计技能、技巧的训练,具有服装设计与实践、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1、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新思维、重创造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了解服装艺术设计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独立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从事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工作的能力和素质。
2、知识结构:具有较扎实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的新成就、新发展,获得服装艺术设计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设计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懂得艺术设计学科的'一般规律,能胜任相关单位的服装设计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质结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业爱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审美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
4、毕业生应获的知识和能力: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要具备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热爱服装艺术设计事业,具备基本服装艺术设计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服装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并有较强的使用现代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备能力;具有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有较高的美学修养;掌握服装艺术设计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术研究、创新方法;掌握和运用现代设计技术,特别是平面辅助软件、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营销学、心理学、设计美学等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设计师职业道德素养和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了解服装艺术设计行业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以及平面艺术设计行业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艺术设计学、文学。
四、主要课程
服装概论、构成艺术、服饰图案、服装效果图技法、服装设计基础、主题设计、专题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学、服装材料学、服装色彩设计、服装立体裁剪、针织服装设计、服装CAD、服装推板排码、计算机辅助设计。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实践、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实习、专业考察实习、毕业实习等等,四年共按排4~5次,累计6~15周。
六、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四年,文学学士。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4
【摘要】生物工程产业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主导性产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科为背景、以化工学科为优势、以生物学科为基础,制定了满足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需求、生源质量和未来就业方向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在学生个性化下功夫,培养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对不同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
【关键词】生物工程;培养方案;分类人才培养模式
生物工程专业是教育部于1998年正式成立的专业,包括生物化学工程、微生物制药、发酵工程、生物化工等专业,并且首次将生物工程列为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学门类中的一种,与化学工程、轻工等并列,对生物技术领域产业化发展以及人才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1,2]。随着时代发展生物工程已经逐渐发展成主导性产业,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必将成为国家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大的推动力。生物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但近年大规模扩招和许多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限制,致使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学资源紧张且师资薄弱,教学质量方面出现较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办学力不从心;(2)由于目前生物工程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产业化,许多高校又增设了生物工程专业,导致毕业生就业出现困境;(3)生物工程本科专业为一级学科,但却没有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从而导致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出现脱勾现象,对于生物工程领域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培养非常不利,为此应加快生物工程硕士和博士点建设,切实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各种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3-5]。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比如现行生物工程专业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规范要求,生物工程专业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培养,而学生毕业后有的出国、有的考研、有的到研究性质的单位、有的到技术岗位、有的到本专业管理岗位工作等等。如果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配套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培养,这样的毕业生是无法满足上述这些不同岗位工作的要求。所以说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科为背景、以化工学科为优势、以生物学科为基础,制定满足社会需求的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并根据社会需求、生源质量和未来就业方向提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在学生个性化下功夫,培养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单位对不同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我院围绕学校的办学定位和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认真总结专业办学经验,深入开展本专业人才需求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对于创新能力和自身素质要求,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优化,突出专业特色。以增强人才创新性、实践性、前瞻性和适应性作为根本原则,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做到持续改进,以保证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适应企业、行业、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着重建设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真正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对口人才。
1拓宽专业口径,制定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1.1准确定位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紧密追随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按照企业和市场需要不断调整和重组现有专业,使生物工程专业更好的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另外要不断拓宽就业基础,着重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按照社会发展需要使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体系。遵循“横向拓宽,纵向理顺,加强基础,调整结构,更新内容,精简学时,突出实践”的原则,并根据吉林化工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的原则和意见,重新构建培养方案,使其更加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其主要特点是:(1)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目标更加明确;特别是增加了本科生在读期间,必须修满4个创新教育学分,否则不能毕业;(2)明确主干课程的同时重点建设实践教学环节;(3)拓宽专业口径,把注意力放在创新能力的培养;(4)采用3+1模式,即大一到大三学年主要学习理论知识,大四学年重点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新培养方案更加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符合新时代对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由此,我们确定了生物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扎实的理化知识、社科知识和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学会学习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掌握生物工程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从而成为在该领域从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及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1.2明确生物工程专业分类人才(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培养要求
以“注重素质、强化基础、拓宽口径、增强能力、开拓创新”为教学指导思想,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培养素质高、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生物工程技术人才,并对素质结构、能力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做了明确的要求。对于素质结构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只有具备健全人格、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发展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对于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在相关领域进行独立研发和生产设计,才能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科研开发。对于知识结构要求具备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生物工程专业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管理知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的理论和知识才能熟练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成长为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注重课程建设,建立科学、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修订与之适应的教学大纲
按照拓宽就业基础和增强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计划,综合考虑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协调发展,改变过去专业意识强和各门课程相互独立现象,增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改革。新的课程体系既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和文理工渗透也体现了上下游技术结合。设置的课程选择性更强,专业任意选修课由原来的14门增加至20门,并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大实验的重要性,设置了《基因工程综合实验》、《细胞工程综合实验》、《生物分离工程综合实验》等综合大实验课程,并增加了《发酵工程课程设计》。增设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英语听力课。同时修订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并确定重点建设《基因工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每门课程均设课程负责人,由课程负责人制定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组织课堂教学。另外,加强教材建设,制订“生物工程专业教材选用原则”,优先选用教育部获奖教材、优秀教材、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引进国外优秀教材的中文译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近3年出版的教材。同时学院编写了生物类优秀教材推荐目录,供任课教师在征订教材时参考。
3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生物工程专业是生命科学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工业生产的桥梁。所以,我们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充分发挥科研的支撑作用,合理安排实验课程、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建立一定的研发训练体系;而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活动的质量,贯彻了“全人教育”的思想,保证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
3.1结合生物学科特点,统筹安排实验教学
生物工程专业原来专业基础实验课大多为验证性实验,这样不利于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内容的'引入,更不利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为此,重新构建了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优化了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增加了综合和设计性实验。将所有实验课分为专业基础实验和生物工程综合大实验两大类,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特点组织教学,突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按照新思路,我们将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内容按基本技术、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四个层次重新组合,优化课程体系,打破课程界限,内容合理衔接,由易到难,避免重复;将实验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综合实验三大类,使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具有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另外重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并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各种学术讲座和Semi-nar形式的学术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充分了解本领域的发展前沿,从而使其明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增强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终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3.2建立“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实行“四个三”实践教学体系,即三个实验层次:宏观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三种实验类型:基本验证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三种教学途径:必修实验、开放实验、创新实验;三种考核方式:实验习惯养成和基本仪器使用、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通过“四个三”实践教学实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了各门课程的内在联系,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推动了学生进行独立研究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3.3尊重教师科研背景,理论实验同步建设
我们充分尊重教师的科研背景,使课程或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师科研方向一致,使之能将科研成果及时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由主讲理论课程的教师总体负责对应实验课程的建设,使之合理衔接,内容融汇贯通,从而促进了课程的整合和理论、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
3.4技术方法合理综合,内容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
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基本技术不计学时学分,实行实验室开放性训练,合格者方可进入实验环节。结合“本科生创新教育基金项目”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为学生开出设计创新性实验。另外导师将个人的科研成果进行重新设计转化为学生能够操作的综合性大实验,通过学生再现科研成果可使学生明白科研成果必须能够复现并且经得起推敲,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逐步实现了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基础实验技能化、实验平台多元化、实验思维科研化、培养过程个性化的实验教学体系。
4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奠基工程。教育的产品——人才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焦点,为此,如何培养出一专多能、几专多能的高质量的人才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面前十分突出的重要课题。目前部分高校也实行创新型、复合型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同一个专业只实行一种培养模式,一种培养方案,学生入校后,只能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去学习,学生却没有选择余地,结果导致同一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全国差不多。而社会同一行业用人单位对同一专业的学生要求却不同,即虽然来自同一专业毕业生,其工作岗位性质要求是不同的,然而学生在学校培养规格基本一样,这样的毕业生就不能满足社会同一行业不同性质岗位的需要。现实社会中,需要各种培养规格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如研发型人才、技术型人员、专业管理人才、教学型人才等不同规格的各类人才。因此,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加大研究力度,培养不同规格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和学生本人的需求,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进而适应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因此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应抓住机遇创新发展,不断地探索改革培养方案,最终实现培养生物工程领域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凤杰,孙文敬,黄达明,钱静亚.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实践[J].轻工科技,20__,29(4):142-144.
[2]潘志明,孙林,周福才,等.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实施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__,51:268-269.
[3]江成英,刘晓兰,邹东恢,等.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J].高师理科学刊,20__,33(6):118-120.
[4]张德华,江瑜,陈存武,等.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框架结构与教改探索[J].皖西学院学报,20__,27(5):53-56.
[5]付明,吴镝,邹娟,等.生物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J].怀化学院学报,20__,34(5):90-92.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5
根据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专业学科门类划分标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结合我校教育教学资源,参照其他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情况,制定我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较高综合素质和旅游营销与管理特长,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及其他行业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掌握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初步具备从事旅游管理、教学和研究的能力,具体如下: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够进行基本的会话和写作
6.掌握文献检索、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科主要课程
旅游学概论、管理学原理、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饭店管理原理、会展概论、景区管理、会计学原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统计学、旅游心理学等。
四、最低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学年学分制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该达到的最低总学分为177学分,授予管理学学士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6
为提高临床卫生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批医学创新团队,提升我院医学科技总体水平,加强我院临床医疗、科研和管理的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并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现对我院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规划:
一、医院人才资源现状。
现有在职职工1323人。其中高级职称281人,中级职称466人,博士12人,硕士290人。在国家、省、市学会担任委员以上职务的30多人,&&&&&等一批中青年专家在省、市学会担任主要学术带头人,10余人获“##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和完善各项人才政策,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我院年轻骨干人才的作用。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培养与引进并重,稳定队伍,提高素质,改善结构,优化环境。培养和造就一支与我院医疗卫生需求相适应,用得上、留得住的高层次人才队伍。
(二)工作目标:①扩大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五年内全院临床医师人员本科学历占%,硕士研究生学历占%。五年内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人。②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预期目标:人才在各学科间分布更趋合理。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更趋合理。③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预期目标:
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更大提高。使高层次人才与学科带头人的竞争力达到更高水平。
三、战略人才培养计划
战略人才培养体系由“雏鹰计划”、“飞鹰计划”、“精鹰计划”和
“雄鹰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医院战略人才库。
“雏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飞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普通职工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
“精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医院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中层干部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医院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更高一级的岗位储备人才。
“雄鹰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对现有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领军人物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医院今后的战略布局作好准备。
通过上述四个计划,逐步将培养对象培养成为关键岗位继任者和医院后备人才。关键岗位主要指医院根据当前或根据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医院为应对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医院某些中、高级岗位的具有培养潜质的人才。
四、加强教育培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一)加强学历教育:坚持院校培养的主渠道,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中青年医护人员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通过广泛的学习与学术交流,获得更多的骨科卫生前沿新信息、新技术、新思路。
(二)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支持医疗、护理、医技专业人员参加各种在职培训的学习,有计划分期选派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建设继续医学教育考核制度和继续医学教育档案,健全和完善继续医学教育证书制度和学分登记制度。
(三)切实抓好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规范化培训:①继续做好年轻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一是要强化基础理论的培训,主要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的课程设置。二是采取院外培训和院内轮转相结合的办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三是要重视基本知识的培训,重点了解和掌握医院的各项医疗制度、基本医疗流程。②继续加强医技科室人才的培养。加强理论学习,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积极开展新技术,同时提高本专业的检查、检验水平,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③重视和加强护理人员的培养。护理人员的培养突出“三基”和操作训练,强化无菌操作和与医生的配合意识,同时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新方法,把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生活护理提高一个新水平,为患者创造良好的治疗和生活条件。
五、坚持重点专科为龙头,加强学科带头人建设。
(一)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合作与往来,搭建人才培养的广
阔平台。通过技术交流、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带动我院各专科的发展。针对性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技术、聘请合作医院教授为重点专科的专家,带领、指导和组织科室人员进行讲学和技术指导。
(二)加速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的培养。各科室制定符合医院实际的培养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培养措施。加强后备人才的实践锻炼,有计划地选送他们到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培训和进修,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
(三)通过政策倾斜,完善高层次人才奖励机制。对引进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给予科研课题及配套经费、落实保障性住房、家属及子女工作上学等问题。建立人才培养基金,每年从收入中拨%用于人才培养工作。
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一)按照“培养、引进、聘用”三个环节,实施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工程,努力营造有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卫生人才队伍。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结合医院发展实际,通过两到三年时间,在打造一批重点、优势、特色专科的同时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积极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二)建立规章制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养方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的合作,签订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及医疗合作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院指导,定期选拔院内年轻骨干赴合作单位进修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
提高全院各类人员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
(三)以高端人才引进为重点,形成引进人才带动本地人才、本地人才争做高端人才的氛围。按照高标准培养人才、高层次引进人才、高效能使用人才的标准。积极引进高能力人才。
(四)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形成优势项目带动人才引进培养,人才引进培养与项目发展齐头并进的态势。积极选拔后备人才,以在职攻读高学位、到国内外顶尖医院进修等形式重点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配备结构,促进科室实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学科建设项目,以项目为平台,引进培养科研型人才、高层次人才及紧缺的专业人才。迅速建立起一支优秀创新人才的科研团队,引领带动医疗工作的快速发展,形成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七、加强附属医院建设,不断提高临床科研、教学队伍水平。
借助高校成熟的教学经验和强大的科研实力,提高医院的层次,促进医院从以医疗为主体向医、教、研同步发展的教学型医院转变,以河南大学为依托,实现跨地区、跨部门教学、科研和医疗资源的优化组合,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医疗教学模式,不断更新及提高医护人员医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医院拥有更大的市场竞争人才、技术优势从而大幅提高医院科研教学质量。
八、加强医院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医院科学发展。
多管齐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尝试建立医院管理人才培训基地,邀请管理专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国内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7
一、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定位问题。高职院校目前的办学定位是一个争议较大的热门问题,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这是一种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的高等教育。对现有的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应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与中职教育的最大区别应是它的高等教育属性。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满足以下的要求:(1)满足就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技能)与职业素质作为职业教育的特征体现,应成为培养学生就业谋生的必需;(2)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3)满足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尽可能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规划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各院校虽有强烈的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但究竟如何来规划自己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尚存在相当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造成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名称多、设置乱”这一突出问题。笔者认为这固然有由其职业培养特点与就业导向导致的因素,但根本上讲是由高职教育尚处于初始阶段决定的。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现状既有面向市场灵活性一面,也造成了在培养环节和组织教学以及质量控制上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给专业建设的长期资源积累和品牌打造带来很大的困难,也与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技术的综合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如何积极探索形成既相对稳定又具灵活性的专业设置与布局,以促进专业建设及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水平的提高,就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
基于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专业建设发展的思考,笔者引入“专业群”这一概念,提出基于“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多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群的专业设置框架模式,并认为此模式应成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的总体指导原则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模式,即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下的核心课程群及核心能力培养模块十多个面向岗位(群)专业方向(知识+技能)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
1.专业群的内涵。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专业技术基础相同或紧密相关,表现为具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并能涵盖某一技术或服务领域的由若干个专业(方向)组成的一个集合。专业群各专业(方向)可以是同一专业大类(或学科体系)中的专业,也可以是不同专业大类(或学科体系)中的专业,能否归为一个专业群主要用是否拥有共同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和基本技术能力(技能)要求来划分。
2.基于专业群设置的特色所在。技术平台相对稳定有利于建设、专业方向开放灵活针对市场需求;专业建设目标清晰、任务易明确、核心专业依托群体易于打造品牌;优质资源高效共享投人产出好、教学管理规范方便易于提高效率。概括起来讲,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与布局的意义在于它能够较好地满足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特殊要求:既要求专业相对稳定以进行专业建设与积累,又要求专业必须灵活适应市场需求。通过按专业群划分进行专业设置与布局,各院校才能够围绕区域或行业的需求和发展,规划各自的专业{群)布局,明确每个专业群中的核心专业,并针对核心专业着力打造各
专业(群)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学院专业建设的高质量、高效益及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与多个专业方向;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和学分互换为核心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三部分组成:①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这一课程模块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②公共技术平台课程模块。该模块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术(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术(能)实训模块。其中核心技术(能)实训模块的教学应通过产学结合办学模式,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加以实现。③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这是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它直接反映高职教育的职业特征。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并通过校企合作,采用学工结合和顶岗实习方式完成相应方向的技能培训模式。
笔者提出的课程体系框架,在保证高职教育的高等教育属性的前提下,通过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为学生的谋生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鉴于其方向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准订单”特性,凸显了高职教育中职业教育的特征特色,使其更具普遍意义和可操作性,它既为由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行业职业资格认证机构专家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空间,也为各专业方向教师开展校企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是使高职院校真正将校企产学研结合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
四、几点说明
在以上形成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中尚需进一步对课程体系中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实施途径及质量标准要求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将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特征)固化为制度化的正常的教学形态,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构筑各自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与评价标准的课程教学内容。①技术平台课程模块中由“理论课程+实训教学”两个环节组成,总体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理论课程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的核心课程群;实训教学构成该专业群各方向学生必需具备的核心技术技能,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为主,并用相应的技术(能)认证证书来保证教学质量。②各专业方向模块中也由理论课程与实训实习两部分组成,但在方向模块中以实训实习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基本上在最后一年通过教学进程安排予以实现。
理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能力的专业基础与职业知识来构筑,以适度、够用为目标来优化;实训实习教学以学生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证书的获得及顶岗工作为目标来安排并作为质量考核标准。主要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内实训基地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
2.与国家职业资格相衔接,实现职业资格“直通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应达到的专业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内容,围绕技术平台课程模块及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考虑理论课程教学及实训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内容的融合。各院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历史背景、现实环境、基础条件以及资源的可获取程度,在操作层面上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五、结束语
笔者引入专业群这一概念并明确其内涵,通过对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下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提出了一套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具有普适意义的操作框架,一方面回答了目前高职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同时也提出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专业众多、设置随意、资源利用差且不均衡、课程改革与建设缺乏明确思路和目标等诸多突出问题的解决思路,并为下一步专业建设中课程改革与公共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及教学管理建设等各项建设工作明确了目标、奠定了基础。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篇8
从管理的职能来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首先必须具备经营和决策的能力,良好的决策又取决于管理者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另外,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于下级员工、上级领导、供应商、投资商等人打交道,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也就是沟通和协调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是协调的基本功夫,因此,要求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口同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要掌握熟练的与人交流的交际技巧。
随着管理者层次的提升,管理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管理者应对复杂演变的市场环境的识别与反应能力,以及对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形态演变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机会的把握能力和危机的防范能力,因此管理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要有洞察能力,要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不断的变革企业的组织结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要有变革和创新精神,另外,当企业面临危机时要有处变不惊、化危机为契机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仅包括如何有效的决策,如何计划,如何进行技术操作,还包括如何处理部门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是个考验,也是这些应届毕业生在企业是否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因此,在校园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实践操作的能力。
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素质培养方案
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公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由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和实践课构成。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偏高,实践课所占比例很少,且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民办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照搬公立学校的模式,在课程设置上要强调应用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完善理论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对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是通才型,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除了设置必要的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之外,要灵活的加大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的投入力度。专业选修课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增强学生择业的灵活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以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公共选修课亦可以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要加强外语、计算机操作、社会心理学、体育等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知识素质、人文素质等综合素质。实施个性化教育。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工作岗位是针对企业管理部门的设置。所以应当在强调学生综合管理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个体在某个专项职能管理上的优势。这要求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应当实行“个体兴趣模块”的方式。为此,我们可以结合目前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向和企业对工商管理技能的要求,考虑设置“项目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经营分析”“、投资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向,这主要是因为目前企业对这类专项人才需求较大,而这种专门人才的培养较少;另外,要在大学的大三以后每学期分别开设两至三门专业方向的主干课程和选修课程,成立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小组”,配备专业教师指导,采取课堂学习和课外自学、理论学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倒“T”型的知识结构。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除了必要的理论教学外,要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教学环节可由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实训、拓展训练、以及通过各种证书的考核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入学时成绩较低,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着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学生的被动情绪,使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中,并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参与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模拟管理、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判断、总结最终得出结论,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积极性的目的。
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很多高校积极探索的一种通过生产、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整个人才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通过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的方式,将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社会提供毕业就可以上手的第一线培养实际操作人才。
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限,教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氛围不浓。因此应逐步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学术影响力,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首先对于专职教师而言,他们是民办高校教师的主要组成成分,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因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培养其双师型素质。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77-2280.html人才培养计划方案模板怎么写
相关文章:
医院科主任个人述职报告11-24
技术员岗位工作总结(12篇)10-09
师带徒培训协议书09-13
致客人道歉信09-06
护士辞职信简短08-17
《保姆蟒》读后感11-02
物业竞聘演讲稿08-27
工厂车间实习心得范本08-16
会笑的猫作文08-31
游欢乐谷二年级作文08-02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07-23
自由习作作文07-23
2024年黑龙江一级建造师报考条件08-03
《汉字最美的文字》阅读练习及答案11-16
防传染病应急预案10-19
初中开学第一天日记600字08-13
励志文章阅读11-16
开学优美短句八字08-30
简单的哲理的语录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