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6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中医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
中医内科学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病理生理学说为指导,系统地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阐述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规律并采用中药治疗为主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系统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是基础理论联系临床实践的桥梁,是临床其他各科的基础,在中医专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必须学好的一门临床主课。在这学期的中医内科学课程中,我们又再一次深入系统研究和学习了临床各常见中医内科疾病,收获颇多,在此,将自己对于应该怎样学习这门学科的一些感受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多多诵读经典
中医学根植及生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土壤,从神农尝百草谱《神农本草经》,到黄帝岐伯问答出《黄帝内经》;从仲景演《伤寒论》、《金匮要略》,到孙思邈《千金方》;从金元各大家齐鸣,到明清温病各家学派学说,数千年来,古人们前仆后继,不断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宝库。
中医学经典古籍浩如烟海,这都是前代医家留给后世学者的宝贵医学财富,值得我们去深入学习和研究,其理论学说及临床诊治思维方法对于如今仍然有重大的临床价值。我们作为研究生更要以严谨的态度去深入学习和诵读,通过多多诵读经典条文,不断充实自身理论基础,从而能更加全面的以中医角度去认识疾病、疾病病因病机及发展转归,更能博采众方,取各家之长,取前人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更好的指导当代的临床实践。
二、辨证论治乃重中之重
辨证论治是为中医学之精髓及独到之处,“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的正确与否。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是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是指导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
首先,对疾病的辩病及辩证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第一步,其尤为关键,其辩病及辩证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后续的治则、治法,是取得临床疗效与否的先决条件,所以对于疾病的诊断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的重点,更是学习的难点。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要想辩好证,我们必须全面分析病情,掌握病证病机特点,全面及灵活运用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如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同时要充分考虑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境、情志、饮食起居、体质等影响因素,全面而准确的作出诊断。
在明确诊断后再根据病因病机及中医理论确定治疗的治则治法,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我们必须通过观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辨清疾病的标本、主次、轻重缓急,还需谨记,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此消彼长,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疾病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病理特点,因此必须把握其动态变化,分阶段进行治疗。在治疗时更应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以临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拘泥于理论,刻板遵循条文,活学活用,学以致用,从患者角度考虑,权衡利弊,以取得最大临床意义为目的。
三、勤于总结与思考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重点学科,也是难点学科,其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基础上,内容繁多是学习和记忆难点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善于对各疾病和证型进行归纳和总结,通过相似病症之间的对比和鉴别以加深对各证型的理解和记忆。除了学习和记忆基础证型外,我们应多思考,学会对于变证的诊治及临症加减运用,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拓展和学习和认识疾病。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也是我们中医学专业学生必须学好的临床学科,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学习和实践,只有我们将理论的知识打牢固,才能在日后的临床中去更好的实践、运用和发展。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2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3
学习中医,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知识与技能,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明医理。医理不明,纵然知道很多中医学的知识,但使用起来可能会不得要领,甚至动手便错。
中医的医理并不是一大套高深玄妙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而是自然之道,就是人本来如此的、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了千万年来都没更变过的那些生命规律。比如人总是要吃喝拉撒睡,这吃喝拉撒睡的规律或机制,也就是最基本的医理。失眠、便秘、厌食、胃肠疾病等等,都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问题,各种对治的药品或保健品经常在各式的广告中出现,似乎也能够说明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对治的乏效。我们如果不清楚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机制,就不知道如何调节以帮助身体回归到常态,也就无法断绝出现问题的原因。原因没有解决,只在业已出现的结果上大做文章,怎么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就像一边在治理污染,一边无视污染源的继续活动一样,其治理当然是乏效的。
并且这种无视根本的治理过程本身很可能也是一种污染方式,这样的话,这种所谓的治理也只是治理者一厢情愿地自以为是罢了,对于被治理的对象而言,其实是在承受着更加深重的污染。很不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在医疗领域内可以说是时有发生,我们所能见到的辗转求医、久治乏效或病情反复的病人,大多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治疗”名誉的“污染”。
就像美国的一项研究所显示的一样:每年由于医生误诊、用药错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和手术失误造成的`死亡人数达到了225400人。临床医疗差错已经成为美国第三大死亡原因,仅仅排在癌症和心脏病之后。其中最重大的一类死亡原因是住院患者死于“药物的有害、意外或不良作用”,而且发生在用药剂量正常的情况下。尽管所使用的是经过严格审批的药物,用药的程序也是严格无误的,但是每年仍然有10万多患者死于这种药物意外反应。这篇报告总结分析了39项研究工作后,发现大约有7%的住院患者,即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
在此类病例中,患者都是按照医嘱用药的。上述数字并不包括那些给药或用药方式错误的受害者,也不包括“可能”属于不良药物反应的受害者,也不包括那些未能达到预期疗效的用药患者。换句话说,“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位患者经历过不良药物反应”还属于非常保守的估计数字。
很显然,临床医生进行的是“完全正确”的治疗,但却导致了至少每15个住院患者中就有1人曾经历过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住院,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永久性残疾或死亡”,而且这种事情发生在被普遍认为医疗科技最为先进、现代医学最为发达的美国。这说明了什么呢?如此的治疗当然是在其医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那么,这样的事实是不是足以提醒我们反思作为指导医疗的理论的重要性呢?
在当代,这样的事实并不是只发生在美国,如果指导医疗的理论、观念出现了偏差,类似的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方式的医疗活动中。所以中国有一句古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有病时不要盲目地求治,只靠着自身的调整与修复机能,自己会康复过来,不过可能会康复得慢一点或辛苦一些,但也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的医生在给治疗了。言外之意是如果遇到了一个中等以下的医生,那就不如不治了。可见我们学医,最起码要当个“中等”以上的医生。
很显然,中等以上的医生至少应当知道人体自身的功能及其机制,从而保护、帮助它而不是破坏、扰乱它。中等以下的医生往往是那些骄傲无知地干扰破坏人体的人,就像《灵枢》所说的“下工绝气危生”,等而下之的医生更是时常会做出灭绝人体正气,危害病人生机的事情。这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很坏,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明医理。我们学习和运用中医的人应该时刻谨慎地观察自己是不是沦为下工之列,观察的标准就是中医的医理。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在于他治好了多少病人,更在于他明了多少医理。那么,中医的医理是什么呢?就是中医对人体及人体生命规律的认识。我们学习中医也就是要如实地了解一直以来能够经得住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传统中医学对这些认识的描述,然后通过实践来验证我们的学习与理解是否正确。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4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5
我是一名中医大二在校生,一直以来我对中医都有浓厚的爱好,尤其是学了两年的专业课程,特殊想身临其境的体验中医看病的全过程。
机会最终来了,经姑姑引荐,趁暑假假期,我怀揣着好奇心从xx来到xxxxx老师的诊所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抱着很大的勇气与决心来到这里。在我的.脑海里,跟诊老师一般是铁面无情,严肃冷漠的角色。恰恰相反,x老师是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人,师母和爷爷奶奶都把我像家人一样看待。在这里我就像是个孩子,有家的味道。虽然读了两年基础理论知识,但对于老师有时候讲的也是云里雾里,方剂学的300多首方子在学校背的累死要活觉得已经很了不起。而老师随便讲出一个没听过的方子,瞬间懵了,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来了个病人如何望闻问切和辩证思路,理法方药等等,老师还是热情毫无保留的教我,渐渐地才觉得理论与临床假如不结合,永恒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应用,才默默感激不枉此行。
老师经常讲辨证论治,切不可以对症下药,而证才是指导遣方用药的根本,所谓“有其证,用其方。”原来抓药也是一门学问,首先得会识别称杆,其次如何拿称,药物称重,和分量,讲究高效无误。在其过程中,我还可以亲眼熟悉中药,这和教科书上照片还是有所区别,更加深刻的领悟中药的魅力,使我感受良多。
老师讲了许多他行医20多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趁还年轻多读经典和背诵方子,为以后临床打下坚厚基础。
中医讲究灵便变通,每病人的特点不一样,因此尽管同一种病,也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老师常说:“中医是治病的人,而不是治人的病”。这就是中医和西医的差别,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以人为本,最终达到阴平阳秘。在我看来,中医既奥秘,又科学。
中医这条路要想走好,还得下苦功夫,任重而道远,坚持到底,走好以后的每一步,以后一定把中医理论知识学扎实,一步一个脚印,永恒保持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努力做一个真正能帮患者解决痛苦的好中医。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6
在炎炎的烈日下,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暑假。每一年的暑假都是令我们兴奋而又期待的时候,以前我们总是早早就计划着暑假该去哪里玩,而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将近两个月的暑假不能只顾着玩,要好好利用。于是我决定找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一来可以增加社会经验,拓宽知识面;二来可以锻炼自己与人的交际能力。
暑假回到家之后,和爸妈商量了一下,选择了一家离家比较近的小型药店。在去药店之前,心里很忐忑,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少,害怕会被拒绝。见到药店老板后,我向老板表明了我来这工作主要是为了积累经验,工资多少不重要。老板很爽快的答应了,安排我第二天来上班。
第二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店里,开始了我的社会实践。我先熟悉了一下药店的环境,虽然这是一家不大的药店,但药品的种类还是挺齐全的。由于我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专业知识甚少,还没有资格出售药品,所以在药店里我只做一些简单地工作。经过两三天的摸索,药柜上的药品我已经差不多都认识了,对每种摇所对应的疗效也有了一些了解。药品大致分为Rx(非处方药)、OTC(处方药)、保健品、特殊管理药品。而常被购买的药品,如感冒药、消炎药、胃药等则放在方便拿取且显眼的`位置上,所有药品都是标明价码,按区域内商品摆放及分区分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药店的流程已经滚瓜烂熟了。每当店里的销售员忙不过来时,我也可以上前向顾客推荐介绍一些顾客想要的药。每次我都是很小心翼翼的,深怕出一丝纰漏,每当我拿不准主意的时候,我都会问问店长,以确保万无一失。虽然每天回到家全身都像散架似的,很累很累,但是我的勤奋得到了店里各位阿姨的赞赏和老板的肯定,我的心里是充实又快乐的。
慢慢地,在药房里,让我感触最深的便要数每天匆匆的过客们。他们大多面带焦虑,或面带病容。总之,形形色色的面孔每天不断地变换着,药店仿佛是人生的大看台,上演着各种喜怒哀乐的剧情。虽然每天早九到晚五的工作,时间很漫长,甚至有时站到腿一阵一阵的酸痛,但是只要听到顾客不经意间对我态度的赞扬,一切的隐忍都烟消云散。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7
4月25日,护理部组织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学习“中医知识”,以“人人参与,共同提高”为原则,以“学习中医,用好中医,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为目的,旨在进一步夯实全院护士的中医基础,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院中医内涵建设。
护士梁映慧针对现在人类面临的四大健康忧患―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和精神情志,使人类身体素质下降、体质日益衰弱的问题,开展了中医体质饮食养生的讲解。主要内容有:了解什么是中医体质;如何判断体质类型;通过调整饮食纠正体质的偏颇。内容非常贴近生活,护士们听得津津入味,为自己 健康学习的'同时,也大概了解了精气学说和阴阳学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中医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和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增长知识,所以狠抓中医知识,发挥中医优势是提高护理质量永远不变的政策方针。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8
中医难学,但学好中医有方法。如何学好中医?一般来说,我们先要把课本学好,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方法。以下谈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几点体会,愿与读者分享。
一则,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
这一条非常要紧。我读大学时,是先在课堂上读四年书,再开始临床实习(大四时曾有两个月的临床见习)。我认为,临床一定要早,若临床太晚,不利于医术提高。临床要与课堂学习结合起来,否则,先在教室里呆坐几年,等到了临床,课堂学的东西都不记得了。
再者,只有从临床上才能体会到何为疾病,如何治病,中医如何取效,若不临床,以上都不过是想象,是闭门造车。我自己的体会,多多临床,大有裨益。
我们可以从临床中学习。每个病人都是我们的老师,病人拿自己的健康与生命交付给我们,这是对于我们的极大信任,千万别辜负了病人的信任。要从病人身上学习,病人的症状变化,病人叙述的病情资料,都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医。
二则,读各家医案。
读历代中医大家的医案,有如名师在侧,耳提面命,最有助于提高医术。医案不能滥读,要读适合于自己的。比如,若想提高伤寒水平,就读伤寒医家的医案;想提高温病水平,就读温病医家的医案;想提高针灸水平,就读针灸医家的医案。我向来重视读医案,且自己也收集了坊间所出版的几乎所有医案著述,方便随时翻阅。
我读医案的方法。读医案时不妨先读前半段的病情描述,然后自己分析,琢磨其病当辨为何证,需用何方,如何加减化裁,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原案对比,看自己差不哪里,为什么达不到原案的水平,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再努力。这样读医案,每读一篇,都能有所提高,多读多提高。若能坚持数年,广览诸家的数百医案,我相信,必可提高医术,兼可学得诸家的临证经验。
这个方法的要点是先找些好医案,比如叶氏的《临证指南医案》,多是先述病,后辨证,再有议论,列出方药,甚是方便我们学习。另外,亦可读《名医类案》或《古今医案按》,都是历代名医的临床精华。再者,今贤所编的医案亦复不少,有的洋洋洒洒上百万字,蔚为大观,亦颇可一读,随便翻翻也不错。
三则,生活中用心。
学习中医与学习西医不同,西医的知识全在课本上,中医却需从生活中多加体会。比如,四时如何变化、阴阳怎样升降,往往可以在生活中体会出来。再如,为什么两广人会吃酸 ?为什么北方人比南方的身高且体壮?为什么一场秋雨一场寒?等等,此类问题都可从中医里面找到答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这也是学习中医。
我的新浪微博里有许多这样的思考,都是我自己从生活中学习中医的点滴体会。这样的体会多了,中医水平必然上涨。
再者,中医不是必需在高大上的医院里才能实践的医学,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学习中医,亦需从生活中体悟。中医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医与我们的饮食住行息息相关。比如,食物皆有性味归经,平时所吃的食物,也多是中药;经络穴位在自己的身上,经常自己找寻按压一番,既可养生,亦有助于掌握中医。
四则,复习,复习,再复习。
温故可以知新,温故可以提高。复习的重要性说一百遍也不为过。年轻人往往喜欢猎奇而不喜欢复习,却不知复习的收获远远大于猎奇。经常复习曾经的所学,既可以巩固知识,更可以借此而触类旁通,可以引申出别的收获。
我自己的体会是,有些中医学科非常重要,不妨反复用功,比如,博士毕业后我经常把《方剂学》课本放在枕头边上,睡前随意翻读几页,坚持了数年,以至于方剂非常精熟,临床用之得心应手。
随着学业的进步,不同时期需复习的内容自也不同。但不管如何,重视复习,特别是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提高医术很有帮助。
五则,动笔。
我一直主张学人要经常动笔,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用笔记下的知识方便随时复习;另一方面,动笔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提高。比如,当我创作一条新的微博时,我会反复思考,如何行文措辞,如何使语句流畅,如何使医理明白易懂,这样的思考过程,非常有助于提高。而且,若能每天都动笔创作,相信对于中医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博。
动笔记什么呢?可以记每天的读书或临床收获,可以写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创作关于中医的文章,也可以抄录古人的名句,方法不一,但只要动笔就有助于提高医术,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
刚开始可能有些困难,不知道写什么,这样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经历过。坚持下去,慢慢地就习惯了。正如我自己在数年前开始创作微博时,我就暗暗立志,一定要坚持下去,把自己每天的临床医案、读书体会、思考所得、旁闻道听的逸事都记录下来,若能积累成百万字,这将是我从事中医的宝贵财富。于是我就坚持了下来,日日不懈,至今蓦然回首,却已经创作了百万多字的微博了,当年的目标实现了!自己也感觉伴随着写作,医术提高地飞快。我有这样的体会,我也愿意与大家分享,希望大家都能掌握这个方法。
六则,重视经典。
重视经典与兴趣无关。即使你对经典没有兴趣,也不要忽视经典,咬着牙,硬着头皮,也要学好经典。因为经典为古代圣贤之作,其中有大智慧,包涵了哲学、人文、医学、地理、天文等多个学科的学问。简而论之,就中医来说,四大经典包括《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以及《难经》,这是每一位中医人所必需学的。
重视经典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源自实践。实践出真知,中医的临床实践离不开经典,甚至可以说,每个思路,每条辨证,每张药方,都与经典密不可分。学好经典,即是踩在了前贤的肩膀上,站的高,看的远,临床疗效必然高。而忽视经典,有如有宝山而不入,不是盲人,就是傻子。
重视经典,就要学习经典。要不断地学,温故知新――这是我学习经典的方法,我自认为反复阅读经典非常有必要。
刚开始学经典时,不妨只看原文,不看注解,自己慢慢领会,能领会多少就领会多少,边读边记诵,边记诵边领会。经典的句子背熟了,一些深奥的中医理论自能领会,有的即使暂时不能领会,经历多年临床之后也会有所感触而明白的。
实在不明白的,再看前人的注释。读注释不能全信,也不能全怀疑,要有自己的眼光。若实在不会分辨,那就不妨先记住吧。多读几家不同的观点,自己体会,看哪家观点更合乎自己的心意。自己认可的观点,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自己暂时不认可的,也不一定是错误的,随着读书、思考及临床阅历的增加,以前不认可的观点也许反而为认可了。
临床时要常想想经典,让自己的思想完全进入经典之中,有时心中一亮,豁然开朗,可于混乱的迷雾中领会出清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来。我自己的体会,经典的几乎每句话都能指导临床,之所以我们体会不出来,那是因为水平不够,或者,与临床结合地不够紧密。要想把经典用在临床上,并且左右逢源,非下十分的苦功夫不可。所谓:一分恭敬一分利益,一分辛苦一分甘甜。付出必然会有收获。
随着自己医术的提高,对经典的理解也会提高。初时对经典的某句话可以理解地非常浅显,后来,临床渐多,思考渐深,对经典忽然有新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是提高。我认为,《素问》的前四篇要反复研读,这四篇东西最能引人深悟。初学中医要读,临床数十年之后还是要读,边读边思,边读边临床,每读一遍,对于中医理论的体悟就会深入一层。
有人说,经典很枯燥,读来毫无感觉。怎么办?我建议不妨再读,反复读,努力找其中押韵的文字,读时尽量抑扬顿挫,这样既好读又好听,还方便记诵。边读边琢磨,读着读着就慢慢地上手了。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没有谁天生喜欢读书,但我们每个人求学多年后不是也喜欢上书了吗!
有人瞧不起经典,认为古人的智慧不如今人――这是妄自菲薄,是不了解古人。古贤的智慧极深极奥,深研四大经典,再结合临床后,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心中由衷地佩服古人的。
当今社会文明在进步,中医也要跟着进步。进步不是抛弃中医,不是让中医西化,这不是真的进步,这是倒退!中医进步就是要抓住经典,越是紧抓经典,中医越能进步。
七则,跟师。
跟师,要跟明医,要跟大家。若师傅愿意愿意把自己的所学完整地教给学生,这是最好的老师。跟师的好处极多,可以当面学习,手把手地教;可以随时提问,督促着进步;可以方便地传承老师的学术思想;跟着老师学习,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就象古人学习中医一样,这样最有助于提高医术。
当然,跟师时,千万不要有疑必问。先自己看书或思考,并与同学交流,若实在找不出答案,再向师傅请教。我相信,每一位明师都喜欢勤奋好学,且态度恭敬的学生。有时,师傅的观点可能不合乎课本,或合乎主流,我认为当细心学习师傅的观点,自己在临床上体会。
八则,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中医难学,因为中医涉及到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懂的东西非常多,不仅要精研汤药与针灸,还包括相学、文学、历史、天文学、西医学、中国传统哲学等等。因此,要求我们中医人一定要努力进取,每天都要努力,每天都要读书。需知若一天不读书,即是一天浪费了光阴。别人都在进步,我们若不努力,就会倒退。
作为中医人,还要有吃苦的准备,要有一辈子努力的准备。读不完的书,干不完的临床,永远也不会到达顶点的攀登,会一直伴随我们一生。与其痛苦,不如享受,享受读书的快乐,享受临床的快乐,享受努力的快乐。享受的过程,亦是进步的过程。因为快乐,我们更努力;因为努力,我们更进步;因为进步,我们更快乐。
以上拉杂写下这几点体会,是我在奥地利临床工作的间隙仓促草就的,希望能有助于年轻学子进步。这些只是我自己的学习中医体会,不一定合乎每个人,读者也可以把自己的学医体会分享出来。我们都要进步,我也愿意与读者一起努力。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9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运用中医理论体系研究小儿时期生理病理、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医疗和护理的临床学科。中医儿科学起源较早,早在隋唐就有专门教授中医儿科的少小科,中医儿科学专著及中医儿科医家为数亦多,使中医儿科学逐步发展壮大,对保障儿童的健康、中华民族的繁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进入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如何把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儿科学顺利发扬继承下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在这一学期的中医儿科学的学习中,老师首先把中医儿科知识、技能高效地教授给我们。同时,老师结合临床教学的经验,让我们对中医儿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基本的中医儿科学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如惊风包括了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种情况,急惊风主要有痰、热、惊、风四大特点,临床以高热、抽风、昏迷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高热惊厥及中毒性痢疾的发病过程中,昏迷、抽搐时间短暂,多为一过性发作;慢惊风是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临床常见于小脑共济失调症等。
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医学典故,并突出中医儿科学与《内经》、《伤寒论》、《温病》等中医经典的渊源。中医典籍中有很多对儿科的精辟理论,如内经中的“骨弱肉脆”,温病条辨中
把儿童的特点概括为“稚阴稚阳”等,这些经典医著,无疑是中医之本。对于学习中医的我们来说,在学习期间多读一些中医儿科的经典典籍,对于传承中医的血脉,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学好中医儿科学仅仅依靠一本中医儿科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而中医古籍浩如烟海,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常常感到茫然,通过老师的介绍和自己学习的心得,我对部分以前阅读过的典籍、教材进行了总结,如讲到食积时,我们会想到毕可恩的《食湿与小儿疾病》;讲到时行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温病》的具体实例;讲到脾胃系统疾病时,我们会想到江育仁的“脾健不再补而贵在运”的经典理论。
综上,中医儿科学的发展继承需要我们的努力,经过一个学期老师深入、细致、生动的讲解,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了重要的学习方法,引领我们步入中医博大精深的殿堂,为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0
通过广泛的宣传学习活动,使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接收一次深刻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民族团结的教育,把王万青同志的精神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工作动力和思想保证。
我被王万青克服种种困难,献身基层卫生事业,全心权益为藏区群众百姓送医送药的奉献精神所感动。在王万青身上,我感到了坚守的强大力量,甘于奉献优秀的品格,感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身上的生动体现,我要以王万青为榜样,在工作中践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执着追求的精神,在为患者服务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通过学习王万青同志的先进事迹和总结心的体会,培养我大公二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习王万青的可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看了王万青的报道,深受感动,一个上海重点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能够42年扎根草原,为当地群众看病送药,这样精神令人敬佩。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对妻子不离不弃,几十年来,从容、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诱惑和变化,他的一生平淡而不平凡。作为年轻的医务工作者,应该以王万青为榜样,珍惜眼下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工作中践行王万青那种爱岗精神,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西部民族地区条件艰苦、经济落后,王万青始终坚守自己青春时代的'理想和追求,以实际行动完成了从一个外乡客到草原人的转变,他以草原为家,用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藏区人民的认可和尊重。王万青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人生坐标的设定必须与祖国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以及人民的需要紧密结合,只有在基层实践中获取新鲜的工作经验,汲取成长的精神动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王万青是我们身边的典型,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艰苦的地区创造条件、艰苦学习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位藏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二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视藏族同胞为亲人,全心权益为他们服务,得到了当地的群众的尊重和认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当初的誓言。王万青的实际证明,我们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那就是“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志愿,在人民群众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王万青做的看似都是些平凡的事,可是这些平凡的是能坚持做42年,的确很不容易。我们身处甘肃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科研条件相对落后的身份。年轻知识分子有时候会对环境和条件有不满的情绪,可是王万青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中青年工作者要能够甘于清贫、耐得起寂寞,要热爱自己的事业,甘于为之奉献。多年来王万青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家乡,一边是对故土亲人的深切思念,一边是缺医少药深受病痛折磨的藏族同胞,王万青在一次次的回城潮中辗转反侧,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下。
向王万青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追求理想、淡泊名利的优秀品格,学习他心系群众、民族团结的高尚情怀,学习他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尊尚品质,学习他艰苦创业,奋发有为的敬业精神。王万青同志是一位爱党、爱国、爱人民、献身藏区医疗卫生事业,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杰出典范,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突出代表,他的事迹在平凡中折射伟大,细微处体现崇高,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和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1
在接触中医的这段时间里,我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智慧与奥秘的全新世界。中医,这一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犹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大门。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五行相生相克则体现了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开始从整体的角度去看待人体的健康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
中医的诊断方法也别具一格。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每一种方法都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倾听患者的声音、气味,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在学习诊断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的细腻与精准,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中药的神奇功效更是让我惊叹不已。那些看似普通的草药,经过合理的.配伍,却能发挥出强大的治疗作用。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通过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养生保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学习中医,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敬畏。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保持身心的平衡,才能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医的养生理念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学会放慢脚步,关注自己的身体和内心,通过中医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我相信,在中医的陪伴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2
当我第一次翻开中医书籍,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字仿佛带着一种魔力,引领我走进了中医的奇妙世界。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对中医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喜悦。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扁鹊、华佗到张仲景、孙思邈,无数的中医先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实践,为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中医,就是在与这些先辈们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和精神。
中医的理论体系独具特色。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强调人体的统一性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要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理论体系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效果,而且在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的治疗方法丰富多样。除了中药治疗外,还有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传统疗法。这些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的'喜爱。在学习这些治疗方法的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技能,而且也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魅力。
学习中医,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中医强调 “治未病”,即通过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方法,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这让我意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是一种身心和谐的状态。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饮食、作息和情绪调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感悟的旅程。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我相信,在中医的陪伴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3
踏上学习中医的道路,如同开启了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冒险。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探索、感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中医是一门融合了哲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将人体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种整体观念让我学会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健康问题,不再仅仅局限于局部的症状。例如,当一个人出现头痛时,中医不仅仅会考虑头部的问题,还会综合分析这个人的整体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情绪状态等因素,从而找到根本的.病因并进行治疗。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核心特色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出疾病的证候类型,然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让我深刻体会到中医的精准性和灵活性。每一个患者都是独特的,因此治疗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在学习辨证论治的过程中,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诊断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手段。
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形形色色的草药,蕴含着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学习中药的过程中,我了解了每一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和配伍规律。中药的配伍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不同的草药相互搭配,可以发挥出协同增效或相互制约的作用。同时,中药的炮制方法也让我大开眼界,通过不同的炮制手段,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学习中医还让我对养生保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医强调 “未病先防”,注重平时的养生保健,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积极的心态,都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我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努力调整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成长的旅程。它让我领略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让我对生命和健康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珍惜。我相信,在中医的指引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4
在接触中医的这段时间里,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的大门,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中医,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学智慧和文化底蕴。它以独特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另一种认知角度。学习中医,首先让我领略到了自然与人体的紧密联系。中医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变化息息相关。四季的更替、气候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我们应顺应自然规律来调整生活方式和养生方法。
在学习中医诊断方法时,我被望、闻、问、切的精妙所折服。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医生可以推断出疾病的性质和部位。这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诊断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一个局部的病变可能反映出整体的失衡,因此治疗时不能仅仅针对症状,而要从根本上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药的神奇也让我惊叹不已。那些看似普通的花草、根茎、矿石,经过合理的配伍和炮制,就能成为治病救人的良药。每一味中药都有其独特的性味归经和功效,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精准的用药,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中医还注重食疗和养生,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学习中医不仅让我获得了医学知识,更让我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中医所倡导的 “治未病” 理念,提醒我们要注重预防,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就采取措施,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此外,中医的医德观念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医生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收获的旅程。它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决心。我相信,在中医的智慧引领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呵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为人类的幸福做出更大的贡献。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5
当我踏入中医学习的大门时,便被它那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中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融合了哲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为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对阴阳的平衡与失调、五行的相生相克的学习,我明白了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发生的内在机制。这种整体观念让我认识到,治疗疾病不能仅仅局限于局部症状,而要从整体上进行调理。
中医的诊断方法独具特色。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能够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望诊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形体等;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则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症状、病史等;切诊主要是通过触摸脉搏来判断病情。这些诊断方法需要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通过综合分析来确定疾病的性质和治疗方案。
中药的运用也是中医的一大亮点。中药的种类繁多,每一味药都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不同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配伍规律。中药的治疗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药理作用,还包括了药物的性味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节。同时,中医还注重方剂的配伍,通过不同药物的组合,可以增强疗效、减少副作用。
学习中医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价值观,如仁爱、和谐、平衡等。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也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努力做到以仁爱之心对待患者,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医学知识。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充满收获和成长的经历。它让我领略了古老医学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信念。我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医的精髓,为人们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16
怀着对中医的好奇与敬仰,我开启了学习中医的旅程。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收获满满。
中医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在世界医学之林中独树一帜。它强调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和自愈能力,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认识到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疾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气血失调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要从整体出发,调整人体的内部环境,恢复其平衡状态。
中医的诊断方法充满了智慧。望、闻、问、切四诊,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可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通过听声音、嗅气味,可以判断病情的轻重;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病史等,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通过切脉,可以感知人体气血的运行情况。这些诊断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中药的魅力也让我深深着迷。中药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种类繁多,功效各异。在学习中药的过程中,我了解了不同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以及配伍规律。中药的治疗作用不仅仅是单纯的药理作用,还包括了药物的性味对人体阴阳气血的调节。同时,中药的炮制方法也非常讲究,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物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好地适应临床治疗的需要。
学习中医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中医的养生理念强调顺应自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情志调畅等。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知识,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将中医的养生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够关注自己的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
总之,学习中医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让我领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信念。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中医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和幸福。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93-3875.html学习中医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纪念护士节讲话稿09-05
高三百日誓师大会教师发言稿08-02
大学班长竞选稿07-20
读书笔记三体01-07
我的漫画老师怪老师作文11-22
唯美走心的歌词1条09-07
最逆向思维的哲理故事07-23
浙江省高考录取分数线排名(浙江省高考成绩在全国排名第几)09-26
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12
烤烟种植生产宣传标语08-31
电气专业社会实践报告07-25
经典工作的格言82条11-09
《步步惊心》的经典语录10-26
祝弟弟生日快乐的话08-31
2024年幼儿园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总结09-15
2024年季度工作总结结尾(十五篇)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