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生第二》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生第二》读后感 1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近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习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2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
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成人。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
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读后感 3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读后感 4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平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平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平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学生第二》读后感 5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习。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习。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平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平老师取经,平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平老师学习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平老师学习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 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学生第二》读后感 6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
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平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读后感 7
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学生第二》读后感 8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
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学生第二》读后感 9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
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近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习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10
这几天,难得清静。上午就拿出《学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在热闹氛围下读。这次是安静下来再慢慢欣赏,得到的,收获得,果然不同。第一次读,只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校长们的。对于我而言,虽然也有启发,却始终无法获取作者的理念精髓。这次安静下来,才让我有机会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文字和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领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和执着。
“打自己的鲜明旗帜”、“张扬教学个性”、“学会终点思考”,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剥掉种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难得的是,他在“共同走过”中,为读者列出了给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这些书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还不曾看过的。让我感悟到了他的豁达与细腻。
一位整天垂头丧气、焦头烂额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呢?“学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本书都会为他的题目而感动,会为书中的文字而鼓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是我接触语文主题学习以来读到的第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书,却被文章所表现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打动。被李希贵老师的人格所折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主题学习的信心。
《学生第二》读后感 11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
一拿到这本书时,感到很新奇――《学生第二》!不是学生第一吗?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吗?怎么成了第二了?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同时也被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气,锐气,大气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目标。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这一切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近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举的几个例子深有感触,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是上不好课的,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所以文中最后一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能如此深刻地了解教师,参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
“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经对高密一中的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于是我问自己:“我终点思考了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总是只顾眼前,很少考虑多少年后我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完成些什么……因为总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想来也无用。
生活也是波澜不惊,不想后退,也不图进步,更不想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真是平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说“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永不再来”。我想,为了将来不留不太多的遗憾,为了自己有更多的进步,还是要“学会终点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标。有人说“优秀是一好习惯”,而好的习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培养一个
好的习惯决非易事,而能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一个好习惯,也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许只有不是一般的人才能做的到,只有那些不想做一般的人才能做的到,如李局长,他总是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用自信“打自己鲜明的旗帜”,从容做好每一件事,“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大胆创新,不断实践,最终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也属于教育的天空。在我为其深深折服的同时,我也想不管有多难,我都会尝试去“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我诚挚的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与失败,只有在偶数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我想,这既是李希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也是其“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生轨迹。在其精神的照耀下,我一定会把“不要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牢记在心,然后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学生第二》读后感 12
一直听惯了领导喊学生第一,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何尝听说过学生第二?刚开始听说这书名还有点不敢相信,有谁这么大胆敢在当今的教育形势下喊出这样的口号。难道是为了标新立异?
看完书后才知道,这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事实就是这样,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怎么能让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去上好课呢?如果没看过这本书,有哪位老师带着情绪去上课,领导知道了肯定会批评老师的“怎么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呢?”是的,每一位老师都知道不应该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去,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说到这也许有人会说老师不是“蜡烛”、“春蚕”、“铺路石”吗?他们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怎能有自己的情绪?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李希贵同志说:“我向来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那种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他们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我反思了很久,这本书不论是对我今后的工作还是人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给予的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有独到的一面,都会带给教育工作者很大的启发。摘录部分做法和思想如下:
1、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这是李希贵教育管理中的一条锦囊妙计。书中列举了用“赠字”的方式让受到冷落的老教师重新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用校长亲自颁发毕业证书的办法使全体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给收发室值班员接待家长的额外任务让他感觉很自豪等事例。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件件小事凝聚着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而正是这种发自心底的真诚尊重,才是教育管理获得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尊重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2、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
在教育教学管理李希贵老师崇尚自由,就如他所说“我们应该寻求规章制度从完善走向简约,激发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倡导自主,毕竟有自由,才有个性。”“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罢了。”在管理上立足人本。以人为本,李老师关心尊重每一个人,为每一个人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
对一个教育管理者来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李老师在教育界举国上下都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口号下提出这样“不合适宜”的“学生第二”,确实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李老师从各行各业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他的观点。就如他所总结的: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这一事业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要让学生获得幸福,首先要让教师感到幸福;要让学生获得成功,首先要给教师成功的机会。当教师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感受到自己被重视的时候,他就会把这样的感受倾注在学生的身上,竭尽全力地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13
这几天,走访完亲戚后,难得清静。再次拿出《学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在热闹氛围下读,这次是安静下来再慢慢欣赏,得到的,收获的,果然不同。第一次读,只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校长们的。对于我而言,虽然也有启发,却始终无法获取作者的理念精髓。这次安静下来,才让我有机会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文字和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领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坚强和执着。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学生篇】
(一)“让孩子成为自己”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所以我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发现,但不等于用成人的眼光要求他。
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因为长期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影响了成绩;而有的孩子却能够做到认真听课,及时完成作业,还能主动与老师交流心得体会。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因为家长没有耐心管教等原因无法独立生活,有的则因为家长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的变化和成长而陷入自卑、抑郁。
作为教育者,我经常提醒自己:要善于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要善于激发一个孩子的自信心来应对未来更多的挑战;要帮助一个孩子找到生活中可以坚持下去、努力前行的理由。只有让每个孩子“成为他自己”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拥有更强的自制力和自律性。我们要做到:关注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新问题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和机会;关注学生每一点微小进步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关注每个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关注每个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后表现出不退缩、积极面对,且想办法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快乐学习”
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活动,比如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
比如,我们班开展了“让语文课堂成为最美的花园”读书月活动,通过师生共读、学生自读、生生共读以及小组共读的方式,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使学生从书中读出道理,读出美。
我的想法是:把一堂课上成一次文化盛宴。让每一个孩子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品味与感悟中享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长;让语文课堂成为最美的花园!
(三)“让学生学会生活”
双减前的教育模式,从小学到初中,基本都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在“两点一线”中度过的,每天都过着同样的生活,没有多少变化。学生是什么?他们可能就是那一颗颗“会学习的机器”,是那一个个“会考试的人”;学生为成绩而学、为分数而学,学生变得越来越迷茫、越来越茫然。
教育要想走向成熟,就需要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一点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只有当我们将目标放在一个更高维度上的时候,才能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作为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生命应该绽放在哪里”这一人生命题!作为学生,也需要懂得生命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值得去追寻,因为那里面有自己最想要拥有、最想要去追求、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所追逐、所渴望得到的东西。
【教师篇】
(一)“把课堂还给孩子”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孩子们有自由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个性,有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有思考问题、发展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真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
记得在《一封信》一课当中,同学们发现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很接近。于是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可以读故事中的人物;有的说可以根据课文编一个故事;还有的说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这就是“把课堂还给孩子”,给孩子们创造舞台去展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想法。这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
(二)“让教师幸福工作”
作为教师,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但要想幸福地工作,必须改变我们的工作状态和思维方式。学校要为教师创造发展空间,提高待遇,让每一位教师都有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要给老师提供更多学习机会,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让我们教师可以安心从教、静心从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育事业最好的诠释与追求!我相信:在这样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环境里,我们的教育一定会充满力量!
(三)“做有温度的老师”
有一句话这样说:“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不会白费。”这句话就如同我们在教育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历经风雨,却依然有勇气去相信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人才的潜能,都是可塑之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成长,做孩子心灵的引路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学生从老师身上看到了什么就会对老师说些什么,并以老师为榜样去努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教育中我们始终要记住:教育应该是有温度而且充满爱的力量;每一个孩子都有存在本身所具有且与生俱来具备着一种力量;我们要用爱去唤醒每个孩子身上存在着强大而持久价值与情感;我们一定要用爱去唤醒孩子们内心深处对于自我价值和个人认同;我们也一定要用爱去唤醒每个人本身所具有且与生俱来具备巨大价值与情感!
教育就是这样有温度地进行,有爱地进行!
在日常工作中,我会从小事入手、点滴做起,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我觉得,我们教育人,要学会用温度去温暖教育,用热情去唤醒学生。有温度的教育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爱和关怀,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我坚信有温度是教育之魂!
让我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坚信努力让他人更美好,让自己更优秀,我们的教育之树必将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学生第二》读后感 14
读完一本书,我喜欢掩卷而思,回想让我印象最深刻、最喜欢的内容。在《学生第二》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三句话:
1.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2.无中生有。
3.给教育一些“闲暇”。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玫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在《掌握韧性的管理》一书中满怀深情地告诉读者,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李希贵校长在《学生第二》一书中阐述了他让每一个人感到自己重要的一些方法。开展“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庆祝活动,为有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在全校集会上宣读获奖学生的名字并把它张贴出去,颁发毕业证书时,每位学生单独进行,每向一位学生颁发证书,司仪都同时宣布该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全部荣誉、奖励,甚至某一次作业、某一科竞赛获奖也会提到,请别人提建议或寻求别人的帮助......李希贵校长说:“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去做,从心里感激每一个用心工作、用力工作的人。”
让每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很重要,管理者首先心里要装着每一个人,热心、贴心的关怀胜过十里春风、千军万马。其次口中要大声说出欣赏和赞美,大胆表达出需求和帮助,给人以尊重感、仪式感和成就感。最重要的是要在腿上落实,一点一滴行动起来,改变冷漠,改变沉默,积极一点,豁达一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努力做一个组织才华和塑造才华的管理者。
无中生有
书中说:“无中生有,才叫不同凡响。”一名管理者,要实现自己心中的目标,当然需要资源的支持。但是,如果等到什么资源都有了你才开始做事情,那你肯定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没有资源,创造资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只要启程,就会有志同道合者。
文中提到的'“题库系统”非常值得借鉴。沙河拥有自己的命题团队是大势所趋,但总有这样那样的条件不成熟、不允许。一直观望就永远是观望者的水平,只有做起来才会有思考、有进步,才会逐步完善。李希贵校长“无中生有”的思维生出了学校运动场、图书资源、学习思考的时间、健身时间......我们的命题团队、题库系统不妨也“无中生有”先试试,从终点思考,开启倒计时,在灿烂的愿景中憧憬希望、传播希望、铸就希望。
给教育一些“闲暇”
特别羡慕“虚度时光”的日子,比如在鱼缸旁边低头看金鱼,比如坐在长椅上发呆,比如树荫下散步,一直消磨到满天星光灿烂......可现实总是步履匆匆,错过了山野的花草,错过了一河悠悠清波,错过了日出日落那好看的光阴,总是恍然又是一年。
好友调侃说“不要浪得虚名”,我记在了心里。我渴望“闲暇”。想静下来读书,写文章,沉淀、提升自我。学习是事业永葆青春的秘诀,与其羡慕、崇拜、焦虑,不如脚踏实地努力,提高知识的深度、广度,提升做人的厚度和温度。
学校、教师、学生哪个何尝不是在忙碌呢?多少老师沙哑的嗓子让人心疼,多少孩子无奈地被安排、被监督,孔子和弟子们优哉游哉的闲情逸致在当今校园难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功夫,给教育一些“闲暇”,给孩子们一些“闲暇”,也给我们的老师一些“闲暇”,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走出浮躁,走出急功近利。
《学生第二》是校长内涵发展论坛共读的第七本书,开卷有益,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更有人生。
《学生第二》读后感 15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的时候,就对这本书的题目充满了好奇,饶有兴趣,并很认真地通读了一遍。也正因为拜读了李希贵先生写的这本书,让我在自己的教书育人之路,遇到的一些焦虑和矛盾,得以释然,少走了些许弯路。期间,我还经常拿出这本书细细品读。不管是在为人处世,还是传道授业,都深受启迪。
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习惯,取放的方便原因吧!我总喜欢把教育教学的专业书籍摆在书柜的左边中间位置。一进书房,一眼就能看到,随手就能翻阅。
今年暑假,难得的一个雨后清晨,格外凉爽,我又走进书房,随手一翻,竟然是《学生第二》这本书,虽然已经无数次阅读过了,可是这个假期还是第一次翻开,我索性倚着窗户,坐在藤椅上,又一次品着这书里的“味道”。
《学生第二》共有九个章节,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李希贵先生提出的`一些独道的观念:“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不同寻常用人才”“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那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确实难以做到。因为简单还好,做好也行,可是要天天就相当难了。所以贵在坚持,尤其难得!
我还依稀记得上学期期末休学典礼那天,孩子们来拿通知书,我聊到了假期语文学习的事,引导孩子们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语文居家学习,要求孩子们都要做好暑假学习计划,按照自己的计划坚持完成好。
从放假第一天开始,我就看到我们班的“小不点”菡菡,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在学习小组群里开始打卡了,因为我没有规定要打卡,所以,其他六个学习小组群里,都没有打卡的记录,只有第一学习小组有,而且只有一人,就是菡菡。这个假期,菡菡天天坚持学习打卡。说实话,开始半个月,我还想着孩子可能是想得到老师的表扬,没想到的是,一个半月下来,每天都坚持学习打卡,着实让我刮目相看了。更让我感动的是,菡菡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小女孩,用这种无声的方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她一直都在努力着。为此,我特地在班级群里写了一封表扬信,表扬菡菡的努力坚持,父母的用心陪伴。坚持,就是毅力的培养!能够坚持做好一件事,任何困难都可以面对。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啊!
忽然又想到了我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班级……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天天说着类似的话,看上去确实很简单,但是要想做好,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从教三十有余的我,也算小有些许成绩,于是,不断有些同仁好友和徒弟们总喜欢问一个问题:您有什么锦囊妙招啊?说实话,哪有什么妙招,走进李希贵先生的字里行间,我悟出了很多,这锦囊嘛,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罢了:坚持备好课,坚持上好每堂课,坚持找学生谈心,坚持每日读诗,坚持每日听写,坚持读学生日记,坚持家访……
这些都不是难事,难的就是坚持做下去。正是这许许多多的坚持,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正是这不厌其烦的坚持,让孩子们耳闻目睹地学会了做人;正是这年复一年的坚持,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地懂得了付出……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老师的这种执着和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才能把传道授业完成得更好。
庆幸自己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中,总有像李希贵这样的先生们,毫无保留地指引着我一路前行,让我更加热爱学习,热爱教书这份职业。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95-6400.html《学生第二》读后感
相关文章:
家校共育简短的心得体会12-05
体育教育实习心得11-28
提高消防意识共建和谐校园的广播稿11-09
视觉传达专业求职简历09-13
小学生新年的愿望作文01-03
舞动的小湖作文12-24
老人与海优美段落11-04
高二优秀作文08-31
安徽大学的法学专业实力如何?12-17
大学有什么好玩的专业10-21
三本分数线能报几个志愿(09年云南高考三本分数线)10-20
《最后的山》阅读答案11-23
小班幼儿第一学期期末评语优秀7篇08-29
文明上网之宣传标语08-08
医院消防安全自查报告07-25
圣诞树折纸步骤07-21
满满正能量的句子09-27
服装公司员工个人述职报告10-21
协会工作计划08-17
学生阅读活动总结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