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字行间要整齐,字体不宜太小,忌潦草、错字。你所见过的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作文
那天晚上,也是元宵节之夜,我、父亲、母亲和家里的客人,我的祖父,共度了一个非常快乐的夜晚,你想知道吗?听我告诉你……
那天,晚饭后,我们出去散步。我和妈妈看到很多孔明灯漂浮在天空中,非常漂亮。我们还看到很多人手里拿着孔明灯,准备把它们放在空中。妈妈问旁边的人,说:对不起,你手里的孔明灯是从哪里买的?
漫酒摊旁边有两家精品店,那里有买这种灯的。姐姐回答妈妈说。
我,妈妈,爸爸和爷爷找到了这两家精品店。第一家店已经卖完了。我们去了第二家精品店,还剩十几家。我们买了两个,一个是红色的,一个是粉色的。我选择了那种粉色,上面有两只可爱的毛熊。
我们还去了国际都汇的步行街。因为是元宵节,那里还有表演。我看到他们放了两个大孔明灯,好像能盖住两个我。我觉得一定要装载很多人的愿望才能做到这么大。我还看了柔术表演。我只看了几个节目,妈妈让我们回去。当我们回去的时候,我们也吃了甜食。
当我们走到堤坝上时,我们必须先放孔明灯和红色。这盏灯装载着父母的愿望。我们先把孔明灯拿出来,然后拉开,最后点燃蜡烛方块,让孔明灯飞向空中。粉色孔明灯是最后一个。它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小麻烦,但后来它飞了起来。当我们在空中散步孔明灯时,我认为它是最亮的。
那天晚上,我过得很开心。我喜欢元宵节,更喜欢放孔明灯。
元宵节古诗
1、京都元夕
元・元好问
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2、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3、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啊我府,金梁桥外月如霜。
4、元宵
明・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我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5、长安正月十五日
白居易〔唐代〕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元宵节祝福语
1、零时零分刚过第一秒,我的祝福带着爱意跳过轮回的沙雕,爱如那呼啸的海潮退去是元宵,我们的心永远相靠。送我最真的祝愿给你:祝你元宵快乐!
2、过节图个吉利,元宵图个欢喜,团圆图个甜蜜,祝福图个积极,汤圆多煮些,过个甜甜蜜蜜,花灯多挂些,图个辉煌无比,快乐多送些,图个幸福无敌,愿你元宵快乐。
3、锣鼓敲,烟火耀,张灯结彩迎元宵;舞狮子,踩高跷,眉开眼笑凑热闹;耍羊灯,猜字谜,七言八语来逗趣;迎紫姑,走百病,祛病延年笑盈盈。元宵快乐!
4、正月十五闹元宵,愿你甜蜜多欢笑,愿你健康烦恼消,愿你幸福感觉长期有效,祝你元宵节快乐。
5、绿绿的春意,抵不过思念的深意,贴心问候给你打气,愿这个春天温暖伴你,送你一句吉祥吉利,祝愿你幸福如意。祝你元宵快乐。
6、满街的灯饰胜似银河群星,空中的礼花犹如星光灿烂。大街的人群好似洪流浪潮,宵夜的高桥送来好运吉祥。朋友好客品尝汤圆,携手共进友谊长存。元宵节快乐!
7、满满的月儿圆圆的脸,闪闪的烟花美美的灯,甜甜的汤圆密密的你,短短的信息深深的情,满满的祝福默默的我,愿你有棒棒的身体乐乐的笑!元宵快乐!
8、每逢佳节短信赛跑,你争我赶好不热闹。站上这条跑道,我本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送你个一般一般全国第三的祝福!祝四季平安,元宵快乐!
9、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份思念常留心间,每扇窗每个人每一次遇见都是缘,珍惜感恩让美好常伴你我身边!元宵来临之际,祝你元宵快乐!
10、美好的祝愿传到你的手机,在元宵节到来之时,愿你元宵节全家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美美满满,快快乐乐,和和美美,幸幸福福直到永永远远!
11、美酒一杯,溢出来喜气,喝进去福气,元宵一碗,飘出来香气,吃进去和气,短信一条,收进来人气,送出去义气,福气生运气,和气生财气,祝元宵节快乐。
12、明明月色,朦胧美好;盏盏花灯,摇曳浪漫;个个汤圆,团团圆圆;声声祝福,温馨美好。赏月,观灯,吃汤圆,送祝福,元宵佳节我想你,发条短信思念你,元宵节快乐!
13、明天短信很拥挤,祝福怕你想不起;今天趁早送惊喜,免得你把我忘记;先祝你棒棒身体,能吃能睡是福气;再祝你万事如意,天天都有好运气!元宵节快乐!
14、明月当空高高照,元宵祝福在微笑,十五汤圆别样甜,快乐常伴你身边,温馨给你发,此后你将大发达,正逢佳节,祝愿你心想事成,顺心如意。
15、明月高悬,彩灯高挂,鞭炮长鸣,音乐悠扬。元宵佳节,欢乐共享,美酒佳肴,汤圆品尝。男女老少,合家团聚,幸福声声,幸福绵长。祝你元宵节快乐!
16、明月霞光耀九州,星星点点缀银河;花灯祥光添喜庆,汤圆翻滚庆团圆;烟花璀璨增福气,短信传情增友谊;祝元宵节快乐!
17、明月一轮照人间,元宵佳节人团圆。推杯换盏品汤圆,赞不绝口送祝愿。饭后同猜灯谜玩,开开心心乐翻天。祝你元宵快乐伴,幸福美满每一天!
18、明月圆,吃汤圆;美梦圆,人团圆,好运伴你事事如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领导元宵佳节愉快!
19、明月圆,元宵粘,暖暖的祝福送心间;佳节临,展笑颜,愿你爱情比蜜甜;人团圆,事圆满,万事圆圆家温暖。祝你好运连连,幸福绵绵!
20、明月圆圆添思念,短信字字是真情;元宵节到了祝:鞭炮声声向你传好运!汤圆给你送来甜蜜的幸福!花灯盏盏照亮你的前程!
21、沐浴温柔皎洁的月光,轻嗅甜美芬芳的花香,畅饮香醇浓厚的佳酿,品味爽滑细腻的汤圆,许下真挚美好的心愿。愿你元宵快乐!
22、那一年的,雪花飘落,团圆挂枝头,那一年的,华清池旁,汤圆没搬走。不要说谁先谁后,吃了便足够,只想十五与你一起,快乐一回。元宵快乐!
23、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祝你元宵节愉快!
24、闹元宵,庆佳节,元宵佳节已来到!短信一条送达到,元宵粘粘粘住你的好运;元宵甜甜甜带来你的甜蜜,元宵圆圆圆出万事顺心。祝元宵节快乐!
25、你的幸福花儿开了,是我心香的一瓣,你忧愁的落叶,也飘落在我身边……我与你同声同气,我愿你福乐绵延,我与月光相伴,追随你到海角天边!元宵快乐!
26、你乐或不乐,元宵节就在今日,不早不晚;你知或不知,我的牵挂就在这里,不多不少;你念或不念,我的祝福就在这里,不来不去。元宵节,愿你全家团圆快乐美满。
27、你前脚一走,好运后脚就到;你嘴角微微一翘,露出开心微笑;你衣袖轻轻一挥,顿时阳光普照;你稍稍伸伸懒腰,健康将你熊抱。从此,你在人间尽情逍遥!元宵快乐!
28、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元宵大团圆;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灯笼红通通;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你我爱情比元宵甜!
29、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大元宵,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大灯笼,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过一生!
30、你问我爱你有多深,元宵代表我的心。快乐的元宵皮、 幸福的元宵馅、 好运的元宵汤,加上平安的碗、 健康的勺,给你编织一个美好的元宵佳节!
31、拈朵微笑的花,点盏温暖的灯,吃碗团圆的汤,许个幸福的愿――愿花圆月圆灯圆汤圆人圆心圆事事圆满,天天团圆,好梦常圆,元宵节,缘来缘去快乐源源!
32、年过完了吧,人跑烦了吧,钱花光了吧,心也疼了吧,短信少了吧,没人理了吧,野不成了吧,老实上班吧,幸亏还有我,预祝元宵佳节快乐!
33、年年闹元宵,今宵最欢笑,财神福星到,幸福常萦绕!祝福巧,幸福快乐每一秒!恭祝月圆汤圆缘梦圆!人圆情圆事事圆!元宵节摇出你的笑脸!
34、喜迎元宵,送您一轮圆月!寄去祝愿,明月生辉度佳节!心愿、意愿,月月兑现,官源、财源,年年有缘。
35、元宵将至,祝你:亲友如饺子,财富如流水,理想如支票愿兑现,事业如你我,如满月,好运如出门捡美元!
36、朋友,祝你年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元宵快乐!
37、千家春不夜;万里月连宵。举国元宵夜;一路平安歌。放手擎明月;开心乐元宵。阖家齐欢乐;同吃上元丸。宵圆人更圆,幸福又一年。
38、千万个思念,在空气中凝固,扬起风,吹向你,带着我的祝福,寂寞我不在乎,你快乐我就满足,想你是我的幸福,预祝您元宵节合家团圆,快乐无边!平安幸福!
39、抢在春光的前头,抢在月光的前头,抢在欢腾的前头,抢在花灯的前头,抢在元宵的前头,抢在铺天盖地的短信前头,祝你元宵节快乐!
40、亲爱的告诉你一个秘密:第一次见你便被吸引,乌黑的发质、 明亮的眼睛、 突出的性感嘴唇、 优美的身材。啊!我的德国黑贝。元宵节快乐。
41、亲爱的朋友,元宵节来了,关切的问你一声是否平安幸福?把我的思念遥寄,绵绵的爱意与关怀,浓浓的情意与祝福,真诚地祝福你元宵节快乐!
42、亲手下厨做汤圆,水晶面,皮蜜糖馅。甜甜蜜蜜团团圆,送给亲朋尝一尝。甜美团圆不离散,亲人团聚一家圆。朋友情深友谊联,美满和谐幸福长。元宵快乐!
43、晴天、 雨天、 阴天,愿你快乐每一天;爱心、 真心、 关心,愿你天天开心;天意、 情意、 心意,愿你事事如意!祝你元宵节快乐!
44、去年元宵信未至,悲伤懊恼无人知。今年元宵早祝福,愿你整年都幸福。元宵团圆虽有难,惦念相思永无限!愿元宵快乐!
45、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元宵快乐!
46、让喜悦伴着欢乐,让快乐伴着幸福,让喜庆伴着热闹,让欢笑伴着美好,让健康伴着平安,让吉祥伴着如意,祝您元宵节快乐!
47、元宵佳节将至,送你一弯圆明月,配上如意汤圆,加上五彩花灯,添上我的一份祝福!衷心祝你:元宵节玩的开心,吃的舒心,笑的适心。
48、人,相互依靠才脚踏实地;事,共同努力才简单容易;路,有人同行才风景美丽;朋友,时常惦记才分外亲密。元宵节祝您快乐,阖家幸福!
49、人生路短,相遇是缘,相知是份;相遇又相知是缘分;有缘成为朋友,惜缘成为知已。结识你这个朋友是上天对我的厚爱。一份缘,贵在相惜;一份情,贵在相契!祝你幸福、 如意、 吉祥、 安康!元宵快乐!
50、人是一个圆,好运围着转,心是一个圆,团团是思念,元宵是个圆,甜蜜过一年,过新年,家要和,业要兴,事要顺,运要通,朋友,十五快乐!
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吃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习俗介绍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像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称“汤圆”“圆子”“水圆”“汤丸”“浮圆子”“乳糖圆子”,生意人美其名为“元宝”,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煮、煎、蒸、炸皆可。
不管南方北方,正月十五这一天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末元初,是因为人们习惯在上元节之夜吃它的缘故。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一年明月打头圆”,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与自然天象有极微妙的对应关系。“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表达了人们全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说起汤圆,近代史上还有一个掌故。话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举国反对,手下逢迎者引《巴陵县志》说“圆、元语同,又有完了义”,说“元宵”谐音“袁消”,乃诅咒之词。袁听信其言下令“元宵”一律改叫汤圆。但这个传说一直未见文字依据。袁世凯垮台后,大部分地区又恢复了“元宵”的名称。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耍龙灯”也称“舞龙”,也叫“龙灯舞”。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耍龙灯”在我国汉代民间就已相当普遍了。唐宋时期的“社火”“舞队”表演中,“耍龙灯”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耍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两种。在耍法上,各地风格不一,各具特色。
在艺术创作中,经过民间艺人的不断加工创造,“耍龙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形式完美、具有相当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深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
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猜灯谜是一项妙趣横生的游艺活动。灯谜起源于西汉的隐语,后发展成为民间谜语,又叫“打灯谜”。
据记载,在南宋,猜灯谜就已经成为元宵节的一种游戏方式了。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云:“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欢迎。
我国民间所产生的灯谜浩如烟海,千变万化。人们有时用“像老虎一样难以射猎”来形容谜语难猜,因而“灯谜”又称为“灯虎”,其中用文句作谜面的叫“文虎”,用诗句作谜面的叫“诗虎”,猜谜就叫“射虎”或“打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
灯谜文化至今风韵不绝,特别是到了元宵节,不少地方于街道闹市悬挂灯谜让人猜射,使节日的气氛更加热烈。如今,民间猜谜已不限于元宵,有的地方平时朋友相聚也会猜上一阵子灯谜,猜谜已成为人们日常文化娱乐的一种形式。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
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还有一些鲜为人知已经失传的民间活动,这里列举二三。
祭门、祭户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很简单,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紫姑是民间传说中一个善良、贫穷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每到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妇女们纷纷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迎接她,象对待亲姐妹一样,拉着她的手,跟她说着贴心话,流着眼泪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动,真实的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2-11405.html二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相关文章:
银行安全保卫工作自查报告01-02
青春舞台经典台词11-23
大学第一学期学习计划10-19
小升初自我介绍09-20
室内设计实习报告12-24
唯美文案一段话07-20
读书交流会家长发言稿12-20
信息技术工程2.0培训心得11-26
材料销售人员竞聘演讲稿11-02
长亭送别扩写作文12-10
实用的美丽的西湖三年级作文12-07
停电的那天晚上作文10-10
五年级有趣的事作文08-31
自学书法必看的三本理论书籍(河南高考分数线已经出来但是我的电脑那个网页打不开,谁知道啊!)12-09
青海大学毕业能留在西宁吗10-05
初三语文下册教学计划02-12
中秋节前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09-21
小班幼儿第一学期期末评语优秀7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