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毕业论文;选题;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78-02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是高职高专学生在系统学习完本专业的基础课后,系统完成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它是高职高专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试金石[1]。而在毕业论文选题水平高低是其中的重要体现。所谓毕业论文的选题,即写论文所要研究论证的问题。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选题的恰当与否,对撰写毕业论文具有重要意义,大体看出作者的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选题工作做好了,将会对顺利完成论文写作起到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选题研究的重要性
1.选题研究是规划论文写作的角度、方向和规模的基础。选题过程也是规划论文的角度、方向和规模的过程。在研究文献资料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的思路纷至杏来,通过认真选题,我们的思路得到了选择、鉴别、归拢和集中,使写作方向在作者的头脑中逐渐明晰起来,毕业论文的基本的规模、论证的角度也初步有了一个轮廓。一个明确的选题就像一面旗帜,可以确定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方向,引导写作过程,驱使作者利用手中的资源围绕选题来开展写作。
2.选题研究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选题一方面是给文章定个题目和规定个大致范围,一方面也是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选题一旦确立,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方向也就确立,题目选定的过程往往也表明作者头脑里已经初步形成了论文的轮廓,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社会效用也随之被确定。选题有意义,最后完成的论文才有价值,反之,即使花了很多的功夫,文章的语言和结构也不错,也不会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
3.选题研究既保证论文写作顺利进行,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毕业论文的题目过大或过难,他们会很难完成写作任务;若题目过于容易,则不能有效锻炼学生基本科研能力,达不到毕业论文的教学目标。因此,选题恰当,可以保证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通过选题,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加以条理并初步系统化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在开始选题到确定题目的过程中,从事学术研究的各种能力都可以得到初步的锻炼提高。
二、选题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与价值性原则。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要面向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实用性、价值性和创新性[2]。具体地说,学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实践中选题,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运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发现和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方面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2.可行性与现实性原则。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学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第三,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三、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和策略
正如17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笛卡尔所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毕业论文选题过程,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具体方法。
1.确定选题方向。在毕业论文工作布置后,学生应遵循选题的基本原则,尽快把选题的方向确定下来。从毕业论文选题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社会实践中提出实际问题;另一类是专业学科本身发展的基本范畴和基本问题。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确定一个方向。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合选题方向,合理选择指导老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一个好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你的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在研究和写作过程中,指导老师的优良作风和素质将对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毕业论文选题的方法。本科学生论文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和适应性等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选择毕业论文的题目:①学生结合教师科研课题选题。教师通常是术业有专攻,学生选题时要充分了解教师所承担的研究课题,选择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中合适的内容作为自己的选题,这是学生选题的一种方法。指导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与学生多沟通,详细地介绍自己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的情况,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提供相关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学术功底以及资料的掌握情况,与教师协商量力完成小主题论题或大主题论题。②学生根据自己爱好选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从内心激发认知事物的原动力。因此,学生选题时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激发自己的写作内驱力和写作热情。③师生双向选题。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与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学术功底、科研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所所阅读与积累的文献资料等情况,决定选取将要指导的学生;学生根据教师的日常教学与交流,了解教师的专长,以及教师的研究领域,具体目的与要求,根据社会需求与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指导教师,师生双方形成“我要找什么人来做什么题目和我能做什么课题”的“双向选择一自愿组合”的模式。④与就业相结合选题。对于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后就职合同的学生,学校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实行校企联合指导方式,让学生到就业单位去做毕业设计,利用企业的经费、场地和技术力量,完成企业需要的技术课题,既解决了学校师资、科研设施等资源短缺的问题,又使学生利用就业单位的研究设施资源完成毕业论文,也有利于用人单位与即将就业学生的进一步磨合,使就业与毕业论文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失为毕业论文选题的一个好方法。
3.选定具体题目及常用的技巧。在选题的方向确定以后,须进一步调查和研究,确定选题的范围,甚至最后选定具体题目。①浏览阅读文献,捕捉恰当的题目,通过对文献资料快速、大量的阅读,在比较中确定题目的方法。一般是在资料占有达到一定数量时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这样便于对资料作集中的比较和鉴别。冷静地、客观地对所有资料作认真的分析思,考提出问题,寻找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内容丰富的资料中吸取营养,反复思考琢磨之后,必然会有所发现,捕捉到恰当的题目。②通过拟想,再追溯验证。这种选题方法需要根据自己平时积累,初步确定研究的题目或选题范围,跟踪追溯。追溯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自己的“拟想”别人是否没有论及或者论及得较少。如果得到肯定的答复,再具体分析一下主客观条件,若能够对这一题目作出比较圆满的回答,则可以将“拟想”确定下来,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看“拟想”是否与别人重复。如果重复,就应马上改变“拟想”;如果自己的想法只是部分的与别人的研究成果重复,就应再缩小范围,在非重复方面深入研究。
四、写好开题报告
选题方向初步定下来之后,写好开题报告则是完成选题工作的重要一环。开题报告包含: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实施计划可行性论证、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等方面。
研究背景包括理论渊源和现实需要。同时初步综合叙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目的意义是指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实施计划是选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包括研究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地点、实验内容、实验设备或器材等方面。可行性论证是指研究所需的条件,包括文献资料、实验器材、经费预算及来源、学生的理论或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等。预期成果则主要是指论文,有时也可以是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
毕业论文是整个高职高专教学体系中综合性最强的一个环节,与专业培养目标密不可分,它需要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知识积累和专业能力训练。选题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毕业论文的成败。这需要指导教师的资深引导,也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保障,更值得下力气来研究和探讨。高职高专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和研究,实施教学改革,确保高质量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康星华,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论[J].教育与职业2007,10(29):46-48.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毕业设计 多元化 改革
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旨在考核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数据、判断推理等科研能力,而且进一步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因此,一份高质量毕业论文的撰写,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总结全部的科研实习经验并经导师的反复建议及修改。本科生通过一次高质量的毕业设计的过程,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近年来根据各教务部门反馈的检查结果,论文指导教师及从事毕业设计的学生反馈意见显示,当前毕业论文的确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师生对毕业设计不够重视
当前,有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甚至也有不少教师都认为,毕业设计只是一种形式,只要应付一下就可以,没有必要在上面投入过多的精力,由此导致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过程中很少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专挑他们认为简单、好做的题目。
(二)毕业设计的时间不太合理
目前,学校把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七、八学期,这段时间除了一些必修课之外,正是学生准备研究生考试,毕业前找工作的关键时期,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还要备战专业八级,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毕业设计工作中。
(三)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力度不够
当前的毕业答辩流于形式已成为普遍现象,绝大多数答辩都能通过。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把毕业论文写完就可以通过了。而如今网络资源又十分丰富,查找与所选论文题目相关的论文材料是不需要费多大功夫的事情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东拼西凑,根本没有心思动手实践或者分析调查,论文中的数据或结论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得来的,连分析实验数据的基本技能都没有,更不用说让他们去创新或者提出新的理论观点。
二、多元化本科毕业设计模式
(一)优化毕业论文的选题机制与策略
选题决定了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先决条件,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多元化毕业设计的模式,毕业论文选题的来源主要有:①导师科研课题;②社会调研;③毕业实习或实践;④实际工作取得的成果;⑤导师指导过的竞赛;⑥自拟等。例如:a.对于导师科研课题,项目的科研论文由小组成员共同撰写,每人只负责自己所作工作的科研报告,由组长来整体规划论文结构,协调各章节论文的内容。这样,每一位本科毕业生只需对自己所作章节做到精益求精即可。b.对于竞赛取得的成果、参加科研训练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和带有学术性的实践、实结报告等等,凡学生作为惟一或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报刊上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专业论文;在学校认定的专业刊物上独立发表美术或设计作品,或在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览中参展;学生以科研作品形式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获准立项的国家级及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以及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专利的科研作品等都可以替代学生的毕业论文。c.与就业相结合选题,对于那些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毕业后就职合同的学生,学校采取校内外双导师制,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完善本科毕业论文的评价保障体系
首先,要制定严格评价标准。毕业论文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同时,改革要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爱好、不同能力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除对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制定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外,对各种形式的毕业论文制定规范要求和评价标准。但是无论形式如何变化,评判标准必须严格执行。其次,提高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在本科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组织管理是保证。指导教师要按要求认真负责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严格把关,坚决杜绝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技能。另外,还要科学规范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程序。论文的答辩和成绩评定是毕业论文的最后一环,是对学生毕业论文工作的整体评价和全面检查的重要手段。
(三)进一步改善毕业论文的教学基本条件
为满足毕业论文工作,需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毕业论文教学基本条件,从而打破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合力整合教育教学内容,从而使各学科的相关性和连续性得到刚好的体现与融合,更好的为各教师提供教学条件。另外,学校应加大各实验室的建设力度,从而改善学科实验条件。制定相关管理文件,调整原有资源的布局,使教学实验室的管理与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优化。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努力做好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开放工作,从而加强学生的科研技能训练。
(四)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
将毕业论文环节延伸到教学实践中去,尽管就业、考研、毕业实习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但只要能够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环节的体制改革,将毕业设计环节渗透到各专业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就能够使学生在兼顾考研、就业、毕业实习的同时仍然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去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三、结论
多元化本科毕业设计模式旨在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实效、突出创新”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层次、灵活多样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及与其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同时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而为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丽莹,李丽娜.毕业论文环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石家庄:价值工程,2009(02)
[2]王萍.如何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之我见.济南:科技信息,2007(32)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制药工程 专业建设 专业评估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独立学院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专业。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创办于2001年6月,是经教育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宁波市人民政府投资建设,浙江大学负责办学与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依托名城、名校,高起点、高水平办学,缩短了自身发展周期,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制药工程是我院首批开设的本科专业,在9年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出了一条在独立学院中,以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一、强化科研意识,打造学科专业平台
学院自办学伊始,就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同时,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受其指引,专业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近3年,学院承担市级教学研究项目7项、正式出版著作3部、获得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1项,项目总经费累计500余万元,人均年科研经费稳定在10万元左右;近3年来,教师发表的被SCI/EI收录的论文60余篇,有些发表在《AIChE Journal》、《Journal of Medicincal Chemistry》等国际权威刊物上;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此外,在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专业教师依靠自身较强的科研背景,将科研及生产实例不断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
由于良好科研氛围的营造,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专业凝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同时打造了多个学科专业平台。2002年,学院分子设计与生物化工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重点学科,2007年,药物化学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重点学科。同年,学院成功申报了宁波市生物医药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药物化学学科列入基地第一批重点建设学科,制药工程专业列入首批重点建设专业。2008年,学院与母体(浙江大学)相关学院合作,成功申报自主设立的“制药工程”硕士学位点。这些学科专业平台的建立进一步促进了专业的发展。
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而对新建院校而言,人才引进是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根据学院人才引进政策,制药工程专业先后引进了4名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8名有良好发展潜力的博士毕业生。目前,专业师资队伍中,70%获得了博士学位,半数以上具有高级职称;1人被聘为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8人被认定为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1人获浙江省教坛新秀奖,1人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2人列入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入选2009年度“宁波市十大杰出青年”。
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是保证专业稳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学院和分院制定了各种政策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
1.教学技能培养
学院成立之初,从浙江大学本部聘请了一批知名教授担任首席主讲教授,他们不仅负责授课任务,而且还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老教师的“传、帮、带”,使得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技巧、教学方法、教案制作等教学技能,提升教学水平。目前,专业教师中多人被评为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一人入选浙江省教坛新秀。
2.青年教师进修学校
由于学院成立时间较短,青年教师居多,学院成立青年教师进修学校对其进行培训。青年教师不仅要参加师德师风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讲座,而且还要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学方式方法培训等。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还需要“过三关”,即岗前培训关,实践关,外语关。制药工程专业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已经参加或正在接受青年教师进修学校的学习。
3.国内外访问学者计划
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师资的整体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学院制订了国内外知名高校访问学者计划,每年选派5~8名符合条件的优秀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制药工程专业先后派出6名教师赴加拿大、英国等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学习交流。
三、突出实践,服务地方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浙江省和宁波市制药行业的特点及发展方向,学院明确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服务型学科专业
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宁波,辐射周边地区,面向浙江,服务长三角。不仅积极为地方企业的人才培训服务,与企业合作办学,提高企业员工学历层次或基本理论知识等,而且为企业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技能或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等,例如,药厂设备操作及维修、药物设计软件应用等,使宁波市制药行业人才在知识结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有较大的提高。此外,以其它形式与地方企业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企业共同开发新的药品,提升我市制药行业水平,为加快我市制药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实践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培养高质量制药工程专业人才的关键因素。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受到系统的理论教学外,还能够参加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如可以在GMP实验室模拟工厂环境下,了解到主要制剂设备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了解到制剂车间的生产工艺流程、工艺操作规范、相应级别要求、化验检查方法等,既培养了学生的工程观念,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也缩短了学校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距离,减少适应期。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93%以上,从毕业生就业单位反馈的情况看,这些学生参加工作后对各方面工作适应快,工作责任心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3.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TP)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兴趣,我们除了增设专业学术讲座、科研第二课堂、让高年级学生提前介入教师的科研活动外,还开展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SRTP)等学术创新项目,这些项目内容广泛,既有一定的广度,也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如专业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这是自学院成立以来首篇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此外,学生也积极参加各类知识竞赛等活动。
4.实习实训基地
实习场所短缺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积极联系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中化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华制药有限公司、天衡制药有限公司、龙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制药企业以及鄞州区人民政府建立了稳定的主要针对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各个实习实训阶段,学生可以到企业接受训练,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而且可以从遵守劳动纪律、群体相处、人际关系、管理意识、工业安全及环保意识等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实习结束后,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毕业生,既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又让企业有充分的时间物色和培养人才,达到校企共赢。
四、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与其它高校相比,独立学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我们学院优势主要表现在:(1)依托于浙江大学办学,在教学工作中,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直接负责学院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实验室建设规划论证、教学过程监督与管理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名城名校的办学优势。(2)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重点大学、国家重点制药工程专业或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宁波市医药优势企业的负责人,定期参与专业规划和建设,站在国际视野上和从产业层次上把握专业建设的方向。(3)教学管理队伍形成稳定、高效、规范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制药工程研究所、实验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学术委员会和毕业论文指导小组,严格学术活动和毕业论文的各个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4)学院及分院设有教学监督委员会,定期听课,及时向分院教务科反馈教学情况;专业教师定期互相听课,督察其他教师授课情况;建有学生教学评估网络平台,实时反应教学动态。
2009年3月,本专业接受了教育部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预评估小组的现场考察和预评估,专业建设得到了预评估小组的充分肯定;同年4月,本专业受邀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全国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研讨会”并发言,与会专家和代表对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成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本专业建设时间有限,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精品课程建设、高质量的教材建设、人才质量工程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尽管如此,本专业在短短9年的建设中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其中的一些经验以及通过学科建设推动专业发展的思路,有望为兄弟院校类似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阙海宝.对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4):54-56.
[2]元英进,尤启东,于奕峰,蒋建兰,赵广荣,程卯生,姚日生,宋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6,(1):12-15.
[3]徐有致.名城名校携手,体制机制创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名教授上基础课[N].光明日报,2002-6-15(2).
[4]李华,胡国勤,赵蕾,章亚东,李雯,赵文恩.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J].药学教育,2007,23(2):51-53.
[5]杨树平.我国化学制药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州医药,2008,39(2):57-58.
[6]李凌飞.独立学院的存在优势及发展方向[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26(3):12-13.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一新生 职业生涯规划 必要性 实施策略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印发《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建设标准》,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把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学生尽早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带着职业目标渡过大学生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Э纬烫逑抵凶钪匾的部分。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从战略上设计每一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教育方式[1]。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人的特性和职业需求,确定一个人的职业目标,并选择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顺序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为实现目标提高自己的能力,参加各种教育和培训计划的行动[2]。
对高职院校来说,在大一新生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仅对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意义,还对学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首先,职业规划能帮助学生确立职业发展目标。有了职业生涯规划,便正确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发挥自己的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其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根据市场的一些变化,加强学校在以后专业设置等方面进行一些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这样对于学校后期就业等具有明显的铺垫作用。再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与职业倾向测试为大一新生职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通过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可显示出学生在各项能力上的相对强弱,从而找出一系列适合的职业排序,使能力与职业高度匹配[3]。
2.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必要性
2.1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加强高职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的扩招、低门槛录取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开始大幅增长,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每一所职业院校的主要问题,很多毕业生要么找不到工作,眼高手低,要么找不到比较好的工作,频繁跳槽,对企业来说找不到合适的员工,形成用工荒的景象。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一的设置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大一新生从入学开始就树立就业压力感及积极准备就业的意识,改变和纠正高职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和不切实际,科学规划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活,从而顺利就业。
2.2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帮助高职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需要。
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考入大学,没有高中的学习压力,没有老师的严格约束,很多进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很放松,没有压力,没有方向,没有目标,顾不上思考职业生涯规划的事情;实际上职业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时间最长、投入精力最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大学是其中一个重要阶段,高职学生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高职学生需要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关键性的决策。职业生涯课程的设计环节有兴趣探索、性格探索、价值观探索等探索环节,可以从宏观上指导大学生少走弯路,在调整职业目标的同时使规划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为自己进行长期的规划,并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修正和执行。
2.3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职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的需要。
高职学生因为个人阅历、知识水平的限制,有时候对自己认识不清,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盲目地听信长辈、朋友和已经毕业师兄师姐们的建议,在职业选择的时候很容易做出并不适合自己的抉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设,引导学生通过专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兴趣、性格、爱好、能力等,对自己进行合理地定位,从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充分认识到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从而找到发挥自己才能的最佳位置,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2.4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更新职业观念的需要。
目前现存超过20000种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没有哪种工作能够完全满足所有需要[1]。社会的产业、行业、职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不断加快。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就业上一般不再“从一而终”,职业岗位的变动不可避免地要适应这种变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从社会、行业与用人单位等方面分析职业环境,了解期望职业的具体行业、具体单位和具体职业。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应IT行业,但还有一种可能,所学计算机专业可能是在旅游行业或酒店行业,这样的行业需要计算机人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认同自己的行业和专业。
3.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策略
3.1提升课程地位。
教育部在2007年的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教学要求》中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时规定是不少于38学时,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所处阶段,合理安排学时且严格执行。设置专门管理机构,选择合适学生的教材,根据当前社会形势不断变化大纲和讲义,对教学质量和秩序定期进行检查,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考核,保证教学质量。
3.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做好整体的教学规划,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大学一到三年级的不同阶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安排,对学生的生涯意识、发展规划、就业力提高、求职过程指导、创业指导和职业适应与发展进行教学。
3.3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应该以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体,以职业素质的提高为主题,力求贴近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突出系统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要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解决课程内容、形式较单调,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在教学模式上可以借助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渗透职业生涯辅导,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工作坊、知识竞赛、职业生涯模拟、案例分析、专业测评等活动,丰富教学内容。
3.4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考核内容包括考勤(20%)、课堂表现(40%)和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0%)成绩三个方面。课堂表现的评价分为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摆脱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定分数的考核方式[6]。
3.5完善课程实施保障。
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主要采用体验式教学,因此班级人数不宜过多,班级人数应该控制在40人左右;上课教室的桌椅不要固定,最好是活动教室;高校可实施职业教师先行者计划,主动给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主动让教师深入不同类型的职业环境中,体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与经验。
4.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受到学生、学校及社会的重视,其指导就业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大一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及课程安排时间的特殊性,高职院校在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很大必要性;同时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欠缺,因此要提升课程地位、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课程实施保障切实做好新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指导,为新生提供平台、指明方向,让学生为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迈出正确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唐国华,李海琼,刘万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8.
[2]张齐.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丁巍,欧阳曙.大一新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浅析[J].现代交际,2010,04:214-215.
[4]赵天宇.谈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必要性[J].考试周刊,2012,86:152-153.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书育人的过往概念。“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教书育人”过往在实际应用中偏重基础教育,普通教育,即传统的读书成才。教书育人的过程往往封闭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与教育之外的领域联系甚少。随着教育的现代化,多元化,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特别在职业教育领域,这种变化更为突出。
二、明确教书育人的新内涵,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是在基础教育系统内部建立起来的,为考不上大学的那部分学生提供提前就业培训,一开始就打上了普教的烙印,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摆脱不了普教的影响,完全还是封闭在教育系统内闭门制造“毕业生”,教书育人的评价标准由教育系统自己说了算,与社会、企业脱节,长期以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产品滞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造业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滞后已经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里不再赘述。
三、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标。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标。目标要准确,目标不准确,制造的产品就可能滞销,带来严重的浪费。勒流职校曾经有些专业没有有效地研究市场的需要,只管闭门教书,结果育出的人才企业不需要,造成学生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就业困难。反过来又影响专业招生,致使专业规模不断萎缩。所以,职业学校必须联合行业、企业。制定准确的企业用人标准,企业要参与教学,监督教学。围绕制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进行教学,提高效率,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先进的手段就是先进的教育方法,围绕准确的教育目标,采用先进的教育方法,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良性循环,职业学校才能生存发展。勒流职校通过调整办学方向,与企业联合,推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按企业的要求进行教书育人,很快就扭转了专业萎缩的局面,办学效益不断提升。
四、教书是内容,育人是表现。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教书育人,教书是内容,育^是表现形式。职业学校通过培训,完成准职业人的培养,培养人才的好坏,不是自己评价教书效果,而是要通过社会、企业来检验教书的效果。企业不会检查学校开什么课程,企业关心学生学了这么多教学内容后,能否融会贯通,关心的是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身体素质,职业修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最终是零距离上岗的能力,这些就是职业教育育人的表现形式。学生在职业学校不管学习什么内容,最终都要达到以上的综合能力,才会受企业欢迎。勒流职校紧扣企业需要这个主题,学校领导经常到企业调研,了解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工作内容,很快就与企业接轨,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特别是企业冠名富华班,一办就是7届。风风雨雨,企业、学校共同度过了金融危机等恶劣环境影响,在互相支持中建立起牢固的友谊,获得了双赢。
五、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结果。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教书育人,教书是过程,育人是结果。不难理解人才的培养是一条产业链条,职业教育只是这条链条上的一环,他必须紧扣下一环就业,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专业对口就业,这条链条就可能断裂,后果不堪设想。为了紧扣就业这一环,教书的过程就不能偏离方向,始终指向就业。为此,勒流职校在办企业班之前,专门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富华公司调研,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力求所学就是企业的要求,争取学生零距离上岗,减轻企业二次培养人才的压力,这一点大受企业的欢迎。这正是勒流职校能与富华公司长期合作的关键。
六、教书是形式,育人是根本。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教书育人,教书是形式,育人是根本。职业教育教书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根据不同的行业,根据不同的企业,教书的形式必然是多样化的,但是,不管怎样的形式,育人才是根本。为社会、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始终是职业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
七、探究育人目标,才能提高教书效率。基础教育、普通教育走的是精英教育的路,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级级以分数为育人目标,以培养大学生为己任,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只能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制定育人目标,如果离开企业需要闭门造车,毕业生就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成为滞销产品,更不用说高效率培养人才了,因此,花大力气进行企业调研,把握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要求转化为教育的内容,科学合理地施教,优化教学过程,才能提高教书效率。
八、教书育人同步进行,循环发展。虽然职业教育中的教书育人有分别,但要同步进行,循环发展。育人是教书的结果,同时,又是下―个教书过程的基础,遵循螺旋式上升的客观规律。只有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互为因果,互为条件,教书育人在职业教育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九、育人目标不能偏离社会、企业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准职业人的教育,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企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而且频率不断加快,周期不断缩短,所以培养人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刻要紧跟市场的变化,不能偏离。(注:本文是“顺德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研究”子项目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经验研究规划论文,课题编号:03-119-169。)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体验式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023
职业生涯规划课对高职新生如何规划大学生活以及自己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目前高职院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来看,效果不显著。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但大部分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理论教学模式授课,导致此门课程枯燥,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笔者尝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索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自主和创新精神,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在师生互动和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达到认知与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1]。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运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就会产生一种习惯,就会将认识化成一种习惯,就会终生受益[2]。
(一)激发学习意识,培养自主能力
体验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成平等互动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容易被激发,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弘扬了人的能动性和独立性。
(二)突出实践教学,增强创新能力
体验式教学法通过为学生创设大量的体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某种情境中,获得真实感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动手、学会表达与总结反思,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体验让学生的认知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获得,实现由经验到理解的提升,由感悟到行为的内化,有效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3]。
(三)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从亲身体验中获得知识,远比从讲授中获得知识更有效果并且记忆力更容易持久。体验式教学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重视师生平等的教学,尊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创造团队合作的机会,鼓励个人见解的表达,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激活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素质。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开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理论学习,轻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职业生涯课程的教学目标相违背,更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体验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结合不同的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增强特色教学内容。比如,针对理工科专业的特点,学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的实际情况,可在《探索工作世界》这一章节后增加《职业幸福感》这一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情景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点是激发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和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的能力,而意识和能力属于隐性的教育,需要学生通过自身的经历、体验和探究才能获取[4]。
2.心理测试体验。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中,需要借助一定的测量工具帮助学生了解其职业心理特征。虽然这样的测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作用,也深受学生的喜爱。比如在讲授《自我探索》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去机房上进行《MBTI性格》测试,从而了解自身的性格倾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测试做完之后,教师需留一部分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对测试结果进行修正或确认,这样才能确定学生的性格类型。
3.调研体验。调研体验是安排或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调研活动,在活动中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特定的调研任务。如在《探索工作世界》这一章节,开展“生涯人物访谈”体验环节非常的重要,是让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重要尝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明确要求,采用组团出行等。
4.比赛体验。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简历设计大赛、模拟招聘大赛等职业规划类竞赛,学生通过对职场情境的模拟等,可以将所学习的知识融合起来,从而提升职业规划能力。
5.生活体验。我们在“规划”课程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生活的积累,鼓励学生在更真实、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和感悟[5]。所以平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实践活动等,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累经验,提高就业能力。
(三)考核办法的改革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包括考勤(20%)、课堂表现(40%)和职业生涯规划论文(40%)成绩,即态度、过程和结果三方面。课堂表现的评价分为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性,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定分数的考核方式。学生的个人自评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与自我完善;小组互评是组内成员根据组员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重视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教师评价可促进教师对本门课程的反思、改进和完善,提升课程的品质。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中的成效
在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不仅在体验活动中能激发自己主动规划的意识,领悟正确的生涯规划理念,而且在平等活跃的气氛中增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恩明.评体验式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5(3).
[2]阮晓莺.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运用[J].思想教育导刊,2009(1).
[3]朱小平,丁辉.体验式教育理念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5).
[4]陈舒媛.体验式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应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王丽.高职院校体验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9).
基金项目:学院教改革课题(2014JC05)、温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WZSZ-2014L15)、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wsk29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7篇
一、写在前面
我们现在是合肥幼儿师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就是从事教育工作,我也不例外,我的志向就是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我立志于幼儿教育,并相信我有对这个职业高度的热爱和热情,我会将我的能力在幼教事业上尽情展现。在求职的路上会有鲜花暖日,但也会有荆棘风雨,我们要时刻做好面对机遇和挫折的准备,也需要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那就必要做好职业的规划,找准职业生涯的道路,为日后能拥有阳光大道做足充分准备。
二、自我分析:
(一)性格分析:我是个比较开朗活泼的女孩,但我并不缺乏稳重,平时态度积极、认真,责任心强有一定的原则。和同学、老师能相处融洽,在做事时的独立性和自制力较强。好奇好问求知的要求高。但在做事为人时可能有考虑不周全的问题。我同时也是个勇敢、坚强、勤奋、无私的女孩。
(二)职业个性分析:我在学校担任过不少职务,在组织和动手等能力上有过培养,在工作中一直耐苦耐劳、主动积极、认真负责、为人正直、自信、有创新思想,并有一定工作方法和能力,我相信我在从事幼教职业中一定可以保持我的优点,发展我应有的水平,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探索新的事物,跟上时代的脚步,做个有计划、有目标、有学识的优质老师。
(三)我的优点:
1、责任心强,有爱心、耐心;
2、态度积极认真,工作努力负责;
3、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的学习方法,乐于学习;
4、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积极上进乐于思考和行动,并有创新的能力;
5、在文学、唱歌、画画等方面有一定的特长,舞蹈和表演突出,兴趣比较广泛;
6、身为学生会成员能以身作则,管好自己;
7、为人自信、正直、想法多。
(四)我的缺点:
1、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做事不够果断;
2、有时比较任性;
3、个性较强,固执;
4、缺乏时间观念,做事易拖拉。
(五)家庭环境分析: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姐姐毕业已工作五年,工作稳定,已组成家庭。我是家中最大的经济负担。家庭成员没有太大的社会关系,只在教师这个职业方面有些关系。家中父母对我相当关心和爱护,但不过多的过问我的学习和活动情况。父亲由于在家时间较少,和我关系相处不太融洽,母亲给我的影响较大,我学会了诚恳待人,诚信做事,敢于追求为,热爱生活。
(六)社会环境分析:现在社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需要是很大的,大量幼儿园的兴办,还有一些办园较早的幼儿园也开始办分园,这样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需求大大增加,同时给我们很多选择的机会。现在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要求提高了,专业化的院校毕业的学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但院校的学生毕业率高,所以对工作的竞争也是很激烈。
(七)职业环境:幼儿园的环境很单纯,和社会无太多关系,无危险、无职业病危险,环境状况舒适,在园内无勾心斗角的现象,无权力的争夺,而且富有童趣,职业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还算轻松,但责任重大,孩子是我们服务的主要对象,对幼儿的教育是全面的,那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全面发展,对这个职业要有爱心,本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三、SWOT分析:
优势:
(一)我的优势
1、各科成绩都较好,比较全面,并在艺体、文学等方面有特长,兴趣广泛;
2、做事特别认真、踏实,态度积极,责任心强;
3、在班级曾担任过团支书,在学校曾担任过学生会文体部副部长,国旗班负责人及成员,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且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4、多次在校活动中及评优中获得荣誉证书;
5、多次实习,拥有丰富经历。
(二)优势的使用
1、知识掌握较为全面,并有一定特长,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做事的态度能受到大家的信任;
3、组织管理能力对于幼儿园十分重要;
4、大量证书在面试及申请工作时能够突出,很占优势;
5、丰富的经验能很快适应工作及环境。
劣势:
(一)我的弱势
1、有时比较固执,情绪化;
2、考虑事情不够周全;
3、自我反思不够;
(二)弱势的弥补
1、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稳定自己的情绪;
2、遇事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
3、多找找自身过失,改正不足。
机会:
(一)机遇
1、姐姐是园长,我得到她的肯定,并表示欢迎我留园;
2、毕业前的各种招聘活动;
3、进修拿本科学历;
4、实习给老师和园长留下较好的印象。
(二)机遇的把握
1、我会慎重考虑是否要靠关系,这所园对我的发展有帮助吗?
2、利用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充分展示自己,参加一些好单位的招聘;
3、参加多种考级,提高自己的学历和知识;
4、认真考虑所实习单位是否值得留。
制约点:
(一)我面临的威胁
1、幼儿园工资不够高;
2、学历不够高;
3、英语水平较差,影响国际交流。
(二)威胁的排除
1、多学习,参加高校的高考,进修本科;
2、将心态平和,以学习及积累经验为重;
3、从现在开始就开始好好学习英文,多和别人用英文交流。
四、对职业的认识:
我认为幼儿早期教育是个要求全面发展的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了,大量幼儿园兴办,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自己必需不断充实自己,否则很难在这个领域长久待下去。对孩子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管理的方法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应提高自身职业素质,在教育行业中遨翔!
五、近几年职业生涯路线:
1、近期目标:好好学习,多积累专业知识,努力提高我的英文水平,并着力发展自己的艺体能力,在毕业汇演中积极表现;
2、中期目标:毕业后我将选择在北京发展,为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要不断努力,扎实我的专业知识,通过各种考核;
3、长期目标:不断充实自己,敢于尝试新事物,参加本科考试,在事业上大展鸿图。
六、结束语: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语言产业 语言类人才 专业结构
一.引言
语言产业是以语言文字作为加工处理的对象,生产各种语言产品或提供各种语言服务的的产业形态,如新东方的英语培训及奥运会、世博会的各语种翻译等,横跨语言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语言的需求会导致语言产品的消费,从而产生语言经济行为,而语言经济行为达到一定的规模就形成了语言产业。目前较为典型的语言产业形态主要包括:语言培训业、语言出版业、语言翻译业、语言艺术业等。
江苏省的语言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且省内高校众多,新型产业居多,具有语言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和优势。但数据显示近几年省内高校语言类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在麦可思(MyCOS)2013年的就业报告中语言类专业被亮红牌和黄牌,这一形势要求我们有必要对语言产业发展与语言类人才需求关系展开研究。
二.语言产业研究回顾
从经济学的视角诠释语言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沙克于1965年就指出了语言具有与其他资源一样的经济特性,即价值、效用、费用和收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借助人力资本理论和相应的教育经济理论进一步阐释语言,认为语言技能是一种人力资本,个人的语言习得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以及收入水平,这些理论成果对美国、英国等国制定语言政策提供了参考,如GRE、IELTS等语言考试是留学门槛准入的重要尺度。
“语言产业”在我国很早就进入语言经济学者的研究视野。结合我国语言业态的发展状况。2008年,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成立和《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7》发表对我国的语言经济研究和语言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大影响。2012年,贺宏志等出版了国内第一部语言产业著作――《语言产业导论》,把与语言资源有关的、分散的产业要素聚集起来,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语言产业并推动语言产业的发展。
三.江苏省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值2012年占全国10.2%,占全省经济生产总值43.6%(江苏统计年鉴2013),新兴产业居多。但语言产业目前还是处于开始阶段,产业链包括了笔译、口译、语言技术工具的开发、语言教学、培训等。根据江苏企业信息网统计,近几年省内语言服务企业注册数量和注册资金也大幅增加,这些都表明语言产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1.语言教育服务市场
1)语言考试、出国培训
江苏是一个教育水平整体靠前的大省,并且和其它国家在教育、经济上的交流非常活跃。省内出国学习和就业的人数每年都呈递增趋势,他们对语言考试和出国培训的需求量大;同时省内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对外语非常看重,他们对外语考试培训特别是大学英语四、六级培训的需求量也很大;另外由于省内外资企业较多,很多求职者或在职员工也都有外语培训的需求。因此各种语言培训机构包括新东方、昂立等在江苏特别是省会南京发展迅速,教育培训类的语言人才也处于急需中。
2)少儿英语培训
江苏教育资源丰富,但同时人口众多竞争压力很大。以省会南京为例,学生从小在学习上有很大的竞争压力,小孩很小就接受各种培训尤其是英语,家长对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目前的培训市场现状来看,少儿英语培训还是一块非常火热的天地,一方面要求更多的英语教师,另一方面急需开拓相应的英语教材市场,这些也对语言类人才提出了需求。
2.语言翻译服务市场
近年来,江苏对外交流和合作日益加大,经济、旅游、文化等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翻译不可缺少,很多翻译企业应运而生。在整个翻译行业发展过程中,市场对翻译人才的渴求也非常强烈,随着江苏特别是南京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外资企业纷纷进入,翻译人才需求明显增多。但同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翻译人才需求日渐增长,另一方面翻译不仅要语言功底要过硬,还要有熟悉各行业、各领域的知识,而当前应聘的很多毕业生不能满足要求,这就使得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在某种程度上脱离。
另外,随着亚青会、青奥会的召开,南京带动整个江苏在国际社会上知名度不断提升,很多小语种国家在经济上和江苏的合作将会日益紧密。因此,小语种翻译在江苏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及前景,这类的翻译人才也将处于急需中。
3.语言平台服务市场
语言平台服务市场是指依托网络技术平台建立起来的一种网络语言服务,如机器翻译软件产业、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软件产业、以及语言测试等,其中还包括外语语料库和题库的建设。如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口语评测、等多项技术上拥有国际领先的成果,并且在国内语音技术市场占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充分说明语言支持服务广阔的产业发展前景。江苏高校众多,在语言学习、语言测试和语音识别方面有很大的市场,而这一领域针对专门的语言类人才也将有很大的需求。
四.对策与建议
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这要求高校和政府部门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形成语言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语言产业优化模型的整体思路。
(一)学校和产业间的双向对接激励机制
语言类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成正比,市场开始对语言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很多的高校开始研究并逐步优化自己的语言类专业结构,以满足当前语言产业化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专业结构对接产业集群布局
高校可以根据语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语言类专业,按照语言类人才需求结构变化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来优化专业结构。如速录员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在有些高校里出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实现英语专业与民航专业的有机结合、英语专业与经贸专业的相互融合开设了英语(国际贸易)和英语(民航业务)两个本科方向专业;南京财经大学把英语专业(国际商务)建成了该校特色专业;东南大学则把汉语专业分成了对外汉语、新闻学、戏剧影视等专业。
2.校企互动满足语言类人才需求
高校要发挥自身的特色,加强校企合作与产学结合,与企业互助互利,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增强学生实践环节,针对语言类专业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改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语言类复合型语言类人才必须依靠复合型教师来培养,要建立以薪酬为主体的多重激励机制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并参与实践活动,同时展开跨专业、跨领域研究以了解产业动态和人才结构需求结构。
(二)政府层面的“双向对接的协调机制”
1.重视语言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的普及
政府要树立语言经济、语言产业的观念。语言的学习、服务以及相关的成果及其应用可以作为产业来发展,有可能为经济生产总值增长起到很大的贡献,并起到扩大就业面、增加财政收入、提高人力资本价值的作用,而只有准确的理解区域内语言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重视语言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才能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语言产业发展规划。
2.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统计机制
地方政府应该与学术机构联合建立语言消费定期调查机制和统计指标体系,对语言消费展开科学有效的调查,清晰地界定语言产业各种业态,对于社会个体与群体的消费行为和消费需求进行有效判断,对语言行业发展情况、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既有利于企业把握语言产业的发展趋势,也指引了语言类人才培养方向。
五.结语
本文对江苏省语言产业自发的、分散的相关业态进行研究,涉及到翻译、培训等领域语言产业的发展,同时对相应的人才结构和需求进行了分析,对二者展开了相关性研究;并同时提出了从政府和高校层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虽然目前江苏省语言产业发展和语言类人才需求并没完全对应,但从长远来看,随着社会、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语言产业的迅速发展和语言类人才的高效培养将完美结合。
[本论文为2014年度“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苏社联发[2014]42号,项目号14SWC-079)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鹏.语言产业的基本概念及要素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3).
[2]贺宏志,陈鹏.语言产业导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王红成.大学英语网络教学试验研究――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12).
[5]王红成.元认知策略指导下的写作教学试验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4(3).
[6]徐大明.有关语言经济的七个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第9篇
1.1注重职业性、行业性、社会性,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的现代农业人才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职业教育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农业职业教育必须凸显自身的行业特点,注重内涵发展。高等农业职业教育要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拓展自身的功能,明确办学方向,即以学历教育为主体,有计划地发展非学历教育;以职前教育为基础,有重点地介入职后教育;以就业教育为中心,有指导地开展创业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做好各种涉农的科普教育、技术推广和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举办农村技术骨干的继续教育和回归教育。农业高等职业教育在面向市场办学中,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分彰显产业和行业特征,与区域地方经济相结合。根据“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村建设人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知识技术保证。
1.2坚持“科技强农”,彰显为地方现代农业服务的优势和特色在努力推进人才培养创新的同时,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自觉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的作用,使科技进步真正成为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中央强调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农业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的行业特点,结合专业发展规划,在“科技强农”的专业实践中充实专业内涵,更新教学内容。所有“涉农”学校都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围绕“建设现代农业”这一中心,选择一定的项目和基地,定时间、定人员、定参与形式,紧密结合农时农事,使“科技强农”的工作走向常规化和制度化。坚持“科技强农”,提高技术开发与服务能力是农业高职院校走特色办学的根本出路,也是办学的生命力所在。农业职业院校要发挥科研优势,坚持把技术服务与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信息咨询与传播以及促进产业升级与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等作为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内容,并使其成为学校强化为地方现代农业服务优势和特色的载体。
1.3践行“工学结合”,突出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科技的功能农业职业教育应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拓展“校企合作”的领域和“工学结合”的形式,突出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共办企业、参股联营、基地开发,还是委托培养或项目合作,都要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同教育教学效益的统一。实训基地建设是“工学结合”的重要保证。认真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尽力把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新技术的展示基地、培训基地、试验基地、研发基地和创业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地方现代农业中的科技服务示范功能、职业岗位培训功能和科学研究功能。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实习基地一体化”模式,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工学交替”、“半工半读”、“顶岗实习”等多种“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把学校教学的空间延伸到工厂、企业、田间地头和经营场所,在着力培养服务地方现代农业人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同时,按照“优势互补、双向互动”的原则,建立“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职业院校应根据地方的要求,积极主动合作进行规划论证、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并运用多种途径和形式,提供各种机会和便利,推动企业专业人员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发展咨询、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学指导。
1.4利用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优势,创新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的模式由于农业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坚持把技术服务与开发、成果转化与推广、信息咨询与传播以及促进产业升级与引导等,作为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的内容。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当前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难以将这些内容都安排成实训教学,这对于培养新型农民的能力无疑是一个缺陷。因此,如何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以多媒体教学促进教改创新,发挥多媒体信息集成控制的特性,并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使用,这是深化教学改革和实现农业高职教育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农业职业院校要把网络教学系统的资源优势作为创新服务地方现代农业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农场、虚拟工艺和虚拟试验;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开辟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学环境。
2农业高职院校为地方现代农业服务的实践
2.1以科学研究为平台,实施“农科教结合工程”2009~2012年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获得省“农业科技支撑项目”2项,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3项,市级农业发展项目25项,每年获得上级支持的各项农业科研经费300余万元。经过科研攻关,先后完成了多项课题研究,如2009年完成了“棉花新品种种子加工中心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2010年完成了“苏北沿海地区耐盐苗木扩繁技术研究”和“有机稻米生产防治病虫草害集成技术研究”;2011年完成了“蚯蚓粪便解决设施草莓连作障碍技术研究”“叶果兼用耐盐桑新品种选育研究”“棉花抗草甘膦品系的筛选和培育”等。在对一些项目进行研究的同时将其应用于生产,起到了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如蚕桑专业教师的科研成果“防治强抗药性桑螟的复配农药”“桑黑枯型疫病的新防治方法”“一种复合桑叶茶液含片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蜂蜜桑椹汁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专利,并成功转让企业批量生产;农学专业教师的“富硒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富硒米及其生产方法”也相继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育种专业教师的“棉花新品种盐杂3号的选育和应用”获得了盐城市政府2011年科技进步二等奖;“棉花抗草甘膦品系的培育和应用”在国内技术领先。这些科研成果既有科技的先进性,又有一定的经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2以建设实训基地为平台,实现“新农村示范工程”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几年的建设,形成了“南园(都市农业生态园)北场(蚕种场、养殖场、园艺场)一中心(苗木组培中心)”实习基地格局。学校采取学校、专业系和教师共同入股及公司运营的模式,师生同步参与生产和管理,先后创办了3个农业公司,即盐城市育新种业有限公司,盐城金海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盐城绿之家园林绿化公司;校外将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常年实习基地,如东台市“仙湖农业园区”,大丰市“丰收大地”,建湖县“九龙园艺”公司,盐都区“台湾郝氏农园”,亭湖区“悦达农园”和“华东盐城农产品交易市场”等50余家大型涉农企业,实现了实习基地与农业实体的有机结合,展现了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和农业物流园区的新农村示范工程。在实训基地,教师通过企业锻炼,能够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最新动态,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综合技能,增强了博击市场能力,激发了主动为社会服务意识,丰富了教学情境,摆脱了“黑板上种田”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现象,也增加了个人收入。学生参与管理增加,能够早接触生产和社会,加深了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情感,使学生学农、爱农,愿意终身从事农业工作,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以建设实训基地为平台,实现“新农村示范工程”为师生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了“农、科、教”共建、共培、共研、共享、共赢互动发展[7]。
2.3以校办企业为平台,推进“新种子惠民工程”育新种业公司常年生产杂交稻种、啤酒大麦原种和特色小杂粮,在农学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生产的各类种子质量好、纯度高,享有较高的声誉,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校办产业盐城绿之家园林绿化公司通过“苏北沿海地区耐盐苗木扩繁技术研究”项目的开展,使得“海滨木槿、滨梅、杞柳”等一批耐盐苗木在基地茁壮成长;蚕种场“叶果兼用耐盐桑新品种选育研究”获得成功,培育的蛹虫草已批量上市;养殖场引进多个特色畜禽品种(香猪、野鸭、草鸡、羊等),并辐射周边农村,充分发挥了校办企业技术推广功能。通过作物栽培和育种专业教师团队多年的研究,学校育新种业公司先后育成“盐杂3号”和“苏棉26”2个棉花新品种,2012年有大麦、水稻、棉花、杂豆等8个优良品系参加省内外各项比较试验。“盐杂3号”和“苏棉26”2个棉种累计推广17余万hm2,60余万农户受用,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为社会创造效益3亿余元,较好地推进了“新种子惠民工程”。
2.4以政府特色项目为平台,参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参与江苏省2009年实施的“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即每个农业科研院及其所对接挂钩一个县区,进行农业科技帮扶。选派技术精、作风实、能吃苦的25名农科专业教师驻点到建湖县5个乡镇5个村。围绕盐城市政府提出的“一村一品”“一户一棚”等项目,每个教师全年驻村100天以上,开展农民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几年来建成了“颜单镇三虹村千亩有机稻米”“九龙口镇梅苏村花卉苗木”“庆丰镇北秦村水稻杂交制种”“上冈镇冈北村设施葡萄”“恒济镇强为村特种蔬菜加工”5个产业特色专业村,培育220个科技示范户,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一村一品”建设发挥示范指导作用。例如,水稻组教师指导的“颜单镇三虹村有机稻米生产”效益是种植常规稻的3倍,种植面积从起初的14hm2,2012年发展到的167余hm2,帮助该村成立有机稻米生产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108户,同时为有机稻米注册了“三虹牌”商标。并获得2011年中国稻米博览会金奖,产品供不应求,受到了省委领导和各级专家的好评,真正做到了“做给农民看、帮着农民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装进农民口袋里”。
2.5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为平台,开展多层次“现代农业培训工程”2009年10月该校联合盐城市农委、农科院及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等30余个农口部门,成立了“盐城市农科教集团”,开展了农业人才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培训,返乡农民再就业培训和退役士兵培训五大工程;2011年分别在挂钩的建湖县5个乡镇开展农民参加双(技能、学历)提升工作,共有420名25~45岁青壮年参加学习;2012年已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市县、乡农技人员1000名,科技示范户500户和退役士兵850名培训任务。2009~2012年累计培训县、乡农技人员4000余人次,村组干部3000余人次,科技示范户5000余户;2012年12月送教到农场,先后为新洋农场和淮海农场员工进行为期各1周的冬季培训。多层次现代农业培训为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农村干部管理水平提升和职业农民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及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2.6以网络技术为平台,创办“信息服务工程”2012年10月与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悦达农业公司”牵头成立“盐城科圣农科教集团”,通过集团成立整合了农业科教资源,根据集团章程,明确成员各方职责和义务,壮大了服务新农村建设力量,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校园网、市农业信息网、12316为农服务热线、盐城市富民网络大学及校办期刊《沿海农业》等信息渠道,向广大农民、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宣传,传播新技术、新工艺及新种养殖模式,提供可靠的农资信息和农产品流通信息,专家教授接受农民朋友咨询,及时解答疑难问题,满足农业工作信息化。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9-1290.html教师就业规划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 》教案10-23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09-23
学生手册家长评语最新14篇07-30
爱莲说原文、译文及赏析11-02
赵禹圭的《折桂令·长江浩浩西来》原文是什么?如何理解?07-20
初中生好句摘抄12-23
励志问候语11-26
简短的甜蜜爱情语录10-19
优美的早安QQ问候语09-21
优秀教研组长汇报材料10-17
2024年医院护工的工作总结 医院护工工作总结及计划(二十二篇)08-09
最新男方家暴离婚协议书12-07
学生会文体部长竞选稿10-24
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心得体会08-16
中考英语作文素材:中国新年12-05
秋游玄武湖作文11-26
满分说明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