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案(精选16篇)
《牛郎织女》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受民间故事的韵味。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领悟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牛郎织女热爱自由、勇于抗争的精神。
[教学准备]
相关古诗词、家乡的传说故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
1.读一读。
齐读秦观的《鹊桥仙》。
2.过渡。
佳期如梦,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到底出现了什么变故呢?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续篇。
二、初读课文
1.画出不认识的字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2.小组内分自然段轮流朗读,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熟悉课文
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概括,梳理提纲(主要以织女为线索)。
幸福生活被王母抓走呼牛郎相救七夕相会
3.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
4.在交流中进一步熟悉故事,为进一步感悟及复述做准备。
四、探究感悟
1.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
引导抓住书中的发誓、怒气冲冲、一把抓住、狠狠一推等词,回顾上一课书中成天成夜地织、自由也没有了等句子来理解。
2.织女被抓回去后,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具体情况,书中没写。但王母娘娘如此专横,我们能想象得到织女所受的惩罚一定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一定是可怕的。这样的结果,织女想到过吗?(可是有时候也发愁说明她是有心理准备的。)可她为什么还要下凡到人间?
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人间自由幸福。此时学生的思维可能还只是停留在表面,应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织女所感受到的人间幸福、所追求的人间自由的真谛。
人间幸福?在天上做神仙,住的是玉宇琼楼,能施万般法术,还能长生不老。可在人间,这些都不可能再得到了,连住的都不过是间草房。
天上辛苦?晚上得空一词可看出织女和牛郎劳作十分辛苦。
明知会有祸患,织女到底为什么义无反顾地下到人间?
再读再悟。第二次交流。
通过书中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了解织女追求理想的爱情,珍惜亲情。了解此时的劳作是为孩子、老牛、牛郎,织女为爱而劳作,是自愿的,是自由的。
小结板书:追求爱情、追求自由。
3.你喜欢织女吗?请你来夸夸她。
( )的织女
相机完善板书:勇于抗争
五、讲述故事,合作表演
牛郎织女的勤劳、勇敢,特别是织女对爱情、对自由的向往、追求,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颂。你能把前后两课书的故事情节连在一起完整地讲述吗?也可和你的同学合作表演出来。
①小组练习。
②全班汇报。
③略作讲评。
六、拓展活动,自选其一
1.扩展阅读《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2.搜集家乡的传说。
3.民俗知多少。(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巧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板书:
牛郎 织女
勤劳 追求爱情
关心他人 追求自由
勇于抗争
《牛郎织女》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
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牛郎织女》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
1、谈谈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照看周到、善解人意)
2、具体说一说。检查学生是否能有条理地叙述。
二、学习第三段
1、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
指名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2、看看书上是怎样叙述”微弱的星光下面“老牛说话的情景的。
3、有感情地朗读老牛说的话。
三、学习第四段
1、轻读课文5~7自然段,思考:
(1)牛郎是怎么找到织女的?
(2)牛郎和织女在交谈中会说些什么?联系上文,想象着说。
(3)其她仙女有何想法?
2、第5自然段的前三句话。
注意”找到“的过程:“翻过......来到......忽然......传来......循者笑声望去,只见......过了一会儿......”
3、练习说交谈的过程。同桌分角色,也可以一人单独叙述。
指名分角色说说。
4、众仙女佩服织女的勇气。
找出上文中与“勇气”有联系的词句--第5自然段“机会难得”。
5、:相知--相知--相守。
四、学习第五段
1、轻读第五段,圈出表现老牛高兴的词语。(眉开眼笑)
2、读出老牛的高兴。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老牛在故事中的作用。
五、练习用“原来”造句
1、读两句例句,体会相同的位置与用法。(表示发现真实情况)
2、联系生活,打开思路。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自问自答。
(1)新学期:有同学转入、转出。这位新同学是谁呀?......
(2)上课时:有同学迟到,询问原因。今天怎么迟到啦?
(3)马路上:围着一圈人,看个究竟。......
3、注意细节,写具体。
文中例句1:“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
4、拓展,另一种意思。(起初,没有经过改变的)
(1)结合数学中的应用题。如:仓库中原来有96吨煤,现在又运来18吨,问现在仓库中共有多少吨煤?
(2)联系“新学期”。原来是*小学的学生,现在转到了我们班,与我们一起学习、生活。
六、作业
1、预习《牛郎织女(二)》
2、把故事讲给爷爷、奶奶或村上的小朋友听。
板书设计:
20牛郎织女(一)
心眼好,能吃苦
牛郎织女
心地善良,留在人间
老牛(眉开眼笑)
《牛郎织女》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一、激趣导入。
漫漫银河中,有这样两颗星星,一颗是牵牛星,一颗是织女星,他们的传说是那样令人心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民间故事的方式走近他们二位。
二、检查预习。
检查预习效果:
1、解决本课生字词。
2、搜集资料,了解牛郎织女的相关内容。
3、说一说你读完文章后的疑问。
三、初读课文。
小组活动出示:
1、这篇课文讲了和故事?他们是怎样的人?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四、精读课文。
1、理清人物关系:
我们先借助题目看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谁?(板书:牛郎织女)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感受人物形象。板书:
牛郎:勤劳善良
哥嫂:铁石心肠
老牛:知恩图报
织女:美丽善良
2、体会织女之“决”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决心”变红)
一个高贵的仙女要嫁给一个贫困潦倒的牛郎,是需要一定勇气的呀。
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五、关于民间故事。
1、简介其他三部民间爱情故事《白蛇传》《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体会民间故事的特点。
民间故事就是要表达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追求和谐生活与美满感情的决心,歌颂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拓展延伸
作为高年级同学,我们可以做一些课外延伸。
选择一:课后可以看看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
选择二:试着去创编你心中的《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么样?民间为什么会流传这个故事?它寄托着人们的什么思想?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汇报:两人婚后男耕女织,你勤我俭。日子过得很美满。
“美满”是圆满美好的合意。说明靠他们勤劳的双手,日子不仅过得富足了,而且一家人团团圆圆。
(3)学生汇报:织女很喜欢这样的生活。她给孩子们讲述故事时,作者采用了排比句的修辞方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王母娘娘酒醒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二段至倒数第二自然段。
(2)学生汇报:王母娘娘醒后先惩罚了其她的仙女们,然后又派天兵天将查找织女的下落,准备给她厉害的惩罚。说明了王母娘娘已下狠心,预示着织女回来后的悲惨命运。
(3)学生汇报:“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破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由此可以体会到王母娘娘是一个死爱面子而又自私的人,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不惜破坏自己亲人一生的幸福,为了显示自己的尊严,狠心地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和他们的孩子隔开,这是多么可恶而又自私的人呀!
(4)“织女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过日子,共同生活”这句话说明了织女是个敢于追求幸福生活的人,是个勇敢坚强的人。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27*牛郎之女(二)
牛郎
勇敢坚强
勤劳诚实
织女
《牛郎织女》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牛郎星织女星相关的的天文知识;
2.了解相关的美好传说;
3.掌握说明文的写法;
4.感受科学的现实与浪漫的传说并不相悖
一、导入:(2分钟)
(幻灯片映杜牧的《七夕》)七夕这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节日,给了我们多少美的遐想和浪漫的情思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究一下与这个节日有关的两位男女主角的奥秘。看看这两位主角如何生活在我们的神话和现实中。出示课题《牛郎织女》。
二、预习检查:(1分钟)
填空:本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和科学事实中的牛郎织女两大部分。(板书神话和科学)
三、读一读、找一找、说一说(12分钟)
1.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作者引用的诗文传说,
问:有哪些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记载?
提示:古书中、诗词中、戏剧里
分别读古诗中的引用部分,落实生字。
2.师述: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表达情感,其中,最著名的一首之一便是《鹊桥仙》。
3.带领学生赏析秦观的《鹊桥仙》(1分钟)
问:诗人在词中表达了何种情思?哪些诗句写出了牛郎织女的相逢?
提示: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读本词)
4.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的版本很多,这里的戏剧部分就引用了一种版本。我想请一位同学说说你所知道的一种版本。
师述:一对有情人被一条无情的银河相隔,而善良的喜鹊们却用自己的身体为他们搭起了一年一度相会的鹊桥。多么美好的传说!多么浪漫的神话!(板书浪漫)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如此地令人向往,难道这就是这两颗星的真实面目吗?
四、读一读、找一找、议一议、写一写(25分钟)
1.叫三生读8-10自然段,梳理文章中所涉及的有关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的天文知识。
问:牛郎织女真的能一年相会一次吗?请用书中的句子说明。
提示: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样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即使牛郎想打一个电报给织女,得等32光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问:这几段文字中采用的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说明方法?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因为这两颗星距离我们很遥远,用数字能确切地说明事物。
作比较。将牛郎星和织女星与太阳进行比较,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想象他们的大小。
2.成立天文天文兴趣小组,梳理文章所涉及的牵牛星、织女星及相关天文学知识,筛选主要信息,写成一段单纯介绍天文知识的说明性文字。并派二位代表上台对照夏夜星空图介绍天文知识。
3.对照夏夜星空图,学习有关天文知识。(结合相关自然段)
4.比一比
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部分和说明性的文字部分他们的表达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试着找出课文中的某些方面做个比较。
提示:可就距离、是否往外跑以及大小等方面作比。突出神话的浪漫和科学的严谨。(板书严谨)
五、总结全文(5分钟)
现实中的牛郎织女和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差距如此之大,我们的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大量与之有关的美妙传说?
1.那么这些引用的作用有哪些?阅读12自然段,找出答案
提示:“童话和神仙……最后”重点指出,一方面要欣赏童话,一方面要提倡科学,二者并不相悖,而是和谐一致的。(板书欣赏神话、提倡科学)
讨论,明确:使全文充满诗情画意。
六、拓展练习:出示嫦娥奔月和月球的图片,谈谈神话和科学的统一和谐。布置一研究性学习题目。全班自由分为4组:每组要求完成,搜集月球的神话传说、月球的天文知识,并将之写成一篇既有神话传说,又有天文知识介绍的说明文。
《牛郎织女》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原来造句。
3.仔细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敢于追求新生活,懂得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2、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七、作业:用原来造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3.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和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重点:
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读了上节课的内容,你一定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走到一起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
2.学文之前,你想知道什么呢?
3.学生质疑。
二、自学课文,体会感情。
1、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的生活怎么样?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
(2)学生汇报。
2、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怎样?
(1)读课文第八节至第十节。
(2)学生汇报:
(3)探讨一下王母娘娘的形象。
3、教师引导:你们喜欢这则故事吗?为什么?
(因为牛郎织女都是那种靠勤劳节俭来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说。)
4、请你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人们都希望牛郎和织女这两位善良、勇敢、勤劳的人过上好日子,寄托着人民群众也能过上美满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作业:
(一)造句。
1.心急如焚
2.霎时间
(二)、召开故事会。
1.组内成员间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积累的民间故事在故事会上作汇报。
板书设计:
美满生活
老牛诀别
21、牛郎织女
织女被抓
携子追赶
鹊桥相见
《牛郎织女》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了解这个民间故事寄托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赞颂了牛郎、织女的美好情感,鞭挞了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牛郎织女》,导入新课:
二、齐读课文,思考变化:
1、师:带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语气,读出感情。
2、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你们认为主要是以谁为线索写的?
生:织女。
(板书:织女)
3、师:那么他们结婚后首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首先是他们婚后生活挺美满。
(板书:婚后生活 挺美满)
师:“挺”是什么意思?
生:很。
②师:是从哪几自然段中看出来的?
生:(从)第1、2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要求学生必须把话说完整。)
③师:齐读第1、2自然段。
④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生:怎样“美满”(或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得出“美满”?)
生讨论:(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相互讨论。)
生归纳:从五个“喜欢”,可以看得出牛郎织女结婚后生活美满,这五个“喜欢”具体是:
a、喜欢人间的生活;b、跟爸爸一块儿干活,她也喜欢;c、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d、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e、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⑤师:比赛读这五个“喜欢”,赛一赛谁能读出“美满”。
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读,或指名读等。
⑥师:读得真好!这美满的生活是人间生活,是自由的生活,那么天上的生活又是怎样?
生:“天上虽然富丽堂皇,可以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⑦师:所以……
生:所以织女有时也发愁?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发什么愁?
生:(愁的是)怕失去自由的人间生活。
4、师:接着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他们被无情地分开。
(板书: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3――6自然段。
③师: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或与同桌一起读,比一比,看谁能读出王母娘娘的这种无情。
④师:绝大多数同学真的读出了这种无情,真了不起!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或:可以提出哪几个问题?)
⑤生:织女为什么被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织女被抓走的原因有:a、王母娘娘为门风。b、为她的尊严。c、为发誓把织女捉回来。d、给织女顶厉害的惩罚。
⑥师:怎么理解“王母娘娘”、“门风”和“顶厉害”的“顶”的意思?
生1:王母娘娘: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生2:门风:家规。
生3:顶:最。
⑦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怎样抓走?
生计论:
生归纳:a、(王母娘娘)她亲自到牛郎家里。b、她一把抓住织女往外走。c、王母娘娘狠狠地一推,孩子跌倒了。d、她就带着织女一齐飞起来(到了天上)。
⑧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如果学生提不出,老师可以提示:面对这种情况,牛郎会干些什么或怎么做?)
生讨论:
生1:归纳:他赶紧披上牛皮……飞起来了,到了天上。
生2:这是第5、6自然段的内容。
师:默读第5、6自然段。
⑨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牛郎怎么可能会“飞”?
生2:因为牛说:“我死了以后,你可以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见特别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这对你会有帮助。”
师: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是神话故事。
生3:牛郎、织女虽然都到了天上,但却被天河分开了。
5、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①生:织女抗争,喜鹊搭桥让他们七月七日会面。
(板书:抗争 鹊桥会面)
②师:从哪几自然段可以看出?
生:第7――8自然段。
③师:自由读这一部分。
④师:结合课文,观看插图,展开想象。
三、归纳思路,复述课文:
1、归纳思路。
①生1:课文的思路是:织女的婚后生活――被王母娘娘抓走――抗争。
②生2:按照老师的板书思路,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进行课文复述,字数不超过100字。
③人人自由复述课文。
④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课文。
2、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①生1:将第26、27课合起来,复述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
②生2:人人自由复述第26、27课。
③全班学生一起复述这个完整的故事。
四、谈体会:(以阅读提示中问题谈)
师:谈体会,可以谈寄托了人民群众怎样的理想?也可以谈赞颂了什么?鞭挞了什么?
①分小组讨论。
②推荐几个代表发言。
③选一两名学生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些民间故事读一读。
附板书:
婚后生活 挺美满
织女 被王母娘娘抓走 无情分开
抗争 鹊桥会面
《牛郎织女》教案 篇9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讨论交流时体现)
2、领悟课文的语言特点。(在学生写讨论交流时体现)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
1、把课文及各个段都发送到网页上。(到时学生交流体会时可以叫同学点击段落进行浏览了)
一、听故事,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把《牛郎织女》的故事梳理了一遍,也要求你们课后去练习合作讲故事,下面我们听听同学们讲得怎样,好吗?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想说什么呢?(5分钟)(板书)
二、网上学习。
1、自主探索,谈感受。
(1)接下来请同学们进入我们的崇德小学网点击“我的课件”进入我们的课题《牛郎织女》(二),先点击“讨论交流”,轻声地读一读。
“学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何体会大家可以从内容情节、思想感情、写法上受到的启发、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等论故事中的人物、文章中的情节或者对故事你们也可以有自己的创造等。”(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把你最想说的话用最简练的语言把它写在word里。完成后请以自己的名字为文件名保存在c盘,然后“提交作业”,再到“网上邻居”去看看其他同学说什么。好,小组学习现在开始。
谁来说说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很好。希望你们课后再去把内容充实好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点击“阅读提示”全班读一读要求,再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民群众渴望安居乐业、自由幸福的理想,赞美了牛郎织女善良、诚实、勤劳的品格和敢于斗争的精神,鞭挞了王母娘娘代表的专制、残暴的封建统治。)
教师小结:这个故事以通俗流畅的语言反映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劳动人民当时不能实现的愿望都寄托在故事里。这也是我们民间故事吸引人的地方。
五、扩展活动。
你们想了解更多的民间故事吗?
下面我们就上网找一些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找到后请把你喜欢的文章拷贝下来,以故事的名称保存在c盘一个以“民间故事”为名的文件夹内。当然如果你的搜索有困难,你也可以通过网上邻居了解一下同学搜集情况。如果他搜集到的故事你喜欢的。你也可以拷贝下来。
六、布置作业。
1、课外到图书室或是自己的小书橱里搜集几篇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我们将在班队课上进行交流。
2、把你们的感受写成文章。
参考资料 叶圣陶(1894―1988),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出版家。江苏苏州人。又名叶绍钧。“五四”运动时期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主张“为人生”的艺术。1911年起历任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员,当过编辑。1921年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1923年进商务印书馆从事小学国语课本编写工作,1931年进开明书店,主编《中学生》杂志。抗战时期到四川,一边从事教育工作,一边写作并从事编辑工作。解放后,历任第一届至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未厌集》《城中》和《抗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以及散文集《西川集》等。 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牛郎织女的故事大约在东汉末年初步定型。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时期,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婚后过着自由美满生活的描述;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理想很难实现,而王母的思想行为正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对人民的压迫,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只能一年相会一次的情节。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牵牛星、织女星秋天晚上,我们仰望星空,在银河系的东西两侧可以看到两颗最亮的星星,就是牵牛星、织女星。牵牛星、织女星看来只有“一水之隔”,其实距离甚远。两星相隔约16光年。它们跟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两星的位置是不变的,永远没有相会的机会。
教学建议 1.本课可从民间传说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七月七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天空中有“牛郎星织女星”,这些在我国都广为流传,但小学生很少知道这些传说的来历,所以,由这些传说导入新课,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起阅读课文的兴趣。 2.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阅读一遍一般得10分钟左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必须每读一遍都有明确的目的,提高阅读效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已经对本课的学习过程和目标作了提示。导入新课后,可指导学生按“阅读提示”进行阅读。 (1)“先把课文通读一遍,看看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又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这项要求是让学生通过通读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读课文后,在小组或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牛郎从童年到长大所遭受的生活不幸,了解牛郎如何与老牛结下深厚的感情,又如何在老牛帮助下与天上的织女相见、相知、相爱的。如果通读一遍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再快速阅读一遍。 (2)“选读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这项要求,要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目的在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有选择地抓住重点读。要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的内容,读完以后,组织学生汇报:你选读了哪一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部分内容。通过互相交流,加深对课文中重点部分的感悟。这一环节要搞得灵活、扎实、充分。 (3)“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跟大家讨论讨论。”这项阅读要求是就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文字两方面讲的,要鼓励学生广泛地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的较简单的问题,同学间互相解答;综合性较强、涉及课文基本内容的问题,可酌情组织讨论;由课文内容情节引起的延伸、想象、探讨性的问题,可激发兴趣留在课后解决。 3.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后,应让学生谈一谈对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领悟。可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自己品读,再全班交流。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语言十分准确、通俗。讨论交流时,应让学生举出自己欣赏的语句、段落读一读,说说体会。 4.本文和下一课连在一起,是牛郎织女的完整故事。学完本文,学生肯定很想知道牛郎和织女以后的生活怎样。可以利用学生这种急于求知的心理,自然过渡到学习下一课。
《牛郎织女》教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生字并理解意义.理解词语意义.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生字,理解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神话的文学知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说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你们认真看过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了吗?这里有着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和他们进行以下心灵的沟通......
(三)新课.
1.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2.作者简介: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均,江苏人.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3.体裁简介:民间故事是指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并流传,然后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目的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国在世界上著名的民间传说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
4.课文简介:《牛郎织女》写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然后织女来到人间与牛郎幸福结合,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却被王母娘娘拆散的故事,课文歌颂了牛郎和织女感人的爱情以及他们勤劳的品质。
5.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生字、体会语感)
6.让学生到黑板前写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找认识的同学来注音。
例如:zantiao
簪迢
让学生写多音字并组词
例如:。。。。。。
让学生写不理解的词语,然后找其他同学解释
例如: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7.学生反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写了哪些情节?
(1)、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
(2)、牛郎与织女相识结合。
(3)、牛郎与织女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4)、老牛洒泪诀别。
(5)、王母娘娘知道实情。
(6)、王母娘娘带人抓走织女。
(7)、牛郎带子追赶。
(8)、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天河使他们永隔。
(9)、七夕鹊桥相会。
8.学生再一次读课文。
(四)、总结:了解课文情节并初步体会人物的性格。
(五)、练习:黑板上的字词。
(六)、作业: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民间传说的特点。
2、掌握课文的情节发展并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3、学习牛郎织女的勤劳善良品德。
教学重点:1、体会故事情节发展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学习牛郎织女的美好品德。
教学难点:神话禅说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播放电视剧《牛郎织女》的主题曲。]
“光阴如箭射不穿你我的约定,沧海桑田不过在我想你的瞬间。。。。。。缘虽看不见,爱痛在心间,为了看你一眼我愿等你万万年”,这是电视剧《牛郎织女》的主题词。牛郎织女为了守望约定和爱情愿意为此等上万万年。这段美丽而苦涩的故事,我们今天读起来会善生怎样的感想呢?让我们阅读分析理解《牛郎织女》这篇课文。
(二)新课
首先让学生复述课文。
1、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面问题:
a、哪些句子写牛郎受苦受累、勤劳能干的?
(这些句子说明牛郎吃苦受累孤苦伶仃,而且表现了牛郎勤劳的美德)
b、是谁让牛郎受苦的?(哥嫂)说明哥嫂是什么样的人?
c、哪些句子写牛郎对老牛无微不至的关怀?
(让它吃最好的草,喝最干净的水)
d、说明牛郎具有怎样的性格?(善良)
e、这说明牛郎喝老牛具有怎样的关系?(亲密相依为命)
3、学生读第三段,回答老牛以长者般的关怀告诉老牛一件什么事?
(去河对面找织女)这正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牛郎找到了吗?
4、学生读第四、五、六自然段。思考分析下面问题:
a、课文先描述“织女织得一手好彩锦”说明什么?
(说明织女心灵手巧)
b、牛郎织女见了面怎样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织女就决定留在人间了。
c、织女为什么决定留在人间啊?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
d、织女此时的内心活动怎样?
“珍珠的诞生不是为了忍受疼痛,疼痛的珍珠是为了获得新生”织女的人生追求不是为了锦衣玉食,为了自由、为了爱情不怕天庭的责罚,毅然决定留在人间,说明织女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同时也体现了她的善良。
e、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啊?(男耕女织)
【听一首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5、读第七自然段,体会老牛诀别时的感情。表现老牛怎样更高的性格?
诀别泪,两三行,
离别情,断人肠,
寸寸柔情,盈盈泪眼,
千般不舍,万般牵挂。
老牛的叮嘱和留下的牛皮说明了老牛善良、聪明、有奉献精神。
6、学生读第八、九、十自然段。分析理解以下问题日:
a、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是怎么做的?(抓走织女)
既相逢,却匆匆。伤离别,离别在眼前。织女挥泪被迫离开儿女。
b、这反映了王母娘娘怎样的性格?
无情无义心狠手辣专横跋扈
c、牛郎怎么做的?(披上牛皮带子追赶)
d、牛郎此时的心情怎样?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d、这是王母娘娘怎么做的?
(拔下玉簪划了一条天河。)
从此牛郎织女天河永隔。念一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隔。
7、阅读第十一、十二自然段。
a、牛郎织女此时的心情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真是一样相思两处同啊!
b、七夕相会是真的吗?
天文学家已经推算了,牛郎星距织女星是16、4光年,1光年就是太阳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走一年的距离。那么牛郎每天跑100千米,要跑上43亿年才能跑到织女的身边。牛郎若打电话说:“喂,织女你好!”织女要在16、4光年以后才能听到啊!
(这里两名同学可以设计一次模仿牛郎织女的对话)
所以说这是神话传说,它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善良人们的同情,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
(三)、总结
这篇神话传说寄予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对生活的追求。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趣。
(四)练习:让学生到黑板前写人物性格。
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
织女:心地善良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老牛:善良智慧具有奉献精神
王母娘娘:无情无义心狠手辣专横跋扈
(五)作业
展开想象写一段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对话。
《牛郎织女》教案 篇11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固。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
《牛郎织女》教案 篇12
我愿我能在横过孩子心中的道路上游行,解脱了一切的束缚。――泰戈尔
一、 缘起:文学对岸的理性皈依
语文教育究竟要让学生学些什么呢?按照叶圣陶先生的观念,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本国的语言文字”。在当时的背景下和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叶老的解释作为选文、文本解读与教学预设的前提,形成的重视剖析内涵、以读带讲、咬文嚼字的语文课堂,堪称语文教学的经典。同时,今天强调“语文是文学”、“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的专家也大有人在。
这使我们不由得想起王荣生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提出的,我国的语文教育研究,有一个“性质”的难题――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科自1904年设科以来,人们对它的现状就从来没有满意过。基于变革现状的良好出发点,人们纷纷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给出自己认为的“应该是什么”,提出:语文即道德、语文即工具、语文即人文、语文即生活、语文即文化、语文即语感。但是,所有这样的定位通常以“我认为”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某某认为”的形式加以论证。换言之也就是说:我的主张虽然在现实中尚未得到证实,或者不一定能够得到证实,但我个人认为我的观点是正确的。按照这样主观判断所谓“正确”的命题指导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从一开始就带上了主观主义的烙印。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提出的“主题教学”。
原点的问题尽管重要,但给出结论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以哲学为例,对于物质、意识关系的思辨,争论了几千年,今天依然没有一个固定的、颠扑不破的结论。迁移到语文学科的教学,我们是否应当考虑,这样的一门迅速发展不过百年的学科,是否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性质”原点的结论?如果不能,我们又应当做什么呢?无外乎两种选择,一是选定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论,在实践中为之寻找论据,证实或证伪;二是探索,摆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不作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在问过自己“从来如此便对么”之后,不因循,敢于锐意追寻,尽管尚不能回答“语文应该是什么”,至少能发现“语文还可以是什么”。
基于后者,面对语文教学,我们可以一如既往将“读”进行到底、将感悟渗入骨髓,可以继续在词句训练上花功夫、做文章。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思考,固守一隅、不顾其他,是否是最好且唯一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走得更远点、更快点?儿童的语言学习的确应该“儿童”一些,简单、清浅、有趣。然而,也有人说儿童就是哲学,儿童也应当有属于自己的深刻。我们可否在儿童的语言学习中,真正将儿童当作成长中的儿童,而不是当作不变的、长不大的幼稚儿童呢?在基本问题没有给定结论的时候,语文教学应当存在现行模式以外的多种可能性。
也正是基于后者,即便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主题教学”,我们也不把它当作结论,固守不变,我们希望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和文字”训练的程度与层面上,我们还要继续向“语言和文字”之后的纵深前行。深入学习与思考之后,我们发现各种性质论实践的媒介,不外乎就是文学作品。而且,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文”一词本身就应当有两重含义,一是语言和文字,二是语言和文学。
文学是生命的表现,而且“文学――其实一向是教育的伙伴。文学的发展和受教育的要求的发展,一向是平行的”(杜勃罗留波夫)。于是我们借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语文”的第二种解释――语言和文学,力求在教学中,以文学的方式呈现语文,从选文、教学预设到最后的课堂呈现,紧紧抓住“文学”这根主线,力图让我们的教学从理论指导到实际操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脱离文字的束缚,抵达文学的对岸。
这是我们上《牛郎织女》这一课的缘起,但我们能做到吗?这也许像“语文科的性质是什么”一样难以回答,但我们相信,“假如一个人想从确定性开始,那么,他就会以怀疑告终,但是,假如他乐于从怀疑开始,那么,他就会以确定性告终。”(培根)
二、选文:永恒主题的薪火沿传
傅建明博士曾对1993-1999年间出版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过价值取向的系统分析。结果发现,从出现频率的角度看,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明显地强调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等等的国家意识。这样的思想倾向表现在选文上,就是通常选择那些带有浓厚色彩,高呼口号式的文章,这也没错,只不过显得刚猛生硬。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的编写更加重视人文性,教材开始慢慢走向了美的境界,《装满昆虫的口袋》、《和时间赛跑》、《诺曼底号遇难记》等一大批关注个体生命成长,带有柔软的诗情画意的优秀课文在教材当中,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线。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感叹――本民族文学的优秀传统却在渐渐流失。那原汁原味的古代诗文、民间文学作品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甚少,偶有《景阳冈》、《林冲棒打洪教头》这样的凤毛麟角,因其数量有限也往往成不了气候。我们不应忘记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文化的见证,失却了民族文学的民族是死了的民族。
民间故事更是民族文学中的优秀代表,它是一个民族文化渊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其中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所以有人说,民间故事是文学的母亲,民间故事是人类的宿命。而且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为儿童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正应了“儿童文学就是故事文学”(朱自强)。所以在装满教材的众多文本中,选取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体裁,除了看重具体故事本身所具备的内容含金量以外,我们更期待着借它实现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
《牛郎织女》故事隶属于民间文学中民间故事的种属,但同时它又有自己的特殊性――主题是“爱情”。爱情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爱情让文学充满芬芳,搜罗古今,那些最为人称道、流芳千古的文学作品,主题多是爱情。但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大多刻意回避这样的主题,似乎在课堂上讲“爱情”就会被扣上引导早恋的高帽。但“猎奇”是人类的普遍心理,特别是对于求知心切的小学生而言,那些不让他们了解接触的事物,常常是越隐瞒越好奇、越不告诉越想知道。对多媒体时代的儿童而言,这样的话题根本无法绕开,想从此处回避,却发现它又在彼处现身。
要知道,爱情可是我们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生命体验与回味,就像每天伴随我们的日子。于是,少了“爱情”这道甜点的语文教学,总像是不完美的人生,缺少四季中的一季、五味中的一味。其实,就将这层窗户纸捅破,又能怎样?不过是为孩子清新美好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一些纯洁的梦幻、甜蜜的期待,在他们真善美的小世界中加上一点神秘的滋味。我们应当相信,爱情不会仅仅因为这一节课的教学就款款而来,我们更应当相信,有了这一课,我们的孩子们长大后再去品味爱情,或许就会增加更多的深情与理性。选择爱情来演绎文学、演绎语文,我们希望传递能够陪伴孩子一生的柔情与感动。
三、预设:文学理论的智慧抒发
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其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样式,作品本身存在人物简单、结构相似、语言通俗等方面的特点。这样的文本,如何走得更远呢?在学校开展“与特级教师同备一堂课”的过程中,老师们所作的教学预设,大多还是在原来的以“语言和文字”为出发点的语文教学理论的茶壶里翻波浪。
刚刚,教育部发函明令,认真做好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大学语文课程不及格不能毕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我们是否应当思考:学习了十几年语文的大学生们为什么又要回去继续学?是否因为原来我们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存在缺陷?如果这缺陷是真实存在的,那我们怎么办?依然顾影自怜、故步自封?
这真的需要我们重新去回味与反思,那实际证明已经让母语在世界中退化了的陈规固陋,如果不去超越,恐怕我们母语文化沉淀了千年的文字以外的文学及文化内涵,就会在滚滚的读书声中被淹没了。这番想法更坚定了我们纵深研究、超越自己的信念。
研究《牛郎织女》期间,著名先锋派作家、清华文学院院长格非,给我们学校五年级学生做了一场《牛郎织女》的文学解读讲座,他的讲座完全颠覆了我们小学教师教授语言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牛郎织女》渗透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佛”文化。文中呼唤儒家道德伦理,体现了道家对神的敬重与向往,以及佛教追求人与动物、与神仙众生平等的思想。我们折服于他学者的深度与作家的文本解读视角,又和格非一样,惊奇于这些五年级学生对格非老师讲座的浓厚兴趣。于是,我们希望将他的深刻思想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链接,摆脱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实现一个以文学理论作为支撑的语文课堂,实现一次尝试性探索。
于是,我们将这样的想法,以这样的教学流程呈现出来:写了什么故事;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或许这样的流程在引导中学生解读文章时,经常被语文老师们用到,会给人以“小学中学化”的感觉。但我们要知道这一课的教学对象,是六年级下半学期的少年。对马上就要走进中学的他们而言,类似“文章写的谁的故事呀”“你为什么对这个故事感动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呀”之类的问题,学生想必早已审美疲劳了。而且这对他从小学到中学的衔接又能有什么好处呢?孩子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他们是成长的,小学语文老师只是人生旅途中短暂搀扶他的拐杖,我们的责任是送他们上路,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自己的翻版。
那样的提问、那样的裹足不前,如果仅仅是基于认识的不到位,也许时间会带给它洗礼。但可怕的是,还可能我们的“幼稚”是一种本领的恐慌――不是没有带领学生前行的愿望,而是没有那样的能力。这样的幼稚,要么就是出幼稚的学生,要么就是被早已摆脱了幼稚的学生所淘汰。
《牛郎织女》这样的教学流程设计,是我们对文本及文本相关文学基本理论深入研读后的呈现,暗合文学鉴赏的基本过程。先探讨“写了什么故事”,梳理人物关系,这相当于文学鉴赏的起始阶段――感受形象阶段。“如何写这个故事的”、“为什么写这个故事”的环节中,与学生一同探讨故事的表现手法、故事中的情感,研究《牛郎织女》故事与其他民间爱情故事的异同,这时让学生的理性认识加强参与,将自己感受到的形象继续深化,相当于文学鉴赏中的审美判断阶段。“什么情况下写这个故事的”环节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的故事,研究叶圣陶先生作品的高妙之处、探求故事背后的背景、再次咀嚼玩味形象,力求达到文学鉴赏的最高层次――体味玩赏阶段。在这符合文学鉴赏基本规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期待学生层层深入又层层剥笋,感性与理性一同参与、情智与想象一同奔涌,既获得对叶圣陶版《牛郎织女》故事的审美享受,又在理解与思考中,实现了对这一故事的自我再创造。
在这文学鉴赏论背景下的宏大结构推进运行的同时,细节处我们同样试图将文学理论的火花渗透到教学的点点滴滴。运用文学创作理论中的典型化手法,和学生聊人物关系、进行人物归类,将四大民间故事的人物比对归类。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情节、悬念、线索……,令学生初步感知文学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追问:为什么要写这样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内藏对文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辨。通过阅读报告单的汇报,比较四大民间爱情故事,渗透的是比较文学同主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感谢文学基本理论赋予我们的智慧,这一课的教学如果说还能带给人些许启发的话,我们相信征服了听课者和学生们的不是讲课的老师,而是文学,永恒的文学。
四、对话:民间文学的诗意表达
以文学的形式呈现文学的课堂,应当营造出一种文学的氛围,亲切、自然、放松,让课堂的参与者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对文学的理解与感受。这样的课堂犹如孔子的杏坛设教有教无类、言者无罪,又如魏晋清谈滔滔不绝、往辄破的,它是文学的百宝箱、文化的集散地,是你来我往、灵感勃发,是嬉笑怒骂、尽情挥洒。走进这样的课堂,你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上课或听课,而应当仿佛置身葡萄架下,齐聚三五好友,青梅煮酒,共话桑麻。
所以,前文提到的“语言与文字”理念指导下的读与品的训练,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学的方式,它的严谨与精致,在规矩方圆、循序渐进的同时,反映的是教师信息强势的单向流动,常常让人失去创造的火花、灵感的闪念。人类的语言学习,“除了语音、词汇和语法,儿童必须学会在社会环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劳拉・e.贝克)这种“语用”的学习表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应当是一种不同于朗读、文法训练的特殊形式――有条件的自由交流。或许可以借用神经系统学家托克尔・克林伯格的观点,称之为“对话”,“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志。”
能展现《牛郎织女》故事民间文学气质的课堂对话方式,究竟应当是什么呢?我们姑且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令人放松的“聊”来进行尝试――放松但不放纵、形散而神不散,以最自然的课堂对话方式学习语文。
首先着力创设勾起学生“聊”的欲望、刺激学生打开了话匣子的“聊”的氛围。上课伊始就开始帮学生减负:“很好,就这么聊”、“来,聊聊吧”、“只要你知道的,哪怕不全面,尽管说出来,就这样聊。”此后的整堂课上,一直保持着这样轻松畅聊的感觉,即便提问,也以聊的形式呈现,“我们先聊为什么写这个故事”。即便有引导,也尽量通过聊使之水到渠成,“再聊聊这几个故事的梗概吧。随意聊,想说哪篇都成”。用这聊的感觉,将学生仿佛带到了故事发生的现场,让课堂成为故事发生、发展的殿堂。
聊能够展开,关键还是靠所选取的话题。《牛郎织女》当中,我们选取了这样一批新颖有趣,能够引发学生思考,链接以往语文学习,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比如,以牛郎为起点,聊聊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讨论牛郎织女爱情是否美满;追问到底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等等,这些话题不是教师课堂上信手拈来的率性而为,每一个话题的选取,背后都有我们对民间故事体裁文学性的思考作为支撑。
如果说氛围是土壤、话题是种子,那么聊中师生间的碰撞,及由此引发的学生的深度思维就是果实。比如教学中聊到“牛是怎么知恩图报的”话题时,学生的头脑在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的刺激中被激活,于是有人质疑:“为什么故事里这个牵线搭桥的是牛,而不是马或者其它动物呢?”借助这一问题,学生接下来的聊,聊出了课外阅读的收获“我知道,因为有的书上说,那头牛是天上的仙人,一个金牛大仙变成的。”聊出了自己对语感的模糊认识:“我想可能跟男主角的名字有关,叫‘羊郎’、‘马郎’多难听呀,放牛的就叫‘牛郎’,听起来比其他那些舒服多了。”更聊出了学生过往学习积淀的文化储备:“我想,也许跟我们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关。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讲男耕女织。耕地用牛,拉车也用牛。牛的作用太大了。可能在古代,牛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动物,还是半神半动物的这么一个形象吧。所以选牛更有意义。”
在放松自由的交流氛围中,借助精心选择的话题,我们与学生一道,理清了文章脉络、辩明了人物关系、质询了心中的疑问、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将以往的语文学习及人文修养的积淀与课堂的学习内容进行了链接。我们的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又仿佛已步入了成年,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借表达抒发、借交流完善;但也许它更是十一、二岁的少年学习语文的应有方式,在尽情、放松的自我舒展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聊懂文字、聊透文学、聊出文化。
对于《牛郎织女》的教学,相信会有见仁见智的差异,以文学理论指导的教学,并不一定每个人都欣赏与接受,对此我们理解,而且衷心感谢大家的关注。坦率地说,与前几年的《圆明园的毁灭》、《秋天的怀念》等等相比较,《牛郎织女》显得不够精致、不够成熟。或者说,它不是主题教学的典型案例,网状的教学结构取代了原来的线性流程,不是以前课型的那种主题鲜明、单一的一以贯之。但是,在今天语文教学束缚重重的时候,请允许我们进行这样的尝试,并籍此上路。评价它,请试试拿掉我们共同戴了许久的“有色眼镜”,像泰戈尔那样,看看这徐徐吹来的“甜蜜柔软的新鲜空气”,能否“像花一般地在孩子的四肢上开放”。
《牛郎织女》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3
作者:江苏省通州小学 曹晓英
《牛郎织女》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课文。我又一次和五十八个孩子一起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课文。美丽而感怀的爱情,神奇而跌宕的情节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次我们有心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出现了如下片断。
案例
师: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生:每天放牛,牛郎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老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老牛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生:夏天天气热,牛郎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
生:平时,牛郎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
师:老牛受到牛郎如此周到的“服务”,它有什么表现吗?
生:老牛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牛郎,有时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生:牛郎上山放牛,由于闷的慌,随口哼的小曲儿,老牛听得津津有味,好像明白他的意思。
师:由此看来,老牛与牛郎十分亲密。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从老牛的身上,我们得到了哪些启发呢?
生:老牛感受到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并用自己独有的感受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它懂得珍惜感受。
生:老牛善解人意。
生:老牛懂得珍惜牛郎对自己的“好”,并用心珍藏这份真情。
师:从大家的分析中我知道了老牛“身在福中深知福”,老牛仅仅感受到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吗?
生:不是,不是简单的感受,他还努力为牛郎实现自己心中的美丽的梦想。
生:不是,老牛被牛郎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照看感动了,它也想为牛郎做点什么。
生:当然不仅仅如此,老牛精心安排的“牛郎”和“织女”的“约会”是对牛郎的最好的报答。
师:是啊!真情无处不在,牛郎感受到老牛对自己的真情一如既往的照看老牛,衰老的牛仅仅感动于牛郎对自己的真情吗?
轻声读:
“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生:老牛临终前的话,令我十分感动。老牛辛劳一生,临死前仍想着死后能为牛郎做点什么。实在难能可贵。
生:老牛知恩图报,它懂得报恩。
生:老牛的一生是辛劳的,也是幸福的。它得到了牛郎对它的真情,它也努力对牛郎付出真爱,直至生命的最后。它虽然已离开了人间,但它的一颗“感恩的心”永远活在牛郎织女乃至我们的心中。
生:老牛走了,但那张写满真情、真爱、感动、感恩的皮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思考
一、另辟蹊径解读文本内容。
教材是“知识”之舟,也是“能力”之桥,更是“心灵洗
礼”之池。我在课堂设计的思考过程中,没有被题目中的“牛郎”和“织女”所束缚,既让自己的思路走进“牛郎”和“织女”,又安静的让思路走出“牛郎”和“织女”,悄悄走进“老牛”的精神世界。从课堂进行的过程来看,我的“另辟蹊径”让孩子们接受了一次充实的“心灵洗礼”。其实,对文本解读的方式有很多:
一) 从人物入手;
二) 从字眼入手;
三) 从语段入手;
四) 从空白入手。
二、小处着笔诠释感恩情怀。
现在的有些孩子感情淡漠,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今已成
为许多人的共识。各级各类的学校都相继开展了感恩励志教育活动。据我搜集的资料表明教育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就教育的过程来看大多数的教育活动都直奔感恩的主题,许多孩子的落泪、忏悔似乎成了活动组织者的终极目标。
而要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牛郎织女》中老牛的感受、感动、感恩的行动过程给了我十分有益的启迪。以上课例从小处着笔,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诠释老牛的感恩情怀给了我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思路。我以为只有孩子懂得感受,珍惜拥有,才能真正感动,珍藏真情,只有真正感动,珍藏真情,才能践行感恩,以恩报恩。
《牛郎织女》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 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 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
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 老牛 织女 王母娘娘
生字:嫂 棚 衰 趁 挣 扎 汹 舔 拽
新词:嫂子 牛棚 衰老 趁 挣扎 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3、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4、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三、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四、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A、生:爱情
B师出示---请选择:亲情 友情 爱情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师板书:牛郎织女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提示学生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 嫂子 牛郎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哥哥嫂子: 对牛郎 (随机板书:棚 教学棚)
(2)牛郎 老牛读课文第2自然段 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 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 并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 教学“舔”字)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 牵红线 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 织女
师: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 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 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三、师评述小结: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牛郎织女》教案 篇15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第一课时
[教学预设]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1、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游戏的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开始就将课堂的气氛渲染起来,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和轻松。]
2、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理,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思考、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二、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浏览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阅读方式之一,这是新课程阶段目标中所提倡的。]
(1)全体快速浏览课文,完成指定的学习动作。
(2)汇报浏览得到的相关信息:
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牛郎织女》教案 篇16
13.《牛郎织女》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这个故事已经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
相机板书:老牛 牛郎 织女 王母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故事的字里行间,去细细品味人物以及故事所要表达的感情。
二、体会织女之决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5-6小节,划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2、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你读出了什么?(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 板书:(织女后)决
3、“决心”在字典上的意思是:“拿定主意。”(出示:拿定主意。)
织女为什么要拿定主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板书:善 勤)
4、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
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5、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6、姐妹们,好好劝劝织女吧。(练习说话)
(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他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3)你也要替我们想想。你被发现了没关系,我们也会被你连累的呀。
7、谢谢大家,其实啊,你们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三、体会爱情之美
1、师生接读——“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老师这儿有一段黄梅戏的唱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多美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曲《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如一个耕种一个织布,一起做家务,一起吃饭,一起看星星,郊游)
2、三年过去,他们已是相濡以沫,三年后,他们又有了一儿一女。生活过得——挺美满。(“挺“字变红)我觉得这里该换成"好"美满才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毕竟他们家还是穷,但两人无拘无束,活的挺美满。)师:看,作者用词多么准确。
3、追求爱情的他们,日子虽苦,心里也甜哪。让我们怀着对这份美满的憧憬,深情的祝福他们吧。一起读5、6两节。
四、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1、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西王母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听课文8—10节录音。
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总结归纳,指导朗读。
板书:王母之狠(你从哪里体会到王母的狠?)
引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王母之狠——跳、闯、推、拽、拔、划
牛郎之急(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心急如焚(心如刀割)、越飞越快 织女之痛(挣扎)
(1)“痛”可以组成哪些词?(板书:悲痛、伤痛、痛恨)
(2)织女“悲痛”的是什么?(与亲人离别)
真是“回头不见亲人面,云也落泪风也悲。”但是,不管忍受多么大的痛,织女却始终没有后悔过。谁来读:
织女:纵然把我剁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还是牛郎妻。人间天上拆不散,天上人间比翼飞。
(3)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无情的天规、封建礼教)
3、让我们把王母的狠,牛郎的急,织女的痛统统放到文章中去读。(8—10)
4、接读,出示——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这边,织女在天河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1) “日子久了”,到底有多久?(十年、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甚至永远)你从这个词中又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忠贞不渝
(2)就在岸边等,哪怕把我便成陨石,哪怕把我变成星星,我也要和她隔河(相望),这是牛郎对织女的(决心),也是织女对牛郎的(决心)
(3) 同学们,在字典中“决心”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坚定不移的意志。(出示意思)
5、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
学生接读出示:(12自然段)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
6、示图:这是一座喜鹊搭起来的桥,快看,多美的桥啊!牛郎和织女踩着喜鹊的身子来相会。想想,两个人一年才能见一面,织女会对牛郎说什么?
(1)牛郎啊,你最近过的好么?你又当爹又当妈带着两个孩子太辛苦了。
(2)织女啊,我们一年才见一次,我真是太想你了。孩子们也都想着你, 天天晚上都喊着妈妈妈妈呀……
7、纵然每年只能相聚一次,纵然千言万语来不及倾诉,纵然漫漫长夜孤独而难熬,他们却始终相信,出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五、总结,布置作业
1、《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传说故事,每一则民间传说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个故事又反映了什么呢?
2、今天,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板书: 15、牛郎织女
牛郎——善、勤、急 忠贞不渝
织女——决、痛(悲痛、伤痛、痛恨)
王母——狠(跳、闯、推、拽、拔、划)
老牛——诚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09-394.html《牛郎织女》教案
相关文章:
6月英语四六级试题10-11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评语【优秀11篇】07-29
班级近视调查报告11-19
寒露的话语10-26
辞职信简洁11-26
在同学会的娱乐游戏策划10-05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新闻稿11-26
2024年高中军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08-20
法制宣传新闻稿07-26
编童话作文11-09
《龟兔赛跑》新编作文10-19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哪里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