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五则(通用15篇)
学习方法五则 篇1
关于学习,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很少有普遍适用的,因此,在众多的方法中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预习,上课,做作业 ,复习,做参考书,准备考试,事情很多,人的精力有限,每样都做是不大可能的。对我而言,有一下几条:
1、上课集中精神,积极思维,并且尽量多记忆一些东西。
2、重视复习。每天尽量把当天的东西都复习一遍,每周再做总结,一章学完后再总的复习一下。我复习,每一遍的用时不多,但是反复的遍数很多,以加深印象。
3、我高中时没有做过参考书,但是我花在习题上的时间并不少。在作题时同时还在思考,总结概念的运用方法、解题的思路、并且记忆一些有用的中间结论。作题的同时也时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平时我做题比较慢,但到考试时由于有平时的积累就可以提高速度。虽然我做的题量不多,但时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我有即错即问的习惯。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会随手拿张纸记下,放在铅笔盒里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就扔掉。只有少数有价值的才用专门的本子记下。
5、考试时最重要的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能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解题中去,而不要想考试的最后成绩会是怎么样。考前注意休息好,宁可复习少一点时间,也保证考试时有充沛的精力。考试时先易后难,要能够狠心跳过难题,不要有心理负担,要立刻投入到后面的解题中去。
作者:徐琰恺,1999年江苏省理科状元,现就读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
学习方法五则 篇2
xiaoxiao
课题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课型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流程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流程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式
电教手段投影
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学法指导关键点拨
(一)、请学生谈谈初中语文的学习情况。要点:初中语文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二)、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的联系和区别:1、语言学习投入的时间相对减少了 高、初中语文教材的量并无多大变化,但高中的周课时由6节减为4节,少了1/3。高中学习的科目比初中要多,高一年级文化课就有8门,而且都是省级会考科目,再加上数理化的学习负担加重,这样学生在课外用于语文学习的时间就微乎其微了。这样两个“减少”,实际上就给语文学习增加了难度,提高了要求。 一是必须提高听课的质量。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感到语文学习的状况反而不如初中了,重要的原因就是听课的效率低,甚至还不会听课。可见,根据高中学习的特点,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听课方法,就成了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问题。二是在课外有限的时间里,如何通过改进复习方法来消化、巩固知识,发展语言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2、语文学习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高中比之于初中,要求提高是必然的。作为语文学科来说,这种提高有其特殊性,就是它不是平缓上升的,而是一种飞跃式的过程,学生面对_的是陡坡,甚至是一面高墙。这里就有了一个衔接的问题,衔接不好就难以适应高中学习要求,这就需要了解高中阶段学习要求有哪些发展变化.并顺应这些变化来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变化之一,教学内容加深了。从教材看,初中学的是一般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高中学的是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从教学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要求看,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了,甚至出现了鸿沟和断j层。如议论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三要“能把握文章阐述的观点,;了解论证方法,领会语言的严密性”,而到高中则要求“能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到了高三又进一步要求“能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具有一定的质疑、释疑和评价的能力”。从“了解”到“分析”论证方法,就是一种质的飞跃;“理清层次”“逻辑性/"“质疑、释疑、评价”等都是初中不曾有的要求。变化之二,语言应用的要求提高了。“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要扩大识字量和词汇量”,“积累和掌握常用词语”;到高中则要求:“能够准确地理解其含义和在文章中的表达作用”。这样,高中学生不仅要掌握词语的词典义,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握语境义,分辨其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近义词的细微差别,这样对把握词语的要求更精细了,而且对词语的理解从“知其然”发展到“知其所以然”。可见,对能力的要求有了质的提高。句子的学习,也是从简单到复杂,例如要能够分析较为复杂的长单句和层次关系复杂的多重复句,这些也都是初中不曾要求的。 变化之三,学习的载体更加模糊。教材是教与学的载体。难度加深、要求提高,但涉及这些学习内容的知识在高中教材中不再出现。如字、词、句的语言基础知识到初中已经结束,到高中教材这些知识不出现了,教师也不进行专门的教学,那么学生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就显得模糊不清,这样就在语言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断档。(多年来语文高考“语言知识及运用”这一块得分率都比较低,这可能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措施和方法,就很难适应了。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更加强了 、能力的发展提高显得格外重要 高中语文教学,更需要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 。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猎取知识、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不只是“奉送真理”,而是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途径和规律。这样,学生自己用“拐杖”走路,就必须培养、发展能力,要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在朗读下面一句话时,下面句子中的4种停顿只有1种是正确的,请选出这一种: A.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B.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C.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D.朴素是/对于/词藻的奢侈的/摈弃。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这道题看似简单,却有不少学生答错了。究其原因,主要是能力跟不上,这表现在:(1)、初中阶段对能力的考查多是单项的,到了高中则更重视综合的能力。例题不仅涉及朗读的能力和技巧,还涉及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对于”是介词,它必须要与后面的宾语组合成介宾短语,结合非常紧密,中间不能断开,c、D两项都断开了,故应排除。这还涉及分析句子成分的问题,将句子稍紧缩一下,句子意“朴素是对于奢侈的摈弃”,那么“词藻”是作中心词“奢侈”的定语起限制作用,它们之间结合得也很紧密,一般不能断开,这就排除了A项,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所以学生能力的提高要从单一向综合的能力发展。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属经验型,到了高中阶段。需要发展为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上述例题的解题思路,就是要用词语和句子的知识理论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否则只凭语感和经验(未必都是正确的)是容易出错的、。有人提出中学应“淡化语法”,这对于那种死扣知识概念,死记硬背死的知识的做法无疑是必要的,但决不能认为不需要掌握语法、阅读、写作的理论知识。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在对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概括,上升到对知识运用规律的理性认识,并且用这种理性认识去解决新的语言材料的问题,这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原理。从上面的例题可以概括三点:A、句中停顿一般在主谓宾之间,基础占。谓、宾之间;B、偏正短语之间、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不能停顿;C、介宾短语应视为一个语言单位,中间不能停顿。这种规律性的知识必然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3.课堂学习的漉程 课堂学习的流程,可以划分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复习巩固和运用反馈这4个阶段。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就是这4个阶段的基本环节。 (1)预习 古人说:“凡事预贝!I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掌握学习主动权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衡量会不会学习的一个标志。有些同学对语文的预习尤为不重视,错误地认为课文能看得懂,无需预习,这实际上是对预习的作用和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 预习的意义何在呢? ①它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前提。这表现为通过预习“复习已知”来促进“自学新知”,能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为学习新的内容扫清障碍;二是预习中能发现疑难,从而产生解决它的内心需要,在课堂上就有旺盛的求知欲,思想集中,去重点解决疑难问题,把精力放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语文该怎样预习呢?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要求。 ①要切合自己的实际。预习按水平划为3个层次:一是接受型,即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属低层次;二是理解型,表现为能理出作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题,找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课堂提问的问题,属较高层次;三是探究型,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行探究解决问题或寻求答案的途径,并将思考的结果记录在预习笔记上,这属高层次。采用何种方式要因人而定,先易后难,由低到高,逐步提高预习水平。 ②要体现课堂教学特点。要注意4点。一是要同教学进度和教师的要求同步。二是要依照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预习,它不同于数理学科预习要求精细的方式,而要从大处着眼,侧重课文整体思路的把握,理解关键的段落及事件,了解主要的写作特色。三是要顾及任课教师教学的特色和授课的基本模式,能和教师的教相协调。四是要读、查、思、练相结合,不仅要粗读,对重点部分还要精读,要读与思相结合,还要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做预习练习,这样眼、脑、嘴、手并用,才能真正提高预习质量。 其次是安排好预习的步骤和方法。 ①泛读课文。这是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阶段,要将着眼点放在对内容要旨的把握上,把兴趣集中到主要内容上来,而不能只对课文中一些有趣的情节感兴趣。 ②查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这不仅可使泛读达到顺畅程度,还可增加识字量,丰富词汇。高中阶段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字词教学已经弱化了,主要靠学生自己在课外解决,这就更要求学生在预习时重视这个环节。 ③思考问题,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一是要依据“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目标,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二是针对这些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问题的答案。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问题: a.课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b.学习这篇课文需要哪些已知的知识?这些知识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 c.课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结构文章的? d.课文学习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从中提出哪些学习的目标? e.有什么疑难问题还没有解决? 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课文,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更能增强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的能力。 ④提要钩玄,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四)、学生讨论在高中阶段如何学好语文学科,如果时间容许,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做法写出来上交。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课 堂 教 学 方 案
江 苏 省 淮 州 中 学 备 课 笔 记
[1]
学习方法五则 篇3
班会课目的:1.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让学生认识到交流和合作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班会课重点: 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班会课形式: 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流
班会课地点: 高一(7)班教室
班会课时间: 2003 3 24(星期一下午第三节)
班会课过程:
一、学习方法介绍:
主持人(方琳):
上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相同,有的同学付出了,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有的同学付出了,却事与愿违,这里就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今天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同学作为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这些同学的方法还不完善,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先请王晓庆同学发言,大家欢迎!
发言人(王晓庆):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站在讲台前,我很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发表演说。
也许这次我考得真的不错,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我会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努力。努力当然必不可少,但我能够取得这次的成绩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努力、刻苦的结果,而是我自信的回报。因为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但我没有因考得不好而放弃,因为我相信,我有能力考得更好,所以我不但没有放弃,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这个能力,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这次你考的多差,只要你不放弃,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也许有人不信,那么我就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为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他成功的秘密是因为有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人,而是一只凶猛的狼。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训练的是长跑运动员,每天的第一课就是从家里跑过来。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而他家也不是离得最远。教练甚至都对他说过让他改行去干别的。但突然有一天,他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教练粗估了一下,惊奇的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超过世界纪录。这个队员气喘吁吁地描述着他今天的遭遇:他在离开家不久穿过五公里的野路时遇到了一只狼。那野狼拼命地追他,他拼命地往前跑,那只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听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大都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总在庆幸自己没有遇到可怕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我们应该为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敌人而庆幸,为自己遇到艰难的境遇而庆幸,因为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挥去对挫折的担忧和焦虑,努力去发现每一种处境中积极的因素,这就是自信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实,站在这里,我有点愧疚,因为这个位置是为优秀的学生而设,而我,不是优秀的,我经常犯错误,经常挨批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困境,所以我会努力改正,努力寻找走出困境的道路,我不会放弃,我有自信心搞好学习,也希望和我处境相似的同学,你们也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至于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法,别人的不一定就比你的好,也不一定就适合你,所以你只要相信自己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
主持人(方琳):
学习中,补充些课外资料也很必要,但要注意“滋补度”不能盲补,最好不要“营养过剩”。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沉浸在大量的题海战术里而忽略了书本的重要性。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书本才是最重要的课本。下面请听杨露露同学的书本之用。
发言人(杨露露):
以书本为主,资料为辅
我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坚持了“以书本为主,资料为辅”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可盲目的热衷于参考书,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性,而要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结合,在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利用,积累解题技巧,掌握各学科的不同思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还要从一点进行散发性联想。
课下工作对我们的学习也很重要,我们在课后还要对一些重点题目进行反复的再思考,再分析,再理解。要从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到发散思维能力的延伸,然后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最后经过长期知识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主持人(方琳):
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事。而且兴趣也是慢慢培养的,不可急一时之功。希望下面一位同学的介绍能使您有所收获。
发言人( 吴小会 ):
惜时+兴趣
我这次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很荣幸。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点学习方法:
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其意是让人们珍惜时间的珍贵,对于现在的我们是应该珍惜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该学习的时间,即从上课到下课.只要在这段时间里,真正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后果必将硕果累累。
2.有的同学对有的科目不感兴趣,因此,学习效率不是很高,故我希望大家看书应选恰当的时间,调整好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平时的学习.有的同学喜欢临时抱佛脚,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成果不大。所以在平日里多看书,多练习,巩固知识,最终会事半功倍,从而取得好成绩,祝同学们在本学期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
主持人(方琳):
每一门学科都有每一门学科的特点,因此每一科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学习诀窍。当然,预习与复习必不可少,那么现在让我们听一听李涛同学的成功宝典中的数学绝招吧!
发言人(李涛):
抓好“课前 课堂 课后”三环节
这次我来介绍一下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分为课前、课堂上和课后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必太深入,只要能把基础概念和例题看懂就可以了。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还要拓展,课后还要复习。如果太深入,就是浪费时间了。
2.课堂上。某些同学课前也准备好要仔细听,但老师一讲课,头就发懵,这时就应该积极回答问题,即使不站起来回答,也因该在下面老师回答。当老师讲题的时候。学会做这一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听老师拿到这一题后是如何入手,解这一类型题目的主要思路,以及对这一题的拓展。如果课堂上遗留下一些问题,一定要记下来,课后问老师或者是请教周围的同学。
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并不一定要死做题目,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顶多只要做两遍就可以了,再多就是浪费时间了。
上面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相信,肯定还有同学有比我更好的或者是更适合同学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很好的交流吧。
主持人(方琳):
著名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诚然,抓紧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必要的巩固、合理的安排也举足轻重,下面请周贺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他的学习方法。
发言人(周贺):
注意“课堂 课后 时间 态度”学习中的四因素
1.课堂45分钟。想要学好各科知识就必须以课堂45分钟为基础,认真对待每堂课,掌握知识要点,打好根基。尤其文科方面,大多都是记忆性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其基础知识要点,那么课后的巩固也就方便多了。
2.课后的巩固。俗话说“熟能生巧”,光有了课堂45分钟的基础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巩固和记忆,这样以后才能对这些知识仍记忆犹新。这不仅对文科知识很重要,而且对理科知识一样重要。理科知识需要做大量的题来巩固,也就是说我们课后必须做大量的训练。
3.合理安排学习。比如:巩固理科知识要做大量的习题,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题。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最后受了罪,却没有收获。因此,做题也要善于选择。要精益求精,做过每道题后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成绩。
4.要有好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可能都存在态度不专一、心浮气燥。比如有时在看一道例题时,怎么也看不懂,放下来去看别的吧,但心怎么也不能平定。这就需要有好的态度。
主持人(方琳):
我们每天的学习总离不开解数学题,下面就请龚林林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如何解数学题。
发言人(龚林林):
如何解数学题
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持之以恒。上课时,对老师讲解的概念,定义,例题要深刻理解。课后,对于数学练习,做题前,首先要回顾课本上的所学的相关内容,做到温故知新。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思考解题方法。做完后,注意总结。即时纠正错误。不会及时请教老师。
比如说课后,对于数学基础训练册,做之前,首先要看学习要求,回顾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是否完全掌握,做完这项工作后,做下面的习题;做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思考解题方法,尽量的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以扩展思维,选出最简便的方法;做完后,可归纳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做错时及时的纠正,不会的问老师,把每一道习题都弄懂。
主持人(方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前的人都知道这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何不借鉴一下呢?下面请听蔡黎明给我们的一些启示: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去摘星辰。
发言人(蔡黎明):
如何学习地理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同学们介绍学习方法。因为我的数理化三科成绩均不理想,又鉴于老师建议我们说些具体的东西。所以现在我向同学们说说我在学习地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1.于书上的基本概念、性质之类的东西应牢记于心,脑子里应有这些东西清楚的轮廓。
2.重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听明白了,课后就不用时间去死背了,况且也不是死记就记得住。我不赞成死记一些理解性的东西,所以我从不死记。
3.练习中不会的要去请教老师,注意听老师分析做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希望与我交流,共同进步!
主持人(方琳):
高昂的学习劲头令人鼓舞,但良好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噢!平时的复习至关重要,不要总临时抱佛脚。因为“临阵磨枪,光却不快”。下面请听杨冰同学的复习方法。
发言人(杨冰):
考前的复习
我认为学习要有一个计划,我这次讲的是在考试前的复习。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的情况,在考试前的四五周内,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且要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复习计划。
其次是认真的完成每天的复习任务,尤其对以前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数学,复习时,在前两周内,你可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熟悉学习过的知识点、定理、公式,并把课后习题彻底搞懂。后几周内,把自己的笔记拿出来,把老师讲过的习题有重点地看一遍,并把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看一遍,找出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的出错.最后做一做这学期的综合试题。
主持人(方琳):
我们最头疼的是考试。而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最频繁的也是考试。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可惜我们不能“抄抄抄”,那就让我们总结考试,爱上考试吧!下面请听王鹏的考试态度。
发言人(王鹏):
对待考试的态度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各式各样的考试,考试也许是我们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心态。
1.要重视平时的学习,积极做好预习、练习、复习。
2.对自己兴趣不大的学科,一定要给自己压力,要努力培养兴趣,切不可偏科。
3.考试时,要放松心情,不必太在意结果,但也不能敷衍了事。要把考试当成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
4.考试后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二 、班主任(徐敬忠)发言:
听了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我感到大家讲的很实在,很切合同学们的实际。希望同学们对照自己的学习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里我针对咱们班的实际情况,在学习上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 同学们心中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没有目标,人生必定以挫败结局;有了目标,人生就变得充满意义,一切事情都会清晰、明朗地摆在你面前。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而做,应该怎样做。
这里我举个例子,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
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
汉斯・季默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狮子王》荣获最佳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由上例可以看出,在他成功的背后,除去有付出的艰辛外,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人生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
2、同学们要有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在成功学中有“蜗牛行为”一词,它是指一个没有计划的行进,没有拼搏的意识,速度慢得惊人。同学们必须明白,进取的力量能把一个弱者塑造为强者,因为进取能够逼迫一个人做自己极力想做的事,并且浑身充满干劲。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的时候,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 ,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6.704m/s)。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但是也没实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决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记录,证明了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断言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更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突然改善,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
3、同学们要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善于思考能让人避开盲目性。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说:“思考的危机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危机。”同样思考的失败,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挫败。一个不善于思考难题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能发生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麻绳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侵入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又如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了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再如一个下岗工人到一家餐厅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倾向自己。最后,这位下岗工人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的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取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将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正确思考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一时嗜好,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正确的思考和果敢的取舍。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愿同学们不断总结正确的思考方法,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铺平道路。
主持人(方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班主任的发言和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介绍,我想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吧!正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让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共同向着美好的明天冲刺吧!我相信以我们的热情,我们一定会成功!让我们齐声高唱我们的班歌------<<明天会更好>>,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学习方法五则 篇4
山东 阚兴礼
进入21世纪,终身教育已成为各国教育工作的理念。但要实现终身教育就必须培养学习者的自学能力,而自学能力的养成,关键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依曼说:“今天教育的内容80%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因此,在语文教学界,语文学习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文学习方法从何处来?既靠继承,又靠创新。其具体途径是:
一、继承前人语文学习方法
我国历史悠久,语文学习传统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代代文人学士积累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方法,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继承的方式有:
1.选择使用。前人使用的许多语文学习方法,经过长期实践检验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对这部分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特点选择使用。例如,北宋文豪苏轼倡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苏轼说:“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名家之作,往往浑身是宝,一次学习只选取其中一个或几个方面即可,不必面面俱到。读一本书是如此,读一篇文章也是如此。
2.补充完善。前人使用的有些语文学习方法,其基本精神是可取的,但存在一定缺陷,这就需要补充完善。例如,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倡导的“循序渐进学习法”。朱熹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则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意思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含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们的道理。前面的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遗误了。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学习那些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知识是可取的,但用在阅读上就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我们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可以从开始读起,也可以从最精彩处读起,还可以从故事结局或事理结论处读起。即使是从开头读起,根据内容和需要的不同,有的可逐字逐句地读,有的则可以跳读。
3.将原有方法系统化。前人的许多语文学习方法是孤立运用的,我们可以将某些方法综合起来加以系统化,形成某一方面的系列方法。例如,在阅读时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利用索引查阅有关文献等方法,古来有之,但如果我们将这些方法汇总起来,加以整合,就可以形成“外储式学习方法”。其含义是:以丰富的课外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广采博览、心领神会的基础上,利用非人脑的物质载体进行储存并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及具体方法:①筛选材料(取认知结构能同化的,舍认知结构不能接纳的;取“母体知识”,舍“派生知识”;取稀少难觅的,舍司空见惯的;取综合性的,舍零散性的;取常识性的,舍技能性的)。②阅读理解(“鸟瞰”阅读;“板块”阅读;默读)。③编码外储(私人藏书;写读书笔记;制作卡片;复印;计算机存贮。然后分类编码)。④检索提取(书刊目录检索;主题词、序号检索;类别标识检索;运用百科全书、文献目录、索引检索;上网检索)。⑤处理运用(读写结合;专题研究;参加多种文化实践活动)。
二、根据作品概括语文学习方法
有些领域的语文学习方法前人已经概括出来,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个继承问题,但还有一些领域没有现成的方法可循,只有靠我们来概括。需要说明的是:人类的知识共有三类,第一类是陈述性知识,第二类是程序性知识,第三类是策略性知识。语文学习方法大部分是程序性知识,也有一部分是策略性知识。但是有许多陈述性知识很容易转换为程序性知识。例如,懂得了反映记忆规律的遗忘曲线,按照遗忘曲线安排复习时间,就是一种很好的记忆方法。另外,又有许多语文学习方法,其要点不是从纵的角度强调操作过程,而是从横的角度强调从哪些方面操作,懂得了学习对象包括哪些方面,也就懂得了怎样操作。例如,懂得了记叙文安排结构或者以时间为序,或者以空间为序,或者以材料性质的不同为序,或者以人物的感情变化为序,也就基本懂得了阅读记叙文划分段落层次和写作记叙文时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前人的作品,概括出大量的语文学习方法。概括这类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准范围。任何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概括它们首先应选准范围,这就要确定一类事物的边缘。
2.确定比较对象。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得以明确的,这就必须选择好比较对象。比较对象应是与所概括的事物相邻的。比如要概括叙事散文的特点,可选择两个比较对象:一是抒情散文,二是小说。选取前者因它们都是散文,选取后者因它们都有叙事性。
3.既要概括一类事物的共性,又要注意每个个体的个性。例如科学小品,其共性是科学性和文学性的有机结合,阅读和写作这类文章就要抓住这一特点。但这种特点在具体的文章中表现方式是不尽相同的:例如,有的文章主要靠用语的注意分寸与引用精确来表现,而有的文章则主要靠介绍得全面系统与采用比喻说明等多种方法来表现。再如,象征性散文所写的内容都要与象征物有内在联系,但联系手段丰富多彩:可以靠比喻、拟人等手法及其他相似点来联系,也可以靠相关(事与人、物与事、物与人等的相关)来联系,还可以靠对比、衬托来联系。每篇文章都有它独特的地方,因此阅读和写作每篇文章,大都要用其独有的方法。
三、创造新语文学习方法
继承也罢,概括也罢,都不可能穷尽语文学习的所有领域,况且,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是层出不穷的,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创造语文学习方法。其具体做法是:
1.根据有关科学理论演绎创造语文学习方法。科学理论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利用它们中的某些原理可以演绎创造语文学习方法。例如,有中国文学专家曾利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来研究我国古典诗歌,分析为什么周朝在农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诗歌,偏爱用草、木、虫、鱼之名作形容词,而在唐宋都市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诗歌,都偏爱用金、玉、珠宝、翡翠、玛瑙、锦绣等高价商品作形容词,创造出“理解诗歌的表现形式要从历史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找原因”的语文学习方法。用这种方法理解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兴盛时期出现的格律诗特别讲究“四声八病”、“平仄对仗”,而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它就难以继续流行,也得到了令人信服的解释。
2.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创造语文学习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不断出现新的事物、新的问题、新的矛盾,针对这些新变化,就可创造出许多新的语文学习方法。例如,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学生的阅读对象已从单纯抽象化的文字媒介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超文本阅读的问题。超文本阅读方式具有迥异于传统的新特质。如在超文本电子读物中,知识联结不再是线性的而是网性的,可以有多种联结组合方式;超文本阅读材料声像同步、图文并茂,使阅读方式近乎“全息”,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超文本阅读方式的出现提高了对材料的检索能力,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可以任意调选相关资料,组成一个特殊的文本供你阅读。这种新的变化,可以创造出超文本阅读方法。
3.根据学习实践归纳创造语文学习方法。学习实践中有许多经验经过提炼归纳可以成为语文学习方法。例如,有位学者在成才前曾自学大学课程,其中许多艰涩的术语、复杂的道理,简直像“天书”一样难懂。后来,他发现内容相近而写法不同的书可以互相参照。因为有的书写得浅显,有的书写得深奥。有的书这部分内容写得简,另一部分内容写得详;有的书这部分内容写得详,另一部分内容写得简。这就可以借助另一本书读这一本书。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可再换一本。于是创造了“迂回读书法”。
4.根据其他学科的方法进行移植创造语文学习方法。每个学科都有与其学习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但各科毕竟又有相通的一面,因此,有些学习方法可以通过移植的方式来创造。例如,在历史学科学习中,评价历史人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学习任务,历史人物评价法要求必须将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他的功过是非。这种方法,我们就可以移植过来用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作者单位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学习方法五则 篇5
时事热点分析,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辨析在练习中出错的知识点,熟记有关xx届三中全会的时事热点,能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对这些人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做题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xx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相关重点内容
对材料分析题的分析和总结
教学难点
材料分析题的分析和总结,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在前面我们复习课本基础知识时,同学们作了一部分练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遇到了一下难题,不知如何解决。下面我们一块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下发的材料。(同时出示投影)
第一个选择题,请同学讲一讲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A、B、D选项本身说法太绝对化,是错误的,排除错误选项,应选择C。用排除法)
排错法是选择题中常用的方法,需要在对课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情况下应用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第二个选择题,请同学们思考答案,说说这种类型题目最大的陷阱是什么?类似答案再一起,特别注意审题、检查,对比材料做出选择
第三个选择题,选什么?应注意的问题:在选项中遇到课本没涉及的选项,选自与否的标准是什么?(①先判断选项说法是否正确②再联系材料看是否符合题意)
第四个选择题答案选什么?为什么不选C?做这类干扰性选择题应注意问题:先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在审题,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本题,材料说的是国家政策,选项C说的是作用,所以不选C)如果本题把“这表明”改为“原因是”,应该选什么?
第六题应选什么?为什么?做这类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在选项都正确的情况下,一定要带入材料一一对应,材料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即使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也应排除
我们学知识,不仅仅为了做题,还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件。2003年10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现在,让我们走进新闻会客厅,了解这次会议的一些重要问题。
(出示相关问题,订正答案)
五分钟时间掌握,互相提问检查
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接下来,让我们点击重要新闻,探讨国家大事(大屏幕)
例题1:全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请同学讨论、查书,写出要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正确答案(大屏幕)
1、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还会有所增长,但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5、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做简答题有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1)看材料,找出关键词(2)把关键词与课本内容知识相结合,找出包含关键词的一句话重点(3)简答题要面面俱到,不要展开论述(4)看清分值,安排要点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材料分析题,又应该怎么办?
学生总结:(1)其他都与简答题一样,但在每一个要点上都要结合材料进行解释
(2)语言要简练,全面,分清主次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做一个材料分析题(大屏幕)
例题2:全会认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学生做题:
交流答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优先发展.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5、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成才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各种类型题目,总结除了做题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总结方法,不断提高。
课后反思: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短40分钟就能形成的,需要贯穿到平时教学的每一分钟,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应用和总结。在题目的设计上,虽然花了不少心血选择典型题目,担任然不能包括所有类型的的题目,还需在工作中不断积累
学习方法五则 篇6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年战胜自我,找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优秀的学生不可骄傲,中等的学生不可迟疑、松懈,落后的学生不可气馁、灰心。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传授各科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
1、主持人引入。
2、由班主任分析月考成绩。
3、由不同层次的同学,通过多角度来谈谈考试中的得与失。
4、各学科带头人介绍各科的学习方法。
5、退步的学生表决心“我努力,我能行!”。
一、导言:同学们,进入初三的第一次月考已经结束,成绩已揭晓,有的同学取得很大进步,有的同学停止不前,有的同学略有退步,有的同学退步很大。一样的试卷,一样的教师,一样的上学,一样的教室,为什么所取的成绩却参差不齐呢?导致成绩下降的原因很多――基础知识底子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得当等。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分析和总结,最终就会取得成功。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就是要研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先请这次考的好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学习方法,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之目的。
二、活动过程 :请同学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小窍门。
王璐:(语文课代表)课本是一课之本,哪一门课的学习都应首先抓住课本,学习语文课本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认真预习、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复习这四个“认真”。另外,课外阅读和写作也很重要,课外书籍无论是中外名著、文学小说还是诗歌散文,多去阅读既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课内所有知识,又可以提高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此外,还要做一些语言分析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有多记多练,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写作方面,可以每天记日记,多练笔,这样时间久了就会培养出兴趣和灵感。总而言之,只要多读多背,端正态度,肯努力肯吃苦,学习语文不是难事,而是乐事。
谢冰川:(数学课代表)学习数学要背定义定理和多做题目。背定义定理不提倡死记硬背,记住它们要建立在对其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要了解它表达的数学规律,它的应用范围。背完后,要做一定的题目辅助记忆。做同一题型的题目不应多,而应题型广泛。题目要循序渐进,从基础题到开放性试题都要有所了解。在平常的学习中,要时常总结题型、解题方法和易错点,这些总结会成为复习的第一手材料,对应试有很大帮助。
邢瑞:(英语课代表)英语没有懂和不懂之分,只有学过和没学过之别,只有会和不会之说,目前我们在英语课上的目标就是,所有学过和讲过的单词、句子和语法要会;语法知识只要了解就可以了,不需要深入研究,更不能钻牛角尖;英语是一门可感知的学科,它是活动的,是有生命的,是无法固定的;学习英语,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就是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练。最后总结一下,学好英语,自信是关键,方法是基础,坚持是保证。
刘亘:(物理课代表)物理学习起来并非难事。物理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要学好它首要培养兴趣。如果你没有兴趣,可以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培养兴趣。兴趣是要学好物理的基础,但要学好它关键还是要做到以下几点:1、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2、上课是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3、认真做好复习工作,注意总结,另外,还要多做习题。不在于习题量,而在于题型。适当做些难题,应试时就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对试题应付自如。那么我们的物理成绩一定会大大进步。
张博:(化学课代表)化学是一门新开设的学科,我们目前只要努力学再加上一点方法,就不难掌握。例如:在《原子》一章之前所学的内容,都是只要背的,《原子》一章稍有灵活性,不过也有办法,你可以把原子当作鸡蛋,把蛋清当作电子,蛋黄当作原子核,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对待,易于理解。总之,只要你努力,有方法,化学成绩就会有进步。
余琛露:(政治课代表)政治是需要背的,但不应死记硬背,而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熟记这些知识,使它们成为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应该注重老师上课时反复强调的解题技巧。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外,平时还要了解时事政治。学习政治千万不可偷懒,我们应做到“节节清”、“课课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不可明日复明日,这样在考试前夕,就不会手足无措地去背政治了,只要在考试的前几天把所学的内容大略复习一启遍,就可以了。
周炜:历史的内容具有固定性,所以死记硬背是必须的,但也不能光去死记硬背,否则历史就学“死”了,所以在背书时可选用归纳式记忆法和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的记忆法。第一种记忆法的好处是可以把大难点分成若干个小难点再逐个击破,第二种记忆法的好处是在没学之前感知,学习之时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最后做到应用,有些同学书上内容背得滚瓜烂熟,可题目换一种问法就不知所措了,这正是因为他并未真正地理解和应用。历史的学习方法很多,首先应该培养好奇,好奇是兴趣的先导,只有带着好奇的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应日常积累知识,多看点课外书,多读些杂志,对学习历史都是有好处的,当然,上课时也应该认真听讲,特别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问题,那就更应该注意。95%的人记忆力一般,学过的东西过几天便会忘记,所以在课下应时常复习自己的笔记,脑子中回放一下上课所学的内容,几天一小循环,几周一大循环,不可抱有“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态度来应付历史,不然,考后只能欲哭无泪。
主持人:七位课代表的发言,使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吸取他们先进的学习方法,改进自己的方法。下面我们来请成绩有所退步的学生来谈谈感受和决心吧。
李金洋:对于我来说,初一、初二时候的学习成绩简直就像一场噩梦。进班的成绩还算不错,对自己还是颇有信心的,但是由于学习方法、态度不端正的缘故,成绩直线下滑,竟到了400名的低谷。刚上初一,由于过惯了小学的“玩学”生活,认为“只是上课专心听,下课看不看也无所谓”,直接导致期中考试语文考得极差(86.5,满分120分),其实这就极其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刻苦的结果。初二,增添了一门新学科――物理,刚开始学习时兴趣盎然,谁知也是碗里的热水――三分钟的热度,学习浮躁、不踏实,结果又导致了初二再度挫败。初三开学了,第一次月考由于以前旧毛病改得不彻底,成绩仍不理想,但我并不灰心,因为我坚信“我努力,我能行!!”
吴自远:
第一次月考过后,本来成绩不佳的我,又退步了一百名,一时之间我不知如何是好了,今天的班会课对我的启示很大,课代表的学习经验之谈,使我找到了新的航标,找到了和优秀生的差距。
比如政治来说吧!我没做到课代表所说的“课课清、“节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而我却每次都临时抱佛脚,所以导致政治考试成绩不理想。还有大部分的课代表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可我呢?大多做不到。由此看来,成绩差并不是头脑不灵活所造成,而是应做的事没有做好。说明我有能力,而且我最好的一次考试进过290名,不是506名,说明我有能力,只要我努力,我能行。
三、班主任总结。
学习方法五则 篇7
学习如同登山,想要攀登上这高耸巍峨、连绵蜿蜒的大山,那么就只能顶风冒雨、脚踩泥泞、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上去。
青山妩媚,树木葱翠,乍看一下,似乎通往山上的路道有千条万条。那悬崖边陡峭的小路,那黑林里曲折的小道,那山泉旁滑湿的小径,这一条条看似比登山的大路方便,节省力气,实际上却是危机四伏,充满了隐患。爱耍小聪明的人常常贪图方便,眼珠一转,迈步就走上了这些所谓的“捷径”。却不知道这样一来,往往在路上遇到豺狼虎豹,绝壁险峰,不仅不能比登山大陆上的人早到山峰,而且还会常常迷失在森林里。
而那些不绞尽脑汁去寻找“捷径”的人,虽然一路是挥汗如雨,辛苦异常,进步缓慢,可他们每一步都在向前。他们每一步都脚踏实地,他们每一步都在向这正确的方向,他们每一步都没有浪费。他们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她们不会急功近利,她们不会心情浮躁,他们只会默默前进,带着坚韧的勇气,向着成功的巅峰,一步步接近上去!
在学习上常常有一些爱耍小聪明的人,仗着自己头脑聪明反应快,就投机取巧,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从而更加散漫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他们以为自己找到了登山的“捷径”。却不知到其实早已误入歧途!学习不仅是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那些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努力不懈的人才能笑到最后。只有那些舍得流汗,耐得寂寞,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在无数个点灯夜读的日子之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鲁迅曾经说过:“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了。”正是鲁迅大的脚踏实地,他取得了成功。是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人,有没有主动去寻找“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学习,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之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习没有捷径,让我们抛弃不切现实的幻想,扔掉随波逐流的恶习,甩开阻碍我们前进的障碍,低下头,俯下身,在那最辛苦最难攀登的山路大步前进!当你洒下无数的汗水之后,你就会发现你的努力没有白费。那遥不可及的高山之巅,转眼之间不就已经伫立在你面前了吗?
学习方法五则 篇8
"数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科学,它不处不在。要掌握技术,先要学好数学,想攀登科学的高峰,更要学好数学。
数学,与其他学科比起来,有哪些特点?它有什么相应的思想方法?它要求我们具备什么样的主观条件和学习方法?本讲将就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学习方法作简要的阐述。
一、数学的特点(一)
数学的三大特点严谨性、抽象性、广泛的应用性所谓数学的严谨性,指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较高的精通性,一般以公理化体系来体现。
什么是公理化体系呢?指得是选用少数几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和不加逻辑证明的命题为基础,推出一些定理,使之成为数学体系,在这方面,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是个典范,他所著的《几何原本》就是在几个公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平面几何中的大多数问题。在这里,哪怕是最基本的常用的原始概念都不能直观描述,而要用公理加以确认或证明。
中学数学和数学科学在严谨性上还是有所区别的,如,中学数学中的数集的不断扩充,针对数集的运算律的扩充并没有进行严谨的推证,而是用默认的方式得到,从这一点看来,中学数学在严谨性上还是要差很多,但是,要学好数学却不能放松严谨性的要求,要保证内容的科学性。
比如,等差数列的通项是通过前若干项的递推从而归纳出通项公式,但要予以确认,还需要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的证明。
数学的抽象性表现在对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这一特性的抽象。它在抽象过程中抛开较多的事物的具体的特性,因而具有十分抽象的形式。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并将具体过程符号化,当然,抽象必须要以具体为基础。
至于数学的广泛的应用性,更是尽人皆知的。只是在以往的教学、学习中,往往过于注重定理、概念的抽象意义,有时却抛却了它的广泛的应用性,如果把抽象的概念、定理比作骨骼,那么数学的广泛应用就好比血肉,缺少哪一个都将影响数学的完整性。高中数学新教材中大量增加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研究性学习的篇幅,就是为了培养同学们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往往有同学进入高中以后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先看看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有些什么样的转变吧。
1、理论加强2、课程增多3、难度增大4、要求提高
三、掌握数学思想高中数学从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上更接近于高等数学。学好它,需要我们从方法论的高度来掌握它。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要经常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去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思想,实质上就是唯物辩证法在数学中的运用的反映。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初步公理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例如,数列、一次函数、解析几何中的直线几个概念都可以用函数(特殊的对应)的概念来统一。又比如,数、方程、不等式、数列几个概念也都可以统一到函数概念。
再看看下面这个运用"矛盾"的观点来解题的例子。
已知动点Q在圆x2+y2=1上移动,定点P(2,0),求线段PQ中点的轨迹。
分析此题,图中P、Q、M三点是互相制约的,而Q点的运动将带动M点的运动;主要矛盾是点Q的运动,而点Q的运动轨迹遵循方程x02+y02=1①;次要矛盾关系:M是线段PQ的中点,可以用中点公式将M的坐标(x,y)用点Q的坐标表示出来。
x=(x0+2)/2 ②y=y0/2 ③显然,用代入的方法,消去题中的x0、y0就可以求得所求轨迹。
数学思想方法与解题技巧是不同的,在证明或求解中,运用归纳、演绎、换元等方法解题问题可以说是解题的技术性问题,而数学思想是解题时带有指导性的普遍思想方法。在解一道题时,从整体考虑,应如何着手,有什么途径?就是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的普遍性问题。
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只有在解题思想的指导下,灵活地运用具体的解题方法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仅仅掌握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没有从解题思想的角度考虑问题,往往难于使数学学习进入更高的层次,会为今后进入大学深造带来很有麻烦。
在具体的方法中,常用的有:观察与实验,联想与类比,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一般与特殊,有限与无限,抽象与概括等。
要打赢一场战役,不可能只是勇猛冲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可以打赢的,必须制订好事关全局的战术和策略问题。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选择什么角度来进入,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一般地,在解题中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带有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是一种宏观的指导,一般性的解决方案。
中学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
以简驭繁、数形结全、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倒顺相还、动静转换、分合相辅如果有了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采取了恰当的数学思维策略,又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高中数学。
四、学习方法的改进身处应试教育的怪圈,每个教师和学生都不由自主地陷入"题海"之中,教师拍心某种题型没讲,高考时做不出,学生怕少做一道题,万一考了损失太惨重,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往往忽视了学习方法的培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呢?是不是一定要"博览群题"才能提高水平呢?
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一)
学会听、读我们每天在学校里都在听老师讲课,阅读课本或者资料,但我们听和读对不对呢?
让我们从听(听讲、课堂学习)和读(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两方面来谈谈吧。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知识,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得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
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听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积极的思考和参预,这样才能达到最高的学习效率。
阅读数学教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和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阅读课本,也要争取老师的指导。阅读当天的内容或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要通盘考虑,要有目标。
比如,学习反正弦函数,从知识上来讲,通过阅读,应弄请以下几个问题:
(1) 是不是每个函数都有反函数,如果不是,在什么情况下函数有反函数?
(2)正弦函数在什么情况下有反函数?若有,其反函数如何表示?
(3)正弦函数的图象与反正弦函数的图象是什么关系?
(4)反正弦函数有什么性质?
(5)如何求反正弦函数的值?
(二)
学会思考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对我们学习数学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一般来说,要尽力做到以下两点。
1、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善于反思与反求
学习方法五则 篇9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合作探究,自主建构。为了更好的体现新课标的要求,也为了让学生掌握一种学习方法,我设计如下学案。把研究教师怎样“教”转化为研究学生怎样“学”,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如何能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真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倍数和因数》中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自然数、整数,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自然数或整数。
2.让学生掌握倍数和因数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准确判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经历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学习重点:自然数和整数的意义;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学习难点: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预习(课前完成):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二、第三页内容,初步了解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让学生在一个乘法算式或一个除法算式中,找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3、搜集带数据的有关故事或其他材料,走进超市看物品的价格,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二、自学检测:
(一)自学指导(说说你的看法):
1、通过阅读教材,你学懂得了哪些知识?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举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关系。
3、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的带有数据的资料。比如:我国的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几乎和整个欧洲的面积一样大,约等于40个英国,或17个法国,或26个日本,句世界第三位。
(二)自我检测(试一试你的能力):
1、在下面的数中找出自然数和整数:
-3 5.8 7 -6 7/10 -21 0.5 96 769 0 780 3/5 576
2、在算式6×5=30中,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三、交流探讨(集体智慧无限):
1、自然数和整数的关系。
学生通过探索得出结论: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倍数和因数的关系,举例说明。
如:在算式20÷5=4中,20是5和4的倍数,5和4是20的因数。而不能说20是倍数,5和4是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学生交流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四、活学活用(展示自己的风采):
(一)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36是36的a 因数 b 倍数 c 是因数也是倍数。
2、27能被9a 除尽 b 整除 c 除不尽
(二)我当裁判:
1、自然数都是整数。
2、因为12×3=36 ,所以36是倍数,12和3是因数。
3、一个自然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0除外)。
(三)提高练习:
1、写出48的全部因数
2、写出下面各数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写5个)
a 3倍数有 ( )
b 13的倍数( )
c 9的倍数 ( )
3、一个数是36的因数,同时又是36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什么数?
五、自我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探索和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许多家长及学生都认为阅读只是读文章或故事书,很少有读数学课本,一些老师也认为数学有什么好读的,只要把概念和公式记熟就行了。都是老师讲过内容后才让学生看一下教材内容,背会概念和公式就算了事。
我认为数学教材也需要进行阅读,并且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更能收到良好效果。
这学期,我采用先让学生预习明天所学内容,对教学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每个学生说出自己不理解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试着解决问题;然后全班学生交流重点和难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把难点理解透,把重点掌握好。然后,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改变以往学生死背概念的方式。课下让学生适当进行复习,这样由自己预习(找出问题)――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学习检测(反馈练习)――自我总结(理清思路)――课下复习(巩固知识)把握好这五个环节,学生的学习会更好,掌握知识更牢固。
通过改写教案为学案,改变了以往研究老师怎样“教”为研究学生怎样“学”,站在学生的立场来看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我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交流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然后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课下再及时复习,防止知识的遗忘。这样一步步有条不紊的学习,不仅锻炼学生思维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一种自学方法,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教会学生一种学习方法比教会知识更重要。
学习方法五则 篇10
1.学习这段历史,可以联系自己看过的小说、电影、电视、画册中的商纣王、妲己、周武王、姜太公、周幽王、褒姒等较熟悉的历史人物,比较商朝、西周灭亡原因相同点。
2.历史上的时间概念,一般包含着双重含义。一是时序关系,一是逻辑关系,将两者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时间概念,就容易掌握了。因此,要学会思考 、学会纵横联系、学会对比,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就夏、商、西周的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来讲,从逻辑关系上说,它们是相互衔接的三个朝代;从时序关系上说,它们每朝代大约相差5XX年。这样,大家只要记住任何一个朝代,就可以推算出其他两个朝代建立的时间。以前教材上,夏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夏商朝建于公元前16世纪,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新教材夏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商朝建立于公元前16XX年、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这样联系起来就容易记了。
3.如何理解、区分“禅让制”与“世袭制”,可以从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①相同处:都是首领更替的政治制度。
②不同处:可以从下面两方面来区别:
一是产生的时代不同。“禅让制”是在原始社会出现的;而“世袭制”则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二是内容不同。“禅让制”是实行民主选举;“世袭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世代相传。世袭制在我国沿袭了将近40XX年。
学习方法五则 篇11
主题班会-班会课目的:1.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让学生认识到交流和合作在成长中所起的作用.
班会课重点: 交流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班会课形式: 学生自己组织,主动交流
班会课过程:
一、学习方法介绍:
主持人(方琳):
上学期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但每个同学的情况不相同,有的同学付出了,得到了丰硕的回报;有的同学付出了,却事与愿违,这里就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今天针对我们班的情况,我们选取了部分同学作为代表,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许这些同学的方法还不完善,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下面先请王晓庆同学发言,大家欢迎!
发言人(王晓庆):
自信是成功的基础
站在讲台前,我很紧张,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发表演说。
也许这次我考得真的不错,但还没有达到我的目标,我会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们也会努力。努力当然必不可少,但我能够取得这次的成绩最主要的因素不是努力、刻苦的结果,而是我自信的回报。因为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好,但我没有因考得不好而放弃,因为我相信,我有能力考得更好,所以我不但没有放弃,而且比以前更加努力。我也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这个能力,都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这次你考的多差,只要你不放弃,充满自信,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也许有人不信,那么我就请大家听一个故事。
加拿大有一位长跑教练,因为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几位长跑冠军而闻名。他成功的秘密是因为有一个神奇的陪练,这个陪练不是人,而是一只凶猛的狼。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他训练的是长跑运动员,每天的第一课就是从家里跑过来。有一个队员每天都是最后一个,而他家也不是离得最远。教练甚至都对他说过让他改行去干别的。但突然有一天,他比其他人早到了20分钟。教练知道他离家的时间,教练粗估了一下,惊奇的发现,这个队员今天的速度几乎可以超过世界纪录。这个队员气喘吁吁地描述着他今天的遭遇:他在离开家不久穿过五公里的野路时遇到了一只狼。那野狼拼命地追他,他拼命地往前跑,那只野狼竟被他给甩下了。
听到这里,也许大家已经明白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大都犯了这样一个致命的错误:总在诅咒我们的敌人,或总在庆幸自己没有遇到可怕的敌人,或者因为自己遇到了敌人而失魂落魄。这恰恰错了,我们应该为有一个敌人或者是强大的敌人而庆幸,为自己遇到艰难的境遇而庆幸,因为这正是你脱颖而出的机会。
挥去对挫折的担忧和焦虑,努力去发现每一种处境中积极的因素,这就是自信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实,站在这里,我有点愧疚,因为这个位置是为优秀的学生而设,而我,不是优秀的,我经常犯错误,经常挨批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困境,所以我会努力改正,努力寻找走出困境的道路,我不会放弃,我有自信心搞好学习,也希望和我处境相似的同学,你们也千万不要灰心,不要放弃。
至于学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量身定做的学习方法,别人的不一定就比你的好,也不一定就适合你,所以你只要相信自己按照你自己的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
主持人(方琳):
学习中,补充些课外资料也很必要,但要注意“滋补度”不能盲补,最好不要“营养过剩”。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沉浸在大量的题海战术里而忽略了书本的重要性。俗话说:“万变不离其中”书本才是最重要的课本。下面请听杨露露同学的书本之用。
发言人(杨露露):
以书本为主,资料为辅
我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坚持了“以书本为主,资料为辅”的学习方法。我们不可盲目的热衷于参考书,忽视了课本的重要性,而要把课本与资料有机结合,在明确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加深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利用,积累解题技巧,掌握各学科的不同思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还要从一点进行散发性联想。
课下工作对我们的学习也很重要,我们在课后还要对一些重点题目进行反复的再思考,再分析,再理解。要从基础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到发散思维能力的延伸,然后总结规律,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最后经过长期知识整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主持人(方琳):
兴趣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有了兴趣就不怕做不成事。而且兴趣也是慢慢培养的,不可急一时之功。希望下面一位同学的介绍能使您有所收获。
发言人( 吴小会 ):
惜时+兴趣
我这次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我很荣幸。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几点学习方法:
1.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其意是让人们珍惜时间的珍贵,对于现在的我们是应该珍惜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指该学习的时间,即从上课到下课.只要在这段时间里,真正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学习之中,后果必将硕果累累。
2.有的同学对有的科目不感兴趣,因此,学习效率不是很高,故我希望大家看书应选恰当的时间,调整好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注重平时的学习.有的同学喜欢临时抱佛脚,虽然有一定的作用,但成果不大。所以在平日里多看书,多练习,巩固知识,最终会事半功倍,从而取得好成绩,祝同学们在本学期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谢谢!
主持人(方琳):
每一门学科都有每一门学科的特点,因此每一科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学习诀窍。当然,预习与复习必不可少,那么现在让我们听一听李涛同学的成功宝典中的数学绝招吧!
发言人(李涛):
抓好“课前 课堂 课后”三环节
这次我来介绍一下数学的学习方法。主要分为课前、课堂上和课后三个方面:
1.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必太深入,只要能把基础概念和例题看懂就可以了。因为老师在课堂上还要拓展,课后还要复习。如果太深入,就是浪费时间了。
2.课堂上。某些同学课前也准备好要仔细听,但老师一讲课,头就发懵,这时就应该积极回答问题,即使不站起来回答,也因该在下面老师回答。当老师讲题的时候。学会做这一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听老师拿到这一题后是如何入手,解这一类型题目的主要思路,以及对这一题的拓展。如果课堂上遗留下一些问题,一定要记下来,课后问老师或者是请教周围的同学。
3.课后复习。课后复习并不一定要死做题目,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顶多只要做两遍就可以了,再多就是浪费时间了。
上面只是我的一些浅见,我相信,肯定还有同学有比我更好的或者是更适合同学们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很好的交流吧。
主持人(方琳):
著名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一半。诚然,抓紧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必要的巩固、合理的安排也举足轻重,下面请周贺同学给我们交流一下他的学习方法。
发言人(周贺):
注意“课堂 课后 时间 态度”学习中的四因素
1.课堂45分钟。想要学好各科知识就必须以课堂45分钟为基础,认真对待每堂课,掌握知识要点,打好根基。尤其文科方面,大多都是记忆性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上掌握其基础知识要点,那么课后的巩固也就方便多了。
2.课后的巩固。俗话说“熟能生巧”,光有了课堂45分钟的基础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巩固和记忆,这样以后才能对这些知识仍记忆犹新。这不仅对文科知识很重要,而且对理科知识一样重要。理科知识需要做大量的题来巩固,也就是说我们课后必须做大量的训练。
3.合理安排学习。比如:巩固理科知识要做大量的习题,但我们不能盲目的去做题。这样一点好处也没有,最后受了罪,却没有收获。因此,做题也要善于选择。要精益求精,做过每道题后能够举一反三,这样才会提高我们的成绩。
4.要有好的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人可能都存在态度不专一、心浮气燥。比如有时在看一道例题时,怎么也看不懂,放下来去看别的吧,但心怎么也不能平定。这就需要有好的态度。
主持人(方琳):
我们每天的学习总离不开解数学题,下面就请龚林林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如何解数学题。
发言人(龚林林):
如何解数学题
课前,认真做好预习,持之以恒。上课时,对老师讲解的概念,定义,例题要深刻理解。课后,对于数学练习,做题前,首先要回顾课本上的所学的相关内容,做到温故知新。做题时,要认真审题,思考解题方法。做完后,注意总结。即时纠正错误。不会及时请教老师。
比如说课后,对于数学基础训练册,做之前,首先要看学习要求,回顾课本上的相关内容,是否完全掌握,做完这项工作后,做下面的习题;做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思考解题方法,尽量的多想出一些新的方法,以扩展思维,选出最简便的方法;做完后,可归纳这类题目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做错时及时的纠正,不会的问老师,把每一道习题都弄懂。
主持人(方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几千年前的人都知道这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何不借鉴一下呢?下面请听蔡黎明给我们的一些启示:站在老师的肩膀上去摘星辰。
发言人(蔡黎明):
如何学习地理
今天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同学们介绍学习方法。因为我的数理化三科成绩均不理想,又鉴于老师建议我们说些具体的东西。所以现在我向同学们说说我在学习地理方面的一些体会。
1.于书上的基本概念、性质之类的东西应牢记于心,脑子里应有这些东西清楚的轮廓。
2.重在理解。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听明白了,课后就不用时间去死背了,况且也不是死记就记得住。我不赞成死记一些理解性的东西,所以我从不死记。
3.练习中不会的要去请教老师,注意听老师分析做题的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同学们有什么好方法,希望与我交流,共同进步!
主持人(方琳):
高昂的学习劲头令人鼓舞,但良好的复习计划也很重要噢!平时的复习至关重要,不要总临时抱佛脚。因为“临阵磨枪,光却不快”。下面请听杨冰同学的复习方法。
发言人(杨冰):
考前的复习
我认为学习要有一个计划,我这次讲的是在考试前的复习。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的学习的情况,在考试前的四五周内,制订一个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而且要安排好自己每天的复习计划
。
其次是认真的完成每天的复习任务,尤其对以前不明白的地方。比如数学,复习时,在前两周内,你可以把重点放在课本上,熟悉学习过的知识点、定理、公式,并把课后习题彻底搞懂。后几周内,把自己的笔记拿出来,把老师讲过的习题有重点地看一遍,并把自己以前做错的题看一遍,找出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的出错.最后做一做这学期的综合试题。
主持人(方琳):
我们最头疼的是考试。而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最频繁的也是考试。俗话说:“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可惜我们不能“抄抄抄”,那就让我们总结考试,爱上考试吧!下面请听王鹏的考试态度。
发言人(王鹏):
对待考试的态度
人的一生中会面临许多各式各样的考试,考试也许是我们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待考试,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心态。
1.要重视平时的学习,积极做好预习、练习、复习。
2.对自己兴趣不大的学科,一定要给自己压力,要努力培养兴趣,切不可偏科。
3.考试时,要放松心情,不必太在意结果,但也不能敷衍了事。要把考试当成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
4.考试后要总结经验和教训。
二 、班主任(徐敬忠)发言:
主持人(方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班主任的发言和同学们的学习方法介绍,我想大家一定受益匪浅吧!正所谓“师夷长技以自强。”让我们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共同向着美好的明天冲刺吧!我相信以我们的热情,我们一定会成功!让我们齐声高唱我们的班歌------<<明天会更好>>,祝愿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听了以上几位同学的发言,我感到大家讲的很实在,很切合同学们的实际。希望同学们对照自己的学习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里我针对咱们班的实际情况,在学习上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1、 同学们心中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个人没有目标,人生必定以挫败结局;有了目标,人生就变得充满意义,一切事情都会清晰、明朗地摆在你面前。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为什么而做,应该怎样做。
这里我举个例子,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
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
汉斯·季默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狮子王》荣获最佳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由上例可以看出,在他成功的背后,除去有付出的艰辛外,更重要的是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人生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
2、同学们要有锲而不舍的拼搏精神
在成功学中有“蜗牛行为”一词,它是指一个没有计划的行进,没有拼搏的意识,速度慢得惊人。同学们必须明白,进取的力量能把一个弱者塑造为强者,因为进取能够逼迫一个人做自己极力想做的事,并且浑身充满干劲。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知道鲮鱼和鲦鱼的习性?鲮鱼喜欢吃鲦鱼,鲦鱼总是躲避鲮鱼。有人曾经用这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的时候,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一次次都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过了一会儿工夫,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更有趣的是 ,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时也犯鲮鱼那样的错误。记得4分钟跑完1英里的故事吧?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6.704m/s)。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但是也没实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决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骨骼结构不对头,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理由实在很多很多。
然而,有一个人首先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记录,证明了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断言错了。这个人就是罗杰·班尼斯特。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马当先,引来了万马奔腾。在此之后的一年,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训练技术并没有更大突破,人类的骨骼结构也没有突然改善,数十年前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为什么变成了可能的事情?是因为有人没有放弃努力,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有顽强拼搏进取的精神。
3、同学们要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善于思考能让人避开盲目性。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柏拉图说:“思考的危机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危机。”同样思考的失败,也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挫败。一个不善于思考难题的人,会遇到许多取舍不定的问题;相反,正确的思考能发生巨大作用,可以决定一个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麻绳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侵入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又如一个孩子在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巨痛艰难地走到了医院。虽然缺少了一个脚趾,但孩子以短暂的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再如一个下岗工人到一家餐厅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征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全力把托盘倾向自己。最后,这位下岗工人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的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取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将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取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受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正确思考往往蕴涵于取舍之间,因为不这样做,就那样做,是由一个人的思考力决定的。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舍弃眼前的一时嗜好,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能否抓住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进行正确的思考和果敢的取舍。
所有计划、目标和成就,都是思考的产物。你的思考能力,是你唯一能完全控制的东西,你可以以智慧,或是以愚蠢的方式运用你的思想,但无论如何运用它,它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力量。愿同学们不断总结正确的思考方法,为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铺平道路。
学习方法五则 篇12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辨析在练习中出错的知识点,熟记有关xx届三中全会的时事热点,能用所学到的基础知识对这些人点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做题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了解国家的重大政策,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重点
xx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相关重点内容
对材料分析题的分析和总结
教学难点
材料分析题的分析和总结,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在前面我们复习课本基础知识时,同学们作了一部分练习题,在做题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遇到了一下难题,不知如何解决。下面我们一块来解决一下这些问题。同学们看下发的材料。(同时出示投影)
第一个选择题,请同学讲一讲正确答案是什么?为什么?(A、B、D选项本身说法太绝对化,是错误的,排除错误选项,应选择C。用排除法)
排错法是选择题中常用的方法,需要在对课本知识掌握较熟练的情况下应用
(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第二个选择题,请同学们思考答案,说说这种类型题目最大的陷阱是什么?类似答案再一起,特别注意审题、检查,对比材料做出选择
第三个选择题,选什么?应注意的问题:在选项中遇到课本没涉及的选项,选自与否的标准是什么?(①先判断选项说法是否正确②再联系材料看是否符合题意)
第四个选择题答案选什么?为什么不选C?做这类干扰性选择题应注意问题:先排除错误选项,然后在审题,选择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本题,材料说的是国家政策,选项C说的是作用,所以不选C)如果本题把“这表明”改为“原因是”,应该选什么?
第六题应选什么?为什么?做这类问题应注意的问题:在选项都正确的情况下,一定要带入材料一一对应,材料中没有涉及的问题,即使答案本身是正确的,也应排除
我们学知识,不仅仅为了做题,还要学会用政治的眼光观察身边发生的事件。2003年10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现在,让我们走进新闻会客厅,了解这次会议的一些重要问题。
(出示相关问题,订正答案)
五分钟时间掌握,互相提问检查
这里面涉及到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接下来,让我们点击重要新闻,探讨国家大事(大屏幕)
例题1:全会认为,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请同学讨论、查书,写出要点
下面我们看一下正确答案(大屏幕)
1、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
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还会有所增长,但不会改变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5、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是平等的
我们来总结一下,做简答题有什么方法?
学生总结:(1)看材料,找出关键词(2)把关键词与课本内容知识相结合,找出包含关键词的一句话重点(3)简答题要面面俱到,不要展开论述(4)看清分值,安排要点
如果我们遇到的是材料分析题,又应该怎么办?
学生总结:(1)其他都与简答题一样,但在每一个要点上都要结合材料进行解释
(2)语言要简练,全面,分清主次
同学们总结的很好,下面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做一个材料分析题(大屏幕)
例题2:全会认为,要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工作机制,营造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体制环境,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学生做题:
交流答案: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要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定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要优先发展.
3、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
4、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和未来,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5、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我们要树立崇高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根据社会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从实际出发,正确选择成才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胜任时代赋予我们振兴中华的崇高历史使命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各种类型题目,总结除了做题方法,今后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新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及时总结方法,不断提高。
课后反思: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短短40分钟就能形成的,需要贯穿到平时教学的每一分钟,需要学生在学习时不断应用和总结。在题目的设计上,虽然花了不少心血选择典型题目,担任然不能包括所有类型的的题目,还需在工作中不断积累
学习方法五则 篇13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方法探讨
四川省夹江中学校 王兴敏
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三大板块。有的人没有看到或不了解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简单的认为政治课就是说教,政治课教学还是传统的灌输。正是这些误解使政治课处在一个不利的氛围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因此,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很枯燥的课程,许多学生一看见思想政治课就“望而生畏”,退避三舍。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枯燥的事情,只要端正自己的认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可以提高自己是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把别人认为枯燥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乐趣,让自己的成绩出类拔萃。实际上,高中的政治课有其自身的学科体系和价值,而且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已经大胆的进行了教学的改革,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等都已经进入了课堂,并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普遍欢迎。
就学习本身而言,一方面是“学”,一是方面是“习”。“学”主要包括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和及时复习。“习”主要包括自我检测和运用(练习、考试、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前者重在知识的理解、记忆,后者重在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培养,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的。
下面就学习的过程谈谈学习高中思想政治的一般方法:
(一)关于预习。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它能够增加上课的目的性,提高时效性;还能培养自学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可分为课前预习和阶段性预习,粗预习和精预习。搞好预习首先“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 、等)来提示自己,以达到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过去的什么知识类似”“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中有利于培养了同学们的思维品质;最后,要“持之以恒”。搞好预习还必须有决心、恒心、自信心。要把“课前预习”这个起始阶段搞得深入、扎实,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当然,学习不是一蹙而就的,还需要坚持一定时期才能见到效果。
(二)关于上课。上好课是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上课的关键是“专心”。“心”专在哪里?一般来说专在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积极参与(积极动脑与老师形成零距离互动、将你预习时确定的听课重点与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
“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东西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 ①注意知识的积累②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③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④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
(三)关于复习。学习具有实践性、个体性、反复性的特点,反复性以及爱宾浩斯遗忘曲线要求学习过程应该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
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及时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①“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知识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②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证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③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当然要想学好高中思想政治课,除了掌握上述一般方法以外,最重要的一点还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就应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英国哲学家艾蒙斯说:“习惯要不是最好的仆人,便是最坏的主人。” 可见习惯有好有坏之分,好习惯会使人获得成功和幸福,坏习惯会导致人生的失败与不幸。因为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坏的习惯却将人带入迷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按照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一般方法和培养成良好的学习政治课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从这种好习惯上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和精神财富,在好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在学海中扬帆起航到达成功的彼岸!
2005年3月
学习方法五则 篇14
汉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标志。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应该要把语文学好,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语文,所以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下降。我认为要想学好语文,除了认真听讲,完成课后作业之外,最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对平常知识的积累掌握及其熟练程度。要想使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广泛,就需要积累。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及时查工具书。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病句的类型。基础知识的考察,也包括对要求背诵的课文的检查。这种分是易得的也是易丢的。要想把不该丢得分保住,就要熟背,每天看一看,背一背,温故而知新,以免由于时间的关系,冲淡了记忆。
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建立一个积累本,从平常记起,从点滴中积累。
二是阅读。阅读也是建立在积累上的。平常应该多读。要用心去读,读的不是有趣,而是内容。在平常多读的情况下,我们在考试时做阅读题就会很好地抓住文章所要表现的感情。
做阅读题,我建议先读一下题目,有了目标后,读一遍,就会留下一个对文章大体的感觉,然后再有选择的做阅读。先总体浏览一遍,在逐字逐句的看一遍,对拿不准的问题再看一遍。
在考试中,考分比例占的最大的就是作文了。
在发下试卷时,最好先看一下作文题目,然后再答题。这样,在自己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个构思,也许,在答题的过程中,就会有灵感,在做作文就比较容易了。
要想写好作文,还是靠积累。我们在平常时应该多读一些“开卷有益“的书,吸取他们的思想,汲取他们的精华,剔除糟粕。记住好词,好句。记住好的格式。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然后变为自己的。平常多写,多练,逐步提升。
有的同学错误的认为写好语文可以轻而易举,其实不然,要想学好语文,是平常的积累而成的,不是一两天就可以掌握的。
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发现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我们会学好语文的。
学习方法五则 篇15
第一部分:学会学习
随着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迈进,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学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一个全新的学习时代就要到来。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再三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同一个问题――学会学习。这是时代对青年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怎样学会学习呢?
首先,同学们一定要树立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学习观念。
一个不容否认的常识是,学习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学。因此,作为学生,一定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不要一味依赖教师,而应该在教师的“教”中主动构建自己的“学”,取人所常,为己所用。
其次,同学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了好的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古往今来的大量事实也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主要不是因为他的智力,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具备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校的学习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新词或概念。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坚持每天预习。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最后,学会学习,关键在于学会如何读书。
读书之前,大家应该对“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拿高中历史教材来说,从形式上讲,它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目录和大事年表。目录是各章节知识的总纲,大事年表是简明的大事记,这是全册课本的总体知识框架,应从宏观上把握。②每章开头的“引言”。“引言”主要说明本章内容的历史背景和本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本章内容的特点。③正文内容(大字)和阅读内容(小字)。正文部分是课文的主体,是考试命题的依据,属于必须掌握的内容。阅读部分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或是对正文内容的补充,或是正文上下段内容的过渡,或是正文的展开性叙述等等,应有不同的要求。④原始资料。应联系课文内容加以分析,可培养思维问题的能力。⑤表格、图画。要弄清其与正文的关系,安排这图表的用意和作用等。⑥思考题和练习题。思考题是高层次的练习,练习题是基本的作业。⑦学术争鸣。旨在提高思辨能力,要求大家能大胆质疑,养成求知的好习惯。
就历史知识而言,历史知识可以分为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历史影响等。
历史背景又可分为动机、条件和原因。原因又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等。
历史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政党、团体、阶层、阶级、事件、现象、著作、制度等。
历史影响包括结果、性质、功绩、经验、教训、意义等等。
历史知识还可分为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等。其中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历史概念。
历史概念是以历史理论为指导,对历史现象进行抽象概括而成,是基本史实的拓展和深化,它反映着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由于历史知识是由众多有联系的历史概念所组成,因此,形成并掌握历史概念,也就成了掌握历史知识的关键。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
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并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第二部分:掌握方法、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最后,需要提醒同学们的是:重复是记忆之母。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可以背诵14.7万字的十三经。据《先正读书诀》记载:“林亭(即顾炎武)十三经尽皆背诵。每年用3个月温故,余月用以知新。”我国当代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80多岁高龄还能熟练地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以内的数。有人向他请教记忆诀窍,他的回答是:“重复!重复!再重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记忆就是如此。
第三部分:学习升华,培养能力。
有的同学认为:我们从初中到高中,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其实,大家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像这样的线索和时代特征,就需要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及时予以总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理论性,因此,在学完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时,一定要及时将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知识由点到线构建成一完整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以高屋建瓴,拓展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注意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阶段面貌、历史趋势、经验教训,使繁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要学好高中历史,还需要一定历史理论的学习。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的难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注重历史的前因后果,加强了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而在这其中就蕴藏着历史理论。与高中历史联系比较密切的历史理论主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和基本观点。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这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规律。生产力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解决社会和自然之间矛盾的实际能力,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主要因素。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包括产品的分配、交换和消费三个主要环节,含有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等主要内容。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经济基础。社会上层建筑指的就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思想、观点,以及相应的制度、设施和组织的复杂体系。具体说,它指的就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的总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的经济基础要求相应的社会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社会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反作用。适应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落后的或超前的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个人在社会中是比较渺小的,只有当个人结合成群体,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社会主体的重大作用。即使是杰出人物,他们的作用再伟大,也只反映群众要求,依靠群众力量的基础上,才能对社会历史发挥一定的影响。
第四、历史是不断进步的。任何历史人物、政党、团体、历史活动、制度、措施等都必须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必将灭亡。
第五、掌握一定的评价方法。我们学习历史,决不能“为历史而历史”,而是要有一定目性的。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能够将在历史课上学到的东西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就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法:
(1)坚持正确的立场。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 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 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
综上所述,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学习,然后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解决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最后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理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培养能力的目的。这样,成功一定会属于你。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10-460.html学习方法五则
相关文章:
讲故事教案08-03
《数学广角(例1)》教学设计07-23
青春慢些走作文08-02
侠客行李白08-02
世界预防溺水日宣传口号07-25
教师节获奖手抄报素材8张07-21
哲理的人生语句摘录39条10-18
祝好心情的早安问候语短信26条09-21
实用的哲理的人生语句75条07-05
化学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十五篇)09-19
物业公司小区设备房开放通知11-09
贵州青岩古镇景点导游词09-27
大学纪律委员竞选演讲稿09-20
邀请函回复函08-02
豆瓣高分电影《追捕野蛮人》观后感11-26
五年级美丽的田野作文11-19
孤恩负义是不是贬义词11-19
到了二年级作文300字11-18
中国银行业协会:安徽2024下半年银行从业资格成绩查询入口已开通11-18
2024年9月江苏计算机一级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11月中旬公布)10-14
湖南长沙有哪些职业技术学院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