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的应急预案(精选11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有时会有一些突发事件出现,为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就有可能需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那么优秀的应急预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卫生的应急预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卫生的应急预案 1
为认真落实中心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及时排查不利于安全稳定工作问题、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经中心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研究,特制定食堂卫生安全的应急预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岗位职责:
后勤服务管理部经理是中心食堂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主管食堂的司务长和炊管人员是食堂膳食卫生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中心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食堂膳食卫生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纳入年度经营管理责任目标考核,切实做好此项工作。
后勤管理服务部经理要经常督促、检查食堂卫生情况,责任落实到人,成立食堂卫生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实行责任目标分解,层层负责,人人有责的良好机制。
二、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坚持从业人员按规定时间体检,持有健康证才能上岗,食堂有《卫生许可证》并健全卫生安全管理规章及岗位责任,公示上墙,接受用餐者监督,加强食品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食堂,强化食堂卫生工作的过程性管理、监督,规范运作,科学管理。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
1、发现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司务长、炊事人员或第一发现者立即通知部门领导的同时,报告总值班领导、住站中心领导。
2、应急小分队立即奔赴现场,查明原因,及时用药,控制病情。
3、信息联络员第一时间上报安管科,通知县卫生部门,详细告知单位住址,职工数量,食物中毒情况等具体内容。
4、情节严重的,后勤保障提供车辆,资金保障及时送医院。
四、责任追究:
因管理人员不到位,造成重、特大卫生安全责任事故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玩忽职守罪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卫生的应急预案 2
一、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报警程序:
1、发生火灾时,现场马上组织疏散人员离开现场。立即报警拨打消防中心火警电话(119、110),报告内容为:“xx地方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地址:xx”。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同时迅速报告办事处安委会及安全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
2、在向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主要路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并组织人员救助人员、扑灭火灾。
三、组织实施:
1、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
2、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均有义务参加扑救。
3、消防车到来之后,要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
4、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消防水带等。
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灾地的道路,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
四、扑救方法:
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
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
3、如系电力系统引发的.火灾,应当先切断电源,而后组织扑救。切断电源前,不得使用水等导电性物质灭火。
五、注意事项:
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
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判断原因,立即切断电源。
3、火灾发生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
4、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在生命和财产之间,首先保全生命,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人员伤亡。
卫生的应急预案 3
为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大型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迅速采取正确和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和影响,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1、本预案适用于本市公共场所和在公共所举办文化、商业等大型活动中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等工作。
2、本预案所指公共场所,是本市行政域内的图书馆、以及歌舞娱乐场所、网吧、电子游戏厅、影院等场所。
3、本预案所指大型活动,是在本预案所指的公共场所举办或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演出活动、展览活动和文化娱乐、商业活动。
4、本预案所指公共场所大型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包括: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突然断电、建筑物坍塌、拥挤踩踏等事故灾难;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交通堵塞情况;爆炸、恐怖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加大宣传普及安全知识的力度,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细致排查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中各类突发事件的隐患,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
2、依法管理: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预防控制的管理及应急处置工作,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快速反应:各行政主管部门、各类公共文化场所和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相应建立预警和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进入应急状态,启动各级预案,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果断采取措施,在最短时间内控制事态,将危害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是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成立的、负责事件处置的决策领导机构
1、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指挥:
成员单位:
2、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各单位参与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任务。
(2)制定有关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指导方针,决定或与有关方面共同研究信仿发布的时间、方式等。
(3)加强与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联系,及时报告、通报有关情况和信息。
(4)研究解决突发事件中的重大问题
四、应急预测和预警机制
(一)评估和预测
各类大型活动主办单位应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注意日常信息的收集与传报,对可能发生的涉及公共安全的预警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和预防应急控制措施,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预防预警行动
1、相应大型活动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必要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对各类大型活动加强事前的监督检查。演练各种应急预案,磨合、协调运行机制。
2、公共场所制定必要的日常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安全责任制度。强化日常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
3、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必须在举办活动之前制定相应的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报当地公安部门登记务案。
4、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负责对文化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安全检查,并负责当地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的治安管理工作。
5、大型活动的主办单位和场地出租单位共同负责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安全保卫责任制度;负责事前安全保卫工作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负责协助公安机关对活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负责采取必要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预警支持系统
公共场所举办大型活动应严格核定人员容量,加强对现场人员流动的监控;安装必要的'消防、安全技术防范设备,配备预警通讯和广播设备,预留公安、消防、救护及人员疏散的场地和通道;确保安全工作人员数量,明确其任务分配和训别标志;在售票处、出入口和主要通道设专人负责疏导工作。
1、突发事件发生时,行政主管部门接报后应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
2、报送信息应尽可能客观实际,真实准确。力求多侧面,多角度地提供信息,要防止片面性。
五、应急行动的响应及措施
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必须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做到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紧密配合,高效运转。
总指挥:迅速下令组成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
(1)召集应急机构人员开展工作,并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做出进一步部署。
(2)准确迅速下达工作指示,指挥各应急小组积极开展工作,督查相关人员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3)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向党委政府报告或请示。
(4)根据事件发生的性质,向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或寻求配合和支持。
(5)派出工作组,并限定时间赶赴事发地点,开展调查。
(6)做好其它应急指挥工作。
1、基本响应
(1)当确认突发公共事件即将或已经发生时,按照“统一指挥、专业处置”的要求,成立由各部门领导同志参加的现场指挥部,确定联系人和通信方式,指挥协调公安、交通、消防、通信和医疗急救等部门应急队伍开展前期救援行动,组织、动员和帮助群众开展救助工作。
(2)现场指挥部应维护好事发地区治安秩序,做好交通保障、人员疏散、群众安置等各项工作,尽全力防止紧急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及时掌握事件进展情况,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同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尽快研究确定现场应急事件处置方案。
(3)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应急指挥部、各相关委办局应立即调动有关人员和处置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专项预案分工和事件处置规程要求,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开展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
(4)现场指挥部应及时跟踪事态的进展情况,一旦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有可能超出自身的控制能力,应立即向市上级机关发出请求,由党委、市政府协助调配其他应急资源参与处置工作。
2、扩大应急
①预计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依据事件等级,市党委政府领导坐镇市应急指挥中心,统一领导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工作。
②如果突发公共事件的事态进一步扩大,预计市现有应急资源难以实施有效处置,应以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的名义,要求解放军、武警部队参与处置工作。
3、现场应急基本措施
应急预案启动后,现场指挥部应当立即组织、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下列措施:
(1)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等救助措施;
(2)迅速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和危险源、划定危害区域、加强巡逻、维持社会治安等控制措施;
(3)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场所,中止可能导致损害扩大的活动等保护措施;
(4)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他措施,包括依法限制公民某些权利和增加公民义务等措施。
4、应急处置
信息报送内容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情况的估计。
3)事件原因分析。
4)事件发生后采取的措施、效果及下一步工作方案。
5)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5、指挥和处理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提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建议。
(2)各职能部门应主动参与现场应急工作,在市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参与人员抢救和现场抢险。
6、宣传、培训保障
加强大型活动突发事件预案的普及工作,公布应急指挥部和接警电话,宣传突发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常识,依靠广大群众有效预防突发事件发生和减轻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加强对公共场所和大型参与活动人员消防、卫生、治安等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突发事件预备队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进行公共场所和大型活动突发事件应急模拟综合演练,提高应急体系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卫生的应急预案 4
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学校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对师生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师生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特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分级
1、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特别重大的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为特别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Ⅰ级)
2、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为重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Ⅱ级)
3、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为较大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Ⅲ级)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9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或一起食物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下为一般食品卫生突发事件(Ⅳ级)
二、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师生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对各类可能引发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分析、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校长负责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学校各部门按照预案规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有关工作。
3、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学校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完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系统、规范的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制度,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要重视开展防范和处理突发食品卫生事件的科研和培训,为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提供科技保障。各部门要通力合作、资源共享,有效应对突发食品卫生事件。
四、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1、学校依照职责和本预案的规定,成立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各部门主任组成的食品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成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并根据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启动应急预案。
2、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设立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办公室,学校分管食品卫生的副校长和总务主任等,具体负责日常食物中毒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
3、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承办各种会议、管理财产、负责收集、整理、分析食品卫生突发事件动态,设立食物中毒报告电话,及时报告学校食品卫生突发事件信息;掌握预防控制工作情况,编写、报送工作信息等相关资料。
4、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现场调查,现场快速检测、取证采样及临时控制措施的实施。对造成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食品或有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采取控制措施,追踪已售出或外运被污染食品的去向或溯源,采取样品并送检。
五、应急运行措施
(一)应急准备和预警
1、健全食品污染物检测网,加强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日常卫生监督,对主要食物中毒病原、食物中毒高危食品如散装食品、熟肉及制品、乳及制品、糕点、饮料、水发产品等进行日常监测并加强抽检工作。
2、加强食物中毒信息库的建设与管理,利用现有的公共卫生网络,整合公共卫生信息资源,保证应急处理信息的畅通、及时、准确。
3、组织各项信息的汇总,通过对常规监督、监测、抽检等综合信息或食品卫生突发事件预警报告,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启动、变更或结束相应级别应急响应。
(二)事件报告
1、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卫生行政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及其隐患,也有权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照规定履行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
2、学校有关部门或个人发现突发食品卫生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尽快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应立即组织现场调查确认,及时采取措施,随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卫生的应急预案 5
为了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促进街道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与职责:
1、学校成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班主任。
2、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领导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及学校实际,研究制订工作意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预防工作,并组织人员对各校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督促安全隐患的整改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指挥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处理,落实整改措施。负责对各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年度考核与评价。
二、日常工作开展:
1、完善制度。要求对本校食品卫生安全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
2、强化督查。以食品卫生制度落实为重点,结合学校其它安全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查。
3、落实职责。校长为学校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从业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各教师和从业人员分别在自己的岗位职责内负责。
三、事故应急处理。
1、报告制度。食品卫生安全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报告。由领导小组向上级教育部门及当地政府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定时报告制度。
2、救援措施。一旦发生较严重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领导小组立即赶到现场,立即启动学校应急预案,通知安全事故抢救小组,按照预备方案,各就各位,组织救援行动。各班主任教师立即到各自班上护导学生,组织秩序,控制学生情绪,不得让学生随意乱说和随意走动。根据学校安排进行救援。
3、医疗求援。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信息小组按照指挥小组安排立即向就近医疗机构(卫生院)发出医疗求援,并拨打“120”医疗抢救电话。抢救小组要及时果断将发病人员送到医院抢救。主动向医疗人员报告发病情况,做好秩序维护等工作。同时向教体局、当地人民政府、公安派出所汇报请求援助。
4、联系家长。学校发生较严重食品卫生安全事故,班主任应及时与发病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实说明发病情况,不盲目猜测。做好学生家长思想安抚,防止过激行为发生。由事故接待小组及时解答家长提出问题,力所能及地为家长做好服务工作。
四、事故责任追究。
1、对导致事故起因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
2、对事故瞒报、谎报和不及时上报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对事故处理中的玩忽职守、推委扯皮等影响应急方案顺利实施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卫生的应急预案 6
为确保业主及客户人员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做好流感、集体性发热、流脑、食物中毒、非典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组织领导
成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并及时作出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大决定。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副总经理
成员:总经理助理,各管理处(部门)经理及主管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原则
(一)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行分级管理。
(三)依法规范,措施果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有效开展监测、报告和处理工作。
(四)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要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学,并广泛组织、动员公众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措施
(一)健全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落实应急预案要求并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
(二)建立卫生工作责任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
(三)定期组织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训,认真落实健康教育。
(四)对物业管理区域公共场所、生活场所、阴沟等进行定期消毒、除"四害"及消杀等。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程序
(一)在第一时间内以口头汇报或电话形式向公司服务清洁部(电话:xxx)报告。
(二)服务清洁部确认信息后及时报告公司总经理(xx),经公司总经理或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后指导服务清洁部将信息上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xxx)。
(三)及时送患者到隔离室进行隔离,并协助相关单位护送病人到医院就诊。
(四)及时了解和掌握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发展趋势,进一步落实各项应急预防和控制措施。
(五)服务清洁部每天追踪发病动态,认真做好每日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登记、统计工作,以完成传染病发病等的续报工作。
六、事后处理
(一)当最后一例病例确认后,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时才可以结案。
(二)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小结工作。
卫生的应急预案 7
一、目的
为了切实保证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充分保护师生身体健康合法权益,坚决遏制、杜绝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的发生;同时为了积极、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生活饮用水水污染事故,及时控制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危害,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调查、现场处理及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活饮用水污染对人体危害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秩定,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二、成立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为加强对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实施应急处理,成立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各负其责,各尽其能。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2、组长主要职责:负责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处理预案,对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部署协调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学校内部之间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3、组员主要职责:主要接受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部署,负责组织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具体调查、处理、救援及上报工作,积极配合各个相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开展的'各项调查、处理、救援等工作。
三、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
1、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学校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紧急组织有关工作小组所有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配合当地卫生行政部门迅速开展现场调查,查找污染原因及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性状、毒性及污染程度,掌握供水范围及接触人群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分析污染的扩散趋势,并据此提出科学、行之有效的紧急控制消除污染措施。
2、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水质监测方案,科学采集水样和检测,快速找出主要污染物,并进行动态水质监测,及时掌握水质污染程度、污染趋势、水质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确定污染物、污染治理、恢复供水提供科学依据。
3、当出现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或桶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威胁供水卫生安全等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供水,在保证水质卫生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其他临时供水途径,以保证师生正常生活饮用水问题,避免和减少水污染对师生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4、发生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后,应依法立即、如实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水污染事故状况,配合卫生监督部门开展有关调查、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开展水质监测,不得以任何理由予以拒绝;在卫生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限期治理方案,针对水污染环节和污染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的蔓延和扩大,严防水污染事故再次发生。
5、当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得以控制,污染原因消除后,在恢复供水前必须重新进行自备水源水或二次供水水质检测,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后方可供水。
四、预防措施
1、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供水卫生管理制度:形成由饮用水卫生管理员主抓,供管水人员具体执行的管理模式,并逐一认真落实,达到实效。
2、学校供管水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组织供管水有关人员研究现行生活饮用水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有关卫生要求,使其知法、懂法、自觉守法,不断增强依法供水、管水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按要求履行其职责及义务,保证所供给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同时开展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及救援知识专门培训和教育,增强水污染事故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必要时进行现场实地演练。
3、加强生活饮用水供水设施消毒和水质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做好卫生防护、保暖桶定期清洗消毒等工作,针对水污染事故多发季节和环节定期进行设备检查维修,发现存在水污染事故隐患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卫生的应急预案 8
为了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高效、有序地组织开展事故危险急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秩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范围和条件
本《预案》所称重大安全事故,是指在本乡区域内发生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范围
1、爆炸事故。发生爆炸事故后,如不采取措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
2、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火灾事故的;
3、一次造成10人以上急性中毒事故的;
4、公路和交通运输发生一次死亡6人以上事故的;
5、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电力事故或因电力设施严重损坏引起事故的;
6、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的;
7、化学危险品生产、运输、销售、储存中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事故的。
8、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发生火灾、爆炸、泄漏事故造成一次死亡3人以上或性质严重、社会影响较大事故的。
9、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的企业安全事故的;
10、其它各类重大恶性事故的。
(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启动条件:
1、重大安全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有可能继续扩大的;
2、虽不属于重大安全事故,但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情况发生突然变化,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
3、总指挥认为有必要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
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之一的,均由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三)本《预案》重点适用于民用爆炸物品爆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建筑安全事故、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电力事故,化学危险品重大事故等。其它事故有相关部门按照相应的规定及预案组织实施。
二、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指挥组织机构
(一)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实行乡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部门牵头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二)乡政府成立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由乡长担任,如乡长不在本乡境内时,总指挥由分管副书记代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安全的领导干部担任;成员由乡安委、安监站、企业办、综治办、派出所、武装部、交通、小城镇建设、卫生、供电、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乡安监站,办公室主任由安监站站长兼任,副主任由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总指挥、副总指挥未到现场前,根据事故类别,由各实施方案的'指挥者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工作。
(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总指挥部下设警戒保卫、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物资供应、善后处理五个指挥组,其主要职责是:
1、警戒保卫指挥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疏散、撤离或者采取其它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它人员。根据事故现场情况,调协警戒区,严格控制进出人员及车辆,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及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具体实施工作由岳村派出所负责、乡武装部协助。
2、抢险救灾指挥组:抢险救灾指挥组办公室分别在以下部门:民用爆炸物品、道路交通、火灾事故由派出所负责,危险化学品事故由企业办负责,工程建设事故由小城镇建设办公室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其它特种设备事故由安监站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故由乡防保所、岳村乡卫生院负责;电力事故由供电所负责;其它事故分别由乡有关站所或乡政府指定部门负责。
3、医疗救护指挥组:负责组织抢救队伍,紧急调动救护所需药品,利用各种医疗设施,具体实施工作由乡卫生院负责。
4、环境监测指挥组:根据事故发生的类别,利用各种环境监控措施,对有毒有害物质对空气、水源、人体、动植物、土壤造成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其它危害,及时采取与区环保局联系等相应措施,防止事故危害进一步扩大。具体实施工作由安监站负责。
5、物资供应指挥组:根据事故类别,协调有关部门及村、企提供各类应急器材和救灾物资,安排好抢险救灾人员的膳食,确保抢险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实施工作由民政所负责。
6、善后处理指挥组:根据实际情况,协调派出所、民政所、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保险公司及其它相关部门、村、企,组织对伤亡人员的处置和身份确认。督促、指导事故单位及所在村、部门及时通知伤亡人员家属,落实用于接待伤亡人员家属的车辆和住宿,做好相应的接待和安抚解释工作,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善后处理的动态。具体实施工作由乡综治办负责。
三、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总指挥部及其办公室的职责
(一)总指挥部职责
1、启动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命令;
2、按照《预案》程序组织、协调、指挥重大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
3、随时掌握《预案》实施情况,并对《预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二)办公室职责
1、协调各指挥组的工作形成有效指挥体系;
2、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
3、根据事故发生的状态,统一部署应急预案的实施;
4、紧急调用各种物资、设备、人员和可用场地;
5、根据事故动态情况,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及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
6、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7、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及安抚工作;
8、适时公告,将事故的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9、组织对《预案》的演练,对演练中暴露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10、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事项。
四、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一)通讯联络
乡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
乡安监站办公室值班电话:
(二)事故报告
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做到:
1、立即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向110或119紧急报警,同时报告归口管理部门、乡政府办公室和乡安监站办公室。
2、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联系电话、报告人;
②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财产损失和初步估计;
③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④事故抢救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⑤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3、重大安全事故的对外报告和公布,由乡政府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总指挥部办公室统一扎口管理,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事故报告由总指挥部办公室填写报告单位。
(三)乡政府办公室、值班室接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分管领导,同时通知派出所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负责事故现场的保护和证据收集工作,乡安监站接报后,也应立即前往事故发生地,了解事故情况,组织救援和调查处理等事宜。
五、事故应急处理方案
本《预案》分设八类事故处理方案。
1、民用爆炸物品爆炸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公共聚集场所的火灾、爆炸事故按派出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先预实施;
2、民房火灾事故、意外引起的其他重大事故按所在村委会等部门的应急救援预案先预实施;
3、工程建设事故按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的应急救援预案先预实施;
4、锅炉、压力容器和其它特种设备事故,按企业办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先预实施;
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乡防保所、卫生院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6、电力事故按照供电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实施;
7、化学危险品重大事故及其它事故按乡安委会制定的预案组织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抢险救灾工作。
六、事故应急措施
(一)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总指挥部应立即投入动作,总指挥部及各指挥组有关负责人应迅速到位履行职责,及时组织实施相应事故应急预案,并随时将事故应急处理情况报上级有关部门。
(二)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恢复损坏的相关设施,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派出所及时加强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
(四)由卫生部门及时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
(五)党政综合办公室在总指挥和乡分管常务工作的领导指挥下,做好应急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
七、其它事项。
(一)本《预案》是镇政府对镇区域内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实施抢救处理的一种应急办法,在实施过程中,如遇不同情况应随机进行其它方法的处理。
(二)各站所及村、企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社会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意识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重大安全事故抢险救灾的义务。
(四)各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应结合实际和本行业特点,制定出相应而有切实可行的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报乡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五)在抢险救灾过程中,需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可用场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阻拦或拒绝。有关部门接到总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后,因玩忽职守而延误时机,使物资、人员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造成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卫生的应急预案 9
一、引言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卫生应急预案。
二、工作目标
普及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普及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
完善监测报告网络:建立健全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内蔓延。
三、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预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依法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在学校统一领导下,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好防控工作。
快速反应,运转高效: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组织管理
成立领导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
组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后勤主任
成员:各年级组长、班主任、校医、食堂管理员等
职责分工:
组长: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工作,启动应急预案,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
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各项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成员:各负其责,按照预案要求,开展宣传教育、监测报告、应急处置等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
一般突发事件:
启动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做好通风换气、消毒等工作。
严格执行出入校门管理制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重大突发事件:
在一般突发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认识和防护能力。
对密切接触者实施控制,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特大突发事件:
全校进入应急状态,停止一切集体活动,避免人群聚集。
对重点区域进行封闭管理,每日进行消毒和通风换气。
六、应急保障
物资保障:学校应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包括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设备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人员保障:加强校医和后勤人员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组建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
经费保障:学校应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确保各项防治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七、善后与恢复
事件调查: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责任追究: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恢复工作:在事件得到控制后,及时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加强校园环境卫生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改善卫生条件,提高师生健康水平。
八、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和修订。在实施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需要调整的地方,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征求意见。
卫生的应急预案 10
一、总则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地方相关文件、条例的精神制定。
事件分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灾害性事件及社会治安事件:包括地震、洪水、重大交通事故、飞行事故、重大社会治安事件等。
二、应急组织领导机构
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
总督导:党委书记
副总指挥:行政副院长、业务副院长
办公室:
主任:主管医疗副院长(兼)
常务副主任:医务科长、院办主任
工作组:包括政治工作组、人力资源组、医疗救护组、医疗保障组、后勤保障组和信息宣传组等,各组成员由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
三、应急响应流程
事件甄别与报告:
当发生上述所列突发事件时,医务科、总值班必须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甄别。
根据事件的性质、涉及的人员数量及所需调用的医疗救治和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情况,向总指挥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
由总指挥宣布预案的启动。
应急措施:
各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急诊科人员全天候准备,建立有效的通讯网络,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
夜间值班人员随时准备听从院总值班调遣。
医院根据突发事件的临床特点,随时组成具有明显专业特点的专案组,安排专业人员承担主检医师工作,指导临床工作。
培训与演练:
科教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全院临床、医技科室应急措施的人员培训。
全院各部门主任负责将《应急预案》灌输至本部门内的每一位职工(包括临时工),并定期进行演练。
四、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规章制度
坚持病案书写及管理制度:确保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坚持三级查房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坚持会诊制度:提高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
五、信息报告与沟通
信息报告:
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信息沟通:
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至各相关部门和人员。
加强与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等机构的沟通协调,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六、善后与恢复
事件调查:
会同有关部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整改与预防:
对事件中反映出的问题和存在的卫生隐患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恢复工作:
尽快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和教学工作,确保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卫生的应急预案 11
一、总则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卫生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由地方政府领导任组长,卫生健康部门、公安、教育、民政、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参与的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办公室:设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包括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预警发布、协调调度、信息报告等。
专业工作组:根据事件性质,设立医疗救治组、疾病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等,负责具体执行应急措施。
三、预警与报告
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污染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发布预警信息。
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疑似事件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或应急管理部门报告。卫生健康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迅速核实,并按规定程序和时间要求向上级报告。
四、应急响应
启动响应: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等因素,决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医疗救治:迅速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患者救治工作,调配医疗资源,确保救治及时有效。同时,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防止交叉感染。
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或隔离,对疫点、疫区进行消毒处理。
社会动员与舆论引导: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及时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普及防控知识,引导公众正确应对。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防控工作,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物资保障与后勤支持: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所需物资充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应急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需求得到满足。
五、后期处置与评估
善后处理:做好患者救治、家属安抚、环境清理等善后工作。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总结评估:应急响应结束后,组织专家对事件处理过程进行全面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将评估结果报上级部门备案。
六、附则
本预案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31-1920.html卫生的应急预案
相关文章:
写绿豆观察日记10-16
中国医师节宣传标语08-19
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01-02
支教教师述职报告11-13
最新财务人员工作总结简短(16篇)08-26
提货介绍信10-05
感恩教师的简短精彩演讲发言稿09-13
模具师傅个人简历09-06
荷花观察日记11-22
六年级第二单元作文09-29
快乐的游乐场之旅作文08-23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作家及代表作08-10
最新英语教师年终教学总结08-16
语文阅读文言文试题:游沙湖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