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1篇
一、备课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二、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我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我都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三、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由我面批,指出个别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四、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我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2篇
回顾过去的这一学期,有成功之处值得发扬,亦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一、基本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二年级两个班共90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有很强的自主学习性,所以平常的教学就比较省力。部分后进生的成绩也有极大提高,且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 这是培优补差方案的显著成效。例如这学期的期末考试,此次数学成绩还算不错,两个班平均分均在91分以上,优秀率提高,且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二、经验反思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习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一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习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习,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多套教辅资料,精选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习起到最大的效果。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最难兼顾的是优等生的培优和后进生的辅导。我严格执行“培优补差”方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1、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后进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优等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习中,对优等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后进生掉队。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同时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习自信心,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不足之处
1、继续提高教学能力。在参加县优质课大赛的过程中,我有幸聆听了众多优秀老师的精彩课堂,从中收获了很多有用的教学技能与方法,自身也得到了锻炼,获得了成长。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多吸取有用的知识,多反思,多改进。
2、关注每个孩子,继续推进“培优补差”方案。这一方案无疑是正确有效的,我清楚看到了孩子们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我还要加大培优补差力度。
3、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竞赛,我认识到了,不仅让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学会,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才是数学的精髓。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思维缺陷;应用题;小学二年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11-02
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针对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一)低年级学习数学应用题的思维概论
在小学阶段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指学生在从幼儿园转移到小学阶段中学习数学,开始通过对文字、图片和符号等因素的融合,去提炼和吸收小学数学的很多基本的客观知识和理论,从而归纳出一些能针对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计算问题和理解情况等,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概括出合适的解题思维方向和流程等。
(二)低年级学生思维缺陷的现状
1.抵触文字理解,盲目合拼数字。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学习期间,学生是从幼儿园阶段开始转变到小学阶段,从原本的看图理解变化成图文结合的综合观察。由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汉字,对于文字还没形成足够的熟悉程度和理解习惯,因此,在处理应用题这些图文并备的题目时,学生很可能会因为对应用题内容文字的陌生感而有意或无意地过滤和抵触应用题的文字介绍。在这一条件中,学生就会潜意识地看图找重点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式,盲目寻找与合拼应用题中的数字,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整理和排版出数学应用题的基本解题模块和形式。
2.片面阅读个别词语,无视数字与单位的配对。小学在安排和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数学相关知识时,往往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吸收能力、图文融合能力和数据文字配对等条件反射。在面对这些全新的解题思维下,处于低年级学习的不同学生会根据各自的反应心态、接受理解和解决方式等多种元素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数学学习的思维障碍,如汉字学习程度比较低的学生会更加喜欢看到有图的应用题,而且在阅读题意时会有意地忽视部分没有数字的文字介绍;或者在做题的时候没有分清楚数字与单位的配对,造成解题的盲目合拼等。
二、二年级学生解决应用题出现思维缺陷的原因
(一)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教育管理中,教师如果想要灵活全面地培养学生形成合适的解题思维,那么,就需要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一年级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接受到适当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并形成一定的理科学习思维路线,例如学会数字的加减、尝试图文的合拼理解和数据的运算审核等。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培养出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与小学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相比,低年级学生在上课和学习的自制能力有待加强,而且对于汉字还比较陌生,在处理数学应用题时可能会因为没有培养好良好的抽象性的理论型思维而无法处理一些比较具体鲜明的题目。
(二)教师分析应用思维时存在的障碍
1.忽视解题思路的顺序和方向。因为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重点与一年级数学教学相比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动,所以,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各自的困难,如记忆背诵、理解归纳和看图总结等,而产生一定差异的学习思维障碍。在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如果没能够客观性、针对性和整合性地归纳和总结出低年级学生在培养数学思维时已经出现或可能存在的解题问题,那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很可能会在片面地根据个人的理解能力去覆盖性地介绍数学书本的基本知识点时,造成对小学数学应用题的基本知识点形成了具有片面性的理解和总结。
2.没有及时说明数量关系。大部分教师一般会提前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和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忽视了学生直接模仿的学习特点,片面介绍题中的数字,没有考虑到数据与单位等多种条件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自主答题时找不到方向,在解题时就会毫无目的地进行数字的拼凑。例1:(1)红花8朵,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2)红花8朵,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粉红花有几朵?在解题时,学生如果在看题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粉红花比红花多3朵”与“红花比粉红花多3朵”这两句话,那么就可能会把两道题都理解为“8+3=11(朵)”。正确的解题:(1)8+3=11(朵)答:粉红花有11朵。(2)8-3=5(朵)答:粉红花有5朵。
三、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对应用题的解题方向
1.加强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总结性。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知识面相对比较有限,大部分题型的分析和解读都来仅仅是来自数字的加减合拼等经典的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学年级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需要有代表地介绍和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图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文字的分析能力,打破学生盲目背诵的错误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收集和总结零散的知识点。因此,数学教师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统筹好应用题知识的答题模块,就要学会使学生主动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总结,构建出合适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思维结构。
2.培养学生解题时的好奇心和观察力。二年级数学应用题虽然可以有很多种题型,但客观上而言,因为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认识数字的加减,所以,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更需要指导学生结合题目的特点和数据去进行合理解题思路。教师在设计和分析应用题的讲课模式时,不仅应该及时地收集和分类一些和应用题有关的最新版的教材,而且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和书本内容的结合,通过运用言语介绍、图文合并及数据对比等多种多样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促进学生能够灵活地理解题意,慢慢习惯对应用题文字的阅读和吸收,增强图文的综合理解。
四、总结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二数学;学生;有效性教学
一、对于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在于能够“授人以业”“授人以法”“授人以道”。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但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课前备课,全面了解教材,在教课中也要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容易理解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
二、对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的自身发展能力,改变了以往“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和考试成绩的高低。具体的做法如下:
1.从基础抓起,全面掌握知识
高二年级是整个高中年级的关键时期,在高二这一年,很多学校为了让学生在高三能有充足的时间复习,所以几乎把所有的高中知识都集中在高二年级讲解了,在高三的总复习中,一道题涉及的知识点可能是整个高中重点知识的综合,很少题目是只涉及单个的知识点,所以就要求学生不但能够掌握高中年级所有知识,
还要把握其中的联系。
2.学会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的联系
数学是一门放之四海皆准的学科,是大自然中最奇妙的科学。在数学知识中没有完全孤立的,不同的知识在其内在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所以每一道题不会是那么轻松就能做对的,所以学生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拥有综合运用的能力,以及有灵活的答题技巧和独到的解题思路。
三、总结
进入高二年级的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师生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涂荣豹.数学学习中的元认知.数学教育学报,2008(4).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二年级
创新教学方法是让小学生对以往的教学印象改变认识的方法之一。小学数学是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数学大多数以加减乘除为基础的运算,这些基础性知识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推断能力、基础数学的应用综合能力,教小学二年级的老师在教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教学方法,通过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培养学生的判断性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为学生学好未来的学科打好基础。
一、传统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一般都是学生没有自主意识学习的灌输性教学,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与主动接触新知识的兴趣,之所以应用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因为一部分小学数学老师认为,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没有老师的监督学习习惯,并且认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过于简单没有什么逻辑应用题,只是对简单的数的认识和基础算法的掌握,所以只要学生背会了基本的乘法口诀就可以解决加减乘除题。还有一点就是,小学的一部分老师在专业学术方面也存在教学缺陷。处于小学阶段的大部分老师认为小学数学是所有数学学习中最简单的阶段,校方认为只要能够教会学生熟练应用加减乘除的老师都可以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就因为如此,使得小学缺少专业的教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使得不少开始接触数学的学生由于老师的授课不专业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开始厌恶学习数学。特别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虽然简单,但是这阶段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的阶段,所以要想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需要老师从小开始抓起。
二、创新教学方法
(一)应用创新型的情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将教学思想融入情境中,例如,小学老师可以将应用数学乘法口诀解决运算问题的题引入生活中,摆脱学生因为不理解或者不对书上的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带来的困扰,如,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在提前一天调查自己家的楼层有多高,每一层有几间房子,平均每户住多少人,等到学生调查清楚的时候,老师可以将他们引入他们熟悉的住宅区域中,教他们计算这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人,从而使学生不仅开始热爱学习数学,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数学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处于向外界学习的状态,所以,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媒体动态图片,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运算,例如,老师可以利用现在小学生都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让学生学习数学基础运算,如,草坪上有喜羊羊、暖羊羊、美羊羊、沸羊羊、懒羊羊五只羊,突然灰太狼来了抓走了暖羊羊和懒羊羊,问学生剩下几只羊?老师还可以为了调动课堂气氛应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合作完成,采用开始动手、运转大脑、动口等操作形式,调动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为了学习如何画圆,老师可以让学生开动自己的大脑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画圆,当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器材来画圆,那么到底应用怎样的方式才能画出规定中的圆呢?这样积极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开始对数学感兴趣,乐于在数学中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活泼的年级,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如果引导他们的教师应用的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学生对所接触的事物失去兴趣,开始转移目标,重新选择感兴趣的东西。为了让处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作为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老师而言,老师应该为学生创建快乐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带学生进入学习课堂,例如,在上课三分钟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今天早上吃了什么,一共用了多少钱?每一份早点多少钱?假如早点的美味总分为十分,选十个人分别让他们对自己吃的早点打分,平均下来是多少分?这种结合实际又能够让学生对自己所接触的生活开始计算的方法来接触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能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有渴望,从而开始对数学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
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一名学生学习基础数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对一个人一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个时候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学生个人总结到的学习方法都可能是一个人一生受用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金成淑.小学数学构建情景教学的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3).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阅读 数学模型 数学题解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0043-02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做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其他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确保其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际发展与增长。我从事小学数学教育多年,愿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首要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同样一道数学题目,如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相当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各种原因得出错误的结果;但是如果由教师以口头的形式对这道数学题目进行表达与陈述,那么学生的错题率将会大大减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良好的数学阅读水平与能力,而这是制约他们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这层意义上来讲,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这是切实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的首要前提。
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格外重视对学生实际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导他们不管是平时的练习还是真正的数学考试都必须认真读题、仔细审题,在弄清该题目已知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将其所包含的已知条件与数学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找出该题目的具体解决方法。例如,针对小学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单一、清晰、简单等特征,我会鼓励学生一边阅读题目,一边用笔将该题目已知的数量关系、关系词等一一标出来,如此一来,不但题目由难及简,而且具体的数量关系也变得更明确、更一目了然,而这些无疑都为学生实现对题目的更好理解以及更好的解决该数学题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低年龄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求总和或者求差等类似的题目,像“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一、二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一年级共有学生35人,二年级共有学生42人,求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多少名学生?”……对于这类问题,我通常会要求学生将“一年级学生35人”“二年级学生42人”“共有”“比…多”等关键词逐一勾出来,然后再根据自身所勾的关键词建立简单的数学关系,如此一来,学生很容易就能列出这类题目的等式“一年级人数+二年级人数=总人数”“二年级人数-一年级人数=多出来的人数”,如此一来,自然为学生更好地解决这类数学题目做好了最为充足的准备。
二、构建数学直观模型是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数学问题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总结与升华,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数学学科基础的小学数学更是具备了较多的生活实际元素,因此,也更能体现出以现实背景为代表的应用性特征。鉴于这一情况,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与启发学生逐渐发现生活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数学成分,把一个个生活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直观建模,如此一来,既符合了小学生由抽象思维向直观思维发展的特点,而且更为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促使他们在构建数学问题建模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于所解数学题目的认识与理解,而这无疑将是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求平均数”不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题目,更是小学数学试题中非常经典的一个重要题型。像“气象小组每天早上6点测得的一周气温如下:10℃、12℃、10℃、11℃、13℃、12℃、13℃,求一周的平均气温。”“小明家离学校有1500米,从家到学校需要10分钟左右,求小明上下学途中的平均速度。”等等都属于类似的题目。我在辅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引领他们逐渐总结了“数学平均问题”的真正本质“总数总份式平颈s便壹饲通贡观的桶镏约悍治鎏庵械氖抗叵担佣咽导饰侍庾侍猓⑺忱饩龈梦侍馓峁┝顺渥愕谋U稀?
培养学生具备高水平的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更是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来讲,一定要秉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不但要促使学生获得某个具体数学问题的答案,更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着重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应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解决简单数学问题以及实践运用的水平与能力。
参考文献:
[1]杜茜.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3,(02).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而且还是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认可。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深入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效提高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生动,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中能够自主讨论问题,强化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够有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得学生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使学生长期保持学习崆椋同时避免了不良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干扰。
2.丰富学生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组员所负责的任务是不同的,同时小组成员间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掌握水平也是不同的,在合作讨论中学生能够吸取到他人的学习方法,通过组员间的互相交流学习,可以从小伙伴那里学习到自己不懂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丰富,知识体验更全面。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1.优化组合合作学习小组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时,要先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技术和学习能力等因素,之后组建学习小组。通常每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以4~6人为最佳,同时每小组分别由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组成,这样小组与小组间就不会有明显差异,更利于小组间公平竞争。小组成员确定后,成员间要和谐相处,互相平等友爱,在共同配合下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根据每小组学生的表现情况,定期对每个小组做出调整,以确保每小组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竞争活力。
2.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一项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喜爱。但是,当前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小组合作学习指导不够成熟,尤其是针对低年级的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合作意识较低,所以教师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尤为重要。在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让学生清楚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详细讲解操作程序,使学生清楚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以及最后要实现的学习目的,并为后面合作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观察了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果合作学习顺利开展,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提前完成,教师要认真检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出现组内讨论混乱、分工不清时,教师要及时出现并给学生耐心地讲解,辅助学生解决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及时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及时客观地做出总结,在肯定学生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指出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同时,对于在小组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要给予奖励,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并真正学习到知识。
3.提高合作学习互动效果
在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重要,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兴趣对于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很重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重提高互动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认识方向”时,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一个旅游景点,并详细展示出该旅游景点中的几个著名景区,之后提出问题“我要去某一景区该怎么走,往哪个方向走,有几种可以到达的方式”,由小组讨论并列举出每个小组的到达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讨论,深入分析探讨方向的知识,配合交流,最后给出教师答案。学生在交流中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也实现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能够弥补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还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实践和创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促进作用,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兰叶.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5).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性错误;错因分析;解决对策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只有掌握扎实的概念性知识,才能巩固和提升自身的整体数学水平,才能优化和提升小学生的整体数学认知,才能有助于学生更长远的数学学习。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过分注重理论性教学,以及学生自身对概念性知识的认知存在偏差等,使得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水平及小学生自我的认知能力,必须注重提升和优化小学生的概念性知识的教学工作,及时纠正小学生在概念性知识学习存在的主要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分析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小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知识是非常系统且非常深奥的,如果小学生不能理解性地学习概念性问题,那么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势必会形成概念性问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概念性错误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概念教学过于笼统,学生理解受限
在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教学过程中,教师仍采用传统的主导模式,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教学进度来开展教学工作,忽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这就使得很多概念性的知识和理论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真正理解概念性知识的真正含义,自然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同时,学生作为概念知识的接收者和理解者,在概念性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未能有效地将概念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就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不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运用,也容易造成概念性错误。如在小学二年级“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平均分的过程中,仅仅是按部就班地通过计算、理论教学等来进行教学工作,这就容易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使得学生死硬背“平均分”公式,在实践中直接套用,造成概念性错误。
(二)学生概念知识的认知中存在“舍近求远”
概念知识是小学二年级的重点内容,由于概念是一种认知,因此教师在概念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强化学生对概念的认知,这使得不少小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强的类比性,即通过其他概念的引入和对比,来形成对所学概念的认知。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却容易“舍近求远”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如“吨”的概念学习中,学生习惯性地运用立方米等相关概念来进行对比和衡量,这种对比式的学习方式,虽然有助于强化记忆,但却不利于直观性地感受“吨”的概念。在概念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体验的方式来,直观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如通过等比缩小“吨”的重量,借助于实际物体的体验,可以直观性地体验“吨”的变化,进而演变成为不同吨位之间的换算。
(三)概念遗留问题较多得不到及时的完善
概念知识是一种认识,一旦学生形成概念错误,要想通过纠正等其他手法来改变学生的认知,那么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当前小学二年级概念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因无法体验,或者死记硬背中出现的差错,从而造成持续的概念性错误。如“最小的一位数是1不是0”,但不少学生在学习位数的过程中,将这一概念混淆,将位数等同于最小的数,就容易出现严重的概念性问题。
二、小学数学低段概念性错误的解决对策
概念性错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严重影响着学生后续的数学知识的架构和学习,因此,一旦学生出现概念性错误,必须及时分析概念性错误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纠正和纠偏学生概念性错误。
首先,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可以实行寓教于乐的概念性教学方式。将学生喜欢的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和参与、体验等,来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强化对学生的认知。如“平均分”的概念性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围圈抱团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将学生按双数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命令下,两两抱团。通过这样游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对“平均分”的认知。
其次,利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体验。概念本身属于一种抽象的东西,教师为了提升学生对概念的认知,应该注重采取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分组合作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共同思考和讨论,共同研究和分析。同时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体验,将学生身边的事物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概念认知能力。
总结:
在概念教学中,小学二年级学生因自身的认知能力不足及后天学习方法不当等,往往容易产生比较严重的概念性错误,为了提升概念性教学的整体质量,为强化学生对概念性问题的整体认知,必须分析概念性问题的错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金婵婵,与错题相约,让生成更轻松――小学低段数学错题分析及对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01期.
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第9篇
期末考试已临近,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此之前从未接触过数学冀教版教材,对我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挑战。但是我没有退却,而是迎难而上。
一、对学生的分析。
本班学生数学总体水平一般,约有半数学生基础较好,约三分之一学生成绩很差,甚至有的学生连最简单的十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计算都有困难,书写不认真,作业脏乱者有之。
二、具体工作。
(一)制定教学计划。
开学初,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编写的特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
(二)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在整个小学阶段占一定的重要位置。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适度使用学具。
数学思维在小学阶段主要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规律,实物学具对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定的作用。如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因为这是新的运算知识,学生以前只学过加法和减法,乘法对他们来说是很难想出它的意义的。我使用学具教学,把学生从加法的意义上过渡到乘法的意义。但值得注意的是摆学具时也应有一定的技巧,如在摆花片的过程中,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两份数目相同的,最后摆很多份数都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这样学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乘法的意义,很乐意去学习乘法。可见,学具使用的恰到好处,有利于新知识的过渡、教学,也可以摆脱枯燥的学习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2、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新课标》中强调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应该生活化,如果我们能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把现实生活的问题联系到学习的知识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小红做了23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8朵,还剩下多少朵?这道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应用题,如果要二年级的学生做出来,有的同学们可以很快就可以做出来,但有一些同学连题意都不明白。这时,如果我们从实际的生活出发,具体地给出这道题的实际意思,再根据结果和减法的意义,就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这样比较容易解决问题,因为本来他们就知道结果,只不过不会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罢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中,如果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
3、充分利用游戏、小组讨论。
二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多高”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在举行这个活动的时候,同学自己互相量身高,互相看,多让他们参加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习的动力。根据低年级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我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体育竞赛等活动,把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这样有利于让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制度。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学生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社会生活,教学时结合社会生活中的有意义事物,组织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意的信息和知识。如统计班内同学鞋号的大小,学生在收集、比较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加深了印象。
三、所取得的成绩。
1、圆满完成了开学初所制定的教学目标。
2、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所提高。
3、学生的成绩较以前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
1、虽然对学困生进行了辅导,但人多,时间少,成效不是特别明显。
2、个别学生各方面能力仍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3、由于学困生较多,优秀学生的拔高训练较少。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246.html二年级下数学教学总结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暑假学生学习计划11-23
最新大学自我介绍简单10-29
哲理的人生语句75条11-23
简洁的文艺古风句子09-13
超市三方合伙协议书12-14
履职承诺书08-20
护士辞职信模板例文08-15
最新公司股权转让协议书08-02
春节放假调休通知01-08
工厂厂长年会发言稿12-14
小学生导游词07-20
蝶舞翩翩作文12-31
蛇年四字的结婚对联12-07
歧途亡羊的故事11-16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读后感10-17
2025上半年宁夏教资报名入口:http://ntce.neea.edu.cn(已开通)01-13
如何查询吉林省高考分数09-13
202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大纲:财政税收专业知识和实务08-03
小班科学教案09-10
高中班主任评语【优秀13篇】07-23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成语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