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1不确定性
铁路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工程建设,这个系统的工程还要考虑到社会性、政策性、程序性和规范性等特点。而且铁路工程建设具体的来讲还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及项目前期风险因素等一些较为隐蔽的影响,这么复杂的因素当然是在前期的工程设计阶段都要考虑的。而且还有需要设计者格外重视的就是工厂铁路的设计必须和所属工厂的具体情况匹配,那么工厂方面的情况变更必然也会增大铁路设计的不确定性。工厂目前的生产状况以及效益等方面存在的情况都是很容易影响到铁路后期运营效果的。如果前期的设计中忽略掉了这些因素就将使设计出现与企业运营不协调的情况。企业的生产决定了铁路的运载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的经济状况也可能会限制到铁路建设的预算。那么这些情况也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例如企业的发展走向可能是增大规模,那么可能出现原先的铁路设计运载能力不能胜任企业的运输要求,那就会额外的增加改造或者更换铁路的工作。还有就是原有的资金限制了铁路的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在后期的运行和发展中证实是过时不符合要求的设计,这些情况也都增大了铁路设计的不确定性。还有如上文说的,铁路建设的独特性和复杂性都导致工程的不确定因素是多少都会有遗漏的。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问题就是增大了铁路工程设计的不确定因素。
1.2延续性影响大
工程建设是整个工程项目中最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其不科学性所造成的风险必然会延续到后期的建设甚至使用中。也就是说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周期中,包括投资、进度、质量以及运营维护这些都会受到影响。铁路工程项目的周期性长,设计中潜在的很多风险往往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才会被人们关注,在后期才会慢慢呈现,其风险的延续性对后续环节的影响往往不可预测,造成很大的影响。
1.3可变性大
由于铁路工程的周期长,设计过程中参考的很多资料和信息可能不够及时和准确。同时又因为工程项目的前期,很多风险因素的发展不确定,造成的风险可变性也就更大,如果是多个风险同时出现,还会造成风险的连带效应,这样的风险程度就更大了。正是因为铁路建设的独特性,就造成了这么多潜在和不可避免的风险。这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我们可以将厂区铁路的设计问题纳入整个铁路建设系统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考虑。
2设计注意问题
2.1工程造价问题
控制工程造价意义也就在于要把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在提前制定好的预算内,并且预测有可能出现的偏差并根据误差的情况作出调整。就是将各种资源的利用率发挥到最大以期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运营和运行结果。所以有效地制定并控制工程造价在工程设计之初就应该被视为关键的一环,无论是工程的主管部门还是施工部门都应该对该环节加以足够的重视。在设计之初就要树立足够的提前控制思想,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调整,减少因计划改变而额外增加的资金。首先就应该在设计中深入研究。在工程开始前一定要确定最合理的计划,因为如果出现造价波动的情况,必然会对造成施工过程中对经费的安排失去控制。在设计时也要精细预算编制。一般来说设计机构会把工程设计和工程经费分给两个部门来做。这样也产生了一个弊端,那就是两个部门缺乏沟通的话,设计人员着重考虑那种方案更安全,而预算部门就只按着提供的图纸和方案来计算,这样的话控制预算就比较困难。两个部门应该加强横向交流,再设计过程上时时互动,随时对比各个方案的经济,做出最合理最节约的方法。严格控制设计的变更。每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都避免不了计划的变更,类似这种问题很难避免。这对这些也可能影响预算控制的情况,解决方法也就是在勘察时就考虑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全面有效、准确的收集地质资料,然后综合整理分析。因为很多变更就是因为对设计勘察之处现场的资料和情况收集不够准确、丰富,还有就是设计者考虑不够周全。这些人为因素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将误差做到最小,尽量减少损失。
2.2环境保护问题
虽然工厂铁路不如一般铁路那样横贯跨度大,为了节约成本和出于安全的考虑难免会出现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但是不可避免的工厂铁路也会对厂区所在地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厂区设在山区或者是靠近人群聚集区的工厂在铁路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将铁路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做到以人为本,以环境为本,和谐的发展方式。
2.3技术创新问题
铁路工程项目作为创新技术的前沿和具体运用对象,如何提供铁路设计的创新效率和效果也应该受到工厂铁路设计部门的关注。在我国常规铁路中技术创新成功地典型就是青藏铁路。另外还有更多优秀的国外铁路建筑实例。这些项目都是各创新主体成功的典范,这些创新的成功也可以给工厂铁路的设计提供经验和灵感。工厂铁路作为铁路建设的一个分支,必然与一般铁路的情况联系起来,因为两者概念不同却一脉相承,这些实例中反应的问题必然会给工厂铁路的建设提供一些思想和灵感,并结合工厂实际条件做出相应调整。
2.4着眼发展问题
铁路建设有工程大、工期长等特点,而且由于铁路的独特性使得铁路一旦建成很难再进行修改。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的目光不能停留在短期的可见的程度。既要着眼发展也要兼顾当前实际,所以着眼发展也是设计者在工厂铁路设计之初就应该有的理念。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发展状态选择性的吸纳先进的经验。而且要明白铁路的直接服务对象是运输,设计者必须围绕着运输服务这个根本理念,提前了解企业的发展状况需要什么类型和规模的运输要求。设计的铁路一定要符合工厂运行情况以及发展走向。还要考虑工厂目前的经济效益,设计一条企业经济能够承受的而且在长期的发展情况中不会过时的铁路。也就是说铁路的设计与建设必须要综合企业的发展情况和经济效益状况因素,找到最合适的平衡方案。不能出现低于企业运输要求的低载能力铁路,也不能出现远远超出企业情况的过载能力情况,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而且企业在建设工厂铁路时要有前瞻意识,要留够一定的扩展空间,要提前考虑以后可能出现改造的问题,预留出解决问题的空间。
2.5风险应对问题
铁路设计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问题是不能避免的,而且对风险的预测和准备不足就会对整个施工和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所以设计者在设计时就应该有一种危机意识,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方案应对。基于上诉原因,相关部门应该注重风险管理问题。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就是:风险的管理规划、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识别是在风险事故发生前运用系统的方法及时有效的分析出事故的原因。然后定量定性的评估风险,进而确定出风险应对的具体方法。风险应对方法按照形成原因和特点分为风险规避、转移、缓解、自留四种。
2.5.1风险规避
该方案适用于发生可能性较大,且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针对于这种类型的风险一般采取终止投标或者在项目实施时终止项目的方式来避免风险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的扩大。
2.5.2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的对象也是那些无法避免而且自身承受不了的风险。对于这一类型的风险通过合同或者保险的方式转移这种风险,一般常用的就是合同转移。2.5.3风险缓解和自留风险缓解和自留针对的都是那些造成损失有限的风险,对于那些客观存在的低损失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将这类风险的概率和后果降低到可以承受的程度。而对于那些发生概率较小的风险这完全可以将风险留给自己解决。
3设计部门
对于工厂铁路的设计还应联系到具体的施工水平,设计者必须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全局的把握能力。就上面所说的,设计部门应该根据固体情况组织一定的协调互动机制,高效准确的制定出最合理有效得方案,强化创新意识,以人为本。设计部门要保证对客户的服务质量,要明确设计方案与工厂实际情况的结合。前期制定出合理的设计概念,并且设计部门要有全局意识,设计部门的设计与经费的制定是分工的工作,但是这两个部门一定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及时解决冲突域矛盾,进而设计出最适合企业经济承受能力与运输要求的方案。一旦设计方案投标成功,设计部门一定要切实的配合施工方面。在工程的各期验收时设计部门一定要场,在施工时遇到施工问题和施工计划的变更时设计部门一定要到场参与施工问题的讨论,配合施工部门解决问题,以及协助施工部门制定合理的计划变更方案。总之设计部门一定要以服务工程项目为中心,高效负责的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4结语
设计问题源于设计理念,而设计理念是从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出发,作为设计部门,要明白设计的理念将直接影响到后期施工的效果。作为设计部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念的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要认清需要做的调整与改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将经验转化为最优化的方案应用到实践中去。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1.1工艺设计的主要原则
(1)遵循工艺规程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的布局设计必须按照工艺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从而满足汽车加工的需要。(2)最小距离移动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效率因素,搬运线上的各项操作程序之间要保证短距离,物流和人员的流动也要保持经济距离,从而可以大大节省物流时间和成本。在汽车零部件加工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加工流程,保证整个加工过程合理有序,不会发生混乱。(3)直线前进原则。汽车工厂冲压车间要求机器上安排操作的流程按照材料加工或装配过程的顺序进行,避免迂回和倒流,尽量按直线型流水布置。(4)充分利用空间和场地原则。冲压车间内场地有限,人员、设备和物料较多,在加工过程中要尽可能物尽其用、节约用地。(5)生产均衡原则。维持各种设备和工位生产的均匀进行,必要时设置缓冲区以协调各个工位。(6)尽量简化搬运作业,减少搬运环节原则。在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内,汽车加工生产用的物料搬运要使用专门的设备和容器,按照科学的操作方法进行作业,让整个物料运输过程尽量简化和高效,提高系统的物流可靠性。
1.2主要生产设备的选型
在选择车身冲压车间设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内使用的设备要符合国家环保和节能要求,要有正规的进货渠道。防止劣质设备进入车间导致加工过程出现差错。(2)所选用的设备应结构合理,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技术工艺上比较成熟和合理,尤其是安全性能要达标,避免给汽车零部件或者操作人员带来伤害。(3)在设备选型上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状况,不能过于超前选择那些十分先进却并不实用的设备,也不能选用那些目前可以满足使用,但很快就会淘汰的设备,看似节省了成本,实则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汽车工厂冲压车间中主要的设备主要有:(1)开卷落料设备。开卷落料线是一种常用于汽车行业表面覆盖件卷板的开卷、清洗涂油、校平、落料和码垛的板材加工设备,其功能是向冲压线提供料片,目前在发达国家的汽车制造厂中已普遍采用。(2)冲压线设备。1)板料拆垛系统是完成板料自动上线中的重要部分,一套完整的冲压自动化拆垛系统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垛料机,垛料机有两台,两台之间形成联动设计,当其中一台没有料时,系统可以自动的切换到另一台继续工作,保证了工作效率。二是移载机。移载机的主要功能是物料的运输,垛料机作业完毕后系统将物料送到输送带上,然后穿过清洗机、涂油机送到达对。2)清洗、涂油系统,板料运输至清洗机,要经过多道清洗工序,将板料表面上的杂质清除干净。然后进行涂油处理,形成表面一层油膜,油膜对于防止板料被腐蚀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可以大大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3)压力机设备。压力器是汽车工厂冲压车间最关键的设备,在节能降耗的大环境下,汽车工厂冲压车间大多使用机械压力机。尽管与油压机相比,机械压力机的制造成本要高不少,但同时其生产节拍也是油压机的两倍左右。而且从长远看,机械压力机的生产能耗和后期的维修养护成本都比较低,因此是车身冲压车间不错的选择。
1.3土建设计
汽车冲压车间荷载较大,因此对土建的设计要求比较高。(1)车间规模设计。汽车冲压车间的规模根据压机的形式来具体设计,一般而言,冲压车间压机有三种三模形式,分别是左右、前面以及侧面上模,这三种形式比较起来,前面上模对车间面积要求最小,一些跨度在15m或以上的厂房都满足生产要求。侧上模比前面上模所需要的车间面积稍大,一般21m或以上的厂房也都满足要求。左右上模所需要车间面积最大,而且这种压机形式也是目前汽车冲压车间最常见的形式,一般要求车间跨度在24m以上,不然铲车运输起来就不方便。车间的长度也是根据压机形式进行设计,一般全自动冲压生产区域所需长度为60m。车间的高度设计中,除了考虑压机的形式外,还要充分考虑行车高度。(2)压机基础。冲压车间内自动化压机线的基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土建内容,其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地下室基础三种形式。独立基础为压机线上的每台压机均独立设基础,压机之间不连通,因此每台压机的废料都是独自运输处理,尽管这种形式成本较低,但对物流带来不利的影响,最终也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逐渐被淘汰掉;条形基础是将每台压机基础贯通布置,并在基础内设废料输送和收集废料,由于这一形式使废料物流与生产物流完全分开,故目前较常用;地下室基础使压机基础成为一个大空间,除布置压机设备、废料输送线外还可布置公配设施及部分维修区域,使车间使用面积大大增加,但由于造价过高,目前使用也不多。
2结语
总之,在进行汽车冲压车间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针对汽车冲压车间荷载较大、基础较深的实际情况,从设备选型、土建设计等方面入手,在充分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基础尺寸的前提下,对冲压车间在设计中所涉及的几个方面进行统一设计,最终不仅要满足工艺和质量的需要,还要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使经济效益达到最佳。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第1至第6步,属于设计院或工程公司的内部流程,其过程相对容易控制,视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需要1-2个月的时间。第7步,业主方审批确认初设,是设计工作程序中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因国外业主或其聘请的咨询公司要求高,一方面因不同的语言和设计理念等因素导致对技术方案的理解差异,初步设计迟迟无法确定。初步设计反复多变势必给后续的工作带来重要影响,影响项目的总体计划,因为初步设计不仅是施工图设计的依据,也是主机设备订货的基础。第8至11步,初设确认之后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施设阶段是各专业反复论证和优化的过程,同时需要外部设备供货商的大力配合,包括提交准确的设备基础图和布置总图等,满足各专业定最终方案的要求。相比初步设计,整个施工图设计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大很多,视项目的规模和难度需要4-5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此环节要求各专业设计人员和三审(校对、审核、审定)人员要反复细心检查设计方案以防出现重大纰漏。水泥工程实施中因各种设计问题造成施工返工的情况屡屡发生,为工程和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第12步,设计转化工作。这是国外水泥工程设计管理的特有环节,见下段论述。
2国外水泥工程设计转化工作的内涵
所谓设计转化,笔者的理解是将以我国的设计规范体系为基础做的工程设计按工程所在国要求的设计规范进行复核的一个过程。设计转化的范围一般是针对结构设计。大多国外水泥工程项目需要进行设计转化工作,满足设计标准符合当地或其他欧美标准的强制要求。以笔者参与管理的阿塞拜疆某水泥厂为例,本项目要求结构设计需符合美国规范,要采用美国规范对我方的结构设计进行强度和合规性复核,然后经当地政府审批后方可施工。本项目的设计转化工作是一个繁杂往复的过程,尤其因为土建施工单位为国外公司。
一方面结构设计图纸需要按美国规范进行转化满足当地政府审批的要求;另一方面图纸需转化成国外施工工人易于理解的形式,满足工程蓝图可施工性的要求。我国设计院所做的工程施工图设计准确地来说应称为”详细设计”,深度与国外施工图有一定差异。相比我国,国外常用的施工图是在“详细设计”的基础上增加和施工有关的信息,包括施工材料的可用性和施工措施等。仅举两例以便读者理解,比如我司水泥厂构筑物结构设计配筋图中的配筋表示方法不反映实际材料如何下料和其搭接方法,这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比如我司设计图纸中不反映诸如施工措施用“马凳”钢筋(用于支撑结构配筋以便浇筑混凝土的辅助措施)等材料,这也需要在转化图中补充。
可以看出,国外工程设计转化工作对设计管理者和专业工程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我们技术过硬,与国外规范对标的同时要有说服对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我们能严格控制转化后的工程量。客观上因两国对图纸的表示方法和读图习惯的不同,主观上因各主体对各自利益的追逐,会造成转化后图纸在工程量上有较大增加。因此,如何在保证合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减少工程量增加对整个工程的费用控制意义重大。
3结语
设计工作是国外水泥建设工程的灵魂,做好设计管理需要充分发挥设计管理者和专业工程师的各自职能。设计管理者要能深刻理解设计管理的程序步骤,能加强宏观层面的统筹安排;专业工程师要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能加强微观层面的技术管控。笔者认为其设计管理的经验或对业内同行有一定借鉴作用;能力有限,不足之处欢迎同行不吝指教。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 供配电系统 供配电方案 方案必选 优化
中图分类号:TM42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电能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无形的、不能大量储存的二次能源。电能的发、变、送、配和用电,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完成的,须随时保持功率平衡。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必须超前发展,这是世界电力工业发展规律。工厂为确保生产顺利进行,首先要做好电力规划,加强电网建设。在电力规划中,供配电系统的方案优选则是重中之重。
二.供配电的概念及原则
1. 工厂供配电的概念。
工厂供电,即指工厂所需电能的供应和分配,亦称工厂配电。在企业工厂里,电能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多少,而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以后可以大大增加产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2.工厂供电设计的一般原则。
(1)国家政策的执行
在进行工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坚决执行低能减排、节约稀有金属等国家方针与技术经济政策。
(2)先进性与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把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确保供配电的电能质量合格,同时还应保证供电设备技术的先进、价格的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等。
(3)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实际所需的负荷性质、电能容量,以及当地的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合理规划设计方案。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关系着工厂的生产运作,也将影响到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工厂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供配电设计的相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需要。
(4)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及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编制,在妥善处理近期的建设问题后,应充分考虑其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分析日后规模扩建的可能性,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
三.工厂供配电系统方案比选。
1. 技术比较。
对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而言,技术比较的内容包括:(1)供电的可靠性;(2)供电的数量与质量;(3)在运行调度、操作、管理、维护等方面的优劣;(4)在占地、拖工、工期与进度、扩建与发展等方面的考虑;(5)在节能节电方面之利弊;(6)工程的特点及其他突出的优缺点。
2. 经济比较
经济比较的内容有:
(1)初投资Z(万元),它包括电气、土建及其他因方案不同而引起的一切费用。计算时,各方案相同部分可不予考虑,只计算不同部分的初投资,因此Z是相对数值。
(2)年运行费F(万元/年),它包括折旧费,维修费,工人工资,年基本价费,年电能损耗费等,即:其中,折旧费=基建投资×折旧费率;维修费=基建投资×维修费率;工人工资=工人人数×平均月工资+福利、物价、浮动等各项津贴×12×1.1;年基本价费=12×基本电价×受电源变压器总容量或供电局批准的最大需用量;年电能损耗费=年电能损耗×电度电价。
(3)折回年限N:如果提出的两个可行方案,其初投资分别为Zl,Z2,且有zI>Z2,其年运行费为FI,F2。若Fl>F2,则方案二更优,应采用第二方案。若FI
(4)计算费用。
对于两个以上的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时,可用比较各方案的计算费用的方法来判断方案的优劣。计算费用最小的方案就是经济性最优的方案。
3.原材料消耗的比较
对供配电系统而言,主要是比较有色金属的消耗量,包括变压器与线路两个部分。为r便于比较,在计算有色金属消耗量时,可将有色金属统一换成铜重,其变换比为1 t铝相当于0.5 t铜,l t铅相当于0.4 t铜。
4. 节能比较。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对于促进工厂的可持续、绿色、循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工厂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有助于缓解社会用电需求量大与电力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可以有效提高工厂的经济效益。合理的节电设计有助于工厂用电工艺以及用电设备的改进;合理的节电设计有助于工厂能源投资成本的控制;合理的节电控制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此外,在工厂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能有效控制电厂的规模,缩减建设费用;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能有效控制煤炭资源的使用量,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供配电系统的节电设计能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增加社会财富。选择供电方案时要综合考虑。
5.方案初定及经济技术指标分析。
根据工所能取得的电源及本厂用电的实际情况,并适当考虑到生产的发展,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综合上述资料进行考虑分析两方案如下:
方案一:采用35kv电压供电的特点
(1)、供电电压较高,线路的功率损耗较小,年运行费用较低;
(2)、电压损失小,调压问题容易解决;
(3)、对cosφ的要求较低,可以减少高功率因数补偿设备的投资;
(4)、需要建设总降压变电所,工厂供电设备便于集中控制管理,易于实现自动化,但要多占一定的土地面积;
(5)、根据运行统计数据,35kv架空线路的故障率比10kv架空线路的故障率低一半,因而供电可靠性高;
(6)、有利于工厂进一步扩展。
方案二:采用10kv电压供电的特点
(1)、不需投资建设工厂总降压变电所,并少占土地面积;
(2)、工厂内不装设主高压器,可简化接线,便于运行操作;
(3)、减轻维护工作量,减少管理人员;
(4)、供电电压较35kv低,会增加线路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线路的电压损失也会增大;
(5)、要求的cosφ值高,要增加补偿设备的投资;
(6)、线路的故障率比35kv的高,即供电可靠性不如35kv.
由上述方案比较可知,方案一较方案二的投资费用及年运行费用均少.而且方案二以10kv电压供电,电压损失达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无法满足二级负荷长期正常运行的要求.因此,选用方案一,即采用35 kv电压供电,建立厂内总降压变电所,从长远考虑,不论经济上还是从技术上来看,都是合理的。
四.结束语
工厂供配电方案优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缓解供求之间的矛盾,提高电能的利用率,还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供,减少环境污染,在选择工厂供配电系统前,要通过优选提高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书奇Li Shu-qi 论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方案比选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10年2期
[2] 李冬冬 试析工厂供配电系统的方案比选[期刊论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年7期
[3] 黄建龙 某厂金工车间供配电系统设计 [期刊论文] 《科技广场》 -2012年7期
[4] 童水波 温燕芳Tong ShuiboWen Yanfang 会展中心供配电系统解决方案 [期刊论文] 《建筑电气》 -2007年12期
[5] 童水波 温燕芳 展馆供配电系统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期刊论文] 《中国设备工程》 -2007年12期
[6] 杨军 浅谈老旧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改造方案 [期刊论文] 《技术与市场》 -2012年4期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75-0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的各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战略部署服务[1]。
《食品工厂设计》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其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目前,我国在本科教学中设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00余所,在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设置了《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如今,在参与高校中“卓越计划”已获得长足的进展,随着新型培养模式的转变,课程教学越发注重实践能力,向社会实际生产接近,要求本科毕业生具备“食品工程师”的基本能力,并可以独立开展“食品工程师”的工作。这也进一步要求《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内容向“工程”方面倾斜,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其食品工程技能的训练,并结合毕业生产实习实践环节,实现工程师综合实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入选专业,国内首家通过IFT国际食品专业认证,建有江南大学-光明乳业、江南大学-雨润集团、江南大学-海通集团三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文以江南大学食品学院为例,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分析和研究《食品工厂设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一、理论教学体系改革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若是没有对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就无法做到实践中的灵活运用,而课堂教学是建立理论基础的主要环节。由于《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涉及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等基础知识,同时需要较强的工程制图技术能力,所以开课时间一般设在上述课程授课结束后,即第六学期后期或第七学期进行。江南大学食品学院自开始实施“卓越计划”后,该门课的课程性质由“专门教育必修课程”变为“专业核心课程”,理论课时安排由24学时增加至32学时,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建筑、建筑制图等内容,加强了案例分析讨论[2]。
根据教育部和中国工程院的“卓越计划”通用标准[3],满足卓越工程师培养需要的《食品工厂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优化。
1.“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角色转换。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低,课堂气氛沉闷,远远达不到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填鸭式”教学的课堂效果更是远不及物理和化学等理科课程,若不能调动其课堂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相互交流,单凭一张试卷也无法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为该门课程的教师,应将自己的角色由“导演”转换为“主角”,构建“启蒙―参与―训练―实战”层递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例如可将食品工厂的设计图纸、实拍照片或模型图片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食品的工艺流程在课堂上现场利用制图软件设计车间、管道等。
2.“案例教学法”的效果提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方法,其以案例分析为主线,通过设置教学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掌握原理和方法[4]。采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建设程序和工厂设计的组成、厂址选择及总平面设计、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等[5],其中厂址选择、总平面设计、产品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和管路设计等内容均可通过案例教学来开展。通过案例分析引出基本概念、专业知识和设计原则,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设计原则的掌握,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食品工厂设计能力。
对于刚刚接触课程的学生,尚且缺乏对食品工厂的认识,在较短的课时内,生硬的结合食品工厂的设计图纸传授概念和原则,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案例教学法的效果。若能结合照片或录像等多媒体设施,甚至可以邀请食品工厂生产部门的专业人员进入课堂讲解工厂的设计理念、方法和特点等,现场制作工艺路线和平面布置图等。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虽然各学校对学生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都很重视,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仍然面临学生生产实习内容不深入、时间过短的问题,甚至仅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实践教学要求,使得学生对食品工厂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影响《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效果。
为此,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工程生产实训阶段与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实践教学环节安排每名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第七学期及与其相连的暑假期间进行生产实习,日程可以根据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具体情况,由学生导师及学生所在中心经与实习单位联系后确定,实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和校内《食品工厂设计》与《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教学组老师双重指导。根据“卓越计划”的总体要求,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可参照以下四方面进行改革。
1.从“食品工程师”到“卓越工程师”的双选模式。学院在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食品工程师”实习实践教育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采取“食品工程师”与“卓越工程师”双选模式并行的教学体系。参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学生将主要在学校指定的企业接受更有针对性的工程生产和设计能力的实训。学生在第六学期完成《食品工厂设计》与《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理论教学内容的学习与考核后,学院统一组织进行“卓越工程师”的选拔,名额占专业年级学生总人数的10%。由学生自愿申报后,学院根据申报学生的实验实践类课程情况、《食品工厂设计》和《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理论课程分数及绩点排名等条件进行选拔。经过选拔后挑选出的参与“卓越工程师”项目的学生将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进行实践环节的实施,其他学生遵循原培养方案。
(1)食品工程师。食品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工程生产实训阶段(历时2周),学生在学院指定的食品企业定岗实践;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历时5周),学生根据《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师的要求完成工程设计能力训练。
实习实践内容主要包括:
①实习单位概况;
②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包括原辅材料的选用、产品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条件,以及下脚料及三废的处理措施;
③主要生产设备及车间布置;
④质量控制。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作实习日记,实习结束前必须及时整理出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都作于学院统一印制的《生产实习报告本》中。实习日记要求记载每天的实习内容,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实习过程;实习报告以“实习实践内容”为框架,以实习日记为素材,撰写报告并绘制相应的简图,如车间平面布置图、全厂平面图、重点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等。在每个实习单位结束实习前,必须由该单位的实习指导老师审核和填写《实习单位考评表》,并签名和加盖公章。
(2)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课时安排为:工程生产实训阶段(历时12周),学生在学院指定的食品企业定岗实践;工程设计训练阶段(历时6周),学生在指定的食品企业完成工程设计能力训练;毕业作业实习阶段(历时14周),学生在指定的食品企业完成毕业作业实践,并返回学校答辩。
实习实践内容在食品工程师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工艺论证和设计计算的要求。不仅需要对工艺流程进行总体论述,而且对工艺流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的目的、意义、原理、依据、工艺指标等都要进行详细论述;对物料衡算、热量衡算、标准设备选型计算、非标准设备设计计算以及经济衡算。
2.“大论文―小设计”到“小论文―大设计”的毕业考核。根据“食品工程师”与“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设计有不同的毕业考核方式,“食品工程师”的毕业作业包含一篇篇幅不低于1.5万字的毕业论文及相关材料、一份毕业生产实习报告和一份小设计作业,小设计作业中包含一份设计说明书和两张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平面布置图);“卓越工程师”的毕业作业包含一份大设计作业和一篇篇幅约为3000字的小论文,大设计作业中包含一份详细的设计说明书和六张设计图纸(工厂总平面布置图、车间平面布置图、车间立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管道布置图和设备总装图)。
3.具有“多元”与“定向”特色的生产实习基地。目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设有不同科学研究机构,具体包括:“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组分与物性研究中心”、“食品加工与配料研究中心”、“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研究中心”、“食品与健康研究中心”、“食品资源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不同的研究机构具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内容,根据学院培养计划,学生自本科二年级起通过“导师-学生双选制”确定其研究中心,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由研究中心负责安排与指导。
根据不同研究机构的特色,应为学生提供与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相关性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食品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指定的食品企业包括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南通康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谷物与淀粉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食品企业包括苏州高峰淀粉/糖业有限公司、杭州普罗星淀粉有限公司等。
4.以“项目”为载体布置工程设计任务。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将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一个明确的“项目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通过“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估―总结归档”五个阶段,采用“团队学习”的模式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最终以一定的形式展现成果[6]。
在分配工程设计任务时,同一团队的学生可对具有相同性质的食品按照不同的生产工艺要求分区域设计,即不同功能的区域独立设计,相同功能的区域合作设计。例如以馒头、包子、虾饺等产品为主的面点制品生产车间,通常含有和面区、原料预处理区、冷藏区、成型区、醒发间、蒸制间、速冻区和包装区等,其中不同产品的预处理区、成型区由不同学生独立设计,其余共用区域由团队共同设计,最终完成整个面点制品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
三、结语
《食品工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为培养食品领域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该门课程应面向“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在理论教学方面,应通过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实现“填鸭式”传统教学法的角色转换,结合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丰富的社会资源,提升“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方面,应为学生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提供“食品工程师”和“卓越工程师”的双选模式,并根据实践教学内容的不同制定“大论文―小设计”和“小论文―大设计”的毕业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具有“多元”与“定向”特色的生产实习基地,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以“项目”为载体布置工程设计任务。如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将《食品工厂设计》打造成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精品课程。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21-29.
[2]马晓军.《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建设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192-193.
[3]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诠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12-23.
[4]谢志江,孙红岩,蒋和生,张济生.案例教学法在工科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5):75-77.
[5]张国农,于秋生.食品工厂设计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1.1实践课程体系的系统性
分析山东地区生物工程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结合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我校课程开发理论,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优化,构建了由基础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实践课程和研究创新实践课程构成的四层次实践课程体系.基础实践课程包括大学物理实验、无机生物实验、有机生物实验、分析生物实验、物理生物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和微生物学实验等.综合实践课程包括工厂实习、生工综合实验、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设计实践课程包括C语言程序课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生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车间与工厂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研究创新实践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验、毕业论文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实践环节.
1.2科研基础训练(研究-创新型)
生物工程学科重在实验,科研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大学都将本科生的科研教学纳入培养计划中.我院除了各种常规的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外,还可设了多种其他形式的实践教学:从新生研讨课、实验室探究课、SRT(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高年级的专题研讨课、到大学四年级的综合论文训练,在时间与空间上都为不同年级的本科生科研实践提供了平台.曲阜师范大学的夏季学期主要用于安排集中实践环节,师生们普遍认为,在这样一段比较集中的时间里主要进行以实践教育、合作教育为主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多,收益大,效果好.在本科生从大一、大二基础课程学习向大三、大四专业课程学习的转折关键时期,如何保证学生顺利实现学习方法的转变,巩固已学的基础知识,明确基础知识与实验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加强对专业学习和研究的感性认识,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的良性衔接,为同一年级的所有本科生尽早了解和熟悉本专业科研领域内涵、掌握本专业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论提供一个有效的实践平台,一直是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充分利用本院优质的师资力量、学科优势和科研优势,将其转化为本科教学优势,为课程开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持和力量保证.课程是由全院所有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以全院所有实验室为依托的新型暑期实践课程,科学严谨的教学组织与管理为本课程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以讲座和实验室研究训练为课程的主要形式,力求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为本科生研究训练提供方法和指导,构建一个本科生向全院所有教师、研究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探索一种本科生基础研究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该课程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促进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改变、科研作风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1.3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坚持生工概念实习(一年级)、认识实习(二年级)与生产实习(三年级)三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工业实践能力,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由易到难的、全院所有教师都参与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使各年级学生的暑期都有不同层次的校外工程实践教学活动.生工概念实习:通过参观和讲授的形式,选取3-4个典型的工厂,先在校讲授工艺过程,然后带领学生到现场参观.全面了解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初步建立物料衡算、能量衡算、产品工程、经济核算、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概念.使大一学生全面了解生科院各专业的服务领域,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认识实习:在第二学年的暑期进行,此时学生已学习过“化工原理”.利用1-2周的时间到现场了解生工工艺、设备及流程,增强感性认识,学生收获颇丰.生产实习:在第三学年的暑期进行,主要完成岗位流程实习,专题研究报告,同时要结合实践过程,广泛进行交流,做好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最后完成岗位流程实习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4综合论文训练(研究-管理型)
综合论文训练是由老师出题目,结合学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设计,并完成一篇论文,该论文作为学生的“学士学位论文”.在实验训练中实现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1.5课外科技活动(研究-创新型)
学生的创造性除了通过教学计划内的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过程的培养外,还必须借助课外的各种创新活动加以丰富和深化,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向多渠道、开放式、规模化发展.课外科技创新和学科竞赛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对于促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具有积极意义.生科院历来重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积极组织优秀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设计大赛,培养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取得了明显成效.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的建设,已有两批学生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生科院鼓励和支持学生参赛,安排专门教师指导并给予经费支持.学生多次参加“创新杯”、“数学建模比赛”等赛事,取得了优异成绩.
2工程实践平台
针对曲师大学生能力的特点,生命科学学院提出“分阶段培养、分层次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教育的全过程,将实践类教学环节分为5个模块;包括基础科学、人文素质、工程技能、专业能力培养、科研能力训练,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范畴,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和工程能力.
2.1分阶段培养
在大一和第二阶段,主要以工程技能,人文素质和基础科学为主,同时进行概念实习和认识实习,为以后的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生物工程科学导论》是生科院一年级本科生了解生物工程的第一门课程,曲师大生科院对这门课程高度重视.定位这门课程既是专业课程,又是职业教育课程.生物工业同时通过生物生工、材料生工等前沿技术创新来服务于人类福祉.为此该课程非常注重开放办学,邀请了大型央企的有关技术负责人到曲师大讲课,使同学们了解中国生物工业的现状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增强同学们从事生物工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邀请了诺维信、杰能科等著名跨国公司的技术负责人为同学们介绍国际生物工业的发展前沿,特别强调生物炼制等最新技术进展对同学们提出的新的要求.在大二阶段,我们深入到工厂第一线进行认识实习.每年我们配备7-8位教师带队,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到生工等企业生产第一线进行实习.大二刚刚上过《化工原理》课程,学生看到几十米高的精馏塔、看到大型的催化裂化反应器,体会到了“大化工”的特点.我们要求学生绘制工艺流程图,了解生工的生产特点,要求同学们爬到几十高的塔顶,体会生工的艰辛,培养胆量和毅力.在大三阶段,进行系统仿真和生产实习.生产实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难忘的环节,首先是时间长,对于生产实习,我们系要求在工厂的时间不少于4周,且没有节假日.生工生产一般是24小时连续化操作,在第一周,要求学生倒班.有时候上大夜班,同学们很不习惯.但是这就是生工,不习惯也要习惯.第二是真刀真枪,后面三周一般是结合工厂的难题,开展一些实验研究或者实践调研,原来很多新想法都觉得很容易实现,可是到了工厂以后,有各种方面的限制,如何量体裁衣,如何经济实惠,是工厂第一线要考虑的事情.第三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工厂的条件包括住宿和伙食一般比学校差,更不用说一些装置可能会有噪音其他污染,从事工程研究和工厂生产,不能吃苦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告诉同学们从一颗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是要历经风雨的.第四是让同学们和工人师傅交朋友,要虚心向他们请教.很多工人师傅可能理论水平不高,但是从事这个工段的生产几十年,一听声音,一看产品颜色就知道装置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经验背后都有很深的理论基础,这些只有我们的同学和工人师傅多在一起,才能真正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又从这些实践中抽提出新的理论.和工厂师傅接触,更是学习如何待人处事.为学先为人,为事先为人.虽然生产实习是第一课堂,但也是第二课堂,二者不分家.教育学生要尊重劳动者,尊重年长者,要虚心学习,诚实待人.在实习的时候,要早一些到办公室,要有礼貌,要打扫卫生,其实一些细节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水平.在大四阶段,综合论文训练是对学生的挑战和考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学生要从选题,文献调研,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搭建实验装置,学习分析方法,做实验,总结数据,可能会遇到失败,从新调整实验方案,做实验,总结数据,写论文.从动手、动脑到与人相处是一次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尤其是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精神,体会创新的乐趣和实验的艰辛,体会风雨之后是彩虹的激动,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体会人生就是拼搏.毕业设计也是为研究生阶段打下很好的基础,因为工作的流程是一样的,只是研究生阶段工作量会更大一些,要求会更高一些.本科毕业设计严格按照程序,首先是开题,每个教研组都要组织大会开题,学生讲8分钟,教师提问5分钟,一般是在寒假前完成;然后是中期考核,一般是在4月20号左右完成,学生讲7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最后是答辩,学生讲8分钟,老师提问5分钟.提出师生互动,尤其是突出教师提问,考察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有大奖赛,每年从120名学生中选出10名左右参加系里组织的论文大奖赛,那是一种荣誉,激励同学前行;三是检查机制,除了教研组,每年主管的教学副系主任还要进行抽查,尤其是对那些做得不怎么好的学生,给予提醒;通过这些大量细致的工作,保证了生科院本科毕业设计的高水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不完全统计,每年30%-40%左右本科毕业继续读研的同学,都将本科阶段的工作整理发表了SCI收录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有些是解决了工厂的实际问题;每个学生的特点不同,兴趣不同,成绩也不同,因此要实行因材施教计划.在因材施教方面,生科院比较有特色的工作是SRT计划.首先是参与范围广,每年会有40-50项课题列入学校支持计划,二是取得成绩大,在挑战杯获奖.
2.2多样化发展
实践多样化有助于百花齐放.为了增强视野,我们每年派同学到兄弟大学进行实践;同时最近几年,也有部分外校生科院的本科生到我系实践,也和我们的同学进行交流;另外是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每年生科院都会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拓宽教师的国际化视野.
2.3企业平台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生实践教育和工程素质培养落实,生命科学学院结合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签订协议进行校外实践训练基地.
3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效果
3.1学生科技创新成绩显著
近四年来,学生成功申报并完成了4项山东省教育厅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课题、23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课题,36篇以科技创新实验内容撰写的第一作者学术论文,获山东省生物生工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分别为8项、6项、5项.
3.2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孵化率高
我校生物工程专业开设的发酵工艺及设备、酶工程、微生物学、生物分离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工艺、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药物制剂学和药物分析10门课程中,共开设实验项目67个.其中70%多是根据专业教师科研课题或学生科技创新课题研究成果改编的.及时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十年来,生物工程专业共培养567毕业生,其毕业论文选题直接或者参考专业教师主持的科研课题、横向课题和学生科技创新课题,有23篇毕业论文(设计)获校级优秀.在校期间,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毕业生达180多人,占总人数的75%以上,其中继续攻读研究生125人.除考研外,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在92%以上.
3.3专业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生物工程专业教师共主持国家级基金课题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5项、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省教育厅科研课题4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1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3项,校教研教改课题3项,教师获省级、校级荣誉称号、评优和奖励等达10多人次,3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篇,CSCD核心12篇.极大提高了本专业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虽然我们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整个培养体系还不完善.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我们会动态地进一步完善这个体系,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科学实践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形成特色教育,为山东省区域经济提供高质量的生物工程人才.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深浅适度,既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发掘教材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科书中往往在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势必存在着尚待解决、完善、及具有学术之争的教学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校条件,确定将研究性、前沿性、书本上介绍较少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例如:韩相奎教授指导的杨晶博同学“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设计”。通过对该同学的指导,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场发电机理及效果,其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杨晶博同学也得到了科学研究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业去选择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选择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工厂提供实验条件,我们承担理论分析、数据检测等工作,使学生们既能较多地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又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工厂所提出的实际课题。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好评。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的科研课题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新动向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此,毕业论文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选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五年来,给水排水专业先后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SBR成套设备研制”,“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等科研课题指导了05级到10级共6个年级19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题目,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一般是在暑假就开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论文时间显得从容,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在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学中,有5人毕业论文成绩优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发表学术论文。其中10级张振鹏同学的“论屠宰废水加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试验研究”被收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论文集。97级曲波同学的论文“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在《中国给水排水》(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上。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管理下,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强化动手能力,倡导独立思考
强化动手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是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们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内容。毕业设计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独立拟定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前,将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把设计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参考书目及图纸落到实处。下达毕业设计课题前首先带领他们到有关工厂、实验室、研究室进行现场实习,有目的地让他们接触到有关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并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经教师审查,修改。这一做法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同学们认为: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方案是自己设计的,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去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于是。同学们在后续的毕业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及测数据
当研究方案确定后,由于学生们直接在工厂或实验室参与了实验研究,掌握了测试方法,获得了数据,所以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出有关论据。这无疑有助于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获得优异的答辩成绩创造了条件。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是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再好的语言写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发表,但粗俗的科技写作却能使优秀的科研成果大为逊色,甚至会使其丧失学术意义。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尤为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学生们撰写论文时必须写出3000字的详细提要,并将摘要译成英文。强化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科技写作素养的积蓄和提高。
四、拓宽毕业设计的领域和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大,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毕业设计的方向做了灵活调整。一是考虑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热形势,对给排水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四年级就有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用人合同,这部分学生很想在毕业前强化,扩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为此,新开设一些学生已毕业马上就会把接触的方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例如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二是考虑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们增加了科研论文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方向。三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使之更加靠近实际工程情况,有些题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为了使毕业设计的水平更上新台阶,我们又增加了灵活的设计方式。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到工作单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为了提高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请进来,走出去,真题真做。请进来: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二、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的总工和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请他们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三、请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他们带来了本专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动态,扩大了学生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五、聘请设计单位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真正能通过毕业设计达到初级工程师的专业水平,给排水专业的老师们经多方联系,积极与有关设计院合作,聘请有关设计人员指导毕业设计。参与整个设计过程,从提出设计任务开始,经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等环节。最后绘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纸。有关设计人员的参与,一方面提高了我专业师资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基本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近年来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送出去:由于我们与许多设计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们也派同学到设计单位直接参加实际工程设计。由设计人员和本院教师共同负责指导,设计中安排学生返校座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上述外聘的相关人员均需具有高级职称、经验丰富、热心教育、关心同学、高度负责。真题真做,更新了一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采取真题真做的这些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取自设计院已做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题目,而且挑选那些规模较大,设备先进,设计知识比较全面的工程作为设计题目。让同学参与设计单位的具体工程设计,需要和设计单位指导人员一起去勘测现场、做调查、用计算机出图。这就要求同学做的仔细,想的深,保证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使用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总之,由于我专业对毕业教学环节的重视,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深浅适度,既有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又能考查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学生们的知识层次和深度,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发掘教材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量与日俱增,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教科书中往往在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势必存在着尚待解决、完善、及具有学术之争的教学内容。查阅了大量有关资料,结合我校条件,确定将研究性、前沿性、书本上介绍较少的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研究课题,例如:韩相奎教授指导的杨晶博同学“垃圾填埋场发电项目设计”。通过对该同学的指导,基本上搞清了垃圾填埋场发电机理及效果,其设计成果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杨晶博同学也得到了科学研究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满足了毕业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注重到企业去选择课题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选择了大量的实际工程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由工厂提供实验条件,我们承担理论分析、数据检测等工作,使学生们既能较多地接触工厂的生产实际,又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全过程,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毕业设计,我们基本上解决了工厂所提出的实际课题。学生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工作也得到了工厂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的好评。
二、毕业论文选题与科研课题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各专业的科研课题能充分体现该专业的新动向和生产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和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为此,毕业论文若紧密围绕科研课题选题,不但使学生学到了更多专业知识,而且能增加学生的科研兴趣及使命感和责任感。近五年来,给水排水专业先后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SBR成套设备研制”,“TTC脱氢酶活性测定”等科研课题指导了05级到10级共6个年级19名同学的毕业论文。在指导毕业论文过程中,对于一些研究周期比较长的题目,允许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提前进入,一般是在暑假就开始,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论文时间显得从容,学生的收获也比较大。在这期间,不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在上述19位同学中,有5人毕业论文成绩优秀,12人考上了研究生,有13人发表学术论文。其中10级张振鹏同学的“论屠宰废水加工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试验研究”被收入了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论文集。97级曲波同学的论文“厌氧填料折流板反应器的启动试验”在《中国给水排水》(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并有9篇在《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上。实践证明,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与严格管理下,结合科研课题指导毕业论文,不仅可以有效的保证毕业论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强化动手能力,倡导独立思考
强化动手能力,提倡独立思考是在毕业设计中培养学生们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核心内容。毕业设计中,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让学生独立拟定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前,将所需技术资料准备好,把设计所需要的原理方法、参考书目及图纸落到实处。下达毕业设计课题前首先带领他们到有关工厂、实验室、研究室进行现场实习,有目的地让他们接触到有关的工作,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供同学们思考。然后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资料,并在规定的期间内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案,经教师审查,修改。这一做法使学生们增强了自我意识,也增强了他们自信心和责任感。同学们认为: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方案是自己设计的,无论如何也要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去享受实现自身价值的快乐。于是。同学们在后续的毕业研究工作中不怕苦,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案,为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让学生独立做实验及测数据
当研究方案确定后,由于学生们直接在工厂或实验室参与了实验研究,掌握了测试方法,获得了数据,所以在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时就能够较为准确地提出有关论据。这无疑有助于同学们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为其获得优异的答辩成绩创造了条件。
(三)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
实验研究和论文写作是科技人员,从事研究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虽然再好的语言写作并不能使不成熟的科研成果予以发表,但粗俗的科技写作却能使优秀的科研成果大为逊色,甚至会使其丧失学术意义。因此,在指导毕业设计中,尤为强调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要求学生们撰写论文时必须写出3000字的详细提要,并将摘要译成英文。强化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促进其科技写作素养的积蓄和提高。
四、拓宽毕业设计的领域和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本科毕业后的就业范围较大,为了使人才更加适应市场需求,对毕业设计的方向做了灵活调整[2]。一是考虑近年来,建筑市场的火热形势,对给排水专业的施工技术人员需求量较大,部分学生一进入四年级就有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用人合同,这部分学生很想在毕业前强化,扩充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以致用[3]。为此,新开设一些学生已毕业马上就会把接触的方向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例如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二是考虑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升入各高校深造,攻读硕士学位,还有一部分同学进入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独立创新精神,更好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去,我们增加了科研论文方向,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分支方向。三是对原有的毕业设计改革创新,使之更加靠近实际工程情况,有些题目就是实际工程项目。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另外,为了使毕业设计的水平更上新台阶,我们又增加了灵活的设计方式。由于现在人才市场对工程技术人员要求比较严格,同学们到工作单位以后都立刻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所以为了提高同学的实际工作能力,我们在毕业设计中增加了下列措施:请进来,走出去,真题真做。请进来: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二、请经验丰富的设计单位的总工和项目负责人与教师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请他们参加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三、请其他高校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老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他们带来了本专业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动态,扩大了学生信息量,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水平。
五、聘请设计单位人员指导毕业设计
几年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真正能通过毕业设计达到初级工程师的专业水平,给排水专业的老师们经多方联系,积极与有关设计院合作,聘请有关设计人员指导毕业设计。参与整个设计过程,从提出设计任务开始,经过调查研究、文献检索、方案论证、设计计算等环节。最后绘出符合设计要求的图纸。有关设计人员的参与,一方面提高了我专业师资的设计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工程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这样,基本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近年来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送出去:由于我们与许多设计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我们也派同学到设计单位直接参加实际工程设计。由设计人员和本院教师共同负责指导,设计中安排学生返校座谈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上述外聘的相关人员均需具有高级职称、经验丰富、热心教育、关心同学、高度负责。真题真做,更新了一部分毕业设计题目:采取真题真做的这些毕业设计题目,完全取自设计院已做过的或正在进行中的题目,而且挑选那些规模较大,设备先进,设计知识比较全面的工程作为设计题目。让同学参与设计单位的具体工程设计,需要和设计单位指导人员一起去勘测现场、做调查、用计算机出图。这就要求同学做的仔细,想的深,保证设计成果的实用性。这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的使用效果,学生毕业后投入学习、工作岗位后对工作适应和再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总之,由于我专业对毕业教学环节的重视,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使下一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工厂电气工程;设计;接地系统
Abstract: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he design of grounding system is important to the choice of mean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grounding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if there is no choice good grounding system, so in the use process is prone to security issues, and has the security problem is difficult to repair, about Grounding system design electrical workshop, there are clear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grounding system, grounding system, divided into TN, TT grounding system and grounding system of IT three, in the three kinds of grounding system, and has a different design form, this paper mainly on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grounding system is discussed.
Keywords: plan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sign; earthing system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工厂电气的设计过程中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具体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选择好接地系统,那么在使用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安全问题,且发生安全问题之后难以补救,关于工厂电气接地系统的设计,国际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标准,对于接地系统的选择,分为TN接地系统、TT接地系统以及IT接地系统三种,在三种接地系统之中,又有着不同的设计形式,在TN接地系统中可以分为TN-S接地系统、TN-C接地系统和TN-C-S接地系统三种,其中,T是电源处接地、I是经阻抗接地或者对地隔离接地、N是电源处接地、C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合为一根、S是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各用一根。
二、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接地系统
(一)TN-C-S系统简介
TN-C-S系统是工厂电气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接地系统,在这种系统之中,保护线与中性线一部分分开,另外一部分是合用的,TN-C-S系统在民用的工厂电气工程中十分常用,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一般会将电源线分为N线以及PE线,TN-C-S系统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性也比较高,在这个系统中,由于电源线路中有电压降,线路上的电位将会与设备的外壳中出现,因此,在线路接地系统的设计上,需要将线路重复接地,当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0欧姆的时候,将线路分为N线和PE线,N线的设计要与地面绝缘。
(二)TN-S系统简介
TN-S系统也是常用的接地系统之一,该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分开的,保护线并不是通过正常负荷电流设置,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线只有在线路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电位,因此,该系统可以用在精密电子设备的供电中,也可以用在民用工厂电气供电中,但是,TN-S系统的运用并不能解决相线对地短路以及电压故障引起的点电位升高的问题,且在该系统之中,中性线之中会带有谐波电流、单相工作电流以及三相不平衡电流,其中,谐波电流会给中性线带来电源污染,随着谐波电流的增加,会逐渐的大于相线电流,因此,在供电回路中需要使用4根截面相同的电缆或者电线进行供电;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中性线的电流与相线电流相同,在照明时间的增加以及照明强度的增加下,单相工作电流也会越来越大,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单相工作电流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此外,在供电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这也是在供电系统中必然会发生的问题之一,且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这种情况也会逐渐变得复杂,由于TN-S系统的供电是根据三项不平衡电荷设置,因此,在线路中会有三种电流通过,加上中性线中存在阻抗值,且线路越长,阻抗值就越大,在供电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产生对地电压,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以上存在的问题。
(三)TN-C系统简介
在TN-C系统中,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用的,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设备金属外壳中的保护线与中性线都是设置在PEN线中,在PEN线除了会有正常的负荷电流通过,还会有谐波电流通过,PEN线中的电降压也会出现在线路的金属管线以及用电设备的外壳中,一旦PEN线路中出现碰地短路以及断线的情况时,将会随之产生较高的对地电压,如果同一台设备中PEN线是连通起来的,那么当故障产生之后,故障电压很有可能会沿着PEN线蔓延至其他的工业设备,导致人员触电,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威胁着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TN-C系统适合用在三相负荷平衡并且谐波电流较少的供电系统之中,一些精密的电子设备、无保护的民用工厂以及有爆炸、火灾威胁的场所中不宜使用。
(四)等电位联结
采取等电位联结的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预期接触电压,这种方式的效果也比重复接地的效果要好,也更加容易实现,等电位联结可以分为主等电位联结以及辅助等电位联结,主等电位联结就是用于主接地导体、保护导体以及电气装置外部的导体的连接中,在主等电位的区域中,其电机防护的水平要比其他区域高;辅助等电位联结就是在局部范围之内将外部的可导电部分相互连接起来,使这一部分可以处于同一电位。
三、结束语
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接地系统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因此,电气设计人员在整个接地系统的设计中要考虑全面,对不同方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比较,综合考虑各个方案的经济型、可靠性以及安全性,选择科学合理的接地系统设计方案,在方案设计完成后,要对方案的每一项细节进行审查,看是否与工程的实际设计要求向符合,待审查完成后,方可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何树生:对电气施工中电气接地装置设计的分析研究[期刊论文],河南科技,2010,06(30)
【2】郁硕彦:高层建筑电气工程中接地系统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6(01)
【3】王尚莲:油品码头的消防电气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3(30)
工厂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1.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实施背景下,教学质量必须随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及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不断提升,教学计划及教学方式也应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2.企业的实际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企业不太需要理论性太强的毕业课题,而是对结合企业实际生产、管理的课题有浓厚的兴趣。这造成了校企对学生毕业标准评判之间的差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要,按照市场规律办事,是解决校企间不同要求标准差异的关键。
3.学生毕业的设计需要。在企业实践的学生没有校内学生便利的理论研究条件,但具备校内没有的实际生产条件。按照校内学生的毕业标准对卓越班的学生进行要求,这对卓越班学生来说是不太适合的,也是不太现实的。卓越班学生的毕业设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企业、学校制定的标准即可毕业。
二、卓越工程师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标准的建立
1.卓越工程师人才的总体要求
陕西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要求为:培养各种类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既要培养能够满足未来发展需要,能够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又要培养能够在多语言环境下工作、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更要培养能够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学校对其定位为:培养能够产生引领作用的技术骨干及技术管理人才。
2.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及毕业论文(设计)评价环节的制定
(1)校企共同协商,进行卓越工程师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实施方案调整工作。校企共同制定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标准,能强化培养的针对性,提升人才竞争力。也可以将企业的要求融入对人才培养过程中,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加入企业的要求,使学生的成长方向具有一定的企业要求导向。这种结合了企业需求的培养环节才是有实际价值并受企业欢迎的。
(2)企业共同协商建立论文考评体系。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卓越计划的整体质量问题。毕业设计是本科毕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克服学生在企业遇到的“搜集资料困难、导师指导距离远、交流不便”等难题,是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很有必要探索卓越工程师班实施企业生产课题、工厂设计课题等方面选题的可行性。在选题过程中,一方面应根据企业要求,针对企业的技术改造、研发等内容,让学生参与其中,总结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进行模拟工厂设计,让学生根据现场搜集资料,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并结合新的任务要求,完成新工厂的模拟设计。通过模拟产品、工厂设计,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运作、管理细节,熟悉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控制、人员安排、设备选型、厂房设计等内容,为今后在行业就业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在这些探索过程中,可能会涉及选题、开题、落实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远程控制这些在学校可以轻易控制的教学环节,是一项需要探索的开创性工作。
3.卓越班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工作
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有1年的企业实践时间,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提升学生的工程思维能力,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同时,学生在企业所见所闻都是实际生产环节,与学校的模拟设计、理论研发等内容区别很大。如何提高学生对此类设计内容的积极性和兴趣,也值得深入研究。针对卓越班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范围、主要内容、完成深度等问题,应该实际调研,有针对性的根据实际情况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进行优化,提出企业管理、工艺改进、质量检测改进、节能生产、自动化生产设计等各种命题,使之符合卓越班教学的运行实际情况。这样也可使后续教学计划修改有一定的针对性,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4.卓越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落实
应针对卓越计划的实施,对教学关键环节进行改革探索,寻求适合卓越计划的本科论文实施方式和标准。其总体目的是以企业需求作为优化毕业论文(设计)体系改革的动力,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训练,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在具体做法方面,主要以实践性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方向,与工厂的技术管理、设计优化等方面的具体选题结合。另外,针对卓越计划实施时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不适合进行学校毕业环节中常用的科研选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结合企业需要进行研发。这一方面要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让学生选题结合企业实际;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进行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模拟设计,让学生对企业实际生产的情况进行改进、优化,以此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卓越班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导师人数不足,对学生的指导环节易流于形式
企业导师实践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比起校内导师来普遍偏低,按照学校的要求指导学生的经验也较欠缺,这是导致卓越班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一家企业的企业导师人数往往不足,而其他协作单位的距离又较远,这也会限制导师作用的发挥。而校内导师在毕业环节上由于要兼顾校内正常教学班的学生,在指导卓越班的学生方面,也感到力不从心。加之卓越班毕业论文(设计)重视实践性课题,校内导师可以指导的余地更为有限。可见,基于卓越班论文质量考虑,校内外的导师人数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培养。
2.学校、企业对毕业论文(设计)标准理解的差异
学校的考核机制与企业导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理解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磨合。虽然校企对学生论文的内容、课题方向共同进行了确定,但是,学校对格式、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环节等方面有严格要求,在学生论文方面,学校重视论文格式、内容,而企业重视内容,却不太重视论文的格式要求,或者对格式方面的要求不太理解。同时,由于企业距离学校较远,学校导师指导不方便,这势必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审查等质量监控环节产生一定的影响。
3.毕业论文(设计)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在第七、第八学期,学生“重视就业,忽视毕业”的现象普遍存在,找工作成为学生最关注的事情。在这种背景下,应将学生找工作和毕业环节有机结合。一方面,应帮助学生联系就业单位,找准职业定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对四年学业进行总结提升,完善其学习环节,使其明白自身能力的提升是对工作的最大支持。要满足学校对毕业论文环节的质量要求,又要满足学生在外地实践的要求,就应该加强过程控制,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学生定期联系制度、记录检查制度等切实可行的指导制度,探索可行的卓越计划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模式,探索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背景下本科论文在选题、落实等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应该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质量监控等环节进行体系优化,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毕业设计环节能够高标准、结合设计生产实施。陕西科技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了改革探索。这种探索充分说明,注重校企联合,发挥企业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技术优势,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学生工程技能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更好的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也具有探索性和实用性;对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高素质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286.html工厂设计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学生宿舍的应急预案12-28
诚信校园的宣传标语11-09
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0篇08-15
最新全民健身日宣传标语08-01
优秀教师获奖感言09-14
中秋祝词58条08-17
立志的名言07-17
教育实习总结范文08-16
企业中秋慰问信07-16
学校圣诞节晚会邀请函09-13
国庆活动主持稿08-15
指导教师代表发言稿07-20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1200字10-12
戏曲大舞台作文07-23
描写人赏花的作文07-23
读书的名人故事07-23
一年级语文《大小多少》教学设计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