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1篇
1、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动机不足,态度不够端正
根据访谈了解很多同学尤其是校外实习生认为专业实习相当于放假,是放松休闲的好机会,没有意识到专业实习对他们专业提高的重要性,对于实习持有无所谓的态度,不能认真对待实习中安排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任务,总是被动的完成,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对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
2、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差异
对外汉语专业是针对留学生汉语教育设置的专业,为了培养汉语传播和中华文化交流的多功能人才,不仅要进行留学生教学还要进行留学生管理。对于一些实习生他们认为听听课就可以做好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却忽视了留学生的特殊性。新疆各高校的留学生大多以中亚国家为主,他们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不同的语言背景、不同的文化等,很多同学没有意识到留学生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3、在留学生教育中缺乏责任心和自信心
在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除了提高中国学生的留学生教学和管理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在实习中感受留学生教育管理的特点、氛围及存在问题。有些同学在实习中缺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没有真正融入留学生的大家庭。由于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能力不足,不敢站在讲台面对留学生,缺少能够征服学生的信心。
4、专业实习评价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专业实习实行师生互评的管理体系,利用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够完善。一是对实习生实习成绩的评定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体系。主要通过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去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对学生实习评定的说服力,没有系统的考核标准,为评定优秀实习生形成了一定的困扰。二是对实习指导老师的评定不够全面,从学院、教研室及学生组长角度去评定有一定的片面性,应该更多的综合学生的意见。
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新疆各高校将对外汉语专业实习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研究探讨专业实力思想教育方案、管理举措,部署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针对新疆情况制定保证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相关体系,认真贯彻实施,建立更系统、全面的专业实习工作考评机制,并要求各指导老师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将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明确责任、落实到每一名实习生。实行指导教师实行岗位责任制。在实习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始终坚守岗位,与实习学校密切配合对实习的每个阶段严格把关,认真实施我院专业实习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各实习点是实习的基本单位,其指导老师在抓教学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外,关心、负责实习生的思想、生活和团结等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帮助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
2、明确专业实习目标,加强实习指导和思想教育管理
在组织对外汉语专业实习中要引导学生明确对外汉语专业的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为汉语的国际化传播,为国家培养跨语言跨文化的人才做出贡献。学校应在新生入学期间加强对外汉语专业特点和目标教育,通过对外汉语教学经验交流会、疑问解答座谈会、实习指导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对外汉语专业认识和实习目标认知以及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教育。同时加强了在留学生教育管理技巧和实习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及时了解实习特点和要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提高实习动机,端正态度。
3、加强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对外汉语专业主要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师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专业性培养,提高其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并加强责任心培养。一是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保障教学质量和效果,并且突出俄语能力培养,从而提高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中华才艺技能的培养,设置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加强学生中华才艺的培养;三是加强涉外素养的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重点突出涉外能力、外交礼仪、政治素养等方面;四是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安排自信心、责任感、感恩等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缺乏信心的胆怯心态和盲目乐观的轻视态度,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做到认认真真备课,轻轻松松上台讲课;五是在专业实习期间加强对留学生教育的认知教育,让他们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伟大。
4、完善专业实习工作的评价管理体系,加强思想教育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化建设。
完善对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生的考核标准,将实习过程中的考勤、听课、备课、讲课、与老师的配合度等方面明确标准,将主观评价与客观评定相结合。各高校应根据专业实习情况,开展网络平台,加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对待校外实习生除了加强考核制度的前提下要加强管理,学生需每周给相关负责老师反映近况,并做好思想动态的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沟通交流,进行解决。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对外汉语专业实习的保障,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思想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使学生成为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2篇
古代文学是对外汉语专业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基础课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常常陷入“对外汉语教学仅仅是一种语言教学”的误区,而忽视文学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古代文学的学习。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古代文学有着被边缘化的趋势。首先,古代文学的定位离不开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教育部在1998年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就明确了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的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因此,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语言类、文化类、教育类等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古代文学则是培养学生文化类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课程,它是培养学生讲授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通过文学这一媒介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的专业基础课。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不只是一种语言的教学与交流,更应该是一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人们思想和文化的交流。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所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对古代文学的定位,应该考虑到这样的专业背景,将其放置在更为广阔的文化领域里去考察。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课就不仅仅是传授文学知识,而且还是相关文化知识的融合,应该说是一种文化通识课。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思考
古代文学是为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但迫于古代文学内容的庞杂和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不得不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授课,这种陈旧的授课模式自然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对外汉语专业学科体系和从业后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尝试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内容实用化
因为对外汉语专业是一个具有实践操作型的专业,不同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那样的纯理论型专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古代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从学科的基本要求出发,根据有限的课时量,精简教学内容,按照由点及面的原则,由作品选到文学史,使学生逐步形成对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强化基础,突出重点,讲授内容要有实用性和针对性。例如,对外汉语专业没有开设古代文论等文学理论的课程,但是要学好文学史,准确把握和鉴赏古代经典作品,就需要一些文艺理论的支撑。因此在讲解、分析作品之前,可以根据具体对象适度讲一些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以辅助教学。此外,还可以适当开设一些与古代文学相关的选修课,如唐诗、宋词研究、明清小说、名著选读等专题性的课程,一方面可以进行深度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孟子说过:“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的确,提高学生能力水平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则可以事半功倍,使教学重心落到实处。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背诵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可以根据对外汉语的专业特点,使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例如:比较教学法。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从业后会面对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接触到不同的文化,跨文化的比较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展文学视野,在提高课堂教学时效的同时还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以《儒林外史》教学为例。“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话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严监生是《儒林外史》中刻画的丑恶形象之一,他吝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在分析这一人物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欧洲文学中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然后两相对照,结合具体的生活国度、时代特点、社会环境等因素,以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分析得出,四大吝啬鬼贪婪吝啬、自私、寡情,对于金钱的痴迷甚至丧失了人性,是绝对的冷酷无情者。而严监生在形似的表象下与四大吝啬鬼有着本质的不同,他吝啬,但并不贪婪,克己但并不克人,有时还有着慷慨的一面。对于表达同样的主题,同样的文学形象,中外文学会采用相似的反映方式,而在相似中又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这样的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对人物形象也有着更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三、关于教材方面的思考
(一)教材选择所面对的问题
对外汉语专业所学的古代文学与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样基本上都包括两个部分:文学史和作品选。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是: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章培恒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一般都选择朱东润先生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007年后,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对外汉语专业系列教材,其中王澧华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也成为一些对外汉语专业的选择。正如许多评论者所说,前者由于容量大、专业性太强,无法解决与对外汉语专业不断被缩减的课时数之间的矛盾,因此并不适合对外汉语专业。后者,是依据对外汉语专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编写的,由文体分卷的文学史和与之相辅相成的作品选两部分构成。与前者相比,后者比前者更符合学习者的目标要求,针对性较强。比如在每卷卷首均有简明清晰的绪论,概括文体特点、介绍鉴赏门径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较为适合对外汉语的专业特点。
(二)教材内容的编写设想
1.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应该符合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的学科定位。
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古代文学是一门以语言为载体的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通识课。所以教材内容应选取每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凸显该时期文学主流。同时,还要打破传统教材编写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在保持原有的叙述分析的模式下,适度加入动态的、解释性的、多视角的元素来补充单一的叙述模式。比如:古代文学作为一门与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学科,应放置于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去考察。在历史分析和作品解读时要吸收国外汉学研究的认识和成果,并结合中国古代文学在国外的发展与影响,补充完善教材,让学生了解学术动态,从而使教材内容既能体现专业特色又与当前的学界紧密结合,具有一定的学术活力。
2.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将知识传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力求贯彻“基础宽厚,重点突出”的原则。
古代文学教材内容是几千年的历史积累,是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由于专业需求的不同,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会有所侧重,以突出它的实用性。因此,对外汉语专业的古代文学教材不宜介绍过多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可以适度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例如:在教材中直接设立章节或者在附录中介绍讲解春联、挽联、碑文等一些至今沿用的传统文学形式的写作方法。也可以介绍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去尝试古诗词的简单创作。这样,使学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既可以学习到最应该了解的文学知识又增强了写作的水平。
3.在古代文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谋篇布局的合理和编辑手段的革新。
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如何有条理地编排各个章节,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单纯的文学知识讲述基础之上,在每章节增设专业术语释义、学术动态、阅读文献、思考练习等专题。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练习环节的加强,以往的教材通常对练习涉及甚少。然而作为对已学知识举一反三的重要一环,有针对性的练习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我们要注意编辑手段的多样化,比如古代文学教材的模版可以突破传统模式,由文学史、作品精读本、泛读本等构成并配以教学专用光盘。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外广泛阅读是教师知识的讲授紧密衔接的,只有在前期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才会更具体、更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讲述的文学史的相关内容。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配以相应的泛读课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学内容的枯燥一直是文学课所面临的通病,如果在教材中配以多媒体光盘,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无疑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结语
古代文学课程要在对外汉语专业中担当起文化类教育的重任,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努力。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教材的修订和补充等方面,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3篇
对外汉语教学的鼻祖吕必松教授认为“所谓汉语‘难学’,不是汉语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的,而是教学不得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因此,与以往的先教拼音再教汉字的方法不同,吕必松教授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那就是“组合汉语”。从笔画教学、汉字教学入手,拼音是汉语的一种辅表达手段。而讲授这种新型的汉语教材,就要具备一定的外语能力,才能把汉字组合的关系讲解清楚,而这其中又渗透着我们的汉文化,体现了汉字作为表意文字的趣味性,这不但会使汉语学习者对汉语学习充满兴趣,而且也会减少汉语学习的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但前提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因此,通过本专业的双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外语讲授汉语的能力,也提高其对于不同教材的适应能力和讲解能力。另外,因为专业课内容实施了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外语水平,这样就可以减少学生的公共英语课程的授课时数,从而把节省的教学时间用于教学方法的训练和实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专业的外语词汇,对于学生日后阅读与专业相关的外文文献,拓展自身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素养,都将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我们要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实施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二、实施双语教学的现有条件
根据吴泓(2014)给出的调查问卷结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数希望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他们认为想要教好外国人汉语,首先要能够和外国人很好的沟通。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的其他配套条件也为双语教学做好了准备。
(一)现有的师资力量可以提供双语教学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在2012年和2013年共有16名教师被汉办派往英国伦敦的孔子学院讲授汉语并传播汉文化。本学期已经有一位教师回国后开始运用双语教学在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4级学生讲授《跨文化交际》课程,师生共同的反映是教学进行得很顺利。同时,学院还给学生配备了外籍教师,由外教纠正学生的发音,这也会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其他专业课教师也都达到英语六级水平,有能力进行双语教学。
(二)学院的对外交流情况有利于开展双语教学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13个国家的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学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学习与交流,同时也接收留学生到我院学习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这样,学生将有机会去国外院校学习,外语水平的提高和对多元文化的了解都将为今后的双语教学课程提供帮助。同时,我院招收的留学生,也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留学生结成对子,互帮互助,学习语言与文化。
(三)校内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我院为学生建立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基地“汉语课堂”,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给学院的外籍教师进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小班授课。已经在“汉语课堂”中做过“小老师”的学生反馈:自己对于汉语知识的理解和外语水平的提高是同步的,这都为接受双语课程打下基础。因此,从学院目前的条件来看,我们可以尝试开展双语教学,而且,我们会继续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学条件,为双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三、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的探讨
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尝试推行双语教学,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须要探讨。第一,从授课内容来看,哪些课程适合运用双语教学。根据我院最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将学生学习的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汉语言模块、外语模块、文化模块(包括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两部分),教学技能与管理模块。我们计划从以下课程入手,开展双语教学:汉语言模块中的《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文化模块中的《中国文化要略》《跨文化交际》课程,具体的教学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第二,从授课的语言比例来看,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设定不同的双语教学比例。比如,《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英语比例为50%;《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课程中英语比例大概为20%;《语言学概论》课程则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将英语比例设定为30%~40%;《中国文化要略》课程则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需要,将英语比例设定为30%~50%。当然,这只是我们的初步设想,还要根据授课对象的接受情况随时作出调整。第三,从教材的选择来看,目前,还没有完全适合本专业的双语材料,教材的选择可以有三种途径:全外文教材、中文教材加上外文材料,或者教师自编教材。全外文教材,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如何?中文教材配合的外文材料是否合适?教师如果自编教材,外文部分是否会有错误?这些问题还都有待在接下来的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综上所述,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开设双语课程有其必要性,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条件,但是,开展的具体过程和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我们双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根据学院的定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双语课程,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对外汉语人才。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位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43-02
一、引言
自1981年对外汉语专业招收了第一批本科学生后,过去的近40年间,全国陆续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截止2016年,全国已有近400所院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3年起,原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随着中国政经体不断发展以及中国国力不断强盛,“汉语热”已经成为了新时代的一个潮流,学习汉语的人数在海内外激增,一定程度上使得学习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而学位论文是学生四年系统学习后,对个人学术能力,研究能力的总结。可见,学位论文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二、学位论文撰写现状
基于以上几点认识,笔者以J省H学院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该级共82位学生的学位论文撰写情况,旨在考察该校学位论文的特点,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建议。
该专业2016级共两班,1班共计42位学生,2班共计40位学生。经考察,1班有15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教学有关,占总人数的35%,7位学生毕业论文与专业相距甚远,甚至完全无关,占18%,比如《韩剧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情况的调查》、《白鲸研究综述》、《倾城之恋》对当代大学生爱情观的启迪、《广东省廉江市中小学古筝学习情况调查》。7位学生的论文属于文学作品欣赏类,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有5篇,其中细分包括以下三个小类:(1)网络语言,如《网络生造词的构成与影响》;2.广告语,如《商业广告中的双关语现象探析》;3.行业语,如《现代汉语中行业语转为普通词语现象探析》。涉及小学教育的1篇,题目为《小学作文教师书面评语现状分析》,关于普通话学习1篇,题为《赣方言区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及对策》。
2班共42位学生,23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教学直接相关,占总人数的55%。但与1班相似,有8位学生的论文主题与专业相距甚远,占19%,例如《外国电视剧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情况的调查》、《对外汉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调查》、《唐传奇的叙事模式》、《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2篇,与社会语言学相关的论文3篇,与语文教育相关论文共2篇,如《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吉林省高考作文命题指向下的语文素养培养研究》。基于分班调查得出的结论,笔者又将2016级毕业生整体做了一次调查,两个班共82位学生,38人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关,占总人数的46%。但遗憾的是,有15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距甚远,甚至与教学类、文学类都毫无关系,如《微博在突发事件传播中的影响》、《外国电视剧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情况的调查》、《韩剧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接受情况的调查》,这些学生占总人数的18%。
三、造成论文撰写现状的一些原因
通过前期研究,笔者遗憾地发现,该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论文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部分论文题目与对外汉语无关。这不仅表现为有高达19%的与教学完全无关联的题目(本文前文已经谈过,在此不再赘述),也包括一些文学作品赏析的论文,虽与专业相关,但是与对外汉语则毫无关系。针对此现象,笔者参考了论文开题前,该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的可参考的论文题目,试图从中找出些许原因。经过笔者考察,在毕业论文开题前,该学院教师为学生提供了67个可参考的题目,其中涉及对外汉语教学的题目共48个,占72%,其余的28%归为其他类。但是若将其他类细化,其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教学相关的,例如《语感培养与第二语言教学》、《汉语大赛与留学生的教学标准》、《论汉语方言与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关系》。那么,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学生们最后题不对专(论文题目与专业完全无关)的情况,与教师的引导,至少是在论文开题前的引导并无太大的关系。(2)与对外汉语相关的论文题目较为集中。虽然参与调查的82位学生中有近40%的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对外汉语相关,但是仔细考察论文主题与内容却发现题目较为集中。例如,高达70%的论文主题与教学策略与偏误分析有关,而这样的现象与教师提供的可参考题目应该有一定的关系。经考察,教师提供的论文题目有高达60%涉及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而当笔者深入分析教师提供的参考题目也发现,除了题目过于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外,也出现了个别题目太过空泛,例如《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从汉字结构特点谈对外汉字教学》,这样的题目对本科生而言,太大、太空,不好把握,很难驾驭。当然,笔者也发现教师给出的题目对个别领域完全不予涉及的尴尬情况。在67个可供参考的主题中,竟然全集中在汉字、口语、听力的教学上,完全没有写作、阅读等题目可供参考。当然,教师提供的不是学生的必写题目,只是一种参考,但是试想,如果教师的可参考题目都严重受限于某几个领域,没有为学生打开思路,那么我们如何指望学生自己找到正确、合适的论文题目进行撰写呢?
四、一些建议与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该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只是个案,而是当今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论文的一种常态,也极有可能变为一种趋势。为了使高校规避掉这种“不良”之风,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1)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汉语热”带来了对外汉语专业热,也带来了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人员的春天,但是,刘曾表示,并不是中国人就可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师一职,也不是读了该专业,就可以毫无疑问地进入该领域进行教学(刘,2003)。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秉承严谨治学、严进严出的教风来影响学生,使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做的,特别是对于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近些年来,很多学者担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出路问题,纷纷指出,太多跨专业的学生考取汉硕,一定程度上的确对本科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产生了影响,加大了该行业的竞争性(李晨阳,2016),那么保持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的竞争力就是该学科教育的重点之一。(2)开设论文研读与写作课程。据笔者了解,该校并无专业论文研读或写作类课程。仅在论文开题前,也就是大四有一节课,且只有90分钟的时间用来介绍毕业论文的情况,主要涉及的是学校对论文的要求以及行政操作方面的内容,与学术阅读、专业论文写作并无关联。而这样的情况不仅存在于笔者调查的该所高校中,事实上在国内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中,笔者并未找到开设关于专业论文研读、写作类课程的学校,这是令人遗憾的。我们不应只是责备学生们的学位论文选题不合乎专业标准,责备其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而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课程制定有无出现任何纰漏。(3)加强毕业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规范。在笔者调查的该校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82篇论文中,有高达19%的论文与专业完全无关,甚至出现电视剧调查、微博使用调查等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论文主题。笔者了解到,该专业对论文写作的要求较为严谨,至少在行政操作层面,毕业生的学位论文经过了开题报告、论文答辩、论文修改、论文重复率查找等阶段。这样的要求在外界看来,已经算做是比较规范的做法,但是仍然出现了上述几类论文题目,这让笔者深感疑惑。如果此类题目在论文开题报告时,教师没有给予质疑与修改建议,那么至少在论文指导阶段,学生的论文指导教师应该予以批评,建议学生换题。即便指导教师没有予以批评,那么这样典型不合标准的论文是如何通过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的呢?因此笔者建议,应该加强对毕业生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的教育,使指导教师意识到毕业论文不是走形式,而应该对学生的论文予以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同时规范学生的论文写作,这包括选题、写作、修改、学术态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总之,学位论文体现的不仅是学生几年的学习情况,也反映了学生与其论文指导教师的治学态度。若想跻身世界一流大学,高校应该对学位论文的撰写予以高度重视。唯有这样,才会建设出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应用型、复合式的国际化大学。
参考文献:
[1]叶军.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学位论文工作的思考[C].国际汉语教育人才培养论丛[A].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刘.有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两点思考[J].海外华语研究,2003,1).
[3]李晨阳.新形势下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学生就业前景的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2).
Some Issues Pertinent to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Take J Province H College 2016 Graduates in TCFL as an Example
LI Chen-y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Bilingual Studies, Faculty of Humanities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 Kong 999077,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ics and Chinese learning fashion,the number of schools which have TCFL major is keep raising,this paper takes dissertation of bachelor degree of one H college in J province as an object,aiming to reveal the characteristic of bachelor degree dissertation in TCFL major and find out some issues pertinent to TCFL major nowadays.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现代汉语知识掌握和学习情况调查
由于现代汉语知识在小学语文中应用非常广泛,本课题组还特意对小学语文教师现代汉语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为国培项目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依据。课题组成员对现任100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及结果如下:
(1)您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吗?A.不知道B.知道,但没有研读C.知道,并认真研读过有91人选择答案B,只有6人选择答案C。
(2)动词、形容词能够作主语吗?A.不能B.能C.能,但词性变为名词有76人选择答案C,14人选择答案B。
(3)请您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给“我们到张家界游玩,那里瑰丽而神奇的景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注音。在做这个题目时,大多数被调查对象均询问了课题组成员《汉语拼音方案》中音节的拼写规则,最后只有16人的答案完全正确。
(1)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关注国家层面的语言文字政策,
(2)题主要是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经常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及时更新;
(3)题主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是否能够规范使用拼音规则。从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与时俱进,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有待于进一步培训,提高语言素养。同时,课题组对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学习现代汉语情况的调查,学生反映:一是现代汉语学习内容较为抽象,难懂难学;二是现代汉语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实用性不强;三是现代汉语理论性强,学习起来比较枯燥。
(二)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现代汉语教材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现代汉语教材的使用情况调查,10所高校均没有专用教材,使用的是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相同的教材。
(三)对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任课教师的调查
课题组对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10所高校开展了现代汉语教师情况的调查,结果如下:一类是中文系语言学教研室教师兼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这类教师大多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但比例不大;二类是非语言学专业教师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比例较大。高校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主要任务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基础知识宽厚、专业知识扎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及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调查来看,尽管现代汉语课程是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但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还较为薄弱,其应有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
二、造成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薄弱的原因
(一)高校不够重视现代汉语课程
大多数高校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均把现代汉语课程列入了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是,进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依然是教育学、教材教法等,课时分配和师资力量优先保证这些核心课程,而现代汉语基本上边缘化了。甚至有管理者认为,现代汉语是我们汉族人的母语,学生能说能写,开不开设关系不很大。这样一种状况必然导致现代汉语课程资源配置较弱,如大多数高校的现代汉语课程是2个学分;只要是学中文的老师,都能教现代汉语。学分少,师资力量配置弱,必然会削弱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实际上,现代汉语作为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提高语言素养和小学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大多是拼音、识字、辨析词语、写作等,用到最多的知识依然是现代汉语里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高素质的小学教师,应该拥有扎实的语言学知识,要知道,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应该先要有一桶水啊,试想想,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己都不会按笔顺规则书写汉字、弄不懂主谓宾等,怎么能够来教学生写汉字、压缩或扩展句子呢?所以,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在培养方案中将之纳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并积极做好相关评价工作,致力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二)学生不够重视语言理论知识的学习
中小学一般淡化现代汉语知识教学。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要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文字在社会沟通、信息交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现代汉语和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练习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梳理有关语言文字结构和运用的规则,提高理性认识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尽管新课标语言文字运用要求较为明确,但由于现代汉语知识理论性强,内容多,在教学中不好操作,所以在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语文教师更重视人文性熏陶,基本上淡化语言教学,或者说,需要运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语文教师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用来解决问题的语言文字知识,譬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在数学方面有了较大提高。”这是一个缺少主语的病句,中小学教师可能联系句子谈一谈主语的特征等内容,但一般不会详细地讲解句法成分系统,学生所获得的语言理论知识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教师觉得教语言知识比较麻烦,中小学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也较为简单,大多数学生也不会很重视,更不会用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来钻研语言理论知识了。这可能导致一种后果,尽管学生在进入大学前系统学习了语文,但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现代汉语理论知识,现代汉语基本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学生一般不能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来分析语言,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新生的问卷调查中,需要应用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没有一个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来。也就是说,中小学淡化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教学,只是注重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学生缺乏语言理论的指导,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就大打折扣。进入大学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虽然觉得现代汉语知识很重要,但因为现代汉语是母语,学生能读能写,凭经验和语感能发现和解决部分语言文字运用问题,觉得完全能够应付小学语文教学,所以没有必要再深入学习现代汉语理论了,加之现代汉语理论比较抽象、枯燥,学校对现代汉语考核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大。
(三)教材编写相对滞后给现代汉语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部分高校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教材相同。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相同,所以在课程设置、专业要求上不尽相同。现代汉语课程虽然是两个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但教学目标、课时分配以及学生对现代汉语知识掌握的要求不一样,如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一般是5-8个学分,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般是2个学分,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高素质的中文人才,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等,培养目标、要求决定教学内容,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与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应该不一样。如果两者使用的现代汉语教材相同,就可能会出现“削足适履”的现象,必然给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教学带来消极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知识传授按照全、满、深、透的标准实施;教学手段通常是“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授课,那些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很难进入课堂。大学生正处于风华正茂年代,思想非常活跃,求新求异思维占主导地位,呆板、枯燥的课堂肯定对他们没有一点吸引力,如果学生事先没有了解现代汉语作为一门基础课在专业学习中重要性,就不会积极主动地钻研语言学理论知识了。现代汉语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做好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工作,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
三、解决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学好现代汉语,对于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语言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理论对小学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主要措施有:
(一)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建设
一是高校可将现代汉语课程列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在资源配置中向之倾斜。二是适当提高现代汉语在课程体系中学分比例,可提高到3-4个学分,确保现代汉语课程有较为充足的课时。三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增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环节,即组织学生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听课,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运用现代汉语中语音、词汇、语法、文字、修辞知识来进行教学的,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学习现代汉语知识。四是鼓励现代汉语教师进行教改教研工作,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探索出适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
(二)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要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组建一支专业、敬业的现代汉语教学队伍,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水平。所以现代汉语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现代汉语师资队伍专业化,所谓专业化,就是说任教现代汉语的教师最好是从事语言学研究的老师,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其次是做好现代汉语教师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现代汉语教师到小学课堂跟班听课,参加小学语文教改教研活动,参加相关语言培训班的学习等,加强与小学教育教学的对接。再次,鼓励现代汉语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精选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生动活泼的语言例子引进到课堂中来,建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加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针对这一特定目标、要求,我们应积极探索并编写出科学实用的现代汉语教学大纲,以此为基础,按照小学新课标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精选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如语音部分编写,我们应先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特点是不教理论问题,其拼音教学本质上还是传统的语文学,采用依托汉字的整体认读法,重视对字词句的掌握。而现行的大学现代汉语教材没有体现这种特点。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按照小学语文新课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把小学拼音教学的特点吸纳到教材的编写大纲中,尽量使用小学语文课本或生活中的语言例子,使之更贴近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做到实用性、工具性、专业性的和谐统一。其他诸如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教学内容均可按照此方法编写,突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特点,构建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现代汉语教材体系,从而使之成为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教材。当然,教材编写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需要一批专业教学研究人员去探索、去总结,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应该在人力、财力等方面做好组织保障工作。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该加强主导作用,加大对小学语文在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力度,使之及时更新现代汉语知识结构,以更好地胜任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选题质量
选题,即确定研究主题,是撰写学位论文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好的选题是确保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2011~2014年间鞍山师范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124篇本科毕业论文,总结现阶段毕业论文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选题情况统计
我们以届别为单位,对124篇论文(2011届27篇,2012届31篇,2013届31篇,2014届35篇)的选题方向进行分析。把选题初步分为四个模块:1.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包括以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语义、语用为范畴的基础性研究;2.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包括对学习者习得与认知的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学顺序、教材编写等研究;3.文化研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外文化比较研究;4.除上述三模块外,其他选题均归为这一模块。选题为前三个模块的论文完全符合本专业方向,选题为第四模块的论文主要集中于语言应用研究。
从统计数据来看,对外汉语基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和文化交流模块的论文共计100篇,比例为81%。选题为其他论文共计24篇,比例为19%。选题为对外汉语基础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增多,选题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逐年减少,选题为文化研究方向的论文篇数每年变化不大。从整体来看,四届论文的选题角度正向多元化发展。
关于对外汉语基础研究的选题分布不均衡:语用研究最多,共计16篇,占该模块的45%;其次是语法和词汇研究,分别为9篇和8篇,占该模块的25%和22%;再次是语义和汉字研究,分别为2篇和1篇,占该模块的5%和3%;语音研究四届为0篇,占该模块的0%。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角度的选题主要集中于对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共计35篇,占该模块的71%;其次是对语言要素教学的研究,共计12篇,占该模块的25%;再次是对教学法的研究,共计2篇,占该模块的4%。关于学习者习得和认知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向:偏误分析和习得过程研究。有34篇为偏误分析,占该选题角度的97%。值得注意的是,2011届毕业论文中有15篇的选题为偏误分析,占当年论文选题的56%。
关于文化研究角度的选题总体数量不多,选题角度主要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和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每届毕业论文均有该模块选题,且篇数变化不大。
模块四的选题呈多元化发展,且数量逐年增多。前两届(2011届和2012届)学生仅就家乡方言进行调查研究,后两届(2013届和2014届)学生论文选题角度得以拓展,开始关注网络流行语研究、商业用语研究,以及影视歌曲作品的语言研究。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毕业论文选题较为丰富,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是值得肯定的一点。但有个别论文的选题偏离专业要求,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下面,我们就选题范围和选题质量进一步剖析,寻找症结所在,以提升毕业论文质量。
二、选题情况分析
1.选题范围分析
根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本专业学生专业课程学习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以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为基础的汉语言类课程,以及以基础英语为核心的英语类课程;二是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在内的教学方面的课程;三是包括跨文化交际学、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与礼仪在内的文化类课程。毕业论文是对四年专业学习的综合性答卷,自然应该体现出专业性。从这一角度分析,选题范围应包括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文化研究。
2.选题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4届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成绩分析,我们认为论文选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选题能力不强,所选题目缺乏前沿性。题目过于陈旧,虽然可参考借鉴的成果丰富,但很难找到创新之处,论文几乎变为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第二,选题范围掌控不佳。有的选题过大,论文框架大且空;有的选题过窄,可论述内容有限,以致文章论述唆,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有的选题偏离专业方向,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跨专业选题,无法体现专业性。
3.优化选题的途径探索
做好选题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石,因此,应加强对选题工作的管理。
首先,学生和指导老师要提高对选题工作的认识。不能为了应付差事,随便报送一个题目了事,会给后期论文写作带来麻烦。选题过程中,指导老师充分发挥学业引导作用,可以根据学生专业兴趣,提供若干选题和参考资料,使之自主选题,避免学生盲目选题。
其次,明确选题范畴。有的学生完全根据自己喜好确立论文题目,完全偏离专业方向,显然不符合学业论文要求,因此,老师要严格把关,做好引导工作。并不是说本专业论文只能选择前三个模块的题目,语言应用方面的题目可以选择,我们完全可以专业视角分析社会语言,拓展论文选题范围。
最后,强化选题论证工作。选题审批工作应实行层级制:第一层级为学生向指导老师报送题目,同时应提交研究综述和论文思路,以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对题目的熟识度;第二层级为指导老师向教研室报送题目,专业教师集体讨论题目,既可避免题目重复,又可多层级审查;第三层级为专业负责人向文学院报送,最终完成本年度专业论文题目申报工作。
总之,选题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选题质量既能反映出学业水平,又能体现出对待论文的态度。因此,在毕业论文改革过程中,应该把提高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参考文献:
[1]王丽娟.高校毕业论文工作的改革探索――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本科毕业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6).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近年来本科和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大,探讨体现留学生在华学习情况和综合水平的学位论文,有助于完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体系。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三百余名东南亚留学生的毕业论文总体状况和选题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和纵向的深入性上都有提升,学术视野逐渐精细化和宽泛化。而且,选题方向与其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选择、文化交融度等相关,选题得分率与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亦呈现正相关联系。因此指导论文时应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以此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成熟。
中图分类号:H1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474(2016)01-0019-06
Analysis of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mong Overseas Students
――A Case Study of Southeast Asian Students in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CAI MingHong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 China)
Key words: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dissertations; topic analysis;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Abstract: As the number of overseas students at undergraduate and masters degree level is increasing, the investigation reflecting their studies in China and the overall level of dissertations can help build and improve the training system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students. A total of three hundred overseas students of Southeast Asian origin graduated from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between 2008 and 2014. The wide range of topics for the dissertations and the depth of the researches have improved judging from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overseas students papers and topic distribution, and the academic and liberal vis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refined. Meanwhile, the choice of dissertation topics relate posi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nationalities, characters, learning styles, employment options, degree of cultural assimilation, and so it is with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coring of dissertations and the gap between mother tongues and target languages. When supervising the preparation of dissertation, we should adopt the strategy of optimiz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nationality backgrounds to increase the rate of excellent dissertations and to promote the efficacy of the degree training programs. Therefore,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the cultivation of overseas students in China can be further upgraded and developed into a more mature one.
一、引言十余年来,伴随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遍地开花,至2015年已有61个国家和欧盟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球汉语学习者已达到1亿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不少国家与我国签署了双边学历、学位互认协定,来华留学生的规模逐年扩大。“我国在1978年正式为外国留学生单独设立了汉语言专业(当时为现代汉语专业),实施正规的本科学历教育”〔1〕。本科学历层次留学生比重和数量的增大,使学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完善问题浮上水面。毕业论文是留学生在华汉语学习的成绩总结和水平体现,也综合反映出国内所在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毕业论文涉及教育管理层面、教师指导层面、学生写作层面,是一个综合立体的系统。然而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罗青松所言,我国除个别院校外,大部分高校进行留学生学历教育的历史都不长〔2〕,毕业论文在留学生学历教育中的定位、标准、指导原则皆不十分明确,缺乏充分的教学实践与深厚的研究基础,在华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福建师范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自1984年起即先后接受了30多个国家近4000名来华留学生。本文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第一届至2014年第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7年内267篇本科毕业论文和2011至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为调查样本,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细致、系统的梳理,结合“质化”和“量化”标准,从研究方法与评阅结果两个方面深入原文,探讨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构建完善的汉语言专业留学生培养体系,促进留学生培养方案的完善和教学实践的改革。
二、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总体概况与国内诸多高校一样,福建师范大学近年在来华留学生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通过表1可知,2008年该校仅有6名学历毕业生,而到2010~2012年则形成一个小高峰,学历毕业生分别达到79名、52名、54名。据2011年新生入学统计数据显示,留学生来自23个国家,本科层次的学历生约占总数的一半,留学生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此外,自2011年始,硕士学历层次的留学生开始出现,每年平均约有16名毕业生获得硕士文凭。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1期蔡明宏基于国别差异之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剖析表1在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篇数年度分布情况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总计本科篇数6227952543123267硕士篇数000308131364福建师范大学位处中国东南海滨,频临东南亚,由于地缘因素,东南亚留学生占据多数。从表2可知,留学生中以印尼、越南、菲律宾的学生居多,次之是韩国、日本、蒙古等国,还有少量土耳其、德国等欧亚国家的留学生。菲律宾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名列前茅,印尼、日本、韩国留学生位居第二,蒙古学生毕业论文成绩较低。但总体而言,各国留学生的毕业论文平均成绩相差不是太大,波动幅度基本维持在80分上下。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不尽相同,如菲律宾学生乐观而懒散,印尼学生拘谨而勤奋,韩国学生倨傲而聪慧,日本学生封闭而刻苦,越南学生谦恭而内敛,蒙古学生粗犷而离群,他们在汉语习得策略上虽有高下之分,但是通过表2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数据可知,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够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组数据也表明,在华留学生来自迥然相异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学习汉语的起点不同、水平参差,要在汉语教学中竭力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均衡不同国别的汉语学习者的总体水平,这确实是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表2不同国别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情况
国家越南印尼菲律宾日本韩国蒙古土耳其德国人数99982486511平均分7881828181767878三、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选题分布探析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具有特殊性,它虽以语言学习为起点,但并不集中于单一的专业范畴,而是涉及与汉语相关的各种领域,包含汉语言本体、文化对比、中外翻译、历史民俗等,具有广泛性和某种程度上的跨学科性。福建师范大学留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从2008年的2种类型逐渐递增到2014年的8种,选题类型的丰富反映出的是高校近年来华留学生汉语培养体系的成熟和完善。本文将该校历年论文的选题分为“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语言本体研究”、“汉外翻译研究”、“文化研究”、“汉语教学研究”、“教材分析研究”、“海外汉语教育研究”等八个板块(见表3)。其中“汉外对比研究”又细分为词汇类、语法类、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分为偏误分析类、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包含文学类、哲学类;“汉语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类、计算机辅助教学类。具体情况如下:
1.汉外对比研究:①词汇类,②语法类,③修辞类
2.汉语习得研究:①偏误分析类,②习得心理类
3.语言本体研究:①汉语言,②外国语言
4.汉外翻译研究
5.文化研究:①文学类,②哲学类,③文化类
6.汉语教学研究:①课堂教学类,②计算机辅助教学类
7.教材分析研究
8.海外汉语教育研究
有学者调查发现,汉语言留学生以前在论文选题上一直是文化类居于首位,如北京语言学院1989~1991年汉语言留学生文化类选题占到70%以上;复旦大学留学生毕业论文也偏重于文化,语言类题目的论文数量极少,98届毕业生汉语方面的论文仅一篇,99届汉语方面论文仅5篇,其余均为文化选题;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留学生毕业论文语言类选题约占23%,文学文化类选题占到77%;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的情况也基本如此〔3〕。
从表3可知,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留学生确实仅有两种论文选题:“汉外语言对比”和“汉语习得研究”。但此后选题逐步丰富,自2012年之后,选题类别便已达到六七种。并且,“汉外语言对比”方向的选题增添了修辞类,“汉语习得研究”方向增添了习得心理类,“文化研究”方向增添了文学类和哲学类,“汉语教学研究”方向增添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类。除此之外,自2012年起还出现了崭新的选题类型,即“汉语教材分析”和“海外汉语教育研究”,这都体现出了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早年有学者研究指出,高校留学生论文普遍存在选题失衡、不当、单一、表层化等问题〔4〕,而近年来随着学历教育的进一步规范和深入,留学生论文选题在横向的丰富性与纵向的深入性上显然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表32008~2014年论文选题类型分布情况
汉外
对比
研究语言
本体
研究汉外
翻译
研究文化
对比
研究汉语
习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汉语
教育汉语
教学
研究选题
类型2008400030002种20096111110016种2010283015250065种2011223016310045种2012170112223527种20133204191417种20146204151417种此外,据调研,历年选题较集中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三个方面的比例分别占论文总篇数的32%、34%、18%(见表4)。这是符合汉语言专业的培训目标和方向的,留学生迥异的语言文化背景以及所接受的汉语言专业教育,必将使其产生强烈的对比意识和敏锐的跨文化视野。而文化类选题也不再占据多数,语言类的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已然高居榜首,这也反映出近年来高校在汉语言专业培养体系上的完整和均衡。其实,学位论文是反映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晴雨表,敢于挑战难度系数较高的选题,摆脱表42008~2014年论文选题比例和分数分布情况
类别汉外
对比
研究语言
本体
研究汉外
翻译
研究文化
对比
研究汉语
习得
研究教材
分析
研究海外
汉语
教育汉语
教学
研究篇数87102499351214百分比32%4%1%18%34%2%4%5%平均分8079817880828180最高分9389878889858688最低分6170756163807570文化选题的扎堆,敢于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丰富选题类别,这从某种程度而言,体现出的是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表4还反映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被广大留学生认为生动形象、容易写作的文化类选题,论文平均成绩居然是倒数第一。这一现象充分说明,虽然鲜明、生动、活泼的文化现象研究表面上看起来比枯燥、繁琐的语言分析好操作得多,留学生避难就易,把目光聚焦在文化类选题上情有可原,但是,文化类的论文也易犯空泛、肤浅的毛病,如不少以“茶文化”、“酒文化”、“中国京剧”、“中国功夫”等为选题的论文,往往过于宽泛、缺乏焦点、欠缺深度。其实,“语言对比”和“文化对比”作为留学生论文选题的两大母题可谓各有特点:文化类的题目貌似易写,高分难得;语言类的题目貌似难写,深度易显。在论文选题的引导方面,教师可以将不同选题的优劣所在告知学生,尽量消除选题扎堆现象,避免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历年选题中除了汉外对比研究、汉语习得研究与文化对比研究这三个选题以外,其他选题所占的比例还是过小,皆在5%之下徘徊,这一点也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论文选题引导方面加以完善。
从表4还可知,不同的选题在论文成绩方面差距并不大,基本上在80分上下。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少毕业生都会陷入一个误区,即迷信所谓的“有些选题易得高分、有些选题易得低分”,这其实是一种误解。通过历年选题分布呈现出的成绩对比可见,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的。尽管选题繁杂,8个板块的选题细分下去大约有15个子题,但是无论选题的丰富性如何提升,选题得分的倾斜性和失衡性其实并不存在。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可以发现,易得最高分的汉外对比、汉语习得与文化对比三种选题,恰恰又是最易得低分的选题,三类选题的最高分可以分别达到93、89、88,高于其他选题,但最低分也可以分别低至61、63、61,远低于其他选题。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现象:同样的选题有人可以写成优秀论文,有人却仅达到及格的底线,这对于将注意力都集中在选题投巧上的学生来说应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见,数据分析的方式也能为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总体而言,越南留学生和菲律宾留学生在选题的广度上完成得最好,皆达到了8种选题,次之是印尼学生,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的选题范围则较狭窄(见表5)。如果将8种选题分为语言板块(汉外对比、偏误分析、汉语习得、汉语本体)、文化板块、教育教学板块(汉语教学、教材研究、海外汉教)三类的话,从表5的数据可见,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达到88%,文化类和教学教育类各占6%;越南学生语言类的达到67%,文化类的占27%,教育教学类为6%。很明显,大多数印尼学生选择语言类的选题,越南学生的选题情况也类似。这两个国家的学生在汉语习得方面一向以严谨、认真的学习风格著称,他们往往把汉语当成一门语言学问来认真研究。而菲律宾学生则完全相反,菲律宾学生选择语言类选题的占37%,文化类的占21%,教育教学类占42%。菲律宾学生通常不如印尼、越南学生表5不同国别留学生选题与分数分布情况
印尼平均分百分比
(%)韩国平均分百分比
(%)菲律宾平均分百分比
(%)越南平均分百分比
(%)日本平均分百分比
(%)蒙古平均分百分比
(%)汉外对比37815083884397725876072偏误分析3082002183781002083汉外翻译00004752870000汉语习得197900481177725792081汉语本体282177700283127000文化研究687338021832777258100汉语教学381001381581138000教材研究00002182000000海外汉教383008791820000总评818182788176勤奋沉静,他们活泼好动、懒散乐观,他们的兴趣点更加均匀和分散,选题分布的匀称度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但对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又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这可能与福建师范大学长期与菲律宾中正大学签署的“2+2”协议有关,该协议要求学生在学成之后必须回到菲律宾的华校完成规定年限的汉语教学工作,很多菲律宾留学生很清楚自己毕业之后的工作去向,所以在论文选题方面也自然更加关注汉语教育教学方向。而韩国学生和蒙古学生对于教育教学类选题的关注度皆为零,韩国学生语言类的选题达到67%,文化类的占33%,教育教学类为0;蒙古学生则执拗地百分百选择语言类题目。两个国家的学生皆偏好于汉外对比选题,选择该类题目的韩国留学生达到了50%,蒙古留学生达到了60%。相比而言,对文化类选题较为关注的是韩国、越南与日本学生,三者对文化类的关注度分别为33%、27%、25%,远比其他国家高。这几个国家可以说是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可见文化的互通和共鸣确实激发了留学生的研究兴趣。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论文选题方向与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息息相关。
从表5可知,在国别平均分方面,日、韩都在汉语言本体选题上得分最低,分别仅有70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皆有相通相似之处,但也许恰恰因为如此,他们对于汉语特征的敏感度则较低。但是韩国、菲律宾、日本在汉外对比方面得分又最高,分别是83分、84分与87分。与日韩学生一样,菲律宾留学生也与汉语渊源匪浅,约90%的菲律宾学生是祖籍为中国福建的华裔,也许当母语与目的语有着相似相近的历史源头时,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便较能游刃有余。印尼和越南在汉语习得方面得分最低,分别是79分和77分。这两个国家的母语与汉语差距较大,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难度也更大,对汉语习得选题的失分也许恰恰反映了这种现象。由此可见,论文选题的得分率同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确实隐约呈现出某种正相关的联系。
四、结语毕业论文是在华留学生经过系统学习的理论总结和水平呈现,论文的总体质量和选题分布充分体现出高校对留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指向。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至2014年七届汉语言专业留学生267篇毕业论文及2011年至2014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四届留学生64篇硕士论文的实证调查,笔者认为近年来在华留学生的学位论文存在以下几种特征,并对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出建议:
1.留学生在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有了显著提升,学历教育的规模和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是留学生总量的增减并不一定对论文的整体质量带来正相关影响。相反,学历生数量的增多给导师指导、学校管理等诸多学位论文培养层面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华留学的学历生总量应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畴内,尤应与所在院校的师资数量、行政资源相匹配。论文写作指导课也应与其他写作课程完成顺利衔接〔5〕。有鉴于此,我国不少高校也开始对盲目跟风、扩大招生名额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了理性思考和回归。
2.以国别作为考察变量可以发现,虽然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不尽相同,在汉语习得策略上的优劣势有所不同,但是其毕业论文平均成绩显示,在华期间,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的汉语言学习,各国留学生基本上能够降低国别差异带来的语言习得障碍,汉语水平能达到总体较为均衡的状态。这一点充分反映出高校在教学中能够较好地把握国际汉语教学领域的重难点所在,实现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3.从选题类别的角度看,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论文选题在广泛性和跨学科性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论文选题已达到15个类别,体现出留学生学术视野的精细化和宽泛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2000年之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文化类选题占压倒性多数的状况,而今这种压倒性现象已得到较大改善,这体现出留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知识能力提升带来的学术自信。
4.论文选题尽管实现了丰富性的提升,但是在平衡性上仍有所欠缺,不少选题所占比例过低。其实据数据分析可知,不同选题在平均成绩上并不存在倾斜性和失衡性,高校在学位论文的分数把控上还是比较到位。但不少留学生仅根据感性认识就做出择易避难的主观判断,则会造成选题扎堆的负面现象。这一点应引起高校教学部门的重视,须多在教学设计和选题引导方面加以改进,避免学生怀着投机心理进行论文主题的抉择。
5.据数据分析可知,论文选题方向与国别差异存在着正相关的趋势。留学生的国别、性格特征、学习风格、就业去向、文化交融度等都会影响选题的方向,并且论文选题的得分率也同所在国的母语、目的语的间距关系具有一定的正向关系。因而在论文指导方面,导师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国别背景采取优化策略,引导留学生扬长避短选取选题,同时鼓励学生多选取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论文选题,这类具有应用价值的选题能够“引导学生学会在理论的启示下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后能够运用合适的理论进行解释”〔6〕,这样无疑会有助于提升学位论文的优秀率,实现培养方案有效度、科学化的整体提升。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是高校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实现和检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历年在华留学生学位论文的数据分析,将会对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提供更加鲜明立体的辅助与参考,从而在论文选题的科学性、论文质量的提升度、培养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更加合理的改革和完善,最终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李冰.跨文化背景下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毕业论文特点研究〔C〕∥中国跨文化交际学会编委会.第十届中国跨文化交际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海南:海南大学出版社,2013:1-6.
〔2〕罗青松.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初探――谈对外汉语学历教育高级阶段写作教学的原则与方法〔C〕∥ 陆俭明.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3-160.
〔3〕亓华.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特点与规范化指导〔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6,(1):6-11.
〔4〕吕军.留学生语言类学士论文选题问题研究〔J〕.人文丛刊,2006,(1):53-61.
〔5〕陈淑梅.汉语言本科专业留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设置浅议〔J〕.海外华文教育,2012,(1):24-33.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来华留学研究生;研究生教育;学位论文;撰写语言
作者简介:张良(1973-),男,浙江嵊州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许永旺(1953-),男,浙江平湖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浙江 杭州 31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浙江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立项课题(项目编号:Y201301)、2014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4SCG01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43-02
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培养实践中,经常遇到学位论文用何种语言的撰写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高校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语言所持的两种对立观点、国内外的规定与做法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学位论文撰写语言:汉语还是英语
一种观点认为,来华留学研究生理应要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我国高校对招收国外留学生来华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除英语授课专业之外,一般有明确的汉语水平要求,对汉语水平尚未达到规定的标准,由学校安排补习一学年汉语后,方可进入专业学习。因此,留学生在入学前已具有一定的汉语基础,又经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导师的指导,完全有条件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
第二,留学生到哪国留学,就用哪国的官方语言撰写,这是天经地义,也是国际惯例。如中国学生到国外就读攻读学位,就是用就读的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撰写,没听说可以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获得国外的学位。“国际上各国学位论文都必须用该国文字撰写,这是维护民族尊严和国格的原则问题,不能马虎。”[1]
第三,国务院学位办、省学位办都会定期对已毕业的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查。如抽查到用英语写的学位论文,而学位办要求提供中文版的话,如何解决?找该论文的作者,根本找不到,因为留学研究生早已毕业回国了;请人翻译,不但牵涉到翻译费用及谁来承担费用等问题,更为主要的是翻译成中文版后的学位论文能否完整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还是个疑问。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来华留学研究生要用外语,主要是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外语尤其是英语,它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教育国际化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中国高校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对学位论文就得用外语(具体用何种外语,主要是根据留学生所属国的官方语言来定),主要是用英语撰写。这也是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国际接轨的一个具体的表现。
其二,全英文教育现在是一个趋势,在高校国际化的驱动下,国内各高校通过合作办学来推动全英文教学,如清华大学就有十几个硕士专业招收英文教学的留学生,甚至很多学校本科都开出了全英文授课的专业。国际上很多非英文国家,如法国、德国和日本,为吸引留学生也开始招收用英文教学的留学生。因此,考虑到目前我国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于亚非地区和我国周边国家的状况,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有利于吸引更多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生源,扩大来华留学研究生规模。
其三,目前对受到国家政府奖学金资助的博士研究生多数是全英文授课的,这部分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总体上是不错的,如在浙江大学学习的采用全英文教学的博士留学研究生已在SCI和nature期刊上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
以上两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提出学位论文的撰写语言,均有其可取之处。那么在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实践中究竟如何来确定学位论文的撰写语言?
二、国内外高校对学位论文撰写语言的规定与做法
1.我国的政策规定
对来华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用何种语言撰写,国家在《学位[1991]17号文件》中规定:攻读我国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以及艺术、中医和临床医学等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来华留学生,应用汉语撰写和答辩论文……攻读其他学科、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来华留学生……可以用汉语、英语和法语撰写和答辩。
此规定使我国各个培养单位有了相应的政策依据。考虑到20世纪90年代初时,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规模小,尤其是学历生人数更少的现实情况,此规定对规范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与学位论文的撰写起到了积极的意义与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此规定显示出了它的不足之处:规定过于具体,没有考虑到各个学科内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考虑的因素过于单一,只是单从学科的特点出发,没有结合来华留学生的生源情况、论文的研究领域、授课语言等种种实际情况加以综合考虑。这使得各个培养单位在执行此规定时产生困惑和一定程度上的无所适从。
基于此,国家对撰写语言规定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教育部第9号令规定:汉语为高等学校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基本教学语言……高等学校可以根据条件为外国留学生开设使用英语等其他外国语言进行教学的专业课程。使用外语接受学历教育的外国留学生,学位论文摘要应当用汉语撰写。
2.各个高校的做法
我国各个高校以上述文件为依据,根据自身学校的类型、学科特点与本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状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笔者通过分析比较了综合型、理工类、农学类、医学类等不同类型与特色的大学后发现,对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撰写语言的规定大同小异,基本要求是按照“趋同管理”原则,一般要求用汉语撰写,如用英语撰写,须提供中文摘要。
如清华大学在《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2009年7月修订)中规定:留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一般与中国研究生相同。学位论文可用汉语(须有英文摘要)或英语(须有中文摘要)撰写。[2]
北京大学也有类似规定:经研究生院批准、教学语言为英语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项目的留学生,学位论文可以用英语写作,但必须用中文撰写详细的论文摘要。[3]除了经国家主管部门特别批准的个别院系与学科专业,如“非洲硕士班”外,要求来华留学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一律用汉语写成。[4]
3.国外高校的做法
在国外,一般要求是用攻读学位所在国的官方语言,但也有用其他语种撰写的情况。据曾经留学国外的专家介绍,在德国,由于德语比较难学,不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积累,想用三四年的时间,用德语撰写学位论文,是比较有难度的,因此德国高校也允许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
三、影响留学生学位论文撰写语言的因素探讨
1.学科特点
根据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与特点、对不同语种的要求来规定学位论文的撰写语言。如对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等专业而言,要求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是比较适当的。因为对这些学科而言,汉语不仅仅是留学生在华生活、日常交际、课程学习的工具,更是进行学术交流、科学研究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汉语语言本身也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内容。否则汉语不过关,如何阅读文献资料?如何学习?如何开展学术研究?而对如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外国哲学、世界史等专业,其学科的特点侧重于研究国外的文学、哲学与历史或进行中外对比,对外文的要求相对较高;工科专业,在开展实验研究中,要经常性查阅国际性的期刊和外文研究资料,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动态和前沿。因此要允许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
2.学位论文研究领域
在实践中,我们曾遇到这样的例子。笔者所在学校有一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硕士留学生,孟加拉国人。其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吉檀迦利》孟加拉原版与英译比较研究。《吉檀迦利》是孟加拉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诗集。它最初用孟加拉语写成,后又由泰戈尔本人翻译出版了英文版的《吉檀迦利》。我们同意该留学生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的申请,主要考虑到诗歌的特点与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如果用汉语撰写,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环节,更为重要的用汉语可能难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和韵味,而且有些专有名词也很难找到合适的汉语词汇来翻译。
3.研究生生源
当前,我国留学研究生生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在国内高校获得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后继续攻读学位的,或在我国有较长时间的工作经历或生活经历后攻读学位的;二是直接来自国外。
对于第一种情况的留学生,经过硕士或博士阶段的学习,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既是必须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如我校有一位留学硕士研究生,其用汉语撰写的学位论文《先秦儒、道和古希伯来之生死观比较》,在浙江省学位办“双盲评审”的抽查中获得了87.7的高分,在全省所抽查的同一一级学科的61篇硕士学位论文中名列前茅,比参评的许多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成绩还要高。
对于第二种情况的留学生,要结合其来源国和在国外的学习情况等确定。如对来自英美等美洲国家的留学生,英语是他们的母语,英语基础和水平都非常好,应该允许其用英语写作学位论文,当然,如果留学生在本国或中国有过汉语学习与训练的经历,能用汉语较为准确流利地进行表达,也可用汉语写作学位论文;对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由于这些国家华文教育比较普遍,华文教育体系较完整,汉语基础和水平较好,适合用汉语写作学位论文。
4.授课语言
对采用全英语授课的专业,其学位论文宜用英语写作,总的指导思想是“用何种语言授课和指导,就用何种语言撰写论文的原则”。[1]
四、结论
对来华留学研究生,除用汉语或英语(提供中文摘要)之外,是否可以允许用其他外国语言撰写学位论文?依上述文件,对一些专业而言,是允许的。对此,我们的意见是不提倡、不鼓励,主要考虑到从全国范围来说,既精通该外语,又要对该专业、研究领域熟悉的专家与教授较少。另外要联系这方面的专家也实在很难,有时会影响到学位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当然,承担国家任务定向培养留学生、外语类专业留学生等情况除外。
综上所述,要确定学位论文的撰写语言,须结合国内外的规定与做法,根据留学研究生实际情况、毕业专业特点、论文研究领域及授课语言等方面综合考虑,区别对待。我们的结论是,就目前来华留学研究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而言,在硕士层面,建议大多数采用汉语撰写学位论文;理工农医专业,大多数以用英语撰写学位论文为宜。
参考文献:
[1]郭志平,王惠民,凌一清.关于来华留学生培养和学位授予问题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2,(3):54.
[2]清华大学.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EB/OL].(2010-11-08)/docinfo_out/board/boarddetail.jsp?column id=0020306&parentcolumnid=00203&itemseq=3546.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研究生手册2012年版[EB/OL].(2011-07-29)/document/20120903101957094383.doc.
汉语专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 汉语言文字学 科研能力 培养机制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准备阶段,因此,其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至关重要。鉴于此,我们特就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出一点粗浅的建议,以就教于方家。
一、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应具备的基础
(一)文化素养
我们所说的文化素养,即指基础理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硕士,其本科专业应该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或对外汉语等相关专业。他们在本科阶段,已经系统学习了语言方面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课程,文学方面有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等课程,即语言的有关基础知识与理论都具备了。
(二)专业基础
在本科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经过研究生阶段的专业训练,学生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基础,此时所学较本科时“专”而“深”。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全部内容都应与语言相关,不再开设文学方面的课程,这比本科要“专”;在语言的学习方面,也不再如本科一样统言“古代汉语”,而是细分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语法学”,每一门课程都比本科深入,而且,有些课程是本科未开设的。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本科素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这个基础,务求赅广、深厚,为培养科研能力作好准备。
专业基础除了上面所讲到的课程之外,还应当包括一些经典原著,如《说文解字》《尔雅》《广韵》及此类书的诠释校勘之书。特别是《说文解字》,对于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学习与研究均有重大作用,不可不读。
二、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学术型研究生生源构成
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从2007年开始招生,至2012年,已招收57人,其本科专业分布如下表:
年级 本科专业分布 各年级人数
07级 汉语言文学3 英语1 日语1 广告1 6
08级 汉语言文学1 英语4 对外汉语1 旅游管理1 7
09级 汉语言文学4 生物1 英语1 对外汉语2 广告1 新闻编辑出版1 翻译1 11
10级 汉语言文学1 对外汉语2 英语2 日语1 旅游管理1 社会保障2 工商管理2 国际贸易1 12
11级 汉语言文学4 对外汉语2 英语4 日语1 市场营销1 12
12级 汉语言文学7 日语1 数字媒体艺术1 9
从上表可以看出,浙江财经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专业分布较杂。其中08级和10级的学生中本科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只1个,这导致了授课中的两难境遇: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照顾外专业考入的学生,注重普及。有一些课程,即使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接受起来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根本没有专业基础的学生?这就大大阻碍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生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科研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仅仅是抱着拿文凭的态度,听课、学习的努力程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加强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还应当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三、多途径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
(一)强化授课以培养研究生的科研意识
1.有科研意识的授课
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环节,其显著特点是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其自主研究、探索的能力;不仅要研究生“学会”,而且要研究生“会学”。因此,研究生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传授知识与培养探求知识能力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传授基础理论和系统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学答疑、讨论、指导撰写小论文等具有研究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研究生逐步学会自主探究。教师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应注意教学方式和效果,研究生管理部门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激励机制,比如推行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召开研究生反映课程教学情况的座谈会、奖励课程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师等,以此来促使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不良倾向的转变,使研究生研究问题的能力逐渐得到锻炼,科研意识和能力获得提高。
2.介绍学术前沿
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教学。研究生不仅学习知识,更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科研能力,获得科研信息是一个方面。因此,教师在授课中,要加强科研信息的介绍,带领学生了解科研动态,紧跟学术前沿。教师要想介绍学术前沿,自己必须了解学术前沿,了解学术动态,了解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当然,教师介绍是一个方面,学生也可以主动去了解与掌握,比如经常阅读本学科的各种刊物,浏览学校图书馆的网页等等。
(二)开展读书报告会以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
读经典、读名著,这当然没错。但我们认为,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学生还应当读一些学术史、概论性的著作。如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何九盈《中国现代语言学史》(商务印书馆,2008);邵敬敏《新时期汉语语法学史(1978~2008)》(商务印书馆,2011);向熹《简明汉语史》(商务印书馆,2010);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商务印书馆,2010);方一新《中古近代汉语词汇学》(商务印书馆,2010);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严修《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0);袁宾等《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001);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中华书局,2007)等。
我们特别提倡阅读研究对象相同的著作,如:张双棣《吕氏春秋词汇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殷国光《吕氏春秋词类研究》(华夏出版社,1997);张美兰《祖堂集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曹广顺《祖堂集语法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11);叶建军《祖堂集疑问句研究》(中华书局,2010);林新平《祖堂集的动态助词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6);苏杰《三国志异文研究》(齐鲁书社,2006);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及其历史演变研究》(巴蜀书社,2010);吴金华《三国志校诂》(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王能宪《世说新语研究》(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吴金华《世说新语考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张叔宁《世说新语整体研究》(南京出版社,1994);张振德等合著《〈世说新语〉语言研究》(巴蜀书社,1995);蒋凡《世说新语研究》(学林出版社,1998);范子烨《世说新语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等专著。阅读此类著作,一是学习其写作思路,二是学习其不同的研究角度,这类著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
在阅读以上著作时,应当特别注意:学术源流、学术争议、学术方法、学术突破口即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写出读书报告,组织学术沙龙进行交流与讨论。
此外,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学善于笔记。记笔记包括以下方面:
1.详细的书目资料:
(1)作者;
(2)书或文章的名称;
(3)最初发表的时间、发表的刊物及所使用的版本;
(4)出版者、出版地、页码;
(5)期刊名称及页码;
2.记录图书的索书号,以方便再次查找;
3.它是原创性的还是对别人研究的评论?(使用的是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
4.它使用了哪些研究方法?
5.引用了哪些理论?
6.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三)开设科研方法课程以培养科研设计能力
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言,因此,开设科研方法课程,并结合实例来向学生示范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课程应当由导师来讲授,采取轮流讲座形式,每位导师就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介绍,重点是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介绍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会受益,教学相长。对教师而言,自己熟悉的领域自然能驾轻就熟;对学生而言,所学到的是老师亲历的,即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有方法,更有实例,现身说法,说服力大。总而言之,身教胜于说教。
(四)设立研究生科研项目以锻炼实际科研能力
学校应设立与培养研究生相结合的专项课题,增加结合课题研究培养研究生的机会,申请对象可限定为一年级第二学期以上的学生。对于某些一时难以获得科研资助的学科,学校可以考虑设立一些专项课题,让导师以专项课题为依托来指导研究生,并完成相应的科研内容。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多方面途径进行课题研究,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并从中熟悉研究步骤,学到研究方法。这对研究生今后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的写作亦有好处。同时,要早作准备,除了申报学校的课题外,还可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如2007级王晓丽同学的《“二拍”称谓语研究》因为准备得早,论证充分,且有一定的新意,2008年获省新世纪创新课题,得到1万元的资助。对于像浙江财经学院这样以会计、金融、经济管理为主力军的学校来说,汉语言文字学科的学生能获得省级课题,是很不容易的。2010年,2009级叶晨同学申报的课题,获得省新苗课题,同样获得1万元的资助。
(5)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以获取学术信息
晋葛洪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究活动是锻炼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术研究活动中,研究生可以获取前沿的科研信息、拓宽科研视野、活跃科研思维,从而增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为此,学校应当做到:
1.要求研究生内部定期开展学术研讨。
2.积极组织研究生听取学术报告。
3.开设研究生交流学术信息的平台。
语言学界有很多鼓励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做法,比如参加某某会议研究生免会务费、欢迎研究生旁听等等。教师应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完善专业领域内的学术活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研究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这方面,本学科已经取得成效,如崔山佳教授带领2007级学生王晓丽参加在江苏常州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吴语会议(2008),王晓丽同学在会上交流论文《浙江江山方言音系——兼与罗杰瑞先生商榷》,该文得到与会学者好评,论文入选《吴语研究》(第五辑);2010年,崔山佳教授带领2009级学生叶晨参加在浙江温州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吴语会议,叶晨同学在会上交流论文《台州方言中的量词重叠“ABA”式》,该文也得到与会学者好评,论文入选《吴语研究》(第六辑);2008级学生吴慧敏的论文《略论概数形式“三五”“五七”》入选第七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后因种种原因未与会。硕士生的论文能入选高质量会议,从中也可以说明我们学生的论文质量。此外,何华珍教授带领07级学生方国平参加国际汉字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交流论文;汪化云教授带领学生陈东刚、刘颖等参加国际官话学术研讨会,同样在会上交流论文。2008年9月,第十三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08级研究生王晓丽、方国玉作为会议正式代表与会,在会上交流论文。2012年3月,近代东亚语言接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2010级研究生余园园、凌素梅作为正式代表与会,在会上交流论文。随着本校汉语言文字学成为省重点学科,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会越来越多。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可谓一举多得。研究生参加会议的费用,可由重点学科解决,也可以在指导教师的课题经费中报销,这样的做法应该多多鼓励。
人文学院开展的每年一次的研究生学术报告会,对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学术型研究生论文的写作
论文是衡量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能力最重要的指标,而每一位研究生在毕业前,必须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才可毕业。因此,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写毕业论文既是重要手段,也是检验其科研能力的最好方法。
(一)汉语史的大背景
汉语史,着重是古代汉语,包括两个系统:文言与古白话(近代汉语)。文言的研究比古白话的研究要成熟、全面、深入。比如先秦典籍,不论是历史著作还是诸子著作,都有人研究过,但对一些古白话小说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如《古本小说集成》中的小说。另外,古代汉语又细分为文字学、音韵学、词汇学、训诂学、语法学,每一分支学科仍可进一步细分如下:
古代汉语 文字学 文字的形成
汉字的性质
形体演变
汉字的类型即文字理论(六书)
古文字 断代研究
今文字
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汉字规范化
俗字 中日、中韩、中越(汉字文化圈)
词汇学 单音词
复音词
词义问题 演变、引申、同义、反义……
语源、同源词
口语俗语词汇
分领域词汇 动物类、植物类、食品类、经济类、法律类、称谓语
外来词
音韵学 古音学 声韵调(分时分地)
今音学 《切韵》音系性质、声韵调、专书
等韵学
北音学 声韵调、专书
训诂学 训诂实践 各代的注释
训诂理论 各代的理论
训诂学史
语法学 词法 实词
虚词
短语(词组)
句法 处置式
判断句
叙述句
疑问句
被动句
语序
双宾语
否定句
存现句
述补结构
以上每个细分的学科以及其下的子目,均可作为选题的研究方向。
汉语史基本上分为上古期(上古汉语)、中古期(中古汉语)、近古期(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阶段,总体而言,这四个时期的研究都不深入,但相对而言,中古、近代汉语研究较为薄弱。蒋绍愚先生(1994:15)认为:“对近代汉语的研究在以前相当薄弱。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一些进展,但也仅仅是个开始,要把近代汉语研究好,任务还很艰巨。”王云路(2010:27)也指出:“整个中古汉语研究就显得相当薄弱了。”可见,中古、近代汉语的研究需要加强,这可作为我们选题的大致方向。就雅言与方言俗语而言,方言俗语研究相对较弱。很明显,雅言的研究要比方言的研究深入,因为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方言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致使东汉即已产生的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著作——扬雄《方言》后继乏人!就书面语与口语而言,书面语的研究较为全面、深入,而口语的研究则较为薄弱。我国的传世文献中,基本上都是书面语的记录,而甚少口语,即使有,鉴别也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对书面语的研究要比口语的研究深入。口语词与俗语词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就文献的地域而言,本土文献研究较多,域外文献研究较少。传世文献研究多,出土文献研究少,对出土文献进行分域研究也相对较弱。就领域文献而言,传统文献研究较多,佛教文献、道教文献等研究较少。“从东汉至宋,汉文佛典总数达2148部,8736卷,中古时期的汉语佛典约960部,2990卷,2400万字。与这一时期的中土口语性文献相比,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董志翘,2007:6)因此,分领域研究亦是一突破口。
浙江财经学院硕士点的近代汉语力量很强,崔山佳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词汇、语法;谭耀炬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汉语词汇;何华珍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汉字词(近年转向中韩、中越汉字词);叶贵良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敦煌道经词汇研究;杨建忠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上古楚方言研究,兼及明方以智《通雅》的研究,这也是近代汉语音韵的内容;汪化云教授主要研究汉语方言,同时也涉及语法化,这与汉语史特别是近代汉语有很大关系。就汉语研究的所谓“三足鼎立”来说,近代汉语研究成果最少,这也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又引进了王云路先生的高足,充实学院的队伍,师资力量中也有中古汉语的研究者,既为这个学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拓宽了学术平台。
(二)可供研究的语料列举
方言俗语与口语多数是一致的,因此,二者可合并研究。在扬雄之后,出现了许多记录方言俗语的著作,如东汉服虔《通俗文》、相传东汉崔寔《农家谚》、唐李义山《杂纂》、宋王君玉《杂纂》、苏轼《杂纂二续》、明代杨慎《古今谚》、明代陈士元《俚言解》、清翟灏《通俗编》、清钱大昕《恒言录》、清陈鳣《恒言广证》、清钱大昭《迩言》等等。研究方言俗语的著作有宋末元初胡三省《资治通鉴注》、宋丁度《集韵》、明方以智《通雅》等。敦煌变文中也有很多记录口语词的专书,如《俗务要名林》《字宝》,其中《字宝》亦可用来研究语音(关于近代汉语俗语口语词的研究,可参考蒋绍愚《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概况》第五章“近代汉语词汇研究”)。《齐民要术》中亦有重要的语料。还有一些语料,如人文学院资料室有全套的《古本小说集成》(68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全敦煌诗》(20册,作家出版社,2006)。佛教道教典籍也值得注意,有大量的处女地等待我们的学生去开垦。何华珍教授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访学期间,与该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早稻田大学赠予学院1万4千多册图书,为研究日本语言文字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人文学院资料室最近购买了《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30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韩国汉文燕行文献选编》(25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为中日韩越汉字文化俗字的进一步研究打造了良好的平台。韵书当中的词语释义也有很多研究空白。此外,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第一章第四节“汉语史的根据”详列现代方言、历代字书、甲金文字、汉字本身的结构、韵书韵图、历代韵文、姓氏地名、古人之名与字、外语中的汉语借词及汉语中的外语借词九种材料作为研究汉语史的根据,也为研究生研究题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
(三)论文选题的原则
选题如挖井选址,挖井首先要通过调查勘测,找到水脉,否则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最后也会滴水未见。以下几点,是选题当中应当注意的:
1.选择前人未做过的题目;
2.从平时学习的“疑惑”处入手;
3.从有争议的问题入手;
4.从新角度新方法入手,老题新做;
5.选择新材料。
选题不宜过大,亦不能过小。大了自己不易把握,且易流于空疏;小了又不利于成篇。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题目。选题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但研究生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也要勤思考,勤动手。有时,导师给定的题目可能不是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自己无兴趣而难以动笔或无写作动力,最终仍不能完成论文。
当然,导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帮助学生选好、选准论文选题。如何华珍教授要求日语专业的学生把中日汉字词作为选题方向。崔山佳教授指导的2009级学生中有社会保障专业毕业的,学生又是河南人,就要求她选择清代河南人李绿园的《歧路灯》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对象,对《歧路灯》的经济类词语进行研究作为论文的选题。同时,导师也要考虑学生的地域特点。山东大学著名语言学家冯春田先生的好多博士生以山东籍作者的作品,如《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俚曲集》作为选题对象,一些博士生系统地研究了这三部作品的代词、助词、词缀、句式等。受此启发,崔山佳教授也要求河南籍学生选择《歧路灯》作为论文选题的对象,如《歧路灯》述补结构研究、《歧路灯》詈骂语研究,还有上面所说的《歧路灯》经济类词语研究。有的学生还与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结合起来,如谭耀炬教授指导他的学生分别撰写了《五代史平话》的程度副词研究,《五代史平话》的被动句、述补结构研究就是很好的例证。
(四)文献综述的撰写
在论文题目选定后,文献综述的撰写是对论文题目进行论证的一环,也是了解学术动态、与论文题目相关信息的重要手段,因此文献综述的撰写十分必要。
文献综述是针对选题,在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这一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合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加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则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在文献综述的撰写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分析。根据需要提炼材料,如按主题的密切程度进行综述;按年代顺序进行综述;按问题不同进行综述;按观点进行综述(赞成,反对,中立)。
在评述特别是评论他人观点时要引用原文,并要注明他人观点、模型、图表、数据的出处,指出前人的不足,说明论文研究的必要和价值。最后做出简要总结,准确反映主题的内容,这也是对前人工作的肯定。
文献综述的撰写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类似于开题报告,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搜集资料
首先是利用图书馆,其次是利用网络。具体而言,主要应当关注以下几类材料:论文集、论文索引、争鸣文章综述、报刊复印资料(人大复印资料)、年鉴(按学科或门类编纂的编年性资料)、文摘资料、刊名目录预告、各种目录书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及各种数据资源与数据库,特别是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等。
2.鉴别资料
接下来必须心平气和、坐得稳冷板凳。古人云:板凳甘坐十年冷。狠下功夫,扎实研究,才能取得突破。通过搜集资料,我们会有很多材料,且现在资源、信息的获得已经十分便捷,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也越来越多。搜集资料只是论文写作的一部分,也是科研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在众多的资料当中,哪些资料是有用的?用处有多大?哪些材料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认真、细致地鉴别。鉴别的原则,一是要看与论文题目的相关度,二是要看材料的新颖性,三是要看材料的真实性,四是要看材料的可信度。
3.结构成篇,完成论文
一篇论文,一般由绪论、本论、结论组成。绪论也称引言、引论、绪言,即开头部分,一般是介绍背景,引出问题或提出论点;本论即正文,是整篇论文的主体;结论也叫结语或结束语。
论文动笔之始,一定要有提纲,在写作提纲的过程中,可以自己给自己提问题,比如郭锡良先生《再谈马建忠和〈马氏文通〉》这篇文章,就给自己提了三个问题:第一,马建忠是什么样的人?第二,怎样评价《马氏文通》?第三,怎样看待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因此,对于自己的选题,有些地方肯定是自己不清楚的,那么,就把这些不清楚的地方设成若干问题,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样一来,问题回答了,论文也就写成了。
论文的层次性在写作时也应当引起我们足够重视,这是学术论文最基本的要求。论文层次清楚了,一是说明作者自己思路是清晰的,二是读者阅读时也较易把握作者的思路。
通过以上措施,教师和研究生共同努力,即使是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也会逐渐培养起对本专业的兴趣,乃至培养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相应的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
社,2000.
[3]严修.二十世纪的古汉语研究[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4]袁宾,徐时仪,史佩信,陈年高.二十世纪的近代汉语研究[M].
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
[5]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董志翘.中古近代汉语探微[M].北京:中华书局,2007.
[7]王云路.中古汉语词汇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336.html汉语专业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学习孙建锋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有感10-24
老师实习心得体会200字08-30
青鸟的读后感08-10
教师行政辞职申请书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