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1篇
现如今,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明确了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同时也提出了将国民素质全面提升的根本宗旨。当前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提升人才的培养力度,如何做好科学人才的创新培养,就其实质性而言,在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科学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而科技竞技活动在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积极主动地进行,同时借助科技竞技活动,学生将会产生相对强烈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科技竞技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借助竞技活动,对竞争和挑战的氛围加以营造,进而对学生的竞争意识加以培养。此外,将科技竞技活动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不仅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质以及高尚的情操,也保证了各个学科能力之间的综合运用,对科技活动的成果加以巩固,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而言之,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更应该适当地融入科技竞技活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竞争意识,为我国人才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
开展科技竞技活动,进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就要立足于当前,正确地认知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要做好教学的充分准备,对于如何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并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做好备课的准备开展科技竞技活动,提高小学科学教育实效性,科学教师就要做好备课的准备,将本节课的内容贯穿整个学段,并将各个单元的知识重点融入备课的主要目标中,对教学的度加以把握,做好材料的准备,适时对实验进行改进,并对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加以采用,尽可能地做到人人参与的效果。
(2)对探究任务加以明确,并借助任务驱动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明确探究任务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同时结合科技竞技活动的任务和内容进行充分的探究,加强同学之间的观察交流,对学生自由探究的欲望加以满足,引领学生对新的任务以及新的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探究,进而对学生思考能力和探究实践能力加以培养。
(3)将小组学习的作用充分发挥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科技竞技活动,做好对学生的和谐化管理。要想充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就要将科技竞技活动进行分组进行,充分发挥小组间的学习作用,保证小组成员人人参与。坚持长期的小组参与学习,不但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还能保证科技竞技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全面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小学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定期地开展科技竞技活动,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以及信息收集整理总结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动脑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际的科学探究能力。
(5)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科技竞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保证有一定的评价环节。小学生的科学教育更要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素养、沟通能力以及团结合作能力进行综合性的培养,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科技竞技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实验过程进行观察,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次科技竞技活动开展之后,对其活动进行总结,并分享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三、结语
总而言之,科技竞技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小学科学教育的实效性,为我国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辽宁省;科技论文;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C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05-02
科技论文是科学活动产出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对一个地区的科技论文的产出量及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从一个侧面反映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发展性,揭示一个地区的科研发展的现状、科研实力、科技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本文通过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布的辽宁省2009年发表的国内外论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区域优势及科技环境,以供政府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判断和决策参考。
1 2009年辽宁省国际论文统计与分析
1.1 辽宁省国际论文产出情况
2009年,SCI、EI和CPCI-S收录的中国科技论文数量280 158篇,比上年增长3.43%,占世界科技论文总数的12.29%,居于世界第2位。其中辽宁省科技论文数继续增加,共11 933篇,比上年增长7.48%,占全国科技论文总数的4.26%,排在全国第7位,与上年位次相同,位于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山西、浙江之后。2009年,SCI、EI和CPCI-S收录的辽宁省科技论文数量分别为4 612篇、4 844篇和2 477篇,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24%、5.21%和4.75%,居于全国第9、5、6位。
1.2 辽宁省国际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辽宁省发表的国际科技论文广泛分布于40多个学科,其中最多的学科为化学,占论文总数的16.40%,其次为材料科学,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和计算技术,分别占论文总数的10.72%、10.42%和10.37%。排在第5~10位的学科分别是物理学(占论文总数的9.20%,下同),力学(6.04%),数学(5.82%),生物学(3.95%),机械、仪表(3.01%)和冶金、金属学(2.72%)。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辽宁省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和冶金、金属学排名靠前,位于第3位;药学、林学和材料科学位于第4位;力学和物理学位于第5位,可以看出辽宁省在这几个学科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在畜牧、兽医,核科学技术,地学,中医学方面较弱。
1.3 辽宁省国际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
从国际科技论文的来源机构看,2009年辽宁省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81.52%分布于高校,17.46%分布于科研机构,0.33%分布于公司企业,另外0.69%分布于医院(不包含高等院校所属医院,下同)等其它机构。可见辽宁省国际论文的产出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论文产出较多,在SCI收录的四种类型论文数,EI和CPCI-S收录的论文数居前的中国高等院校中,均排在前50名。(见表1)科研机构中,被SCI收录的四种类型论文数,EI和CPCI-S收录的论文数居前的均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的研究院所。
1.4 辽宁省国际论文被引情况
辽宁省国际科技论文在2009年被引用5378篇,排在全国第7位,被引用17 816次,篇均被引用3.31次,影响力排在全国第8位,与2008年位次持平。2004~2008年SCI收录的辽宁省科技论文在2009年被引用5191篇,排在全国第7位,被引用16 978次。大连理工大学以1383篇论文被引4 250次,排在高等院校的第17位,成为排名前50位中唯一一所辽宁高校。
2 2009年辽宁省国内论文统计与分析
2.1 辽宁省国内论文产出情况
2009年,CSTPCD收录的辽宁省科技论文20801篇,比上年增长3.99%,占全国科技论文总数的3.99%,排在全国第12位,比上年下降一位,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山东位于前5位。
2.2 辽宁省国内论文的学科分布情况
2009年,CSTPCD收录的辽宁省科技论文中,临床医学所占比例最大,为20.85%,其次为农学(7.00%)、计算技术(6.61%)和药学(4.92%)。排在第5~10位的学科分别是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4.30%,),中医学(4.16%),化工(4.07%),基础医学(3.96%),冶金、金属学(3.90%)和机械、仪表(3.77%)。与国内其它地区相比较,辽宁省冶金、金属学排在第2位,安全科学技术排在第3位,工程与技术基础学科,机械、仪表,水产学,材料科学和环境科学排名都在前5位,但是畜牧、兽医,核科学技术,地学,林学,动力与电气学科排名较后。
2.3 辽宁省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情况
2009年辽宁省在国内发表科技论文的机构分为高等院校、医院、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和其它机构,分别占论文总数的75.51%、9.21%、7.61%、3.71%和3.97%。可见,高等院校和医院是辽宁省国内论文的主要产出机构。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以2039和1779篇论文位于国内高等院校排名的第35和46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925和868篇论文位于医疗机构排名的第13和20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273和187篇论文位于研究机构排名的第17和38位。
2.4辽宁省国内论文作者情况
如表2所示,CSTPCD2009年收录的辽宁省科技人员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1 892篇,同机构、同省、省际和国际合著论文在全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分别达58.42%、19.11%、12.33%和1.04%。国际合著论文217篇,占中国科技人员的国际合著论文地区排名第5位。
3 辽宁省基金与资助产出论文情况
2009年,辽宁省科技论文中由各类科学基金资助产生的论文9479篇,较上年增长13.25%,占全部基金论文的比例为4.20%,居全国第9位,排在前8位的分别为北京、江苏、上海、山西、广东、湖南、湖北和山东。辽宁省基金论文数占本省国内论文数的45.57%,比2008年增长2.17个百分点。
4 结论
4.1辽宁省科技论文总体水平和影响力居全国中上游水平
2009年,SCI、EI、CPCI-S和CSTPCD收录的辽宁省国际国内科技论文共34538篇,排在全国第9位。SCI、EI和CPCI-S收录的辽宁省国际论文11933篇,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7位;CSTPCD收录的国内论文20801篇,排在第12位;国际国内论文比排名第7位。辽宁省国际科技论文被引总次数为17816次,影响力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在第8位;国内科技论文被引用53028次,影响力排在国内第13位。可见,辽宁省国内外科技论文总体水平和影响力居全国中上游水平,国际论文的发文数和影响力在全国的地位都高于国内论文,国际论文的发展强于国内论文。
4.2 辽宁省科技论文学科优势明显
2009年,辽宁省发表的国际论文有82.93%的学科进入全国排位前10名,国内论文有72.50%的学科进入全国排位前10名;冶金、金属学、材料科学在国内外科技论文的全国排位中均在前10名,同时在SCI收录的中国材料科学领域科技论文的前20位机构中,辽宁省占有3家(中科院金属所、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充分表明了这些学科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但是在畜牧、兽医,核科学技术,地学学科方面科研水平较弱。
4.3合作成为辽宁省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模式
2009年,CSTPCD收录辽宁省发表的论文中,合著作者占90.9%,其中以同机构作者合著的方式最多。辽宁省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数占4.60%的比例位于全国第五位。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科技文献 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科研评价发展的高峰时期,科研管理专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评价方法[1]。科研评价是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和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2]。而在科研评价中,科研产出始终作为科研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各个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在原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重新设计,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针对科研机构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
1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
科技文献是基础性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表征一个国家、地区基础性研究实力的主要指标[3]。近二十年,一直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作为评价科研能力水平和科研成果的重要指标。科技文献产出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宏观上评价国家的科研创新水平,反映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中观上评价科研机构的科研业绩,反映了科研机构的学术、科研水平及科研机构间的竞争力;微观上评价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反映某个机构的团队或个人的学术地位和影响。
2 科技文献产出的要素
本文通过对科技文献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各种要素以及要素间的语义关系。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统计分析,可以展开计量分析、主题揭示、关联挖掘和综合评价,从而获取对科技文献产出相关要素更深入全面的认识。
2.1 科技论文产出的相关要素
从科技文献中可以获得题名、摘要、作者、作者机构(单位)、关键词、参考文献、分类号以及基金项目等相关要素。科技论文的相关要素如下:
(1)科技论文是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论文(题名、作者、机构(单位)、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发表期刊或会议)。
(2)作者,科技文献的主要创作者,是科技文献产出的源头。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邮箱、研究兴趣)。
(3)期刊,科技文献产出的媒介和主要载体。期刊(名称、ISSN、主办单位、地址、邮箱、出版周期、是否核心、影响因子)。
(4)机构(单位),是科研人员联系形成科研团体的主要方式。机构(名称、地址、邮编)。
(5)基金,是资助基础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式。基金(名称、编号、类别、起止时间、额度、主持人、依托单位)。
(6)关键词,作为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内容提纲挈领的体现,是科技文献产出的主要内容特征。
2.2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间的语义关系
要素与要素之间关系有三种:父子关系(等级)、相等关系(等同)和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根据紧密程度,又分为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直接相关是指直接定义了概念间的关系,没有经过任何其他的概念;间接相关是指某两个概念虽然没有直接定义关系,却通过其他概念产生了关联。
科技文献产出要素的间关系如下图1,其中的父子关系如文献与参考文献;相等关系如作者与项目参与人员;直接相关如作者与文献之间是撰写与被撰写的关系;间接关系如基金项目与文献之间通过作者产生关联。
3 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文献产出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围绕科技文献产出分别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设计评价体系。
3.1 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评估指标
科研机构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基于文献计量的角度,通过文献发表数量、被引篇数及频次、专利数量以及合作论文数量等指标,对科研机构的成果(科技文献)进行分析得出科研机构的综合科研实力总体情况。
科研机构综合实力评估分别从产出力、影响力、创新力和合作力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指标包括:
(1)科研机构生产力:反映科研机构科研产出能力。论文产出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2)科研机构影响力:反映科研机构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引文量(篇/次):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篇/次);篇均引用次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篇均被引用次数;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SCI/EI收录的论文数量;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核心期刊刊载的论文数量;(3)科研机构创新力:反映科研机构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专利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公开的专利数量;基金立项数: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立项数量;科技成果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科技成果数量;(4)科研机构合作力:反映科研机构与国际、国内交流的活跃程度;会议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会议论文数量;合作论文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其他机构合作的论文数量的比例。C=No/(No+Ns),式中C:合作率;No:合作论文总数;Ns:独立论文数。
3.2 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
科技文献的作者是推动学科发展的主体,对机构或学科的核心作者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作者群是具有较高的学术产出和学术影响力的作者集合,是学科发展和创新的主体。通过对作者的发文量、被引次数等多方面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综合以上指标用定量的方法对核心作者学术力进行综合评估。核心作者群学术力评估指标包括:
(1)发文方面。
作者论文产出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数量;
作者合作论文数量: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与他人合作创作的论文数量。
(2)引文方面。
总被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
自引次数:作者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自己引用自己文献的数量
3.3 学科发展评价指标
学科发展评价则在于客观科学地分析被评学科目前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促进学科发展的对策。开展学科发展评价,从而为制定学科发展战略以及进行学科建设和管理提供直接、有力的支撑。学科发展评价指标包括:(1)学科文献数量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的论文在各个学科分布数量;(2)学科文献数量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各个学科论文数量的增长趋势;(3)学科关键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的主要关键词以及关键词的出现次数;(4)学科题名及频次:该学科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论文题名以及题名的出现次数;(5)学科文献引文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该文献被引用的数量。
3.4 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分析指标
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这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而权威期刊刊载基金资助论文往往代表着该研究领域的新动向、新趋势、制高点。研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论文生产能力,对了解科研机构科学学发展动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金论文总数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发表基金论文数量;
基金论文增长趋势: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增长趋势;
基金论文主题分布: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主题分布;
基金论文高频关键词: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的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
基金论文被引用量:科研机构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基金论文被引用次数。
3.5 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分析指标
分析引文是研究科研人员使用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科学文献的引文可以研究人员的信息需求特点。一般来说,附在论文末尾的被引用文献是科研人员所需要和利用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献。因此,引文的特点可基本反映出用户利用正式渠道获得信息的主要特点。通过对科研人员所发表的论文的大量引文统计,可以获得与信息需求有关的许多指标,如引文数量、引文的文献类型、引文的语种分布、引文的时间分布、引文出处等。这样就可以从中挖掘出科研人员需求信息的特点。
引文数量:反应科研人员对已有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的利用能力;
引文国别:弄清与国际文献交流的数量和流向;
引文语种:分布反映科研人员对外文文献利用能力;
引文文献类型:有利于确定文献情报搜集的重点;
引文时间分布:吸收新信息和新成果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可以发现,国内外在基于科技论文产出评价体系研究已经非常丰富,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研究视角多种多样,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是可以发现,我国对高校科研评价相对较多,对科研机构的评价比较匮乏,在科研评价的建设上还缺乏一个系统全面的指标体系。本课题在理论研究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科研机构综合科研实力、核心作者学术力、学科发展、最新科研动向(领先研究领域),需求信息特点等五个方面,对科技文献产出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建立一个相对系统全面的科研机构的科技文献产出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刘作义,陈晓田.科学研究评价的性质、作用、方法及程序[J].科研管理,2002,23(2):33-40.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辑.美国社会科学现状与发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370-393.
[3]HENK E.Moed,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EB/OL].http://www.lingue.unibo.it/evaluationin-thehumanities/Research Assessment in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pdf.2010-10-15.
[4]叶继元.学术期刊的定性与定量评价[J].图书馆论坛,2006,6:54- 58.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论文 数据库 查新
论文全文数据库是我国现阶段文献资源最完整,同时在动态更新方面最为优秀的硕博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荟萃我国各学科领域重要创新成果与高层次创新人才信息的科学文化资源宝库,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推进科技工作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平台。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了国家级学会、协会、研究会组织、部委、高校召开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及国家性会议论文全文。覆盖学科广、文献量大、收录质量高、全文收录、每日更新、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是我国最具权威的论文全文数据库。数据库信息存贮量太,检索速度快,为科技查新提供了文献保障,在科技查新领域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概况简介
(一)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收录了从1999年到现在为止我国357家具有博士培养资质单位的博士学位论文,累积博士学位论文文献7.3万多篇。由相应的数据库服务中心实行每日更新。学科范围包含并且涉及基础科学、农业科技、信息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工程科技(Ⅰ,Ⅱ)、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Ⅰ,Ⅱ)、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
(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是我国现阶段资源最完整,质同时连续更新最优秀的硕士学位论文文献。学科包含了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Ⅱ)、信息科技、医药卫生科技、经济与管理科学、社会科学(Ⅰ,Ⅱ)、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它收录了自1999年至2007年12月31日所累积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54万多篇,这些文献都来自于全国460家具有硕士培养资质单位的硕士学位论文。在更新频率上:CNKI中心网站及数据库交换服务中心每日更新。
(三)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MD)(清华同方),收录了1999-2006年全国300家具有博士培养资质单位所刊发的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近22万篇。这些论文的收录范围包括理工A,B,C、文哲史、经济政治与法律、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教育与社会科学等学科。
(四)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CPCD)》(CNKI)收录了我国2000至今以来国家二级以上学会、协会、研究会、科研院所、高校、政府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在国内召开的国际会议上发表的文献92万余篇。收录范围涉及基础科学、医药卫生科技、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信息科技、农业科技、哲学与人文科学等学科。
二、不同数据库作用分析
(一)获取论文全文的作用
1.获取论文原文:撰写新论文的关键是要首先寻找并且阅读相关文献,然后将要所攥写论文的文献数据和已经发表的论文进行对比并且分析。并且用表格、图形或文字方式将文献的结论、成果、工艺等和查新课题进行比较,提到和查新课题创新有关的数据。只有这样才能作出独特性的结论,而只找出相关的题录或文摘作结论是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的。
2.通过对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DBFT)进行学科主题浏览、个性化检索、组合检索等方式,然后再进行二次链接(可以查到同一关键词以及同一作者的所有论文)。在检索结果中可以看到相关的论文题目,点击所要找的论文,可以得到论文的全文信息。
3.通过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DMD)进行简单检索、高级检索等检索方式,可以在检索结果中发现论文题目、学位授予单位、提交日期等相关信息。
(二)同类数据库联合使用
任何一种数据库或者刊物均不可能收录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全部文献,在项目查新咨询的实践中可以发现,只有将多种同类数据库联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漏检现象。现就上述论文全文数据库在科技项目查新咨询中的作用作一论述。
1.学位论文作为特种文献之一,它的数量也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增加。学位论文本身和常规文献-- 图书、期刊等有着各自不同的信息价值,同时也受到了教学、研究、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关注。
2.科技查新和一般的文献检索的目的不同,它不是以寻找相关文献目录为目的。而是以数据库的高水平检索手段为基础,然后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其独特性和新颖性为目的,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在在查准的基础上达到查全,避免出现漏检的现象。将多种数据库的联合应用起来,可以有效的达到这样的作用,特别是在做一些边缘学科或者交叉科学的项目时,可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不仅提高了科技项目查新中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也提高了内容的准确性、扩展性、全面性等。
3.根据科技查新咨询实践可以发现,部分科研人员在选题时,仍然按照过去的经验来检索文献资料,对学位论文数据库的强大功能不够重视。在查新过程中一些科研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不全面的信息,就开始进行选题或开题。在准备申报科研项目或成果,需要查新机构进行科技查新时,才发现已经有了相同或类似的研究成果。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科学性,对提高科技管理与决策规水平,减少和减低科研项目低水平重复率和科技成果评审失准方面,同时增加科技投资效益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科研人员不仅要充分利用专题数据库成果数据库、国内外期刊数据库、专利数据库,也要充分的利用会议论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资料,为科研选题科技查新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简介: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5篇
网络科学传播模式是对通过互联网进行科学传播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其传播内容主要是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及科学公共事务等,传播渠道主要是互联网。对学科层次的学术交流,很难选择“科学共同体专业集团内部的科学传播”、“科学共同体子集团内部的科学传播”等概念,类似说法比较冗长,难以理解。考虑到学科层次的学术交流主要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我们可以称之为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之所以没有选择科学同行这样的字眼,主要是因为在当下的语境中,科学同行容易被理解为科学共同体。学科同行的确定,一般依据它的最高课题、专业团体的成员情况和所读期刊。
一、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简析
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主要指学术交流,而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论文的传播模式对会议报告、开放课件等具有参考意义。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主要要素包括论文、网络、学科同行,公众也可以参与其中。本文提出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见图1。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其实是一个开放的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是一个拥有反馈机制的循环模式,学科同行以网络为载体,在同行内部和公众之间进行科学传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种传播模式中的各个要素。对论文而言,无论是纸质出版还是网络传播或者其他传播途径,要想在作者、读者、资助者间建立互信,必须保证传播信息的高质量。在各种质量保证体系中,同行评议依然是最基本并且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中,同行评议将是一个重要环节。同行评议在传播模式中的位置并无定规,既可以在于网络之前进行,也可在于网络之后进行。该模式中的网络,一方面指论文在网络上实时发表,另一方面指论文在网络上进行典藏,即论文仓储数据库。学科同行需要了解同行的工作,论文得以典藏并能实时查阅,是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模式顺利进行的条件之一。该模式中的学科同行,是指能看懂论文并能进行反馈交流的科研工作者。该模式中的公众,除了非科学共同体成员还包括非学科同行科学共同体成员———他们也难以对论文进行反馈,与非科学共同体成员并无太大区别。图1是对学科同行内部科学传播模式的抽象概括,这其实是一种无阻碍的理想描述———论文生产完毕,快速发表典藏于网络,学科同行阅读使用并进行反馈。在实践中,相关工作者正努力实现这种理想状态,其中以开放获取模式(OpenAccess)为代表。
二、开放获取思想与其特点
学科同行内部的科学传播也即专业交流,除去面对面的交流,一开始是通过写信等方式来完成,后来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发表学术成果为目的的学术期刊出现。1665年在英国出版的《哲学会刊》(PhilosophicalTransactions),是最早的同行评议的科学期刊。同行评议是一种科学的专家决策制度,到目前为止仍被公认为最好的一种决策制度。以同行评议为基础的学术期刊,几百年来为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但是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第一,学术期刊体量有限,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科学思想等未必都能得以发表。由于成本等方面的原因,学术期刊每期不可能登载太多文章,科学共同体的一些工作和努力毫无疑问就被浪费。第二,时效性不强,不能及时捕捉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在科学高速发展的当代,论文写作到发表之间的周期过长,会影响科学信息的快速共享。有研究者对2006年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300名排行中的249名进行了统计,审稿时间不低于2个月的超过50%。第三,期刊价格快速升高,读者不堪重负。纸质期刊价格升高,出版商又通过IP和密码等控制电子版,信息费用被抬高。据LibraryJournal的统计,2004年到2008年,平均价格相对上涨最高的为哲学与宗教领域的期刊,上涨幅度达到178%,最低为数学与计算机学科领域,上涨幅度也达到27%。第四,传播价值无法最大化。学科同行之外的公众,基本不可能订阅学术期刊,当其对某论文有需求时,路径依赖导致其不知也难以查阅。纸质期刊数量有限,不易保存,后来者很难继续利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术期刊涨价与图书馆经费减少、网络使用范围扩大与学术期刊电子版访问受限、学术研究速度加快与学术期刊出版滞后等一系列矛盾逐渐凸显,并导致学术交流危机,于是开放获取(也称开放存取)得以提出并逐渐得到认可。开放获取是一种全新的文献出版模式,它由作者付费而用户免费,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可获取该学术资源。通过开放获取,科研成果可以直接与公众见面,避开了出版商和其它中介机构,促进了信息传播。在网络作用下,文献检索更方便,典藏也更有技术保证。
三、开放获取案例研究———以PLoS、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例
在美国的开放获取政策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的政策出现最早,得到了美国政府机构的认可和支持,对其他国家或机构相继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开放获取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政策要求得到NIH全部或部分资助的科学家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在发表时应将作者最终手稿的电子版提交到国家医学图书馆管理的一个网络化知识库PubMedCentral(PMC),以便公众可以免费获取。本文总结论文纸质出版后的网络开放获取模式见图2。这种模式下出版商认为,若论文内容的复制版在别处可以免费获得,出版商将没有能力收回投资,也无法对科技出版持续投入。最后的妥协结果是,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提交到开放获取仓储数据库时,其文本只能是作者接受同行评议后的文本,而不是期刊编辑加工后的出版定稿。这虽有遗憾,但期刊编辑改变不了论文的科学思想、实验数据,只能在文字上进行润色或者统一格式等,对学术价值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图2仍然使用论文字眼。
很显然,图2描述的论文出版模式,本质上仍是期刊电子版,但它与电子版仍有区别,区别体现在两点:其一,用户免费使用;其二,论文进入开放获取仓储数据库,典藏更有保证。在图2中,开放获取仓储数据库的购买、维护等费用由机构或者政府等资助,但这里的论文仍然是同行评议后的论文,其质量与纸质版没有区别。图2模式的缺陷是明显的:其一,中间多了期刊(出版商)这一环节;其二,期刊的出版体量决定了开放获取的论文的数量;其三,论文的出版仍然需要纸质期刊读者订阅付费。虽然只要有纸质期刊出版,这一模式就可以维持,但这种模式是比较被动的模式。开放获取的另外一种形式是开放获取期刊,其中作者付费取代读者付费,该模式的初衷是减少论文获取障碍、增强论文交流性,其代表是科学公共图书馆(PublicLibraryofScience,PLoS)。在PLoS模式下,科学家提交论文的同时也要支付一定费用,这笔费用主要用于同行评审、存档以及编辑费用等。PLoS强调,向作者收取出版费,其目的并不是把出版费作为额外的经济负担转嫁给科学工作者,而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科学研究成果的出版是科学研究过程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出版成本只是研究成本很少但又必须的一部分。论文经过同行评审后,就进入开放获取仓储数据库,用户可以免费长期使用。PLoS于2003年10月创办的第一份开放获取期刊PLoSBiology定位于学科领域的高端期刊,实施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然而,对这样高成本的运作来讲,仅仅靠论文作者的版面费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于是,PLoS推出一种高级的科学出版模式———依靠较低质量论文的大批、廉价出版来资助和养活少数高质量旗舰期刊,甚至在某些期刊上采取了轻度同行评审体系,可发表任何在方法学上合理的文章,但其接受率高、发行文章的量较大,因而版面费远远高于其运行成本。除了版面费,PLoS类开放获取期刊其实还应通过广告等各种模式来增加收入。有学者曾担忧开放获取期刊文章的质量不高,但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证明,开放获取论文比传统论文更容易被引用和使用。有研究者通过对PLoS旗下期刊影响因子的研究得出结论:PLoS的质量认证机制是健全和有效的。#p#分页标题#e#
在开放获取实践中,还有一种免同行评议的预印本模式,这种模式以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建立,现由康奈尔大学维护和管理的arXiv为代表。在这种模式下,不用同行评议,作者只须按照一定格式将论文排版后就可以自由上传到网络,满足了且快速发表的要求。作者在论文上传的同时,也可以将其提交给学术期刊,如果论文在期刊上正式发表,文档库相关信息中就会加入论文正式发表期刊的卷期信息。arXiv论文在开放获取前并没有同行评议环节,即没有质量控制措施,其质量控制体现在论文在正式期刊发表后的补充信息环节,这种同行评议前就开放获取的模式在中国也存在,创办于2003年,由教育部主管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是其中的代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特点可以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速度快。作者提交论文后,“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编辑只进行简单的格式调整后就将其到网上,该时间周期缩短至7天以内,可以满足科研成果快速的目的。
其二,同行评审体系在后有效运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聘请专家担任同行评议专家并形成专家库,只要作者同意,后可自动分配给评审专家库中的专家进行评议,并根据评审情况给论文标注星级,对一些质量优秀的论文,“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还结集出版专门的电子期刊和纸质期刊。
其三,采取强制性开放获取。2006年,中国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对由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的课题实行强制性存取政策,规定所有在研课题结题前课题承担人必须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2篇以上论文,并注明“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及编号,结题时认定与其他刊物等同。
其四,完全的公益性。据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主编李志民介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的评审费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提供,在网站上论文不收取任何费用,查阅、下载论文也不收取任何费用。
其五,有效保证作者的知识产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为其作者提供打印刊载证明的服务,列明论文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的时间,可有效确认科学发现优先权,保护作者的知识产权。在发展过程中,“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它没有采用开放获取运动所提倡的开放档案计划(OAI)协议,开放获取资源至今未被任何数据提供商(SP)收割,影响论文在线学术资源的使用和共享。10并且承认“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的论文为学术成果的研究机构尚不够多,权威度也需要提高。
四、对国内学科同行内部网络科学传播的发展建议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6篇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Scientific Papers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ring 2005-2009
Yuan Chuansi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 510641)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摘要: 学术论文是科研活动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众多高校把学术论文作为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科研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纷纷制定相关鼓励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以此促进学校科研发展。本文对2005年-2009年间华南理工大学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数进行分析,探讨华南理工大学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华南理工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科技管理体制。
Abstract: The academic dissertation is one of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mod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tivity.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academic dissertat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roving the academic level of schoo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 and formulate relevant incentives one after anther, to encourage researchers to publish scientific papers with high level, so as to promote schools’ scientific research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numbers of papers included in the three index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uring 2005-2009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e of curr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ystem i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n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with high level was discussed, so a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关键词: 学术论文 科研实力 管理体制
Key words: academic dissert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strength;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328-02
1概述
学术论文记录着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是科研活动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是衡量科研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教育部和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都会统计全国高校发表的论文数量,并公布排名领先的学校。因此,众多高校把科研论文作为提升学校学术水平、科研实力及综合实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纷纷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发表学术论文,以此促进科研。本文对2005年-2009年间华南理工大学三大索引收录论文数进行分析[1-4],探讨华南理工大学现行科研管理体制对华南理工大学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影响,进一步改进科技管理体制。
2数据来源
统计数据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每年编辑的《科技工作报告》,统计年限为2005-2009年。
3数据结果
3.1 被SCIE、EI、ISTP收录情况统计
由图1可知,2005-2009年我校被SCIE、EI、ISTP收录论文总数为11781篇,论文数逐年增长,在全国高校排名靠前,平均增幅为17%。其中,被SCIE、EI收录论文数逐年增长,平均增幅分别为25.4%和14.1%;被ISTP收录论文数在2009年前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36.6%。
3.2 按学院统计
由表1、2可知,我校2005-2009年被SCIE、EI、ISTP收录论文数排名前4的学院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1篇)、化学与化工学院(1543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1531篇)、轻工与食品学院(1014篇),排名前4的学院2005-2009年被SCIE、EI收录的论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3.3 按学科统计
由表3-5可知,我校被SCIE、EI、ISTP收录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其次为自然科学学科,而医药科学和农业科学学科被收录论文数极少。2005-2009年,我校工程与技术学科、医药科学学科和农业科学学科被SCIE、EI、ISTP收录论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
3.4 按影响因子统计
由表6可知,我校2005-2009年SCIE收录论文中被影响因子大于等于2的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为846篇,占被SCIE收录论文总数的26.4%。被影响因子小于2的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为2357篇,占被SCIE收录论文总数的73.6%。
4结果分析与建议
4.1 论文总体产量逐年增长,但高水平论文所占比例较少2005-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被SCIE、EI、ISTP收录论文总数逐年增长,这表明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高,这与学校近几年推行的科技奖励机制有一定关系。但从论文质量的整体水平来看,我校被SCIE收录的论文数只占总数的27%,不足三成,其中被影响因子大于等于2的SCIE刊物收录的论文数仅为846篇,占总数的0.07%。造成如今学校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象,主要是由校内各职能部门间的有关评定机制和奖励激励机制的不协调引起的,因此学校有关部门应一同探讨,创新管理策略,结合自身的特点,可对不同职称的科研人员实行分层次的目标管理,对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提出重点要求,既要求论文数量,更强调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论文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师和科技人员撰写高质量、高水平、高影响力论文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我校科技整体实力。
4.2 论文总体分布以工为主,其它学科分布极少2005-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被SCIE、EI、ISTP收录的论文主要集中在工程与技术学科,其次为自然科学学科,而医药科学和农业科学学科被收录论文数极少。其中,在被SCIE收录的论文中,自然科学学科不足16%,工程与技术学科占76.6%;在被EI收录的论文中,自然科学学科不足17.5%,工程与技术学科占63%以上;在被ISTP收录的论文中,自然科学学科不足13%,工程与技术学科占77.4%。这表明了我校的优势学科仍以工见长,而理工结合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模式目前仍有一段距离。因此,学校应及时制定学科发展战略,在保持原有优势学科的同时,重点扶持有潜力的学科和薄弱学科,以提高整体科研水平。
4.3 高水平论文主要集中在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学院2005-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被SCIE、EI、ISTP收录的论文主要集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和轻工与食品学院这四个科研实力相对较强的学院。其中,这4个学院在2005年-2009年期间,被SCIE、EI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提升。其原因可能与学校先前的科研发展规划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重视这些学院的科研发展,实施了大量利好政策支持学院的科研发展,如引进了相关科研人才和投入大量科研经费等。
5结语
论文对于一所高等学校至关重要,它是科研、教学和实践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论文的产出情况直接反映出一所高等学校的科研水平和规模。国内外已经把学术论文的数量、质量及学术影响作为客观评价高等学校等学术科研机构学科水平和学术地位的主要指标之一[5]。一直以来,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科研管理政策,定期对科研论文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论文的产出管理采取了激励机制,按发表文章的期刊级别和论文类别进行奖励。从学校2005-2009年被收录论文情况分析得出,与论文产出管理相关的政策无疑在产出论文的质量方面还是在产出论文的数量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高质量论文占总体比重较小;学校历史及地域性的缘故使得学校目前总体发展仍偏以工为主;经费的不协调分配造成了部分学院扶持力度不够,科研实力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徐志标.高校学术论文奖励政策探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22):p127-129.
[2]李桂珍.2000~2007年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论文统计分析[J].广西农业科学,2009,(09).
[3]祝银梅,李晓芸.2000年武汉大学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2,(08).
[4]曹弦,叶凯,任红松.新疆农业科学院2000~2007年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8,(06).
[5]肖永红,徐应军,张潇.利用论文产出量分析评价科研管理成效[J].科技管理研究,2008,(08).
――――――――――――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率;国际合作指数;相对引文影响力
科技发展进入大科学时代,国际科技合作是高校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是增强研究力量,互补优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对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同际合作论文作为科技国际化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化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力佐证,其数量和质量代表了科学研究跨国界的力度,可以用来衡量国际科技合作的开展情况和产出能力。它是反映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展现科技资源和知识资本国际扩散的有效路径,体现科学研究国际合作的基本格局。本研究通过对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科学计量分析和比较,综合分析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产出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态势、活跃程度、在世界的地位和国际科技合作能力,为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研究和科技评价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2001-2012年上海高校被收录在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论文是指一国学者与他国学者合作产生的论文。2013年上海的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等12所普通高校进入InCties数据库,其中8所是部属高校,4所是市属高校。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汤姆森路透公司的InCites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基于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建立的科研评价工具,通过它可以分析机构、学科、人才和院系的学术表现和影响力,并可以与全球同行进行研究成果比较。数据的时间段是2001-2012年,2013年11月下载。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科学计量法。该方法以论文的数量、质量、被引次数等为计量对象,考察计量对象在同家、地区、机构等不同属性上量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并以此为依据来评价各科研主体的科研水平、科研实力和科研能力,作为科研管理和决策、科研资源分配的基础。
(三)研究指标
本研究采用的指标包括:论文数、国际合作率、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国际合作指数(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 Index,ICI)、相对引文影响力(RelativeCitation Impact,RCI)。国际合作率是国际合作论文数占国际论文总数的比例,可以用来描述国家、地区、机构、学科等的国际合作情况。本研究采用国际合作指数(ICI)来分析比较不同机构或学科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计算公式是:
ICI=1,表示该机构(学科)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与世界的平均水平相当;ICI>1,表示该机构(学科)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ICI
相对引文影响力(RCI)是一个机构(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与世界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的比值,它可以用来评估不同机构(学科)的论文质量,计算公式是:
RCI=1,表示该机构(学科)论文的质量与世界(学科)论文的平均质量相当;RCI>1,表示该机构(学科)论文的质量高于世界论文的平均质量;RCI
二、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分析
(一)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规模
论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或机构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常用指标,反映学术研究的水平。以下首先分析上海高校2001-2012年国际合作论文数和国际合作率。2001-2012年上海高校发表的国际论文115428篇,占全国论文的9.95%,占世界论文数的0.92%;其中国际合作论文27210篇,占全国国际合作论文的10.81%,比国际论文占全国的比例高0.86%,这表示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规模大于国际论文。2001年上海高校的国际论文是2865篇(校均239篇),2012年是19012篇(校均1584篇),2012年是2001年的6.63倍,年均增速17.08%(如图1所示),十二年间平均每所高校发表国际论文9619篇。2001年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是614篇(校均51篇),2012年是5144篇(校均429篇),2012年是2001年的8.38倍,年均增速19.38%,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速高于国际论文。
从图2可以看出,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率从21.43%增长到27.05%,十二年增长了5.62%,全国的国际合作率从21.97%增长到22.55%,上海高校国际合作率从2006年起开始超过全国的国际合作率。上海高校国际论文占全国论文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1年的8.09%增长到2012年的10.19%,增长了2.1%。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增加得更快,十二年增长了4.33%,从2001年的7.90%增长到2012年的12.23%。如图2所示,2005年以前国际合作论文的占比都低于国际论文的占比,从2006年开始国际合作论文的占比超过了国际论文的占比,说明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长速度比国际论文更快,尤其是2004年以来逐年上升,由19.02%增长到27.05%。十二年来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数增加1345篇,国际合作率不断增长,高于全国的国际合作论文率,这表明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意识不断增强,国际科技合作更加频繁。
图3展示了上海各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和国际合作率。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合作论文8579篇,是国际合作论文最多的高校,以下依次是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四所都是“985工程”高校。地方高校中国际合作论文最多的是上海大学,其次是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我国的国际合作率是21.68%,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的国际合作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面通过国际合作指数(ICI)来分析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是1.16,这表明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上海各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雷达图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8所高校的国际合作指数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的国际合作指数低于世界水平。
(二)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
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地区或机构的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它是评价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越多,影响力往往更大,论文质量越高。中国和世界的国际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分别是7.44和12.20,中国和世界的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次数分别是11.11和15.51,上海高校国际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分别是7.67和10.88。这表明:上海高校国际论文的质量略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还低于我国的平均水平,说明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质量低于国际论文的相对质量。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各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都是高于国际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这说明国际合作论文的影响力显著高于国际论文的影响力。复旦大学的国际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都是最高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高于我国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表明这两所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高于我国的平均水平。10所高校的国际合作论篇均被引次数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离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计算了各高校国际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的相对引文影响力(RCI),并根据这些值绘制成雷达图。从图5可以看出上海各高校国际论文和国际合作论文的RCI都小于1,表示各高校国际和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学科分布
为了解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的学科分布情况,以下将根据《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对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进行分析。上海高校在InCites数据库的国际合作论文涉及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9个学科门类,其中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四个学科门类的国际合作论文最多。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有77个学科,由于民族学、外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世界史、科学技术史、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的国际合作论文数都少于10篇,本研究只分析除它们之外的68个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情况。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量最多的20个学科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丁程、数学、基础医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力学、生物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地球物理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冶金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占所有国际合作论文的85.9%,其中国际合作率最高的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该学科一半以上的国际论文都是国际合作论文,国际合作率达到57.23%。
下面分析各学科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通过计算上海高校各学科的国际合作指数(ICI)后发现:城乡规划学、心理学、地理学、工商管理、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公共管理、地质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林学、天文学等54个学科的ICI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食品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力学、矿业丁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纺织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兽医学、哲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等14个学科的ICI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用上海高校68个学科国际合作论文数、总被引次数和ICI绘制了气泡图,横轴表示国际合作论文的总被引次数,纵轴表示国际合作论文数,一个气泡表示一个学科,气泡的大小表示ICI的值,ICI越大,气泡越大。图6中的气泡都是ICI相对较高的学科。气泡在图中的位置由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和总被引次数决定。有很多大气泡聚集在图中的左下角,这是因为很多学科的ICI较高,但论文数和总被引次数相对较低。图中右上角且气泡较大的学科如生物学、临床医学、物理学,它们的论文数、总被引次数和ICI都较高,表示这些学科的国际合作论文数比较多,论文的影响力也比较高,同时国际合作活跃程度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的论文数、总被引次数都较高,但是国际合作活跃程度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通过计算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RCI,发现只有建筑学、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护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6个学科的相对影响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他62个学科的RCI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数学、建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护理学等4个学科的ICI和RCI都大于1,这表示它们的国际合作活跃程度和相对影响力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整体来说上海高校学科的影响力还需要提高。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2001-2012年上海高校的国际合作论文数增长较快,超过我国国际合作论文的增速。上海高校国际合作率逐年提高,从2006年开始超过我国的国际合作率,2013年达到27.05%,说明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数超过了国际论文总数的1/4,这表明上海高校的国际科技合作更加频繁,国际科技合作程度不断提高。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篇均被引次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虽然上海高校同际合作论文数量的增长速度和国际合作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海高校国际合作活跃程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有54个学科,相对影响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6个学科,国际合作活跃程度和相对影响力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只有4个学科。总体来说,2001-2012年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和国际合作率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上海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相对于质量在世界上的位置更高,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推动上海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支撑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科技的国际化程度,加强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高校科技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根据上述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一)扩大国际科技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增加国际合作论文的数量
高校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尤其是国际合作论文数量相对较少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高校、科研院所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活动;要提高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支持教师在重要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要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和国际科学计划,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研发基地,积极与同外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促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科研成果的产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二)提高国际科技合作的水平和深度,增强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
从上海高校国际合作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来看,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要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国际合作论文的质量。高校要通过与国外其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高校要探索建立高校间校际联盟机制,联合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创新联合攻关,形成战略集群;高校要鼓励教师与同际同行不仅要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学术前沿和研究动向,而且要深度参与国际科研项目,开展项目合作,并在合作研究中产出高质量的成果。
(三)建立国际科技合作的分类发展制度,针对不同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学科的制定分类发展策略
科学科技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科技评价;评价指标;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9-0155-05
科技评价作为科研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构建科技发展竞争环境的基础,在推动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方面作用重大。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所承担着国家的重要科研任务,合理有效的科技评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研究所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科研任务,而且能为国家的科学研究、奖励、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使管理决策部门正确地评价科学活动,合理地制定激励系统,以保证科学系统积极有效的运行,对科研事业和学科的长远发展有举足轻重的意义[1]。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科技评价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评价特点是采用定量方法进行研究所产出评价,评价结果表现为研究所排名,不与资源配置挂钩。第二阶段的评价特点是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关注重大创新成果、目标完成度和政策引导,评价结果表现为研究所分类排名并与研究所资源配置有所挂钩,同时反馈评价信息到研究所并为研究所提供咨询建议。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建立以综合质量评估为根本、以政策导向评估为重点、以基础数据测评为基础的综合质量评估体系,把战略规划评估纳入评价,尝试了创新能力指数评价[2]。
以上评价的3个阶段伴随着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第三阶段的评估体系全面总结和评估了科学院各个研究所的知识创新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有科学院特色的评价模式尚待建立,科技评价尚不能有效支撑科学院战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需求,科技评价方法有待完善和进一步创新[2]。目前,中国科学院应总书记“不仅要创造一流的成果、一流的效益、一流的管理,更要造就一流的人才”的要求,开始实施“创新2020”,着力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为此,研究所的评价导向应有所调整,应建立以重大产出为导向的研究所评价体系,尤其注重对人才的评价。
本文在讨论了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优化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思路。
1 常用指标分析与优化思路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所评价体系共包括24个基础指标元素(见表1)[2],其中的很多指标是科研机构常用基础评价指标,也是科技评价必不可少的指标,如论文等出版物以及影响因子、检索系统收录情况和被引频次,获奖成果,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项目数和经费,将帅人才等等[3]。下面就在讨论这几项常用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思路,使之更适合中国科学院的创新评价需求,达到评价导向和支撑科学院战略管理与绩效管理的需求。
1.1 论文数和影响因子
绝大部分科研机构都把发表科技论文数作为评价单位研究实力和科研人员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与研究所排名、项目申请、成果申报、职称晋升、待遇奖励等挂钩。科研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此项指标数据也很容易获得,但以简单的数量指标来衡量科研绩效,往往不能反映科研成果的真正价值[2]。首先科研论文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摘要、咨询报告等多种类型,论文的类型不同,在数量方面客观上就存在差异。其次,即使同样是期刊论文,刊载论文的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以及论文本身的质量也是千差万别。再次,数与学科差异和领域有较大关系,如有些需要有长期积累的学科,在短时间内很难有论文等成果产出。还有些学科或领域的期刊较少,发表文章的难易程度也就不一样[4]。因此现在的评价体系都不会把论文数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和影响因子相结合。
通常所说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其实是指期刊的影响因子,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影响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目前最受推崇和看重的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和美国综合性社科文献数据库《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科研机构排名、项目结题验收、科技奖评选、职称晋升、奖励奖金、基金申请、专家推选等科技评价活动中。SCI和SSCI数据库的主要功能体现在文献检索和引文分析与评价。由于SCI和SSCI的选刊标准和其数据库具有学科全面、学术影响大、覆盖国家广泛等特点,刊物或论文被SCI或SSCI收录和引用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了该刊物或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但应用实践表明,SCI和SSCI的引文数据用于宏观层次(如国家或研究机构)的整体科研评价具有统计意义,但在微观层次(如某个专业研究所或研究人员)的个体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6]。其局限性主要在于:期刊的影响因子存在学科或者专业差别,引用峰值存在差异和论文统计类型有差异。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414.html科学科技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科技创新主题黑板报资料11-18
五年级暑假日记10-28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论文范文10篇08-15
全国保安宣传日宣传标语07-25
感恩节话语简短11-27
清明节的优美文案11-09
朝花夕拾好词好句摘抄09-27
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总结(十篇)10-24
参加疫情防控工作总结范文08-16
家长给老师的表扬信08-15
施工进场通知书11-16
爱丽丝梦游仙境观后感09-26
新年联欢会主持稿09-06
感受阳光作文优秀09-28
闭幕式作文08-17
敬佩的人作文做饭07-23
今年招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兵会是什么兵种?11-23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学院的招生电话是多少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