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1篇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审计以上十家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到有效问卷53份,其中79%是经理级以上人员,21%熟悉内部控制审计业务。从工作经验上,63%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21%具有3-5年工作经验,其余的具有1-3年工作经验。这表明大多数被调查对象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骨干。
(二)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调查情况。
1.对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的调查。通过汇总,发现53名注册会计师中76%表示出具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且出具的均为无保留意见,其余的24%表示没有出具过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2.对审计方式的调查。整合审计方式是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这是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建议采用的方法。在调查中,58%的被调查注册会计师认为可以采用整合审计,并分别出具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但是实务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42%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单独实施内部控制审计,且单独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利用调查。调查后通过统计发现,28%的被调查者认为董事会或相关机构能够按照规定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且可以有效利用;30%的注册会计师认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能全盘否定,但是有部分工作不切合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利用;剩余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该项工作流于形式,整体看来无效,没有利用价值。
4.对审计程序使用的调查。针对内部控制审计,一般使用询问、观察、检查、穿行测试和重新执行五大程序。在实务工作中,不一定每个项目都要用到以上所有的程序,具体用哪个程序要根据项目情况来确定。通过调查,被调查者认为以上程序用到的可能性平均分别为81%、89%、74%、86%、85%,所以,如果排序的话,用到的可能性从大到小顺序分别为观察、穿行测试、重新执行、询问、检查。
5.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判断的调查。按照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严重程度通常将内部控制缺陷分成四个种类,其中《审计指引》对内部控制最严重的重大缺陷的认定指出了四种迹象,统计调查问卷可以看出,73%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现象在工作中能体现出内部控制具有重大缺陷;27%的人不太同意,认为重大缺陷不仅仅包括这些,比如相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做出了处罚决定、媒体曝光等,也可能被判断为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属于重大缺陷的范畴。
二、山西省上市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以上对山西省上市煤炭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分析及调查问卷了解到的信息,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程度欠缺。目前,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所要求的上市煤炭企业对此项工作引起了一定的重视,近几年能够按照要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但是从主观上与财务报表审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中小型煤炭企业,由于政策没有强制要求,于是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
(二)需要正确处理是否运用整合审计。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注册会计师认可采用整合审计,这种方式是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相结合,如果煤炭企业聘请了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就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出具意见时,二者是否具有矛盾?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是否必须相同?有的学者认为,如果注册会计师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则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可能是标准审计意见,也可能是非标准审计意见,这是广大注册会计师及学者认可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学者持反对观点。实务中如何处理好两种审计方式在实施程序、证据提供、意见出具等方面的关系,缺乏理论的指引,在实务中也需要更多的摸索。
(三)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才的培养欠缺。由于近几年国家才开始对内部控制审计有强制性要求,所以审计煤炭企业的会计师事务所还没有来得及设置专门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部门,更没有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审计模板、标准和程序,没有培养或配备专门的内控审计人才,这就造成了以前执行财务报表审计的人员用一些惯常的做法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测试方面的工作会欠缺一些。
(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利用程度不高。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许多注册会计师对煤炭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不太看好,认为流于形式,有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所以,虽然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控制审计在工作对象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由于前者的工作效果受到怀疑,所以利用程度不高。
(五)内部控制审计缺陷难以认定。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对是否属于重大缺陷难以认定,套用规定中的依据不是很明确,根据煤炭企业自身确定的缺陷认定则不一定客观,所以导致出具的报告意见类型不一定正确。
三、内部控制审计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管理层加强重视。要想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仅靠审计工作是不够的,企业管理层要转变观念,把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当作是自己的责任,不能转嫁至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只能作为事后监督机构,找出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
(二)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加强实务工作应用。作为出台相关内部控制规范及要求的政府部门,比较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状况,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尤其是针对整合审计程序实施、报告意见类型等工作的实施问题,在此基础上推动实务工作更加规范,更加有据可依。
(三)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首先,会计师事务所应重视内部控制审计的培训和学习交流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使得注册会计师能了解别的国家成功的经验,商讨我国现实的环境中应如何开展该项审计工作,尤其是针对煤炭企业这样具有行业特征的企业如何开展,从而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应密切关注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情况,适时对审计工作底稿填制要求、证据获取等进行调整,完善审计过程,进而出具更有说服力的报告。
总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任重而道远,尤其是针对行业特点明显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要把握特殊行业内部控制可能出问题的方向,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内部控制审计理论及实务的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2篇
(一)中小广告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
首先,在广告费用的收取上,国际大型的广告公司通行的是15%左右的佣金费制度,但中小广告企业很多时候都是通过与广告主协商来确定广告费用,中小广告企业由于媒介购买能力较弱,在同媒介进行谈判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媒介投放费用在整个成本中占据的比例很高,很多时候中小广告企业并不能对成本进行准确的评估,导致广告费过低甚至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其次,很多中小广告企业一般集设计、制作、投放为一体,所以很多企业都拥有大型喷绘广告喷绘机等设备,而且很多承接户外广告业务的企业都拥有户外广告牌、灯箱等户外媒介固定资产,但对于这些资产的监管和维护,目前很多中小广告企业尚无一套完整的制度。
(二)中小广告企业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首先,很多中小广告企业绩效考核没有一个固定的周期,而且很多中小广告企业的绩效考核还停留在考勤这一低层次上,考核的标准缺乏针对性。其次,有些时候企业需要对广告主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很多时候广告企业需要对所宣传的产品进行实地测量和取景,对于外出人员的管理很多中小广告企业显得“无计可施”,对于考察周期、考察效果的评价只能依靠考察人员自律。再次,中小广告企业过度重视短期利益,很多广告企业将销售额作为广告销售人员的唯一考核标准,并以此作为奖惩依据,而忽视了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夯实内部控制基础
首先,目前我国中小广告企业基本是在国外大型跨国广告公司与国内4A等大型广告企业的夹缝中生存,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环境和较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中小广告企业更应该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其次,虽然中小广告企业员工数量有限,但是也应该根据企业业务特色与发展状况划清岗位职责,业务承接、客户管理、广告制作、媒介投放、效果评估等重要岗位或环节要安排专人负责。同时,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将“垂直式”治理结构与“扁平式”管理模式相结合,在保证内部信息沟通渠道畅通的同时,尽可能的实现内控信息的横向传播。再次,人才特别是主创人员的缺失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广告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企业应该具体自身情况适当提高薪资水平以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加盟。同时,企业应该与广告主建立良好的关系,完善客户管理制度,降低对于客户主管的依赖程度,避免因为重要岗位人员的变动带来的客户流失损失。南京壹佰加广告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品牌推广、媒介和活动策划等业务的广告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是企业根据不同部门职能,建立了科学的岗位分工制度,并开出丰厚的待遇吸引有经验的广告人才,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已经与多个知名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受到广泛好评。
(二)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广告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一般来说广告需要经过两次交易才能够实现即广告主与广告公司进行委托与广告公司与广告媒体沟通洽谈这两次交易,中小广告企业在这两次交易中应该正确把握运营成本,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的财务管理。首先,在广告费用的收取上,企业应该进行细致的市场调研,同时对企业生产成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综合考虑当地物价水平后计算出合理的广告费用。同时,中小广告企业还可以采用“效益分配制”办法,通过与广告主进行协商,将企业广告权利与责任相联系,广告企业从广告主产生的实际销售额中抽取一定的利润作为广告费。在媒介费用管理上,中小广告企业应该与广告媒体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关注媒介广告版面或时段的费用变化动态,建立广告投放风险防控体系。其次,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测和评估,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预算。此外,还有一点不能忽视,有些时候企业广告主会将自己的一部分产品交与广告公司用于企业或产品宣传活动,对于这一部分资产,企业应该进行详细的记录,防止某些人利用管理漏洞侵占企业资产。
(三)中小广告企业应该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广告客户的开发与维系关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对于销售人员的考核应该兼顾广告销售额与广告客户的数量与质量。而对于广告制作人员的考核,应该考虑到广告传播效果的特性,有时广告投放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发挥其效果,中小广告企业不能因为广告在短时间内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将责任归咎为创作人员,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广告传播效果的时间性和累积性对广告制作人员进行科学绩效考核。另外,中小广告企业应该注意及时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给被考评人员,使被考评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努力。其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基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价值。中小广告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益,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而且对于优化我国经济构成,提高我国经济整体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3篇
(1)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从目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而言,内部控制的环境不够理想可以说是影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执行力不够的关键因素。之所以出现这方面的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铁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将内部控制作为铁路企业管理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这就导致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方面不够理想。所以要解决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就需要铁路企业的管理人员转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
(2)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铁路企业在构建组织框架的过程当中,法人治理结构还存在一定问题,这就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了不少障碍,制约内部控制执行的效果,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贯彻落实[2]。对铁路企业来说,法人治理结构可以说是较为合理的企业治理方式,并且可以给内部控制的执行带来直接的影响,企业制度方面的缺陷导致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3)信息沟通系统不够畅通。在铁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的沟通不畅,从而严重影响到内部控制执行的具体效果,这一问题出现最为主要的因素是铁路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从目前我国铁路企业的信息沟通系统日常运作而言,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信息沟通系统才可以真正解决内部控制的执行问题,为内部控制措施的具体落实提供支持。
(4)奖惩考核制度不够健全。因为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同企业管理人员之间存在隶属关系,这就导致针对铁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方面的奖惩考核制度不够健全,无法调动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制约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使得内部控制的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效果大打折扣。
2铁路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的措施
(1)加强会计系统控制有效的会计系统管理可以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财务分析,对于铁路企业发展有推动作用。因此在对铁路企业会计系统加以控制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根据会计法以及政府出台的会计制度等加以实施,从而根据铁路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并且适合铁路企业特点的会计控制制度。对于常见的会计要素,例如会计账薄、会计凭证以及会计报告等,铁路企业需要明确详细处理程序,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有效性以及真实性。此外在筹资成本估算和筹资偿还计划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也要做好事先的评估、事中的监督以及事后的考核等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上完善铁路企业的内部会计系统。
(2)落实全面预算控制对于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而言,全面预算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对预算实行全面控制对于铁路企业更好发展还有强化财务控制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且预算控制本身也是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铁路企业在落实全面预算过程当中,需要改变传统预算控制的方法,使用科学方法对铁路企业预算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合理规划铁路企业资金流动的效果。在具体执行的过程当中,铁路企业应当重点抓好下列环节与步骤。首先要建立系统完整的预算体系,从而进行详细预算编制还有审定共走。其次是预算执行需要通过严格授权制度而展开。最后是预算实施的过程当中,铁路企业需要予以严密监督,通过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从制度上保证铁路企业能够落实全面预算控制,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3)强化风险防范控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铁路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往往会面临各种风险,在这样情况下,铁路企业需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并且不断强化风险防范的能力,保证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当中占据主动地位,实现快速持续的发展。铁路企业应当针对风险控制关键节点而构建风险管理的系统,并且借助于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报告等来制定执行风险防范的各种措施,对于铁路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加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在风险防范的过程当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方面,包括筹资风险评估和有效预防以及投资风险全面认识。铁路企业在这些领域做好风险掌控才可以更好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4)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内部审计控制可以说是铁路企业执行内部控制当中的特殊形式。内部审计控制事关铁路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否合理合法,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否全面具体。从一定程度而言,内部审计控制是对铁路企业其他的内部控制措施执行效果的检验标准,或者可以说是实行再控制的过程,对强化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力有积极影响。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过程当中,铁路企业要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提高内部审计的概括性、全面性以及合理性。
3结语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越高,那么铁路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就越小。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铁路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从而不断强化铁路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过程中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实现铁路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4篇
(一)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
民营企业治理机构的特征之一就是“家族治理”,这就导致管理权高度集中,产权高度封闭,最终导致经营权与所有权绑定在一起。这样的现象违背了现代化公司的特征: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2]。如果脱离了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无论是企业内部控制,还是风险管理机制,相应地难以得到有效地落实。
(二)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
民营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国内和国际竞争的压力。较多民营企业中的管理层在控制风险方面,比较缺乏现代化的经营理念以及现代化的视野。虽然企业通过参与金融市场的途径能够有效的避免因为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波动而产生市场竞争压力,但是,参与金融市场的同时,相应而来的就有金融风险的压力,而多数的民营企业在风险应对方面的能力较弱。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
很多企业因为还没有建立先进的风险控制体系,所以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难以进行有效的应对,其表现为大部分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同时,企业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才来从事这一类型的工作,这就会导致在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时候不存在较高的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企业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还可以让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的发挥其作用。当今,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没有较为健全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确保内部控制所具有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3]。虽然有一部分民营企业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企业也确实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可是这些规章制度难以将其作用发挥出来。除此之外,一些企业没有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出来。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对内部进行再控制的手段。没有内部审计部门,可能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规范性进行评价和审查。
二、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
民营企业缺乏现代化公司治理机构的原因,一方面,在民营企业创立之初,“家族治理”降低了企业内部的资源成本,使之最小化。而且家族成员之间容易建立共同的利益目标,更容易合作。与其他的企业相比,“家族治理”的民营企业凝聚力更强。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延续家族治理。另一方面,董事会成员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体系中,董事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与股东和管理者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大多数监事会的成员来自于企业内部,其权利有名无实,最重要的是成员综合素质并不高,在董事会进行战略决策的时候无法起到监督作用。
(二)民营企业缺乏应对风险能力的原因
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财务决策以及营销策略制定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主观性。有些管理人员缺少风险管理观念,看重经营却忽略管理,以至于当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无法有效的面对这些风险。此外,民营企业拥有较为薄弱的风险控制意识,特别是对来自于全球背景下的风险,例如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全球通货膨胀压力等,主要体现在企业盲目地跟风、创新、寻求多元化,不是所有的创新都是能被市场所接受的。还有一些民营企业家觉得应该让企业走多元化道路,让企业涉足多个行业,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三)在民营企业中没有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机制的原因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所以企业所要面临的风险日益增多。风险的增加就会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尤其是金融衍生品被运用到企业之中,直接将较大的挑战呈现在企业的面前。一般民营企业的规模不是很大、业务量也较少,没有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规范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也尚未被建立起来。另外,许多民营企业为本企业员工缴纳的养老保险等福利金额较低,因此民营企业无法吸收相关的专业人才,进而导致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专业性。
(四)在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原因
民营企业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是因为很多民营企业中缺少了一套完整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缺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指导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缺少法律的支持。除此之外,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应该发挥的独立监督作用没有形成相应的重视,因此造成企业内部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现象的出现。
三、如何完善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一)促使民营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
要保证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得到有效地执行,首先要改变治理结构,即设置完善的内部机构以及部门,同时还要将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优化。因此,以下两个方面可以作为出发点:一方面,应该明确并且清晰地知道企业的性质以及其在市场中的地位,应该将市场化作为指导内容,改革并且完善企业的结构。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引进外部的投资者,促使企业的股权结构得到改善,最终促使企业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在进行企业内部治理的时候应该将独立董事的作用重点发挥出来,有效地提高独立董事所具有的话语权以及决策权,要坚决避免形式化以及边缘化的独立董事制度这一现象的出现。通过以上措施,独立董事制度能够真正被运用于企业内部问题的治理当中。
(二)立足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来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大背景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因此企业只有将市场这一大环境作为立足点才有可能对所发生的经济风险进行良好的评估,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加强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首先,要高度重视金融衍生品将会带来的一切可能性风险,有效地树立起防范金融风险的意识,采取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手段来有效地管理并控制金融风险,以此来避免杠杆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其次,企业还应该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地建立起来,通过不断完善财务系统的措施,促使企业不断提升管理内部风险的能力。第三,公司还要经常开展风险教育,使得员工深刻的认识了解风险环节和风险因素。
(三)促使民营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
民营企业应该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执行性,并以此来增强民营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如何才能使企业内部的控制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主要包括了下面几点内容:第一,民营企业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尤其是直接业务岗位,制定覆盖所有风险因素和环节的规章制度,以消除企业员工的盲区。第二,民营企业应该定期的对企业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以及分类,然后按照风险呈现出来的大小层次对风险进行分层管理和控制。除此之外,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完善企业内部拥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得到适应性的发展。
(四)促使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得以有效地建立
只有将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建立起来,才可以使内部审计制度将其应有的监督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一旦内部审计制度的监督作用得到提升,相应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也能相应地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一方面,民营企业应该建立起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不被破坏。做好这两项工作,不但能够使内部审计制度的可执行性得到提高,而且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层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提供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审计制度应该要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民营企业要建立起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随后促使审计专业人员对风险预测、风险管理以及风险评估等工作进行有效地参与。通过上述途径,不仅可以促使实际工作与审计工作的结合度得到有效地提升,更可以促使内部审计制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语
对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而言,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可是,就当前大部分的民营企业来看,它们所拥有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机制是相当不健全的,依然还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比如:企业没有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这种大背景,严重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企业所拥有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先进性;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如果不将这些问题解决,企业不可能会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机会,这些问题已经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民营企业一定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这一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树立起管理风险的理念,促使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断地得到优化;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地得到完善;促使严格的内部审计制度有效地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民营企业在未来的道路上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5篇
1.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范围不明确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对会计报表相关的有效性,如何进行专项审计和审计意见的发表。它将在内部控制的审查范围有限,对会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这是可取的会计和审计标准,因为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内部控制评价在一般的情况下是可以作为审计方法的凭证的,它的范围应界定会计报表相关,主要是取决于完善并且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从而来保证审计目标和审计质量;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作为一种特殊验证,而不是整体的控制,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内部控制与会计报表的有关电力企业控制集成交织在一起,不仅难以区分每个内容之间的试验研究,很难独立意见。
2.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不完善
监事会的成员不得少于三人,由风潮的代表和职工代表的比例适当,虽然有规定,董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的股东,但没有规定,如果他们成为监事如何制裁。因此,在对人员或董事会的董事会成员兼任情况监事会出现许多成员公司,很难控制自己,导致监事会董事会、经理层在公司董事会提出许多成为建筑工地的亲戚,让一些受人尊敬的教友占重要的位置,但不履行职责;其他规则没有对监事会职工代表的比例,具体的限制,很容易对工人的权利和利益产生的反对。
3.缺乏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具体规定
基于内部控制报告缺乏规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管理仅仅是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完善,并没有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缺乏详细规定格式及财务报告的内容,也使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原因不能有效地运行,对于一般的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系统的电力企业建立在上市公告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要求,在年度报告中没有内部控制报告。
4.内部控制评价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经理忽略了从业人员的培训,目前,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忽视对从业人员的培训,突出表现在缺乏了解培训机构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的法律责任,系统安全培训管理不完善;新材料、新技术的安全生产发展方向,以及新教材缺乏技术差距,培训的针对性不强,主要原因是经济案件不断发生。员工考核机制不完善的内部,在员工的内部评价机制的电力企业是不完美的,工作态度相对滞后,电力企业和不相关的可行的员工考核管理机制,偶尔的业务考核流于形式,考核后,经常使用互评,风,设置有没有相应的奖惩制度。因此,对员工的评价不够重视。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在电力企业的大发展的抑制作用。
二、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应对策略
1.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该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内容及范围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详细的安排,对内部控制审计指导建议进行主要的修改,内部审计范围将扩大,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具有一定说服力,可靠程度可以借判断电力企业方面的会计报告,发挥电力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作用。在统一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价,目前,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其评价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完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
建立和完善董事会制度,董事会为纽带联系业主和经理,在电力企业的治理结构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董事的股东大会董事会接受委托的具体事务公司在管理方面来看,在交易过程中,公司业务执行起决定作用。总经理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主要是负责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完善内部控制实现内部控制,发挥董事会决定作用。由于现在董事会存在题,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应积极加强董事会建设,提供一个核心的位置。关键是完善监事会制度,董事会的运行工作板可以依赖。目前,很多企业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根据其自身特点,完善其董事会制度规制不同程度,保证董事会的决策科学。
3.完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具体规定
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评价报告是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力企业是为了确保提前重要控制弱点的主要依据。可以从毕马威和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实践中学习,在高级管理小组的内部结构形成的单位,检查和定期的步骤和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现方案的评价。电力企业可以对注册会计师协会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审计的年度报告的有效性,以及主要的控制缺陷的评价过程中发现了必要的改进,保证财务报告的电力企业的制备和报告的质量,以减少金融风险。具体规定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于目前对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给当局没有具体的规定,称其响应的具体规定。
4.提高内部控制评价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
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重要性是实现电力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电力企业是保证提前重要控制弱点的主要依据。可以从毕马威和其他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实践中学习,在单位的高层管理团队的内部结构形成,检查及设计步骤和电力企业内部规律和控制计划的实施评价。电力公司的年度报告的有效性可以聘请外部机构的审计,注册会计师协会,找到了控制过程中的主要缺陷的必要的改进和评估,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和电力企业的财务报告系统报告,以减少金融风险。具体规定明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由于目前对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给当局没有具体的规定,具体规定说它的响应,对电力企业经常性根据内部控制方面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评价内部控制设计并且实施,将结果提供给用户是非常有用的。需要提高内部控制可信度也是非常关键的,来作为相关的注册会计师的验证。由此可见,电力企业内部控制报告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其能够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权的缺陷,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6篇
说的通俗一点,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是企业为了强化内部、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防止企业内部出现欺诈等现象,所制定出来的制度。近年来,企业为了更有力的进行内部控制,则更加倾向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的风险管理中包含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同时还对其进行了拓展。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是:由公司的董事会,或者股东例会中将风险管理制度制定出来,然后由全公司的人员一起配合实施下去。企业在进行项目的分析时,就应该预测到任何项目都具有风险性,分析出可能存在的突况,估测风险程度,这样才能有备无患。这样看来,风险管理对企业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事先进行风险预测,才能有备无患,不会让企业陷入险境。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包括了:风险的评估、预测、对风险的控制等多个方面。也是企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事先看到了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合理的判断,才能使企业在遇到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冷静的面对。因此,风险管理制度,应该贯彻落实到整个企业内部,从日常的项目活动中进行跟踪。只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在进行重大决策的时候,每个部门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风险,这样所等到的风险评估的层面也就越多,对风险的分析也就越准确。从各个角度去看待,才能使问题更加的清晰化,不会造成在做风险评估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重要的因素,造成公司的损失。
二、我国化工企业的内部现状
(一)企业内部管理松散在现在的民营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的企业,都不够重视内部管理,忽略了内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虽然很多的企业都有制定一些员工守则,还有一些专门的内部管理章程等,但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章程,真正切实的去实施的却很少。在不少企业,还有一些什么日常规定,节假日规定,加班规定等各式各样的规定,其实这其中的很多规定,都不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要么就是过于刻意了,要么就是根本实行不起来,这样的话那些规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表面有规定,其实内部一盘散沙的局面。企业自身对内部管理的不够重视,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很多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的控制,只要财务部门做好了,其他的就不是问题了,其实每个部门都应该参与其中。内部控制应从各个部门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的建立出能够坚持实行的制度。(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就化工企业而言,可能大多数的化工企业都有制定内部管理制度,但是为什么企业的内部人员管理还是那么乱呢?原因很简单,随着经济的增长,民营企业的增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对企业进行控制,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制度却还一直沿用老一套的思路,当然也就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脚步。由于化工企业的内部制度不够完整,不够健全等多种问题,导致了内部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无法落实。所以,只有不断的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调整,才能使企业内部更加规范化,保证企业在开展各种经营项目的时候,能够有计划的进行。(三)员工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的员工素质不高,也给企业在管理方面造成不便。尤其是在一些化工企业中,化工的审计制度不够完善,审计人员的素质也不够高,不能很好的发挥审计人员的职责,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
三、如何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
(一)明确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该重视内部管理,企业领导应该从旧的观念中脱离出来,接受新的法律政策,制定出新的内部管理制度,由企业高层人员带头实行,并下达到各个部门。对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弘扬教育,让员工明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上下的全体员工都能参与到内部控制中。当然,企业也不能只局限于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更应该看待其是否能够很好的实行下去。只有真正的意识到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领导至员工都很好的实行内部控制制度,遵照制定出来的条例,才能促进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发展。(二)增加防范意识,提高风险管理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企业内部通过对风险的评估,能够在企业面临危机时给出相应的策略。所以,当企业在进行项目的时候,各个部门应该积极配合,对那些高风险的区域,应该多次检查,并作出详细的应对策略,以备当危机到来时能够有备无患。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应该全面贯彻落实到整个企业内部。在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的时候,各部门应该从自身出发,全面权衡所在部门对企业的影响,或者对企业当下进行的经济项目的影响。从员工个人或者是部门角度出发,给出实质性的建议,分析出其存在的风险性,保证企业能够如期的完成目标。为了能够完成企业预期的目标,企业应该重视风险控制,拟定好内部管理的综合框架,灵活的运用风险控制的方法来减少风险的存在。对企业当前进行的经济项目及运营作出风险评估,对内部进行严格管理,和定期检查,找出内部管理中的不足,及时的发现管理制度中的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方法,来保证企业能够按预期达到目标,同时又能对内部管理进行有效的提高。(三)提高员工素质,完善审计制度当企业有了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应该认真执行和贯彻,并且由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督促企业员工遵守企业所制定的相关制度。所以,单单有了内部控制制度是不够的,还要提升企业审计部门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有效的进行监督和审核,才能真正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作用。企业内部还应该对审计部门制定出审计制度,审计人员必须履行审计制度,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监督,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总之,企业要想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也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单凭企业自身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配合。国家对企业内部的控制也是相当重视的,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给出了许多方向,和标准作为企业参照的目标。另外,企业自身还应加强内部学习,了解内部管理制度对企业的重要性,明确规定好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动力,防范于未然,才能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只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才能做出详细的风险评估,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得民营企业走向成功。民营企业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更好的使企业更健康的持续发展下去,同时也避免了企业应内部的问题,造成“昙花一现”的现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市场竞争尤为激烈,为了加强对风险的预测,有效的建立内部控制系统,加强管理,及时的进行防范,确保企业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7篇
对高成长企业的企业管理实践来看,资金管理上实行集中控制是一个重要方面。从企业洽谈合同、收取订单乃至之前的市场调查、项目可行性论证开始,就必须认真考虑高成长企业的财务和盈利能力,以保证企业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资金营运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控制点:(1)货币资金环节。是否编制了现金预算;货币的日常管理是否健全;公司是否有资金集中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了严格的货币资金收支授权审批制度和职务分离制度。(2)储备资金环节。是否对储备资金占有率进行了严格控制;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储备资金采购决策;如何进行存货控制;是否建立严密的存货收发保管制度。(3)新的货币资金环节。是否能够准确进行收入费用配比,足额补偿成本;是否遵守利润分配规定和程序;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否合理;是否建立了严密的资金收入控制程序。
2研发风险
创新是企业高成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和重要法宝。但是研发活动也具有投入大、周期长、不确定性高的特点,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潜在的高风险。针对研发风险对高成长企业产生的影响,研发活动的内部控制审计关键控制点:(1)自主研发过程管理。风险来源:研发过程管理不善,影响研发效率,抬高研发成本甚至造成资产流失。关键控制点:是否建立研发项目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是否合理设计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和组织结构;预计工作量和所需资源是否精确计量;是否建立了开发费用支付标准及审批权限,遵循不相容岗位牵制原则。(2)核心研发人员的管理。风险来源:职业道德风险和离职风险。关键控制点: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相关保密规范,充分发挥保密协议的作用。企业是否通过与核心研究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等方式,确保公司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核心技术外流的风险。
3体制风险
从企业生命周期看,多数高成长企业处于企业高速成长期,即企业初创期之后的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权利一般多集中于创业者,权力过于单一集中,不利于进行科学的决策,而给企业管理带来风险。根据这种特点,高成长企业应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确保公司规范运作。
治理结构层面。风险来源: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关键控制点:股东大会是否规范而有效地召开,股东是否可以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对与控股股东相关的信息是否根据规定及时完整地披露。企业与控股股东是否在资产、财务、人员方面实现相互独立,企业与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是否贯彻平等、公开、自愿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8篇
集团化企业都建立了宏伟的战略目标,而实现这些战略目标,最终需要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在发展路径方面,通过推进金融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控股集团管控模式转变,构建以银行、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四大业务为支柱的核心业务体系,进行“集团化运作、市场化经营、国际化发展、品牌化建设”的四化建设。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可以理顺集团化企业与成员单位之间的管控模式与工作界面,实现集团管控与企业理念、职位授权、规章制度和控制流程有机的结合。通过风险评估与预警、信息共享、流程监控、有效评价、缺漏改进等控制活动,加强集团化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为市场化经营、国际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形成有力的支持。
二、国家有关部委及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2008至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相继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明确了我国集团化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要求。2012年5月,国资委又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中央企业在2013年底前建成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从2014年起每年向国资委报送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针对金融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分别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适用于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保险中介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试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同时,一行三会的各项相关监管文件也对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流程提出了具体的内部控制要求。
三、建设集团内部控制体系的原则
1.全面建设原则集团化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包括集团化企业以及各成员单位及分支机构,全面覆盖集团化企业及各成员单位的内部环境、管理流程以及业务流程。
2.突出重点原则集团内部控制建设根据金融集团的管控重点与金融企业的业务重点,逐步实现各业务板块内流程的标准化与风险控制措施的优化升级。
3.业务融合原则将内部控制有关要求嵌入企业业务流程,明确关键控制点、控制措施、控制职责,推进内部控制与经营业务有机融合。
四、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进阶段
内部控制建设实施要有序推进,一般分为现状诊断与框架搭建、梳理流程并优化方案、完善评价并建立规范、具体实施与评价验收、最终提升与持续发展五个阶段。
1.现状诊断与框架搭建阶段通过对集团化企业对各成员单位开展业务调研,初步分析成员单位管理现状,归纳总结业务类型,明确内部控制建设范围及主要内容。结合调研和诊断分析情况,明确内部控制建设思路、建设内容、工作步骤、时间安排和组织分工,编制内部控制建设实施细化方案。围绕内部控制要求确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点业务,依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以及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的内控相关指引,参考集团化企业工作成果,结合金融业务特点,确立业务流程框架。
2.流程梳理与优化阶段首先,制定集团统一的风险分类框架,形成集团化企业风险信息库,建立风险信息库模板。其次,编制并审核内部控制矩阵、流程图,依据集团化企业风险信息库,结合业务层面的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点,分析业务内容、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工作职责,绘制集团化企业内部控制矩阵、流程图。再次,编制并审核内部控制岗位授权规范。依据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控制要求和控制措施,梳理集团化企业组织架构,编制内部控制岗位授权规范。最后,完善制度(标准)规范,整合内部控制标准,整合各类规范标准。
3.具体实施与评价验收阶段通过开展集团内部控制规范实施应用培训,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在业务信息系统固化工作。建设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化工作平台,满足在线集中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需求,建立健全相关的工作机制。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内部控制执行责任机制、内部控制评价改进机制和协同监督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最后开展内部控制建设验收。
4.评价提升与持续完善阶段组织开展自我评价,撰写自评报告,并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监督检查,编制出内部控制缺陷整改报告。内部控制体系在国内各个领域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已经成为进一步推进依法从严治企,强化和规范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9篇
股东需要股利和资本增值,因此传统意义上公司的业绩是用它所创造的利润来衡量。但如果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的运行就必须包括:提供公平的报酬和可接受的工作环境、及时的支付购货价款、最小化由于公司行为而引起的对环境损害和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或其他方式等对公众做出贡献。
其中出于环境因素对于公司运行措施的影响,环境报告应运而生。
一般来说,环境报告是指在公布的年报中或是在其他什么地方,披露公司的运营对自然环境造成影响的有关信息。现在有相当多的激励措施,鼓励公司采取控制污染、使用再生资源、选用可更新物质以及发展对环境有利产品等保护环境方式。
研究表明,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热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影响公司经营:公司可能会为自己的行为遭受直接的损失,比如他们可能受法律规定性或推定性的强迫而支付弥补环境损失的费用;或者当他们引起污染时,他们不得不支付额外的税收或遭受财务惩罚。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实体被确信引起了环境污染或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它一定会应起相当多的公众敌意,这将导致顾客的减少。相反,积极方面可能是:一个实体如果有"绿色"的形象,就有可能吸引更多的顾客,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会有很多商品都打上环保品牌的原因。
作为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许多国外大公司已经披露或是正在积极准备有关自身经营对环境影响的信息。
实际操作中公司主要用两种方式的环境报告手段来公布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的信息:
1)在公布的年度报告(包括财务报表)中披露
2)公布一个独立的环境报告
IAS1鼓励管理当局在相信环境信息将帮助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时应该披露环境报告,但并不是强制要求所有公司都这么做。
在1996年《CorporateReporting》这本杂志发表了题为《香港的公司环境报告》一文,列示了对大约700家香港主要公司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这些公司中,71%是一点都没有披露关于环境的信息,剩余的29%中,几乎有一半也只是在总的报告中大致提到了一点。被抽查的仅仅只有18%左右披露了他们的环境政策、收益和损失。并且即使在这些中,还有很大部分也只是陈述了他们的环境政策,而没有试着去量化他们达到的目标或遭受的损失。他们常见的是用一些非货币性条款,如:"我们在美国的工厂已经节约了70%的皱纹纸包装"、"我们已经改装了225辆运输卡车,从使用含铅汽油到使用清洁气体燃烧剂,并且我们已经装了催化剂转化器"等作一些抽象性的说明。被调查到的公司中,几乎没有谁披露了环境成本或是已经提取的环境准备,披露遭受罚金或是承认有与相关规定不符事项的公司也很少。但不管怎样,这项研究毕竟可以表明,或多或少做出关于环境信息披露的公司数量在1991到1996这五年间已经差不多是翻了一番的,这点比较令人欣慰。
1999年还有一项调查表明,《金融时报》证券交易所100种股票价格指数中有很大一部分上市公司都在年报中作了某种形式的环境信息披露。最常见的是在董事报告中涉及,其后才是财务审计内容。
公布独立环境报告的公司也在逐渐变多。许多大的上市公司现在都在年报和财务报告之外,还单独披露一份环境报告。这份报告通常都和其他社会和环境事项相连,如联合银行、英国电信公司就采取了这种方式。
一家公司公布环境报告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以示和竞争者的区别、承认对环境所负的责任、为了证明与规定的一致性或是为了获得社会对其行为的肯定等。
大部分的环境报告都采取把对政策的论证和对自身行为的审视联系起来的格式,他们覆盖到以下一些论题,如废料管理、污染、对能源的使用情况以及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正面影响。通常来说,报告通过对公司的目标和成就在许多种情况下的直接比较来披露两者或是其中之一。他们有可能也披露财务信息,如对环境储备的投资数额等。许多报告特别详细,有的甚至长达五十多页。
因为这种情况下的环境报告是独立于公布的年报,所以没有规定的内容和统一的操作代码。公司可以任何他们愿意的信息,并且环境报告并不是一定要求审计的。然而,许多公司其实在他们的报告中还是服从于某种独立的观点或是审计程序的。
据统计,公众和媒介的兴趣更倾向于关注独立的环境报告而不是在公布的年报和财务报表中披露环境信息。这种分离反映出这样一种事实即这两种报告是针对不同读者群。股东是年报的主要使用者,而环境报告主要是被设计服务于一般公众。
正如下面关于环境信息在年报中披露的例子所示,虽然它只是财务评论的片断,但在其间公司已提醒读者关注他们将要发表的环境报告。《英国电信公司1999年度报告》:"''''''''环境'''''''':英国电信公司非常关注它对环境承担的责任。我们是最早制定出环境政策和环境报告的英国公司之一。我们还是最早引进复杂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在此基础上组成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的公司之一。我们自信在此领域处于领先行列,并且已使我们在香港的英国电信公司通过了1999年3月公布的世界环境管理系统准则ISO14001的认证。英国电信公司拥有长期的和广泛的能源管理的可辨认纪录。到1997年4月,我们在过去的五年时间内已减少了13%以上的能源消耗,现在的目标是争取到2002年3月时进一步减少11%的消耗。我们有大量的程序用来循环和再生资源,包括从多余的交换单元、电缆、调色剂夹头提取金属、新闻用纸和电子废物等。"
如果说最初的环境报告大部分都是公众关注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说明公司对环境的保证,而且现在有些公司仍持这种观点,但还有许多公司已经注意到环境报告是一种交流的手段,可以说明公司的行为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有些人认为"说说而已"的环境报告不可能替代在财务报告中详细披露环境成本。如果一家企业在赚取利润的过程中,不恰当的使用了自然资源且没有披露这种行为造成的损失,其一般不可能被视作成功的典范。当然,关于披露环境成本是否将有利于鼓励公司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争论还在继续。
不管怎样,环境报告作为一种披露环境信息的手段,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我国也是如此。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山西兰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都已付诸于实践,我们盼望将来有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
参考文献:
1.FoulksLynch《ACCA》Textbook2000
2.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会计研究》1998.5
3.周红《财务信息披露的三种基本理论模式》《会计研究》1999.4
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推动了酒店企业的蓬勃兴起,但是在我国很多的酒店企业中的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并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转变,甚至有的酒店管理者的意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从而导致对酒店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滞后。酒店管理者总是希望有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对酒店的会计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对酒店的运营管理和利润的最大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可能是酒店的管理者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到内部财务控制对酒店利润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如果酒店企业的管理者疏忽了内部财务控制,长期会降低酒店的管理效率,不利于酒店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现今我国绝大部分的大型酒店都设置了会计财务岗位,财务人员一般都具有比较的专业的会计财务知识,但是缺乏对酒店运营的一些基本认识,关于酒店的内部财务控制理解的少之甚少。财务工作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往往比较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也不太注重实务操作,甚至不按规章制度工作,造成业务上的混乱、权责不明,有可能致使逆向行为,会计失真的可能性增大,直接造成酒店的收入流失。
(二)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薄弱
酒店是一个综合服务型的企业,一般涉及到的业务种类繁多,以及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有着很大的差异,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特性,就要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增强其执行程度,财务核算做到细致化、规范化、科学化。而在我国酒店的实际管理活动中,财务人员对酒店的财务工作的理解性有着很大的不同,工作标准也不尽相同,那么职责分工就有可能很模糊,岗位设置不搭配,往往会使得内部财务控制执行力并没有得到很强的落实,这样就会在酒店内部控制管理中,有可能会发生、弄虚作假,造成酒店资产的不安全性和财务会计信心失真。有的酒店内部财务控制岗位并没有遵循相关的制度设计安排,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也很低下,以及缺乏相关的奖惩机制,这些都会促使酒店的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产生薄弱。
(三)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酒店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确保酒店的资产完整,以及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作为酒店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认识的缺乏,使得内部财务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比如,有一些酒店的财务人员并不是遵循相关的会计章程,就随意地登记固定资产,不完善的相关资产保管明细账和资产管理卡片,这样就会对酒店资产安全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国酒店企业的日常收入主要是通过单据控制的方法,倘若单据凭证的设计不够合理或者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整个收入的内部控制就会出现偏差容易造成跑单、走单、漏单的不良行为的发生,有可能出现工作人员之间的相互勾结,共同舞弊,给酒店的收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内部控制体系就变为如同虚设,走过场。另外,在我国酒店企业的日常经营中,有一部分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内部稽核制度,诸如对酒店日常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收支活动是否按现有的规章制度来实施,并且缺乏相关的第三方监督;各个计划指标与环节是否具有相互的连接程度;对酒店的财务报告缺失相关的审核,以及不能很好地表达其他部门员工的诉求与建议;对酒店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变动情况比较隐蔽,操作性不透明等,这些由于忽视了内部稽核制度而容易导致的财务操作上的不规范,使得进一步将加深财务信息失真,以及遇到的不确定风险加大。
(四)内部控制硬件设施滞后
由于酒店行业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经营范围涉及较广,结账方式和客户群体也都是截然不同的,以及管理流程相对复杂性,这就需要在客观上要求酒店能够及时地更新其硬件设施。但是我国大部分酒店很少关注酒店的硬件设施,也不会在这方面花费足够的资金支持,总是更多关注酒店在一定会期内所获得的利润大小。比如有一些酒店的收银系统仍旧滞后,甚至有的还是人工结账,或者是缺乏相应的控制软件系统,无法适应酒店复杂的经济活动,就会间接地致使采购的原材料产品的结算都具有一到两个人完成,易形成滴、跑、漏、走等行为的发生。
二、酒店企业内部控制强化对策
(一)重视内部控制的认识
在酒店的经营活动中,酒店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已经逐渐认识到其内部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仍然不太重视内部财务控制,强调酒店要开展多项经济业务活动,努力地追求酒店利润最大化,没有协调好内部控制与其发展管理的关系。所以酒店管理者要在未来的市场中处于核心的竞争地位,站稳脚跟,就需要加强对酒店内部控制的重视,提高其意识,是保护酒店资产的完整性、安全性,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失真性发生的可能,间接地维护酒店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还能规范酒店的经营管理流程。一方面,酒店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转变和更新发展观念,与我国市场经济的调结构政策相适应,对其内部财务控制要有充分的认识,不断加强学习内部控制的知识,让自身的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与深化。在工作实践中,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使得内部控制机制成为提升酒店经济效益的有力助推器。另一方面,酒店的管理者不仅在提高自身的内部控制意识,还要引导酒店其他部门员工的内控意识,并在酒店内积极宣扬和提倡内部控制文化,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让全体员工保护内部控制会计信息。
(二)落实内部控制的执行力要求
当酒店的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意识有了足够的重视,接下来就是要落实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在实际工作中,提升酒店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这就需要酒店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酒店内部考核制度。作为酒店的管理者需要对员工的考核制度纳入到内部控制的执行标准中,对及时改进在执行中国所遇到的会计财务问题有着指导性作用。例如,核查酒店每天的业务收入;营业收入是否按照规范的操作以及如实上缴到财务部门;对原始凭证单据的审核且更改业务项目需要遵守管理者的签字制度等。另外,酒店的管理者对那些在实际工作中执行力度很强的个人或者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表扬或者是奖励,并且在酒店内部大力的宣传,成为其他员工的正面教材和学习榜样,并起到示范的作用。对于那些执行不力的或者随意的个人或相关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加大惩罚力度,做到奖惩分明,把其内部财务控制的执行要求彻底落实好,来提升其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三)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第一,酒店企业餐饮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收入控制环节关键是要明确其收入。无论是酒店的记账联、入厨联等单据凭证,需要统一交给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审核,检查两联之间的业务项目是否一致,以及对消费者的收费情况,对于出现偏差等不合理的情况,应该要明确其责任,并且及时加以改正,这样可以防止贪污舞弊等现象的发生。第二,酒店的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建立采购成本费控制制度,对每一项的采购原材料、辅料、烹饪分量等等都需要进行登记备案。财务工作人员对这些成本核算,控制采购成本,做到尽量节省采购资金。财务人员在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前提下,还需要定期地对采购原材料进行市场价格咨询、预测、货比三家,降低采购人员和原材料供货商相互勾结以及瞒报价格的现象发生。第三,在我国现阶段的酒店管理中,需要引入全面的内部预算控制制度,可以使酒店的经营效益采用资金的形式控制,把整个目标分配到各个部门或者个人的小目标,这样能够约束到微观主体的作用,以及有助于实现总体的经济效益。例如,当酒店的收入水平变化时,预算控制可以根据收入水平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伸缩性。如果其他部门的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及时向财务部门进行反映,由财务部门将进行执行,来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定期将财务实际数据与预测数据进行相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分析其原因,做到心中有数,使得财务预算得到很好的控制。第四,对酒店的内部监督应该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二者应该有效地结合起来,对酒店的各项收入和成本支出的全过程都要有监督机制的存在,贯穿到酒店的整个经营活动中,形成监督和评价报告,对发现内部控制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地修改,有助于酒店的长远发展。
(四)提升内部控制的软硬件自动化设施
近些年来,我国酒店企业的内部控制软硬件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部分酒店的软硬件都实现了自动化,诸如西湖软硬件、中软软硬件、Fedelio、OPERA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酒店利用这些最新的软硬件管理系统,对其内部财务控制集成、转化,有着提升改进的作用,来规范酒店的业务流程,使得酒店内部的大量繁琐的工作,比如营业收入的确认、收入缴费表、采购成本支出、单据凭证、应收账款等,以及财务会计核算更方便地、科学地、有序地完成,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为操作所导致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时候的财务工作人员就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财务数据的分析,实行财务监督的作用,规范会计业务,降低会计风险的可能性。另外,由于计算机本身也存在系统风险,时而也会受到病毒和黑客的入侵,所以酒店要做好计算机设备安全控制,比如建立电子设备管理制度;培训员工规范操作计算机,让员工掌握引入计算机系统后新的内控体系,了解更多的内控程序,避免由于不规范的操作而导致的财务会计数据信息的缺失,以及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552.html企业内部控制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icu院感工作计划范文10篇08-15
世博会口号08-03
形容乱丢垃圾的句子08-30
最感人的情书08-02
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计划10-22
离婚协议书幽默风趣版11-16
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代表发言稿11-09
课间记作文08-02
我的暑假生活作文初二08-02
那一次,我真高兴作文900字07-23
2024年河南执业医师医学综合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已开通 打印时间8月12日起08-15
儿童谜语含答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