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团队原则成立组织的目的在于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虚拟企业就是为了一个特定的目标而组成的面向制造性或服务性的虚拟组织。组织存在的意义在于帮助个人实现自己的目标,因而个人需要组织这个平台。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经济形势改变之快的现实,团队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虚拟企业这种形式,让学生时刻以团队为主,团队成员及时发现、分析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并集中大家的智慧寻求解决问题对策。
(二)系统原则虚拟企业是一个系统,要产生整体大于局部的效果。虚拟企业中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分工,就像一盘棋一样,每个棋子都应该有它的用处,缺一不可。虚拟企业工作流程一环套着一环,如果少了一个环节,势必导致企业无法正常运营下去。
(三)权变原则权变一般是指在企业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企业内外条件的变化一般无法准确预期,领导者就要根据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改变管理方式,而员工要能适应各种环境,来增强自己的应变能力。教师的一对多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只做到了听与学,没有真正理解,而虚拟企业这种模式,通过团队中不同成员的磨合,面对不同企业之间的问题学习适应,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有很强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也相对容易的多。
(四)实践原则面对当今社会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战经验、多元化等特点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书生。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学的过程中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虚拟实践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竞争、就业压力环境等,对企业内部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虚拟企业构建不能仅有形式,更要有内容的安排,每个企业的运营管理工作要有质有量的要求,学生要带着管理任务去体验与学习。
二、虚拟企业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构建与运作
管理学教师在明确了管理意识与管理职能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目标与要求后,以一定的组建原则,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虚拟企业的构建。通过一学期的虚拟企业的模拟练习,通过企业不同角色的管理者之间的管理活动交流,使同学们的管理意识不断强化,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教师以组织为初始概念,以构建组织(主要是企业组织)为教学活动出发点,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建虚拟企业,进行产品策划、设置组织结构等模拟企业运作环境,学生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尝试开展虚拟企业经营管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不同的学生所组建的虚拟企业各有特色,以“动感浴室”虚拟企业为例,首先,要进行虚拟企业的命名与使命阐述。“动感浴室”虚拟企业由6名学生自由组合。该团队以满足消费者基本生活需求基础上的享受性需求为切入口,通过讨论决定发展浴室产品一条龙开发,以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为主要目的。企业要让人记住,命名很重要,企业命名要响亮、新颖、有寓意,更要让人印象深刻。该团队由“动感地带SIM卡”进行大胆联想,在头脑风暴之后,将企业命名为“动感浴室”,寓意像“动感地带”一样闯出一片天地。同时,团队推出“使你一尘不染”的广告语吸引顾客眼球,一尘不染,顾名思义就是让顾客在使用企业的产品后能够干干净净,保持良好的状态,另一深层意义就是希望顾客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无细菌的侵入,这些也成为虚拟企业的最初使命。
其次是虚拟企业的目标设定与产品设计。“动感浴室”虚拟企业的宗旨是让顾客在使用其产品后可以心情愉悦,放松身体,让顾客感受企业产品的独特魅力,打造出国内一流的品牌,这也是“动感浴室”的主要目标。“动感浴室”虚拟企业在开始之际主要生产和销售马桶和浴缸等洗浴产品,同时设计部在原有款式上加以设计,顾客不同的品味设计独特的产品,如顾客还有其他要求,企业会为其提别改动直到顾客满意为主。经过创意大激发,企业决定设计一款从未出现的洗澡机,预计在一年内研发出来,让顾客可以不用动手也可以舒服的沐浴。再次是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角色扮演。为了更好的完成组织任务,就要进行一定的组织安排,进行人员的配置与安排。“动感浴室”选择较为传统的职能部门的组织形式,主要设总经理、财务部经理,设计部经理、采购部经理、销售部经理和装修部经理等岗位与角色。根据6人的各自特点分配职务,使得“动感浴室”虚拟企业能集合核心能力与能源,使虚拟企业在管理中能正常运作。为了让每个成员能亲身体会到这种仿真企业的氛围,根据教师的情景假设方案,团队创作情景短剧进行情景表演,通过编剧、排练以及最终表演这样的过程,使团队学会随机应变,增强处事和沟通能力,总经理则体会到了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的那种应有的责任感,提高了面对突发事件所应具有的危机处理能力。
最后是虚拟企业的学习管理。“动感浴室”是真实的学习团队,在企业运作之余团队要开展结合实际的理论学习,要以构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开展团队学习。在创建初始,根据各成员提议“动感浴室”制定以下计划:每学年读完两本管理学名著,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每人准备有关管理理论的寓言故事,增强思考能力;每学期出游两次,增进成员之间的感情;每学期进行一次情景剧表演,增强成员的默契;学期期末由总经理对小组成果进行总结并制成学期报告书。在执行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无法预料的问题,比如在去参观纪念馆时,由于时间掌握不当,错过第一班车,耽误太多时间,团队及时反思总结,在回来时加强了时间控制。课堂上,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团队成员根据“动感浴室”管理现状,带着问题进行讨论,体悟其中的管理科学与艺术。
三、虚拟企业案例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分析与评价
案例教学法,被广泛运用在管理类课程中,但以学生自行组建的虚拟企业作为教学案例则更具有针对性与趣味性。教师以虚拟企业为教学案例,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与知识分析虚拟企业中的种种管理现象,与学生共同解决管理难题。在对“动感浴室”的分析评价过程中,学生结合组织环境分析方法,对该团队的宏观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目标市场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对企业产品设计与产品价格等进行了评估。学生充分地认识了组织环境对于开展组织管理活动的意义,深刻了解了产品设计与市场开发对于企业应对竞争的意义。虚拟企业构建与运作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有兴趣参与进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外,也让学生有信心尝试做更多的事。
四、结论
通过半年的管理学课程学习,学生对企业组织管理有了较深的认识,在虚拟、仿真企业管理实际中培育了管理意识,增强了创新与实践能力,感受了企业管理过程的全貌,体会了不同的管理角色要求。“动感浴室”虚拟企业的运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管理学的几个主要分支中,战略管理学(StrategicManagement)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一般认为只有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战略管理才形成了真正的理论体系。在商学院里,战略管理学在此以前的半个多世纪里一直依赖案例作为研究和教学的手段。今天,战略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其他领域一样,被视为广义的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战略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通过在一流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出的。
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管理学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论文进行检阅,试图对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在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取国内两份典型性管理学刊物《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对它们2003年全年中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
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分别从两本刊物的论文中确定二十三篇(《管理世界》)和十九篇(《南开管理评论》)战略管理论文。
我们发现,第一,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从内容上讲尚停留在学科“边缘”。
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属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这一类,共有约11篇论文;其次为“竞争力/竞争优势”类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类,各有6篇左右;其他至少有三篇的还有“创新”类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类。
如果把这一结果与前述的战略管理学的“领域陈述”相对照,可以看到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商务层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比如,“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也是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题;“跨国公司/国际战略”是国际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交叉领域;“创新”在管理学中自成一系;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则可视为战略管理学的一个半独立的分支。
第二,规范型论文偏多,实证型不足。我们把管理研究论文分为规范型、描述型、文献型、概念型、实证型、定性经验型以及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的类型。我们的研究发现,规范型占17%,实证型占24%,描述型占38%等等(一篇论文可同属于几种类型)。
所谓规范型指的是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规范型论文在国外学术界并不被视为严格的学术性论文,而是经常出现于面向企业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的刊物,如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
规范型论文,特别是明显带有政策建议目的的文章存在于本应以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中,一向被海外学术界视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低下的一个标志。当然,在主流刊物上发表的典型的战略管理学论文也经常谈及理论的实践意义,但是这往往是指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而非对于政府的政策含义。毕竟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服务,而非作为政府管制的依据。
虽然我们从论文整体上考虑只划分了7篇规范型论文,但我们还是在其他许多论文中看见了“规范性”或“政策性”的倾向,即研究者在针对企业对象做出了研究和分析之后,却自然而然地试图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实证型则是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它是推动当代管理学理论研究工作最主要的方式。实证型论文——只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不到。这是直接反映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落后的标杆性指数。
描述型论文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占最大比例的描述型论文虽然学术贡献有限,但毕竟也是一种贡献,因为数据与现状的描述是进一步分析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与我国管理学研究工作的现状相匹配的。
但我们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却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最大的可能之一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子之一是BoisotandChild(1996)关于中国社会和企业现代化道路的论述,他们认为与西方从官僚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不同,中国企业是从封建采邑制(fiefs)到家族制(clans)、向“网络状资本主义”(networkcapitalism)发展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新理论,并不是经常被滥用了的“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后者明显受限于背景而缺乏有效性(validity)和普适性(generalizability)。我们认为一般而言理论受限越多,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就越小。极端受限的理论就是单个案例,因为它对其它个案没有适用性。鼓吹这种“理论”,特别是它对中国企业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把理论贡献和实用性混为一谈。
我们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每期《管理世界》的15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level)上展开分析。而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二十年前,就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风靡业界的时候,就有人尖锐地指出了这种外部分析方法的缺陷:怎样解释处于同一行业、定位相同的企业之间在业绩上的极大差异?今天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毕竟,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
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我们试图通过对国内管理学刊物上发表的战略管理论文进行检阅,试图对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在进行调研与分析之后,我们选取国内两份典型性管理学刊物《管理世界》和《南开管理评论》,对它们2003年全年中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研究。
战略管理学的主要课题包括:战略制订与实施、战略规划与决策过程、战略控制与报酬制度、资源配置、多元化与组合战略、竞争战略、合作战略、总经理的选择及其行为、以及高层管理团队的组成与机制。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分别从两本刊物的论文中确定二十三篇(《管理世界》)和十九篇(《南开管理评论》)战略管理论文。
我们发现,第一,国内战略管理学研究从内容上讲尚停留在学科“边缘”。
出现频率最高的题目属于“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这一类,共有约11篇论文;其次为“竞争力/竞争优势”类与“跨国公司/国际战略”类,各有6篇左右;其他至少有三篇的还有“创新”类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类。
如果把这一结果与前述的战略管理学的“领域陈述”相对照,可以看到本领域内一些最基本的课题,例如属于战略内容的行业分析、战略组别、商务层战略、横向多元化与纵向一体化、合并与兼并等,以及属于战略过程的决策机制、结构选择等,均未得到应有的位置。
在出现的课题中,除了“竞争力/竞争优势”一类外,其他几类均属跨领域的课题,而不被视为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比如,“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也是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的课题;“跨国公司/国际战略”是国际管理与战略管理的交叉领域;“创新”在管理学中自成一系;而“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则可视为战略管理学的一个半独立的分支。
第二,规范型论文偏多,实证型不足。我们把管理研究论文分为规范型、描述型、文献型、概念型、实证型、定性经验型以及以演绎数学模型为主的类型。我们的研究发现,规范型占17%,实证型占24%,描述型占38%等等(一篇论文可同属于几种类型)。
所谓规范型指的是表明立场或是政策性的文章,规范型论文在国外学术界并不被视为严格的学术性论文,而是经常出现于面向企业管理者或政策制定者的刊物,如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
规范型论文,特别是明显带有政策建议目的的文章存在于本应以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术刊物中,一向被海外学术界视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低下的一个标志。当然,在主流刊物上发表的典型的战略管理学论文也经常谈及理论的实践意义,但是这往往是指对于企业的“管理意义”,而非对于政府的政策含义。毕竟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服务,而非作为政府管制的依据。
虽然我们从论文整体上考虑只划分了7篇规范型论文,但我们还是在其他许多论文中看见了“规范性”或“政策性”的倾向,即研究者在针对企业对象做出了研究和分析之后,却自然而然地试图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实证型则是以定量分析验证理论性假设,它是推动当代管理学理论研究工作最主要的方式。实证型论文——只占了总数的四分之一不到。这是直接反映出国内管理学研究水平落后的标杆性指数。
描述型论文以案例或数据描述现象,而不涉及实证分析。占最大比例的描述型论文虽然学术贡献有限,但毕竟也是一种贡献,因为数据与现状的描述是进一步分析工作的必要步骤,也是与我国管理学研究工作的现状相匹配的。
但我们对中国管理研究的发展前景却有理由表示审慎的乐观。最大的可能之一是在中国背景下创建出新的理论。例子之一是BoisotandChild(1996)关于中国社会和企业现代化道路的论述,他们认为与西方从官僚制到市场化的进程不同,中国企业是从封建采邑制(fiefs)到家族制(clans)、向“网络状资本主义”(networkcapitalism)发展的过程。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新理论,并不是经常被滥用了的“中国特色”的管理学理论。后者明显受限于背景而缺乏有效性(validity)和普适性(generalizability)。我们认为一般而言理论受限越多,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就越小。极端受限的理论就是单个案例,因为它对其它个案没有适用性。鼓吹这种“理论”,特别是它对中国企业的指导作用,实际上是把理论贡献和实用性混为一谈。
我们的一个强烈感受是,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尚有待于摆脱其他传统、尤其是经济学的“影子”,而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每期《管理世界》的15篇左右论文中,一大部分是各种关于经济学的课题,只有一小部分才与管理学有关。有些自称属于战略管理类的论文,实际上却是在行业层面(industrylevel),而非企业层面(firmlevel)上展开分析。而充斥于这两种刊物的管理学论文中的各种政策建议,也反映出根深蒂固的经济学思维倾向,即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政府的宏观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似乎管理学就是为社会谋利的、改良了的经济学,而管理学所特有的为企业服务的立场却失落了。
学术界本身在概念上的这种混乱也造成了实业界对经济与管理之间的界限认识模糊。社会上“经济管理”一词到处流行;经济学家们一再被请去为企业“把脉诊断”。我们担心这种状况会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二十年前,就在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风靡业界的时候,就有人尖锐地指出了这种外部分析方法的缺陷:怎样解释处于同一行业、定位相同的企业之间在业绩上的极大差异?今天我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如果我们的药方只会从依靠行业政策出发来提升所有企业的竞争力,或者以为制度(比如一个“最佳”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所有企业的困境,那么我们还需要职业经理人来做什么?毕竟,管理的精髓是在于经理人的抉择,在于战略与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的结合(fit),而不仅仅是政策、制度与行业环境的问题。
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课程指导思想正确,定位准确,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人才的核心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考研课程。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始终把系统学习管理理论作为重点,同时注重对当代最新管理理论以及工程、企业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问题的学习与研究,体现管理理论的最新发展。本课程目前主要为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学院7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每年约500名学生开设,是指定考研课程;兼顾本学院硕士研究生和专科生培养;也可以为其它学院工科类专业学生培养服务。课程受众面广,知识体系既分层次,又保证完整适用。
本课程应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课内课外相结合。管理学院学生大体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二是本科生,三是工程造价、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专科生。我们根据新时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各层次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在明确不同的培养对象、不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别制定适应上述各专业、各层次学生的《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教学中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我们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获得突破:
①形成“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②充分利用我校精品课程网络的强大功能,设置《管理学原理》课程知识讲解、网上论坛、教材参考、案例分析与讨论等多项功能,向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大纲、讲义、课件、教学案例资料、复习思考题、参考资料等。
2 课程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
课程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学队伍的教学水平,因此,教学队伍建设是关键。我们在课程队伍建设中,注重知识、年龄、职称、学缘、科研能力等结构科学合理。
2.1 教学队伍结构科学合理,整体素质较高。
课程组成员结构合理。其中,职称结构:教授2人,占20%,副教授3人,占30%,讲师3人,占30%,助教1人,占10%,实验员1人,占10%;年龄结构:40岁以上的有4人,占40%,30~40岁的有3人,占30%,20~30岁的有3人,占30%;学历结构,博士2人(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学士1人;另外,课程组成员中有青年骨干教师2人;在学生历次评教中,课程主讲教师均为优秀。
2.2 课程组成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
课程组成员主编和参编教材5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发表教研教改论文13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校级教研教改课题4项;6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励;课程组中有2名主讲教师获得青年骨干教师称号;3名教师指导学生在大学生“挑战杯”论文比赛中获省级奖励;1名教师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获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奖励。
3 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是重点
3.1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全面、合理,适合理工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管理学原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工程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每次经济形态的飞跃都为管理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管理学原理》内容越来越丰富,除了包括各流派管理理论的起源、理论要点,详细阐述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等职能外,在管理思想上、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结合企业管理、工程管理的具体实践经验,不断总结与提高,这门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二级学科的核心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熟练运用的企业管理与工程管理实践当中,得到管理能力的系统训练。结合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注意与后续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的衔接,为其他管理平台课程及方向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管理的基本理论,对管理学原理要点及历史演化做总体描述,围绕管理各理论和管理的基本职能进行讲解,介绍管理的基本方法;二是结合企业管理和工程管理的具体情况,讲述管理方法的具体应用;三是讲述当代管理学的发展和创新,工程项目管理特点相结合,重点介绍其实践运用。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体系的安排,突出该门课程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信息量大,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这些均为学生深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3.2 完善教学条件,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
①继续进行教材建设。近几年,我们精心进行教材组织,教材组织上注意参考过内外著名的管理学教材,如国内复旦大学周三多等编著的《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山东大学徐向艺主编的《管理学》(2005.6),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师斯蒂芬?罗宾斯的《管理学》英文原版教材(国工专业使用)和中译版,从而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架构,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把握管理运作过程及理论方法,为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管理理论和实际操作过程的系统性,对管理活动的一般操作过程及相应的管理思想、理论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讲解,从而让学习者在树立系统管理观念的基础上对管理操作过程及理论方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另外,课程组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为进行案例教学,我们组织编写了《企业管理实务》(化工出版社,2004.9 ),作为本课程教学的辅助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我们和计划进行《管理学原理案例精选》教学辅助资料的编写,主要突出面向工程应用的特点。
②注重模拟学习。学院计算中心配有正版SUNTOM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模拟学习中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
③加强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社会实践、企业工地实习等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管理学院已与青岛海尔工业园、中建八局、青岛海信工业园、北船重工、中储物流、宝井物流、青岛建设集团、南通三建、莱西建筑总公司、澳柯玛工业园等企业联合建成固定实际基地,既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要,也为学生观察学习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工程管理、信息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④充分发挥课程设计的作用(主要是对本科生层次)。本课程安排有一周的管理学论文的时间,主讲教师精心设计论文题目,引导学生就社会经济发展、企业改革、管理创新、工程管理等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分析,加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二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
4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保证
4.1 教学方法。
教学以建立“1+1、2+2”的立体教学体系为教学指导原则,“1+1”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辅导交流相结合,“2+2”是指启发式、互动式和案例法、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逐步改变了过去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做法,采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管理软件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等方法,注意启发式、互动式。
①课堂讲授。采用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经常提问,让同学在管理背景下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
②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
③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管理学案例、著作、代表人物浩若繁星,通过“我为人人读书,人人读书为我”的读书交流活动,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充知识面。
4.2 教学手段。
目前,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网站自由下载课件,便于课外学习。相关课程文件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内容、案例资料、管理学论文题目等内容已全部上网。试题库已初步建成。
5 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传统考试考核方式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查的缺陷,并且不易克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课程考核的改革应从以下环节入手:
①提倡过程考核,变理论考核为理论和能力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提倡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注意记录积累学生平时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评成绩之中;
②在考核内容上注意知识的涵盖面,考试内容既有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也有要求学生自学的内容,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③精心设计题型,加大客观题的比重,精心设计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综合案例分析题等题型,这些题型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管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④建设试题库,提倡教考分离;
⑤阅卷采取流水作业的方式,以保证学生成绩客观、公正。
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上次说到,以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为代表的一组经济学家,立足于行业格局,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确立了竞争策略及其核心概念:五力模型(竞争者、潜在进入者、替代品、供应商、客户的相对议价能力)。这五种力随即构成了社会大众和商学院对于企业战略的理解,促进了很多商学院的战略系的成立――即使有些战略系早就存在,但商学院的知名专业往往是金融、会计这样的重头,大部分战略系都是直到那时才开始广为人知。
波特的竞争战略之说影响深远,不仅因为其有趣有用的分析框架,也因为这个框架和企业界结合紧密,扎根于对大量企业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深受管理者信服。虽然在模型假设方面被经济学家、管理学者诟病,但仍然无损其在战略管理的学界和业界通吃的霸主地位。
说到这里不禁汗颜:现在的工商管理研究(以我的理解,也包括较大比例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太多学术研究已经和企业和管理者的日常实践脱离太远,至少在我了解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当企业家问起学者的研究――通常表现为一篇篇又长又干涩、由越来越多西方理论撑起来的论文――对他们的企业决策有什么启示时,以论文为导向的学者们通常说不出个一二三。反倒是当年还没这么崇尚论文评价体系的时代,国内外颇出过一批敢想敢说的思想家,远了有西蒙(Hubert Simon,见“有边界的理性”)、波特、吴敬琏、茅于轼等老先生,近了有我的师长魏杰、刘伟、易纲老师。而我辈拼论文凑数量,一边叹息于眼前的苟且,一边仰望前人,不知自己何年才能做出能与这些学者比肩的贡献。
扯得有点远了,回过头来还是说管理学吧。波特的五力模型大红大紫之时,有一位社会学出身的学者对此提出了异议,这位就是杰・巴尼教授(Jay Barney)。巴尼教授生长于美国加州,后来在耶鲁大学获得社会学博士。等一下,社会学和管理学什么关系?巴尼也是一位奇人,在他读博期间,非常执着于组织管理的理论,非要进行跨界研究。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耶鲁为他首创“社会学+管理科学”的联合博士学位,由此巴尼成为获得这类学位的第一人。
那么巴尼为之坚持的到底是什么理念呢?说来和波特的思想来源颇为相似,也是从大量的企业案例中总结提炼而得。但他采取了和波特的行业结构视角截然不同的角度:企业内部资源。
巴尼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如波特说的那样,由行业结构和企业所占的行业位置决定,否则,如何解释同一个细分行业内、占据相似位置的企业之间,仍然持续地存在着绩效差异呢?巴尼提供的答案是两个字:资源。
首先,企业要想获得竞争力,需要具备有价值的(Valuable)、稀有(Rare)的资源,比如独特的品牌效应、专门的管理才干。有价值自不必多言,稀有指的是难以获得性:如果别的企业都能获得同样的资源,那么谁也不会获得优于其他竞争者的绩效。获得竞争力之后,还要保持,所以资源还需要具备难以模仿(Inimitable)、难以替代(Non-substitutable)的特性――难以模仿,则竞争者难以学去、也能避免被低端复制;难以替代,则可避免来自同行或者其他行业的潜在竞争者的威胁。
资源的这四个特性,被巴尼提炼为“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简称RBV)的核心特性VRIN:一旦企业具备了VRIN这四个特性的资源,那么企业就能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资源基础观最著名的里程碑是巴尼于1991年发表在《管理学期刊》上的一篇名为“企业资源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文章,该文详细论述了VRIN四个特性及其会如何影响企业的竞争力。截至2016年夏天,这篇文章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上的引用超过44000次,很可能是管理学界引用率最高的一篇论文。
当然作为一个标志,这篇文章只是对资源基础观的一个全面总结,具体到何种资源在何种企业组织中的应用,巴尼在正式推出资源基础观的前后,另写了一系列文章论述构成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因素,比如当时还没火成今天这个样子的社会网络(1986)、组织间非正式关系(1985)、企业组织文化(1984)、经理人市场(1986)、VC的治理结构(1989)、组织间信任(1994)、信息技术(1996)、创业者的思路(1997)等等。
所有这些学术观点,拿到二十年后的今天来看,不仅一点不过时,其中对于资源的分析仍然适用。学界和业界虽然一直有种种批评的声音,但对于这一观点总体上的认可度非常高,也让资源基础观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所涌现的影响力最强的管理理论之一。
反观过去30年里涌现的管理学理论,以管理实践为基础的思想,正如波特的五力模型和巴尼的资源基础观,往往因为具备了扎实的现实意义,能为更多的人所接受,通过商学院的教育和传播而走得更远。而30年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成千上万篇论文,其中很大部分不要说认可、连管理者的理解都未必获得过。
他们所分析的问题要么离企业管理实践太远、要么太纠结于细枝末节,除了学术发表时互相引用,这些“思想”已经为大家所忽视或者遗忘,更不要说对企业的启示和指导。相较之下,面对时代更迭,VRIN的资源观点,反而让资源基础观在网络经济为主导的新时代里焕发了新的光彩。
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第6篇
1993年周卫中赴日留学,他在完成语言学校的学习后进入日本明治大学管理学院学习,1998年成为该院第一位从本科三年级跳级进入研究生院的学生,1999年被选拔为日本政府奖学生。研究生期间,师从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小笠原英司教授和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山田雄一教授。1999~2003年任明治大学信息技术中心助教、三井化学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特别研究员。2003年3月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进入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工作。
回国之后,他于2003年被聘为中央财经大学讲师,2005年晋升为副教授,2006年获得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奖。先后担任中央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主任、中日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等职,2007年起担任中央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教学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等职务至今。
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伦理、纺织服装流通和创业教育,曾在《企业管理》、《中国青年科技》、《中国市场》等学术理论期刊上公开发表 “商业模式误区及其解决之道”、“大荣:一个商业神话的破灭”等学术论文25篇,在日本学术刊物上8篇,编著教材《创业学》、《人力资源管理》、《金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4年至今,他任《中国服饰报》日本版专栏作者,发表有关日本纺织服装流通论文数十篇,并参与了服装尾货市场相关论坛和技术标准的评审工作。
近几年,周卫中主持或参与了众多教学与科研项目,主要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央财经大学创业教育基地》、北京市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资助项目《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教改项目《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央财经大学教学改革基金特别重点支持项目《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中关村管委会《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白皮书》与《中关村自主品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中央财经大学121青年博士创新基金课题《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基于管理哲学的视角》、商务部《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模式研究》、中央财经大学校级科研项目《中国企业管理改革的框架性研究――基于巴纳德理论的分析》等。
由于周卫中在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领域勇于创新,从2005年开始他牵头成立了创业实验室,将创业模拟引进到了创业先锋班的教学体系中,同时积极探索创业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先后发表了“创业教育中的管理哲学”、“创业教育中的教学创新”、“中国创业活动与创业教育”等论文,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等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与充分肯定。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559.html企业管理学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霸气的学习口号09-13
新学期学习计划初中08-23
爱读书的名言30条08-27
主任工作总结封面(十八篇)09-09
服装品牌策划书方案09-27
考研报名确认诚信承诺书07-26
优秀学生干部竞选稿11-14
西游记的作文10-05
历史人物故事作文07-23
奇妙的大自然作文07-23
爱莲说原文、译文及赏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