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一、商业计划书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现状与特点(一)基础数据的采集缺乏科学依据基础数据的采集对于整个项目的分析与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础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决定了分析报告是不是有使用价值。只有当数据采集具有科学性、客观、严密的逻辑性时,建立在这样的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经济效益评价、现金流量分析以及数据分析结论才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一般来说,当拿到一个项目时我们首先会结合项目的特点来进行基础数据分析,一个项目刚形成时,基础数据一般采用一手数据,因为它没有历史的轨迹来遵循。一手数据的采集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抽样技术等等。通常对拥有大量的历史数据的项目如服装业等,数据采集可借鉴同等的规模或一些历史数据,以他为基础来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同时也可借鉴行业公开的资料、网上资料、统计的年鉴等等来进行分析。从现有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来看,很多基础的数据就是简单的摆在那里,没有数据来源、数据提示,没有对基础数据严谨的分析。这样的报告在数据显示环节,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二)数据分析的过程缺乏逻辑性,论证的结论不具备系统性很多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一般都是前面是一系列数据,后面是一个结论。当真正去研究数据和结论时,往往是结果单一,数据和结论之间找不到必然的联系;另外就是只有一个结论,比如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作出说明等等。作为专业的针对投融资商出具的项目分析报告,必须在充分的考虑每一个数字科学来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的模型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一步步推导到数据的结论上。例如,一个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概率分析A、什么是影响这个项目的风险点,这些风险因素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不确定性分析的模型来做B、在这样的风险因素基础上,哪一些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的效益有重大影响,这些因素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出来。C、找出这些风险因素下一步就是分析,这些影响效益的风险点出现的概率有多大?三步分析完之后,风险对于这个项目的影响就显露出来,到这个时候只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工作。有一些数字和比率出现在报告上,更重要的在于结论,针对于这样的风险因素和风险变量(不可避免的),作为分析报告必须能提出来如何在项目的操作中有效的防范这些风险。这样的风险点的提出和风险因素的防范对于报告的使用者来说是有意义的。而现实当中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在此方面的专业性还是较为欠缺的,这样往往会影响分析报告的实用价值,因此会影响到投资公司的经济效益。(三)结论单一,仅仅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计划性进行研究建立在定量研究基础上的分析报告还需要对于整个项目的战略规划提供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包括项目中对于总投资的一些建议。比如总投资规模一定的情况下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借贷资金;借贷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或他的融资安排,如何能确保成本最低。进一步分析,如现金流量的分析可站在项目的角度也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分析时是自有资金流量表;在项目是否盈利的角度分析时就是全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不同的现金流量表可以对项目和投资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结果。现实当中的一些商业计划书以及可研报告往往结论单一,仅仅对于项目的可行性和计划性进行研究,缺乏以上更有价值的内容。(四)现有的形式多并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根据委托方的要求操作,作为立项的依据,做出分析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形式。从项目的融资角度分析,作融资的依据可以叫做商业计划书形式。从数据分析的角度来说,对于委托方而言,可研和商业计划书存在不独立性。政府审批项目会委托咨询公司等专业机构进行项目研究,而更多立项报告的可研分析和委托方式一致的,这样的报告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从数据分析角度来说,坚持数据的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是这个行业最基准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为客观地判断一个项目的可行性提供正确、有力的决策依据,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更加稳妥的判断项目是否能够收益,从而保证相关人的利益。中国的投资公司要真正的走向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准公司,其出具专业分析报告的专业水准也应当走向这个趋势。
二、数据分析报告的特点目前,在国际投资领域,比较权威和流行的项目分析报告叫做数据分析报告,更强调定量研究。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报告可以为客户带来真正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被真正的专业人士所推崇。数据分析报告具有以下特点:独立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战略规划性、在格式上的规范性。关于独立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战略规划性的具体说明如下。独立性报告必须独立于委托方、报告的使用方,这样的报告才不会有倾向性。定量研究的分析方法一个从无到有的项目缺乏历史数据,但不可能独立于现有的经济活动或脱离现有的经济生活。对于这些项目可采取定性的研究,通过一些专家的论坛、德尔菲法、市场问卷调查等方法来对于这个项目的市场需求基础数据进行估算,估算的结果再进行定量分析,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最终定量化。拿到项目时,有一个总的投资金额、成本效益的分析,首先看项目是在微观经济的角度分析、国民经济的角度分析,还是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确立着眼点后再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找到适合项目的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通过项目所在行业的特点对于成本和费用做出基础的判断。经济效益用我们项目数据分析师学习课程中的学习过的模型来进行评判,包括对方案的选择采取能够使用的方法。严谨和逻辑性数据分析报告有科学的逻辑性,包括:基础数据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依据?对于说明判断又有什么样的依据?有什么样的依据做立足点?基础数据得到后对收入预测判断有什么样的依据?收入预测出来后成本预测是怎么出来的?成本费用的基础数据是怎么样得到的?以上内容数据分析报告都会一步一步进行判断。战略规划性战略规划性越来越成为数据分析报告质量的一个基础要求。当数据分析报告能对委托方的战略规划进行策划和梳理的时候,数据分析报告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三、数据分析报告的市场定位对于投资领域当中的数据分析报告,研究和涉及的领域表现在三个方面:项目、企业经济行为以及政府政策。从投资项目领域来看,一个项目的周期包括投资的前期、建设期、经营期三个阶段,对于数据分析报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投资的前期是对项目预期的生命周期投入资金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数据分析的目的是对项目的可行性做出判别,项目立项的依据。建设期的数据分析目的在于对项目建设期的投入和安排,和数据前期的数据分析结果与实施过程进行比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经营期的数据分析报告是研究项目在实施以后预期和实际的偏差,找到项目科学管理的依据或对下一个项目实施的一个经验的借鉴。在企业做为载体的经济活动当中,资金有一个特点,他总是流向效益最高的地方。当资金表现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动时,表现为企业之间的购并,是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同时在资金流动的本身也存在投资者对资金运动收益的要求,进一步而言对一个公司意味着如何实现公司股东财富的增长,如何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些资金在企业当中流动的意义从数据表现为价值的评估和分析。从数据分析报告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在企业的并购和价值的评估当中为委托方提供企业并购业务当中的决策支持,为现有企业价值管理当中找到提升企业价值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对政府政策的制定,从现在来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以及对投资行为的客观和公正评估的要求,政府政策的制定对数据分析行业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民生的一些建设、电信产业、燃油税等项目的建设和一些政策的制定等,都会对数据分析报告有严格的要求,因而数据分析报告的市场需求空间也会更加广阔,对数据分析报告的需求是国内投资领域的必然趋势。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SPSS;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058-03
一、引言
SPSS是“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的简称,是一种集成化的数据分析软件,1968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最早开发,后于1995年与IBM公司合作开发了SPSS for Windows,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AS、SPSS和SYSTAT)。目前,一些重点大学的统计学专业和经管专业已经开设了SPSS相关课程。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必要性
1.市场调查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中国的市场调查行业是一个极富增长潜力的行业,一个面向国际的行业,也是一个有待更具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行业。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需要有更专业化的分工,从市场调查的策划、市场调查的实施到市场调查数据分析的专业分工有待进一步细化。本土绝大部分调查公司的业务均是从跨国公司或是大公司、大集团的市场研究部门外包出来的数据调查项目,主要从事数据的实地采集工作,专业技术含量不高,要让中国的中低端市场调查公司在行业内走得更远,数据分析业务的发掘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
2.市场调查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随着研究技术和手段的进步,类似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等综合性调查公司,对入职新人的招聘要求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能够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
3.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要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应不仅懂管理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懂技术,懂数理统计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应用。很多从事高等教育的工作者都意识到数理统计在管理专业课程类似于《市场调查与预测》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涉及的软件大部分仅限于EXCLE,学生无法领会到先进软件的高效便捷。SPSS软件应用在《市场调查与预测》,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因此,基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实验教学平台,本文认为应在面向本科管理类专业学生课程《市场调查与预测》数据统计分析模块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
三、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理念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应建立基于能力培养的创新试验教学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这有别于传统的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实验课程更注重教师自身对实验课程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教师以及实验教程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主导下,《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调查项目可由学生和教师协商确定(调查项目最好是现实中经济实体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预先设计好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内容。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的实验教学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随时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组织好课堂讨论,设置提问和同学互评环节,让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结果和整个调查过程的心得。
四、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
依据SPSS软件的技术特点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的统计分析需要,《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先修《统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讲授和操作两大模块。
1.讲授模块。讲授模块主要项目内容的确定依据SPSS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模式,分为统计描述应用模式、假设检验应用模式、量表分析应用模式。
①在统计描述应用模式中,SPSS软件最常用于描述性分析的过程包括:Descriptives过程、Frequencies过程、Crosstabs过程,即SPSS基本描述性统计、SPSS的频次分析、SPSS的交叉分析。
②在假设检验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估算市场调查问卷样本数据的可靠性,能否用样本结论是推断总体,涉及到的分析过程是SPSS的均值分析和SPSS的方差分析。
③在量表分析应用模式中,用SPSS软件去分析市场调查问卷各个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到的分析过程包括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因子分析、SPSS的回归分析、SPSS的聚类分析、SPSS的判别分析。
2.操作模块。SPSS软件介入《市场调查与预测》这门课程是在数据分析这一单元,而获得相关的市场调查数据需要做如下的前期工作。
①实验选题的确定。与一般实验项目教师命题相区别,市场调研实验选题确定方式有两种,一是由学生自主确定,二是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项目指定选题。绝大多数选题还是由学生按其研究兴趣自主确定,但自主确定选题并非信马由缰,必须要框定在“两个立场”之上,所谓“两个立场”指的是调研选题一是站在本地企业市场研究部的立场上,着手开展相关产品的市场调查工作,如“两面针牙膏的消费者行为及心理调查”;二是站在自主创业当老板的立场上,为将要创办的企业作市场研究,如“桂林地区幼儿培训市场调查”等。一般地说,站在“两个立场”之上确定的市场调查课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市场调查所获得的结论报告不会在完成实验课程作业后即束之高阁,可以为学生在就业应聘当地企业时加分。
②与选题相关的问卷设计与问卷调查。调查选题的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是本实验课程操作模块中的基础模块。问卷设计与调查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依据调查选题科学合理设计问卷,并确保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此基础上,依据设计的调查方案,在调查时间、调查预算与调查结果精度三因素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如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并考虑选取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和调查结果的有效性、完整性。
③问卷的SPSS数据编码、录入与分析。在SPSS软件一般的数据处理步骤是:a.对问卷进行编码,在SPSS软件中录入问卷的调查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文件;b.根据研究需要和问题的性质,确定使用SPSS应用模式中的哪些模式,哪些统计功能;c.使用SPSS的菜单功能,得到相应的统计结果以及相应的图表;d.对统计结果和图表进行分析,为市场调查选题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
④分析报告撰写和报告汇报。根据SPSS的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调研选题分析报告,为了保证报告前后文风的统一,选定小组中的某位成员为主要执笔人。根据课题分析报告,制作PPT向全体同学汇报选题的实验成果和心得。
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条件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教程的教学条件主要包括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以及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在实验教程的使用与建设方面,目前出版的SPSS软件教程较多,但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和SPSS软件结合起来的实验教程较少,本实验课程选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杜智编的《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作为主要教材,同时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叶向主编的《统计数据分析基础教程――基于SPSS和Excel的调查数据分析》及其他SPSS软件教程,并自制《市场调研与SPSS软件》课件。在实验教学环境建设方面,配备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安装SPSS 20.0版本以上的软件,为《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实验教学提供平台保证。
六、《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
在教学组织方面,学生以调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为单位,采用课题式教学与分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模式。
1.课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管理或者生活中与市场调查相关的实际问题,采用课题研究的形式将问题进行定义,明确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设计调查方案。课题式教学使学生有了更多接触社会、接触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
2.分组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依据兴趣自主选题,自行组队,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4~5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小组设定组长。实验课程的成绩评定采取小组自评和老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先是小组自评,每个组长给出本组的自评成绩以及各个成员的小组贡献值(小组贡献值的目的在于防止小组成员在团队作业中出现“搭便车”的现象),实验老师再根据小组自评的成绩+实验作业完成质量+团队表现三方结合,给定成绩。
3.互动式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评定并给出标准的实验步骤和试验结果,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单向性。《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是互动式教学,其优点在于不仅在讲授模块中鼓励学生发现并抛出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引导大家讨论解决方案,更体现在最后的团队汇报演示中。每个团队将各自的选题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展示,其他学生能够就该组的选题提出观点并进行探讨,所以互动式教学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思维启发之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
七、《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特色
与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相比,《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的教学特色在于:在创新试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培养经管专业本科生的四项能力。
1.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验课程的学习不仅需要动脑,更要动嘴、动手。从选题的确定到资料整理收集、问卷的设计、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可以说一个选题就是一个项目,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完成一项实验选题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近企业,走向社会,学生单纯坐在电脑前面是很难完成的。
2.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设定调研选题,这本身就是一项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思考哪些选题是有研究意义并且是自己感兴趣的。同时,用SPSS软件进行调研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是一项创新能力,学生需要思考调研项目需要做哪些分析,得到的结果与预期是否相符;最后,选题需要从营销视角提出一些改进措施,这又需要创新思维。
3.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个选题就如同一个项目,所以学生单个完成调研选题的难度很大,需要以团队形式完成。而选题完成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团队沟通。而实验成绩评估方式(团队负责人给出各个成员贡献值)又杜绝了团队个别成员的“搭便车”现象。
4.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成一个选题需要进行资料的收集,而案头调查方要求学生具备数据检索能力,同时,SPSS软件本身就是一项信息处理技术,从庞杂的数据中找出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从而发现营销需求,并力图解决。
八、《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面向本实验课程开课的本科生,《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调查显示:92.7%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技术性和实用性较强,通过团队式学习将技术手段用于解决营销管理中的实际问题;86%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对大四学期将要进行的毕业设计帮助很大;89%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锻炼了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82%的学生认为该实验课程有助于接触和认识社会,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
九、结语
《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在创新实验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着重对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四项能力的培养。本文探讨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组织设计,但一门实验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努力,本实验课程还有很多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市场调查与预测》引入SPSS软件实验课程的网络化建设、SPSS软件与精准营销等。总之,本实验课程偏重SPSS软件技术,但又不唯软件技术为是,SPSS软件本质上是用来解决市场研究中现实问题的一种技术手段。
参考文献:
[1]伊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中的若干思考――基于上海商学院的实践探索[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2,13(3):76-78.
[2]胡桂琰,罗琴.SPSS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市场研究,2006,(12):24-26.
[3]杨清清,等.《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4(8):108-110.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一)深化教育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发挥科学教育评价的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区、校、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丰富教育质量评价的内涵,引导区、校开展科学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育管理、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推动我市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市、区两级政府全面把握教育质量的真实状况,完善教育教学决策,提升教育管理科学化水平,引领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三)建立良好教育生态的有效保障。试行《评价指标》有利于构建教育内部“标准——教学——评价”的良性循环系统,指导学校建立以校为本、基于过程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二、评价机制
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市、区、校三级评价运行机制,全面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验。各区、校按《评价指标》的实施意见积极开展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并反馈评价结果。学校积极开展改进学生课业发展的测量与评价,基于过程记录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各区、校及时总结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经验,分享交流。各区、校要将评价所需经费纳入到教育经费预算,保障评价工具开发、专业培训、专门测试和调查、评价日常工作等必要的经费。
三、主要内容
综合评价指标内容:包括学生品德发展、学生学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教学方式、课程领导力共七个方面。这些指标将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四、测试对象
1.学科测试:以普测或抽样方式确定参测学生。
2.问卷或量表:以普测或抽样方式确定参测学生、家长、教师、校长。
五、测评手段
学科测试、问卷或量表(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等。
六、测评时间
每学年开展一次,具体测试和调查的时间另行通知。
七、结果呈现
学科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将以市中小学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和各区、校(市级到区层面、区级到校层面)教育质量分析报告形式呈现,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以公告的方式面向社会。
八、工作要求
(一)周密组织。为保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验的效果,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的工作要求,确保测试和调查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样本的准确度和参与率,确保测试和调查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一旦发现有关部门在操作中出现违规现象,将予以通报并严肃处理。各相关部门要及时反映在组织相关测试和调查中的问题、困难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
(二)分工合作。试行《评价指标》工作由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组牵头,普教科、教研所联络协调。市教研所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负责日常联系,参与学科测试工具开发、教育质量数据分析、教育质量分析反馈报告撰写、学科测试评分标准制定、人员培训组织等工作,完成测试结果反馈。市普教科、教研所和市、区两级考试机构共同做好教育质量测试考务组织工作,区教育局提供相关支持。区教研室参与本区学生教育质量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工作。各区、校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收集工作。各部门在承担相应职责的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增强工作合力。
(三)完善保障。试行《评价指标》所产生的费用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承担。市教育局承担全市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中系统引进、测试命题、学生的测试和师生问卷、试卷批阅、专家指导、平台构建、全市教育质量分析报告等产生的费用;区教育局承担区域内人员培训、考务和区教育质量分析报告等费用;各相关部门选拔业务精干、能力突出的干部和科研人员参与试行工作,逐步形成一支具有先进评价理念、掌握评价专业技术的质量监测和评价队伍。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东校区选修课;调查问卷
1 选修课问卷调查组织形式
东校区教务办公室于2014年申报了《影响我校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的因素及解决对策》的业务建设计划。项目采用问卷的形式对东校区学生进行调查,后期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改进方案。
教务办公室主任杨丽婕与质量监控干事王迪,根据2013年选修课专题学生座谈会中收集的意见,结合近年来选修课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问卷的编制工作。问卷编制完成后,共印刷并发放问卷4000份,收回有效问卷3889份。问卷共涉及到12、13、14三个年级,范围包括东校区所有教学系,收集的数据全面有效。
2 选修课调查问卷内容
选修课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个人信息,包括教学系、年级、性别、生源类型和生源地五项内容;第二部分是调查内容,包括选课动机、出勤、课堂教学、考核方式、选课方式和其他建议五个方面。
3 选修课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1 课程满意度 经调查,学生对学校开设选修课满意的人数为38.5%,比较满意的人数为37.2%,不满意的人数为18.7%,无所谓的人数为5.6%。满意和比较满意的人数占到75.7%,说明学生对开设的选修课是比较满意的。
学生对选修课老师的教学质量总体评价非常好的占31.3%,较好的占34.0%,一般的占29.9%,较差的占4.4%,其他占5%。认为非常好和较好的人数占65.3%,说明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比较满意。
学生感觉选修课的实际内容与其预期完全不同的占20.5%,有些不同的占35.9%,不清楚的占17.8%。大体相同的占23.7%,完全相同的占2%。认为完全不同和有些不同的人数占到了56.4%,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
学生认为学校开设选修课有必要的占49.8%,没有必要的占17.9%,可有可无的占32.3%,有一半的学生对开设选修课的态度比较消极。
虽然学生对选修课的总体评价比较乐观,但是对选修课的内容及其必要性存在不满意的方面,所以对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及选课方式等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2 选课动机 由调查可知,影响学生选择选修课的最大因素是个人兴趣,其次是通过率、提高专业技能和获得学分三个方面,而时间安排及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选课的影响甚微。教师对课堂的管理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选课结果,学生比较偏爱教师对考勤管理不严格,且通过率比较高的课程。在开设选修课之前,学生希望能够征求自己的意见,学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课程安排。在选修课的课程类别上,学生更青睐艺术类课程,其次是自然科学类课程。
3.3 出勤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认为选修课出勤情况较好,这个结果与教务日常巡视中看到的情况不符。而学生不去上选修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第四项即“有事冲突”,有可能选修课的时间与社团活动时间、系部活动时间或者学生打工时间相冲突。
根据其不上选修课的原因可以发现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现在选修课的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13:00至16:00之间,而教学系和学生社团可能会利用这段时间开展活动,造成了时间上的冲突。近年来,我校学生在校外打工的情况明显增加,由于不能很好的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部分学生选择旷课去打工。这种时间上的冲突,不光需要各个学生工作部门进行合理的安排,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教育。
3.4 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来,一半的学生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另外一半的学生或者聊天或者做自己的事,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选修课的班级规模上,学生普遍认为30人左右的班人数比较合理。对于选修课教材的征订方面,学生立场比较中性,认为需要订教材、不需要订教材和依据课程特点订教材的人数各占1/3。在教师的授课方式上,学生喜欢比较幽默且能够进行互动的授课形式。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比较认真,自己对待选修课与专业课方面有一定差异。
现在的选修课班级规模符合学生的需求,不需要进行变化;在教材的征订上,学生的态度比较中立,现阶段选修课的教材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订购,但是也存在教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选修课的教学效果不佳,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关系。而学生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上与必修课有一定差异,造成了课堂教学效果欠佳。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互动的教学形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教师还在少数,毕竟大多数的学生认为教师对待选修课的态度一般或不够重视。
3.5 考核方式 在选修课的考核方式方面,学生比较青睐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代替考试的形式,包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课堂陈述等,其次是写论文、分析报告或者开卷考试等等,最不喜欢的考核形式是闭卷考试。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学生比较消极,有1/5的学生会随便应付,而认真备考的学生仅占到1/3左右。
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喜欢写论文或分析报告的人数占19.5%,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课堂陈述所学内容的人数占26.8%,用出勤率及课堂表现来代替考试的人数占35.9%,开卷考试占17.2%,闭卷考试占0.5%。
学生在对待选修课考试的态度上,能够认真备考的占38.3%,略有重视的占40.4%,随便应付的占21.3%。
3.6 选课方式 在选课方式上,大部分学生的选修课能够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是有1/3左右的学生没能够选上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对网上选课的态度比较中立,且发现课程与自己的期望有出入时,有1/3的学生怕麻烦而不愿进行调整。
学生实际所选课程与自己的初衷相同的占29.3%,基本相同的占34.3%,略有出入的占25.9%,出入较大的占10.5%。
学生认为网上选课很方便的占32.7%,一般的占37%,不好的占30.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受众调查 新闻偏好 接收动机 媒介属性
[基金项目]“湖北省委宣传部重大调研课题”《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项目号:XWXC1410研究成果
一、文献综述:我国早期受众调查回顾
我国的新闻受众调查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主要由各大报社、电视台等机构进行调查。本文在对已有的受众调查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2015年湖北省“受众新闻信息需求与接收习惯调查”项目数据分析,从新闻偏好和接收动机两方面,呈现出“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新闻受众的新闻接收心理变化。
回顾我国已有受众调查,我国受众长期以来注重国内外政治经济等硬新闻内容,体育新闻、娱乐新闻、休闲新闻等软新闻居于次要地位。在报社、电视台等媒体机构开展的读者(观众)调查中,国际新闻、国内政治新闻一直是受众关注的焦点,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经济新闻等则是次要偏好。进入新媒体时代后,受众的新闻偏好总体结构没有颠覆,但受众对一些特定内容的新闻类型的兴趣有所变化。
早期国内的受众调查多是以单一媒介类型受众为对象进行的,如专门针对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的调查。在全媒介生态环境和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受众的新闻需求和媒介选择日趋多样化,有必要将新闻受众看作不同类型媒介的接收者,进而研究“互联网+”环境下新闻受众的偏好和接收动机情况。
二、数据分析:我国受众的新闻偏好和接收动机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以湖北省为主,有34.1%的调查对象长期生活或工作的省份是湖北,其次占比较多的省份为安徽(9.1%)、广西(7.4%)、河南(7.1%)、四川(6.1%)和江苏(5.1%),还包含香港、台湾以及海外(共有15名调查对象),共回收问卷2835份,有效问卷2547份。其中,51.6%是男性,48.4%是女性;年龄分布为20岁以下占比6%,20-30岁的比例是42.7%,31-40岁的比例是23.7%,41岁-60岁的比例为25.7%,60岁以上占比1.7%。
(一)当前我国受众的新闻偏好及群体差异
本文中所探讨的新闻偏好主要是指受众对于新闻内容方面的偏向性,即受众对于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财经新闻、娱乐新闻等15种不同类型新闻的感兴趣程度。在调查问卷中使用五级量表来测定,结果表明受众对于民生新闻感兴趣的程度最高,平均得分为3.81(最高分为5分,即对应李克特5级量表,下文同理),其次为时政新闻,得分3.43,然后是国际新闻,得分3.39。得分较低的新闻类型为时尚新闻(2.85)、房产新闻(2.78)、游戏新闻(2.13)。
性别、年龄和收入水平等变量对受众群体的新闻偏好差异存在着显著影响。
首先,在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财经新闻等硬新闻中,男性选择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的频率都远远高于女性;而文艺新闻、娱乐新闻、时尚新闻等软新闻内容则更受女性喜爱。休闲新闻、生活服务新闻也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对民生新闻的感兴趣的程度却并没有太大差别,不论是对男性还是女性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其次,在年龄维度上,随着年龄的增大,对严肃性新闻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也呈现增大趋势,而年轻人群体中选择非常感兴趣的有娱乐新闻、游戏新闻等休闲、娱乐类型的新闻。由此可以推断年轻人看新闻更多的是出于娱乐的动机,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年长者看新闻更多是为了了解社会动态或获取专业性的信息,更注重获取知识、增长见识的新闻接收动机。
此外,不同收入的群体对新闻的偏好也呈现出不同的态势,其中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群对新闻的偏好特点更加明显,他们更偏爱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财经新闻以及科技新闻。收入在5000-8000元的人群中,15.3%的人对国际新闻非常感兴趣,18.1%的人对时政新闻非常感兴趣,对军事新闻非常感兴趣的比例为12.9%,对财经新闻和科技新闻非常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18.7%和13.5%;而收入在8000以上的人,对以上五种新闻类型非常感兴趣的比例分别为:22%、25%、17.3%、21.4%和18.5%,比收入在5000-8000元的人群感兴趣的比例要更高一些。这五种新闻类型传递给读者的更多的是新闻中包含的信息的价值,而非其他情感、娱乐方面的价值,由此可见,高收入人群感兴趣的更多的是对他们有实际帮助的新闻。
(二)受众的新闻接收动机特点及其社会学属性差异
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是指受众阅听新闻的目的,即为什么要看新闻,或看新闻对于自身的功用。调查结果显示,“看新闻可以增长见识、提高知识水平”、“了解国际局势、社会动态、经济走势等信息”、“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可以成为在日常生活中跟他人交谈的话题”这三个原因与人们看新闻的原因符合程度较高,平均得分分别为3.81、3.72和3.69;“看新闻可以了解与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因为某热点事件或关注某人激发我去看新闻”和“看新闻可以满足我工作或学习的需要”这三个原因平均得分也较高,都在3.5以上。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看新闻是出于对信息的需求或社交的需求而主动去寻求新闻信息,而非为了获取情感上的满足或简单的舒缓疲劳和压力。在“有时候看新闻只是习惯罢了”这个原因中,选择非常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分别为11.1%和28.9%,这个比例要远低于其他原因的比例,这意味着如今大多数人还没有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只有少部分人会习惯性去看新闻信息。
受众的新闻接收动机也存在着性别差异。男性符合“看新闻可以了解国际局势”的比例更多,有24.9%的男性选择了非常符合,仅有17.6%的女性认为“看新闻可以了解国际局势”非常符合她们看新闻的原因;女性更容易受热点事件激发去看新闻,有22.4%的女性认为“热点事件激发”非常符合他们看新闻的原因,而相应的男性的比例仅为16.9%;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好奇心的驱使而看新闻,在“看新闻可以满足好奇心”这个原因中,选择非常符合的女性的比例为15.9%,男性的比例为11.8%。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新闻接收动机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了解国际局势”、“心情愉悦”、“出于习惯”三个原因的平均得分都呈现增长的趋势,代表该原因符合程度的增高。也就是说,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要更加符合“了解国际局势”、“心情愉悦”、“出于习惯”这三个看新闻的原因。与此相反,“满足工作学习需要”、“增长见识”以及“满足好奇心”,更加符合年轻人看新闻的原因。由此看出,年轻人看新闻更多是因为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获取相关信息以及满足自身心理上的好奇,而年龄大的人看新闻更多是为了了解社会的动态以及获取情感上的一种满足。值得一提的是,在习惯性地看新闻这个原因上,不同年龄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年龄越大的人越多养成了看新闻的习惯。
三、结 论
(一)“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受众心理的变化
通过分析此次调查得到的数据,以及和过往的受众调查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可以得出“互联网+”背景下受众的新闻接收心理的变化情况:
在新闻偏好方面,一是政治经济新闻、民生新闻等硬新闻依然是我国受众群体的主流新闻需求,新闻受众的接收动机也首先是基于生存需要的基本信息需求,硬新闻一直是新闻受众的刚性需求,其重要地位并未让位于娱乐新闻、游戏新闻等软新闻;二是民生新闻受到的关注度明显上升,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受众更加注重通过新闻了解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
在新闻接收动机方面,一方面,获取与自身生存相关的信息依旧是受众接收新闻的最基本动机;另一方面,新闻社交属性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这主要得益于社交网络为人们讨论新闻信息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人人可以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促成了舆论场的形成,新闻社交分享也成为受众接收新闻的主要动机之一。
当然,我国受众的新闻偏好和接收动机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既与性别、年龄等个人属性相关,也与收入水平、城乡地区等社会因素有关。在受众接收新闻的过程中,既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社会属性的影响。
(二)“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如何满足受众需求
首先,新闻媒体应坚守严肃新闻阵地,遏制新闻过度娱乐化。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等严肃新闻依然是新闻受众的首要需求,虽然在收视率为王的驱动下,充满戏剧性元素的娱乐新闻、社会八卦会产生较高的阅听率,但新闻媒体的首要职责是满足广大受众的刚性需求,硬新闻始终应该是新闻传播的核心内容。
其次,推进新闻传播的媒介融合,同时注重新闻信息的分众化生产和传播。受众的新闻需求存在群体差异,新闻媒体应该找准目标受众的定位,细化新闻内容。只有充分了解新闻受众的特定需求,并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内容和形式,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此外,还要实现新闻信息的社交化传播。在新闻接收动机方面,与人交往的动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载体。新闻信息的社交化传播既能够扩大新闻信息的传播面积,又能够激发新闻受众积极地参与公共讨论,增强受众与新闻媒体之间的即时互动。
参考文献:
[1]唐弦、朱费伽:《受众研究30年回眸》,《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年第5期
[2]罗斌:《新时期中国新闻受众注意力的演变――新时期受众调查的定量分析》,《河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3]徐立军、王京:《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电视研究》2013年第2期
[4]湖北省记协:《湖北传媒形象和宣传效果――2013年调查问卷分析》,《新闻前哨》2014年第2期
[5]湖北日报总编室:《‘94湖北日报读者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报告》,《新闻前哨》1995年第2期
[6]钟边石:《2000年湖北日报读者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新闻前哨》2001年第4期
[7]柴成生:《襄樊日报千余名读者问卷调查分析》,《中国新闻年鉴》2000年卷第366-367页
[8]吴海荣、梁帆、罗剑:《广西报业:面对营造和谐城市社会舆论――2006年广西报纸城市读者调查总体分析报告》,《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9]徐立军、王京:《201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分析报告》,《电视研究》2013年第2期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 科研能力 团队意识
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将培养目标继续定位在“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上。市场经济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目标由理论型转向实践型、单一性型转向复合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与社会同步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除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外、还有素质目标,前两者专家学着研究较多,但素质目标很少有学着进行研究。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面对世界的变换,统计工作者不断指出新的要求,统计工作者都应该能够迅速适应。因此,在统计教学中,我们不仅使学生对统计方法做到熟练掌握,而且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对统计工作的不断变化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如我们在在统计教学中,让学生组合小组,一般5—8人,小组设计调研题目,让学生自己设计问卷,并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讨论问题是否可行。通过讨论互相支指出优点与不足。从而激发了同学们学习本课程的热情,并且提高了创新能力。高职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能力型的合格人才,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成为各行各业强有力的竞争者。
总之,在统计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注重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科研水平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科研能力是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院必须加强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科研热情,高职教师应在专业课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全面发展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统计学课程是调查研究的基础,所以本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调研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市场调研,教师可指导学生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设计,帮助他们利用统计图、统计表、静态指标分析、动态指标分析、抽样推断、相关分析、等专业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等统计分析软件,对资料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形成一份完整的调研分析报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后,发挥想象,形成学术性论文,鼓励他们往报刊、杂志上投稿。这些活动的展开,可使学生将学到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加以巩固,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科研能力,为走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大学生必须学会与人合作,具有团结协作能力。本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提倡团队协作,培养全局意识。《统计学》课程进行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以6—8人小组为单位的活动组织形式。
(1)教师(也可自有组合)将学生分成小组,选出组长。每组成小组(5—8人),先可由教师安排,把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在一组(发挥所长,优势互补);然后再选责任心较强、能够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的学生作组长(教师推荐,或学生举荐);然后小组初步成立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些合作的基本素养。
(2)分工明确,充分协作。本课程综合实践项目是让学生做一项调查分析报告。是一相具体的调查活动,由收集资料、问卷设计、实地调查、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分析报告形成、总结展示等项目,使学生亲身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协商进行分工。
(3)要及时交流、适时评价。由于学生经历有限,学生的成果往往可能有些片面,作品很难十全十美。指导教师要引导小组长开展讨论交流。如:有小组在进行问卷设计时,小组按组长的要求,设计好问卷调查。大到底问卷设计怎么样,需要组长召集全组人员互相讨论,力图尽善尽美。调查工作都一一安排好了。调查完后,调查结果具体情况如何呢?由于组长及时交流总结,效果非常好。一篇完整的调研报告就产生了。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进程,及时解决难题,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有交流有评价有反思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进。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如果没有团队的合作,很难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我们还应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培养。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社会、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的直接而实际的需求,以企业协议培养等方式实行定单培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开设专业、设置课程,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地实现高校人才产出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之间的自动平衡;还应进行各种方式的技能大赛,如问卷设计大赛、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等包括院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从而激发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团结合作等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高职学院的一项长期战略规划,需要国家政府、学院、教师等各方面的全力支持与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了我们《统计学》课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蔺心芝.谈统计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众科技 2005—01—15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大数据;教师培训;移动培训课程
一、引言
伴随不同国家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教育领域越发关注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等核心问题。这些核心问题的解决则离不开教师的成长与发展,给教师队伍建设带来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教师培训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过去几年时间里,从国家、地方、到学校,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开展的如火如荼,然而仍然存在着各类问题。王阿习、陈玲等[1]提到教师培训内容的设计缺乏针对性、脱离真实的教学情境,培训知识缺乏实践转化。赵德成、梁永正[2]指出不少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观念更新,但对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和个人绩效提升的影响却十分有限。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根本、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一个原因是未能做好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笔者曾在2015年对北京市2213位教师就培训的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67%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很难在教学现场得以应用转化。从教师培训的一般流程来看,培训的需求分析直接决定了培训目标的界定、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实施与后续的效果评估。可见,培训从需求分析开始,如果无法体现教师的实际需求,也会导致培训课程的应用效益,与教师工作实践难以有效对接等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发现教师的真实需求,并精准匹配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课程设计值得深入研究。
二、确定教师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
笔者访谈了北京市级以及十几个区级培训机构的中小学教师培训负责人,发现目前教师培训课程的需求确定多数是在培训开始之前,通过对教师代表以及学校管理者等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进而确定课程内容。通过问卷与访谈等方式来确认培训需求,限于问卷、访谈提纲设计能力、答卷人解读能力以及答题人心理因素的制约等因素,所得需求常常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师是实践性极强的职业,其在工作情境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需求多是多元化与立体化。通过问卷或者访谈的方式无法反映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变化的动态需求。赵德成、梁永正也指出了上述的培训需求确定方式存在的局限性。首先通过问卷等方式基于教师的主观愿望来确定需求可能失之主观,教师自我报告的需求未必都是真正有意义的培训需求;其次,简单地从校长等管理者的角度提出的绩效差距识别培训需求又可能失之笼统,分析者需要对绩效差距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只有通过取长补短,将两种理解整合起来,既关注教师的主观愿望,又重视绩效差距及其原因的深入分析,才能更为准确、有效地识别培训需求。基于此,如果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仅仅以问卷、访谈的方式来确定课程内容则显得不够全面、真实,不能够满足教师动态的需求,其使用效果与效率也会受到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存在着个性化、生成性、情境性、复杂性与模糊性等特征,很难通过问卷调查或者短时间的访谈等完全体现出来,这也给教师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然而,通过大数据技术与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应用,教师在工作现场遇到的各类问题、问题背后对应的专业发展显性以及隐性需求,都能够被捕捉、记录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作为设计教师移动培训课程的基础。
三、大数据技术为确定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带来的契机
(一)通过教师行为数据分析发现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隐性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隐性需求是指无法被行为主体主动发现并清晰表达,需要通过其他主体挖掘、引导来确定的需求。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用户隐性需求挖掘与引导方面已经体现出了很强的优势,尤其是基于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认识到自身潜在的需求。如移动互联网领域通过对用户的行为、兴趣、爱好等进行分析,发现用户的潜在需求,并与需要营销的产品、业务、内容相匹配,实现精准营销。在教育领域,以Cousera为代表的慕课平台运行商,通过深度分析学习者在课程资源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海量行为数据,能够发现哪些资源学生点击率最高,哪些讲座视频的片段重播率最高,哪些内容学生的出错率最高等等,然后将上述结论及时反馈给课程资源的研发团队,用以指导改进之后的工作。这种做法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可靠的需求诊断[3]。目前,也已经有通过对教师行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形成对教师专业发展潜在需求分析的探索,如首都师范大学王陆教授等通过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记录、分析形成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需求分析报告[4];上海市闵行区恽敏霞等通过对全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录制、分析形成对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分析报告,进而发现对教师专业成长存在的隐性需求[5]。这些需求因教师的自我认识与理论素养限制等原因,其在问卷、访谈等自我报告中无法主动提及,而借助于技术设备对教师大量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则能很好地确定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隐性需求。
(二)通过教师面临的问题数据分析发现教师
在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是指能够被行为主体明确表达的需求,如在2016年由笔者所在单位组织的北京市几个区的新教师培训中,新教师明确表达自己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存在问题,在有效的班级管理上存在问题。当对新教师群体反馈的问题数据逐年加以收集,并系统进行大数据分析时,能够有效发现某一特定的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在教学现场所面临的各种类型的问题也直接地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显性需求。罗滨指出关键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实践的现状及困惑,通过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够帮助教师突破教学困惑,实现专业发展[6]。因此,以教师逐年提供的问题数据为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对问题数据加以收集、归类、分析,进而确定某一特定群体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与显性需求。
(三)通过对问题与解决方案的数据分析精准满足教师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的麦格雷戈医生通过对近十年的病患数据进行分析来确定应对某一类问题或者病症,应该提供哪种类型的治疗最为合适。这种推荐正是基于对病患数据以及诊疗方案数据进行了常年累月的积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起了病患数据与诊疗方案之间的精准匹配关系[7]。在教师培训领域,以往无法大规模采集教师主观反馈的问题、客观发现的问题以及专家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教师存在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案是个性化地存在于提供解决方案的专家头脑中或者小范围地存在于某个组织中。伴随着对教师问题数据逐年的收集、分析,能够形成特定教师群体(如新教师)的共性问题、特定组织的共性问题(如某区的新教师都存在着课堂管理困难问题)以及教师个体的个性化问题,专家团队将针对这样的问题清单形成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伴随着问题数据与解决方案数据的不断积累与完善,后续的教师将能够在提供了自己的问题数据之后得到系统推荐的更为精准的解决方案,满足其个性化的专业发展需求。
四、移动终端将成为连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与培训课程的重要载体
在已有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中[8-14],多数更为关注将移动终端作为培训课程的载体,而很少将其作为发现培训需求的载体,笔者认为以移动终端作为载体发现教师的需求,相较于问卷与访谈这种短时、切片式的需求分析方法而言,更为凸显需求的情景性、动态性和生成性。教学现场是教师真实需求的发源地,在教学现场,教师要面对来自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的各类问题,伴随着问题的产生也形成了教师各种类型的需求。罗滨提到要鼓励教师表达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问题加以提炼、归纳形成关键问题清单,通过专家、教师共同研究,形成关键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帮助教师完成专业发展。根据笔者所进行的面向北京市各区4539教师的移动终端使用习惯调查数据显示,63.4%的老师有随时随地使用移动终端的习惯,其中有随时随地进行记录、拍摄行为的也已经接近53%。在针对西城区两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平时工作中确实会遇到教学、科研、管理以及人际沟通等各种类型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自然被纷繁复杂的各类事物所淹没。可见,多数教师已经具备了通过移动终端去记录的行为习惯,如果能够帮助教师形成随时随地记录其所遇到问题的意识,即可通过移动终端的辅助,帮助教师随时随地记录问题,上传问题,进而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库。如以北京市新教师培训为例,入职1-3年的新教师,要求其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记录其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上传到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库,伴随着问题库数据的累加,通过大数据分析即可发现北京市入职1-3年的教师群体存在的共性以及个性化问题,这些问题是反映教师需求的起点,更是培训课程设计的起点。移动终端成为了动态连接教师群体发展需求的载体,克服了通过问卷或者访谈片段性、片面性反应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局限性。在已有以移动终端为载体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中,多数更为关注将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呈现载体,很少将其作为教师制作培训课程的工具。DonPassey提到移动终端可以记录在课堂中的各类音频、图片与视频,以及教师是如何完成某项工作的过程性音频、图片或者视频,进而按照记录的内容进行反思哪些是关键要素,反思工作过程是否有值得改善的地方[15]。笔者曾在西城区一所小学中开展了以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制作生成性培训课程工具的研究,研究以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为目标,通过提供的移动课程模板,教师用移动终端收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视频、文本、图片类的过程性资料,并整合成为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呈现的生成性案例课程。相对于预设类的主题培训课程,教师从学习者转变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与提供者,教师对培训内容的转化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研究显示参与了基于移动终端生成性课程制作与讨论的教师,其所负责指导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以及教师对培训内容的理解与运用三个方面的效果,要显著好于只参与了主题培训的教师[16]。以移动终端作为教师制作与呈现培训课程的载体,调整了教师作为被动接受课程内容的客体角色,充分发挥教师作为培训课程内容建设者与贡献者的主体地位,也连接了教师的需求与教师工作现场各类情境性、生成性的解决方案。
五、基于大数据的教师移动培训课程设计模式
综上,从教师个体的角度,伴随其职业生涯历程,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应对的是其显性的专业发展需求,教师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记录自身遇到的问题。此外,借助教学行为记录系统记录并由专家团队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其在教学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应对的是其隐性的专业发展需求。随着教师主观反馈问题数据与客观观察其行为所形成的问题数据的不断积累,对两类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确定教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以关键问题为基础确定教师的真实需求,进而帮助教师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新教师培训为例,依据该模式,要求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及时在移动终端上记录自己的问题并上传到大数据分析系统。此外,通过教学行为记录系统上传自己的课程视频,专家团队将对上传视频加以诊断。通对新教师群体主观反馈问题与专家团队客观分析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伴随着从主观反馈问题到客观发现问题的增加,通过大数据分析形成新教师群体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将作为教师生成性移动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起点,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将针对关键问题协商形成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在实施整个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借助移动培训课程模板记录对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收获等,进而形成基于移动终端的生成性案例培训课程。最终,通过“关键问题—针对性解决方案—生成性案例类培训课程”的模式形成精准满足教师需求的移动培训课程。课程中包含了某一特定教师群体(如新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系统推荐的解决方案以及实践后形成的生成性案例,真正做到了精准匹配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从教师群体的角度,伴随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需求与关键问题的确定,教师专业发展关键问题库、解决方案库以及生成性案例库的不断完善,基于大数据的理念,当教师的关键问题、专家的诊断分析方案以及形成的生成性课程逐渐累积形成彼此之间的应对关系后,教师通过移动终端再次发送相关问题时,系统即可自动反馈给教师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案以及有着相同需求教师形成的生成性培训课程,实现精准对接教师的需求。正如前面案例所描述,当医生基于对近十年的病患数据进行分析后就能有效确定应对某一类问题或者病症,应该提供哪种类型的治疗最为合适。
六、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以教师的行为与问题数据为基础,能够更为真实地、动态地反映出教师的需求,并作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础,这将成为有别于当下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区别。未来的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必在以下三个方面将体现出与当下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差异所在。首先是以教师的真实需求为起点,而不是以课程开发者的主观意愿为起点。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的方式也不仅仅是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而是通过对客观行为数据与主观问题数据的收集去发现、分析教师的需求,提供解决方案以精准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并逐步建立起教师需求与解决方案之间的映射关系。其次,教师也将从课程内容的被动学习者转变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贡献者,通过移动终端与课程设计模板将所学内容与教学实践连接起来。教师在教学现场随时随地发现、收集并形成生成性培训课程。最后,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未来要能形成基于教师不同需求、解决方案与教师培训课程的映射关系,形成基于教育数据分析的新型培训课程研发机制,而不是多次重复开发。当不同层次的教师需求、关键问题被确定之后,将为教师推荐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培训课程,真正达到精准培训,提高效率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阿习,陈玲,余胜泉.基于SECI模型的教师培训活动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24-29.
[2]赵德成,梁永正.培训需求分析:内涵、模式与推进[J].教师教育研究,2010,(11):9-14.
[3]赵婧.基于大数据的课程资源建设:趋势、价值及路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5,(4):18-23.
[4]王陆.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的机理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5):101-106.
[5]恽敏霞,黄超群.基于数据挖掘的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J].现代教学,2016,(6):68-69.
[6]罗滨.基于教学关键问题解决的教师专业发展[J].基础教育课程,2015,(12):37-40.
[7]梁文鑫.大数据时代——课堂教学将迎来真正的变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3,(3):14-16.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案例教学法;SPSS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83-02
一、引言
管理类市场营销专业的骨干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及商务谈判等。其中,市场调查与预测是这些骨干课程的核心,该课程以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为前期课程,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商务谈判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培养目标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和相关知识,而且能够投入到市场调研的实际运作中,学会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得出有效的结论。
该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常用的案例教学法采用如下教学流程:教学前教师挑选或写作案例,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案例,讨论后,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与方案并加以点评。这种案例教学法存在如下教学质量问题:(1)案例内容不全面。案例来自教材和学习资料,内容主要是情景问题的叙述和解析,没有同步的问卷设计和调研数据,因此该类案例授课往往只能覆盖市场调研的理论方法剖析方面,无法延伸到实践操作部分,从而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够;(2)案例分析主要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独立解决市场调研问题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好的效果。(3)忽略市场调查与预测中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忽略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数据分析、高级软件如SPSS等的教授和应用。这一点尤为重要,中国市场调查行业发展急需具备市场调查与预测综合能力的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市场调研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更应掌握数理统计方法和软件分析技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涉及的软件仍然停留在EXCEL阶段,错误的认为高级软件是研究生阶段才需掌握的技能。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也会涉及到市场调查数据的整合分析问题,掌握SPSS等先进软件,可以减少市场调查的统计工作量,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此外,市场调查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基础的办公软件,而是必须熟练运用SPSS或SAS等专业的市场研究统计软件。综合以上三点,笔者提出综合案例教学法,弥补了现有案例教学法的缺点。
二、何为综合案例教学法
综合案例是指附带研究问卷和相应市场调查数据的整体案例。这种案例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一市场调研情景问题,同时带有相应的问卷设计和调查数据,供学生操作。学生在理论分析和策划市场调研后,可通过问卷设计和发放过程提高市场调研实施能力,运用统计软件SPSS做调研数据分析,在掌握SPSS软件操作技能的同时,得出市场调查分析结果。
综合案例教学法意味着是在每一个教学知识点中都选取综合案例为学生们讲解和练习。这种案例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首先是案例情景市场调研问题的分析环节。学生需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调研方案,就需要认真负责且充分分析案例问题,找出可行的对策;其次,市场调研的策划和实施,包括相关问卷设计和收发。该部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在短暂时间内收发一定数量的有效问卷,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缜密的策划和安排;最后是调研结果分析,调研数据分析。该环节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统计软件分析技能,如SPSS,快捷的完成调研数据的分析、汇报。
综合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极为密切。每一个市场调研环节都是以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从市场调研策划、相关问卷设计到最后的调研数据分析,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出来,学生参与市场调研的过程即是小型的实际市场调研工作的模拟。综合案例教学法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激发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和软件技能解决市场调研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回答案例分析和后期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审核最终的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综合案例调研的实践经验。
三、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内容
综合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内容主要有理论知识讲授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各个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1.首先讲解和分析市场调研基本知识点并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其应用情景。同时进行实践操作环节:市场调研策划。市场调研的策划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可支配时间和能力策划出具体详细的调研方案,例如何时何地访问,访问多长时间,参与人员和访问主线等等。这个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市场调研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寻找可实施题材,并做好市场调研的策划部分。
2.讲解市场调研方法,包括问卷设计类型、方法、原则等。问卷设计实践考核学生运用问题设计的方式解决实际市场调研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手脑并用、根据市场调研的具体操作题目科学的设计问题。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策划的时间、地点、进度安排等,合理组织小组发放和回收问卷。问卷调查的方法有抽样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和实验调查法等。具体选择哪种调查法,需要根据调查的对象和环境决定。
3.高级统计软件的功能介绍主要是指SPSS等软件在市场调查统计分析的应用讲解,有统计描述、假设检验和量表分析。对应的该操作部分主要是对调研数据的录入和高级软件的运用:建立数据文件,将调查问卷编码,在SPSS中录入问卷数据;根据市场调研的研究目标,运用SPSS功能模块,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相关图表。最后,根据SPSS分析结果撰写报告。
高校开展综合案例教学法无需经费支持,未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唯一的实施要求是高级统计软件SPSS。而今,很多高校已经具备这个条件:具有安装SPSS高级软件的实验室。因此,综合案例法具有可行性。
四、结语
本文介绍了较为新颖的《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授课方法:综合案例教学法。针对《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特殊的实践要求,综合案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该教学方法实施一年后,教学效果显著,具统计,95%的学生承认该授课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兴趣,同时市场分析能力、问卷设计能力、统计知识运用和SPSS软件操作能力都得到良好的锻炼,对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但是,综合案例教学法的改进和完善还需努力,如运用网络问卷发放或网络访谈;增加高级统计软件的应用,同时教授SPSS,SAS两种分析软件,提高学生的软件操作技能等。
参考文献:
[1]曹扬.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04,(3):66-68.
[2]段晓梅.基于SPSS软件的《市场调查与预测》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9):58-60.
[3]王生云.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J].科教导刊,2012,(10):53-54.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字化写作平台;干预式教学;大学英语写作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2)04—0017—0005
随着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作文自动评分系统以其客观性、可操作性、经济适用性、即时准确性、互动性以及与人工评分的一致性等方面的优势(Lonsdale,2003:61—67)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数字化写作平台的应用可以减轻教师工作量,降低考试费用,提高测试信度,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批改负担过重,学生写作训练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缓慢(葛诗利等,2009)。李志雪等(2003)指出未来写作研究趋势,即研究对象以学习者为主体、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等手段将广泛应用于写作研究。
为解决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专家学者们纷纷探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各大公司也在利用计算机统计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信息检索技术研制各种先进的作文自动评分系统。目前在各高校投入使用的自动评分系统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和清华大学研发的体验英语写作教学资源平台、浙江大学开发的英语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北京词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句酷批改网以及美国麦克劳一希尔加州考试中心研发的Wring Road Map 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系统。
为研究Wring Road Map 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者在中国知网检索到了相关论文5篇,主要集中在2010和2011年。唐锦兰等(2011)对整个自动评价系统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将来的研究方向;王淑雯(2011)则从数字化写作平台所提供的反馈内容、方式、形式和来源探讨在写作教学中如何使用Writing Roadmap 2.0自动评分系统为师生提供多元化反馈;鲁艳辉等(2010)利用智能评分系统进行写作训练,促进了学习者写作策略的改变;周颖(2011)分析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在学生英语写作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蒋学清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具有自动反馈功能的在线写作工具在发展非母语英语学习者的写作能力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学者们从理论到实践探讨自动评分系统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即时的反馈功能,但并没有将干预式教学与数字化写作平台整合,利用平台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正面干预写作教学,因此我们在此方面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
这些系统的广泛应用为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写作平台,平台上的智能评分系统和人性化的写作指导系统,以及对学生在线提交的作文给出即时评分和分析报告等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写作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同时写作平台又为教师提供多维分析报告,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写作情况,指导课堂英语教学。
2010年10月,我们利用Writing Road Map 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系统进行了小规模的实证性研究实验,旨在探讨数字化写作平台的使用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干预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希望此研究能为自动评分系统在高校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1
理论基础
1.1中介作用理论
1991年,以色列心理学家Feuerstein把社会互动理论运用于教学领域,提出更具有操作性的“中介作用理论”,他认为教师也具有意图、意义、目的等中介作用(Feuerstein,199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者需求分析做出教学策略的调整,同时利用数字化写作平台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实现干预式教学。赵蓉(2011:88)指出“教师干预模式在教学目标、教材遴选、策略分析与口语活动安排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于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口语表达流利度和准确度方面的促进作用”。
1.2建构主义理论
数字化写作平台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此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知识需要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数字化写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在这个交互的、不受时空约束的、自然开放的环境中借助教师的引导,充分利用平台上的学习资源,积极投入到写作学习活动中。
1.3创造结构理论
数字化写作平台的另一个理论基础是创造结构理论,此理论认为大量的语言输入能导致有意义的语言转换,从而有力地说明了大量信息的输入对写作教学的重要性(Krashen,1985)。网络平台下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大量的范文供学生模仿,同时教师可以布置更多的作文让学生练习,信息输入的增多强化了以内容为中心的语言活动(何培芬,2007),为其写作水平的逐步提高奠定了基础。
这些理论为数字化写作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数字化写作平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布置大量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自然地学会了以内容为中心的写作,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有效的干预式教学。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学生在数字化写作平台中的有效信息反馈探讨WRM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系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2.1研究问题
研究旨在了解如何利用数字化写作平台(WRM2.0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干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2.2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北京某高校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A班164名学生,其中2个实验班共81人,2个对照班共83人,被试具有一定的写作基础。2名水平相当的任课教师各带1个实验班1个对照班。本文针对其中的一个实验班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2.3研究工具
1)使用WRM2.0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
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语音教室)65座;
3)数据分析中使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WRM2.0所提供的在线测试成绩。
2.4研究过程
实验教学初期,教师指导学生使用Writing RoadMap 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系统,学习评价标准。WRM2.0从Idea and Content,Organization,Voice,Word Choice,Fluency and Conventions六个维度(2011年3月起改为五个维度:Development,Organization,Sentence Structure,Word Choice/Grammar Usage,Me—chanics)评价学生作文,即时给出每个学生和全班学生作文的分项成绩、总体成绩和成绩评价报告反馈,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个体和整体的写作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由于评分维度的变化,2011年3月份后的成绩与前期成绩不同,在数据分析时我们选取了2011年3月前的实验数据。
在实验期间(2010年10月—2011年6月),实验班利用WRM2.0进行了10篇作文的训练(详见表2)。教师在线写作要求,课上讲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要求,组织头脑风暴活动,讲评范文;学生在线写作后提交初稿,并根据系统即时给出的分数和评价报告自我修改2—3次后,再次提交。教师根据系统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制定教师反馈信息(faculty feed—back)实现教学中的互动,有效避免了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的茫然,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2.5数据收集
参加实验的学生分别于2010年10月和2011年6月在网上做了总课题组的前、后测问卷和我院课题组的前、后测问卷。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后,使用SPSS16.0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简答题和访谈题由笔者手工整理并输入电脑归类。实验结束后,教师从网站
https:///下载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 数据分析与讨论
根据研究问题,我们在数据分析过程调出数字化写作平台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以及学生使用此系统的前测和后测数据,从有效信息反馈探讨此系统对学习者写作的六个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3.1数字化写作平台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
WRM2.0智能评分系统采用综合评分、分项评分和篇末批语三种反馈方式,并解释写作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教与学提供详细具体的诊断信息,解决了传统写作教学出现了学生写作文难、教师判作文难、学生改作文更难的现象。学生在线提交作文后即时获得成绩;并根据学生的作文从六个方面(Idea and Content,Organization,Voice,Word Choice,Fluency and Conventions)进行科学的评判,图1是教师下载的实验1组学生的习作“Creating a Green Campus”所达到的六个评价维度的反馈表。
实验结束后,教师从写作网站https://www.writin—提供的Report Results中的ProficiencySummary下载了2010年11月8日至2010年12月19日的5篇作文的Writing Dimensions的六个维度的统计结果(详见表3)。
表3的Dimensions是按照提高的程度进行了排序,从此表可以清晰看出,学生的Organization提高8%,Fluency提高了7%,Voice提高了6%,Conventions提高了6%,Word Choice提高了3%,提高幅度较少的是Idea and Content(2%)。
在学生写完第一篇文章后,教师根据写作平台提供的有效信息,在课堂上进行了Conventions(Conven—tion control;Punctuation;Spelling)的“技艺传授”:从行文的规范,格式标点的要求到如何利用word进行编辑修改等方面的写作技能,通过这种师生互动能快速提高学生在此方面的能力。实践证明在半个月之后的第二次写作中,Conventions是六个维度中提高幅度最大(8%)的。由此可以看出利用数字化写作平台提供的信息反馈,经过教师课堂的讲解,学习者更多注意了标点、拼写等写作基本知识,所以基础写作部分提高得较快。
教师根据数字化写作平台提供的organization方面的信息,在课文学习中更多注重篇章结构的讲解,分析课文篇章结构并鼓励学生借鉴到自己的写作练习中。经过一个多月的结构讲解,学生在第五次写作中organization提高了8%。
尽管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结合课文讲解Idea and Content(Main idea,Support and Details,Explanation,Audience and Purpose),但这是写作中较为复杂的因素,需要学习者大量的练习以及自身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起来较慢。从5篇文章的主题看,ACampaign for Chairman of Students’Union是内容难度较大的文章,所以整篇文章六个维度都不是很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文章的主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拓展知识面以应对各种主题、各种题材的作文。
3.2学生英语写作前测和后测的有效信息反馈
2010年10月27和2011年6月30日,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对同一篇作文进行了两次写作(详见表4)。
从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对比看,经过将近两学期的在线英语写作测试,同样一篇作文,学生的AverageCorrect从1.7提高到2.33,平均分也由34%提高到47%。总之,基于数字化写作平台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但提高幅度有限。
3.3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有效信息反馈
为了充分了解和满足学生写作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我们在前测问卷中设立了如下问题:“你在英语写作方面有何需求?对写作教学有何意见和建议?”
表5显示:学生最大的写作需求是提高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62.9%),其次是提高思想内容的表达能力(24.7%)。问卷中多数学生把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而对自己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却很少提及。其需求主要集中在词汇运用、典型句型积累、知识面扩展、四级写作模板的提供、应试技巧传授、限时写作训练、练习频率增加、范文讲评分析、以阅读促写作、内容话题适切、题目有时代感、多写、多改、多评。实验前教师根据学生的问卷调查所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调整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干预了实验过程中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经过第一阶段的实验后,我们进行了个别学生的访谈,整理归纳了访谈记录,了解到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需求:①学生希望在写作的思想内容、组织结构,语言表达、写作规范性等方面有所提高,特别是实用英语写作方面的能力需要加强;②希望教师在网络课堂上训练限时写作,以便能在规定时间内写出好作文;③希望教师提供一些优美的句子和典型范文供学生背诵和欣赏,接触各种写作模板,掌握各种话题的常用词汇和句型;④推广数字化写作平台自动评分系统,通过大量系统的训练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针对学生的需求和数字化平台提供的有效信息反馈,教师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案进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下一步的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
4 结论
数字化写作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一定情境,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充分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资料,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写作的能力,并对英语写作逐渐产生了兴趣,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有限(详见表4)。研究者利用平台提供的信息反馈有效地干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其写作中的薄弱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习者写作中的Conventions和Organization都有一定的提高,但写作要素中最重要的Idea and Content却有待加强,这是将来课堂教学的重点。写作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写作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但学习者只要能从即时反馈中意识到哪方面不足,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写作能力一定会逐步得到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682.html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教师节感恩教师手抄报内容08-02
珍惜机会的经典名言08-27
教师节朋友圈感恩句子07-05
社团招新活动总结11-22
春游活动策划书08-10
校运动会广播稿10-12
幼儿园元旦活动邀请函07-17
想象初中生活作文10-19
给应届毕业实习生的一封信10-19
《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电影观后感08-23
给学校的建议书07-26
2024年9月黑龙江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查询时间及查分入口(11月中旬公布)09-28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有什么专业09-04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质量如何?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