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进度安排研究: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较晚,且与实习和找工作重叠,以至于到答辩前夕匆匆忙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即由原先专职教师的单一指导转变为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形式研究:在前期选题、指导方式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单纯的学生讲、老师听、提问题创新为公司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方法研究: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怎样全方面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展现的综合能力,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同时,实现理论层面的提升。
为就业搭桥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的创新
(1)毕业设计是衡量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是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本方案的思路创新在于将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四年的学习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就业为目的。(2)方案创新。传统的毕业设计大多走走过场,缺少符合实际需要的可行性方案。因此,结合广告学专业的实际就业需要,建立这样一套思路与培养模式创新、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是适应现代高校广告学教育的必然趋势。(3)实践教学理论创新。将广告学专业实战型的毕业设计方案应用于2014届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创新性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
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的应用价值
为就业搭桥的实战型广告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有助于学校更好与企业合作,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到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符合广告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2)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3)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有助于增加学生实际的广告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能直接或间接帮助学生就业,最终提高广告专业学生就业率。通过将真实项目纳入到广告学的毕业设计中,实战型的毕业设计必将拓展广告学教学的空间,丰富广告学教学的内容,并加强广告学专业建设的力度。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合理分析当前就业形势,将毕业设计与就业联系起来,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一定会取得成效,终将推进高校广告学教育教学改革进程。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就业桥梁 实战型 毕业设计 广告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的现实需要
首先,当前就业环境不佳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低下是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我校广告学专业2011届、2012届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仅为43.8%。因此,通过毕业设计打通从学校教育向实际就业转变的关键环节,是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的初衷,也是调研我校2011届、2012届广告学专业就业情况之后得出的结论。
其次,高校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作为高校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大学阶段学习成果的检阅,更是学生对大学阶段所学专业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因此,如何将毕业设计与真实的实践项目结合,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是高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再次,作为本科教育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毕业设计在时间安排、选题、内容、指导方式、评分标准等各个方面往往囿于理论研究的框架,而非实践的需要。因此,如果能够优化毕业设计的培养方案,必能帮助学生激活所学的专业知识,提升其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和效果。
最后,毕业设计方案的改革必须与广告学专业特性相结合。因此,我们需要从与广告学科密切相关的选题、内容等各方面入手,精心设计一套完善的广告学专业特色的毕业设计方案,将完善广告学人才培养方案,推进高校广告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
2 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的内容
从广告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我校广告学专业策划能力和影视制作的课程优势,制定一套完善的可执行可量化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战型毕业设计改革方案(如图1),即建立起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指导,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在研究中,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从选题、指导方式、答辩及成绩评定等方面深入了解国内其他高校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总结规律;通过深入访谈法,了解已毕业的2011、2012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的2013届广告学专业目前的就业状况和影响就业的因素。
广告学专业实战型毕业设计方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大方面:(1)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研究:探讨如何从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符合现实需要且能体现理论水平的论文选题。因此,从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广告教育的课题在真实的项目实践完成,必将极大提升广告学教育理论的实践水平,为广告公司的实际项目注入科学的理论血液。(2)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形式研究:结合我校广告学策划和影视广告制作两大优势,实现毕业设计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一篇策划案或一则影视广告,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能力,发挥其自身的特长,更能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积极性。(3)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时间进度安排研究:传统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较晚,且与实习和找工作重叠,以至于到答辩前夕匆匆忙忙编造一篇,其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实战型毕业设计将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时间上进行科学设计。(4)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研究:根据前期对毕业设计选题的调查研究,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即由原先专职教师的单一指导转变为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5)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答辩形式研究:在前期选题、指导方式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从单纯的学生讲、老师听、提问题创新为公司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广告学专业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方法研究: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怎样全方面评价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展现的综合能力,以保证学生真正学到东西的同时,实现理论层面的提升。
3 为就业搭桥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的创新
(1)思路创新。毕业设计是衡量学校整体教学水平,是对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也是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反馈。本方案的思路创新在于将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四年的学习实践,以提高学生学习、实践能力和就业为目的。(2)方案创新。传统的毕业设计大多走走过场,缺少符合实际需要的可行性方案。因此,结合广告学专业的实际就业需要,建立这样一套思路与培养模式创新、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是适应现代高校广告学教育的必然趋势。(3)实践教学理论创新。将广告学专业实战型的毕业设计方案应用于2014届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中,在实践中检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提出创新性的实践教育教学理论。
4 基于就业需要的实战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研究的应用价值
为就业搭桥的实战型广告毕业设计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方案将有助于学校更好与企业合作,用人单位提前介入到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符合广告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2)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保证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人才质量。(3)实战型的广告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缩短了就业适应期,有助于增加学生实际的广告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能直接或间接帮助学生就业,最终提高广告专业学生就业率。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一、毕业论文(thesis)是每个本科生在毕业之前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毕业论文写作是总结、检验、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 我院2011届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本研究通过剖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探寻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此来提高改进我校外国文学教学,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同时,指导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提升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 二、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选题偏文学方向且陈旧、缺乏新意通观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半以上(53.7%)的学生选择文学类题目。而在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中,大多数学生的选题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并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多。英国文学选题集中在分析《简•爱》、《呼啸山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上,美国文学选题无外是评论《红字》、《飘》、《老人与海》。这并不是不可以,但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要就这些作品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有创意的探讨,是非常困难的。 (二)论文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毕业论文内容肤浅这一现象暴露出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反映出本科外国文学教学的一项不足之处——忽视对文学批评理论讲授。就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阅读视角对作品做出的诠释往往大相径庭。教师上课时应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教授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三)结构不清晰、逻辑性差这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英语专业毕业生阅读能力薄弱的问题。 相当多的毕业生由于自身阅读能力差且效率低,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三到五本相关书籍或者杂志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他们根本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或者杂志的信息,往往就直接引用原书或者杂志的文字或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简单的复制、粘贴,一篇论文就完成了,这样使得论文结构混乱、逻辑性差。日益严重的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就这样出现了。 怎样以外国文学课为契机,增加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是文学课程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语言表达不规范,存在大量语法、句法、文法错误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反映出的最严重问题即是:语言表达不规范。相关要求规定学术论文要用正式的书面文体,从布局谋篇到段落、句子之间的衔接,从提炼主题句到每个句子的结构、措辞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讲究严格的规范,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论文的选题可以通过教师的细致耐心的指导比较容易的改进,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 三、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补充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当今外国文学教学大多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的讲解模式,忽略对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知识的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增加当代文学知识。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已经成为外国文学教学的通病。其实无论是英国文学还是美国文学的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都不乏优秀作品,作为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介绍和补充当代外国文学,不仅使外国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3.在文学选读方面,要强调阅读完整英文原著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每月读一本英文原著小说,必须是没有经过缩写、简写或改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强调从整体上去感受、领会文学作品,以期学生能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寓意有所体会。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如果学生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他们就不敢提出任何质疑,束缚了他们创造性。 2.娱乐法。影视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为外国文学课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播放根据外国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英语文学创作模拟 外国文学课时少,内容多,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复旦大学英语系要求学生大学四年期间要有100万字的阅读量(input),同时要有1万字的写作量(output),这既体现了读写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p#分页标题#e# 文学创作揭去了文学的神秘面纱,使文学进入学生的生活,从而缩短了文学与学生的距离。学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英语语言与文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对文学和生活的理解在创造过程中得以充分的阐释。同时,创作又反作用于学生,促使他们对文学形式进行研究,对文学内容进行反思,对文学语言进行筛选;扩大其词汇量、完善其语法知识并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为后面的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坚实的写作功底。 毕业论文不仅反映了一个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是一所学校质量的重要体现。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繁多,论文工作的改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仅靠改革外国文学教学就能解决的。对于高校英语毕业论文方面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但是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工作刚刚起步,还需要有大量的后续研究。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毕业论文(thesis)是每个本科生在毕业之前所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毕业论文写作是总结、检验、深化所学专业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从而为毕业后继续学习和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奠定基础。我院2011届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本研究通过剖析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其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的不足之处,探寻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以此来提高改进我校外国文学教学,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同时,指导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提升我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学术价值。
二、我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论文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选题偏文学方向且陈旧、缺乏新意
通观我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有一半以上(53.7%)的学生选择文学类题目。而在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中,大多数学生的选题集中在少数经典作品上,并且重复研究的现象比较多。英国文学选题集中在分析《简•爱》、《呼啸山庄》、《苔丝》、《傲慢与偏见》等作品上,美国文学选题无外是评论《红字》、《飘》、《老人与海》。这并不是不可以,但对于一般本科生而言,要就这些作品的某一方面进行较为深入、有创意的探讨,是非常困难的。
(二)论文内容肤浅、缺乏文学理论支撑
毕业论文内容肤浅这一现象暴露出学生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同时反映出本科外国文学教学的一项不足之处——忽视对文学批评理论讲授。就同一部文学作品而言,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阅读视角对作品做出的诠释往往大相径庭。教师上课时应运用不同的文学批评理论,对作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教授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
(三)结构不清晰、逻辑性差
这在很大程度上突显了英语专业毕业生阅读能力薄弱的问题。相当多的毕业生由于自身阅读能力差且效率低,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三到五本相关书籍或者杂志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他们根本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或者杂志的信息,往往就直接引用原书或者杂志的文字或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然后简单的复制、粘贴,一篇论文就完成了,这样使得论文结构混乱、逻辑性差。日益严重的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就这样出现了。怎样以外国文学课为契机,增加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质量,是文学课程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
(四)语言表达不规范,存在大量语法、句法、文法错误
我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反映出的最严重问题即是:语言表达不规范。相关要求规定学术论文要用正式的书面文体,从布局谋篇到段落、句子之间的衔接,从提炼主题句到每个句子的结构、措辞乃至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讲究严格的规范,这些都需要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语言功底。英语表达能力是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功,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论文的选题可以通过教师的细致耐心的指导比较容易的改进,但是语言运用能力则更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途径。
三、由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所存在的问题折射出的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补充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的知识。当今外国文学教学大多采取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结合的讲解模式,忽略对文学批评理论、流派及术语等方面知识的传授。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研究方法已经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诠释。外国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是要转变文学观念,更新文学批评的内容,向学生讲授二十世纪的文学批评流派,如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形式主义、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通过引导学生用这些批评方法解读作品,为学生今后毕业论文的写作或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增加当代文学知识。现有的文学教材大都写到二战前后,很少涉及英美当代文学,这种厚古薄今的做法已经成为外国文学教学的通病。其实无论是英国文学还是美国文学的二十世纪乃至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都不乏优秀作品,作为教师应适当扩充对英美当代文学的介绍,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一些距离我们时代较近的文学作品。介绍和补充当代外国文学,不仅使外国文学教学与当今时代紧密结合,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宽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视野,避免对经典作品进行重复性的研究。
3.在文学选读方面,要强调阅读完整英文原著的能力。要求学生结合这些内容,每月读一本英文原著小说,必须是没有经过缩写、简写或改写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强调从整体上去感受、领会文学作品,以期学生能够对作家的写作风格和作品的寓意有所体会。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要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师唱主角的“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可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法。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地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不要满足于现有的“权威”结论。如果学生对名家的评论或名家的译本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那他们就不敢提出任何质疑,束缚了他们创造性。
2.娱乐法。影视资源的利用及多媒体设施的普及为外国文学课教学的形象化、生动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播放根据外国文学名着改编的电影,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性认识,帮助其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三)英语文学创作模拟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般而言,新建本科的定位大多设计在“地方性”(区域性)、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在“四会”(会做人、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三欢迎”(学生欢迎、家长欢迎、社会欢迎),顶层设计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强校”,并通俗地将其理念概括为“做武夷文章 办绿色大学”。缘此,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的符合海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行业需求、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能否实现成功转型的关键。对新建本科汉语言文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言,必须树立一种观念:我们的人才是直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大多不从事理论、学术研究,而是直接进入市场经济主战场,散播在相关行业、产业的生产部门,为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直接服务。
一、毕业论文的“原创”困境与耕作盲点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此外,教育部2012年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标准》中,也进一步提出,文科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有50%左右的选题与实践性、应用性挂钩。这些要求的提出,既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毕业论文提出了具体的指标,也指出了此类学校文科毕业论文(设计)转型的根本出路和方向。
总体而言,我校历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讨论多,实践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制度多,模式研究少;学术性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多,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制度、质量监控制度出台多,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少。作为转型后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存在种种弊端,该专业很明显地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新建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在“应用型”,也就是说,像武夷学院这样升格不多久的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站位要实现“差异化”发展,既不能如211、985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最终多数通向“硕士生”、“博士生”,就业以科研院所、大中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高层主管为主导,也不是像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型”行业、产业一线人才的培养,就业直接面向工厂一线车间、流水线。这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培养,既要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既要适应相关行业的岗位素质要求,又要能迅速缩短“就业到岗”的时间,为用工单位节约员工培训资本,上岗即为熟练员工;办学方向能与今后的就业紧密结合,使得学生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提升就业质量。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要以行业产业要求、就业要求、职业能力素质“倒逼”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课程体系、能力培养、教材建设、实践环节等等。
按此顶层设计、中观发展思路和微观个体培养三个层面的要求,我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协调发展,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创新精神,能在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语文教师,以及能够从事秘书、记者、编辑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针对以往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题范围越来越窄、优秀论文越来越少、抄袭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我校应以“应用型”为突破口,避开自身的弱项和“盲点”:少一些玄奥、抽象的学术研究、理论研究,多一些地域研究、特色研究、应用研究、实证研究。特别是在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就要符合“应用型”、“适用型”、“技能型”的能力素质和就业类型的要求,而不是片面地追求与老本科大学中文系看齐。要在搞好社会调研的前提下确定学生“论文选题”的方向。这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要转变对该专业人才类型的认识,扩大调研视野。人们一般认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应培养的人才类型不外乎文秘型、记者型、教师型、编辑出版型、组织宣传型、文学创作型等,事实上,除了这些类型之外,还有管理型、服务型、综合型、自主创业型等多种“业外类型”,这是由该专业的基础性学科特征决定的。因此,办学者的社会调研首先要正确认识“守业”与“业外拓展”的关系,将人才类型的弹性空间收入视野之内,弄清该专业的毕业生究竟能够干什么、都在干什么以及干得怎么样,从而为拓展毕业论文选题开辟空间,打破该专业人才培养路子越走越窄的尴尬局面奠定良好基础。二是要了解社会对各种类型人才的能力期待。由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长期的封闭化、学究化的办学模式,使其人才能力培养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脱离社会现实境遇的一种自认自定的标准,办学者并不了解社会对各类人才究竟有着怎样的能力期待,因而在毕业论文的指导上,补上这一课也成为其必需的选择。三是要把社会调研纳入人才能力培养的常规机制中,不仅要注重事前调研,还要注重事后调研与跟踪调研,尤其要重视周期性调研成果的总结,并根据调研所获信息及时调整培养目标。
笔者从教20年,一直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任教。就历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来看,学生大多阅读量少,除了极少数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学术前沿知之甚少,许多同学不是选择一度“热门”的张爱玲、严歌苓、余华、虹影、莫言、卫慧等当代作家来说事,就是选择沈从文、鲁迅、老舍等几大家做文章,既无法推陈出新,偶有创见,也无法另辟蹊径,洞幽烛微,陷入鹦鹉学舌、拾人牙慧的境地,或者干脆就是是剪刀加浆糊的干活。
从“顶层设计”层面而言,原有学生的论文选题基本脱离“应用型”的基本要求,出现“原创”的困境和创作的盲点。首先,就“原创”方面看,新建本科的培养目标、师资水平、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缺陷”。特别是从师资看,我校长期办的是师范专科,老师以教学为主,学生未来就业以当合格的中小学教师为导向,在学术研究上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定位。而部分老师由于长期囿于课程教学,加之外出学术交流、培训提高的机会较少,学校又无这方面的激励机制,多年下来,其知识结构陈旧、学术功底薄弱,本身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等不甚了了,当然不可能以己之昏昏,使他人之昭昭。
此外,要注意有意识地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与人文社会科学周边的某些学科结合起来,进行交叉研究、综合研究,产生新的结合点。这既是与四年培养过程中的课程体系设置,尤其是与选修课程体系、应用实践课程体系(环节)的呼应,也是检验培养方向设置效果的显示器。比如,可将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选题与高级文秘、新闻、广播电视编导、文化创意产业的某些选题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如“武夷文学中的文化创意原点和文化产业关联性研究”、“武夷文学与文化中的电视改编和绘本化”、“新闻报道中的文学化手法”、“新闻报道与‘非虚构写作’”,等等。事实证明,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原来培养的专科人才,有较多在南平市的新闻行业集聚和“扎堆”,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南平市广播电视台系统,有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近30人,他们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因为工作需要和市场召唤,逐渐向相邻专业或者学科靠近,并将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在研究方法上,既要让学生了解、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学术理论,更要学生学会“实证”研究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为学作风。
二、毕业论文的“应用”要求与地方特色相结合
“大文学”与“大文化”、“区域性”乃至闽北“民俗学”、“地方志”等的结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向“应用型”靠拢的第一步。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调研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要在论文的选题、材料的收集、学科(术)前沿的跟踪、田野调查、访谈采访、论文撰写等环节具体体现出来。
所谓的“区域性”,要求学生将论文选题切实与地方文史、武夷文化、朱子理学、茶文化、旅游文化、当代闽北作家作品、闽北神话传说及其传播、闽北历史人物研究、闽北书院文化、地方风物人情、黄峭文化、闽北地方戏曲、闽北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文学、大学生文学阅读与创作、农民工文学阅读、当代闽北民众的“文学生活”、网络文学与文化、手机短信文学、博客原创文学、武夷学院院系学生自办文学文化刊物研究、武夷学院文学社团的活动与创作、闽北现当代作家行至考据、武夷旅行文学等,具有“闽北地方”特点的选题紧密结合起来。比如,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闽北政和四平戏、邵武、光泽一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北民众喜闻乐见的“三角戏”、“傩舞”、中原入闽且独树一帜,在东南亚各国颇具影响的黄峭文化、源远流长的武夷文学、张三丰的道教文化(文学)传播、朱子理学中的文学、武夷茶文学与文化、古诗词中的“武夷”形象研究、文学中的闽北神话传说人物研究、武夷山儒释道文学研究等等,都是不能视而不见的最最现实的问题和迫切需要切近的课题,是与武夷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有着最直接价值血缘的题目,也是慷慨的“大武夷”给我们最无私的馈赠,更是实现高校四大职能之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此外,南平市为了积极对接福建省十二五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产业链“攀高 攀精”的思路,在南平各县市布点,实现产业承接和产业聚集、差异化发展。武夷学院在武夷山办学,理应首选为武夷山的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武夷山大力发展动漫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养生、商业贸易、物流产业等,特别是“武夷新区”发展的一日千里,更给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该学科要注意在上述的各种产业链条中,发掘和寻找人才培养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比如动漫产业链中的“文学故事”编辑、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的文案、乡土文学人物塑造、民间传说改编以及旅游休闲产业链条中的文化元素的融入、挖掘和升华。
此外,当前南平市中小学语文教学、文学阅读与文学教育、教研教改等,都是可供选择的良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
所谓的“应用”,要求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摒弃剽窃、抄袭的恶习,杜绝“假大空”的论文选题,抛开正确的废话,告别陈陈相因的凌空虚蹈,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并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学会开展或者从事应用型科研,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基本导向,以解决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难题为切入点,主动融入地方工作的大局,在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创意艺术、武夷文化与文学、地方文史发掘整理等畛域,这是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向“应用型”靠拢的第二步。毕业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选好题、选真题、选对题为标准,可以采取团队联合攻关的形式,研究系列题目,也可以单打独斗,集中攻破,努力在服务社会、贡献地方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学会逐步掌握开展论文写作的一系列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采访访谈的课前准备、田野调查的进行、材料的收集、辨别和使用、文献的阅读甄别、综述报告的撰写、观点的提炼、开题报告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等,通过较为严格的学术科研训练,达到既能部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做人(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和谐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学会学习(论文的全程如何展开与推进)、学会应用(学以致用,用四年所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创新(在前人的应用型科研基础上再推进一步),为能在今后工作生活中有更大的“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通过采访访谈的全过程的学习运用,学会了在未来可能的新闻、文秘工作岗位上,较为熟练地迅速进入岗位角色,增强就业竞争力;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通过在大学四年开设选修课,较为系统地学习“期刊编辑学”、“办刊办报”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使得学生将应用性的就业所需能力或素质培养的端口前移。
最近,在业界颇具知名度的文学评论杂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了山东大学文学院师生的一组7篇文学研究论文,着实令人耳目一新。北京大学中文系前主任,著名的文学教育家、文学史学家温儒敏以《“文学生活”:新的研究生长点》为题,作了开篇的导言,其他文学研究界知名学者黄万华、贺仲明等分别以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调查、茅盾文学奖作品的接受与传播、金庸武侠小说读者群调查、当下文化语境中鲁迅作品的阅读与接受状况调查、网络文学生态调查、近年来长篇小说的生产与传播调查、农民工当代文学阅读状况调查为题,对“学院派”近年来少有接触的选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而这些,都是极具挑战性和“应用性”的题目,是与地方、民众具有血肉亲缘的选题,与时下某些学者关在学院围墙内,津津乐道的“现代性”、“纯文学”、“德里达”完全不搭界,也从而开启了现今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的“新空间”和“新视界”——是具有革命性的、振聋发聩的召唤,来自生活和人民的感召。在学理和学术掘进的畛域,敞开了过去自命不凡的纯文学研究者所未曾识见的全新的“文学生活”。这既是新的时代命题,也是新的文学研究论题,它的开启,无疑给了我们这种“地方性”、“应用型”新建本科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办学新的思路:贴近群众、贴近现实、贴近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寻求。
学者张未民指出:“现实文学生活中有大量的文学现象并没有进入我们的研究视野,更不要说进入文学史了。网络文学、影视文学、通俗文学、翻译文学,它们在文学生活中所占的地位,它们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可以说绝不在“精英”文学之下。《读者》发行有千万份,《故事会》发行有三百多万份。其实,这样的文学期刊还有,比如武汉的《今古传奇》,仅‘武侠版’每月销量就在40万份左右。我们凭什么把它们排斥在文学范围之外?有谁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另外还有大量的‘泛文学’,比如《家庭》、《知音》以及大量的‘晚报’、‘早报’,它们的虚构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不论是在写作的层面,还是在阅读的层面上,它们都具有文学性,所以有人说当代最好的小说在《南方周末》,这虽然是在社会生活的深刻性与丰富性的意义上讲的,但《南方周末》上的很多故事都富于文学色彩,可以当作文学作品来读这却是事实。因而,以‘新文学’为本位,用‘新文学’的标准来评价‘另类’文学,这是不公平的。”[1]
在这里,张未民实际上触及到了如何拓展文学研究领域的问题,这对我们开阔思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新的畛域和方法。
三、毕业论文的师生参与与全程指导
由于我院学生对应用型科研的“陌生”和对区域文学文化的生疏,在毕业论文指导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借助外力的支持、外出考察以及实证性研究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种指导方式,较之“纯粹的文学研究”这种较为封闭的、自说自话的方法,具有较大的进步。
第一,以毕业论文(设计)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与实践教学密切结合,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生试讲等实践活动、文艺创作与科研创新有效整合,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破解当前文化产业人才紧缺,及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脱节等难题。
第二,以毕业论文(设计)全程化为契机,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贯穿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改变以往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在毕业前完成的惯例,促进学生写作心态的转变,提升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质量;改变过去简单的,毕业论文写作的“解决最后一公里”式的师生合作、校企、校地合作,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高度融合”的新型多角度、多面向的合作。
第三,以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战性毕业论文(设计)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突破传统文科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天经地义”,不仅考核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要考核应用实践创新能力,创造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设计的崭新形式,也能为其他应用类文科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提供思路。
某位学者的一句话,笔者是很赞同的:“大学的文学教育必须随之作出调整、深化,让文学在大学的“博雅教育或全人教育”中,在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中充分发挥它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2]
注释:
[1]张未民:《放宽评价尺度,扩大研究范围》,文艺争鸣,2008年,第1期,第1页。
[2]黄万华:《学校教育背景下的大学生文学阅读状况调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第8期,第25页。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日语;毕业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0-0035-03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估与考核的组成部分。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运用所学语言,利用大学期间所学的课程知识,叙写与对象语、对象国相关的论文。它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的综合考察,同样也是日语教学大纲与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之一。但是近年来,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出现的选题重复、质量下降、不被学生重视等问题引起了业界的重视,甚至出现了取消毕业论文的呼声,诸多先行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有意的启示和借鉴。
选题环节则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暗示了论文论述的主题,“选题的发现和决定不是毕业论文研究的起点,而是贯穿于整个毕业论文研究之中”[1]。下面笔者以所在院系最近5年来的学生选题数据为例,分析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通过论文选题的分析,探讨日语专业的专业建设及培养方案的设定问题,进一步提高日语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毕业论文选题的主要特征
本校的日语专业学士论文的选题,首先是公布指导教师擅长的专业方向,然后由学生本人选择指导教师,并且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题,因此选题的倾向可以反映学生的兴趣所在或者说关注领域。笔者对本校日语专业近5年毕业生论文题目进行了数据统计,下面是各类论文所占的比率。
(一)选题多元化
从下面表格的纵向比较来看,语言文学类选题比重一直比社会文化类选题少,且呈下降趋势。学生选题越来越呈现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社会文化现象、语言特征解析、作品作者剖析之外,几乎涉及社会、文化、生活的诸方面。诸如生活中的日本化妆品、游戏、便当、最新影视作品,近年的女性婚姻意识变化、失业率、消费意识、智能手机、网络购物等社会现象,以及网络流行语、最新文学作品的解析等,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不乏选题新颖之作。除了社会文化类,经济类选题也较多,主要是对日企的成功经验、企业文化、制度模式等方面的关注。历史、政治方面的选题只是偶尔出现,这样的选题较为严谨与严肃,学生通常不去挑战。翻译类的选题则是本校学生一直所缺少的。不止本校,诸多学者对毕业文论选题的调查都同样出现上述问题,诸如陈林俊通过调查、统计指出:“在价值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学生们的兴趣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不管是深奥但略显艰深单调的语言学,优美深厚却难以把握的文学,还是严肃沉重的政治、历史,都已难以留住他们的目光,他们更倾向于将注意力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2]可知当今大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留在日本社会、文化、生活领域。
(二)选题集中与重复
随着社会文化类选题的增加,主题集中与重复现象也随之出现。以最新的2015年毕业生论文选题为例,57名毕业生中,重复选题分别有“长寿企业”3例、“茶文化”2例、“日本的无缘社会”2例、“国民性与樱花”2例、“少子化”2例。还有同一主题的不同角度分析,诸如日本的自杀问题。而上述的选题,几乎每届的毕业论文中都会出现,被反复研究论证过。这些论文大多缺乏新意,陈旧老套,都是前人反复论证过的成果。
(三)选题大而空
每年都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题目,以2015届论文为例,出现诸如“中日教育制度比较”、“日本人的国民性考察”、“日本人的情感”、“论家人间关系的疏远”等,这些题目都是足以写成一本著作的题目。或者是一些看似新颖却跟所学专业知识关系甚微,超出指导教师和学生专业知识的问题,诸如“日本建筑中套廊的考察”。因为要求毕业论文用日语表达,所以会出现泛泛而论,或者内容东拼西凑,或者词不达意的现象。实际答辩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很好地阐释所述内容,说明学生在命题时好高骛远,并没有深入研究先行研究,把握所述内容,考虑选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实际上以学生现有的语言与学术水平是难以驾驭这样大的题目的。
二、毕业论文选题原因分析
笔者围绕毕业选题倾向及选题原因等,对2015年57名毕业生做了实际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7份,来了解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真实想法,并对出现的选题问题做出分析,寻求解决对策。调查发现,影响学生选题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兴趣”(45.2%)、“资料占有”(25.8%)、“学习过的知识及疑问”(14.7%)、“往届毕业论文的启示”(5.3%)、“学校开设的讲座”(4%)、有感而发等其他因素(5%)。
可见选题中学生的兴趣占主要比重,选题的多样化反映了当今大学生兴趣与关注对象的广泛。当今社会高度发展,价值呈现多元化发展,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接受新事物速度更快,而且利用互联网资源等能够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经济的最新样态信息,不再局限于某个语言知识点的考究、经典文学作品的探讨。因此出现了选题的多元化、社会文化类选题的集中现象,也得以出现选题新颖之作,这是值得肯定的。
同时,资料的占有与所学知识同样是影响学生选题的要因。学生反映社会文化方面的资料较多,“容易写”,或者“课堂上教师讲过”。一方面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畏难心理,觉得“语言知识点解析太麻烦”、“文学作品高大上,深入不进去”、“历史类不会实证研究”、“政治类太敏感”等。学生对论文重视不够,只把此当作毕业前的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急功近利,不去静下心来阅读某部经典文学作品,或者研习某个语言现象,考察某个历史问题,认为此类研究花费时间而且乏味。竟有85%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不了解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只是利用网络等进行简单搜索链接,不会科学有效地进行文献的查阅与辨别。只利用手头资料与所学知识,选择“容易写”的文章,导致内容选题陈旧、重复、大而空的现象出现,论文的学术价值、创新性等未被引起重视。
另外,“有感而发”等也反映出有些学生并不清楚自己选题的原因与意义何在,他们只是把论文当成了一篇长作文或者感想文,出现些自以为是的选题与结论。
三、改进毕业论文选题问题的对策
毕业论文的写作,是日语专业教学大纲与培养方案的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主体完成。因此,论文选题出现上述问题,学生是主要原因,也就是内因。这也离不开教师、学校等外因,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
首先学生思想上要重视毕业论文。认识到论文的写作不是作文,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具备科学性、严谨性。《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2000)规定:“ 毕业论文要有一定的独立见解,论文要注明所引用的观点和引用的词句的出处, 文后要标明主要参考书目。”[3]“独立见解”要求论文的创新性,避免抄袭。“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在选题环节已碰得鼻青脸肿,就连起码的行文表达也不尽如人意,更别提学术性与创新性了。”[4]对于零起点的日语专业毕业生来说,用日语语言就语言、文学或社会、文化等范围的某现象提出独到新颖的观点,并进行充分论证,是有难度的。只要文中能体现自己的新视点,哪怕只是一点独到之处都是有价值的。或者选题即使不够新颖,只要角度独特,或者说论点鲜明、论据有力,学生能够条理清晰地进行论述也是可以的。所以引导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选题之前就结合自己的兴趣所在,阅读大量的先行文献,厚积薄发。此外,学生要适当阅读论文的指导书籍,掌握文献的查阅方法。
(二)加强教师的选题指导与日常培养
指导教师在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中,从选题至论文结束无疑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调查发现,“外语专业学生在总体上对论文指导教师或写作教师都表现出了依赖性,尤其是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对论文写作课本身寄予了较高期望;在资源策略的使用上,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需求,这在网络资源的利用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5]。但是指导教师往往忙于科研、教学等,对学生的指导没有投入过多精力,对论文选题方向一般不做过多的干涉,只是对具体不合适的题目做调整,重点放在论文框架的把握、层次的梳理、论证的逻辑性上等。而对于学术思维并不明了的本科生来说,如果选题阶段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之后的论文写作可能会走很多弯路,或者论文水准不高。对于学生论文的选题,指导教师应既尊重学生的兴趣点,又结合自己的研究范围给予调整,尽量避免贪大求全或者重复论证的选题,引导学生明白优秀选题应该具备的要素。好的选题一般来说,“需要有〈独创性〉和操作的〈可行性〉;论题需要具备〈问题意识〉、〈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选题时需要有〈读者意识〉,需要有〈社会指向性〉”[6]。同时又要防止学生对教师过于依赖而产生惰性。当然指导教师本身应由具备一定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论文指导过程中,当面沟通自然效果更好,但是一般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在大四学年,学生同时面临考研、实习、找工作等问题,尤其是最后一学期学生经常不在校,那么这就需要借助网络等多媒体辅助手段。笔者在论文指导过程中,会针对每年指导的学生建一个聊天群,一方面,就选题在群内展开讨论;另一方面,还可以上传论文格式要求、写作规范,并根据学生的选题,上传论文相关的素材、资料等信息。因为学生的知识面、学术视野都不够广泛,难以准确捕捉新的学术信息,而指导教师要比学生拥有更高的知识认知能力,可以将已知资源进行共享。
论文的写作不仅在写作阶段需要具体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引,任课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也需要有意进行毕业选题方面的知识启发,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协同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笔者在所担任班级的基础日语教学过程中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模式,除了安排日常的学习任务,每学期还组织两次全班范围内的发表会。小组从我所公布的选题中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然后分工收集资料、制作幻灯片,在班级内公开展示。这锻炼了学生整理与分析资料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如何围绕一个主题组织材料与语言的能力,能在交流中发现、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法知识的教授,还要穿插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熏陶,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知识的多元化需求。
(三)优化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面,建议增加写作课程,并进行系统优化。目前烟台大学的写作课程只贯穿于第三学年(第五、六学期),第七学期设有“论文选读与写作”作为论文指导课程。跟大多数高校一样,写作课由日本外教进行授课,采取教师定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反馈的传统过程。题目的拟定较为随意,缺少系统性与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获得,建议第四学期开始增加写作课,并将写作课程系统化,各学年的担任教师之间的教学计划具有衔接性。大一学年由于他们的日语水平处于入门阶段,尚无法进行系统的日语写作训练,但是第二学期、第三学期,担任“基础日语”(根据学校的不同,或者是综合日语等)教授的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小短文的训练。第四学期至第六学期一直贯彻日语写作的训练,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类型上感想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都有包含。第六学期开始导入论文指导课,或者写作课上导入论文指导的内容,引导学生写读书报告、研究报告等。教师就毕业论文的题目拟定、格式要求、语言规范、文献引用、结构安排、写作技巧等方面给予指导。这样第七学期学生选题时便已经初具思路,对论文也有基本认识。因为现在为避免第八学期论文与实习、求职的冲突,论文的选题提前到第七学期进行,而这时论文指导课刚刚开始,落后于学生的知识欲求。完善一套系统、科学的写作课程体系,不仅能让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事半功倍,而且能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对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多元化知识需求,还应该重审课程设置,除了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还要丰富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课程。
另外,调查可知,学生对纸质、网络资源的需求意识都比较高,却又不知如何进行有效的查阅。所以入学伊始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资料查阅、文献检索的培训,这可以由专业教师指导,也可以由图书馆以讲座的形式等进行培训。烟台大学图书馆日文原本资料较少,中国知网等网络资源需要有偿使用,许多学生考虑到经济成本等问题,更倾向于利用免费网络资源,这就存在知识不可靠等问题,而学生尚不具备足够的甄辨能力,知识的真实性、可靠性等受到影响,所以学校应该增加对日文图书的投入,并为学生提供更为方便的网络环境,重视学生的写作学习环境。
根据论文选题结果的分析,了解到当今大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与兴趣爱好,并针对论文选题中出现的雷同、大而空等问题,探讨了本校日语专业在毕业论文指导、培养方案方面该采取的调整对策。毕业完论文所反映的问题,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培养目标,不仅要培养专业的语言学家、翻译学家,还要培养具有宽广视野、贴近现实的宽口径人才。虽然调查范围仅限本校,难免有偏颇之处,而且论文指导中的问题也不只限于此,但还是希望研究成果的发表可以为其他高校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资料,共同推进日语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修刚,李运博.跨文化交际中的日语教育研究:第二册
[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0.
[2]陈林俊.价值多元化背景下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与对策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12).
[3]教育部高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
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
版社,2000.
[4]李洁.应用型本科日语毕业论文选题指导的问题与思考
[J].日语教学与日本研究,2014,(9).
[5]张永军.英、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需求分析实证研究
[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杨秀娥.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研究[J].日语学习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日语 毕业论文 指导工作
近年来,我国的独立学院得以迅猛的发展,已成为与公办大学、民办大学三分“天下”的局面,各地的独立学院在母体大学(学院)的依托下,也纷纷开设了日语专业。然而,独立学院的日语专业的建设却不能按照母体大学一本、二本的模式生搬硬套,独立学院的学生在高考录取分数线比一本线、二本线低,其学生也呈明显的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的特性存在差异,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对教育教学环节做出相应的调整。毕业论文写作属于学术论文写作范畴,也是整个大学四年教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综合性教学阶段。在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结合实践教学查找出如下问题。
1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1.1 从学生选题内容的构造来看
1.1.1 选题范围较宽泛,但趋于文化、社会研究类较多,语言、文学类较少。这与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有着较密切的联系。独立学院的学生兴趣爱好比较宽泛广博,但缺乏刻苦专研的毅力,因而对比较枯燥的语言和文学类的课题不太感兴趣,而以文学类为题材立项,也多是以电影、动漫和现代大众小说为背景来研究日本的社会现象为主。
1.1.2 对现象的研究较多,对方法论的研究较少。大学四年由于语言课程设置比较多,独立学院的学生对零基础学起的日语的语法和单词等的学习能力相对于一本、二本的学生较差,拉长了学习日语基础技能的时间,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整合设置中,日语基础部分和思想政治类的学习占了大部分,使得对于语言学和文学等属于学科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学习缩短,学生对于研究的基础和方法论的学习涉及较少。
1.1.3 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经验少,因而收集材料进行总结提炼的较多,能结合自己身边的企业、实例等解决问题的较少。
1.2 从学生的研究态度和方法来看
学生的立项研究态度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2.1 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现代潮流现象比较敏感,立项比较新颖。一些学生能迅速把握潮流的、为青年人所追捧的较为前卫时尚的信息,由于他们自身就是身处于现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作为新一代的80、90后当中的一员,因而他们对所接触到的青年亚文化比年长一辈有更深的体会。由他们提出来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见解,正是过去所涉及的研究课题中比较少的部分,也为我们要教书育人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成因,或是作为教师科研的依据提供了较好较新的内容。
1.2.2 提出问题范围较广,把握不住中心。有些学生没有能很好的体会论文写作的精髓,不懂缩小论题论点。首先由于在提出问题的概念和原则的技巧上,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在中小学语文课时对作文写作的练习不够深入,从思维方式到写作技巧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因而提出的范围比较大,例如提出“日本の企業文化”或者“日本の婚活”等等就作为论文题目提交,如没有得到教师的及时指导,就会造成写出大题目而小内容的论文,或者是东拼西凑,使得文章结构容易出现散乱。
1.2.3 分析问题容易模糊概念,对研究的对象和观点把握不准。例如某个学生以“现代日本治愈系现象的现状与发展探析”为题目开题,在第一次开题谈话中,该生已经谈好了论文的构思,打算从日本治愈系动漫、音乐、大众文学等几个发面来展开对现象的分析。但是该生由于对“治愈系”的概念把握不准,把90年代后出现的用来形容一些优美的能抚慰人心灵、放松身心的音乐、文学影视作品的“治愈系”这个词语,同时把其和日本战后受到战争的影响而试图诠释战乱的创伤的“战后派”“现代派”的作品给混淆了概念,因而在分析罗列论据的时候想把战后派的作品列入,造成了文章内容的混乱。
1.2.4 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避重就轻,缺乏吃苦耐劳、深入研究、一定要问询个所以然出来的精神。有些学生也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论文题目设立得比较好,但是得出的设想和结论却差强人意,这一是由于没有做好大量的分析资料的原因,二也是由于学生害怕提出了较深入较尖锐的问题,而使得研究工作陷入焦作困难的境地。例如上述的研究“治愈系”的学生,就曾抱怨目前几乎没有多少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所以对写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收集和分析作品肯定要比别人花费更多的时间,而指导老师则应鼓励学生继续去收集整理材料,提出自己的新颖独到的观点。
1.3 从指导老师方面来看
独立学院在建设初期由于建校位置偏远、资金比较紧张等原因,对日语专业等小语种的师资建设不够重视,招聘的教师属于本科水平的年轻教师较多,中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而相当一部分大学对其毕业生的本科阶段的论文质量把关不严,可以说年轻教师本身对论文写作的心得体会也不深,日语技能应用水平不等于论文写作和指导水平,因而给教研室的毕业论文指导的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4 其他影响毕业论文写作的因素
毕业论文写作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学生都忙着找实习、就业单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构思、收集材料及进度。市场竞争的日益增大,实际上给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带来了更加大的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立足于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他们既要找好实习单位、增加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又要写好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论文写作对思维能力、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日语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从而得以创新。因此,如何安排好实习实践和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毕业之前留给学生、指导老师乃至学院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2对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工作的对策
2.1 确定科学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学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有些院校领导主要把人才培养的重心放在平时的日常教学和学工管理业务上,而忽视了对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认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实践才是他们的实践重心。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同属于本科教学阶段,要把他们培养成为能够独立的立项立意、分析和解答的高级人才,不仅仅是要求其在专业技能有系统的认识和提高,在综合的甚至跨学科基础阶段的研究和分析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为学生能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树立独立思考、经常进行反思和激发创新创造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2 统筹安排好整个日语本科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好基础
毕业论文写作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多方的训练。在制定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在注重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教育教学的同时,要在大学语文和其他各类人文课程中贯穿独立思维、把握重点论题、收集资料查找论据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适当开设应用文写作课及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讲座等,提高应用文、论文写作和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的有效教学功能;要正确和耐心的引导学生,树立其刻苦专研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初步的方法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3 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
指导老师本身是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这项工作对日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自身的日语应用能力及语言文学文化的知识面较广,能及时掌握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动态,也要求教师自身能有较高的论文立项、结构编排水平,更要求教师有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完成毕业论文写作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能只有“肚才”没有“口才”。可以说,毕业论文写作过程既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指导工作过程则是对指导教师的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训练过程。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学院及系部要给日语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以促进日语人才的全面培养。
3结束语
顺利的开展毕业论文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完成一篇较完善的学术论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教学水平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由于独立学院的形成和发展本身在我国大学的成长历程中是一个新群体,而设立了日语专业的独立学院相对来说又更加年轻,对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积累问题和总结对策,形成真正适应独立学院日语专业学生论文写作的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康.日语论文写作:方法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2]乔莹洁.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新思路[J]. 广西大学报(哲学社科版),2008(5).
[3]杨秀娥.日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过程研究[J]. 日语学习与研究,2012(5).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毕业设计;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9-0160-02
一、改革的基点:毕业论文环节与广播电视专业培养目标的偏差
传统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以论文为主,鲜有动手实践环节。毕业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包括文献资料收集、提出论点、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对于一般专业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一次综合历练。
但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作为偏应用型的专业,其培养的学生除具有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之外,更应该成为艺术和技术相结合的高级专门人才,体现出较好的编导实践能力。这种能力在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很难得到锻炼。尽管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通过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如认识实习、校外实习等结合的方式,学生动手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课内实践多采取小组作业方式,课外实践多以实习单位老师一带一为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编创作品的机会较少。
2010年,教育部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育计划”,该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旨在培养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总的来说,该计划主要针对工科专业、工程人才培养,但对于促进整个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因此,结合“卓越工程师”精神,突出本专业实践特点,为强化实践环节的贯串性和延续性,提升学生就业技能,我院编导专业实行了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改革。
二、基于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毕业设计环节安排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它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完整的创新的职业培训教学体系。相对于传统教学习惯,它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启发式教学,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鼓励他们创新,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提高。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为:能力本位原则、自主活动原则和领域学习原则。
在课程学习阶段,编导专业充分借鉴这种科学的教学组织形式,利用项目教学法,在系统化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如在《电视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中,将消息、深度报道、谈话节目、电视新闻杂志等不同类型设置为不同的项目,让学生实践,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在策划、采访、写稿、剪片子、做后期的过程中巩固了解说词写作、采访技巧、新闻基本理论等知识,同时,提升了团队合作意识。这种教学法在很多课程中已经全面展开。
基于行动导向性教学并结合其他院校的有益做法,我院决定将将毕业论文环节改为毕业设计环节,具体改革要求如下:每位学生需创作出一部作品。其中广告编导方向为一个商业广告套装(含5秒、15秒、30秒)加不低于三分钟的软广告或两个时长不少于30秒的公益广告加不低于三分钟的软广告。文艺编导方向为一部不低于10分钟的短片,体裁不限。考虑到影视工作的团队性,学生之间可自行成组,创作系列作品,但要保证每人有一部作品。同时,两个方向的学生都要根据自己的作品创作,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完成一篇导演阐述。
相对于传统毕业论文环节,老师指定题目学生写作的方法,毕业设计的安排更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广告或文艺短片的主题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充分体现学生兴趣。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从影视摄像、画面剪辑、视听语言、剧本创作(广告策划)、影视CG等一系列课程知识,在一个完整的学习领域中打破课程界限,实现融会贯通。
三、基于PDCA的毕业设计质量管理探索
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学校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模式,这一模式分为三块,一是管理制度,包括管理文件和规范要求;二是校、院、教研室三级监控网,进行三级检查;三是毕业论文(设计)评估,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专家评估和优秀论文(设计)的评选。
在此基础上,为真正将毕业设计的作用最大化、保证质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引入了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提出来的。P表示计划,D表示执行,C表示检查,A表示处理。PDCA循环本是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近年来被很多应用型专业用于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管理上。PDCA循环所提倡的质量管理活动的四个阶段可以分为若干步骤,即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确定要因和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效果检查、巩固措施和下一步的打算。
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院提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的PDCA管理方法。
1.计划阶段:学年作品与毕业作品对接,提前准备
PDCA循环的特点就是,质量管理体现在每个环节,周而复始,循环不断。因此,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是基于往届学生在创作方面出现的问题。根据往届编导专业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差,脑中有,手中却不能留的问题,在大三下学期启动学年作品计划,要求学生选择经典广告或者文艺作品,进行翻拍,从视听语言、镜头调度和技术上充分练手,建立导演思维。
最初,翻拍经典作品的做法受到了学生的质疑,很多人普遍认为太过简单,但经过大量的看片、拉片以及临摹,学生才发现,只有通过最初级的模仿和大量的积累,才能建立起技术上的惯性思维,如某同学翻拍《阳光灿烂的日子》片段,重拍了三次,才真正找到跟镜头和影片的光线、色调感觉,而此前这些细节操作内容很少在课堂上体现。
同时,要求学年作品和毕业作品之间具有一定连续性,这样有利于学生提前准备,积累相关素材。如本届受到同学好评的《十二星座茶系列广告》即是作者在完成学年作品中翻拍台湾伊莎贝尔喜饼十二星座系列广告时获得的灵感和启示。此外,针对往届大四学生毕业实习、考研和毕业设计时间冲突问题,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开题和中期审核,拉长周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创作。
2.执行阶段:学生自选题与社会命题结合,产学合一
在毕业设计的创意执行阶段,采取学生自选和社会命题结合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命题的作品创作中。如广告编导方向的同学可结合大河金帆杯广告奖的命题进行中原经济区、大涧村等的广告策划创作等。
3.检查阶段:导师指导与互审老师监督结合,贯穿始终
无论是创意提出阶段、脚本创作阶段、镜头采摄阶段还是后期剪辑阶段,都贯彻导师指导和互审老师监督的制度,杜绝粗制滥造作品的出现。
4.处理阶段
根据导师和互审老师提出的意见,学生对创意、脚本或短片进行修改。选送优秀作品参加社会举行的专业竞赛,激励学生热情,并吸纳前沿发展理论和意见。
四、从毕业设计环节凸显的问题对教学质量的反思
以作品创作为主的毕业设计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模拟职场训练机会,同时该环节也是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综合检验。
毕业设计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果,首先是学生创作积极性的提高。行动导向型的教学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少同学在思考作品选题时大胆突破,除了常见的题材,定格动画、情景喜剧等很难驾驭的类型也很多。除接受导师、评审组的指导外,很多人将自己的作品上传至土豆网、优酷网等社交网络媒体上,接受“大众评审”,更加开阔了拍摄和构思的视角。其次,校企结合、鼓励学生走出去的培养思路,使学生的作品不仅仅局限于校园,而是更加社会化,受到社会认可。如学生创作的《回到过去》和《时间与爱》获得第四届山东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优秀参与奖。针对大涧村而策划创作的《心在路上》、《大涧村―企业形象开矿篇》等分别获得金帆杯广告银奖和优秀奖的荣誉。这既是对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褒扬,更是对专业教学的充分肯定。
但根据PDCA循环管理模式,检查整个毕业设计的执行阶段,更重要的是为了查出问题,处理改进。整个改革推行期间,学生的毕业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创作思路仍较狭窄。除了针对企业规定题目创作的命题作品外,大部分同学构思的主题仍落于窠臼。文艺编导方向短片主题囿于校园题材,多是青春、友谊、爱情,少见一些对于社会问题有深刻思考的作品。此外,创作形式也较为单一,以虚构类剧情片为主,纪录片、MV则较少。广告创作仍有普遍脱离实际的迹象,在创意时期,忽视基本的策划准备和广告的基本规律。第二,视听语言上,蒙太奇思维仍没有建立起来,主要表现在镜头节奏把握不准,场面调度技巧单调。第三,广告创作熟练度不如短片创作。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上,可有的放矢地实施改进。
1.加强对学生观察生活能力和把握社会动向能力的培养,根据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可在纪录片创作、电视新闻编辑等纪实性较强的课程中,增加关于社会问题的相关项目,以小组形式布置纪录片或电视新闻等拍摄任务。项目命题多来源于实际的社会募集,如微博上发起的“环保题材纪录片活动”等。
同时,在实施艺术教育的同时,提高人文教育的比重,培养宽口径、厚积淀的学生。在2012年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本科培养计划中,提高了大传媒领域限选课程的学分比例,如舆论学、新闻摄影等。
2.在视听语言、影视艺术概论、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编辑等专业必修和限选课程中,课堂上多进行职业情境化练习、角色式教学。即把学生代入导演、摄像或记者一职,压缩每次创作的长度,增加创作次数。学生在接受理论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动手完成任务或项目,而学生在重复尝试不同任务过程中,实现技能技巧的有效迁移,而每次技巧与能力迁移的过程又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
3.鼓励学生多参加专业竞赛、与社会接轨,避免出现闭门造车现象。尤其是广告方向要多与企业结合,增强实战思维。
结语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无论是毕业设计环节,还是课堂教学环节,只有教师端正自己是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的思想,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的PDCA循环管理[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1).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 主持与播音专业 教学改革
高职高专教学,初始以本科压缩版居多,没有凸显高职高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随着高职高专教学理念的成熟,特别是实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来,高职高专的教学思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操作性和一线岗位的对接性。主持与播音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近几年蓬勃发展,但是,碍于新兴专业的初始积累不足,多数高职院校开设此类专业都面临着师资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还带有明显的本科教学压缩化痕迹。我在一线教学多年,尚未发现有专门的高职高专播音教学丛书,多数院校采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原本应该四学年完成的教学任务压缩为三年或两年半完成,只能在学期设置上进行精减。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原本就略低于本科院校,仓促间完成大量教学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如何在改革中凸显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的特色,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效对接?我认为应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培养方案的精确定位
(一)现行培养方案的弊端
1.培养方案定位比较模糊。
我汇总了几所开设主持与播音专业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基本表述如下:“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语言文学、播音学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影音公司、互联网站、电子传媒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主持人和播音员、出镜记者。为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活动组织、宣传编播及礼仪公关策划的主持人;为大型婚庆礼仪公司培养婚庆司仪、为大型商业会展培养解说及策划人员、为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培养合格的解说员。”高职高专的教育要求服务地方经济,我国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若将培养方案一概而论,则对实际难以起到指导作用。更何况,以河南省为例,省级的电台电视台招聘员工的学历起点为本科,这一点将高职学生拒之门外,如在培养方案中无详细表述,培养针对性势必差一些。
2.可适应的职业岗位群跨度大,无培养指向性。
一般院校的职业岗位群分析会分为主要就业岗位和其他就业岗位群。在主要就业岗位群中,一般有这样的表述:广播电台、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企事业机关单位、文艺团体、文化传播公司、公关礼仪公司、婚庆公司、大型商业会展、旅游景点解说等。其他就业岗位则不一而足,主要有网络公司、广告策划公司等。这些看上去很美的岗位培养起来难度巨大,举例来说,婚庆公司的主持、商业会展的主持和旅游景点的解说都有极强的针对性,每一类型都应开设专门的课程,以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和学生学习时间而言,做到这一点难度很大。
(二)培养方案精确定位的途径
1.对高职院校所在地与主持播音专业有关的岗位群做充分调研。
任课老师了解自己所在区域的岗位需求,才能为学生就业起到引导方向的作用。不同的岗位群对相同专业的学生要求大相径庭。以郑州市为例,在这个被誉为我国“交通心脏”的城市,商品流通丰富,各种会展名目繁多,商业会展解说需求量大,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解说技能,而且要具备不同主题解说的专业知识。这个岗位群的典型特点是不稳定但收入丰厚,适宜喜欢挑战、喜欢“在路上”感觉的学生。同样在郑州,河南省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二七纪念塔等机构需要一定数量的解说员,这个就业岗位群工作相对稳定,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接触人群层次偏高,收入不高,更适宜保守、选择工作跳板或积蓄力量的学生群体。了解岗位群的特点和用工需求,是培养方案精确定位的基本要求。
2.充分了解学生意愿,提前预设岗位对接点。
学生的思想活跃,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多姿多彩,不排除有些学生考取主持与播音专业并非兴趣爱好所在,主要是升学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与学生充分沟通,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在提升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一定要让他们明白自己学习的内容与未来的工作内容之间是有着相关性的。需要学生知晓,大学学习的专业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他用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学习了一项技能,这项技能哪怕不成为他的工作内容,至少应该是他的特长和优势。对于那些热爱主持播音专业的学生,一定要了解他们的人生规划,是升本、考研还是直接工作,直接工作的话有意向从事哪些岗位,这些岗位需要学生具备哪些技能,这都是培养方案精确定位的必由之路。
二、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调整
(一)现有课程设置的弊端
1.专业课设置以广播电台、电视台为就业主导。
高职高专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分为四大板块: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由于专科教学时长的限制,一般时间分配为四大板块各开设一个学期,不难发现,在本科教学中分别用一学年时间来完成的播音发声和播音创作基础教学被缩短了一半。而与工作内容相关的专业课新闻播音和节目主持课程定位及教学内容都是针对电台电视台的工作设置的。以我校为例,2011届毕业生共69人,迄今为止进入电台电视台工作的只有2人,仅占总人数的2.9%,其他都在从事其他职业。依此类推,将电台电视台作为就业主导的课程设置是存在问题的。
2.实践性强的类型化课程涉及很少。
具有人才需求的一些类型化课程如婚庆主持、会展解说等在高校课程中开设较少,这些课程不需要用整个学期进行开设,可以分周期进行,比如按一个学期的前九周和后九周开设,只需讲述此种工作类型的特点、基本要求,有常识性介绍即可。师傅领进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实践和提高。
(二)课程设置针对性调整的探索
1.加大播音表达训练的力度。
尽管进入电台电视台的学生数量有限,但是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都会从事与有声语言的传播有关的工作。所以将播音创作基础课及其对应的小课播音表达训练延长为一个学年十分必要。因为在这门课程中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会得到扩展和拔高。对所有从事语言传播类工作的学生都有益。
2.将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的专业课程与婚庆主持、会展解说等课程同步。
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可以采取两门专业课同时开设,前九周和后九周安排不同的课程。这样一个学期的时间段可以开设四门专业类型课,如果教学计划中大三上学期有上课时间的安排,则可以安排相应课程的强化课,对那些有兴趣在某一种类型的专业课上进行拔高的同学集中讲授强化练习。
三、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
毕业论文是一名高职高专学生三年学习的沉淀和反思,现在的高职毕业论文存在哪些弊端、改革从何入手是下面探索的重点。
(一)现行的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毕业论文存在弊端。
1.本科毕业论文的压缩版,高职普系论文的雷同版。
尽管各个学校有所不同,本科的毕业论文总体要求大致相同:3000―5000字,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引言、主体、结语,注释,参考文献,致谢词。高职高专的毕业论文要求与本科基本没有变化,只有字数被压缩为3000字以内。
2.理论水平较差,没有创新研究。
高职高专的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偏弱,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成绩尤其弱,有些学生文化课只有200多分。很多孩子专业素养很好,很有天分,但是文字功底很差,理论素养更差。再加上艺术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重实践、轻理论现象,三年的学习结束时,让他们拿出一篇有理论深度和创新价值的论文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如果教师根据传统论文要求学生完成创作,那么难免会出现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研究主题与研究内容两张皮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创新,基本上是无稽之谈。
3.对实际的指导意义较弱,与实践脱节。
播音与主持艺术具有极强的实践展示性。如果仅仅从一篇理论性的文字阐述来鉴别,注重很难全面反映毕业生的专业水准。对用人单位考量学生的“职业能力”也没有突出的借鉴意义。
(二)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毕业论文的探索
1.将毕业论文分为两个板块:毕业作品和理论阐述。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艺术类专业水准最好的展示是艺术作品而不是论文。用人单位注重的是一个学生的专业水平而不是一篇咬文嚼字的文章。怎样能够把论文、作品、就业三者联系起来?我们提出一个探索性的思路:将毕业论文分为两个板块,一是毕业作品,二是理论阐述,把理论阐述作为毕业作品的文字升华版。这样既完成了学生的专业水准推介,使用人单位有一个直观的判断资料,又促使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主动地进行创新和探索。
2.因材施教,不同层次不同要求。
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毕业设计环节可以充分结合指导老师的科研项目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则可以撰写调研报告或者综述,只要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即可。[1]这里强调的是我们一直以来推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些学生专业素养好,基本功扎实,实践能力强,可以进一步压重担、提高要求,使精品学生脱颖而出;有些学生综合素质差一些,如果硬性高要求,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不利于作品的独立完成。
综上所述,从培养方案的精确定位、课程设置的针对性调整、毕业论文的改革创新三方面入手,是高职高专主持与播音专业教学改革的初始化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的深入,必定会有更多的培养思路和方法,共同丰富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这片沃土。
参考文献: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本文梳理了近四年浙江财经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选题上存在过小、过大、过偏等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以小见大,专注集中"、"各取所长,扬长避短" 、"角度创新,与时俱进"等建议。
关键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翻译;选题
【中图分类号】G642
1引言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选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范围和方向,只有确定了合适的研究方向,才能确定论文题目、取舍材料、确定论证方法以及篇章内容的组织安排。【1】
目前,针对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选题方向的研究较少,翻译方向类学术论文更是稀缺,因此学生如何正确选题以提高论文质量及自身综合能力是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即价值。
2选题情况数据分析
2.1英语专业本科生翻译论文选题分类及分析
从浙江财经大学英语专业2010-2013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选题情况来看,在845名往届毕业生中,222名学生(26.27%)撰写了翻译方向的毕业论文。笔者对"2010-2013届毕业论文一览表"中翻译方向的论文进行了筛选,从分析数据中可见该方向的论文数大致呈递减趋势。
从被调查的翻译论文选题的分类(见表2.1)看,译文比较与分析、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及实用文体翻译是主要选题方向,三者比例合占83.84%。译文比较与评价的论文大多数为汉英译文比较以及对英译本的评析,而实用翻译的论文最受学生青睐。从研究方向看,此类论文多是对经贸、影视、广告、旅游等非文学文体翻译的探讨;而翻译理论与技巧的选题从内容上看,多数是基于对习语、双关语、隐喻等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探讨。
2.2翻译论文选题的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帮助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更好地进行论文选题,完成毕业论文"为应付毕业"向"为学术而作"的转变,书写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笔者就此进行了专项的问卷调查。
关于翻译论文选题动机,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得知个人兴趣及导师的研究方向能在极大程度上给予学生选题的动机和切入点,为其提供撰写思路。可利用材料丰富的题目也较为热门。
据调查显示,创新性(33%)、学术理论性(31%)和实际性(36%)所占比重接近,实际性以微弱的优势占据第一。由此可见,创新性的见解固然重要,但不可罔顾学术理论的有理有据,亦不可脱离现实性和实用性。
在是否考虑论文中将第二专业或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本专业知识相结合的调查中,笔者发现结合二专业知识的同学与纯英语翻译知识撰写的同学成3:8的比例。且这三成中有两成是在校大四学生,顺利结合另一专业知识且获得毕业论文合格的往届生只有一成。
结合以上调查结果,笔者发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选题"过小"。首先,论文大方向的选择领域过于狭窄,多集中在文学领域。其次,立意缺乏创新元素,论文立意不高,研究切入点狭小,不能以小见大。另外,论文分析的问题缺乏新意,对于学术研究的贡献有限。
第二,选题"过大"。具体表现在选题太过空泛,其研究成果绝不是一篇毕业论文的字数所能涵盖的。
第三,选题"过偏"。一部分毕业生的选题跨度太广,难以驾驭完成论文所需的多领域知识储备,导致最后出现偏离本专业学习的情况。
3.选题现象与问题分析
首先,对文学作品赏析的论文选题占了最大比例。这类选题主要分为三种情况:一、从文化视角分析人物命运;二、对不同作品间主人公命运的不同与相似处的比较;三、对作品修辞、写作手法等方面的研究。其次,从文化角度分析实用文体的翻译也较为热门。最后,翻译研究教学等学术要求较高的选题所占比例极小,而口译方向的论文数几乎为零。
笔者发现,毕业生对名著的赏析和实用文体翻译与语言现象的研究虽十分普遍,但真正有深刻思想、实践意义、推动价值的论文实属凤毛麟角。毕业生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多选名家名作,重复率极高,且缺乏足够的能力另辟蹊径,往往浅尝辄止。而在分析语言现象时又过多地摆事实,套模式,未能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行文堆砌,空洞无味。由此可见,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在翻译论文选题中同样存在本科生论文选题普遍存在的"泛、大、陈、浅"及共选率偏高的通病。【2】
而此现象的出现,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有关翻译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论和实践操作性的课程较少,学生在写作时缺乏理论依据指导,方法单一,造成译文比较与评价等选题的集中。【3】英语本科生的课程以听说读写四门基础课程为主,专业学术性课程过少,导致学生缺乏充分的理论基础,而理论如骨架,没有骨架支撑的文章往往杂乱无章、缺乏逻辑。
(2)学生自身阅读量不足,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大多数学生根据兴趣选题,而艰涩难懂的学术类课题往往不受欢迎。同时,学生偏爱参考资料较多的题目,互联网更是滋生了抄袭之风,过多的现成资料反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英语专业特殊的专业要求。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要求全英文撰写,使得不少学生在选题时只能选择易于撰写的题目。语言运用能力的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表达看法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4.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 以小见大,专注集中。
毕业论文篇幅有限,选题过大,学生往往泛泛而谈,纵观全文只是各类资料文献堆积,显得架屋叠床。选取一个点而非面切入,研究往往更能深入透彻。以本院2010届日语专业优秀论文《从牵牛花看日本人精神世界的一面》为例,专家评论道:作者以"牵牛花"引出了中日文学、文化交流史,乃至日本精神审美等重大话题,是典型的以小见大的研究方法。而针对选定的论点集中专注地进行论述,是保证研究全面、可信的必要条件。如《从男旦女形和舞台表现看京剧和歌舞伎之异同》,虽选题新颖却因有两个论述重点导致每一个论点都不够详实细致。因此,少论点、多论据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
(2)"各取所长",扬长避短。
根据个人情况不同,学生可选择自己擅长的研究方向。分析往年《浙江省本科高校毕业论文抽查专家意见反馈》发现,涉足自身不擅长的领域或刻意图"生、偏、异",易出现"个人见解不足"、"研究方法欠合理性"、"语法、措辞有误"等评语。因此笔者建议毕业生若无充分的把握,尽量避免生疏领域,防止事倍功半。
(3)视角创新,与时俱进。
笔者发现选题一栏高分多因"选题新颖"。乏善可陈的论文题目很难继续扩展并脱颖而出,而观点重复率低,学生便易出新的成果。"较强的时效性"也为论文选题增色不少,这就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广泛阅读,培养社会敏感度,在查阅参考文献时注意文献的年份,批判辩证地思考和选择,切忌生搬硬套陈腐过时的资料。
参考文献
[1]陈维政等. 人力资源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黄启发.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孵化过程小议[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 ( 9) : 89-92.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759.html影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10篇
相关文章:
物理学家李政道名言名句08-10
大学辅导员工作总结题目(七篇)09-06
学生会工作总结200字 学生会工作总结部门(五篇)08-09
开店策划书07-20
一年级看图写话作文12-17
学校的一次活动作文11-22
假如我会变我会变成玉皇大帝想象作文09-26
贫困生申请书08-31
广西工程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6
《出师表》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09-13
游园不值原文翻译及赏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