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活动篇1
关键词 市场经济及其缺陷 伦理道德 社会边际成本 交易成本
中图分类号:B82-05 文献标识码:A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二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这无疑证明了只有运行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振兴我国经济。但窥视我国的经济运行状况,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仍存在缺陷。市场经济在经济和道德上具有双重属性。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人”都以自身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人们以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牟取自身利益。因此它可以是高效率的源泉,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可能造成总体财富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参与者以自由市场为导向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但又无法避免弱肉强食,导致贫富悬殊;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性,市场经济并不能保证所有进入市场的“经济人”都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起点公平。正是市场经济的这些缺陷和不足表明其自身必须要包括必要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我们不仅要综合利用各种经济杠杆来调节经济,也要让伦理道德发挥其对经济的软调节作用。
众所周知,伦理道德体系在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为了解决让路纠纷,降低让路成本,“靠右走”制度从伦理道德的层面被提出,用以维持良好的公共秩序;因为资源的稀缺性,人们总要通过竞争才能获取相应资源,为了解决由竞争而产生的拥挤问题,“排队”制度被社会广泛应用。①“靠右走”制度和“排队”制度都是从伦理道德的层面来约束公众的社会行为,它们均不是法律上的硬性规定,但都取得了很明显的社会效果。本文则针对我国经济现状,分析伦理道德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机制。
1 伦理道德降低经济活动中的社会边际成本
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市场参与者都本着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原则来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生产者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运用各种手段压低生产成本:压榨劳动者工资,降低劳动者工作环境标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并肆意排放废气废水污染环境而不予治理,产生极大负外部性。②消费者同样也是希望以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用,对于私人物品这无可厚非,但对于公共物品的消费,则多是通过“搭便车”来享受其效用,忽视自己理应承担的那部分成本。上述两种情况,明显是“经济人”缺乏伦理道德的表现,这大大增加了社会的边际成本。针对企业污染环境的问题,政府强制规定“谁污染,谁治理”并对污染较大的产品征收高税额。硬性的规定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的污染行为。市场参与者是“经济人”同时也是道德人,其承担着对社会的责任,只有让伦理道德发挥其作用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社会的边际成本,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2 伦理道德降低商品交易中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商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流通过程中的耗费。在成熟、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费用相对低廉,交易渠道相对简便畅通,但在我国商品交易中,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要经过众多的中间商,中间环节极为繁琐复杂,存在着高昂的交易成本。大大阻碍了商品高效率的流通。
由繁琐的中间环节而产生的正常交易费用已经很高昂,再加之中间环节中因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各种违约行为,从而在无形中进一步提高了交易成本。③这在我国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普遍存在,例如向银行去积极借款的企业往往都是自身还贷风险较高,本身信用存在问题,而那些信用良好,发展稳健的公司一般不会向银行高利率借款,除非遇到很紧急的情况,因此银行通常会把贷款发放给积极贷款的高风险企业,不可避免地形成呆账坏账;而在保险市场中,以汽车保险为例,当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投保后,往往不再爱惜汽车,随意使用,也不再小心翼翼地注意驾驶,对本可以避免的交通事故不以为然,这就加大了保险公司所需偿还的费用,产生交易后的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究其本质都归结于伦理道德的缺失。伦理道德的缺失轻则使合同终止,重则产生各种法律纠纷,进一步引发高昂的法律成本,这些都大大增加了产品的交易成本,造成资源不必要的损失。这唯有让伦理道德发挥作用,才能有效地避免上述行为的产生。
3 伦理道德规范厂商的市场行为,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
在市场经济中,相同属性的商品,价格决定其需求量,厂商的成本低,定价低,需求量高,利润也就高。因此厂商会以各种手段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更有甚者会制假造假,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利益。以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为例,达芬奇家具本是国人心中的奢侈洋品牌,但经曝光后,达芬奇家具只是由深圳制造商生产,在产品生产完成后,先出口到意大利,然后再从意大利进口到中国,最后就理所当然地变成了国外奢侈品,漫天要价,可谓赚足了国人的血汗钱。不仅如此,达芬奇家具所用原料与其宣称的名贵实木白杨荆棘完全不符,而是用高分子树脂材料、大芯板和密度板制成。达芬奇家具不仅违背了企业的生产伦理,而且反映出企业信用的严重丧失。④
从达芬奇事件中,透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国人那种崇洋,盲目消费的病态心理跃然纸上。消费者只注重所谓的品牌、名牌,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享乐主义,攀比成风,这无疑是伦理道德缺失的表现。据统计,每年我国用于国外奢侈品的消费超过六百亿元人民币,英国人亲切地称国人的钱为“中国元”;为了赚足中国人的钱,在英国的奢侈品店中会专门配备中文翻译,甚至在今年龙年,国外奢侈品牌以“龙”为主题,专门针对国人设计奢侈品,矛头直指我国消费者的腰包。消费者这种盲目、虚荣、攀比的消费心态,造成大量人民币外流。唯有通过提高消费者的伦理道德素质才能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才能使市场经济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一个健康有效的经济体制必须让市场和伦理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市场、政府、法律制度等对经济活动实行硬调节,而伦理道德则辅助硬性措施发挥其软调节作用,从“经济人”的思想深处约束其不道德的经济行为,真正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我们要争取做到经济发展道德,在经济发展活动中得以确立道德指令。⑤我们要加大对伦理道德建设的投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构建以伦理道德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协调,不断增强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竞争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在处理各种经济往来关系中,能首先以伦理道德的基准要求自身;在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同时考虑社会总体的效益,必要时要做到放弃自身利益而去实现整体资源的优化配置。
注释
① 段文斌.制度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85-100.
② 雷定安.经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03-108.
③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53-160.
④ 李建华.走向经济伦理[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77-95.
市场经济活动篇2
论文关键词 市场经济发展 经济法 经济秩序
国家从经济发展出发,通过经济法调节、控制和管理在公共范围内的一切经济活动。经济法是经济范围内的法律规范,经济自由因此变得更加普遍和公共化。经济法有利于市场经济的自由和平发展,还有利于和谐社会的稳定繁荣进步。经济法不仅重视经济自由,还使得政府干预行为更合乎法律,也更合乎理性。经济法用强制有效的法律来调节复杂多变、关系交错的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的作用总述
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开始用经济法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计划经济和经济法相生相长。就我们所知,早在奴隶社会就出现了刑法和民法,但是它们一直到现代社会还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计划经济和经济法相生相长的观点也是无稽之谈。但是,中国在修改宪法时提出加大对经济制定法律的力度,是不是就代表经济法是有效的,而且还可以为经济法注入强劲的动力呢。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如果经济法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市场经济不需要经济法,不管制定什么样的法律,也不管经济法的源头在哪里,经济法都不需要存在。当然,这个假设也是不存在的,是荒谬的。从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状况来看,无论是在哪个阶段,经济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都十分紧密。
最初的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支配,也就是依靠自由市场自身的调节。这种方式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来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看不见的手日益显现出其缺陷,它已经无法解决市场经济的重重矛盾和冲突,更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所以,国家开始对市场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经济法随之产生。国家利用经济法使得市场经济摆脱了盲目的自由性,解决了自由市场解决的问题,促进法律和经济以及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完善了市场经济。总之,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济法利用政府的调节和控制等强制手段来克服市场经济的种种问题,而经济法正是政府利用法律来调节和控制经济的唯一方法。
二、经济法有利于正常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
(一)经济法保证正常高效的市场经济秩序
市场经济秩序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关键因素。正常而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而如何建立正常有效的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举措。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活动秩序,都需要法律法规作为依撑,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建立秩序。因此,市场经济秩序也离不开法律的指导。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方面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保证市场经济的秩序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不违背法律的规定。经济法保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这是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不同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达到最高最优的利益,只是市场经济的关键要素和内在特点。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不是很形象,它的内在特点要求利用载体确定和阐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经济法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体现了市场经济追求最优利益的内在特点。
(二)经济法保障及时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市场经济秩序的建设方面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市场经济的秩序影响着经济体制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最后的实施成果。因此,不仅需要建立正确的市场经济秩序,而且需要使得这一秩序更加及时,而且更加有序。经济法能够保障市场经济的秩序及时地追随市场的变化情况,正确地遵循市场的经济规律,从而在及时和有序的范畴内建立市场经济的秩序。所以,我们需要给予市场经济的秩序以极大的关注,发挥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利影响,建设有效而及时的市场经济的秩序。
三、经济法有利于规范约束和调节市场经济活动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制造方产生的社会收益可以利用协议、约定、合同等经济活动,转化成为自己拥有的个人收益。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常常会发生一些过于激烈的经济活动,没有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而且违反了经济法。因此,经济法对于经济活动的规范化起着关键的作用。除此之外,经济法还发挥着约束经济活动的作用。经济法需要和民法、商法有效的结合起来,利用各自的约束作用,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开展经济活动。最后,将社会利益转变为最优的个人利益。在保障整体利益的前提下,经济法在这个过程里发挥调节的作用,使得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合理有效的进行。
四、经济法有利于约束市场经济发展中政府的角色
最初制定经济法的目的是规范一切经济活动,约束一切经济行为。而经济法的实施主体由政府承担,政府通过经济法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和调节,从而使其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在经济法的制定和执行过程里,政府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政府虽然是经济法的主要承担者,管理市场经济,不过经济法却能够确保政府在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市场经济的调节和管理。在制定经济法的时候,明确指出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地规范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角色,给予政府法律的支撑。
不管是经济法的制定者还是实施者,都不是仅仅以追求真实、善良等作为目标,而是规范和约束。在经济法的制定过程中,最明显的问题是对政府的规范化不高,约束力也不够。另外,政府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调节权力太多,制定了许多强制性的规定,使得经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都远远高于人民代表大会颁布的法律法规的数量。因此,比起其他行政法规,经济法更加具体地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进行规定,使得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角色更加明确和清晰。
五、经济法有利于为市场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
政府应该给市场经济营造公平的环境去进行竞争,使得每个市场主体都能够以相同的条件参加经济竞争活动。政府通过经济法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平等性,对每个市场主体都进行相同的法律保护,不偏不倚,也不区别对待。经济法用法律来维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并且还能弥补其他法律在市场竞争中的缺陷。经济法不只是保护市场经济中的个体利益,还保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两者不偏废其一。经济法营造公平的竞争氛围,比如关于消费者的权益,或者产品反倾销等法律,保护所有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证经营者履行应有的法律义务,惩罚一切不正当的垄断经济行为和经济竞争活动。经济法以社会的利益为根本目的,保护每个个体的利益,试图营造公平、平等而自由的经济竞争体制,保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经济法有利于建立合理高效的金融市场
金融活动可以把每个经济环节紧扣在一起,市场经济离不开金融。市场经济需要法律,那么金融也需要法律。所以金融法律是经济法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一个国家内部,金融在各个方面都无所不在,稳定和健全的金融对市场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完善的金融法律,促进完善的金融市场,进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一旦爆发,便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其影响深远,对全球各个国家都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在金融危机狂卷之际,许多金融机构都把经济损失转移到人们身上。这些部合理的做法严重扰乱了金融市场,也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政府的调节是必要的。政府通过经济法建立合理高校的金融市场,使得各种金融活动更加快速而正确地进行,保证合理合法的金融行为,防止一切不合理的金融行为,使得所有利益者都受到法律的保障。
七、经济法有利于保护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
通常来说,经济法发挥效用的条件是市场经济的紊乱。在出现经济问题时,经济法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通过法律调节和控制市场竞争,保证市场经济的自由,进而提高市场经济的效率。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不是撇开经济法不谈,也不是违背经济法的规定无拘无束的发展,而是在法律法规的要求下,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经济法不是阻碍市场经济的自由,而是为其提供法律的保障,限制非法和不合理的经济行为。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自由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是这种作用需要把握好力度,否则就会过与不及,使得经济法失去应有的效果。经济法不仅指明政府调节和控制经济的角色,还对其角色进行了一定的限定和约束,防止不合理的干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说就起到了维护市场经济自由的作用。
八、经济法有利于合理分配不同的经济利益
法律包括权利和义务,两者存在于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权利和义务对经济利益发挥重要的作用,经济法对权利和义务进行法律规定,并且对经济利益进行合理的分配。经济法对各种经济活动的从事要求进行法律的严格规定,使得满足要求的人才能够从事这项活动。因此,经济法能够赋予个体使用经济资源的机会。而且经济法还根据各种阶层和产业的收益进行分配,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有所体现。经济法能够做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它按照各种对象提出相应的要求,使得每个利益都能够均衡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九、经济法有利于市场经济主体的信息互动
经济主体需要事先估计所做出行为的结果,如果比其他行为获得的利益更大,就会增加选择这种行为的几率。科学而合理的经济决策需要结合各种条件,了解一切与该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信息,从而做出最科学、最合理的经济决策。经济法对人们的经济活动进行严格的规定,在经济活动中人们可以做的内容和方法,以及不应该做的内容和方法。也就是说,经济法传递经济行为的相关信息。人们通过经济法,决定经济行为的方向,使得人们知道如何去做。
除此之外,人们还能够通过经济法传递的信息,估计其他主体可能做出的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不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息息相关,一个人需要与其他人产生互动。因此,人们在进行经济活动之前,需要了解其他人经济行为的相关信息。这样就可以了解其他人可能做出的行为,从而处理好个人的行为。如果经济信息匮乏,那么人们只考虑到自身的条件,作出的经济决策,并不一定能够得出最佳的利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互相牵制的,因此需要考虑到其他人的情况,才能达到最优的社会利益。
市场经济活动篇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这种体制尚未完全确立和不尽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犯罪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经济犯罪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犯罪及其特征。1、经济犯罪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经济和犯罪这两个概念的相加与组合。经济犯罪指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直接有关或者具有财产内容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让利法规定为犯罪,并且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特征:(1)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直接有关或者具有财产内容。(2)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或者违反了刑法规定的行为。(4)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二、市场经济及其法制特征。特征:(1)是权利经济。(2)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3)是契约经济。(4)是竞争经济。(5)是法制经济。三、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的危害。1、侵犯经济活动主体的合法权益。2、扰乱市场竞争的有序、正常运行。3、妨碍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的落实。4、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四、抑制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危害的途径。1、严格执法是抑制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危害的根本保证。2、完善刑事立法是抑制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危害的基本前提。3、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养活经济犯罪,是抑制经济犯罪对市场经济危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犯罪、市场经济、法制、刑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健全,使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空前活跃。但与此同时,由于历史的现实的各种原因,也由于商品经济本身的各种负面效应,经济领域的犯罪现象也不断出现,这极大的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并直接或间接的引发了很多经济犯罪,严重的妨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经济犯罪也因此成为当前的突出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这种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或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犯罪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思考探索经济犯罪,市场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法学本科生,对于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刑法的有关规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经济犯罪及其特征和特点
绝大多数的犯罪行为,归根到底都与经济有关,但是人们通常并不把这些犯罪都称之为经济犯罪。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是把某些与经济活动有关联和具有财产内容的犯罪行为称之为经济犯罪。从严格意义上讲,经济犯罪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而是经济和犯罪这两个概念的相加与组合,是在犯罪这一整体范畴中从经济这一角度或者层面对犯罪中部分范围的界定。而犯罪一般被认为是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刑法规定,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经济犯罪中的“经济”一词本身是一个多义词,在这里应该理解为,经济活动或者财产。因此经济犯罪就应该定义为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直接有关或者具有财产内容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被刑法规定为犯罪、并且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可见看出经济犯罪的这一定义,3、具有以下四个层面的涵义:一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直接有关或者具有财产内容的行为。只有这样的行为才可能是经济犯罪,没有这一特征的犯罪,只能是其它犯罪;二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经济犯罪直接危害着社会经济秩序和其它秩序,并且这种危害性达到了一定程度,否则不是经济犯罪;三是被刑法规定为犯罪或者违反了刑法规定的行为。这是刑法的罪刑法定原则所决定了的,刑法没有规定为犯罪的不为犯罪,只有被规定为犯罪的才可能是经济犯罪;四是应该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当然要受到刑罚的处罚。这四层涵义密切相联,共成一体,构成经济犯罪的一般特征。经济犯罪与其它犯罪的最大的区别是经济犯罪的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直接有关或者具有财产内容,这一区别也是经济犯罪的独有特征。另外,我们从经济犯罪的这一特征入手,可以将经济犯罪分为两个类别,一是在经济活动中产生并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犯罪,它直接破坏着经济秩序,可称之为经济活动犯罪;另一类是具有财产内容的犯罪,它破坏着经济秩序,同时也破坏着其它秩序,比如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侵犯财产罪、贪污贿赂罪,可称之为财产犯罪。
经济犯罪严重的扰乱了市场经济的秩序,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经济犯罪浮动呈现上升趋势,有其以下特点:1、经济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犯罪金额越来越大。近年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案要案不断出现,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以上,甚至数百、上千万元的大案时有发生。2、职务经济犯罪以及非职务人员与经济领域工作人员相勾结的共同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分子利用从事政府的公务或在经济领域工作的职务之便实施经济犯罪,其犯罪手段具有相当隐藏性,社会危害也较其他犯罪更为严重。3、单位犯罪已成为当前经济犯罪的显著特征。这类犯罪后果严重,查处十分困难,经济犯法案范围的加大,犯罪主体身份的复杂化,犯罪手段的智能化、隐藏性等特点,导致了司法机关对经济犯罪的查处阻碍重重,十分艰难。
二、市场经济及其法制特征
市场经济活动篇4
[关键词]市场经济;经济法;重要作用
在国家发展中,经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国家综合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对于经济发展十分重视,对市场经济调节也是极为关注的。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活动,国家制定了经济法。经济法的出台不仅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了有效的约束,同时还促进了市场的发展,可以说经济法和市场经济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因为市场经济是变幻莫测的,所以经济法还存在一些疏漏,因此,对经济法进行更新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想要做好经济法的更新工作,就必须对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分析结果为依据来进行更新,才能确保经济法更加全面有效。
一、市场经济概述
(一)概念
所谓的市场经济,就是指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自由经济是其另一个称谓,此经济和计划经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经济的主要依据是市场价格,市场主体可以以市场价格变动为依托,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自由支配。
(二)要求
市场经济是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此经济在实行过程中提出了几点要求:第一点,以法律为依托规范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在市场经济中,其经济主体是多元化的,而多元经济主体所产生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使用法律来对其进行规范,促使每个主体所具有的权利、需要承担的职责等都是划分清晰的,只有这样市场经济才能稳定运行。第二点,公平竞争。市场经济在实行过程中对商品生产经营者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其公平、正当竞争,不能采用非法手段。第三点,要求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但是想要依靠市场经济来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完全的调控是不现实的,所以寻求外援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部门的作用就逐渐地突显出来,将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调节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调节。
二、经济法概述
(一)概念所谓的经济法,就是指国家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具有社会公共性的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特点
经济法是根据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实际情况来制定的,所以想要了解经济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就必须对经济法的特点进行分析,经济法的突出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下所出现的产物。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国家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分析的结果制定了经济法。由此可以得知,经济法就是在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下所出现的产物。我国政府可以根据经济法为依据,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规范以及引导,这样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说,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二,制定经济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我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实行的,而是在我国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社会形势所出现的经济体制,此经济体制明显更符合当前我国发展需求。而我国之所以要制定经济法,是因为市场经济在发展中需要约束和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制定经济法的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以此来促进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三,经济法中涵盖了很多单行法规。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哪一行业的发展,都和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同行业的发展情况又不同。所以针对此种情况,我国经济法中涵盖了很多的单行法规,这些法规的存在使得我国经济法的覆盖面积十分广泛,所涉及到的行业比较多。因此,经济法不仅和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和其他行业发展也有着关联,对国家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可以对市场经济进行有效规范,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市场秩序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市场秩序较为混乱,那么市场经济在发展中势必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法应运而生。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秩序产生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经济法是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其中的每一项条款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意义,而经济法作为法律规范中的重要部分,其背后是国家,而且法律自身所具有的权威性也使得经济法对市场经济所产生的作用十分突出,不仅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了规范,同时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指导。所以说,经济法对市场经济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同,其中的主要差异就在于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追求最优利益,所以为了将市场经济的这一特点进行阐述,经济法作为一个载体充分发挥了其作用,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内在特点。另一方面是构建新的市场经济秩序。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市场经济秩序的作用不言而喻,所以不仅要维护现有的市场经济秩序,同时还需要构建新的市场经济秩序。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市场经济必然要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发生的速度是比较快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在维护当前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以及市场经济规律来对其进行适当的经济秩序调整,或者是在有序范围内构建市场经济秩序。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经济法的支持。所以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法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必须要重视经济法。
(二)可以调节并约束经济活动,实现公平公正的竞争
就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在市场经济作用下,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很多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一些较为极端或者是不正当的行为,有些甚至是进行违法活动。面对这样的情况,经济法的出现就是顺势而为的。经济法是法律中的一种,法律所具有的权威性在经济法中也有所体现,当经济法对某一些不正当行为或者是经济活动进行了明确规定,并给予严厉处罚之后,很多商人的经济行为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约束,更多的商人愿意公平、公正地竞争,以正当手段获取经济利益。所以说,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活动有着调节以及约束作用,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健康的发展。
(三)可以约束政府宏观调控行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了促使市场经济能稳定发展,政府对其进行了宏观调控,来促使经济获取更多的效益。但是在实际调控过程中,有些时候政府部门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其原有的权限,使得市场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法中的相关条例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经济法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中需要扮演的角色,对其插手市场经济的权力进行了限制,这样的情况就使得政府部门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但是不能超出其调控范围,所以政府部门对市场经济的积极影响日益明显,而政府调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则逐渐地消散。所以说,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的角色进行了定位,对其职责范围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样更有利于政府部门发挥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四)可以对交易自由程度进行约束
我国的市场经济又可以被称为自由经济,之所以说是自由经济,是因为交易过程比较自由。但在我国社会发展日益自由的情况下,市场经济所具有的自由性使其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若是不对其加以控制,那么将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而想要对市场经济自由度进行控制,就必须依靠法律。所以说,经济法的出现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在制定经济法的过程中,对经济自由度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拟定了相关条款,而在法律的约束下,市场经济的自由性被限制,无法过于随意地进行交易,这样有效保证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安全性,为其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可以推动交易过程中信息互动的发展
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主要依据的是信息的传递,通过对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进行传递,来加快交易速度,提高交易成功率,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由此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互动传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提高信息互动的效率,对于促进交易成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想要推动信息互动的发展,则离不开经济法的支持。要知道,市场交易并不是单纯个体的行为,所涉及到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多方信息能够实现互动,就需要经济法来传递信息。所以说,经济法的存在不仅是可以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维护、对政府角色进行定位,更重要的是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实现市场交易信息的互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经济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所以为了不落后,不挨打,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此经济体制从目前来说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按照此经济体制来发展经济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但是若是任由市场经济自由发展下去,那么未来面对的是什么是不得而知的。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法律来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约束是势在必行的。为了对市场经济进行规范但不过度限制其发展,我国在制定经济法的过程中对市场经济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分析结果为依据制定经济法。所以说,经济法对于市场经济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按照经济法开展市场经济活动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
[1]邓岚,田梦华.从经济法角度浅析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作用与定位[J].法制与社会,2014(18):98-99.
[2]盛学军,唐军.经济法视域下: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均衡——以Uber等互联网打车平台为展开[J].社会科学研究,2016(02):97-103.
[3]编撰经济法典第三研究小组.创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构想——创制基本经济法是编撰经济法典的题中应有之义和浓墨重彩[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83-89.
[4]高桂林,李帅.责权利效相统一是经济法的总原则——论刘文华教授为代表的人大经济法学派对经济法基本原则的理论贡献[J].广西社会科学,2013(04):78-82.
市场经济活动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城市开发;市场经营
1.市场的开发经营需要城市规划提供引导和秩序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西方经济制度建立的基础,他认为政府的干预是邪恶的,应当让经济主体在自由的环境中经营,以“看不见的手”即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达到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它奠定了美国自由经济市场,美国经济因没有政府的引导而自由发展,其中无效的资源利用,使得经济萎靡,导致的需求大幅减少,在自由的市场条件下出现了经济危机,以至于使得美国经济萧条。后来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有着政府的“看的见的手”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和引导,才使得经济得以迅猛发展。历史证明,在市场经济制度下,仍然需要政府部门对社会经济进行引导,使得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回顾起历史发展可以看到,在自由的资本市场中,土地的开发者也不能随意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需要,开发自己的土地。“公共卫生法”在英国1875年通过,这是近代第一个以立法的形式促使政府规划部门对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土地开发进行干预。传统的城市规划,仅限于对土地的开发控制,而在当下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城市规划涉及到了更多的城市魅力,比如吸引市场投资能力、人文环境等各个能够促进市场经济开发运营的一系列有力的优势。
1.1不同的市场经济需要不同的城市规划
以英国1970年代的城市规划为例,在此之前英国的城市规划都是统一规划的,然而对于不同的城市,它自身所处的经济状况不同,还按照统一的标准规划,必然导致城市规划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主体的发展需求,所以之前的市场经济城市规划,导致了一大批城市就业岗位萎靡,专业人士流失,政府税收下降,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经济进入恶性循环。工业城市继续衰退,吸引市场投资的能力大幅下降。由此可以看出这样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下的城市开发的运营。因此,英国政府在之后,通过了不同的城市规划,一球满足不同城市主题间的需求。利用政府规划部门对其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环境的治理,引导市场经济中的各个主体进行投资活动,形成良好的城市开发运营的良性循环。
1.2市场经济的开发运营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完整布局城市规划若只考虑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人文、交通、人口等因素,那必然会导致恶性的后果,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弊端。这一系列问题也必然会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城市规划,必然要在规划时考虑这些因素,并加以引导,必须要坚持以灵活性、适应性、可行性等综合情况下使得城市规划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长期的实践指导意义。为市场开发运营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反过来,因市场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城市规划的布局。
2.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内深化改革的政治行为,各开发区、开发集团与土地批租活动大量兴起使得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城市开发经营活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大规模的城市经济开发活动跟城市的长期规划可能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在市场经济下,建立合适的城市规划去引导市场的开发经营迫切需要。著名的城市规划家孟福德曾经指出真正影响城市规划的因素是经济变革和深刻的政治,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为了使政府财政丰裕,社会财富的增值,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正面临更深一步的变革,因此城市规划如何能做好引导市场经济的开发经营是政府规划部门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
在之前的计划经济制度下,政府规划部门对土地的规划是经济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规划协调自上而下的经济投资在空间上的布局。在当下的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规划部门对土地的规划的主要功能是为了主动、积极的给市场自上而下的房地产开发活动提供高效的运营效率以及规则。城市规划引导经济发展的功能的发挥,显然因为经济制度的不同而不同。在混合所有制或者是市场经济所有制经济条件下城市的开发只有一小部门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剩余的城市开发经营活动,是由各个开发区吸引外来资金,有各开发集团或者土地商来进行开发经营活动。在城市建设方面,政府规划部门与市场经济活动主体有不同的职能,即城市规划部门,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开发集团和土地商等市场活动主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经营活动,市场经济制度下,政府规划部门和市场经济各个主体共同进行市场经济的开发经营。
结语
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市场分配达到资源配置的效率(经济可持续性发展);通过政府的资源再分配达到社会公正(社会可持续性);通过市场和政府的机制达到环境资源利用在目前与将来之间取得平衡(环境可持续性)。最终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和谐的发展理念,就是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市场开发运营,然后在通过市场成功的开发运营来完成城市规划布局。
参考文献:
[1]谭少华,赵万民.论城市规划学科体系[J].城市规划学,2006(5).
[2]王洪谋.市场经济下的城市规划研究[J].特区经济,2008(3).
[3]刘馨.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的作用及发展走向[J].现代商业,2011(18).
市场经济活动篇6
[关键词]政府经济职能;宏观调控;微观调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174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25-01
1 政府经济职能的内涵
政府经济职能,是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干预社会经济活动,以实现对经济进行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的职能。执行政府经济职能的行为主体是政府机构。其他任何经济组织、各种金融机构、银行等,虽然具备一定的协调经济的功能,在市场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它们的经济行为不能称为政府经济职能。只有政府作为主体协调或组织经济活动,才能称之为政府经济职能。政府行使经济职能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经济目标,代表的是公众利益,不是特定的个人或组织的利益。政府经济职能的实施主要是为了协调国民经济的发展,为各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政府经济职能的实施主要依靠经济调节、法律约束、政策优惠、行政干预等方式对市场经济的管理和监督来实现。
政府经济职能的手段,可分为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两个方面。宏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间接手段,如政策、金融、计划等方式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实施宏观调控职能的目标是保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主要针对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和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进行宏观监管和协调。微观调控,是指政府通过直接手段,如直接调整产品的产量、价格和质量等,管制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微观调控的实施是针对企业或行业等经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制。微观调控为宏观调控奠定基础,宏观调控为微观调控创造环境,两者配合运用,相互弥补单一使用时的不足和缺陷。
2 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变迁
16世纪至17世纪,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处于原始积累阶段,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市场调节能力较弱。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政府干预、控制社会经济活动,保证市场经济活动效果与经济目标相一致。重商主义思想推动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强势的政府经济职能促使市场经济逐步成熟。
18世纪中期,随着资本积累的丰富,资本主义的发展蒸蒸日上,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已经形成,市场的调节能力已经能够解决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这时的重商主义思想已经不适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学家们认为应顺应市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发展自由经济。贡献最为突出的经济学家是亚当・斯密,提出了让市场作为“看不见的手”调节经济运行,而政府尽量放宽对市场的干预。然而,1929年到1933年间,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人们认识到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万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为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认为政府应加大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干预力度,弥补市场经济体制调节的不足。
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国家遭遇了“滞胀”这一更加棘手的经济问题,凯恩斯主义受到了质疑,人们对政府干预失去了信心。新自由主义的出现缓解了当时的经济难题,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救赎。他们认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自由,而不是剥夺公民在经济活动中的自由,应该加强市场机制的调节,形成自由的市场经济。
3 优化政府经济职能的思考
3.1 正确定位政府经济职能
政府应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担任监管、协调、服务的职能,要掌握好干预市场经济的尺度,成为既在经济活动中起到积极作用,又不会损害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有限政府。有限政府的施政范围就是市场经济体制不足的领域,但整体仍以市场经济调节为基础。首先,要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经济职能,政府将工作重心放到总需求的平衡上来,制定长期的目标计划和政策来引导市场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预防通货膨胀和垄断,减小贫富差距,保证市场健康发展。其次,要弱化政府微观调控经济职能,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政府应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使企业能够依据市场需求自我调节,进行更为自由和平等的经济活动。
3.2 加强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协作
中央政府代表着全国各区域的整体利益,其经济职能是对全局的调控,而各地方政府还代表着各自的局部区域利益,因此,地方政府在执行经济职能时,难免与中央政府形成博弈的形势。要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协作,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央政府应通过法律机制和监督机制约束地方政府,削弱地方保护主义,强调全局性经济目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加强沟通,中央政府对地方区域信息的掌握有利于随时调整经济目标和掌握经济政策效果,地方政府也能够充分理解和执行中央的经济政策。
3.3 加强市场经济活动监管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秩序混乱、过度竞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政府必须加强对市场市场经济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为公众创造健康的交易环境。首先,要制定和执行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则,约束市场主体行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使经济活动有序进行。其次,要坚决抵制垄断、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创造公平的交易环境。最后,完善产权机制和准入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3.4 加强协调对外经济关系
市场经济活动篇7
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市场经济;结合
中图分类号:F04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001-02
一、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性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到处引起争论、阻碍改革前进的重大问题,从此翻开了我国经济改革新的一页。此后,关于二者能够结合基本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理论研究不应就此止步。仅仅从市场经济是中性范畴来判断二者能够结合,未免过于表层化和概念化,它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说明公有制为什么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同时也没有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决定二者能够结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二者在本质要求方面存在诸多一致之处。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本质要求方面的诸多一致性是决定二者能够结合的深层原因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经济,才能真正体现和实现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要求。尽管从总体上说,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不同的劳动者主体在根本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由于作为公有制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国有企业是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由劳动差别形成的物质利益差别。怎样体现这种差别,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各自的物质利益要求,传统经济体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起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正是以存在不同物质利益的主体或财产主体作为既定前提的,市场交换本质上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实现各自物质利益的过程,并且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为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同样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然而,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这除了“左”的指导思想外,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地发挥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传统计划经济尽管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生产力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提高,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有目共睹,如严重、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短缺现象严重、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率低下等。因此,为了国民经济免遭崩溃的后果,就必须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可以说,市场经济是更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发展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利用和发展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优势。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改革过程中,市场取向的改革进行得顺利,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事实胜于雄辩。社会主义公有制要迅速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自身的本质要求,必须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舍此别无他途。
公有制只有与市场经济结合,才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莫不如此。在我国,生产力落后,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又面临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任务,合理地配置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信息机制来说,在现代经济中,要保证资源配置决策的正确,必须解决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问题。在我们的时代同马克思的时代不同,生产和需求信息十分复杂、多变,计划是无法及时掌握和处理的。而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能够在消费者中分配成千上万种产品,并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也能够在生产者中分配大量的生产性投入。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方面看,采用行政资源配置方式困难更大。因为计划的制定、执行,难免受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影响而发生偏离。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不是靠行政权利由上到下贯彻的,而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这个市场信号已经含有社会调节的因素),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做出并自愿地执行的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激励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2]这种不断变革就来自市场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较差,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没有改变。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支柱,其活力大小,直接关系着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因此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不同经济主体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它们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以说,只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使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本身就会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细胞”,我国国有企业才能解决其长期以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也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一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示。传统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助长了人们的保守性、狭隘性和惰性的蔓延,使人的个性展示不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市场经济作为平等经济,市场当事人在参与市场交易过程中,
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作为开放经济,要求突破各种人为的分割和封闭,促使人们不断的突破狭隘的界限,走向开放。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展示的催化剂,这与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三、在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过程中,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公有制去适应市场经济
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公有制,应该使公有制去适应市场经济。首先,要转变对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经济的传统观念。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公有制经济,由于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因此根本谈不上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传统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一味追求“一大二公”,实际上把公有制等同于国有制,并排斥或限制市场关系,因而也不能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既包括属于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拥有的全民所有制,又包括属于企业全体劳动者所有的集体所有制,还包括属于企业劳动者个人所有的合作所有制,以及具有公有性质的社团所有制。只有实现多种形式的公有制经济,才有利于实现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对公有制产权的改革已大大拓宽了视角,公有制产权的改革并非只意味着“私有化”。其可以并且已经在实践中实现了在不改变公有制基础上多种形式的改革。其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关键是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市场制度的核心是产权的界定,市场的参与者必须是产权边界明确的产权主体。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内部产权制度的改革,加快建立以产权明晰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真正使国有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主体,能够以其全部的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既与社会化生产相适应,又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充满活力的经济“细胞”。再次,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适应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不应再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决策和经营活动,而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应转向制定中长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规划,把握总的经济发展方向,保持国民经济协调运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效、精练的经济管理体制,形成协调一致的决策、咨询、执行、监督与服务系统。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市场运行进行调控和导向,使市场运行不致偏离国家经济发展目标的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在保持公有制基本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实现的。一旦改变了公有制的基本性质,那便步入了私有化的歧途。正如一种观点认为的,搞市场经济必须私有化。这在中国是绝对行不通的。东欧等国家取消公有制,实行私有制的市场经济改革,也就是所谓的“休克疗法”,已经导致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社会动乱和危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国内和国外各方面因素考虑中国搞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是行不通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73.
市场经济活动篇8
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信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巨大的发展过程。毫无疑问,现代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之一是开放性,其这一特性促使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企业都融入到世界市场中,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一切国家的消费以及生产都具有世界性。很多工业所加工的原料并不是来自本土,大多可能是来自世界其他国家,他们生产的产品也不仅仅是供本国人民消费,往往也用于出口。也正因为世界各国在现代市场经济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才要求普遍的社会信任在一个国家经济范围之内以及全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
信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学现象,不同专业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他们所研究的视角也是不尽相同的。本文从经济学者的角度定语信任,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学方面的学者对信任的定义是比较接近社会学者的,美国经济学家福山是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在其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文中,福山认为信任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特性,是人们从一个规矩,诚实,合作,互惠的行为所组成的社群中分享的价值观和规范中所产生出来的一种相对合理的期待。
社会信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展不完善的原因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现代市场经济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其不断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信任的基础上。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因素导致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社会信任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其理论方面和社会经济实际发展过程中。
理论方面的不足。社会信任的发展在理论方面还不是很完善。作为一种情感,意识,品质的综合体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信任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预期性和理性的,是为了减少偶然性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活动中,对社会信任的需求恰恰证明了社会经济活动中是存在失信可能的。同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和生产方式,现代市场经济需求一种新的经济组织方式,这种经济组织方式是需要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调整以适应其发展。然而,世界学者在社会信任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方面进行的理论基础研究还是具有很大局限性的。
社会层面的原因对社会信任的影响。从社会层面角度来看社会信任缺失,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缺乏道德规范和信用意识的。本文以我国现代市场为例对社会信任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受各种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影响,虽然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但其发展还是不充分的,在信用经济和市场信用方面的发展还不够完善。例如,新中国成立之后,计划经济体制为主,这也导致我国社会的信用关系不够发达。在很大程度上,企业和消费者都存在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具有的信用道德观念和信用意识。另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我们国家在建立社会信任体系方面还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一些漏洞,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分子钻社会法律体系方面的漏洞,从而导致社会信任缺失。
社会信任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发展和完善
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对社会信任体系的完善是具有很高需求的。同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社会信任体系不断发展,积极推动社会信任体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建立。
现代市场经济确立了经济主体的独立地位。作为人类经济活动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运行模式,现代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无论是企业还是消费者都是具有独立自主的权利的,都是具有自利的,其关系是平等的,活动是自由的,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活动,他们都享有平等的权利以及义务,这就意味着每个商品经营者和生产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体,他们可以在社会法律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经济活动,但是也必须为自己的经济活动承担必须的法律和道德责任,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要具有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从根本上确立了经济参与者的主体地位,这就从客观上推动了社会信任的建立。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主体的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普遍享有政治自由权和经济自由权。因此,从责任方面来说,经济参与者在享有自由选择权利的同时,就不能把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推给国家或者社会,就一定要为自己选择的结果承担一定的责任。对企业经营者来说,这种责任和风险虽然是沉重的压力,但也是推动其发展的强大动力,因为这必然强化经济参与者的风险意识,更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经济参与者的法律意识,学会在经济活动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推动了与陌生合作者建立社会信任关系的能力。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经济规则的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信任体系的完善。与传统的市场经济相比,现代市场经济以经济关系契约化以及经济主体多元化为基本特征,竞争是其基本的运行机制。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排斥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但其合理发展又离不开国家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因此,一种以公平和平权为特征的运行规则是现代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保障,也只有那些产生于现代经济生活的法律法规才能确保现代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换句话说,现代市场经济是具有法制性的,这就要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对经济参与者的行为起到了约束作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社会信任体系的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省消防总队淮安支队盱眙大队)
[1]孟庆进.我国当前社会信任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08.09
[2]白春阳.论现代市场经济对社会信任的内在需求[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06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796.html市场经济活动范文8篇
相关文章:
消防安全宣传口号八个字11-09
中学生逃课检讨书11-16
成本会计实习心得体会09-29
浅谈读后感的写作08-15
参观动物园英语作文带翻译08-31
描写含羞草的优秀作文08-17
描写秋雨的作文07-27
愉快的春季考察活动作文350字07-23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哪些专业知名度很高?08-27
南昌交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24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10-30
幼儿园与美术教案设计简短09-23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