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1
【关键词】社区计划免疫;儿童;预防保健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14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13-02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社区儿童免疫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儿童免疫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须接受的一种免疫治疗。通过监测疫情的免疫状态和了解病人的情况,推断治疗方法和方式,根据我省的免疫程序、规范,科学的规定、有计划地使用特定的生物制品,实施适龄儿童的免疫接种。在接种的过程尤为注意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重要的是对可预防和可控制的传染病,免疫在儿童中起到了预防和保健的作用,相比起其他免疫治疗,社区免疫计划是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
1.2方法
1.2.1合理地保管儿童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的手册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对免疫相关的社会计划和儿童的健康内容进行仔细的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把每个儿童的记录单独成册,在每次儿童实施接种疫苗的时候,都要认真的记录好儿童的情况,记录儿童的手册当中,留作日后的分析和研究[1]。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方便家长保管有关疫苗接种的内容,也有利于为医生阅读。与此同时,通过这些记录的手册,可以给父母一个很好地把握和了解孩子的生长条件,有利于更好地照顾儿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1.2.2对家长实施相关的宣传教育方式在社区的计划免疫系统中,儿童的家长向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一个免疫接种计划相应知识的反应跟踪,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和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和儿童的父母详细地解释免疫接种的有关问题和对儿童在今后生活当中的有力方面,社区的工作人员应该详细跟踪儿童的父母,定时期的访问儿童的家属,家属有担心和疑惑的同时要对父母的担心和不解进行详细地解释,并使用各种促销手段来进行了免疫讲座,大力度的宣传免疫带给儿童的益处,让父母可以对免疫接种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到疫苗接种的计划之中,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儿童家长对于有关免疫接种的知识水平,使得他们能够正面、积极地参与到各种计划免疫接种的活动,以此来减少知识层面的差距[2]。
1.2.3关于儿童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的相关形式社区人员将不仅是熟悉免疫和保健的过程,而是需要在整个实施计划免疫和保健服务所涉及到相关人员,都应当熟悉免疫和保健的整个过程。社区人员要做到专业,家属提出的问题要合理的向家属解释,确保家属完全明白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适当的护理或医疗服务,而且他们还可安排免疫接种儿童的家长,让其了解下一次进行免疫接种的详细情况等等。
1.2.4“一站式”儿童计划免疫与保健服务整个社区的免疫计划需要医院工作的人员做好了解整个过程的工作,对于免疫程序不仅仅只是掌握计划免疫的过程,而且需要掌握预防保健的整个程序,一站式的儿童计划免疫对儿童及父母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才能够安排前来接种疫苗儿童进行健康护理和相关的医疗服务,或者可以安排照顾儿童疫苗接种下次疫苗或体检的事先登记[3]。
1.2.5“无缝隙”流动儿童信息共享我们应该科学合理地信息化管理孩子的免疫和预防保健信息,以更新、提高、掌握新生儿童和移民儿童的动态信息,将他们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逐步建立其一儿童个人电子文件、资源共享,确保了“出生、注册、管理、接种、健康、关心”等一系列的信息管理,这样方便在日后再次进行免疫时,查询上次的时间和原因等一切记录。2结果
自“扩大免疫计划”的建立和“普及儿童免疫”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世界免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也迅速增加。对于儿童的健康有严重危害的传染病造成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基本得到很好的控制,像麻疹、白喉、百日咳、猩红热和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儿童免疫从现在开始在一步步走向成熟,从而实现非本土接种疫苗计划目标的实现。据调查,脊髓灰质炎和白喉疫苗接种可减少100%的发病率,麻疹、腮腺炎减少97%以上的发病率,德国麻疹和百日咳减少99%的发病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仅在2003年,免疫接种就防止了大约200万人死于疫苗可预防疾病,而且还成功防止了60万人死于乙肝等相关的疾病[4]。免疫疫苗可以防止一些儿童疾病的发生,所以现在倡导儿童免疫,在第五十八届世界卫生大会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140000的5岁儿童死于根据目前可用疫苗预防疾病,26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新疫苗预防的疾病。可见,社区免疫可预防疾病的发生或流行的对应,是能够保障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的有效措施。
3讨论
3.1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按时完成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社区儿童免疫的工作,有利于预防疾病,同时也可以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我们已采取完整的免疫计划,采取了办板报、挂图和表格绘制等一系列的计划免疫宣传工作,大力的宣传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从儿童的父母不了解到熟知,了解到免疫对儿童的好处,就会赞同对儿童进行免疫,从而利用计划免疫知识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材料和讲座向公众宣传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对孩子的家长进行接种疫苗、治疗方法、禁忌症接种疫苗和接种疫苗的时间间隔等事宜的讲解,使他们了解到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和控制儿童健康危害免疫程序中最具有成本效益、最简单容易的措施,这种措施在某种程度上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这种措施是保护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的工作,并且已经取得了儿童家长对于免疫接种计划的大力合作和支持。由于在社区中积极推动预防保健工作计划免疫知识,进行扎实有效的免疫计划,使我院司法管辖区的疫苗接种和接种方案得以实现准确、及时、详尽、没有重复、圆满地完成计划免疫任务。推动工作的开展也就是意味着疫苗接种工作得到了认可。
3.2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宣传对于在科学家开展育儿知识以来,因为儿童预防保健的重要性,许多医疗人员深入到社区和家庭,广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育儿是每一个家庭都要面对的事情,这对父母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育儿是父母的责任,社区工作人员要对儿童的家长讲授母乳喂养的好处,采取适当的喂养技术,保障婴幼儿的饮食规律,有效预防儿童的常见疾病,使用常见的儿科护理,还要给父母普及一些其他育儿的知识,确保儿童在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所以,许多年轻父母通过宣传工作有效地掌握了科学育儿的知识。回去之后进行实施,实施社区儿童预防保健的工作,可以使儿童的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咨询医务人员育儿的知识[5]。
3.3开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有利于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为了掌握辖区儿童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并积极预防儿童常见的疾病,我们会定期进行区域内儿童体检,让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能够有效监督,从而建立记录档案。在建立档案的同时要对每一个孩子做到仔细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知道每一个孩子的现在状况,在什么时间进行的保健工作,下次保健工作在什么时间,这些都是开展社区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同时,我们也对婴儿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患呼吸系统疾病的特点,坚持以安排上门服务,完整地对孩子的身体进行检查,以有效地控制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减轻孩子家长的负担[6]。现在孩子患病几率很高,就要对从开始对孩子开展保健的工作,开展此项工作不仅仅可以预防儿童疾病的发生也可以提高儿童自身的免疫功能。发展社区儿童预防保健,除了按时完成任务地区儿童体检以外,对于缺钙症状和体征、个人营养不良、超重的早期发现的儿童,除了给这些孩子必要的治疗措施,还要及时地引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喂养、护理措施,这样可以给父母解决了一时遇到的困难,还要在此基础上做好父母的工作,告诫父母遇到这样的情况要及时地向社区工作人员讲述,他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去解决,有利于孩子有个舒适的生长环境,也从侧面开展了社区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参考文献
[1]武志兰.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中的作用探讨[J].护理研究,2012,15(16):154.
[2]王新菊.社区计划免疫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中的意义探讨[J].卫生与健康,2012,11(11):112.
[3]李耀华,马宁.患病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的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7(12):234-235.
[4]盛彩霞.系统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1(20):118-119.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2
婴幼儿的管理
对0~7岁儿童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对在新生儿访视、定期体检和生长发育监测中发现的体弱儿童要建立体弱儿保健册(卡)。保健卡的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住址、疾病名称、治疗方案及随访记录。一般是0.5~1个月检查1次,逾期未来检查要逾访或上门访视。各种疾病的治疗按该种疾病诊疗常规进行,达到彻底治疗,预防复发的目的,体弱儿恢复健康或治愈后再转入正常儿童定期体格检查。随访发现有不良症状反应的及时与孩子家长联系,并及时处理。多年来,凡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24小时内乙肝疫苗、卡介苗提供免费服务,免疫率达100%,同时办理免疫接种证,给孩子家长讲解基础免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预约下次时间,进行连续性预防保健工作。
散居儿童的管理
重点掌握地段的0~7岁儿童及流动人口适龄儿童情况,常年开展预防接种的冷链运转工作,每年不少于12次,每次接种率达100%。同时我们还现场向儿童家长宣传有关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并在接种卡(薄)和接种证上记录。多年来,对“五苗防7病”及时接种,本地段内的婴幼儿未发生1例传染病死亡,使该7种传染病全部得到有效控制。
加强对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
按时对适龄儿童预防接种,正确掌握预防接种禁忌证,是预防接种中的重要一环。对疫苗出现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见的反应是较轻微的发热、局部红肿硬结等一般反应。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采取治疗措施,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发热同时可能伴有头痛、眩晕、恶寒、乏力和周身不适等,一般待续1~2天,很少超过3天。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部分受种者体温升高,接种减毒活疫苗出现发热的时间稍晚,如个别受种者接种麻疹疫苗后6~10天出现中度发热,类似轻型麻疹样症状。发热37.5℃以下不需任何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发热达到38.5℃以上,持续不退或伴有其他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采取对症处理。注射部位局部红肿浸润,根据纵横平均直径分为弱反应(≤2.5cm)、中反应(>2.5~5.0cm)、强反应(>5.0cm)。大部分皮下接种的疫苗在注射后数小时至24小时或稍后局部出现红肿浸润,并伴有疼痛,一般在24~48小时逐步消退。接种含有吸附剂的疫苗,可能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硬结。红肿和硬结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者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天数次,每次10~15分钟。皮内接种卡介苗,多于2周左右在局部出现红肿,以后化脓或形成溃疡,3~5周结痂后形成瘢痕,这均属于卡介苗的正常反应,可在局部涂擦龙胆紫,利于干燥收敛。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针对0~7岁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以内婴儿在生后1、3、6、9、12个月各检查1次,1~2岁小儿每半年检查1次;3~7岁小儿每年检查1次),并建档建册,受检率达99%以上。对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小儿腹泻、小儿肺炎、佝偻病等,通过体检观察,结果发病率占儿童总数的5%~10%,针对这些病变,我们对孩子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卫生知识,纠正喂养不当的习惯,多晒太阳,多吃富含钙剂的食物。连续3年内发病率逐年下降5%左右。
集体儿童管理
对幼儿园、托儿所等督促检查,落实卫生保健制度,有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娱乐场所,对多发病、常见病以适合年龄特点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学习自我的保健的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使每个儿童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学会了新的知识。
实践证明,搞好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工作,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手段,是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随着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国家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民众对疾病预防的需求逐年增高,对预防接种及儿童保健的要求也不断延伸扩展,这就需要努力加强现在的疫苗接种和儿童保健的宣传和推广,这不仅是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也是广大儿科医生的职责。
参考文献
1 王令仪.儿童保健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2 白庆瑞,陶黎纳,胡家瑜,等.常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监测.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5(3):166-172.
3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S].卫生部,2005.
4 杨锡强,易著文,等.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
5 殷大鹏,梁晓峰.中国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和相关问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3):163-166.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3
【关键词】“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是控制和消除相应疾病的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具体预防措施。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是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认知不足,造成疫苗漏种、迟种,疫苗接种后出现副反应使家长疑惑或不安等[1]。同时本社区居民对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具体过程、做法不熟悉,导致在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中家长与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要耗费过多的时间,降低预防接种门诊的工作效率。针对以上问题需要给家长集中进行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减少家长对不良反应的焦虑及医疗纠纷、提高门诊工作效率,举办“妈妈班”是对家长进行疫苗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一个新的尝试。
1组织与开展
“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的开展由曲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部负责组织和讲课,讲稿由卫生服务中心自编;社区参与对象:在本社区建立预防接种登记儿童的家长;办班地点设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议室,可容纳约60人上下;办班时间平均每个月举行两期,固定安排在周六上午9:00-10:00。
2办班过程和讲课内容
2.1办班过程“妈妈班”在办班之初,为了提高家长前来参加的参与度,采取的方法是,本社区儿童在首次接受疫苗接种后,服务中心将统一收回接种证、发给听课证,然后在“妈妈班”上统一发放接种证,“妈妈班”开办较为成熟后,在每次开班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在醒目位置通知开班具体时间、当期讲授内容等信息,并发放听课证,在听课前要求到会家长签到,听课后填写信息反馈表。家长在入场等待过程中,大屏播放疫苗接种的相关宣教片。
2.2预防接种的知识教育与宣传儿童疫苗接种的宣传工作是“妈妈班”开设的最终目的,宣传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好坏[2]。在进行预防接种知识宣讲的同时也安排传染病综合防治、育儿知识的宣教以提高“妈妈班”的效率。目前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妈妈班”宣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2.1儿童常见疾病主要讲解儿童在各个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哪些疾病的威胁,常见疾病的发病原理与临床症状,如小儿麻痹症、甲肝、流行脑炎等,这些常见疾病严重威胁了儿童的健康成长。
2.2.2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对于提高儿童免疫力,保护儿童身体健康,减少一些常见疾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依靠具体生动事例、数据、图片、影像等素材,形象直观地向儿童家长说明其重要,使家长深刻认识预防接种对儿童健康成长的积极意义。
讲授者还应注意纠正儿童家长普遍存在的“预防接种等于100%防治”的误区。
2.2.3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与具体流程向家长详尽讲解预防接种的主要内容与具体流程对于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和效率都有积极意义。主要内容包括:疫苗的分类、作用方式、安全性、禁忌症、疫苗接种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庭可以采取的措施、预防接种证的使用和保管等[4]。
2.2.4育儿常见问题答疑在“妈妈班”开班几期后,每期开课前后都有一部分家长前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咨询自己在育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因此在后来的“妈妈班”开课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已将“育儿常见问题答疑”也作为一个授课专题。在每期课程开始前或结束后家长可以将自己所遇到的育儿相关问题交给授课老师,经过几期的问题收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会在课下将这些问题进行统计汇总,选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在下一次“妈妈班”开课时进行专题讲解。解决了家长的问题与困惑,进一步提高他们育儿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效果评价
3.1经过举办“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后,社区医院接种门诊的平均接诊效率由原来的每人次1.3小时提高到了0.7小时。“妈妈班”使儿童预防接种的工作以更高的效率开展。
3.2对110名家长随机调查显示,对于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满意度由原来的76.8%提高到了94.6%。
3.3通过社区普查,开设“妈妈班”后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8.67%,常住儿童的疫苗接种率达到100%,社区的预防接种率大大提高。
3.4通过对社区120名儿童开展“妈妈班”前后疫苗接种及时率调查,显示开展前接种及时率为56.55%,开展后为9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开展宣传和培训,加大“妈妈班”的普及很有必要,让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更加及时和有效。
3.5目前社区的“妈妈班”儿童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一直在正常开展,每期到场的儿童家长保持在60人到80人之间。通过问卷调查,社区家长的预防接种有关知识的知晓率比例由原来的67.7%提高到了89.3%。
3.6以基层社区为单位,做好儿童预防接种的宣传与实施工作,既是我们工作的职责,也可以体现我们对辖区儿童建康成长的关怀,举办“妈妈班”是对预防接种宣传工作的有益尝试,当辖区人口、建卡儿童数达到一定数量,开设“妈妈班”可以对提高预防接种门诊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岑绮玲,罗小燕,赵玲杰,等.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1):1467-1468.
[2]魏宏妮.儿童父母计划免疫知识认知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7):812.
[3]朱亚.社区健康管理的主体转变及举措[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1):30-31.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4
【关键词】儿童;营养不良;原因;干预;分析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7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515-021营养不良诱因分析
儿童营养不良有很多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饮食、疾病以及家庭因素等,下面对其逐一进行分析。
1.1饮食因素对于新生儿来讲应鼓励家长使用母乳喂养。据调查研究母乳中除了含有儿童生产发育所需的多种营养外,还含有多种抗体能够增强新生儿抵御病菌的能力,因此减少儿童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尽量不要使用米糊等喂养新生儿,首先米糊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里面含有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较少,无法满足新生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由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淀粉酶分解能力相对较弱,因此不能很好地吸收米糊中含有的营养,长时间下去会导致新生儿的营养不良。所以为了防止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情况,应遵守母乳喂养为而主,米糊喂养为辅的原则进行喂养。
1.2疾病因素儿童体质相对较弱,如果平时未注意疾病预防或者照顾不慎很容易导致其患病。儿童一旦生病会严重影响其食欲,导致其食欲下降从而不能正常地摄入各类营养成分。另外,疾病本身还会影响儿童身体中各种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其分解和吸收食物的能力,此时即便儿童摄入了食物也会导致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流失。因此,父母应该做好儿童疾病的预防,定期接种传染疾病疫苗,平时照料应小心谨慎,尤其应帮助儿童进行体育运动,以达到增强体能的目的。另外,父母应掌握常见疾病的表现特征,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儿童是否患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1.3家庭因素众所周知家庭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不但影响儿童的心理、性格特点的形成,而且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带来显著影响。例如,儿童家庭生活水平质量较高,很显然能够满足儿童的多种需求,尤其在饮食需求方面。反之,儿童饮食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容易导致营养不良情况的出现。同时家庭和睦也是影响儿童营养不良很重要的原因,假设家庭不和睦父母经常吵闹,会增加儿童的不幸福感,父母也应陷入争吵中忽略了对儿童饮食的关注。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除此之外,父母文化程度高低会影响儿童营养的摄入。据统计文化水平高的父母比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更加注重儿童饮食的营养搭配,而且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平时会学习妇幼保健知识,从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父母掌握有关儿童饮食搭配知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儿童偏食、厌食情况的发生。2儿童营养不良干预措施
2.1怀孕期间的干预怀孕期间孕妇应注意补充足量的叶酸和铁元素,以此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血红蛋白合成成分,保证婴儿出生时维持适龄婴儿体重;孕妇还应补充适量的钙元素,一方面可以防止孕妇小腿抽搐等缺钙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还能为婴儿骨骼、牙齿的形成提供充分的钙元素。除此之外,孕妇怀孕期间还应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各种微量元素,一般鼓励孕妇吃水果、蔬菜以及肉蛋类的食物。当然为了保险起见孕妇可以咨询医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摄入计划,从而为婴儿健康的成长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2.2婴幼儿期的干预
2.2.1重视母乳喂养、辅食添加以及营养教育为了延长婴儿母乳喂养时间,母亲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母乳喂养方案,通过参加孕妇咨询等活动,明确延长母乳喂养时间的具体实施方法,以此保证满足新生儿以及六个月时期的母乳需要;儿童摄入足量食物的前提下,母亲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辅助食物,有效防止儿童厌食现象的发生,以此确保儿童均衡的摄入营养;另外,母亲应加强营养知识的学习,弥补儿童摄入营养时存在的不足,从而掌握科学喂养儿童的方法。
2.2.2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入微量元素是人体正常生产发育不可缺少的元素,虽然人体所需量不多,但是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因此,儿童在六个月到五岁这个阶段一定应注重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前期主要通过母乳喂养结合辅助食物进行补充,当儿童五岁时主要通过食用各种蔬菜、水果等补充各项身体所需维生素。为了防止儿童患上痢疾、腹泻等疾病,平时应注重补充适量的锌元素,食物中如瘦肉末、蛋黄、鱼泥、动物肝、牡蛎、花生米粉、核桃仁粉等含有较多的锌元素母亲应进行合理的搭配,以此补充儿童生产所需的锌元素。当儿童已经患上了腹泻等疾病,应增加锌元素的补充量。另外,还应注重儿童铁元素的补充,不过补充铁元素并不是越多越好,否则将会给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影响,因此母亲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咨询医生制定合理的补铁计划。
2.2.3卫生干预卫生干预是一种间接干预,主要通过预防疾病的发生间接阻其对儿童食物摄取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父母应使儿童养成良好的饭前洗手、定期洗澡的习惯。同时注意控制儿童食物的种类,尤其应保证食物的卫生条件,因此防止儿童患上腹泻等疾病。
2.2.4其他干预措施例如儿童出生时应选择卫生条件较好,医疗水平较高的医院,以此保证儿童的顺利出生且不会感染其他疾病。这种干预措施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现在几乎儿童出生时父母都会选择医疗条件较好的医院。另外,这些干预措施都有明显的时间限制,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段内选择合适的干预措施,才能发挥其最佳潜能,一般在儿童出生到满两周岁这个阶段是营养干预的关键时期,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3总结
综上所述,儿童影响不良产生的因素很多,尤其家庭因素应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父母应根据儿童所处的生长、发育阶段选择合理的干预措施,以此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状况的发生。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儿童营养不良方面的研究和资金投入,为父母选择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参考文献
[1]潘秀花,覃耀明.儿童营养不良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2013(06).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5
【关键词】 龋病;口腔保健;预防措施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儿童中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就是龋病,龋病不仅使儿童感到患牙疼痛而影响食欲、咀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甚至会引起全身疾病,影响儿童健康。但龋病是可以预防的,龋病的预防是儿童保健的主要任务,所以必须教会每个母亲防龋的实用技术,使儿童的龋病预防从胎儿期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避免乳牙的龋坏和早失影响儿童的发音和美观,以至给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抑,下面分3个时期进行论述。
1 胎生期保健
胎儿的牙齿是在胎生期第六周开始发育的,故母亲已知怀孕就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摄入营养合理的平衡膳食,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和足量的含钙磷食品,孕妇应多照日光,妊娠末期如出现指趾和腓肠肌痉挛要在医生指导下补一定量的钙剂。
2 0~1岁组儿童口腔保健及防龋措施
首先,保健医生要做好产后访视和新生儿预防投药工作,同时做好口腔护理指导。避免用各种土办法处理“马牙”以免引起口腔感染,母乳喂养儿无需饮温开水,而人工和混合喂养儿各种代乳品残渣易残留口腔,故喂完后要饮一点温开水清洁口腔,4~6个月乳牙萌出,孩子也开始添加辅食,此时更应加强口腔护理,每餐后均应饮12口温开水清洁口腔,睡前不给小儿糖果等甜食,特别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含糖睡觉,因为口腔细菌分解糖产酸,腐蚀牙质,产生牙菌斑是龋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龋病易感期防龋措施
1~3岁小儿乳牙全部萌出,这个时期的牙为龋病易感期,要注意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的合理搭配,市售小食品,不易做辅助食品常规添加,笔者提倡食用家庭自制食品。饮食膳食平衡不仅能促进身体健康,同时也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增强牙齿对龋病的抵抗力。教育儿童多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如五谷、杂粮、牛奶、蔬菜、鱼肉和蛋等,应从小养成少吃零食或不吃零食,特别是含糖高的食品,尤其是睡前不吃东西的好习惯,吃零食后应及时漱口,4岁以前是儿童预防龋病的重要时期,3岁以前开始刷牙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所以3岁儿童要在母亲帮助和指导下采取正确刷牙方法,有效的刷牙可以清除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牙菌斑,起到清洁牙齿、预防牙齿光滑面龋和预防牙周疾病的作用。消除牙菌斑是防龋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实现这一环节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掌握正确刷牙的基本要领,使用质地较好的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每次刷牙时可挤出黄豆粒大小含氟牙膏刷牙,每日早晚各刷1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 min,彻底清洁口腔难刷部位,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
由于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家长把儿童送到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故幼儿园应开展儿童口腔保健工作,培养儿童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向幼教人员和家长宣传口腔卫生知识和防龋知识,为幼儿园儿童建立健康档案和口腔检查档案。龋病是儿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对于龋病的预防治疗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早期发现龋病,及时治疗,早期填补。若不及时填补,可导致牙周组织发炎,以至影响恒牙正常发育,若乳牙因患龋齿过早丢失,还可影响恒牙正常排列,为确保儿童有一口健康的牙齿。家长应注意孩子的牙齿情况,每半年到医院检查1次,定期检查除发现龋病及早治疗外还可提供有关口腔卫生方面的指导,对儿童牙齿进行必要的预防保健教育宣传,定期检查,可降低龋病患病率。
参 考 文 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人民出版社,1998:160.
[2] 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人民出版社,2003: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学生龋病牙周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8.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6
一、项目内容
(一)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继续在全县范围内使用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二)对重点人群进行脊灰疫苗、麻疹风疹疫苗等针对性疫苗接种,加快消除麻疹和控制乙肝,保证目标人群接种率达到规定的要求,确保全县麻疹发病率为零。
(三)在全县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对既往漏种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接种相应的疫苗。
(四)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应急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疫苗,在适龄人群中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和钩端螺旋体病等传染病。
二、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
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巩固并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提高接种服务质量,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消除麻疹,控制乙肝,进一步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
(二)2014年工作指标
1、以乡为单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率100%,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含麻疹成份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报告率以乡镇和接种门诊为单位达到100%。
2、全面实现县、乡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全县所有预防接种单位应将200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补)录入客户端系统并上传至省服务器;以乡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证打印率、接种信息上传及时率和接种单位数据及时备份率分别达90%以上、100%和100%;以县为单位,儿童个案重卡率低于0.2%。
3、以县为单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报告乡级接种单位覆盖率达100%;48小时报告率达90%以上,48小时调查率达90%以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类率达90%以上;
4、健全和完善麻疹监测网络,开展以病例个案为基础的发热出疹性病例症状监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血清学诊断分类,开展麻疹监测工作的考核,提高麻疹监测的敏感性和监测系统运转质量。以县为单位,符合监测方案定义的麻疹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率达到100%,血清标本采集率达到95%以上;
5、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确保AFP各项监测指标达到国家要求;做好流脑、乙脑等疾病监测工作,进一步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
6、开展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及补偿办法》等为内容的培训,促进全县疾病预防控制人才队伍业务能力的提升,提高我县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做好“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和“7.28世界肝炎日”宣传活动,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免疫规划意识;
7、建立与教育部门长效配合机制,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技术指导,保证新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应补种儿童完成全程补种率达到95%以上。
三、项目实施
(一)冷链设备装备和冷链系统运转维护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冷链设备的要求,为保证疫苗全程冷链运输安全及基层冷链设备常规更新的需要,为全县预防接种单位共装备13台常温冰箱;根据全县冷链设备数,结合服务人口数补助各预防接种单位冷链运转维持经费。
(二)重点人群针对性疫苗接种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统一布置,组织开展对全县8月龄-4岁儿童进行麻疹风疹疫苗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按照全省维持无脊灰策略,组织开展对全县2─47月龄儿童进行脊灰疫苗补充免疫。
(三)免疫规划常规工作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要求,各医疗机构应开展疫苗针对疾病监测、社会动员、宣传、培训等工作,确保各项国家免疫规划措施落到实处,保证全县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无白喉病例发生;降低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保护全县儿童的身体健康,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四)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免疫规划服务能力建设。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星级评定标准(2014年版)》,积极开展预防接种星级门诊创建工作。
2、提升疾控系统人员服务能力。为强化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意识,强化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管理,2014年继续开展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考核工作。
3、加强传染病和健康监测,继续认真开展霍乱外环境和海水产品监测工作。
(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
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监测工作,预防接种单位、医疗机构等责任报告单位接到AEFI报告后,应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规定的AEFI报告范围、时限和程序要求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方案》的要求,对需要进行调查的AEFI,应当在接到报告后48小时内组织专家开展AEFI的调查诊断工作。
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妥善处理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省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工作程序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发〔2014〕19号)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开展异常反应补偿工作,对需要进行补偿的异常反应病例,在收集齐全相关材料后,及时办理补偿手续,并尽快上报县卫生局。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任务实现。
预防接种工作已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省政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各预防接种单位要继续将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要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会同教育部门,组织落实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保证实现医改任务中提出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目标。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切实加强一类疫苗供应、管理工作,确保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县卫生局将严格按照省卫生厅《省第一类疫苗管理办法(暂行)》要求,加大对第一类疫苗使用管理的督查力度,坚决杜绝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失效、浪费和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用于非免疫规划人群等现象,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和有计划地分发使用。
(二)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管理,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经费保障机制。
预防接种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每接种1剂次5元补助经费从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安排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列支,并每年按辖区内上一年度实际接种剂次数×5元/剂次预留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县卫生局将严格按照《省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赣财社〔2008〕59号)规定,在年初及时将70%的补助经费预拨至承担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任务的接种单位(含首针接种的医疗机构),年末依据县卫生局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考核结果,合格者足额拨付余额,考核不合格者按要求扣减,不足部分在下一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补足。
同时,县财政要按照《省财政厅关于下达省级计划免疫规划专项资金计划通知》(赣财社〔2009〕217号)的要求,按1.77元/剂次的工作经费标准解决好本级工作经费,并将此工作经费纳入常规预算,建立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经费长效保障机制,确保全县所有适龄儿童享受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预防接种工作的通知》(赣卫疾控字〔2012〕25号)要求,对承担预防接种工作入户宣传、摸底登记、预约通知等任务的村医或基层干部和接种人员根据承担任务数量、完成质量和及时性等情况给予1元/剂次标准的补助,激励其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管理,充分发挥设备作用。各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和《省冷链设备管理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加强冷链设备的管理,严格实施疫苗的冷链运转,做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使用各环节的冷链监测和管理工作,对设备的使用、保管、调剂、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并对设备使用效益进行评估。
(四)加强督导和考核,确保免疫规划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县卫生局将继续按《省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民生工程工作督导方案》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每两个月对各预防接种单位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督促和指导预防接种单位和人员及时改进工作。严厉查处违反免费政策、接种工作不落实、擅自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行为,确保免疫规划措施落到实处。同时,将免疫规划工作纳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年度考核管理,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和奖惩措施,对因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不到规定要求而导致发生疫苗针对疾病流行或发生预防接种事故的,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充分发挥指导培训作用,加大对各预防接种单位的技术指导、培训和考核,加强培训资料管理,具体包括:培训项目方案、通知文件、培训教材、考试成绩、进修鉴定等。人员培训考核结果记入本人业务技术档案。及时按计划分发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重点检查各级冷链运转、疫苗管理、流动人口接种情况,确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覆盖所有目标人群、不留盲点,确保把免疫规划工作落到实处,保障广大儿童身体健康。
(五)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参与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的氛围。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7
关键词:接种对象;预防接种;重要性
预防接种是目前预防儿童急性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与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相互配合,保证儿童及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国家的立足之本,预防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今后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1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1.1婴儿出生后,随着一天天长大,由母体通过胎盘和脐带获得的免疫力持续时间很短暂,生活在大环境中,容易受细菌和病毒的感染,易患上各类传染病。
1.2婴幼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发育还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很低,一旦染病,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接种疫苗可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通过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可以保护90%以上的儿童免患儿童期几种最危险的传染病。
2目前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可以预防哪些疾病
为更好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促进预防接种工作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1周岁以内的儿童应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疫苗、乙型脑炎、流脑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1周岁以上儿童应进行甲肝疫苗、流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乙脑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等加强免疫定时、定点接种。目前纳入我国免疫规划的疫苗分别可以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等15种传染病。其中,每年政府根据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情况,对重点区域的出血热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炭疽疫苗仅在发生炭疽疫情后,对炭疽病例或病畜的间接接触者及疫点周边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3预防接种证的用途
3.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免疫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接受预防接种[1]。及时办理接种证是儿童监护人保障儿童健康的责任和义务。
3.2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医生可以掌握儿童的接种信息,以保证儿童得到及时的接种服务。
3.3儿童完成全部免疫后,预防接种证可以作为儿童入托、入学的凭证。
3.4在儿童办理出国手续时,许多国家规定需要儿童提供有效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明。
3.5儿童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时,可凭预防接种证,在临时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继续为儿童及时接种疫苗。
4儿童在哪些情况下应暂缓预防接种
随着预防接种知识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孩子的预防接种,而父母更应该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种疫苗。每种疫苗均有一定的接种对象,不是所有的儿童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接种的。有如下情况者不宜进行接种。
4.1有多种食物,药物过敏及属于过敏体质的儿童,上次打预防针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均不宜接种同类疫苗。
4.2免疫缺陷者,应视为"绝对禁忌症"[2]。
4.3正处于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儿童,需儿童体温恢复正常2~3 d后方可进行接种疫苗,否则容易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的发生。对处于恢复期或急性传染病接触期间的儿童也不宜接种疫苗,容易发生不良反应,使病情加重。有严重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待症状好转后2~3 d再进行补种。
4.4对患有严重疾病(急慢性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应暂缓接种,待痊愈后再进行补种。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在接种工作中因遵循禁忌情况而定:单纯性卵圆孔未闭的儿童是可以接种疫苗的;5 mm以下的单独房缺,并且心脏功能大小均正常的,无分流的儿童可以接种;6个月内的儿童单纯的动脉导管未闭,2~3 mm以下,且无其他不适可照常接种;单纯的室缺,2~3 mm以下,且其他正常的也可照常接种。
4结论
预防接种工作不仅控制了传染病的再扩大,且其目的更在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从而保护易感人群。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医务工作者及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高度配合。在认真做好国家计划免疫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预防接种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医需关系,使儿童得到良好的免疫预防效果,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创新,赵云,等.常识篇[J].预防接种实用知识问答,2011,(10).
儿童疾病预防知识篇8
xx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模板一:为切实做好我县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分类指导、有效应对的原则,加大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达到 减少散发、避免暴发、杜绝死亡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手足口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全县手足口病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相关单位要根据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明确专人牵头,落实工作责任,形成 上下联动,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防治工作格局。
三、工作职责
县教育局:负责开展校园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指导做好托幼机构和小学低年级在校学生、教职工的自我防护工作;督促各学校开展晨检,并对发生疫情的教室及其周边实施消毒。
县公安局:掌握与疫情有关的社会动态,及时处置有关突发
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
门落实强制隔离措施。
县民政局:负责对特困手足口病患者家庭进行生活和医疗救助,动员和组织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参与群防群治。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手足口病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并做好经费使用的监管工作。
县交通局:负责保障手足口病处置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标本的运送,做好疫区的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拟定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应急医疗救治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并进行检查和督导;根据预防控制工作需要,统一调度卫生资源。
卫生监督所负责对事件发生地的食品和环境进行卫生监督,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疫情报告、医疗救治、传染病防治等进行执法稽查。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手足口病疫情监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和相关检测工作;承担对乡(镇)卫生院、县直卫生单位工作技术指导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县人民医院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医院内感染控制和检测样本的采集。
乡(镇)卫生院配合做好各项防控工作,并加强对院内医务人员、防保医生、村医的业务培训,尽快提高基层防控和救治能力。
县广电局:负责对手足口病应急处理的宣传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针对性地开展手足口病相关科学知识教育和普及工作。
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相应工作的组织协调。
四、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以广播、电视、政府网站、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正面介绍肠道传染病的防病知识,告诫家长流行季节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公众防病知识水平。
(二)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各单位要加强对手足口病的监测和报告,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按照《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要求,填写好传染病报告卡,并在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如发生聚集性病例或重症病例,要专题报告。各学校(托幼机构)要指定专人或校医负责本校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
(三)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分析疫情形势,发现辖区内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病例呈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比例较多或出现死亡病例时,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要按《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要求,及时采集标本送市疾控中心检测。
(四)切实加强疫情处置。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对传染源进行隔离,加强医院消毒和污物处理,杜绝院内感染;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20xx年版)》要求,积极救治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及疑似病人一定要及早隔离治疗;对患者的粪便、呼吸道分泌物及可能受污染的物品要随时进行消毒。必要时依法暂时关闭病例所在的学校、托幼机构及其他幼儿聚集场所。
(五)全面强化业务培训。一是开展预防控制技术培训,提高疾控队伍的流调、采样、检测、监测和消毒等疫情处置技术水平,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二是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加强对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隔离消毒等知识的培训,使临床医生特别是农村的乡医、村医尽快熟悉手足口病的诊疗技术,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xx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方案模板二:根据自治区专家对手足口病疫情分析研判,预测20xx年为手足口病高危流行期,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根据原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桂卫疾控发〔20xx〕55号和《《百色市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方案(20xx年版)的通知》百卫疾控发〔20xx〕1号等相关文件要求,做好我县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扎实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重症、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应对。
三、组织领导与专家队伍
(一)领导小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由岑秀忠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组 长:林正丰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
副组长:张明泽 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
成 员:李敬芳 县人民医院院长
李 杰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汤小规 县疾控中心主任
谭保林 县妇幼保健院院长
黄景祖 县卫生监督所所长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
(二)专家指导组。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成立由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专家指导组。
组 长:罗 恒 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副组长:潘祖旌 县疾控中心副主任
成 员:韦昆成 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
骆炳锋 县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
何延思 县疾控中心疾控科科长
负责对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制订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指导手足口病疫情的处理及危重病例的救治,承担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现场处置机动队。县疾控中心成立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疫情现场处置机动队。负责全县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等工作。
其余医疗单位要根据预防控制和应急处理工作需要,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院内专家组、疫情处置机动队(组)。
四、防治措施
根据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饭前便后不洗或少洗手、近一周与其他儿童共用玩具、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流动人口、与患者有接触史及家长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缺乏为本病流行高危因素。手足口病以粪--口途径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健。
(一)病例的早期发现
各级医疗单位应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的有关规定,早期发现手足口病轻症病例和重症病例。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本辖区托幼机构及小学的检查和指导,要与教育部门通力合作,指导学校和托幼机构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开展病例的主动搜索。一旦发现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要及时送医院诊治。杜绝带病坚持上学的现象。
县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及时浏览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网络,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准确掌握疫情。疫情暴发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
(二)疫情报告
1.各级医疗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以及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的有关规定,对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诊断和报告。
2.重症、死亡病例的报告:报告重症病例时,必须经县级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会诊,并由专家组组长同意方可进行网络直报。报告死亡病例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具有病毒核酸检测(PCR)的实验室确诊依据。
3.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报告:聚集性疫情指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自然村发生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暴发疫情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依法及时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报告。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经核实确认的暴发疫情,要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确定事件级别,及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相关信息的报告。
(三)病例的救治和管理
1.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的技术要求,积极做好手足口病例的医疗救治工作。
2.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及其他非定点医院做好发热或皮疹患儿的排查和诊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手足口病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发现手足口病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诊到手足口病定点医院(县人民医院)。村卫生室及个体诊所一律不得留观收治5岁以下的发热儿童。
3.县人民医院为全县手足口病定点救治医院,要加强预检分诊,设立发热或皮疹病例专门诊室,成立手足口病临床救治专家组,负责对手足口病住院病例的救治和管理;同时要配备救治手足口病救治所需的必备药品(如丙种球蛋白)和儿童呼吸机等抢救设备,要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积极救治以及安全转诊工作,及时将重症病例转诊到市人民医院或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救治。同时要根据需要及时增加传染病病房床位,以满足手足口病患者留院观察、治疗的需要。
4.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本单位感染性疾病管理工作,切实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避免病人多科室流动。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做好重点科室、重点病房的消毒及人员防护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保障医务人员及其他患者就医安全。重点科室和重点区域医院要配有含氯洗手液供医务人员、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洗手消毒用。同时加强医院产房、儿科病房的消毒,防止新生儿、婴幼儿发生院内感染而导致严重后果。
(四)托幼机构/学校的管理
1.县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要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严格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落实晨午检制度、缺课登记制度。发现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通知家长将其带至医疗机构就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需症状消失1周后返校。托幼机构和学校要定期开展健康宣传,教育指导儿童及家长养成正确洗手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同时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对活动室、寝室、教室、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厕所进行清扫、消毒。
2.要会同教育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做好对托幼机构、学校等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和管理。县疾控中心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和指导。县卫生监督所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学校传染病防控、饮用水卫生、环境卫生的监督管理,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开展执法监督检查。
(五)疫情监测与分析
1.县疾控中心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的要求,做好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工作,定期开展疫情分析、风险评估,掌握病原谱变化及疫情流行趋势,及时研判疫情发展态势。提交疫情风险评估报告给卫计局作为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的依据。
2. 县疾控中心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手足口病日常监测任务,最少每月采集5例首次就诊的普通手足口病病例标本在每月10日前送至市疾控中心,以及对所有暴发疫情、聚集性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监测,以便及时研判疫情。
3.要提前做好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准备工作,要通过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预警信号,并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置,防止疫情蔓延发展。
(六)疫情控制
1.医疗单位要全面做好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科学救治、安全转诊、宣传教育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协助疾控机构对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调和标本采集工作。
2.按照传染病属地管理原则,县疾控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医疗机构报告的重症、死亡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填写《手足口病重症或死亡病例个案调查表》,将检测结果向医疗机构进行反馈,并及时录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将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县卫计局和市疾控中心;县疾控中心负责补充调查重症、死亡病例的诊疗情况及流行病学史,指导当地村卫生室开展病例的搜索、疫点消毒和健康教育等工作。村卫生室负责重症病例出院后的随访工作,以及疫点消毒、宣教工作。
3.聚集性/暴发疫情处置要求:出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暴发疫情时,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及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县疾控中心应依据《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年版)》,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上报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市疾控中心。医疗单位负责病例报告、救治和管理,以及院内感染控制。若聚集性/暴发疫情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则由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与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之间的信息联动机制,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必要时可以建议托幼机构采取停课措施。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切实提高对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要把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流行蔓延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务必加强对防控工作的领导,要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xx年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诊疗常规(20xx年修订版)》、《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xx版)》和《全国手足口病监测方案(20xx年版)》等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密切与教育、宣传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明确各医疗机构防控责任,加大防控与救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工作督导检查,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提高全民防病意识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季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短信平台、微信、新媒体等各种媒体播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重点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宣教力度。幼托机构要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家长告知书等,提高家长防病意识和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开展个性化健康教育,重点针对5岁以下散居儿童家长开展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教育。
(三)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遏制疫情传播扩散
1.组织开展以洗手为主的干预行动。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县疾控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主动联系教育部门、托幼机构,协同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对幼托机构的技术指导,完善洗手设施,确实保证儿童餐前便后要洗手,衣被、尿布等日常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二是督促保健医生和值班老师认真落实晨检和午检工作,确保及时发现发热、皮疹儿童。三是告诫家长一旦发现小孩出现发热、皮疹症状,要立即送到县人民医院进行诊疗,以免耽误病情。
2.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消毒管理。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卫生监督所要主动加强对儿童游乐场所的监督指导,建议儿童游乐场所主管部门加大监管检查力度,督促儿童游乐场所开展常规消毒和卫生管理工作,定期落实环境、设施和玩具消毒措施,确保游乐场所卫生安全。
3.加强医疗机构的管理,防止院内感染。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要重点加强对儿科门诊、急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和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务人员卫生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医院要要求发热儿童及其家长在院诊疗期间全程带上口罩,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感染。
(四)强化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xx年版)》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手足口病发现意识和诊疗水平,切实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和救治。发现疑似重症手足口病病人,要尽快转送到上级定点重症救治医院(百色市人民医院和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同时向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和县疾控中心报告。如遇突发状况,必要时提请市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就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五)营造良好环境,提高卫生素养
1.加强城乡环境整治,提高环境卫生水平。县爱卫办要组织做好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广大群众,以幼托机构、儿童游乐(活动)场所、商场等公共场所和家庭、居民区、流动人口聚集地为重点,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清理卫生死角,加强人畜粪便管理和无害化处理,确保环境整洁。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减少感染机会。健康教育要提醒家长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平时做好自我健康保护,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尽可能避免带幼儿去游乐场所和公共场所。加强对5岁以下儿童家属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到医院就诊及输液时一定要带上口罩,要勤洗手。
(六)加强督导和检查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936.html儿童疾病预防知识范文8篇
相关文章:
成品油检查工作总结11-09
最新初中宿管员工作总结(十三篇)09-30
网络销售个人工作总结09-23
委托经营合同08-15
调档函单位证明11-21
秋季开学典礼教师演讲稿08-31
初一军训通知08-23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500字作文11-22
驯龙高手观后感_驯龙师10-05
泪,在回忆中涌出作文800字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