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1
主要做法
领导重视,职责明确:市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并列入政府十件实事;市卫生局负责项目领导和管理,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经费管理、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等,并组织专班人员研究、制定重点人群健康手册的印制样本,并统一印制手册;市财政局保证重点人群手册的印制经费、市新闻部门、市计生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大宣传的力度;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落实手册的发放和回收服务券等工作;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在入户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时首次发放管理手册,并告知使用须知。领导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是保障项目开展的基础和前提。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妇幼保健网络体系,功能完善的保健网络是实施这一项目的根本保证。至此我市已建立以市级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补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为加强妇幼保健项目规范化管理,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加大了公共卫生建设的投入,2010年在全市建立了恒大、池湖、峒山、横山等8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计划再建10个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全其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模式。并建立了社区定点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功能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工作机制,实现防治结合。提高了整体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群对妇幼卫生服务的需求。
确立定点服务机构,规范服务流程:⑴服务机构的确立:①孕产妇健康管理项目服务机构:全市各级助产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健康检查。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的孕产妇产前随访、产后访视和产后42天随访。②健康管理项目服务机构:全市各乡镇卫生院承担0~6岁儿童健康体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本辖区的0~6岁儿童的健康随访。市直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0~3岁儿童健康体检;市妇幼保健院承担城区托幼机构集居儿童保健服务。市卫生局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对达不到规范要求的,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资格。⑵两个管理手册的运转流程:市卫生局统一印制两个手册,手册放到市妇幼卫生项目办(设在市妇幼保健院内),市妇幼卫生项目办按上报的上年度活产数为基数免费发放两个手册给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直医疗保健机构。各定点服务机构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并进行登记,孕产妇签字并确认。孕产妇持《孕产妇保健手册》到全市各定点机构接受保健服务。《儿童健康管理手册》由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在产妇出院时首次建立并发放,并进行登记,家长签字并确认。两个手册上分别有印制的检查服务券、随访服务券、辅助检查项目服务劵,并加盖了鄂州市基本公共卫生(妇幼)项目办专用印章。各定点服务机构每次为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服务服务后,保健医生及孕产妇(或儿童家长)双方在检查服务券或随访服务券上签字确认,定点服务机构留存检查服务券或随访服务券。产妇持该手册凭产后42天健康检查服务劵自愿选择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健康检查,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保健机构检查。检查单位做好记录并回收保健手册,妥善保管手册并备查。⑶两个项目的信息上报工作:完成工作任务的各级定点服务机构作为项目的补助对象。各定点服务机构在每季度第1个月5天前将上季度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季报表、儿童健康管理服务情况季报表、各种检查及随访服务劵一并上报至市妇幼卫生项目办,按《鄂州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核算报酬,作为考核工作量补助经费的依据。在兑现补助资金时,如果缺项、漏项、无服务对象签字,卫生局将拒绝兑付。
加强督导与考核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①加强重点人群手册管理的培训:在市卫生局的统一组织下,市妇幼保健院每年对全市医疗医疗机构和社区专业人员举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培训班,对《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方案、0~6岁儿童健康管理实施方案》、《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考核方案》等内容进行培训,各区卫生局组织辖区内人员的培训工作,村级及社区服务站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由乡镇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业务培训,每个月最少进行1次集中学习,通过轮训,扩大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业务知识面,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落实重点人群手册管理的工作。②加强督导与检查:市卫生局定期抽调市妇幼保健院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业务指导组,每年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2~3次督导与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范开展,提高了基层的服务水平。③加大宣传、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为了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卫生项目的顺利实施,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和关心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目的和意义,使大家都能自觉接受这项服务,为此,我们利用电视媒体、新闻报纸、宣传栏、大型户外广告、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大型户外宣传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从而营造良好的项目实施氛围。④建立考核机制,奖惩兑现:市卫生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和下发了《鄂州市孕产妇健康管理、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考核方案》。由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市妇幼保健院保健相关专业人员组成项目考核小组,通过查资料、看现场、回答问题、入户走访、问卷调查、随机抽查等进行考核。市级每半年考核1次,区级每季度考核1次,将日常检查、半年检查和年终检查得分,分别按30%、30%、40%计入总分。经考核小组确认的考核得分结果作为年终拨付妇幼卫生公共服务项目经费的主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严格执行退出机制,取消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的资格,相关工作人员实行转岗分流。
取得的成效
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人群(孕产妇、儿童)管理手册的使用,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一本个性化的健康教育知识读本,有效促进重点人群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同时,推行重点人群健康手册的管理是政府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调整政府资金投入方向,探索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机制,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重大改革。通过服务券的形式免费为全市城乡孕产妇及0~6岁儿童提供服务,确保城乡居民享受明明白白的服务,感受实实在在的实惠。近两年来,通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在鄂州市规范推进,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2011年全市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1人,孕产妇死亡率8.51/10万,儿童保健覆盖率94.88%,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7.63%。
讨 论
如何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也是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大举措。虽然鄂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妇幼专项项目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①项目工作进展不平衡;②管理不规范;③覆盖面不够;④服务对象知晓率不高。为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加强和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项目工作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完善重点人群健康管理体系,切实让服务对象收益,保障全市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2
[关键词]妇幼保健 公共卫生服务 成本测算
一、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范围、项目、内容
妇幼保健承担着占人口总数2/3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
1.妇女保健部分:生殖期保健服务、女性青春期保健、女性生殖保健、女性更年期保健、女性老年保健。
2.儿童保健部分:包括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保健技术服务,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管理和业务指导。重点对儿童早期综合发展、营养与喂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咨询、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儿童保健服务。
3.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艾滋病母婴阻断技术服务、降削项目、宫颈癌筛查、乳腺癌筛查与防治项目等。
4.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与救援:参与应急处理妇女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如艾滋病母婴阻断,儿童'手足口病防治','孕妇、儿童甲型H1N1流感防控',儿童毒奶粉治疗等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5.行政性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母婴保健法》行政执法检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综合服务,助产机构规范化建设,产科质量达标评估,妇幼卫生信息统计与报表;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监测与评审。
6.健康教育及技术培训: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妇女儿童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及咨询。产儿科适应技术的开展。
二、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的内容和方法
1.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的内容
(1)人员工资和福利支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住房补贴、其他人员支出。
(2)日常公用支出:办公费、水电费、日常交通费、差旅费、邮电费、培训费、宣传广告费、劳务费、专用材料支出、公用取暖费、招待费、租赁费等。
(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退休费、生活补助、就业补助费、住房公积金、医疗补助等。
(4)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建筑物购置费、基础设施建设、大修理、折旧、专用设备购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等。
2.事业单位成本测算的方法
成本测算:是以计算对象为主体,对其直接费用的汇总,和对间接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对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所进行的计价。其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计算,明确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
(1)人员工资和福利经费的测算:一是按照管理人员和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员分别收集成本测算期内的单位所有职工的人员工资和福利经费的项目支出。二是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员的工资和福利经费直接归入其所从事项目的项目成本中,管理人员的人员经费则应按各项目的业务总量分摊计入各项目的项目成本中。
(2)日常公用经费的测算:一是归集测算期内的单位的办公费、水电费、邮电费、差旅费、日常交通费、印刷费、公用取暖费、培训费等,二是根据单位所有项目的业务总量将公务费分摊计入各项目成本。
(3)专用材料支出(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的测算:材料购进可采用先进先出法,首先应归集测算期内的各项目耗用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等数据,然后按各项目承担的原则将以上费用直接计入相应项目成本。
(4)交通费(业务用车燃料、保险费、养路费)的测算:首先应归集测算期内的燃料费、车辆保险费、养路费,然后按各项目承担的原则,直接计入相应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分清的按各项目车辆里程总数分摊计入项目成本。
(5)固定资产购建和大修理的测算: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首先计算出测算期内的应计提的房屋修购基金、设备修购基金、其他资产修购基金等基金。然后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计提基金分别计入各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分清的,可采用相应方法分摊计入各项目成本。
(6)修理费、租赁费等的测算:首先归集测算期内的维修费、租赁费,然后按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将修缮费、租赁费分别计入各项目成本。对于无法分清的,可采用相应方法分摊计入各项目成本。
运用以上方法可以归集测算本期内单位各项目的总成本,再将各项目的总成本除以各项目业务量,便可计算出测算本期内各项目的单位成本。将本系统内的所有同类单位的项目成本汇集起来便可计算出本系统内同类项目的平均成本,进而可以计算出本区域,甚至是全国范围内同类妇幼保健公共卫生项目的平均成本。
三、结论
完善与提高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指标和测算方法,分析与评价各项妇幼卫生服务项目先进水平,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为政府或有关单位制订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筹资与补偿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印发《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通知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3
1.做法
孕产妇和7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属于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内容之一,是我县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近年来,从县卫生局到县妇幼保健院都将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做为重中之重来抓。因此,制定了一系列乡、村级保健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并培训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及社区贯彻落实,促进系统管理各项指标的完成和质量的提高。
1.1 加强妇幼网络建设,强化政府职能 县卫生局制订了《甘谷县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实施细则》和《甘谷县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各乡镇、各社区成立了本区域的公共卫生办公室,主管镇长、卫生院院长分别担任公共卫生办公室的正、副主任,卫生院设立防保科,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的行政管理。村和社区配备了专职公共卫生保健员,承担本村或社区公共卫生方面的具体工作。如此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妇幼保健网络,明确了各自的职能,为各项保健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
1.2 制定系列保健管理督导考核办法,规范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 我县于2005年在全县卫生系统公开考试招聘了20名妇幼专干,全为女性,编制、工资关系隶属县妇幼保健院,而工作岗位在各乡镇卫生院,专门从事妇幼卫生工作;妇幼保健院配合县卫生局制订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服务乡、村级绩效考核内容和督导卡;县妇幼保健院承担全县乡、村级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配合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每季度对全县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等妇幼卫生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和检查,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具体工作要求,并对督导情况进行排名通报。
1.3 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为保证妇幼卫生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妇幼保健院采取多项针对性措施,定期分析全县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计划的组织乡级包村医生,村保健员业务知识培训,召开系统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每月召开专干例会,通过对公共卫生均等化孕产妇、儿童系统化管理乡村卡册互相交流检查,逐人逐项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卡册填写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互相交流了工作中好的做法、先进经验,为进一步规范两卡的填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就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工作的思路方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计生部门联合举办“预防出生缺陷,怀孕妇女免费服用叶酸”宣传系列保健知识,提高准父母们参与保健的自觉性;对村级保健员进行全面培训,及时将优生优育和孕产妇保健工作前移到婚后,使其在怀孕后及时纳入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孕期保健跟踪管理,对每位孕妇进行一对一宣传,针对妊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保健指导;采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向领导层宣传保健工作,强化基层卫生院院长对妇女儿童保健工作管理意识,在其了解保健工作的基础上,加大对保健工作的支持和管理力度。
1.4 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减少孕产妇死亡的发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是关键。我县对高危人群实行县、乡、村三级保健追踪管理,各村保健员将筛查出的高危孕产妇登记造册,并上报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将辖区内登记在册的高危孕产妇进行随时跟踪观察,建议并护送转诊到县级医院住院分娩,县妇幼保健院对卫生院上报的重症高危孕产妇都要入户追访并进行干预治疗。几年来,由于保健追踪管理到位,及时发现重症高危病人,积极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多部门的密切合作、针对性的保健指导、正确的临床处理等,最终使这些孕产妇全部转危为安,妊娠结局良好。
1.5 加强儿童保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加强儿童保健管理,提高儿童保健工作水平。结合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的实施,统一制定了儿保工作制度职责,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表、卡、册,落实了儿童4:2:1体检工作。及时筛查体弱儿童,并进行规范管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和科学育儿知识,做好新生儿先天性疾病(苯丙酮尿症和低甲血症)和听力筛查工作,减少了残疾儿的发生率,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出生缺陷,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2. 成效
2.1 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质量和保健指标显著提高。见下表:
2.2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得以明显降低。见下表:
在工作中,我们已逐步摸索出一种适合本县特点的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模式。事实证明,采用这种管理模式,加强对孕产妇和儿童的系统管理,促进了全县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质量和保健服务指标的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明显降低,保证了孕产妇和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其体会是:
3.1 领导重视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前提 在我县,各层领导都充分认识到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是衡量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主要效果指标,反映一个地区母婴保健工作的水平。因此,对妇幼保健尤其是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都非常重视,无论是从妇幼保健网络建设,还是保健制度、措施的出台,以至于对个体高危孕产妇的追踪都给予大力支持。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重视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3.2 健全的网络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基础 孕产妇和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人数多,居住分散,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保健网络,再严格的管理程序、再完善的工作制度都无法落实。所以,只有健全的妇幼保健网络,才能保证各项保健管理制度、措施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工作的基础。
3.3 规范管理是做好孕 产妇和儿童保健的关键 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为开展孕产妇和儿童系统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各级保健医生做什么,怎么做都不清楚,同样不能很好地完成各项保健工作和管理指标。只有进行规范管理,明确各岗位职能,规范各项操作常规,定期质控和检查,才能保证为每位孕产妇和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所以,规范保健管理是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的关键。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4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卫生局的指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立足社区开展好十四大类47项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各项工作得到了健康、稳步的发展,一年来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工作:
一、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一)上级部门考核指导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迎来省爱卫办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的督导检查;省卫生监督局及专家组成员对中心的基本情况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行考核及指导;省疾控中心专家组成员就中心的工作开展情况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市卫计委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年度考核;市妇幼保健院及专家组成员对0-6岁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来中心指导工作。
(二)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进展情况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019年在社区原有居民的健康档案基础上开展规范化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为更好更全面地为全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保障。
健康教育:全年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2次,健康教育宣传栏更新6次,发放14种健康知识宣传材料共计12000余份,并为辖区居民发放健康宣传品。
预防接种工作:0-6岁儿童接种一类疫苗2571针次,为辖区居民接种二类疫苗共计1701针次;为全区幼儿园入托儿童接种证查验240人、为全区小学入学儿童查验接种证108人,在查验接种证工作过程中发现漏种情况即时补种疫苗。
0-6岁儿童健康管理:截止目前,今年为辖区内0-6岁儿童提供健康管理人数为847人,新生儿入户访视85人次。
孕产妇健康管理:为辖区内的孕产妇建立母子保健手册并建立健康档案112人,产后入户访视106人次。
老年人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全区6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心电图检测及彩超。2019年为全区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2260人。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工作要求,中心针对不同情况的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定期随访,每年进行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今年已为高血压患者体检1318人,为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 294人,为双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检341人。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2019年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213人。
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委托区结核病防治所按照规范要求开展此项工作。
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老年人体质辨识及儿童中医药调养工作。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心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坚持门诊登记和疫情自查制度,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
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在区卫生监督所的指导下,建立协管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重点做好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登记、卫生监督协管巡查登记、卫生监督协管被监督单位基本信息汇总及现场查检记录等。
(三)其他项目
1、教育培训
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参加省市各级专业技术知识培训活动及公共卫生工作培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智能超声培训班;参加省卫计委举办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班;参加市卫计委举办的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培训,重点学习第三版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参加市卫计委组织的“云雀医”在线课程培训。
2、为全区居民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2019年9月,经区卫生局申请,市卫计委药具管理中心为我中心调拨一台药具自助发放机,凡是我区居民均可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免费领取避孕药具。
二、活动开展
1、义诊服务进林场
为了响应区委区政府开展“五进双为”活动的号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徐一山同志组织中心的业务骨干,携带多普乐彩色超声仪、心电仪及相关诊疗设备,来到扶育河经营所为林场所职工群众上门义诊,着力解决他们的看病难问题。此次活动为扶育河经营所55名职工群众进行了健康检查,并发放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宣传品,受到林场职工群众的欢迎。
2、为林区职工接种森林脑炎疫苗
为有效预防森林脑炎疾病的发生,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是预防森林脑炎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保护从事野外生产作业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从三月份开始,对各基层单位和林场从事野外生产作业的职工注射森脑疫苗。今年已为林区职工注射森脑疫苗500余针,同时大力宣传森林脑炎疫苗的相关科普知识。
其他健康体检活动
中心按照省市区卫计委的要求,为全区失独人群、特扶人群体检99人,为全区贫困人群体检13人。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区重点人群体检共计3318人。
三、2020年的工作思路
中心针对存在的问题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强化内部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开展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工作。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中心认真对照日常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紧密结合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力争在年内完成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指标。
二、把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质量水平作为中心发展提升的核心。进一步加强全区居民健康档案更新维护工作,通过医务人员入户走访、健康宣传等方式,将未建立健康档案的辖区居民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时采集信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同时进行健康管理。
三、按照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继续加强对全区重点人群的规范管理工作。计划于2019年,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75%,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孕产妇健康管理率保持在85%,为辖区常住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人数达到60%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50%以上,居民知晓率与满意度争取达到80%以上。
四、积极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院、区卫生监督所等业务部门沟通,努力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健康意识。要利用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等入户机会对群众进行健康教育,结合此项工作同时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国家的相关惠民政策,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
五、深入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在500种基本药物中加大采购力度。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和发展紧紧围绕医疗改革的要求。
六、创新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公共卫生的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慢性病、重点人群、外来人群的管理方式,努力探索让居民能够接受的健康教育方式,完善并使用好健康档案,真正的做到把老百姓的健康管起来。
XX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5
一、加强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镇卫生院综合门诊楼二期工程建设7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新建街道三里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村卫生所、街道王家店村卫生所;改建街道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西城村卫生所、街道镇村卫生所、镇南河东村卫生所、镇前旧县村卫生所。
2、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市及全省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全市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创建市级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
3、开展提星晋级活动。街道三里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市场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村卫生所、街道村卫生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镇村卫生所、镇村卫生所创建全区五星级站、所;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升平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街道村卫生所、街道村卫生所、镇村卫生所、镇村卫生所创建全区四星级站、所。
二、推进基本公共卫生规范化服务
按照市卫生局要求,以创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点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乡镇(办事处)为主线,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以落实5个“万人健康管理行动”为目标,采用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推行基本公共卫生规范化服务。
4、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在全区建立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推行家庭医生式服务。一是组建服务团队。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要分别成立全科医生服务团队,负责管理自辖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同时负责指导基层站、所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可根据服务人群、服务区域及医疗资源情况,成立全科服务团队。二是以点带面,抓好普及。以街道镇为单位,6月底,家庭医生式服务模式普及率要达到50%,年底,要全面普及。三是建立家庭医生分片包户制。对家庭医生的服务区域进行合理分片,确定家庭医生负责的户数,原则上每个团队负责600—800户。四是加快公共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强化以家庭医生形式,规范服务行为,实现“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目标。五是实施上门服务巡诊制。家庭医生合理安排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到社区、到家庭的上门巡诊服务时间,每周到社区工作不得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4小时。认真整理好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信息,并及时将信息输入电子健康档案。六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各种现代通讯、电子邮箱、QQ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等,构建家庭医生与农(居)民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提供规范化的服务,给予亲人般的关怀。七是强化考核。根据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明确服务内容,制定服务标准,将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实施情况、签约情况、提供的内容和质量,列入对机构、团队及个人的绩效考核。
5、落实“万人健康管理行动”。落实5个“万人健康管理行动”。一是对全区23.1万名重点管理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和完善电子健康档案;二是对12万名高血压、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开展“健康面对面随访活动”,提供人均4次面对面随访服务;三是开展“健康生活促进行动”,覆盖城乡居民5.5万人次,在每个社区、村开展1次健康教育讲座、1次健康教育咨询活动和至少发放15种健康教育资料;四是为5.3万名0-6岁儿童开展儿童保健服务;五是为10万名妇女提供妇女保健服务。在项目实施流程和管理环节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服务质量。
6、打造健康服务平台。通过打造1封公共卫生服务公开信、1张服务联系卡、1块全科服务团队公示板、1份完整的农(居)民健康档案、1部健康服务电话的“五个一”便捷高效的健康平台,提高公共卫生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7、巩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按照省、市规定,科学规划和设置村卫生所,达到村卫生所服务覆盖每个行政村的要求。加强村卫生所建设,以集体举办为主,坚持公益性方向。加强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实行规范化、系统化、动态化管理,落实村卫生所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和用药规定,使其满足开展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
8、进一步完善一体化管理。根据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动态情况,注重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保护乡村医生的合法权益,逐步完善一体化管理制度,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强化对村卫生所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做好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和评估工作,大力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在农村卫生人员和全科医师、社区护士培训中强化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四、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9、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一是加强区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妇幼卫生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区妇幼保健院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打造儿童保健特色服务新亮点,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打造妇女保健特色服务新亮点。二是区妇幼保健院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10、积极创建市级规范化儿保门诊。儿童保健工作是卫生服务项目的重点之一,也是极具发展空间的卫生产业项目。区妇幼保健院、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均要设置儿童保健门诊,与儿童预防接种相结合,做到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一站式服务,在功能任务、人员配备、诊室设置、房屋面积、设施设备、技术规范、服务质量等方面达到《市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化儿童保健门诊考评标准》。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规范儿童保健服务行为,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能力,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达90%以上,保健手册建册率达90%以上,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
11、落实好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一是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到位。二是与计生等部门联合,提高农村孕产妇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的服用率、知晓率和依从率,保证项目实施质量。三是加强项目信息管理,保证信息上报及时、完整、准确。
12、实施母婴安全工程。一是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0/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和10‰以下。二是做好孕产妇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三是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爱婴医院建设。四是强化三级预防措施,不断提高婚检率,以及产筛和新筛诊断干预率,全区婚检率达85%以上,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五是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儿童视力筛查工作。
五、切实落实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13、扎实开展健康促进行动。一是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中《健康教育服务规范》的要求,加强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指导与培训覆盖率。二是继续开展“社区健康大讲堂”活动。大力普及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及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是要以“亿万农民健康促进示范点”创建为抓手,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企业等五类场所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示范点,促进行业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四是以健康素养促进为核心,丰富载体,扩大健康素养66条的宣传。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6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兼顾,充分体现公益性和公平性,按项目方式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着眼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努力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坚持注重质量,提高效率,强化监管,保障城乡居民充分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二、实施范围
全县30个乡镇及县级机构。
三、资金及其来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中市县三级财政预算安排,由县卫生局统一使用,主要用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09年,我县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为15元/人/年,其中:中央财政补助12元/人/年、市级财政补助2元/人/年、县财政补助1元/人/年。今后,随着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投入的增加,将逐步提高补助标准。
四、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有效控制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素质。现阶段,全县城乡统一启动国家确定的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专项补助标准的提高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步增加服务项目和内容。力争在2010年6月前,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综合考核合格率达90%以上,居民满意率达85%以上。
五、内容和要求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在自愿的基础上,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0-3岁儿童为重点。健康档案信息主要包括居民基本信息、主要健康问题及卫生服务记录。健康档案要及时更新内容并逐步实现信息化动态管理。2009年底前,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30%以上,农村居民建档率达到10%以上。
(二)健康教育。采取发放健康教育文图和影音资料、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公众健康咨询、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开设电视台健康频道或栏目,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传播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健康教育文图资料不少于12种,影音资料不少于6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健康教育专栏不少于1个,宣传内容至少每季度更换1次;每个基层医疗机构每年至少举办6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月至少举办1次健康知识讲座。
(三)儿童保健。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开展新生儿访视,实施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新生儿访视至少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至少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儿童保健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和生长发育监测及评价,心理行为发育、母乳喂养、辅食添加、意外伤害预防、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均应达80%以上。
(四)妇女保健。为孕产妇开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合格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均应达85%以上。
(五)老年保健。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基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老年居民健康管理率达50%以上。
(六)预防接种。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接种,包括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建卡与建证率分别达到100%,接种率达到全县“十一五”规划年度目标要求。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并协助调查处理。
(七)传染病防治。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配合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治疗管理。
(八)慢性疾病管理。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每季度至少随访1次,每次随访时询问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慢性病患者管理率达30%,控制率达60%以上。
(九)重症精神疾病管理。对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在家居住的重症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每季至少随访1次,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六、组织实施
(一)制定实施细则。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对9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技术规范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各项服务实施细则,确保项目工作科学、规范地进行。
(二)明确机构职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由县卫生局组织实施,由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承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负责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慢性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居民健康档案、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县精神病院负责重症精神病管理服务项目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
(三)经费分配使用。按照量入为出、突出重点、适当优先的原则,做到既要量力而行,又要追求低投入高产出,以实现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根据各项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测算,将15元/人/年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分摊到各服务项目(详见附件),在提取10%的培训、督导经费后,实行分项管理、包干使用。随着经费补助标准的逐步提高,对各项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的比例适时进行调整。
(四)项目实施形式。本着“方便居民、易于操作、节省资源、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采取以服务合同的形式进行实施。即由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办公室每年初根据各乡镇常驻人口,按15元/人/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含提留),以及需要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量,与各乡镇(中心)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合同书》,根据各合同实施单位完成约定任务情况,按比例拨给补助经费。补助总经费分两次拨给,年初先拨一半,用于开展工作的业务经费,其余1/2的经费与目标任务考核挂钩,按比例拨付。若起码的工作指标也尚未能完成,即行惩罚性扣拨比例。本着奖优罚劣原则,所扣经费全部用于奖励优良单位。
同时,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精神病院等县级业务技术指导机构,从提取的费用中,以同样的方式,按照不同的内容,签订与此类似之服务合同,主要是将所承担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职能与全县某项服务的考核结果挂钩,按比例拨付补助经费。
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应以相应的方式,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落实到下层组织机构,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能够落实到基层,使之真正受惠于民。
七、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和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意见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步骤和内容。各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党政领导,务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务必要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深刻意义,切实转变卫生管理和卫生改革与发展理念,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和卫生改革与发展事业融为一体,同步思考、同步发展,切实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工作,全力支持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实加强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组织领导,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决定成立由县卫生局局长任组长,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县财政局主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卫生局预防保健科,具体负责项目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县疾控中心要调整充实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县妇幼保健院要特别加强基层保健工作能力建设,切实发挥县级业务技术指导中心作用。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在总编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充实预防保健队伍技术力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各县级相关业务技术主管部门要切实抓好基层卫生人员岗位培训,重点加强全科医学知识、社区护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计算机操作等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卫生人员业务技能,夯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
(三)加强业务管理,强化监督指导。所有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相应资质,符合执业许可要求。严格执行项目服务规范,健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为居民提供服务优质服务。进一步规范科室设置,将适宜基层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配齐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必须的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县卫生局将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深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督查督导,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县健康教育所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要以加强质量控制,强化质量管理为主要目标,切实履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应的业务技术指导职能,确保服务数量得到落实,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四)加强信息管理,规范档案资料。各项目实施单位务必按照《档案法》与《统计法》的规定,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和县级业务指导部门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切实做好有关基础数据、工作数据统计,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逐级上报。
(五)加强经费管理,确保资金到位。县财政局要切实加强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监督,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同时,在确保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的前提下,确保中市县三级资金足额到位,以保障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7
妇女、儿童是社会的重要群体,妇女、儿童的健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妇女、儿童的健康指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卫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等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系列妇幼卫生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妇幼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制约妇幼卫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妇幼卫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既往妇幼卫生政策的系统回顾,分析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缺失,结合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提出近阶段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需求和优先领域,为妇幼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
一、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问题不断改变,妇幼卫生工作内容和重点随之进行调整,妇幼卫生政策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其60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1.新中国成立初期至70年代:妇幼卫生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孕产妇死亡率、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新生儿破伤风和妇女生殖道感染高发,针对这一现状,确立普及新法接生,预防产褥热和新生儿破伤风,妇女病普查普治为该时期重点工作内容,相继出台了大量的围绕保护儿童生存、妇女解放、保护妇女劳动力的妇幼卫生政策,涉及推广新法接生、儿童保健、妇女病普查普治、女工保健和劳动保护及计划生育等方面,同时加强对妇幼卫生体系建设,制定妇幼保健专业机构的试行简则,对机构的任务、人员、编制等作出规定,使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发展有章可循。1949年卫生部成立后设立妇幼局,此后全国省、市、县相继成立了妇幼卫生机构,到1957年,全国有妇幼保健院、所、站4599所,部分地区的妇幼保健网基本形成[1]。
2.20世纪80年代:随着新法接生的普及,城市农村逐步开展围产保健,推行孕产妇系统管理;儿童保健从一般的定期体检,发展到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托幼机构管理、小儿“四病”防治;计划生育工作也由单纯的提倡节制生育到推行优生优育。1986年《妇幼卫生工作条列》颁布,明确了妇幼卫生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保健与临床结合的方针,强调对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建设。国家相继颁发了围绕孕产期保健系统管理、小儿四病防治、婚前检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政策和法规;并出台相关政策,对妇幼卫生专业机构的编制标准、人员职责及机构建设等方面作了详细规定。同时,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相继成立了“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和“全国妇幼卫生年报信息系统”,及时地掌握全国妇幼卫生信息。此阶段,国家颁发妇幼卫生政策重要文件近30个,从法律上明确了妇幼卫生的发展方向,对妇幼卫生专业机构建设和规范妇幼保健服务起到重要作用,为妇幼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2]。
3.20世纪90年代: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之后,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及《执行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宣言行动计划》,对国际社会作出承诺。“儿童优先、母亲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1995-2000》、《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一法两纲”,并相继出台了系列配套法规,我国妇幼卫生工作进入法制管理新阶段[3,4]。在良好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开展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国际合作,对降低边远、贫困农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4.21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母婴保健工作方针和服务内容,并对相关服务和母婴保健技术鉴定和监督管理作出具体规定。《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的颁发,更提出了2001-2010年我国妇女儿童发展目标任务。近来,随着国家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全国展开。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包括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卫生项目包括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旨在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促进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其实施效果还有待将来的评估。
二、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成功与缺失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妇幼卫生发展的历史,在国家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妇幼卫生工作与时俱进,工作重点和相关政策不断进行调整,从建国初期提倡新法接生、60年代大规模妇女病查治、70年代计划生育、80年代围产保健的推广,到各种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项目活动的实施,以及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和妇幼人才培养,妇幼保健服务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和扩大,妇幼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妇幼卫生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深入发展。同时,广泛开展妇幼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通过国际合作,不仅取得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的成效,而且学习国外妇幼卫生先进理念,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对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和服务效率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由于不同历史时期妇幼卫生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正确实施,确保了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孕产妇死亡率和儿童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我国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对国际妇幼卫生状况的改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给妇幼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冲击,政府对妇幼卫生财政支持力度下降,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制约了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①妇幼保健机构出现“重医疗、轻预防保健,重有偿服务、轻无偿服务”的现象,公共卫生职能淡化,出现“错位”和“失位”;②基层妇幼保健网络解体,妇幼保健专业人员流失;③日益增长的妇幼卫生服务需求与日趋减幼卫生资源发生严重冲突;④政府卫生筹资责任的弱化,影响了低收入人群对服务的利用和可及性,导致妇幼卫生服务应有的公平性和普惠性降低。
三、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优先领域
目前,我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给妇幼卫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医疗体制改革精神,结合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现状,提出新形势下妇幼卫生政策的优先领域,深入开展妇幼卫生政策研究,为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具有重要意义。#p#分页标题#e#
1.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保障妇幼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1)重新制定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标准:妇幼保健机构是我国妇幼保健服务网络的核心和主体,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是其职能履行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妇幼保健机构设置标准和发展模式,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妇幼保健机构规模和发展模式各异。由于我国妇幼卫生政策的缺失,导致妇幼保健机构“错位”和“失位”,重视临床轻视保健,这在机构内部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2006年卫生部下发《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要求妇幼保健机构应根据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设置内部科室。应当根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能任务,明确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必须开展的服务项目,根据服务制定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科室设置、基础设施建设、必备设备配置等系列标准,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的基础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2)制定妇幼保健机构行业管理规范: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推动妇幼保健机构内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实行目标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按照工作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建立专业人员聘用制度,严格岗位管理,实行绩效考核,促进妇幼保健机构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妇幼保健机构内部规范化建设、服务和管理相关标准及规范,逐步规范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服务和管理。如制定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和岗位准入标准、岗位职责;必备的行政和业务管理制度;基本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对基层人员和业务指导制度规范;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规范;信息工作管理规范;保健医疗服务考核标准;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等规范性文件。
2.制定或更新妇幼保健服务的技术规范,规范妇幼保健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妇幼保健新项目和新技术引进日益增多,以前老的服务项目内涵不断丰富,同时人民群众对妇幼保健新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而目前对这些新项目、新技术、新内涵的服务缺乏严格的技术规范和管理规范,妇幼保健服务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缺乏规范和监督管理,导致医疗纠纷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对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隐患。应当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加快对以往服务技术规范的更新和新项目技术规范的制定,强化规范服务,保证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维护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
3.研究制定妇幼保健基本服务包及成本测算 根据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采用适宜保健服务、医疗技术和基本药物,为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提高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促进城乡妇幼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对目前我国妇幼卫生状况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妇幼卫生领域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和危险因素,提出妇幼卫生服务的优先领域,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地区的妇幼卫生基本服务种类、服务内容,制定相应服务技术规范,促进妇幼卫生基本服务规范的实施,保证所有妇女儿童享受到规范、价廉、质优的妇幼保健服务。同时,对妇幼卫生基本服务包所需成本进行测算,为国家制定妇幼卫生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制定适合流动孕产妇和儿童的妇幼卫生政策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流动人口增长迅速。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表明:全国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1~14岁的流动儿童和女性占很高的比例[5]。由于受经济、文化条件限制,这部分人群自我保护意识差,且对有偿医疗卫生服务的承受力低,导致他们对卫生保健服务的利用受到限制。根据对北京、武汉和深圳等典型城市的局部调查,流动人口的产前检查率只有50%~70%,住院分娩率只有50%左右,孕期检查次数低、住院分娩率低、产后访视率低和在家分娩率高的“三低一高”,构成了流动妇女卫生保健的特征,且流动儿童的死亡率也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的儿童[6]。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高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利用的可及性,提高其健康水平,也是目前需要探讨的问题。
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篇8
工作目标
为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服务与广大农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包括直接面向农村居民与农村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第一类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开展健康教育,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落实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等;第二类农村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儿童保健、慢性病和精神病防治及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等;第三类农村居民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包括对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农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和报告等8项工作目标制定如下:
一、开展健康教育,主要包括村村设置健康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户户获得健康教育资料,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与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指导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开展育龄妇女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咨询与教育等。
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做好院前急救和院内急诊抢救;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技术培训;承担或协助做好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治疗和其它防控工作;协助开展疾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等。
三、配合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主要包括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其他各类传染病防治工作。
四、做好妇女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实行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建卡率90%以上;向孕产妇提供5次产前检查、3次产后上门访视和1次产后常规检查;向已婚育龄妇女每年提供1次常见妇女病检查等。
五、做好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主要包括向0—7岁的儿童免费提供省免疫规划规定的一类疫苗的接种服务;加强afp及计免相关传染病调查、报告、标本采集工作,规范实施儿童计免保偿。确保新生儿和4岁以下儿童建卡率>98%、脊灰、麻疹接种率>95%、百白破、卡介苗、流脑、乙脑苗接种率>90%、四苗全程接种率>90%、脊灰疫苗基础免疫接种及接种率>85%、新生儿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90%、首针及时率>80%。开展儿童系统保健管理服务,0—3岁儿童在首次体格检查时建立系统管理档案,定期接受8次健康体检等。
六、进行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对高血压、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人和精神病人提供咨询服务和治疗指导;为60岁以上老人和特困残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户等困难群体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定期随访等。
七、加强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等卫生监督监测,主要包括开展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和职业卫生监督监测等。
八、做好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主要包括收集和报告传染病疫情,及时掌握食物中毒、职业危害及饮用水污染、出生死亡、出生缺陷和外来人员等信息。
主要策略及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狠抓落实
在卫生院院长的领导下统筹安排全年的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制定奖惩措施,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与奖金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院长董利波负责全面工作,苏阳华负责公共卫生工作安排、艾滋病、寄生虫病的防治管理,石莉娟负责健康教育工作,柏娇负责结核病防治,李栋负责计划免疫工作,许红波负责妇女、儿童卫生保健工作,许江负责肠道传染病,急性传染病防治管理,曹化负责慢性病管理,庄晓娟负责农村食品和饮用水监督监测,李伟负责公共卫生财务管理。
二、部门协调,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积极与教育、宣传等部门协调,落实健康教育和中小学传染病和防治工作。对在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时与分管领导沟通,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做好健康教育,中小学生体检和传染病防治。
三、加大督导力度,提高工作制度
根据工作目标,为了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及时完成,成立公共卫生项目工作督导小组,每季度到村卫生室、青阳医院进行公共卫生工作验收。对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拿出督导意见,限期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使村卫生室管理、传染病防治、肠道门诊建设、健康教育等各项工作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同时卫生院根据工作进度,每月拿出工作计划并对上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性自查,每周有工作安排,每周召开一次院周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每项工作有安排、有措施、有落实、有结果,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四、注重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为此,我们将加强对卫生院人员和村卫生室人员的业务培训频次和力度,根据工作内容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使业务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工作质量。
五、加强思想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将在本年度深入开展“行风廉政建设”,培养职工的廉政意识、服务意识,以思想建设保工作,使每位职工都能做到爱岗廉洁奉公,同时注重排查,调处卫生院及医疗室内部矛盾,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纠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队伍。
六、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促进全年工作目标的完成。
本年度,我们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人群卫生服务、基本卫生安全保障服务等三大类8个项目为村(居委会)及各卫生室为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四苗覆盖率,妇女、儿童卫生保健服务,传染病报告和疫点处理率,加强村卫生室内部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健康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年工作目标的全面完成。
七、加强宣传,扎实工作,推动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自实施合作医疗以来,合作医疗工作已逐渐被群众接纳,本年度,我们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合作医疗相关政策,报销程序,努力提高群众的参保积极性,同时在不违反上级规定的情况下,尽量简化报销程序,方便参保群众,促进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地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2937.html儿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文8篇
相关文章:
高中生的英文自我介绍10-19
领导莅临指导欢迎词07-25
唯美毕业祝福留言07-25
经典人生哲理励志故事09-02
感动的话语08-19
最新银行经理全年工作总结(4篇)09-16
大学生下乡活动策划书11-16
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心得08-19
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作文500字11-05
好吃的草莓作文11-04
一场篮球赛英语作文09-04
石油大学有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吗?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