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新技术篇1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比较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6-0079-06
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然而,这种经济繁荣是以损害环境、破坏生态等诸多问题为代价,导致了资源能源危机、生态环境危机、气候变化危机等,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保护地球意识在世界范围内逐渐苏醒,并先后出现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经济发展新理念。人们期望探索一条能够破解经济增长无限性与地球资源环境容量有限性矛盾、促进人与地球和谐共存的科学发展道路。然而,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等概念涵义相近、边界模糊,而且派生出诸多相关概念,容易在理解和使用上引起混乱,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廓清这些新理念的内涵、外延及其相互关系。
一、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
(一)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率先提出,并给出了描述性解释。我国学者庄贵阳、周生贤、马建平等分别给出了理论界定。综合相关研究,我们认为,可将低碳经济的核心内涵概括为:低碳经济是协调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矛盾的发展新理念,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发展新模式,是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新形态,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为支撑,以低碳产业为载体,以低碳城市为平台,以低碳新政为保障,以低碳消费为根基,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减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提升减排能力的同时增强碳汇能力,在承担减排成本的同时扩大减排收益且不削弱自身竞争力,在保护气候安全的同时兼顾其他资源环境问题的协同解决。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低碳技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低碳能源以净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和土地碳汇以增强碳吸收能力,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相对乃至绝对减排,其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低碳技术
潘家华、陈洪波对低碳技术的定义和分类做了初步梳理,认为从广义上说,低碳技术是指所有降低人类活动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从降碳功能划分,低碳技术可以分为能源与碳排放监测管控技术、减碳技术、零碳技术和除碳技术,涉及农业、林业、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
准确理解低碳技术,需要区别几对概念:一是低碳技术与环保技术。从狭义上说,低碳技术侧重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直接目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延缓气候变化;环保技术侧重解决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土壤污染、生态破坏、噪音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区域性环境问题。低碳技术在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与环保技术目标一致。然而,低碳并非意味着一定环保,低碳的实现过程有时可能引发其他环境问题。如,水电属于低碳能源,但是水电的开发过程可能引起环境破坏、地质结构变化和生态失衡等问题。显然,既低碳又环保的低碳环保技术应当优先发展,低碳但不环保的技术应当慎重发展,而环保的高碳技术应当进一步实现低碳化。二是低碳技术与低碳产品。低碳技术有时表现为无形的知识系统,需要设备、工具等有形物来实现,这些设备、工具有时属于低碳产品,有时是碳无关产品。低碳产品是低碳技术的物化形式,通常表现在消费终端阶段,而低碳技术不仅作用于终端阶段,还作用于生产的全过程。三是低碳技术与高新精尖技术。低碳技术未必都是高新精尖技术,一些简易实用的经济技术也属于低碳技术。如,贵州省推荐的新型无烟尘节能柴禾炉(直燃式柴草炉)技术产品,适用于农村、牧区、林区生活的能源需求;“黔林洲一号”自旋流液搅拌玻璃钢沼气池、新型软体沼气池技术适用于发展农村能源。这些技术并不是高新精尖技术,但都属于低碳技术。
低碳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低碳技术的边界模糊,且呈开放、动态发展特征。低碳技术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凡是产生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都会有低碳技术用武之地,从家庭、社区、商场、工厂到政府部门,从工业、服务业到农业,都需要低碳技术助力减排。低碳技术的“低碳”程度是相对的,旧的低碳技术将随着技术进步而被更“低碳”的新技术所淘汰。(2)低碳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精尖技术联系紧密,往往依赖后者的支持以实现的低碳目的。如,户用热量控制装置技术需要IC卡电子信息技术支持,以实现家庭节能的目的;分体式锅炉的固体燃料燃烧系统需要采用微电脑控制技术;智能化节电设备需要建立涵盖用户现存各类系统特征的实验数据库,以从数据中挖掘出的规律为基础,开发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智能化节能控制软件,达到智能化节电的目的。(3)低碳技术分散于各个行业之中。由于生产——消费链的关系,低碳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消费全过程往往与多个行业相关,其作用分散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之中。这一特点导致低碳技术行业归口统计较为困难。(4)低碳技术是实现减排的关键手段,但并非唯一手段。科学规划、优化管理是系统、长期减排的重要手段,较局部技术低碳化意义更大。
(三)低碳产业
低碳产业是指相对传统产业,生产具有零碳、降碳或除碳特征的产品的行业,以及专业提供具有促进减碳功能的低碳技术研发与咨询、碳权交易、碳资产管理、能源管理、融资等各类服务的行业。低碳产业的孵化与形成既源自新兴技术,如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也可能从传统产业中分化脱离形成,如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从广义上说,可将具有低碳特征的行业都列入低碳产业系列。至于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具体地位,取决于其技术难度、重要程度、市场需求和产业规模等因素。
准确理解低碳产业需要区别几对关系:一是低碳产业与产业低碳化。各行各业都存在程度不同的节能、降耗、减排问题,即都存在低碳化问题。但是,不能说低碳化后的产业就是低碳产业,这会将所有产业都纳入低碳产业序列。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在低碳化过程中的分工会日益细化,专业从事某种或几种低碳技术研发服务、低碳生产服务、低碳管理咨询服务、低碳产品生产的企业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形成新兴的低碳产业。因此,低碳产业与产业低碳化的关系是:低碳产业也需要进一步实现低碳化;各行各业都存在低碳化需求;高碳产业在低碳化的进程中,随着分工不断细化,将逐渐分离出某个或几个环节的低碳专项服务,或某些低碳产品的专业生产,逐渐形成新兴低碳产业,而其他传统产业并不构成低碳产业。二是低碳产业与具有低碳特征的产业。像金融、教育、旅游、邮政、广告、法律咨询、网游动漫、文化创意、软件信息等服务业虽然具有低碳特征,但不宜列入低碳产业,因为这类产业较其过去,并未形成新的显著的减碳效果。不过,随着低碳服务需求的不断扩大,在这些行业中分离的专业从事碳权交易和低碳融资服务、低碳教育服务、低碳旅游服务等行业,可列入新兴低碳服务业。三是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部分低碳产业完全是随着低碳技术的兴起而兴起的,如太阳能、智能电网、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IGCC)、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低碳产业;部分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并无必然联系,如碳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低碳服务业;诸多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过程需要低碳技术提供支撑,即低碳技术的存在不限于低碳产业范围内;诸多低碳产业的发展也为低碳技术进步提供了市场需求基础和发展动力。可见,低碳产业与低碳技术两者互为促进,但并不等同。四是低碳产业与名称前冠以“低碳”称呼的产业。如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旅游、低碳金融、低碳农业等,是在传统产业前冠以“低碳”的称呼,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传统产业低碳化改造的一种愿景、期待和分工演进的方向,但目前这些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的新兴低碳产业大多尚未成型,基本处于分化、成长的初始阶段,并未构成独立成型的低碳产业。不过,随着低碳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推进,由传统产业中分化出来的低碳产业将越来越多,低碳产业家族也将越来越庞大。
二、绿色经济、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
(一)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是一种以传统经济为基础,以促进经济增长为前提,以力求节约资源能源、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提供人们健康有益产品为约束,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以经济、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兼顾当展和后展需求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和形态。绿色经济是对现有传统经济的改造,同时承担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增进福利、长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任务。
(二)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所有能够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及有益健康的技术的集合。大体包括:(1)节能和提高能效的技术。(2)节约资源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3)资源综合循环利用技术。(4)清洁能源技术。(5)清洁生产技术。(6)“熵”处理技术。(7)生态优化技术。(8)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食品生产识别技术。(9)绿色消费品生产技术。其中1~3类技术可直接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是直接破解增长极限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统称为可持续型技术;4~7类技术是直接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技术,统称为生态环保型技术;8~9类直接与消费者健康相关,统称为健康有益型技术。
(三)绿色产业
根据对环境作用的程度不同,产业可以分为:一是直接对环境起绿化作用的产业,包括环保产业和生态产业,统称为生态环保产业。二是对环境既无污染也无进一步绿化作用的产业,如教育、金融、旅游、商业、文化等服务业,统称为白色产业。如果这些产业与环境结合起来(如绿色金融、生态旅游等)则可列入生态环保产业。三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产业,统称为黑色产业。在环保政策导向下,随着环境治理和环境技术在黑色产业中的引入及社会分工的演进,黑色产业会分化出白色部分和绿色部分。这些部分如果形成规模,则可划人白色产业或绿色产业;如果未形成规模或停留在企业内部,则构成绿色经济的绿色成分。因此,狭义的绿色产业仅指生态环保产业,而广义的绿色产业还包括白色产业和黑色产业中已经被白色化或绿色化的部分。这三者的关系是:绿色经济是对传统经济的绿化改造,需要绿色技术支撑,由黑色产业的一部分、白色产业和绿色产业组成,但黑色产业将长期是经济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只是比重将有所下降;绿色产业在经济系统的占比并非越高越好,因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仍是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要;白色产业由于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相容,应成为绿色经济的主体;绿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但绿色技术的使用并不限于绿色产业,其在黑色产业和白色产业中也将得到广泛应用。
三、循环经济、循环利用技术和循环产业
循环经济是与传统线性经济相对应的概念,是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而运行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中物质是以“资源(能源)——产品——再生资源(能源)……废弃物排放”为路径运动的,在最后排放废弃物之前,资源和能源会经过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大大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发展循环经济主要是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分别形成小、中、大三个物质循环层次。在微观层面,要求在生产企业内部形成物料循环,尽可能节约和充分使用物料;在中观层面,要求在生产企业之间形成物料循环,并以此建立现代生态工业园区,使园区内各企业之间形成资源能源供求互补格局;在宏观层面,要求回收的生产、生活废弃物再返回原工业生产部门,作为其原料重新加以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支持。循环利用技术大体包括:(1)资源能源的节约与高效利用技术。减量化原则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物资使用量、节约资源并减少废弃物排放。(2)清洁生产技术,即用来进行零废少废生产和生产清洁产品的技术。(3)废物利用技术。再利用原则要求投入到生产和消费系统中的物质要以尽可能多的方式充分使用,再循环原则要求阶段性废物要尽可能再生利用,这些都需要废弃物再利用技术的支持,如废旧机电装备再制造技术、电子垃圾资源化技术、生态包装技术、垃圾发电供热技术、集约化养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等。(4)污染治理技术。这类技术主要用来对最终排放废弃物作无害化处理,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填埋和焚烧等环保技术。而循环产业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循环工业园区。二是独立成型的产业,主要包括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再制造产业等。
四、生态经济、生态技术和生态产业
1966年,美国学者肯尼斯·E·鲍尔丁《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首次提出生态经济概念。随后,世界范围内的生态经济研究迅速发展,相关文献较为丰富。在综合研究基础上,可以认为,生态经济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统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优化的关系,最大化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的本质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可承载基础之上,在保证生态再生产前提下扩大经济再生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建立经济、社会、生态良性互动的复合型生态经济系统。生态技术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和技术规律,能够降低消耗、减少排放、防治污染或改善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动态、开放的技术体系。大体包括:(1)节能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2)清洁能源技术。(3)废弃物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技术。(4)“熵”处理技术。(5)清洁生产技术。(6)农、林、渔、牧、沙等领域的生态保护改善技术。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且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
五、经济发展系列理念的比较
(一)经济发展系列理念相关概念的比较
第一,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一是两者的目标指向不同。低碳经济是在全球变暖及人为温室气体排放致暖原因的科学认知背景下提出的,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绿色经济是在全球各国普遍出现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供求矛盾及经济长期不可持续等背景下提出的,旨在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破解经济增长极限难题及促进人们健康、增进社会福利。二是两者科学认知的认同度不同。低碳经济发展的科学认知前提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争议。而绿色经济发展的科学认知已经被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同,并用以解决本地区实际的生态、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三是两者关联元素或因素不同。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同是对传统经济进行系统性改造,前者主要以碳元素为导向改造经济,后者是多元素、多因素为导向改造经济。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和个人实现节能减排,责任因素体现较多;绿色经济要求企业和个人减少污染排放、减轻环境破坏和生态损害及提供健康有益的产品等,道德因素体现较多。不过,在多数情况下,低碳经济目标与绿色经济目标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常与其他污染物排放混杂在一起,所以低碳经济在通过节能、降耗、清洁能源来降低碳排放时,也会同时减少其他污染物的排放,从而符合了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然而,由于物质联系和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减少碳排放目标的实现有时会以牺牲生态环境、增加其他污染物排放或者造成环境安全为代价,这时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便会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应当致力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目标协同一致的领域,而对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冲突的领域予以慎重对待。
第二,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基本着眼点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在节能、降耗、提高能效、清洁能源、减排等要求方面与循环经济高度一致,在温室气体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两者相似。另外,循环利用资源与低碳目标内在一致。不过,循环经济侧重于固体物质资源消耗方面,而低碳经济侧重于化石能源等液(气)体物质消耗方面。两者关注重心都集中在工业领域,因为工业是物质资源和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
第三,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与生态经济的差异较大。低碳经济侧重解决经济——气候矛盾,化解未来气候危机;生态经济侧重解决经济——生态矛盾,化解当前生态危机。低碳经济侧重以能源为工作抓手,生态经济侧重以生态经济系统为工作抓手。不过,两者间也有相通点:一是两者都力求实现节能、降耗和减排,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降低生态负效应。二是气候变化会影响生态环境,进而影响经济过程,所以发展生态经济也需要考虑气候因素。
第四,绿色经济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针对传统经济的资源——产品——排放的线性运行模式,提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资源循环利用发展模式,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可见,循环经济是建设绿色经济的重要途径,是绿色经济增强经济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两者的基本着眼点都是循环利用物质资源。
第五,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通过统筹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努力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这与绿色经济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生态经济是绿色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绿色经济建设的重要途径。不过,生态经济侧重调和经济——生态这对矛盾;绿色经济是要全面调和经济——生态、经济——资源、当代——后代、利益——道德等矛盾关系,因此,绿色经济较生态经济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
第六,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追求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最小化有毒有害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这与生态经济的宗旨内在一致,因此,循环经济是生态经济在生产领域尤其是工业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然而,循环经济侧重追求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最小化生态负效应直至零效应;生态经济侧重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不仅要降低生态负效应,而且要争取生态正效应,优化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直接破解资源能源危机;发展生态经济有利于直接破解生态环境危机。资源能源主要在工业领域被消耗掉,而生物性物质主要用于农业领域,所以循环经济的重心是工业,而生态经济的重心除了工业还包括农业,其中工业主要是降低生态负效应,农业则要追求生态正效应。
(二)经济发展系列理念相关技术的比较
第一,低碳技术与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是所有有利于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的集合。绿色技术是所有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及有益健康的技术的集合。可见,两者之间存在交集。低碳技术可以分为单纯的低碳技术、低碳环保技术和低碳但不环保的技术三类,其中前两类可以纳入绿色技术范畴。第二,低碳技术与循环利用技术。低碳技术的功能在于减碳、零碳、除碳或对碳排放进行监测管理等方面,主要与能源发生联系。循环利用技术的功能在于减量、清洁、再利用、无害化等方面,同时与物质资源和能源发生联系,并主要集中于固体物质资源方面。两者虽然差异较大,但也在许多方面交叉。如,许多节能减碳技术也能达到减量目的,零碳能源技术也能达到清洁目的,余热再利用技术也能达到减碳目的,所以低碳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中与能源利用相关的技术往往存在交集。第三,绿色技术与循环利用技术。绿色技术的功能在于增强经济可持续性、保护生态环境、有益健康等方面,覆盖范围非常广泛。而循环利用技术与增强经济可持续性和保护生态环境两大目标高度一致,因此,所有循环利用技术都属于绿色技术,即循环利用技术是绿色技术的子集。第四,绿色技术与生态技术。由于生态技术的作用在于降低生态负效应或取得生态正效应,与绿色技术的要求相一致,因而所有生态技术都可列入绿色技术范畴。绿色技术的外延较生态技术要宽,还包括一般商品的有益健康的技术。第五,循环利用技术与生态技术。由于循环利用技术主要发挥减量、清洁、再利用、无害化等作用,实质上都取得了降低生态负效应的作用,因而可以列入生态技术范畴。生态技术的外延较循环利用技术要宽,还包括农、林、牧、渔、沙等领域的生态环保和优化技术。总之,低碳技术、绿色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生态技术之间存在交叉或包含关系。其中,低碳技术与后三者存在交叉关系,而后三者之间存在包含关系,即循环利用技术是生态技术的子集,生态技术是绿色技术的子集。
(三)经济发展系列理念相关产业的比较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2
关键词:低碳绿色;城市建筑;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K915 文献标识码: A
城市建筑设计中的低碳绿色设计理念,具有实践性的应用特点,按照设计理念的各项内容,落实四项节能、一项环保的设计理念,有助于提高城市建筑的社会地位,同时保障城市建筑运营发展的经济效益。目前,城市建筑设计中加强低碳绿色理念的应用力度,最大化的降低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能源消耗,同时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满足城市建设的基本需求。
一、低碳绿色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原则
低碳绿色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渗透,符合城市建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分析低碳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如:(1)人性化原则,用户是城市建筑设计低碳绿色的核心原则,必须要遵循人性化原则,实现低碳、绿色中的人性化原则,同时还要保障人性与自然的融合性,避免城市建筑设计中出现孤立的因素;(2)共生原则,低碳、绿色与城市建筑存在着共生的关系,城市建筑周期内都要保持低碳绿色的运营方式,而且共生原则也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促使城市建筑设计达到优质、高效的状态,实现低效益、高效率的运行,实现城市建筑工程低碳绿色的设计理念。
二、如何在城市建筑设计中渗透低碳绿色理念
低碳绿色理念渗透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主要是实现综合性的节能环保,体现城市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低碳绿色已经成为城市建筑设计中的标志,在建筑行业中树立了节能环保的意识,提高低碳绿色理念的实践性。
1、推进节能技术的应用
城市建筑使用的能源,占据我国能源消耗总值的50%以上,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为相应低碳绿色的号召,城市建筑行业提倡节能技术的应用,用于控制建筑设计中的能源使用[1]。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渗透了低碳绿色的特点,在节材、节电、节水三个方面实行技术性控制,降低传统能源的消耗量。例如:某城市建筑设计中,规划了节能技术的应用,首先该建筑设计在节材方面引进节能材料,特别是建筑的墙体设计、框架设计部分,避免材料消耗过量,同时控制节能材料的损耗;然后规范设计了用电系统,该建筑属于民用类型,电能消耗比较大,如照明、空调等,需优化各个用电系统,采取节能设计,降低电能的消耗;最后是节水技术的应用,该建筑采取地源热泵技术,回收生活用水并重新净化加工,促使其达到净化、利用的标准,该建筑与相同规模的民用建筑相比,采取节能技术后,节材34.1%、节电58.3%、节水20.4%,具有可观的低碳绿化效益。
2、引进新型环保材料
新型环保材料在城市建筑低碳绿色设计中具有很高的优势,逐渐代替部分天然材料。新型环保材料的开发是按照低碳绿色理念实施的,其可高效率的融入到城市建筑设计中,而且具有客观的市场价值。以某高层办公城市建筑设计为例,分析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2]。该建筑地上20层,地下2层,设计方案中明确规定了低碳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例举该建筑设计中新型环保材料的应用,如:(1)新型环保砌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加气混凝土砌砖,此类材料在该建筑中发挥隔热保温、抗震高强的作用,最主要的是可加工性强,能够适应该建筑的各类加工需求,不会产生任何材料污染,保障该建筑施工的整体性;(2)新型环保装饰材料,如管材、墙饰等,装饰材料在该建筑中占有20%的比重,引进新型环保装饰材料,低毒、低排放的优势,符合低碳绿色设计理念的需求;(3)新型环保漆料,该建筑统一采取生物乳胶漆,以免在建筑室内产生毒害气体。
3、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遵循了低碳绿色的设计理念,达到优化的设计状态。我国城市建筑行业应该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落实其在低碳绿色理念中的各项内容。城市建筑设计中渗透的低碳绿色设计理念集中在太阳能供热供电、风力发电,建筑行业受到低碳绿色理念的影响,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由传统单一的体系逐渐发展成多元、多样的系统,支持低碳绿色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城市建筑行业将太阳能和风能做为重点研究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自然优势,构建和谐的可再生系统,同时我国还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引入地热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低碳绿色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需求,拓宽低碳绿色的渗透力度。
三、低碳绿色理念在城市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以某城市商用建筑设计为例,分析低碳绿色理念的实践应用,体现低碳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价值。
1、新型材料的绿色化应用
科技是推进城市建筑绿色设计的一项因素,带动新型材料的绿色化应用。新型材料中应用了大量的科学技术,达到城市建筑设计绿色化的标准。该高层建筑设计取缔了传统建筑中的砖块、木头,改用新型材料,例如该建筑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屋顶花园,楼顶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既不会产生污染,也不会干扰屋顶花园种植的净化型草木、花卉,而且此类新型防水材料还有保温隔热的功能,不需要过多投入建筑材料,有利于降低城市建筑设计的成本投入[3]。除此以外,该商用建筑在城市建筑设计中严格规定了新型材料的绿色化应用,为城市建筑低碳绿色设计提供根本的支持,充分利用高新科技技术,落实绿化建筑的设计与施工。
2、可再生资源的低碳化应用
该建筑低碳化设计中比较注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用于提高该建筑的施工效率,保障建筑的能源效率。可再生资源的设计主要是强调节能,一方面抑制传统资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合理、科学的利用可再生资源。该建筑设计可再生资源设计投入利用了太阳能资源,通过太阳能提电能和热能,充分利用太阳光。该建筑设计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待建筑设计投入正常运营后供应日常生活[4]。与该建筑相类似的其它已建成的建筑工程中,太阳能电池板的剩余供电,还能支持建筑照明系统的应用,年平均节电率高达20%-40%,所以该建筑设计中引入了太阳能电池板,由此降低传统电能的消耗量。
结束语:
低碳绿色理念不仅是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要条件,更是改善城市建筑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方面优化城市建筑中的资源利用,另一方面改善城市建筑施工建设的环境,降低城市建筑对环境的污染。城市建筑既是能源消耗的大行业,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所以低碳绿色设计理念是城市建筑设计的主要发展,用于保障城市建筑设计的生态性。
参考文献:
[1] 吴彦.绿色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江西建材,2014,18:20.
[2] 黄国勇.浅析城市建筑设计中的绿色生态理念[J].江西建材,2014,15:23.
[3] 李岚.绿色理念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实践[J].企业技术开发,2013,02:146-147.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3
关键词:绿色电网;低碳技术;电力;能源
1 低碳绿色电网构建内容与分析
1.1 优化能源结构,使用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绿色电网的构建就应该充分利用此类资源。以我国云南地区为例,地势高、纬度低的地理环境同独特的气候环境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温暖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大陆季风和海洋季风交替。每年风季来临,云南地区很多删去的风俗都高达5m/s,有效风能的密集度也在165w/m2之上,可利用时长可达6kh。其次,云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延伸地带,海拔较高,加上长时间的日照长度、强度,其太阳能资源丰富。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云南地区每年平均日照约为2000h,辐射条件较好的地区约占全省面积的54%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云南地区的太阳能、风能在构建绿色电网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在发展水电能源等项目中,可以兼顾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从而防止由于这些新能源受自然因素影响而带来的不足,这对于优化我国电力能源资源有着极大的作用。
1.2 顺应低碳趋势,构建绿色智能电网
众所周知,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在构建绿色智能电网上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2.1 智能电表
通过安装智能电表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简便、快捷的了解到不同时段的电力价格,人们在价值规律的影响下便会在电价较低的时段开展耗电量较大的工作,这样一来就能够平衡电网中用电量负荷过大的问题。同时,通过使用智能电表能够有效的节约人力、物力的投入,解决收费难等问题。
1.2.2 智能无人巡检机
这一方式目前主要应用在高压输电线路当中,我国国家电网山东公司早在2010年2季度便利用智能无人巡检机对省内的某一段高压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智能无人巡检机具有拍照清晰、稳定飞行和智能起降的又是,从拍摄的图像当中,工作人员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各类设备的工作状态与温度,有效的解决了传统输电线路巡检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如效率低、成本高、危险度等,最大的优势便是顺应了我国绿色电网的发展诉求。
1.3 构建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智能电网的同时是发展绿色低碳电网的内在要求。首先,电网作为实现发电侧与用电侧低碳效益的重要媒介,通过介入智能电网能够更加快捷、方便的介入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中,从而对当前高用电负荷情况加以调节。其次,低碳用电机制的统一,能够让智能高效的输配电方式与低碳调控方式邮寄的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更高的绿色、低碳效益。另外,在统一的低碳用电机制下,绿色智能电网能够有效解决低碳发电资源由于并网而带来的各类问题,并未绿色电网低碳电力系统的构建、绿色电网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推广我国清洁能源的大面积应用、实现能源内结构的优化配置、提高国家电网电力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与运作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 绿色电网低碳发展技术途径
2.1 发展高效输电技术,确保电力供应
以我国广东省为例,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但是相应的起可利用能源缺乏,广东省作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承接了大量的外来电量,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量符合势必会得到大幅增长。正因如此,广东省在发展绿色电网低碳化模式下,要想保证省内电力需求得,就必须要大力发展高效输电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电力的正常供应。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地区用电资源都呈现出较为紧张的趋势,如果能够将高效输电技术加以研究和应用,那么对于降低输电损耗、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作用。
2.2 开展低碳电力调度,发挥低碳电源优势
我国地域广袤,风力发电、核电、水电等多种清洁能源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逐年提高,在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必将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态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国家电网更应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进行低碳电力调度,对各类发电机组能耗加以排序与优化,从而提高我国清洁能源的利用效率。不仅如此,还应该就低碳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如电网各元件内部的电-碳关系与特性进行研究,充分挖掘出低碳减排的潜力,减少碳排放,进而实现能源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并为我国电网带来巨大的低碳效益。
2.3 采用新型变压器,减少变电损耗
一般而言,电力系统的运行从广义角度上来看需要数量众多的变压器。据统计,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变压器所产生的电能损耗大约占总发电量的10%左右,这就意味着我国每年所损耗的电量高达上千亿千瓦时,产生上亿顿的二氧化碳排放。正因如此,我国绿色电网的构建就更应该考虑变压器的损耗问题,对于设备落后、标准低、损耗高的变压器应予以淘汰,使用绿色、低碳、环保、节能新型变压器。
2.4 加强新型低碳技术的研究
绿色电网的构建与低碳化发展离不开先进的低碳电力技术支持,因此,我国在推广现有的电网低碳技术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投入,加大低碳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努力的应用到电网中去。比如直流配电技术、智能电表技术、复合材料输电杆塔、电网储能技术等新型低碳技术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构建绿色电网是我国国家电网公司低碳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电网应该积极的采取措施,制定可行的计划予以落实。本文以当前国网情况为基点,结合低碳化技术,提出了一些构建绿色电网、发展低碳技术的途径。但是,我国国家电网在电力发展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引入一些低碳化目标,只有统筹考虑绿色电网的低碳化发展战略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这对于促进我国国家电网的绿色电网构建、低碳化发展,为我国2020年以及未来的节能减排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并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
参考文献
[1]康重庆,陈启鑫,夏清.低碳电力技术的研究展望[J].电网技术,2009,33(2):1-7.
[2]唐西胜.电网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J].电力技术经济,2009,
21(6):18-22.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4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企业经营,低碳营销
一、低碳经济时代与企业低碳营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经济带来了高增长,但同时又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负担。“生态极限”、“地球赤字”、环境污染这样一个全球性问题,这样一个涉及人与环境、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现实问题,给人类生存发出了严峻的挑战。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并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企业经营,在前述这些敏感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背后,也有着人类与之斗争的过程:知识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不断被提出并实践。如果说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战略抉择的话,那么低碳经济将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解决现实问题的又一新的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人类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把二氧化碳(CO2)排放量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乃至零排放,获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主导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在企业众多战略抉择中,企业营销战略如何适应低碳经济要求,是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应慎重考虑和实践的一个问题。低碳营销模式将是企业营销模式的新趋向,同时也是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低碳化”
如果从营销学角度来定义“低碳营销”是一个动态过程的话,那么在这过程执行之前,观念是先导,观念须先行。因此,企业提倡低碳营销,必先倡导营销理念“低碳化”。低碳发展观,就是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地发展经济,使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这是以“世界整体”为单元的发展理念。低碳营销观念,也即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是从大的营销哲学角度来谈营销理念“低碳化”,具体而言,笔者认为营销理念“低碳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低碳意识”。从我国目前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相当多的人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实际出发,政府必须承担起对全民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责任,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以提高全民的环境知识水平,增强全社会的绿色意识。
2、引导顾客低碳消费。消费者需求受到消费者行为、认知、学习、态度、文化、个人特征、生活方式、所处情景和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复杂的消费者购买“黑箱”背后企业经营,消费者购买行为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也就很正常,但营销的本质是创造需求,满足需求。消费者需求是需要引导和挖掘的,是需要创造的,在引导、挖掘和创造的过程中,企业低碳营销就是要把顾客的需求从笼统的“客户需求”中鉴别出来,着重鼓励、挖掘和满足客户的“合理需求”。顾客的“合理需求”主要就是要引导消费者可持续消费、低碳消费,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逐渐杜绝对环境产生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企业经营,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3、进行绿色宣传。“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绿色消费是绿色营销的前提,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方式,积极传播环境保护和绿色消费知识,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将眼界由自身扩展到自然生态环境及整个社会范围,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绿色,宣传“低碳”,展示安详的田园风光、美丽的自然景观,绿色的生活风情和纯净的心理感觉,激发全社会性的绿色消费欲望。营销的实质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消费者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增强了,企业倡导的“低碳”营销也才有了实质的意义。
(二)技术创新是低碳营销的基础和关键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瓶颈,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行低碳营销,生产技术创新是基础和关键,企业要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发挥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来实现低碳目标;企业要科学规划,不能依靠能源消耗来促进生产;企业要通过新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来研究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企业经营,走技术引进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推动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
(三)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企业绿色营销策略
笔者基于“低碳经济是绿色经济的具体化,低碳营销是绿色营销的可操作化”而谈如下企业营销策略。
1、绿色产品策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重视商品物质价值的传统消费观向强调以非物质为特征的绿色消费观转变,即在购物时,更加注重企业及其商品对环境保护和自身健康的有益性,在这一观念指导下,绿色产品备受青睐。绿色产品的开发策略有别于传统产品策略的内容主要包括绿色设计、绿色包装和绿色标志。
绿色设计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技术、无污染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使产品在使用消费过程中,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就要求企业在研制开发绿色产品时,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紧紧抓住绿色这个主题,用环保的观念进行设计。
绿色包装是指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明,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在包装商品的过程中,既要努力降低其包装费用,又要考虑到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研制开发出新型的绿色包装材料,如纸包装或一些与桔子皮、鸡蛋皮、香蕉皮等有类似功能的“天然包装物”仿制品,探索一条“绿色包装”的新路子,也有利于突破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包装为我国设置的技术性壁垒。
绿色标志是指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国家政府部门或某个具有权威性的认证机构确认并颁发的一种标志。这是一种印在商品或其他包装上的图形,其样式因国而异。世界上主要的环保绿色标志是德国的“绿色天使”、日本的生态标志及中国的绿色食品标志等。从各国情况来看,产品一旦被贴上“绿色产品”的标签后,身价大增且有供不应求之势,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2、绿色价格策略
绿色价格是指附加了开发绿色产品的知识、劳动和物质投入而高于传统产品价格的价格。绿色价格的制定要树立“环境有偿使用”的新观念,要合理考虑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因素。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商品的定价要以有利于增强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商品的绿色形象度为基本指导思想,主要实行新产品定价策略。在国内市场上,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则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与同类产品的比价要力求保持基本平衡。
3、绿色分销渠道
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关键。选择绿色渠道,要注意选择在消费者心中具有良好绿色信誉的中间商,以便维护绿色产品的形象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要以回归自然的装饰为标志来设立绿色产品专营机构或专柜,便于消费者识别和购买;要合理设置供应配送中心和简化供应配送系统及环节;要建立全面覆盖的销售网络,不断提高绿色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还要在选择经销商时注意该经销商所经营的非绿色商品与绿色商品的相互补充性和非排斥、非竞争性,谋求中间商对绿色产品的虔心推销。
4、绿色促销策略
促销是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有着诱导需求、创造需求的功能。绿色促销的核心是通过充分的信息传递,在谋求绿色产品与消费者绿色需求的协调中来树立企业和企业产品的绿色形象,实现绿色产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拓展。
5、绿色公关策略
绿色公关是树立企业及产品绿色形象的重要传播途径。它能帮助企业更直接、更广泛地将绿色信息传到广告无法达到的细分市场,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如20世纪80年代,麦当劳因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废弃的包装物,逐渐成为环保人士攻击的对象。在环保危机的威胁下, 90年代初麦当劳推出了“种植一棵树”的绿色公关宣传活动,并着手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减少包装;二是减少使用有损坏环境的材料;三是使用较易处置、能物化成肥料的材料,这样使环境污染物减少了60%,在社会公众面前成功地塑造了“绿色麦当劳”的新形象。
6、“绿色政府”策略
绿色营销,要靠整个社会成员的参与才行。社会大众应明白绿色营销不仅仅是企业的事。绿色营销理念的执行当中,由于政府则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对涉及到整个国家、民族发展前途和未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依靠政府力量,可以调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来解决,否则很难迅速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
7、绿色服务
在商品雷同化、同质化和品牌普及化的条件下,服务更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当然,这种服务并不是一般的笑脸相迎所能概括的,而是指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需求。现今商品多了,消费者不仅重视产品和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功能利益,更看重在购物或接受服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符合自己心理需要和情趣偏好的特定体验。在产品和服务相同的情况下,体验成为消费者购物的关键因素。
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低碳营销、绿色营销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但同时,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实现营销模式的转变还需要从大到环境经济政策小到企业营销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不断的努力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金涛.低碳经济与企业环境责任[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2]赵杨.低碳营销——低碳经济时代下的企业营销新模式[J].经济与管理,2010,(7)
[3]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5
关键词:韩国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研究
经济低碳绿色发展由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后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起来的。指的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清洁能源结构、追求绿色GDP为增长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基础上的。韩国经济针对本国的经济现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实现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韩国经济的现状
韩国是一个能源极度短缺的国家,石油、煤炭、天然气97%依靠进口的,经济结构主要依托为高耗能、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产业,在2005年瑞士达沃斯公布的146个国家环境可持续指数中排名122位,面对开发新能源、再生性能源与减排已经成为了世界趋势的情况下,低碳绿色发展成为了韩国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
(一)、能源贫匮国家
韩国是一个能源十分贫匮的国家,是世界上第二大煤炭进口国、第四大石油进口国。由于韩国不生产石油,所以韩国的石油依赖于进口,每年的进口原油资金一千亿元以上,占当年的进口使用资金总额三分之一。因此,国际能源的价格波动极大程度上影响、制约着韩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如果国际油价上调10%就会引起韩国经济增长率降低0.2%-0.7%,能源的贫匮与依赖于进口成为了影响韩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碳排放大国
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09世界能源主要统计》中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2007年,韩国的碳排放量每年以113%的速度快速地增长,到2007年的韩国室温气体排放总量(碳排放量)是4.8871亿吨,居于世界各个国家碳排放量统计中的第9位,成为了世界十大碳排放量大国之一。
(三)、制造业发达国家
韩国是一个制造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主要生产汽车、船舶、钢铁、家电等等,产品主要依托于出口,每年的出口额几乎占经济总额的50%,出口与进口的对外依存度为90%以上。韩国的制造业一方面对话是能源的依赖度高,另一方面这些工业化的生产都属于耗能高、碳排放量极大的产业,形成了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成为必由之路。
二、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策略
针对韩国能源贫匮依赖于进口、碳排放量大、制造业发达的特点,韩国实施了开发新能源、减少排放量、降低能源消耗的战略,使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展收效显著提高。
(一)、发展新能源、再生能源
韩国制定的“绿色能源”计划中指出:到2030年要把新再生能源普及率从2007年的2.1%提高至11%。因此,韩国加大了绿色技术研发的投资力度,以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LED等绿色技术为主的产业领域,加强了主力产业的绿色新技术的改进,并积极发展高端技术与再生能源型新兴绿色产业,这些集知识性、绿色性与高附加值性等特点于一身的产业将逐步取代造船、汽车等传统制造业,五年的发展就使得韩国在世界同类产品中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韩国在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核电在能源的构成中也由2007年36%的比率提高到了59%,计划到2030年新建10座140万KW级的核电站。并且,韩国为了促进国际间新能源的开发与科学技术交流,自2011年至2015年的韩国低碳绿色发展地球峰会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大会以国际低碳绿色发展领域的专业程度,成为了知名度较高的国际会议。
(二)、减少碳排放量
为了减少碳排放量,韩国在2013年5月份通过了了全国碳交易体系法案并于2015年1月正式生效。这对于韩国经济来说,既可以加快工业生产领域的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步伐,又可以使韩国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环保产业的先机并因此会长期受益。在韩国碳交易体系法95%免费分配排放指标、5%需要购买的强制措施下,为实现2020年达到成为“全球七大绿色之国”的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韩国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提升绿色国家的形象,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绿色家居、绿色交通工具与绿色产品认证,提高了全民绿色生活模式的普及率。
(三)、降低能源消耗
韩国政府在2008年开始限制政府部门等公共机构车辆出行,以减少能源消耗。这是1988年汉城(现韩国首都首尔)奥运会以来,韩国政府首次对公车出行下达限令。当天上午公布了《应对超高油价节能对策》,韩国政府决定提前启动应对高油价的第一阶段危机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从2008年6月15日起,韩国819个公共机构保有的公车将实施单双号出行制;推出公务员班车;政府建筑内的空调设定温度在夏季、冬季分别调低和调高1摄氏度;规范公共部门用电等。此外,韩国政府部门公车将逐步削减30%,到2012年,半数公车都换成了节能型氢动力车或经济型轿车。同时,韩国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说,压缩减军事训练的计划包括把每名战斗机飞行员的训练飞行时间降至132小时,飞行员训练将更多采用电脑模拟方式。韩国军方在当年4月,把飞行员的飞行时间由先前的159小时降至135小时。海军计划将训练时间减少27%,陆军将减少野外军事训练次数,同时将耗油大的重型设备使用率降至最低限度。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但可以降低能源的消耗,而且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例如:韩国政府为了将利用绿色技术的绿色IT培育成新增长动力,对9个核心课题和绿色技术开发分别投入4.2万亿韩元和9.5万亿韩元,共投入13.7万亿韩元。通过这项开发项目创造5.2万个工作机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
2009年1月李明博总统主持制定了《新增长动力前景及发展战略》,提出17项新增长动力产业,其中有6项属于绿色技术领域: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低碳能源、污水处理、发光二极管(LED)应用、绿色运输系统、高科技绿色城市。同时,韩国环境部提出了加速发展10大绿色技术:污水处理、绿色汽车、气候变化应对、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净化、生物资源利用及还原、环保、高效资源回收、温室气体替代物、生活共识环保产品。韩国经济在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下,使韩国经济的低碳绿色发发展战略成为了引导韩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魏蔚.试析韩国绿色增长战略与新能源产业发展[J].当代韩国.2012(04)
[2] 詹小洪.韩国的低碳生活[J].新民周刊.2012(13)
[3] 袁利平.韩国的低碳绿色发展战略经验介绍[J].中国科技投资.2011(07)
[4] 张东明.浅析韩国的绿色增长战略[J].当代韩国.2011(02)
[5] 单吉.韩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J].学习与探索.2010(06)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6
【关键词】低碳城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X321
基金项目:湖北省社科联“基层社科研究资助”项目(编号:Hbsskl15jz125)
1 引言
绿色、低碳发展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加快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不仅顺应了当今世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而且也是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实现与人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所需。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离不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也离不开政府的相应支持。绿色生态能源也称为清洁能源,狭义的绿色生态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生态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绿色生态能源是环境保护和良好生态系统的象征和代名词。
2 咸宁市低碳城市建设与绿色生态能源建设现状
咸宁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享有“桂花、楠竹、茶叶、苎麻、温泉之乡”之誉,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咸宁市也是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综改试验核心城市、全国低碳经济试点省湖北的首批两个低碳经济试点市之一。发展低碳经济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决策。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其本质就是在城市实行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一个良性的可持续的能源生态体系。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其能源发展方向是低碳、清洁、高效、多元、可持续的,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绿色发展之路。因此,开发并利用绿色生态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
3 影响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因素比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环境金融的影响。环境金融是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内在直接动力,包括“碳交易”市场机制的设立、机构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的环境金融创新、碳减排期货及期权市场等。碳交易就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其主要形式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国际排放交易(ETS)三种。其中CDM 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碳交易的最主要形式。利用市场机制,可有效激发节能减排者自愿采取行动,推动能源技术和低碳技术的不断进步。
二是能源规划。能源规划是绿色生态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的导向。低碳城市的能源规划目标是要实现“3D”,即使用低碳能源(Decarburization)、分散产能(Decentralization)和减少需求(Demand reduction)。这些需要通过国家和咸宁市的能源规划和立法来实现,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加大绿色生态能源的利用比率。
三是低碳技术。绿色生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技术,是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支撑体系发展的保证。比如太阳能的利用就离不开太阳能光伏电池,太阳能光伏电池又需要多晶硅的生产与提纯。这就需要光伏技术和多晶硅生产等技术。可以说,没有科学创新和技术突破,就不可能真正做到低碳发展。
四是低碳意识。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是新能源支撑体系的发展的基础。低碳意识是检验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环境保护是新时期公民意识教育尤其是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低碳城市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低碳意识,使人们对环境的保护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新能源,做到低碳排放。
4 加快咸宁市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有效措施
4.1 建立并健全相关新能源法律法规
政府能源行为在绿色生态能源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要特别加强咸宁市政府能源行为的创新,以更高效地推动咸宁绿色生态能源发展。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创新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的外部环境。通过相关立法,把绿色生态能源发展纳入法制范畴,适时出台相关政策或补偿措施,为绿色生态能源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科技投入政策等,以调动各地、各行业发展绿色生态能源、使用绿色生态能源的积极性,使能源的合理利用得到法律上具体而切实的保障,从而保证绿色生态能源的健康发展,为低碳城市建设中绿色生态能源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此外,要完善财政制度,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能源发展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建立健全绿色生态能源发展补偿机制,提高能源调控水平。
4.2 推行绿色 GDP政绩考核机制
绿色生态能源需要较大的投入和较高的科技来支撑,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为片面追求 GDP 的增长,大搞政绩工程,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重视不够。绿色GDP 的实施可以让地方政府和领导官员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和发展潜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能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低碳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4.3 倡导绿色能源消费理念
政府作为社会主体之一,不仅履行着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的职能,同时还充当着社会资源消费者的重要角色。政府本身就是能源的一大消费者,而且政府往往是生产和消费的风向标。政府采购行为的不绿色、不环保,本身就会造成对环境资源的极大破坏或浪费。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政府要加速能源消费模式的绿色生态转型,要调整能源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提高G色生态能源产品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加大绿色生态能源的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公民的生态意识,鼓励企业开发和生产绿色生态能源产品,刺激公民对绿色能源产品的消费,从而极大地促进绿色生态能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宗澄,张衍林. 发展绿色能源对农村生态文明的促进功能探讨――以大别山区湖北省罗田县为例[J]. 科技创业月刊,2014,08:156-158.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7
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产业结构优化、高级化的内涵是能源和各产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即按绿色发展要求,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按生态循环与平衡原理,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发展中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由此可见,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低碳产业作支撑。实现产业的低碳化、绿色化,是低碳经济发展中产业优化升级的题中之意。它主要包括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能效、节能降耗、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两方面的内容。依据国务院的“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江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在“十二五期间要求下降16%,加上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江西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都将日益严峻,这些都给江西产业带来低碳转型的压力和要求。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下的绿色发展,提高经济的发展效能,有效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据低碳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遵循低碳经济发展路径,推广低碳技术,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实现产业的低碳调整和升级。有鉴于此,本文基于低碳经济模式,梳理影响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因素,探讨相应的解决之道,对于推动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有利因素
(一)能源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十一五”以来,基于“缺油少煤乏气”、能源消费总量超50%外部调入、传统能源供给结构不适应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需求的现实困境,江西近些年着力于优化能源结构,在风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主要举措有: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等地区的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改善了电源结构;依靠铀矿资源和铀产品大省优势,将新能源振兴和清洁能源发展规划的重点放在核电,使江西成为国家能源规划中东中部核电站建设带的组成部分和优先发展核电的内陆省份;重视产学研机制建设,成立全国首家生物质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以技术促生产,建成日产60吨的生物柴油生产线,生产出我国第一桶车用生物柴油,实现了生物柴油和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的新突破。这些都为江西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能源条件。
(二)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进入“十一五”以来,江西研发投入和技术中心数量一直保持着平稳增加态势,研发投入从2002年的10.7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7.15亿元。在10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有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训基地。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有机硅、半导体照明材料、稀土、铜等有色和非金属材料以及太阳能多晶硅等先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十一五”时期,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3项,省级科学技术奖524项,分别比“十五”期间多11项和166项。其中,高强度船板开发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新钢在高强度船板市场上的占有率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成为世界一流造船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伴随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加速推进。典型例子是晶能光电与南昌大学合作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实现了LED原始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总之,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现的产业化成果,使得江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45.6%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创新能力增强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技术动力。
(三)生态经济成效显著为产业低碳升级奠定了生态基础依据“生态立省、绿色发展”、“建设绿色生态江西”、“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等重大发展战略,江西省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一方面,江西致力于直接减排,通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落实,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大力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不断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十一五”时期,取得了万元GDP能耗下降20.04%、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5%的成绩。在中部六省中,江西单位GDP能耗指标比较低,排名第一,2011年万元GDP能耗下降至0.651吨标准煤。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碳汇林业,致力间接减排,全面推进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了天然阔叶林禁伐、生态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推进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60.05%提高到2010年的63.1%。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更重要的是,从2009年获批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至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加速,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7627亿元,占全省的58.9%。2012年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932.38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4.9%,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生态经济区主体地位初步显现,为江西产业低碳调整奠定了生态基础。
(四)产业结构优化为产业低碳升级提供了产业基础江西产业发展在“二三一”的产业格局巩固和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低碳调整和升级的端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工业乃至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显现。2011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9%,占GDP的比重达8.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首次超过1/4,达25.4%。2012年1-11月首次突破千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27.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3.6%。二是高耗能行业增速逐步趋缓,低碳产业群成为经济助推器。以2011年1-7月为例,江西绿色食品制造业、文化及创意制造产业、生物产业实现收入分别为605.0亿元、508.69亿元、275.5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60.4%、24.1%。江西实现了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产业的快速增长。三是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江西省设施农业、生态养殖业、休闲农业等新兴农业得到快速发展,种养业发展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明显加快。四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发展,比重从2005年的53.5%上升到2010年的63.9%。
三、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原因
首先,江西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量依然偏小,经济欠发达的现状仍未改变,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国仍处于中下游水平。以2010年的数据为例,江西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分别仅占全国的2.4%、3.2%、1.5%。其次,虽然江西在推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泥、钢铁行业等高能耗、高污染、装备差的落后产能依然占到了总产能的30%左右,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根本转变。江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配套的污染治理、废物利用、清洁生产等低碳技术仍然处在较低水平。2004年,江西省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为45.69%,较1999年的全国水平低近8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25.8%,与全国近60%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显示,江西国内生产总值(GDP)质量内涵与排序位列全国倒数第10位,表明江西经济发展距离理性高效、少用资源、少牺牲环境与综合降低自然成本、生产成本、社会成本和制度成本的“品质好的GDP”还有很大差距。因此,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是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根本因素。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是产业低碳升级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江西服务业发展虽有所加快,但受原有基础较为薄弱、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以及服务业外包较少等因素影响,增速滞后,服务业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10年的32.2%下降到2011年31.1%,下降了1.1个百分点,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8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位居第25位,处于较落后水平。2012年虽然上升至34.5%,与2009年基本齐平(见表2),但产业结构总体偏重。同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强。2011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8.3%。同时,耗能较低的现代服务业和生产业发展更为滞后,服务业内部构成仍然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不足。总之,耗能低的服务业发展滞后,能耗高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过大,将直接制约江西经济绿色发展和产业低碳升级。
(三)能源利用率偏低,产品能耗高,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一方面,江西无论整体技术水平还是低碳技术水平都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沿海发达省份。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江西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主要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国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部分高耗能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2009年为例,在统计监测的55种产品单耗中,有26种产品单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47%。其中,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2%,每吨纱(线)混合数综合能耗高1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高10%。另一方面,由于政策手段单一,江西尚未建立起系统的有效的低碳化激励约束机制,节能减排工作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制约,不能综合运用行政、税收、补贴、金融等手段解决外部性、垄断和市场失灵的问题。再加上政府投入机制不稳定,金融系统对低碳技术项目支持不够,“奖励少、惩罚多”,使得低碳技术的改造和应用成本较高,不少中小企业缺乏发展低碳经济的内在动力。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就能获得超额利润,能源环境成本的约束作用弱化,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不足,导致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现象大量存在。
四、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的应有之策
低碳产业发展受到外部环境、发展阶段、能源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影响,基于江西产业低碳升级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江西产业实现低碳升级应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产业低碳调整,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基于江西经济总量偏小、粗放型增长的经济发展现实,江西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低碳化经济转型的战略重点。在建设以“六大发展区”和“工业基地”为核心的低碳工业产业群,在推进“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和“江西省十大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低碳产业体系。在推进产业低碳发展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增加水、森林和绿地等资源,提高碳汇能力,形成生态农业。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快淘汰火力发电、钢铁、水泥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落后产能和生产工艺,有效降低GDP中的碳强度,控制重化工业的比重,从而控制对能源消费总量的过度需求。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行业,加快培植新能源、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低碳工业。最后,充分利用投资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促进作用,引导资金投向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引导资金往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能源等低碳、高效产业的转移,通过设备的更新换代实现生产手段的升级,并且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投资扩张。
(二)重视低碳技术创新和低碳技术激励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产业低碳转型升级的核心和关键。目前,我国低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滞后于发达国家,缺乏核心技术的前期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差,低碳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产业低碳升级的步伐,而江西这一情况更甚。目前,江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1%左右,发明专利申请数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部省份,科研投入和创新产出水平都处于较低层次。从企业创新能力看,江西大中型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仅占到全国的1%左右,新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居中部最后一位。当前,应强调两个举措:一是重视低碳技术创新。政府应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管理咨询等方面构建有效的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推动产、学、研联合科技攻关,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江西目前已经做了一些有效的安排和工作,例如,建立江西省低碳电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二是加强低碳技术激励,鼓励企业开发低碳先进技术。政府要站在战略的高度,建立节能专项资金,对企业节能、低碳技术改造方面给予更有力的支持,鼓励节能技术、设备和工艺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同时,统筹技术研发和项目建设,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低碳技术创新及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发展低碳建筑材料、低碳运输、绿色照明技术等经济适用的低碳技术。
(三)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
目前,江西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依然超过40%,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升级改造与调整是当务之急。因此,必须依托现有低碳技术,加快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把重点放在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创新和改造上,注重引入碳捕获、碳中和等先进低碳技术,积极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政府部门应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传统高碳企业低碳化创新和改造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在技术、流程、制度等方面作出低碳创新行为,以更好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及能源利用率。政府应通过技术标准、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产品和流程标准等多种手段,鼓励企业把生态环境意识贯穿于产品和生产工艺设计中,调整产品结构,增加低碳产品的比重,引导与规范低碳产品的开发与认证,淘汰落后的高碳产品、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进而推动产业升级。我国已经出台了低碳领域相关产品和技术的扶持政策,其中包括鼓励使用获得低碳认证的家用电冰箱、家用空气调节器、平板电视等六类产品,编制了“国家优先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并正在逐步建立低碳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将低碳认证产品列入政府采购清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采购比重。因此,落实政府“低碳”采购政策,由政府购买和使用符合低碳认证标准的产品和服务,利用政府消费的推动作用,为江西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创新和改造助力。
(四)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碳汇林业
充分利用江西生态优势,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发展,并使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互促进,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种植、养殖及绿色农产品加工制造业,加大绿色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优先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通过特色农业的聚集,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低碳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的减排和碳汇能力,强化第一产业的低碳特征。同时,利用江西林业大省的优势和潜力,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多渠道增加造林和森林经营的投入,争取公共财政支持,加大植树造林的投入,进一步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碳汇造林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森林资源数量增长、质量提高、碳汇增加。确保森林抚育经营和可持续管理,强化现有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生长率和蓄积量。开展好绿色屏障建设,加强林、草业生态体系建设,保护好鄱阳湖流域及主要支流森林资源,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积极建设沿湖、沿河、沿路生态保护带。
(五)积极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低耗能、低排放的行业,具备低碳特征,要从根本上实现江西产业的低碳化升级,需要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一方面,必须注重生产业的发展。生产业以知识、技术等“软投入”为主,能源、资源消耗的“硬投入”少,对于降低工业交易成本和商务成本,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构建节约型产业模式和绿色增长方式具有重大作用。生产业是江西省服务业发展中的软肋,应充分利用江西的资源、区位和人力资源等优势,将发展重点放在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方面,促进资源集聚、产业集群、服务集成等。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文化产业、科教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公共服务业等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服务产业。另一方面,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水平。在传统服务业领域,应当通过改进管理理念和模式,加强节能、可再生能源等新技术和产品应用,加强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快提升传统服务业低碳化发展水平,促进服务业全面向低碳化方向转变。
(六)用好用足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当前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选择了低碳经济转型,纷纷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等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新一轮发展的重点,在投资、科技开发、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倾斜,形成了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我国也推出一系列规划和政策,从多方面力促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我国《“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的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发展目标。由发改委等部门研究提出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即将出台。该方案拟通过市场化机制和激励性政策来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国家拟将通过一揽子财税政策扶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城镇化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发展一系列低碳产业。此外,国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政策,研究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引导并促进绿色低碳消费。鉴于此,江西各级政府应用足用好国家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各项相关政策,加快制定与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相配套的政策,用政策来引导江西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助推经济发展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同时应配套出台鼓励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法规,采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除了上述应有对策外,通过积极培育低碳消费市场,改变公众的消费选择来引导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也可以从消费需求层面推动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为此,江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需要加强公众对健康、节能、环保、低碳的消费认知,培育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方式,使低碳消费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市场对低碳产品的消费需求,倡导绿色消费,使公众自觉践行低碳消费,使有效需求与江西产业结构的低碳调整相契合,更好地促进江西产业的低碳发展。
五、总结
江西要实现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绿色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工业比重大且工业内部主导行业以高耗能行业为主是其突出问题。高耗能行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决定经济结构,江西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以产业低碳升级为支撑和切入点,必须改善“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业链条与产业结构,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欠发达的中部省份,江西工业化起步晚,经济模式和工业体系尚未定型和成熟,产业的低碳化调整和升级具有成本低、阻力小、动作快的后发优势,只要能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已有的产业基础等现有优势条件,采取有效举措解决存在的制约因素,就能实现江西产业的低碳升级。
绿色低碳新技术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概念;困难;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缺水、缺电、缺油现象频发,我国的能源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供需不足方面,更严重的是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
1低碳经济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在当今能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保持自然环境的节能减排、低损耗、低污染,在能源利用的同时做好对环境的保护,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很多研究低碳经济的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既不会阻碍社会经济前进的脚步,又不会给自然环境造成危害和污染,相反地,低碳经济模式在起到了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优化了能源结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所提倡的发展理念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要积极地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尽到环境保护的目的,谁污染谁治理,通过制定合理的节能减排计划完成国家对能源损耗的限制性要求;另一方面要优化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新能源产业,像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等,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发展低碳经济,才能改变原有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型的发展模式,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的共同进步。
低碳经济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提高对能源的利用率,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快现有的经济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加快科技创新。低碳经济部仅仅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它对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报告中将生态文明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列入总体布局当中,突出了生态文明的重要地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在努力完成建设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今天,工业的发展不能够仅仅以效益为主要目的,更要在加快工业的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强省的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引工业建设的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制定更加合理的进行工业建设总体规划。在实现工业强省战略目标的同时,使资源、能源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建设工业战略强省目标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工业化建设的步伐,实现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而在不断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的今天,工业建设不能够以牺牲环境与资源为代价,要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走出一条工业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够更加有效的解决在工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更加高效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12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就是要对能源进行高效利用、促进新能源发展、建设绿色GDP,加快能源创新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进一步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制度建设,促进人类生产观念的进步。我国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为前提的,换来的却是较低的经济效益,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了能源的消耗,能源利用率低下,同时向大自然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低碳经济的模式为节能减排、促进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途径,。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它所代表的理念跟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概念是一样的,是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进一步阐释。
总体来看,要把握低碳经济的发展思路,必须要把握住低碳经济的三个特点:
(1)战略性。水资源短缺、全球气候变暖、天气变化反常,这些众多的问题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是长远的,低碳经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解决当下我们遇到的生态问题,更要解决长远的发展问题,低碳经济是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对当前能源利用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调整,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适应地球的生态系统而做出的战略性布局;
(2)综合性。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发展问题,更多的涉及到社会、环境、人文的综合问题。低碳经济强调经济发展与减排的结合,不单单是为了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目的是为了经济发展,通过减少能源需求和排放来促进经济发展,不是以降低生活质量和放慢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节能减排。同时低碳经济还直接影响着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问题。不同的国家社会发展程度不一样,面临的节能减排压力和发展空间也不一样,因此要在保证社会公平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公平的节能减排目标。
(3)全球性。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整个地球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所以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目标。
2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所面临的困难
21 对绿色节能技术缺少评估标准
近年来我国绿色节能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但是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对绿色节能技术的评估多通过建设过程的中的实践与探讨,没有传统的数据作为支持,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进行评估,致使一些绿色节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漏洞百出。再加上绿色节能技术研发成本较高,而相应的投资又极其匮乏,不能及时的投入设备、技术等对绿色节能技术进行优化完善,极大的限制了绿色节能技术的进步,极大的阻碍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规划。
22 政府对绿色节能技术缺乏足够的支持,投入较少
绿色节能技术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人们对于绿色节能技术和新能源认识不清,在发展过程中不被大多数的人所接受,严重阻碍了低碳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发展绿色节能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材料、新设备,而国家又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扶持,使绿色节能产业的建造成本以及购买成本极大的上升。成本的上升也极大的打击了节能技术研发者的积极性,很多企业也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投入到普通技术产业发展中来,而忽略对绿色节能产业的重视,影响着我国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
23 低碳产业的推广阻碍重重
结合我国目前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度缓慢的现实,我国要想大力推广低碳产业,必须要从国外的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低碳技术,一方面先对国外的低碳技术进行实际的利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加快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直以来,我国对国外先进技术存在重引进、轻创新的情况。很多企业为这些先进技术投入大量的资金,希望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是这些技术往往不能跟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甚至是背道而驰。到最后,既没有带动企业的发展,企业也没有培养出自主创新能力,在与其他企业的较量中失去了核心竞争力,造成了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过度依赖的局面。
3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可能途径
我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多,但是人口基数大,导致人均占有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同时由于工业生产的发展,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越来越脆弱,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力推广低碳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树立主人翁意识,节约资源,珍惜资源,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面就我国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可能途径作相关分析。
31 加强制度、法律建设,完善评估体系
政府要根据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在鼓励支持绿色节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根据制度、法律等,对节能减排进行有效的监督。制定相应的政策,明确各技术相应的标准,使绿色节能技术有据可查;完善技术评估体系,根据标准规定等及时对绿色节能技术开展有效的评估,为广大用户提供最为真实的评估数据,严格把关,推动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加强立法监管,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制度,针对一些特殊行业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执法力度,对园区管辖内的所有企业进行审查,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对恶意竞争的企业坚决进行查处,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确保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
32 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
对现存的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工业以及化工工业进行严格审查,对各企业能源以及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分析,淘汰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大技术投入,对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用技术来带动企业发展。加大对企业的监管,提高新增产业的准入门槛,对一些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及时进行严肃处理,不能因一时的利益而影响当地长远规划。加大市场竞争,通过重组或者是兼并的方式,不断整合市场资源,让小企业形成规模,增强企业总体实力,提高竞争力。
33 加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
结合各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战略规划,进行地域划分,明确各地域的发展优势,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在生产园区要建立集群发展模式,将同类产业、配套产业进行集中,建立一套完善的产业体系。针对的不同的地区进行不同的规划,在一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指导的地区,要以高新技术为指导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在注重对资源开采利用的同时,建立深加工基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以最小的环境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在生态环境比较容易遭到破坏的地方,加大对环境的保护,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保证当地生态平衡。依托各地区有利的地形条件以及自然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相应的配套产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成工业强省的战略目标。
34 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决定力量,要结合各地区的发展现状,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对新兴进产业要结合现有的产业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加大对创新性产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增强创新能力。出台一系列政策,引进一些服务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到新能源、新材料、旅游产业的建设当中来,用新兴行业来带动经济结构的转变,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35 制定长期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根据国家总体布局,制定明确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方向,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布局的划分进行指导,突出未来工作的重点以及难点,对重点以及难点制定专门的规划方案,制定出建设各阶段的目标责任,促进各地经济的发展。同时,政府加强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对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等,以实际行动支持绿色节能技术的发展。对于研究出绿色节能新技术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适当的奖励;购买绿色节能产品的消费者提供补贴或者是贷款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人们购买的积极性,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我国要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积极吸收他们在绿色节能新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丰富和完善。
36 与国际接轨,共同合作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也有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促发展、共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要在保障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机制的前提的下,实现技术的转让、推广和创新,通过参与制定碳排放标准,我国应制定强制化的节能减排标杆,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节能技术,积极开发新能源,加快技术创新,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共同合作,使我国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设施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提高低碳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在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确保我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必须要加大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并改造传统行业,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大技术投入,进行自然资源、企业重组,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为支柱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以新兴产业为中心,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制定长期经济发展规划,为发展方向以及道路做出指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有效保证企业的发展,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支持下来完成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2] 王贵臣试析低碳经济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中国市场2010(7)
[3]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4]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10(1)
[5] 吴晓青关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若干建议[J]环境保护2010(11)
[6] 余丽生,冯健,陈优芳,虞斌基于国际比较视角透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取向[J]地方财政研究2010(06)
[7] 李丽平,任勇,田春秀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8(06)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141.html绿色低碳新技术范文8篇
相关文章:
教研活动校长致欢迎词12-23
小区雨雪天气物业的应急预案11-09
中秋牛奶广告语09-21
大学生爱情观调查报告08-17
每日一签早安问候语68条11-26
员工离职道别感言11-24
简短的唯美的情感语录45条09-13
2024年教导处工作总结简短(19篇)09-19
艺术团工作总结08-30
大学逃课的检讨书12-09
失败者广播稿08-02
英文的邀请函07-17
《狼和小羊》改写作文01-07
初一动物的作文12-23
从此,我不再悲伤初三作文12-20
小猴子下山续写08-31
四川农业大学 成教 有哪些专业10-12
单招能考河北医科大学吗08-27
幼儿园美术欣赏教案09-10
小学五年级学生期末评语(优秀6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