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考核内容篇1
目的:为了贯彻的实施,,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使培训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从事药品生产员工达到上岗要求,保证产品质量。
范围:公司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质量管理人员、检验人员以及和维修、清洁、储运、服务等与生产活动和质量管理有关的人员,新员工或调入新岗位的人员。
内容:
培训目标:建立起完善的工作秩序,使生产各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运转,使每一位员工胜其职、负其责,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生产中出现混淆污染和差错,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培训内容:
以的基本内容为主
同时根据不同对象进行药品管理法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要进行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对洁净区无菌生产区的人员要进行无菌和净化要求的重点培训
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人员要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具有识别药材真伪的能力
培训方式:分为脱产集中培训、业余自学、现场培训、公司外培训、公司内培训等多种方式。
培训、考核的实施程序:
制订年度培训计划:人力资源部根据总的培训目标,结合每年的生产任务情况和实际需要,并征求各车间意见后,制订员工培训年度计划,经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后执行。
普及教育:年度培训计划中,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分为普及教育和深化教育。普及教育的对象为全体员工,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内容为基本知识,形式为在自学的基础上,集中脱产授课。本阶段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考核。第二阶段的内容为与本岗位操作有关的质量法规质量管理基本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岗位技能和操作卫生规范等相关内容使员工能够按质量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标准化规范化地做好本岗位工作培训由各部门自行组织,考核由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实施。以上两个阶段的考核结果均记录在个人培训记录中。
深化教育:深化教育的对象为企业负责人和各部门中级以上管理人员。内容为对实施的深入学习,着重加强对质量管理意识的培训。可以由个人或部门提出,自行安排,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也可由人力资源部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相关人员外出学习或外请专家授课。阶段培训结束后,参加人员对学习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归入个人培训记录。
新入厂员工上岗前培训:先进行普及教育的第一阶段,由人力资源部下发相关资料,由其自学;再进行第二阶段培训根据其工作岗位的不同,由车间对其进行岗位培训。普及教育结束后,人力资源部组织对其考核。
对调入新岗位的员工:除进行基础知识的培训外,由新岗位车间主任对其进行岗位职责说明和相关的操作规程的培训,并对其考核,将培训、考核结果上报人力资源部,并签署是否留用意见,由人力资源部经理批准上岗。
增加新品种的培训:工厂新品种在正式生产前,均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其主要内容为与新品种相关的技术知识,岗位操作规程等,由企业文化部统一安排培训时间,具体内容由产品开发部制订,培训方式为各车间相对集中和全公司集中相结合,培训结束后,由车间主任对本车间组织考核,报企业文化部备案。待全体员工均通过考核,才可正式生产。
继续培训:如有新的药品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新的操作规程等要及时对有关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巩固原来的培训内容
考核结果的评估和颁发上岗证:
颁发上岗证的前提条件:必须进行每年一度的体检,符合“人员健康查体管理规程”中要求的上岗健康状况。人力资源部对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合格者才能上岗
新入公司的员工:人力资源部对新入公司员工的培训考核结果进行评估,如合格,则建议核发上岗证,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如不合格,则建议不聘用该员工。
对在岗员工:人力资源部每年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考核,并对上岗证进行年审,加盖年审章。如考核不合格,则暂时收回上岗证,待补考合格后再发放。
对在岗员工更换岗位:需要对其进行新岗位的培训并重新发上岗证,同时将原上岗证收回作废。
上岗证的管理:对考核合格的员工所发放的上岗证,均有不同编号,在人力资源部备案。丢失上岗证,需向人力资源部书面申请补发,批准后补发,给与新编号,同时原编号作废。如员工调离本公司则将上岗证收回,同时作废。
上岗证签发部门:由主管或质量部经理签发上岗证。
各级人员的培训和上岗要求:
企业负责人: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确立高度的质量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实施的有关知识、方法和评价的基本准则。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各部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实施的意义和内容,把要求的本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贯彻到工作中,并且具备所要求的素质以胜任其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人员:掌握对质量管理部门人员要求的容,确立明确的质量意识,并且能够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质量意识贯穿于产、供、销全过程。
具体从事生产和检验人员:掌握的总体要求,掌握要求的本岗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其执行。
生产辅助部门人员:建立起明确的质量意识,明确对本岗位工作职责的要求并严格照章执行意识到本职工作和生产部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
培训档案的管理
公司要把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工作制度化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关文件收集归档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公司要设立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将员工每次培训的情况纪录在案以便日后对员工的考察
归入培训档案的内容:
公司培训档案:年度培训计划、培训讲义、各车间培训考核登记表、年度培训考核总结。
个人培训档案:个人培训记录、个人培训考核试卷、考核结果及培训评价。
归档程序:每个培训阶段完成后,主办人应在一周内将要求归档的培训内容整理归档,培训管理部门以年度为单位将全公司资料整理编码成册,个人资料也以年度为单位归档保存。
对培训教员的选择和评估
公司人员:根据要求的各项培训内容,人力资源部从公司选出相关专业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成立培训小组,对其先进行培训,然后使其承担部分培训任务,包括撰写讲义、授课,年终人力资源部对培训教员进行考核和评估,确定其是否有能力成达此项任务,考核结果也记入个人培训档案。
培训考核内容篇2
1.教育培训的概念。教育培训这一名词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有时以“教育和培训”的组合词出现。它实际涵盖了两层含义,一是“教育”、二是“培训”,教育通常是指学历教育和日常的思想教育,培训一般是指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等。所以“教育培训”一词的对象是成人,具体到各行业、各部门就是针对各行业及各部门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各行业及各部门从业人员的从业水平;由于教育培训涵盖的内容较多,所以“教育培训”的内容是丰富的,“教育培训”的方法是多样的。在“教育培训”一词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教育培训”的主体,即我们通常说的管理主体———谁来管?也就是谁对教育培训负责?理论上来讲,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对此管理负主要责任或负主要义务的管理者。对于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来说,谁用人谁负责,所以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主体应该是企业,“企业自主培训”就是基于这个观点。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情况下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是被动的,教育培训的大部分内容不是企业主动来做,可实际上一遇到用人失策而造成的事故,责任肯定是由企业来承担的。教育培训众多问题的出现,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构成教育培训四个要素上出现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分析教育培训众多问题时,能够紧紧围绕构成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就不难发现教育培训中的问题所在。
2.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是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就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而言,它的两大特点是“安全”和“建筑”,即它涉及到建筑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管理问题。所以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共性,即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3.考核的概念。考核是教育培训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种手段或措施,它是促进教育培训水平不断提高和检验培训对象培训成绩或能力的重要管理内容,也应具有教育培训的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
二、考核责任主体与培训主体分析
1.考核责任主体的界定。由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安全”和“建筑”两大特点,人们往往忽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应具备的四个要素。例如,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的理解产生了歧义,认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主体是政府。实际上,根据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对象的不同,其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不同的。若对受政府委托履行对建筑安全监管职责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是政府;若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的责任主体就应该是企业。
2.考核责任主体分析。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责任主体是企业,可能有相当一部分人持不同意见,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有关法规规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授予了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管理职责。殊不知,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只是安全生产准入制度的一个手段,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核的具体内容都是由企业来提供的,所以企业承担了具体实施安全生产考核的责任。我们不能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而轻视了企业在安全生产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此外,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颁发安全生产监督考核合格证书的责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的重要事项通过企业法人或市场机制等能够予以规范的,可以不设行政许可。在我国开展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新形势下,完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创新企业体制,也必将触及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体制。
3.教育培训责任主体分析。必须指出的是,除了以上讨论的考核职责外,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主体完全应该是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中“考培分开”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一贯的要求,例如:在安全生产法中,国家强调的是企业对教育培训负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在行政许可法中,国家严厉禁止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参与培训活动———行政机关或者行业组织不得组织强制性的资格考试前的考前培训,不得指定教材或者其他助考材料(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四条)查阅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有关建筑安全管理的正式文件,几乎没有关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实施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要求。目前有关建设行政部门或者有关行业机构组织的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三、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初探
综上所述,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的作用。由于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的部分安全生产考核关系到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原因,暂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实施准入性的考核,但不能忽视企业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即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职责应该是企业,企业是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的主体。而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职责,应全部由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承担,即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的责任主体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为了更加理解考核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中有着特殊作用,笔者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安全管理中应该清晰地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加以区别,两者在一起讨论时应该统一称之为“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而不能用“建筑安全教育培训考核”来代替。为此,笔者试着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如下:所谓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遵循教育培训规律、满足教育培训特征(如教育培训四要素———即“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而开展的安全技能培训、安全岗位培训和安全继续教育及日常的安全意识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其中考核是对教育培训的效果考察、认定或评判的一个重要手段或措施,既可单独实施又可与教育培训一并实施。
四、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分析判断的方法
围绕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客观上形成相应的管理机制,判断管理机制的绩效或优劣,应该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定义为基准,否则将失去判断的主线。我们不妨以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的定义来分析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如分析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可以先从是否能够达到建筑安全教育培训目的为基准来判断。例如,建筑企业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培训后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建筑企业专职安全员的对象是什么,是岗前培训还是能力提高培训,教育培训对象是否属于教育培训主体管辖的范围;根据建筑企业专职安全员安全管理知识培训的目的、对象的要求,培训内容究竟是哪些、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这就要求检查是否有符合实际的培训大纲和培训教材;根据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企业在专职安全员培训中是如何履行职责的,有没有履行职责等等。又例如,在建筑企业专职安全员的安全生产考核中,考核的相关责任人、考核机构是否履行了职责,考核的结果是否满足了考核的预期目的,即取得考核合格的人员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和条件。为了清楚地分析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我们可以用评价表格的形式进行分析。笔者作如下表格设定:分析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时应当分别将“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和“建筑安全教育考核”分成两大块进行评价。每一大块均应从是否满足四个要素———“目的”、“对象”、“主体”和“内容和方法”入手。由于“建筑安全教育培训”和“建筑安全教育考核”的重要性,建议将这两大项设置为保证项目,必须符合基本要求。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实际运行状况也应是重要的评判依据,建议以实际成效和其他的形势进行收集资料、信息加以判断。根据以上分析方法,形成了十个部分的评价内容,如表1所示。以上表格中没有设定满分值,所有分数值暂以100分设定。如果我们设定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优良的为90分以上,其中把每一个评价单元都设置为10分,要求保证项目每个单元中不清楚的扣2分,不符合的扣5~10分,且保证项目必须达到70分的,可试着分析我们现有的考核机制处于什么样的水平。以上是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分析的初探,其定义和判断分析方法只是笔者个人的初步设想。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理论上和方法上对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进行探讨,如能以此篇文章给大家一定的启示,深感欣慰。文章中的不到之处允许讨论,并欢迎批评指正。
培训考核内容篇3
Abstract: Pre-job training for college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part for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group, which benefits for changing roles and raising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new teacher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n pre-job training for college teachers and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对策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pre-job train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246-02
0引言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为了使新教师适应新环境,了解学校,融入学校,尽快完成身份的转换,顺利地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所进行的入职前培训,是新教师申请认定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职称评定和晋升的必备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存在着种种问题。
1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理论化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主要以课堂培训为主,集中式的授课方式,使得新教师无法得到具体的、一对一的实践指导;虽然课堂上也有互动,但教师讲授还是占了主要部分,还是不利于青年教师得到有效的学习并影响其创造能力的发挥。在实际的内容培训中,主要是理论的讲授,虽然添加了校本培训和教育技术的培训,但《高等教育学》、《高等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和《高等教育法规》四门基础理论课的培训依然占据了80%的培训时间,在实践上这四门课程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高校新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且教学内容太过理论化,缺少教学方法以及技能等实践能力方法的学习。
1.2 新教师思想认识不足,培训针对性不强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引进的新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高,有的新教师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不进行岗前培训也能胜任教学工作,更有人认为参加岗前培训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顺利申请到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为以后的职称评定和晋升做准备,思想上功利性太强。很多高校都在暑假期间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岗前培训,时间紧,大班授课,未能根据学科特点和新教师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班培训,课堂讲授内容没有实践支持,造成了青年教师对岗前培训的抵触情绪,影响培训的顺利进行。
1.3 组织管理欠缺,未能形成长效机制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年都会进行,所涉及的部门多,层次复杂。很多高校布置岗前培训工作只是被动地根据当地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执行,在校内没有形成根据自身状况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对岗前培训的目标、内容、培训形式、考核方式界定模糊,同时,学校各部门之间对岗前培训的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容易造成工作相互推诿,使岗前培训的组织管理混乱,实效性不强。
1.4 考核形式单一,机制不够完善多年来,岗前培训的考核内容就是四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进行开卷考试,考试内容多涉及理论知识,与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结合度不够,这种以纯粹的理论考试成绩衡量新教师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能力的考核方式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对岗前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很大的负效应。而新教师面临的是走上讲台,过教学关的任务,因此教育教学能力的测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针对新教师的考核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不能仅凭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就认为其具备走上讲台的资格。目前,岗前培训缺乏一个既能反映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又能衡量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具可操作性的考核机制。
2加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对策
2.1 根据学科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由于扩招原因,每年引进的教师数量也不断增加,新教师的学科分布广,每人的培训需求也不尽相同,培训内容需要调整,减少一些纯理论的内容而适当增加实践内容。同时培训的时间比较紧,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在暑期集中进行基础理论培训,分学科和分班进行观摩课,在新教师入学半年内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校本教育、教育技术培训等专题讲座,增加新教师选择的灵活性及自学的主动性。
2.2 加强学校各相关部门的协调,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各高校尚未建立比较健全的岗前培训体系,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使得整个培训的过程管理显得较为薄弱,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学校应制定岗前培训实施制度,规定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使岗前培训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各部门各负其责,及时反馈培训信息,及时调整不适合的环节,并做好登记备案工作,为相关部门以后的各项工作提供支撑材料。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岗前培训工作,将培训效果作为部门年终考核和工作人员个人考核结果的指标,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2.3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传帮带作用为了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充分发掘现有的教学、科研优势,使广大青年教师尽快适应高校教师岗位,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全面提高教学技能和业务水平,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新教师入校开始,学校应该为新教师配备副教授以上职称,有丰富教学经验、良好的教学效果;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较深的指导教师,指导新教师撰写讲课提纲和教案,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熟悉并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范;结合授课的内容和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技术,引导其进行教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并吸纳其加入教学团队,同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使之能够在短期内加入学科梯队,独立完成科研项目。
2.4 完善岗前培训考核机制,分层次全方位进行考核岗前培训作为高校师资培训的主要部分,不仅仅是考核新教师对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也是用来衡量新教师是否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否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培训,涉及面广,因此,以培训后的一次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取得岗前培训合格证依据的考核机制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一方面要把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和教育技术考核纳入到岗前培训的考核体系当中,构建一种既重视理论水平,又注重实践和运用能力的考核机制。另一方面,由地方主管部门,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和学校二级院系分层次对不同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根据可操作性,由地方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基础理论考试,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教育技术、校本教育进行统一测试,学校二级院系组织相同学科的专家和督导团去听课,考核新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考察他们是否过教学关。最后汇总各层次的考核结果,统一作为定级和晋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赖力静.论我国高校岗前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李瑛.普通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的问题与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
[3]郭礼智,邓俊超.我国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2).
培训考核内容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实施专业理论与综合技能的系统化培训,更新医疗服务观念,解决医疗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学习、研究新技术、新项目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职工参与各级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培养职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全面提高医院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训原则
紧密结合医院发展规划,突出专业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医院发展需求和业务需要;按需施教,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做到层次清晰;实事求是,精心组织,注重实效,不断完善,确保质量。
三、培训组织机构与职责
按照职责明确、上下贯通的原则,根据医院的特点,职工培训工作采用三级网络管理模式。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各科室培训小组。各级培训组织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职能科室负责人
主要职责:全面指导和监督培训工作的开展。包括审定培训计划、指导培训工作、审核考核结果。
下设办公室
主任:
副主任: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各项培训工作的开展,督促检查培训计划执行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别进行分类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拟定相关培训的具体管理措施、考核办法,以及年度培训计划。由考核培训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全院培训的日常管理工作和各职能部门培训情况汇总、整理、分析、运用。
主要工作任务:
1、统筹安排全院培训计划;
2、负责全院培训工作的日常管理;
3、负责指导、监督各培训工作小组完
成培训计划;
4、组织对培训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5、负责培训资料归档管理和结果运用。
(二)工作小组
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拟定相关培训的具体管理措施、考核办法以及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并负责各类培训对象、师资、项目、内容、时间的拟定和培训的过程组织。
工作职责:
(1)制定临床医师、医技人员、护理人员、职工年度培训计划;
(2)制订相关培训管理措施和具体考核办法;
(3)负责指导、监督科室培训小组完成培训计划;
(4)负责相关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
(5)负责培训项目、内容、时间的拟定和培训师资、培训对象的组织;
(6)拟定相关培训费用的预算。
(三)培训小组
由各科主任、护士长组成,主要根据培训计划开展小组工作,并按要求负责本科室职工的培训工作,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四、培训内容
根据培训原则,针对不同人员,有计划的开展以专业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人文理念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工作。具体培训内容由各相关职能科室制定。
五、时间安排与方法
(一)时间安排
按各科室制定的周、月、年度培训计划实施。
(二)具体方法
1、科内培训:
(1)各科室根据上级或医院要求以及本科室业务需要,制定本科室月度、季度或年度培训计划,报职能科室和考核培训办公室备案;
(2)按计划组织培训,对培训的过程进行规范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培训内容、培训效果与结果等);
(3)将培训情况整理汇总后,及时上报其所属职能科室;
(4)各职能科室按时对所辖科室的培训情况进行指导与管理,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目标考核内容;
(5)考核培训办公室定期对全院的科内培训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
2、院内培训
(1)由各职能科室根据上级要求和医院实际以及科室业务需求,制定培训计划;
(2)培训计划由各分管领导审核后交考核培训办公室备案;
(3)考核培训办公室统一安排培训场地和时间,做到统筹安排,合理实施;
(4)各职能科室根据各自培训计划,拟定考核标准和培训内容、人员、时间等,并就培训场地、时间、培训费用等与办公室 、财务处、考核培训办公室沟通,各司其职;
(5)各职能科室将培训内容、相关课件、题库和参考答案交考核培训办公室;考核培训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出卷、阅卷,并对考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反馈各职能科室。
(6)、考核培训办公室根据医院考核细则拟定奖惩措施,交财务科落实。
六、实施原则
(一)统筹安排。为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和配置,以注重实效为原则,由考核培训办公室统筹安排培训的管理工作,协调各职能科室的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以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分级责任。根据各自的职责,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保证培训的正常实施与反馈渠道的畅通,及时处理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和遇到的新情况,不断总结,持续改进,逐步完善培训细则,使之成为我院各项工作更有效、更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注重实效。结合不同岗位和不同层次,分类培训,做到层次清晰;实事求是,便于执行,利于提高,以实际工作为基础,以提高我院的整体素质为契入点和着眼点,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走过场,以提高医院整体技术水平及职工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为目的。
七、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要充分认识医院实施统一培训的重要意义,结合科室现有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培训管理工作,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取得预期效果。
(二)认真组织实施。要建立常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反馈各种情况,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加强监督检查。由各职能科室按月、季度、年度等不同的培训周期对各业务科室的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报考核培训办公室。考核培训办公室在协调全院培训工作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参与、检查,对实施培训工作不力的科室提出批评意见和整改措施,同时取消科室年终评优评先资格;对实施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的科室,给予全院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培训考核内容篇5
(一)明确培训职责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培训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对教育培训项目的管理,按照“三统三分”原则,制订培训规划,落实培训任务,将培训工作列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及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局机关各科室要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培训项目方案进行论证,落实培训经费;各承办单位要做好培训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各县(、区)卫生局要认真组织学员参加教育培训,督促有关单位选派好相关卫生人员参加培训,确保学员参加培训学习的时间。
(二)实施培训项目
局机关各科室要全面负责培训项目的实施工作,在培训前将培训项目方案报局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包括确定培训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师资、选择培训教材、保证培训场地和教学设备、保证培训经费专款专用,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三)组织考试考核
根据“逢培必考”的原则,每个培训项目结束后,培训项目承办单位要根据培训内容和要求对学员进行理论考试或技能操作考核,并登记学员的考试或考核结果,要将考试或考核结果向学员所在单位进行反馈。
(四)做好资料备案
承办单位要收集好培训有关资料,包括教学培训计划、教材讲义和多媒体资料、培训相关规章制度、教师名单及讲授内容、学员名单及考勤记录、学员调查表及考试试卷等,上述资料要统一归档备查。
每期培训班结束后,承办单位要及时将培训安排表、教师名单和教材讲义、考试试题、《卫生人员教育培训项目执行情况报表》、《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学员考核情况登记表》(附表2)、经费使用情况和培训工作总结等有关资料在培训结束一周内报送局有关科室,经科室审核后送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五)发放培训证书
卫生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纳入继续医学教育和相关岗位培训管理,按照《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和《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和学分标准》,通过考试或考核的学员,统一颁发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岗位培训证或培训证书,并授予相应(省、、县级)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二、强化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质量
(一)加强培训过程监管
局机关各科室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培训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即对培训计划的实施、培训师资的建设,培训教材的编制,培训场地的选择等进行全面监督管理,保证培训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二)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
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不定期对教育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抽查,从培训项目的实施情况、教学组织管理和培训考试考核等方面进行现场监督检查,确保培训质量。
三、加强考核评估,注重培训效果
(一)培训工作考核评估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对培训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评估,落实考核评估经费。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所有培训项目进行考核评估,从培训组织管理情况、培训实施情况和培训效果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二)考核评估结果通报
每个教育培训项目的考核评估情况将予以通报,对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
四、其他事宜
培训考核内容篇6
1、提高员工HSE培训质量的必要性
当前地震勘探项目员工的岗前HSE培训工作较以前有很大提升,但从近几年HSE检查和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看,部分地震勘探项目的HSE培训工作仍然存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过程不扎实、流于形式的现象,既浪费了单位的培训投入,员工在培训后却并未掌握风险防范能力,更影响到了员工对地震队各项工作的认同感。这其中固然有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人员变化频繁等客观原因,但也有培训单位计划不合理、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方式不科学等因素。因此很有必要找出当前HSE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地震队员工培训的特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HSE培训质量。
2、当前HSE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HSE培训工作重视不足,口头支持多,资源支持少,“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体现在给予的培训时间不充裕、属地主管亲自进行HSE授课时准备不充分、工学有冲突时中止培训、对考核结果不关注等方面。
二是培训策划不足。没有认真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机械的按照培训矩阵制定培训内容,造成“上大课”、“重复上一年级”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培训效果。
三是培训方式单一,过多的采取一人授课众人听课的培训方式,互动不足、受训人员参与不够。分班组培训时,有些单位没有落到实处。
四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足。虽然经过多次“队领导上讲台、班组长上讲台”培训,但仍有部分队领导和班组长的培训技巧、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要求距离较大。且由于缺少激励机制,培训师资队伍主动提升培训技能的积极性不高。
五是对考核和总结工作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试卷内容与岗位要求结合性不够;实际考核没有覆盖所有班组;考试不严格现象普遍;总结评价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指导补充培训,造成培训工作“虎头蛇尾”。
3、地震队员工学习的特点
应当将参与地震勘探项目施工的临时工和分包商员工作为项目岗前HSE培训的重点人员,这些人是项目施工操作主体,他们能否掌握安全生产技能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安全生产,同时这些员工具有以下特点:
3.1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由于野外施工作业的流动性、长期性和艰苦性,临时工一般为农民工。他们知识水平普遍较低,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3.2 对地震岗位的安全知识了解不足
外雇临时工首先注重的是怎样适应自己的基本工作,而忽略安全意识的自我培养和HSE知识的学习,对地震岗位工作规范、流程、危险点源等不熟知,工作中一旦遇到突发性事故,就不知如何应急处理。有些工作经验的临时工则对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认为每次讲的都一样,没有新意,存在麻痹心理。
3.3 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发生违章行为
季节工和分包商员工由于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岗位技能不足,忽视安全蛮干、盲干的现象就很难避免,致使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3.4学习时具有成年人学习的一般特点
成人由于人生经验丰富,思想比较复杂,学习时具有想学才能学、只愿学有用的东西、在学习中喜欢运用过去的经验、喜欢在做中学、学习时喜欢被尊重等特点,需要在培训时加以重视。
4、提高HSE培训质量的有效做法
4.1 将HSE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开展HSE培训工作之初,应由勘探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主持,按照HSE培训管理规章制度要求,明确了各班组的培训职责、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标准等,做到了目标定位明确,实施有可操作性,使HSE培训工作规范开展。
4.2 做好培训策划工作
制订培训计划前,应认真了解受培训员工的背景和总体培训需求,编制合理的培训内容和计划。队领导要对培训计划高度重视,没有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改变。并要督促属地人员主动落实培训计划和要求。
4.3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选拔培训师是做好培训工作的重要任务,地震队可通过班组推荐或自荐的方式竞聘,来源为资深员工、技能专家、技术能手和技术带头人等,特别应该将属地主管发展成合格培训师,因为这些人与勘探项目员工接触最多,交流最多;进行医疗、登山等专业培训时可外聘培训师,便于取长补短。
培训师的综合素质要能满足培训要求,爱岗敬业、业务素质好,熟悉安全法规、安全管理知识、有安全技术专业技能和安全管理实践工作经验;要表达能力好,能将深奥的理论用简单的道理说明,能以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培训对象的注意力;能自如地回答培训对象提出的问题,掌控培训过程。
对培训师要加强管理,以文件形式明确培训师的直线责任和待遇,建立培训师能力管理档案。工作中要做好培训师分级和考核工作,定期对培训师的培训效果、学员收益等进行评估。
4.4针对培训内容,做好规范的培训课件
规范的培训教材是保证高质量培训效果的基础,培训教材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一是做好课程设计,要根据学员特点和拟定的培训内容,理清逻辑关系,列出课程提纲。二是培训内容要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有关安全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避免出现错误内容,一般勘探项目岗前HSE培训的内容应包括岗位常识、法律法规、岗位风险、操作规程、应急要求、典型事故案例等,培训内容各部分之间应是一个连续与递进的关系,最好使员工心理上自然从一部分内容过度到下一部分内容。应将操作规程要求作为培训教材和培训过程的重点,因为这是其他几部分的内容要求的输出,学员理解和掌握了操作规程,培训的目的就达到了。三是课件要美观,做到所讲内容易懂、规范、明了,图文并茂,多用图片和动画、影响资料,少用大段文字,使学员感到新鲜、好奇、爱看、直观、受益。
4.5丰富培训手段、让员工参与到培训之中
培训时要根据地震队员工的特点和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做到通俗易懂和联系实际,增强培训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因人施教,增强互动,对员工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和激励。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观察学员情况,多采用互动式教学,引导学习主动学习,激活学员旧知来学习新知识。
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要多采用属地主管理培训为主,专业人员辅助培训为附的讲课方法,理论讲解可将JSA实践作为班组HSE培训的重要内容,对PPE使用、应急设备使用、CPR学习等内容,应尽量使用道具进行体验式教学,体验越深效果越好。涉爆人员、特殊工种的培训除提供培训资料外,还可采用“师带徒”、“单兵教练”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操作岗位的安全培训必须进行岗位实际操作培训,在涉爆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际操作中,采用操作和唱规程要求相结合的方式往往效果较好,这种方式要求受培训员工边实际操作,边大声说出每个步骤的要求,作为培训师要做好观察、示范、纠正、肯定、奖励等工作。实际操作进行一定程度、学员掌握基本要求后,往往会感觉不错,有些轻飘飘了,这时要采用实情表演式培训方式加深学员印象,最好组织班组所有学员围观,模拟实情,一人或一组人员进行操作,之后围观者对操作者的表现挑毛病,便于操作人员相互发现不足,提高对操作规程的理解。
4.6 采用理论、实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地震队岗前HSE考核的形式一般可用以下方式:书面形式开卷,适宜普及性培训的考核,可针对一般性操作员工,试卷应以选择、判断为主,尽量少出问答题,深度不宜太大;书面形式闭卷,适宜对专业性较强的人员的考核。试卷应重点考核操作关键要点,题量不宜太多,侧重现场技能考核;现场技能考核以现场操作为主,然后参照相关标准,编制出考核表,对操作的结果进行衡量,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考核要严格把关,不合格者坚决不能上岗。要将考核结果及时公开,对优秀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合格者进行再次培训。
4.7及时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持续改进培训质量
地震勘探项目员工HSE培训效果评价主要有以下内容:培训态度、考试或考核成绩、培训后意识转变情况、业务知识、技能及管理能力提高情况等。评估方式主要有:自我评价,员工对所学课程内容、收获和工作指导性的总结和评估。上级评价,上级主管对员工培训表现及效果的综合考核评价。跟进评价,员工上级主管根据其培训后一定时期的工作表现和业绩,对培训效果的最终评估。同时要对培训师授课水平及时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双层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障培训工作的良好循环。
进行培训效果评价时,如果发现在考核中出现共性的错误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培训组织或培训效果还有不足,应当找出原因进行改进。同时要对员工进行再次培训与强调,使员工能够理解掌握正确的操作要求。
培训考核内容篇7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医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学生毕业后尚须经过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住院医师[1]。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是医学专业学生完成本科及以上阶段的教育后以发展各种能力为目标的毕业后教育阶段[2]。近年来我院充分依托天津地区以及军队系统雄厚的医疗卫生资源,基本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当前医学发展需要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现报道如下:
1把临床工作作为规范化培训管理的出发点
刚毕业的医学专业本科生过去五年时间学习了较为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但缺乏对医院工作环境与临床操作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医院为其提供必要的以培养临床工作能力为主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管理。
1.1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管理制度
医务处科训部门根据卫生部《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的规定要求,制定出我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规定》,并负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指导、协调、检查、考核工作。把对于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在全院范围内深入开展。
1.2提出规范化培训管理方案
住院医师培训分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理论培训和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培训实行通科轮转的方法。本科毕业的住院医师,从开始临床工作的第一年进入规范化培训;考取博士、硕士研究生之前已经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内容的,毕业后不再安排轮转,但应住院总一年;已经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住院医师均应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临床技能考核;新调入的住院医师,仍需参加第一阶段的理论考核,成绩合格方可参加第二阶段考核。考核成绩作为晋升中级职称、执业医师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1.3课程设置
以临床“三基”为基础,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电子病历的书写;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医疗环境,重点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和医疗法规等内容的培训。
2提高重点科室在培训工作中的主导地位
住院医师的成长,需要一个能够使之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变为临床实践能力的环境。所谓重点科室,就是学科建设水平高且病员收容率高的科室。学术水平高,师资力量雄厚,通过学习可使住院医师汲取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前沿的学术知识。尽管要求住院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科轮转,但科训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可适当增加重点科室学习实践的权重。
2.1确定带教医师指导住院医师培训工作
我院许多专家都是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导师带教的最大优势在于既巩固了住院医师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其科研素质、带动其逐步形成科研思维的方式,为今后开展工作准备条件。我院明确规定了带教的任职资格,即须由具备良好医德医风的中高级职称的医师担任;带教要认真贯彻落实医院的培训计划,如:每日至少完成一次教学查房,辅导病历书写、开据各类检验检查单、治疗及手术操作等。营造轻松、互动的学习氛围。
带教医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医术水平,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相关科室制定出完善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过程中的责任与权限,协助科训部门督促住院医师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工作。通过参加学术活动、开展技能比武等形式,树立住院医师爱岗敬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切实发挥科室为住院医师提供的发展平台作用,为住院医师独立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3制定完善的住院医师考核制度
3.1考核的组织形式与实施方法
医院内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阶段的考核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各阶段考试包含专业理论考试(包括卫生法规的考核)、外语考试、病历分析、手术或专科诊疗操作,共四个模块,重点进行后两部分的考核,均采取单项百分制记分,60分为及格线,全部及格方为合格。
3.2考核内容
病例分析:住院医师所在科室随机选择门诊或住院病例一份。门诊考核包括:问诊、查体、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及病历书写等内容;住院病例要求住院医师进行病例(或阅片)分析,包括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依据、治疗方案等,并提出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预后的判断。考核小组就该病例进行相应提问,重点考核住院医师的基本理论知识。
外语考试以笔试为主;手术或专科诊疗技术操作:手术科室的医师参加1例大纲中规定的应掌握的手术,非手术科室的医师完成1项应掌握的诊疗技术操作(如腰穿、胸穿、腹穿、骨穿、阅片、临床检验操作或专科检查操作中的某一项。)重点考察其操作中的规范性。
3.3时间安排
分为轮转考核和结业考核两种类型。考核形式分为笔试和操作考试两种。轮转考核:在每结束一个科室的轮转时进行,以考核相关专业知识点为目的。结业考核:是临床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结束时进行的综合能力考核,内容覆盖所有轮转科室涉及的知识点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考试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训,不合格者参加补考。
4住院医师培训管理的质量控制
教学质量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的灵魂,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是教学质量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3]。通过考核能够比较直观的了解住院医师对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住院医师全面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同时为竞争、选拔人才和骨干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5关于住院医师培训管理方式的讨论
过去,在我院住院医师培训过程中,个别科室存在管理松懈、带教医师水平良莠不齐、参加培训的医师缺乏主动学习能力等现象,导致住院医师水平不高、必须经历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独立开展工作,今后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5.1加强对轮转人员的宏观管理
加强宏观管理,就是要加强对轮转工作的统一规划,防止各种原因造成的管理无序现象。总结以往经验,务必做到轮转科室和人员调配两个协调。避免造成因轮转人员扎堆造成的学习效率减低等现象的发生。科训部门须设专人全程负责培训工作的监督和调控。
5.2从临床实际出发建立长效评审机制
培养和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评审专家队伍;由医疗副院长负责、医务处科训部门牵头,在院内选拔一批既有精湛的医术又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担任评审组成员。由专家组负责制定住院医师培训考核内容;同时,由科训部门为每位住院医师建立考核档案,考核成绩作为今后晋升、选拔培养高层级培养人才的依据。
综上所述,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住院医师培训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培养出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住院医师,才能在未来医学发展的潮流中永立潮头。
[参考文献]
[1]陈春,温建明,张向阳等,新型住院医师培训模式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0-61.
[2]李传洲.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体会[J].西部医学,2007,(19):153-154.
培训考核内容篇8
关键词: 教师培训;指标体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3020003 文献标志码: A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100191,Chin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度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1]。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在由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进程中,必须立足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加以优化,需要改善教师评价定性评价较多,定量研究较少的现状,加强对教师培训体系结构特征的研究,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所包括的内容、特点和功能,无疑将对提高教师培训效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指标体系。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的方式,征求专家学者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培训指标体系的意见与建议。通过2轮专家调查,在专家意见基本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确定体育教师培训指标体系。
1.2.2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中所有涉及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体育教师培训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对教师培训程度作出判断,得出最终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
让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进行评判。设置的序号是“1”表示该指标的重要程度为最高;数字“2”表示该指标的重要程度为第2重要;数字依次增加,表示重要程度递减,并对指标进行赋分,即“1”赋5分,“2”赋4分,“3” 赋3分,逐级递减。根据17位专家评分结果进行肯德尔和谐系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W=∑R2i-(∑Ri)2N112K2(N2-N)W为肯德尔和谐系数,K为评分者人数,N为评分的问卷数,R是第i题等级和,最后计算出体育教师培训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均值[2]。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一级指标体系结构特征
指标体系是指系统的,具有紧密联系的,反映评价对象整体的一群指标,或具体指标的集合,它能反映评价对象或评价目标的全部或整体[3]。
研究表明:培训目标在一级指标体系中居于第1位置,具有引领培训方向的作用。分析其原因认为,培训目标决定着体育教师培训活动目的和预期成果。从目标的层次来看,目标既可以针对每一个培训阶段来设置,也可以面向整个培训计划来设定。培训是建立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的,培训需求分析明确了被培训者所需提升的能力,使培训工作向专业化、科学化和精致化方向发展,见表1。
培训内容在一级指标体系中居于第2位,也是教师培训的核心问题;因此,培训内容的设置不仅要尽量贴近教师的成长需求,更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生成性、整合性和动态性,这样才能保证培训内容学有所用。
培训形式是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它需要依据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进行必要的选择和创新。可以说,随着各类教师培训工作的普遍开展,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逐渐增多,教师对培训形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培训形式也应逐渐向多层次、多样式方向发展。
培训管理是影响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特定目标,必须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人员配备、指导、控制等活动,才能保障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培训考核与评价是改进培训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保障培训质量的监督性指标之一。只有及时地对受训者的培训质量和学习水平作出判断,才能科学地肯定成绩,找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培训工作。
综上所述,以培训目标为引导,以培训内容为核心,以培训形式为手段,以培训管理为保障,以培训考核与评价为监督,构成了体育教师培训的一级指标内容体系。
2.2 二级指标体系结构特征
对二级指标结构进行研究是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细化指标,使各项指标更加具体。对二级指标结构的深入研究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此同时,它也对一级指标起到促进作用,并为三级指标分析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二级指标体系结构特征呈现出以在职培训考核与评价为主要手段,以职业道德培训为统领,以半脱产培训为主要形式,以强化在职培训管理为主体,以能力培训为核心。其中,培训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两者的均值排序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见表2。
远期目标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共同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它是近期目标提出和设计的重要依据。近期目标则是指向于当前的奋斗目标,是实现远期目标的条件和保证。这2类目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目标系统,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研究进一步揭示: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这一结果反映出“德为师之本”,教师的道德水平总是处于社会道德的较高水准之上。师德决定教师的工作态度、投入程度,直接关系教育的效度和信度。职业道德则是高校教师顺利完成教学和教育任务的保障,而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取绝于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现代社会是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职业又是特别需要学习的职业,持续不断的学习是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4];因此,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是构成体育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师培训形式包括半脱产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3种类型[5]。由于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及学校扩招力度加大,仅通过脱产培训对教师进行培养,远远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知识的快速更新,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半脱产培训和在职培训是培训的2种主要形式,也是采用较多的培训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今后培训形式发展的方向,而脱产培训则采用得较少。因为各高校扩招后,教师的工作负荷大幅度地增加,教师没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但它也是必不少的一种培训形式。
教师培训的管理包括在职培训管理、半脱产培训管理、脱产培训管理3种形式。其中,在职培训管理、半脱产培训管理是管理的2种主要形式,在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而脱产培训管理则采用得较少。因为平时采用脱产培训机会相对不多,所以脱产培训管理使用也相对较少。
培训的考核与评价包括半脱产培训考核与评价、在职培训考核与评价、脱产培训考核与评价3种方式。其中,在职培训考核与评价、半脱产培训考核与评价是考核与评价2种主要形式,在实践中应用较为普遍,而脱产培训考核与评价则采用的较少,但脱产培训考核与评价也是考核与评价形式之一。
2.3 三级指标体系结构特征
三级指标是在二级指标基础上的指标细化,对三级指标的深入研究可以具体把握指标的重要程度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三级指标体系结构呈现出如下特征:在培训目标上,形成了以职业道德为引领,知识为基础,能力为保障;在培训内容上,形成了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职业道德培训的主要内容,以核心知识为主,相关知识为辅,以执教能力为核心,训练能力为重点,科研能力为保障;在培训形式上,形成了以不定期半脱产为主,连续性半脱产为辅,以短期脱产培训为主,长期脱产培训为辅;在培训管理上,形成了以师资管理、课程管理、经费管理为主,教学管理、学员基本情况管理为辅;在培训考核与评价上,形成了以过程性评价为基础,终结性评价为关键,见表3。
研究进一步揭示,培训目标在整个培训指标体系中具有引领作用,而且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都包括了职业道德、知识和能力3个指标。其中,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都是以职业道德居于第1位,能力居于第2位,知识排在第3位。分析原因认为,职业道德具有引领作用,知识作为基础,能力作为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对职业道德的培训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
职业道德培训包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4项指标。其中,爱岗敬业居于第1位,终身学习居于第2位,教书育人居于第3位,为人师表居于第4位,4项指标共同构成了职业道德的培训内容。
知识包括核心知识和相关知识2项指标。核心知识居于第1位,是指与专业紧密相连的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居于第2位,是指与本专业在某方面有一定联系的知识。核心知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相关知识起着补充、促进的作用,两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促进。
能力包括执教能力、训练能力、科研能力3项指标。其中:执教能力居于第1位,具有核心作用;训练能力居于第2位,具有关键作用,是能力培训的重点;科研能力居于第3位,具有保障作用。三者共同构成了能力培训的3项重要指标。
在职培训人员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4个层次。讲师居于第1位,其次是副教授,再次是教授,最后是讲师。他们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需要培训的内容有所差异,其中教授更多是参加国内外访问学者培训。副教授参加各类以提高学术水平和了解学科前沿领域为主的研讨班、培训班。讲师参加骨干教师进修班、短期研讨班和相关规定进行的教育技术培训。助教参加一些学历升级和单科培训等。总之,依据不同层次教师工作性质,结合每位教师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划与安排,使培训工作定期不间断地进行。
半脱产培训包括连续性半脱产和不定期半脱产2项指标。居于第1位的是不定期半脱产,居于第2位的是连续性半脱产方式。不定期半脱产方式是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有可能是一次,也有可能是多次。连续性半脱产是在某一时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与研究。以不定期半脱产为主,连续性半脱产为辅,两者共同构成半脱产培训的2项指标。
脱产培训包括短期脱产培训和长期脱产培训2项指标。短期脱产培训居于第1位,长期脱产培训居于第2位,两者是依据培训时间长短来区别的,在教师培训中往往以短期脱产培训为主,长期脱产培训为辅。其目标是培养高层次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或教师学历提高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职培训管理、半脱产培训管理、脱产培训管理3个二级指标都包括师资管理、经费管理、学员基本情况管理、教学管理、课程管理5个三级指标。其中,师资管理、课程管理、经费管理分值相对较高,教学管理、学员基本情况管理分值相对较低。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1-3252.html培训考核内容范文8篇
相关文章:
父子的伤感文案11-09
食品生产自查报告10-11
三年级学习计划09-06
《大太监》的经典台词08-02
高考倒计时朋友圈文案09-20
六年级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11-13
单位的工作证明11-09
患病者接受捐款的感谢信09-06
清明节扫墓活动新闻稿11-26
大学军训第一天心得体会09-19
社会实践心得08-16
亲情的比喻句10-26
写给同学的贺卡寄语 祝福语简短送同学09-21
唯美走心的歌词1条09-07
优秀的我作文500字08-02
2024北京化工大学在吉林如何招生08-14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10
七年级文言文:盘古开天09-06
诗歌:美梦七夕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