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声、丝路漫漫。历史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外的重要通道。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沿线包括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悬泉置遗址、麦积山石窟等33处遗产点。
陕西西安龙首北路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千年前,这里耸立着一座气势浩然的建筑——未央宫。汉武帝时期,张骞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使得丝绸之路变成了一条综合性的商路、官道和文明交往之路。
张骞“凿空西域”的故事,被生动地记录在敦煌莫高窟第323窟北壁上。2019年初秋,在甘肃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莫高窟。虽然是第一次走进莫高窟,但是总书记对文物的熟悉程度令工作人员惊讶和感动。总书记这样讲明来意:“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
在汉代,从长安到敦煌沿途设置了80多个驿站。这些分布在大地上的烽燧、驿站,不仅是生命安全的保障,更是在茫茫大漠戈壁当中重要的地理导引信号系统。它们作为枢纽设施,共同构建起了一个跨越洲际的丝绸之路路网。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考察。总书记感慨系之:“看了这些文明之光、艺术之光,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之后,国内22个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与国际接轨。随着新兴科技手段的介入和保护理念的引入,这些文化遗产点的保护与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昔日,古丝绸之路开启东西方交流的大时代,架起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桥梁。今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国家间互联互通、交流合作,为全球化发展进程掀开新的一页。
数千年弦歌未绝,几万里人心相连。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壮阔实践,丝路的故事还在继续传唱。在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时代画卷中,人类文明之树必将结出新的累累硕果。
策划:黄豁、樊华
统筹:韩珅、王志斌
编导:张文嵘、姬杨
记者:王志斌、姬杨、张智敏、郎兵兵、吴鸿波
摄像:孙季翔
包装:史凯丽、杨震男
配音:王帅龙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1643.html总书记关心的世界文化遗产|万里丝路颂长歌
相关文章:
仓库管理的实习报告06-16
钱学森名人名言07-20
医生述职报告11-13
大一土木工程见习实习报告08-17
办公室主任个人总结08-16
翻译专业求职信10-01
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承诺书08-27
直播合作协议书08-10
排球赛策划书08-02
2025年班主任实习心得体会12-28
哈尔滨亚冬会开幕式观后感02-12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四年级作文01-12
五一厦门游12-30
感受生活作文12-05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20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24
世界无烟日手抄报05-23
高三班级百日誓师口号02-26
致培训学员的欢迎词10-26
英语调查报告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