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海关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外贸规模已累计突破100万亿元。在规模创新高的同时,长三角地区的外贸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出口崛起,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对外贸易韧性是中国经济发展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中国外贸的“压舱石”,长三角地区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也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城市群产业共融、协同创新,是长三角地区外贸发展韧性强劲的动力之一。过去40多年的高速发展催生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和发展活力。而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城市参与全球竞争至少是以区域而非以单个城市为单位。城市间的合作大于竞争,同一城市群内部的不同城市之间,通过形成互补的专业化分工网络,能够促进产业链上的技术信息流动和协作创新,还能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国际竞争优势。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正是如此,既鼓励有效的市场竞争,更注重防止重复布局,鼓励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长板”产业,进而形成了区域专业化分工网络,促进一体化产业布局,拓展了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
长三角城市群充分发挥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同时努力缓解“大城市病”问题,进而较早实现产业从规模数量到质量效益的转变。城市作为社会经济活动集聚的空间,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难免会产生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公共服务配置不均衡以及城市交通拥堵等现象。这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国际竞争力。作为城市的集聚体,城市群内城市集中分布,能获取规模经济优势;通过合理产业布局,还将有效减轻中心城市的交通压力和人口密度。也就是说,城市群让集聚到一起的城市既能获得集聚的优势,又能避免自身扩张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兼顾了区域协调发展,产生“1+1>2”的效应。这也是长三角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韧性强劲的原因之一。
此外,长三角地区率先启动并集聚众多自贸试验区,成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高地”。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平台,围绕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积极开展制度创新。这些探索实践,不仅有效降低了区域内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成本,包括技术协调成本、信息沟通成本及合规成本等,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创新要素和服务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全球交换,这些都为长三角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将显著提升长三角地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促进地区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面向未来,肩负新使命的长三角城市群当乘势而上,继续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推动区域内产业集聚互补,避免“内卷式”竞争,同时持续推进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地区外贸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助力打造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作者:孙浦阳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学院教授)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146-2844.html【光明论坛】长三角外贸亮眼“成绩单”何以写就
相关文章:
像造汽车一样造卫星 “银河”织网畅联天地05-20
毕业季暖心语录06-23
情人节暖人心窝的情话02-19
个人获奖感言11-09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02-26
最新营业员的工作计划 营业员工作总结和计划(3篇)09-11
2024年食品安全年终工作总结(18篇)08-09
工厂劳动合同03-26
合伙人股权合作的协议书11-09
美国邀请函07-27
五猖会读后感10-05
社区防诈骗活动新闻稿07-20
幼儿读书心得体会07-20
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教学案例设计12-14
铅笔橡皮和纸作文11-26
学校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简报09-20
高三家长寄语简短09-07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什么专业最牛逼11-15
幼儿园英语教案12-20
大班科学《神奇的毛细现象》活动教案10-23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歌11-02
公司新人自我介绍01-21
军训第一天日记09-13
教学常规管理范文8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