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描写诗人登岳阳楼极目远眺天岳山之南所见到的景象,表现了一时乐以忘忧的闲适旷达的襟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关于《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注释
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
赏析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 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328.html《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相关文章:
行路难赏析翻译及诗人表达含义 李白行路难拼音版古诗12-28
入团的申请书11-02
销售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方10-19
巴黎奥运会祝福文案08-16
校庆口号08-16
温馨的晚安微信问候语摘录10-05
最火祝福新婚的话语08-16
熬夜追剧发朋友圈的句子07-05
翻译实践开题报告范文10篇08-15
学院毕业典礼的新闻稿01-14
如何写水浒传心得体会简短08-16
最新人类月球日活动通知07-20
我的假期生活初中作文02-19
人生的梦想作文1000字12-28
假如我是孙悟空高中优秀作文12-05
描写月亮的优秀段落09-28
素描有什么用?有什么专业?12-30
2024哈尔滨学院在山东怎么招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