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又逢,农业生产荒芜,广大人民苦不堪言。立足于这样的现实,旅途中的观变化莫测之夏云有感创作了此诗。
夏云形状奇特,变幻不常。“夏云多奇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但这首诗的作者似乎对悠闲作态的夏云颇为憎厌,这是因为作者的心境本来就并不悠闲,用意又另有所属的缘故。
首句撇开夏云的各种具体形象,用“千形万象”四字一笔带过,紧接着下了“竟还空”这几个感情份量很重的词语。原来,诗人是怀着久旱盼甘霖的焦急心情注视着云变幻。对他说来,夏云的千姿百态并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就想不到要加以描写。对事物关心的角度不同,描写的方式也有别。这一句对夏云的描写尽管抽象,却完全符合诗人此时的感情。它写出一个过程:云不断幻化出各种形象,诗人也不断重复着盼望、失望,最后,云彩随飘散,化为乌有,诗人的希望也终于完全落空。“竟还空”三字,既含有事与愿违的深深失望,也含有感到被作弄之后的一腔怨愤。
次句写“竟还空”后出现的情形。云彩虽变幻以至消失,但切盼甘霖者仍在寻觅它的踪影。它仿佛故意与人们捉迷藏:到处寻觅不见,蓦然低头,却发现它的倒影映入水中;猛然抬头,则又见它原来就隐藏在山后。又好像故意在你面前玩戏法:忽而轻云片片,忽而重重叠叠。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云的容与悠闲之状,怡然自得之情,写出了它的故作姿态。而经历过失望、体验过被作弄的滋味的诗人,面对弄姿自媚的云,究竟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也就可想而知了。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第三句是全诗的背景,按自然顺序,似应放在首句。诗人把它安排在这里,一方面是使这首篇幅很狭的小诗也有悬念,有波澜;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它在感情发展的关节点上出现,以便与第四句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取得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第三句明显地蕴含着满腔的焦虑、怨愤,提得很高,出语很重,第四句放下去时却很轻,表面上几乎不带感情。一边是大片旱苗行将枯死,亟盼甘霖,一边却是高高在上,悠闲容与,化作奇峰在自我欣赏。正是在跌宕有致的对比描写中,诗人给云的形象添上了画龙点睛的一笔,把憎厌如此夏云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一首不以描摹刻画为能事、有所托寓的,总是能以它的生动形象启发人们去联想,去思索。这首诗,看来并不单纯是抒写久旱盼、憎厌旱云的感情。诗中“云”的形象,既具有自然界中夏云的特点,又概括了社会中某一类人的特征。那千变万化,似乎给人们以洒降甘霖希望的云,其实根本就无心解救干枯的旱苗。当人们焦急地盼它降时,它却“悠悠闲处作奇峰”。不言而喻,这正是旧时代那些看来可以“解民倒悬”,实际上“不问苍生”的权势者的尊容。它的概括性是很高的,时至今日,诗里所描绘的人格化了的“云”是依然能给人留下印象的。
古代诗歌中咏云的名句很多,但用者的眼光、感情来观察、描绘云的,却几乎没有。来鹄这位不大出名的诗人的这一首《云》,也许算得上最富人民性的咏云之作。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1756.html《云》原文及翻译赏析
相关文章: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原文译文赏析09-27
毕业赠言给朋友06-30
“村超”绿茵重生记!数字解码“贵州超力量”,让世界看懂“中国式团结”07-27
代号迈巴赫!荣耀Magic V5本月发布:骁龙8至尊领先版轻薄大折叠06-04
自信的名人名言08-27
全新公司前台主管年终总结报告06-25
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计划03-24
最新医院人员的年终工作总结(16篇)08-15
业务员工作证明07-27
高中军训心得体会800字02-16
学会感恩与爱同行国旗下演讲稿11-23
听《知心姐姐》有感09-18
中学家长会家长演讲稿08-22
小学生春天作文02-26
最有意义的生日礼物作文01-07
高一成长的作文09-29
对联作文08-31
国防大学是什么级别10-09
讲故事教案08-03
寒假安全教育教案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