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大全6篇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1
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浅欢风日好。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
绿水悠悠天杳杳。浮生岂得长年少。莫惜醉来开口笑。须信道。人间万事何时了。
翻译
在一片动听响亮的画鼓声中,人们不知已经过去了整日。不像那易逝的时间,只会让人渐渐地老去。能享受短暂的欢乐时光,及时发现风光的'无限美好。一齐放声歌唱。就是一曲美妙动人的《渔歌子》。
碧绿清澈的湖水悠远无尽,澄澈的天空缥缈绵长。人生又怎会一直停留在少年时代。不要惋惜那醉后的开怀大笑。需要知道的是。人间的万事是永远不会结束的。
注释
画鼓: 有彩绘的鼓。
昏又晓:朝夕,整日。昏即天黑,晓即天明。
揭调:高调,放声歌唱。
渔家傲:本写渔家生活。渔家傲之名始于本词。
杳杳:悠远渺茫。
浮生:人生。老庄学派认为人生在世空虚无定,故称人生为浮生。
长年少:青春常驻。
创作背景
晏殊游湖时,看到莲叶接天,满江荷花映日的景象,便写下了《渔家傲》,来唱诵荷花。
赏析
前阕首句“画鼓声中昏又晓”,人们在一片画鼓声中,由黄昏而达旦,真有点儿快乐不知时间过。“昏又晓”,黑夜与白天的更迭,形象表达时间的消逝。然而,“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不管你快乐与忧愁,只懂得催促人走向衰老 所以要“求得浅饮风曰好”,及时地行乐,莫负光阴。后阕的“浮生岂得长年少”、“莫营醉来开口笑”再一次反复强调,抒发时光易逝、行乐须及时的感慨。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2
还
子之还兮,遭我乎 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 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 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翻译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身材长得好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心地善!
注释
还:轻捷貌。
: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从:逐。
肩:借为“ (jiān)”,大兽。
揖:作揖,古礼节。
儇:轻快便捷。
茂:美,指善猎。
牡:公兽。
昌:指强有力。
臧:善,好。
鉴赏
此诗不用比兴,三章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真切地抒发了他猎后暗自得意的情怀。三章叠唱,意思并列,每章只换四个字,但却很重要,起到了文义互足的作用:首章互相称誉敏捷,次章互相颂扬善猎,末章互相夸赞健壮。首句开口便赞誉,起得突兀,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他在 山与猎人偶然碰面,眼见对方逐猎是那样敏捷、娴熟而有力,佩服之至,不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子”是对那位同行的敬称。次句点明他们相遇的地点在 山南面的道路上。“遭”字表明他们并非事先约定,只是邂逅相遇罢了。正因为如此,诗人才会那样惊喜不已,十分激动。第三句说他们由相遇而合作,共同奋力追杀两只大公狼。这里诗人虽然没有告诉读者逐猎的结果如何,但是从他那异常兴奋的叙述中,可以猜想到那两只公狼已成为他们的捕获物,读者从中也似乎分享到了诗人的喜悦。最后一句是猎后合作者对诗人的称誉:“揖我谓我儇(好、臧)兮”,这里诗人特点明“揖我”这一示敬的动作,联系首句,因为诗人对他的合作者十分敬佩,所以他才为自己能得到对方的`赞誉而引以自豪。吴 生称此为“渲染法”(《诗义会通》)。
全诗句句用韵,每章一韵,押在每句末尾第二字上:首章还、间、肩、儇为韵;次章茂、道、牡、好为韵;末章昌、阳、狼、臧为韵,句尾都以“兮”字收束,组成“富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这种一唱三叹、反复咏唱的手法,对强化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创作背景
旧说中《毛诗序》以为诗旨是刺齐哀公(周夷王时代人)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政治,朱熹《诗集传》虽谓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今人一般不取这些旧说,认为旧说系比附,从此诗中看不出有“刺”的意味。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3
菩萨蛮・木棉花映丛祠小
木棉花映丛祠小,越禽声里春光晓。铜鼓与蛮歌,南人祈赛多。
客帆风正急,茜袖偎墙立。极浦几回头,烟波无限愁。
注释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
丛祠:荒祠野庙。
祈:求。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
墙:一本作“樯”,桅杆。
极浦:远水。
注释
木棉:热带乔木,初春时开花,深红色。高士奇《天禄识余》卷上:“南中木棉,树大盈抱,花红似山茶而蕊黄,花片极厚。“
丛祠:荒祠野庙。
越禽:《本草・释名》:“孔雀,越鸟。“李时珍曰:”陵晨则鸣声相和,其声曰都护。“李德裕《岭南道中》”红槿花中越鸟啼。“越”“粤”“古字通。
祈:求。
茜:草,可做红色染料。茜色即红色。
墙:一本作“樯“,桅杆。
这两句与杜牧《南陵道中》:“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繁欲变秋,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意境相近,而诗词写法不同。
极浦:远水。《楚辞・湘君》:“望涔阳兮极浦“,李善注”极,远也。浦,涯水也。
赏析
木棉花开,春光大好。铜鼓蛮歌声中,忽见一帆,飘然而来,船上红袖偎樯,顷刻间消失在烟波江上。几番回头,令人不胜怅惘。这首词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南国风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4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翻译
厅堂西边的竹笋长得茂盛,都挡住了门头,堑北种的行椒也郁郁葱葱的,长成一行却隔开了邻村。
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看到堂前的松树,便想和阮生在松下谈古论今。
注释
行椒:成行的椒树。
朱老:与下文的`“阮生”都是杜甫在成都结识的朋友,喻指普普通通的邻里朋友。
阮生:后世常与“朱老”连用成“阮生朱老”或“朱老阮生”作为咏知交的典故。
赏析
这首诗先写草堂,举其四景:堂西的竹笋,堑北的行椒,园中的梅子,堂前的松树。诗人处在这远离闹市的幽静环境之中,因看到园中将熟的梅子,便想到待梅熟时邀朱老一同尝新;因看到堂前的松树,便希望和阮生在松荫下尽情地谈古论今。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草堂的爱赏,以及他对生活的朴素要求。他久经奔波,只要有一个安身之地就已经满足了。显然,这首诗虽属赋体却兼比兴,于平淡的写景叙事中寓含着诗人的淡泊心情,以作为组诗之纲。当时杜甫因好友严武再次镇蜀而重返草堂,足证严武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这里他所想到的草堂的座上宾却不是严武,而是普普通通的朱老和阮生,可见诗人当时的心境和志趣。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5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
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
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
注释
微晕娇花:谓天色刚明,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
金屈戍:屈戍,亦作“屈戌”。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搭扣。此处代指闺房。
注释
湘真:即陈子龙。陈子龙(1608一1647),字人中、卧子,号大樽、轶符,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几社领袖,抗清被缚,不屈而投水殉难。有《湘真阁存稿》一卷。本篇作者所和之词是陈子龙的《浣溪沙・五更》,陈词为:“半枕轻寒泪暗流,愁时如梦梦时愁。角声初到小红楼。风动残灯摇绣幕,花笼微月淡帘钩,陡然旧恨上心头。”
微晕娇花:谓天色刚明,即隐约地露出了花朵的美丽形貌。
簟纹灯影:见《如梦令》(正是辘轳金井)注②。
金屈戍:屈戍,亦作“屈戌”。门或窗上的铜制环钮、搭扣。此处代指闺房。
赏析
暗夜逝去,拂晓到来。面对朦胧中的景象,娇慵难以自持。词即借此愁人形象,抒发了满怀无聊的意绪。
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6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原文
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月寒秋竹冷,风切夜窗声。
翻译
更深夜长,疲惫至极却也难以入睡,披上外衣独自出门散步。清冷的月光拂过秋天萧瑟的竹,急风拍打窗户的声响在夜晚回荡。
注释
不寐:不能入睡。
倦:懈怠。
长更:即更长。
切:急迫。
窗声:风吹在窗户上发出的声音。
赏析
这是一首秋夜不眠夜行的小词。
起句“不寐倦长更”中“不寐”二字异常醒目,耐人寻床,是全词的根。“倦”字借“不寐”自然生发出来,揭示出因无眠而生倦怠的逻辑关系,可以想见词人心绪的烦闷了。第二句又从时序上因承上句,貌似平谈,却是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过渡。第三、四两句,笔锋一顿,停留在出门所见所感上面。“月寒”句在点明季节之余,更以“寒”、“冷”二字借物传心,将心中抑郁愁闷之情隐隐带出,是这首词重心所在。最后一句着笔于月寒竹冷,被疾风拍打的窗户在深夜回想,以景结情,自然收束,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妙笔。
此词是典型的即景即情之作。全诗尽透作者的愁苦之情,夜不能寐更添几番寂寥之意,风呼啸体现了作者的一路坎坷,寒月凄凄,心中的苦闷只有随秋竹落落归寂罢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24-898.html还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
相关文章:
校园足球活动总结11-14
团员个人总结50字08-23
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教师承诺书10-08
冬至新闻稿11-05
公司员工军训心得10-19
电气综合实训实习心得08-30
《冲・撞》电影观后感08-23
小鱼得救了作文08-17
小学生端午节作文07-26
令我难忘的一本书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