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羌村三首・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羌村三首・其三(节选)杜甫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浊复清。
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注]公元757年,刚任左拾遗不久的杜甫因触怒唐肃宗离开凤翔,在兵荒马乱中回州羌村探望家小,写下此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写村里的几位长者前来慰问从远方归来的诗人。
B.“倾}浊复清”,几位长者带来的酒有的清,有的浊,而酒味淡薄是有原因的。
C.结尾两句,诗人的悲怆之情高涨,他不禁涕泪纵横,一声长叹,举座皆惊。
D.杜诗有“诗史”之称,此诗以小见大,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
16.诗歌反映了羌村当时怎样的现状?诗人为何觉得有“愧”呢?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C(分析不当,“他不禁涕泪纵横,一声长叹,举座皆惊”错误,应是“诗人长歌当哭,一声长叹,意味深长,饱含无奈和痛楚,诗人对国事家事的沉痛忧虑让四座乡邻大受感染,产生共鸣,涕泪纵横”)
16.(1)羌村现状:连年的战争尚未平息,村里只剩下年老的长者,年轻人都上前线打仗去了,田地没人耕种。(2分,意思答对即可)
(2)①“愧”有“感谢、感激”之意。乡亲们携酒前来,庆贺诗人平安回家,体现了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诗人饱含感激之情。②“愧”有“惭愧”之意。面对淳朴的父老乡亲,诗人长歌当哭,义愤填膺,诗人深感时局艰难,乡亲生活艰苦,自己却不能为国家和乡亲造福出力,深感惭愧。(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6-3969.html杜甫《羌村・其三》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章:
《黄圃腊味》教学设计11-22
得胜令・四月一日原文、翻译及赏析07-05
幼儿诗歌教案07-20
雷锋精神的文案04-03
《白衣校花与大长腿》经典的台词11-23
客服面试自我介绍简短07-26
避暑发朋友圈的句子09-20
赞美母校的名言名句07-04
保安公司年终总结10-23
校学生会主席工作计划09-27
直呼老师名字的检讨书09-27
给幼儿园老师的表扬信范文08-15
婚前协议书07-20
新课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04-21
读《丁香结》有感12-07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10-22
《雄狮少年2》观后感12-24
背影作文600字11-09
六年级成长作文09-13
花的作文08-10
包头大学城有哪些专业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