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馍 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需要用到阅读答案的时候非常的多,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你所了解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卖馍 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馍
路遥
吃过早饭不久,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已出现了熙熙攘攘去赶集的庄稼人:担柴挑菜的,吆猪牵羊的,提蛋抱鸡的,拉驴推车的;秤匠、鞋匠、铁匠、木匠、石匠、蔑匠、毡匠、箍锅匠、泥瓦匠……都纷纷向县城涌去了。
当高加林挽着一篮子蒸馍加入这个洪流的时候,他立刻后悔起来。他,现在跟一个农村老太婆一样,上集卖蒸馍去了!父母亲那么大年纪都还整天为生活苦熬苦累,他一个年轻轻后生,怎好意思一股劲呆下吃闲饭呢?路上,他想起父亲临走时安咐他,叫他卖馍时要吆喝。天啊,他怎能喊出声来!“可是”他想“如果我不叫卖,谁知道我提这蒸馍是干啥哩?”
他朝公路两头望了望。四野里静悄悄的,几只雪白的蝴蝶在他面前一丛淡蓝色的野花里安详地飞着;两面山坡上茂密的苦艾发出一股新鲜刺鼻的味道。高加林感到整个大地都在敛声屏气地等待他那一声“白蒸馍哎――!”啊呀,这是那么的难人!他感到就像在大庭广众面前学一声狗叫唤一样受辱。他咽了口唾沫,把眼一闭,张开嘴怪叫一声:“白蒸馍哎――”
靠在大马河桥的石栏杆上,他猛然想起:要是碰上县城的同学怎么办?现在折回去吗?“不”他想“我既然来了,就是硬着头皮也要到集上去!”
当他路过汽车站候车室外面的马路时,脸刷一下白了:他猛然看见黄亚萍和张克南正站在候车室门口。他俩显然也看见了他,已很快走到面前了,他只好伸出空着的那只手和克南握了握。他俩问他提个篮子干啥去呀?他即兴说去城南一个亲戚家里走一趟。
黄亚萍热情地对他说:“加林,你进步真大呀!我看见你在地区报上发表的那几篇散文啦!真不简单!文笔很优美,我都在笔记本上抄了好几段呢!”
“你还在马店教书吗?”克南问。
他摇摇头,苦笑了一下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换下来了,现在已经回队当了社员。”
黄亚萍立刻焦虑地说:“那你学习和写文章的时间更少了!”
“时间更多了!不是有个诗人写诗说:‘我们用镢头在大地上写下了无数的诗行’吗?”他的幽默把他俩逗笑了。
“你还在副食公司当保管吗?”加林问克南。
“不。前不久刚调到副食门市上。”
“高升了!当了门市部主任!不过,前面还有个副字!”亚萍不以为然地撇了一下嘴。
“要买什么烟酒一类的东西,你来,我尽量给你想办法。我这人没其它能耐,就能办这么些具体事。唉,现在乡下人买一点东西真难!”
高加林稍有点不客气地说:“要买我想其它办法,不敢给老同学添麻烦!”
张克南真有点受不了了,正好车站广播员让旅客排队买票,克南马上和他握了手先走了。亚萍犹豫了一下说:“你下午要有空,上我们广播站来坐坐嘛!你毕业后,进县城从不来找我们拉拉话。还是那个样子,脾气真犟!……你知道,我也爱好文学,但这几年当个广播员,光练了嘴皮子,连一篇小小的东西都写不成。你一定来!”
她的邀请是真诚的,高加林不知为什么,心里感到很不舒服。那时候,黄亚萍在班上更接近他。他对亚萍说:“有空我会来的。你快去送克南吧,我走了。”
黄亚萍的脸刷一下红了,说:“我不是去送他的!我来车站接一个老家来的亲戚……”
高加林向她很礼貌地点点头,便转身向街上走去。他一边走,一边为他和亚萍各自撒的谎好笑,忍不住自言自语:“去接你的‘亲戚’吧,我也得看我的‘亲戚’去了……”
高加林很快从人群中挤过,向南关的交易市场走去。这时候,满城的高音喇叭里传来了黄亚萍预报节目的声音。亚萍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变得更庄重更柔和。加林想到克南此刻也许正在长途汽车上悠闲观赏着风光;黄亚萍正坐在播音室里高雅地念着广播稿……而他,却在这尘土飞扬的市场上为卖馍受屈受辱,心里顿时翻起了一股苦涩的味道。
……太阳远远向西边倾斜过去了,加林只好决定提篮子回家去。篮子里的白馍一个没少。
走到大马河桥上时,突然看见他们村的巧珍立在桥头上,手里拿块红手帕扇脸。巧珍看见他,推着自行车主动走过来了――等于把他堵在了路上。
“加林,你是不是卖馍去了?”巧珍脸红扑扑的,看来有点紧张。她用手帕揩着脸上沁出的汗珠,说:“我来赶集,一点事也没……加林,我看见你进了县文化馆,我知道你一个馍也没卖掉!……你怕丢人!你干脆把馍给我,我给你卖去!”
巧珍说着,劈手来拿他的篮子。高加林闷头闷脑地还没反应过来,巧珍已把篮子夺走了。她撇下车子,提着篮子返身向街道上走去了。高加林望着她远去的苗条的背影,不知如何是好。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搓去。
巧珍把一篮子蒸馍给姨姨家放下,折转身就起身。她姨和她姨夫硬拉住让她吃饭,她坚决地拒绝了。她几乎是跑着向大马河桥上赶去。当加林终于看见巧珍提着篮子小跑着向他走来时,他认定她没有把馍卖掉――这其间的时间太短了!巧珍来到他面前,把一卷钱塞到他手里说:“你点点,一毛五一个,看对不对?”
高加林惊讶地看了看她胳膊上的空篮子,接过钱塞在口袋里。停了半天,才说:“巧珍,你真能行!”
刘巧珍听了加林的这句表扬话,高兴得满脸光彩,甚至眼睛里都水汪汪的。加林伸出手,说:“把篮子给我,你赶快骑车回去,太阳要落了。”巧珍没给他,反而把篮子往她的自行车前把上一挂,说:“咱们一块走!”
和同村的一个女子骑一辆车子回家,让庄前村后的人看见了,实在不美气。但他又找不出理由拒绝巧珍的提议。就这样,他俩相跟着起身了,出了桥头,向西一拐,上了大马河川道的简易公路向高家村走去。
太阳刚刚落山,山尖上染着一抹淡淡的桔黄色的光芒,川两边大山浓重的阴影已经笼罩了川道,空气也显得凉森森的了。大马河两岸所有的高秆作物现在都在出穗吐缨。玉米、高粱、谷子,长得齐楚楚的,都已冒过了人头。各种豆类作物都在开花,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清淡芬芳的香来。富丽的夏日的大地,在傍晚显得格外宁静而庄严。高加林和刘巧珍在绿色甬道中走着,路两边的庄稼把他们和外面的世界隔开,造成了一种神秘的境界。
(选自路遥的《人生》,题目为编者所加,有删改)
阅读题目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加林看到乡亲们都去赶集,他也想通过卖馍来体验人生的苦辣酸甜,但他明显还放不下读书人的面子,所以出声叫卖让他有一种屈辱感。
B.张克南遇见了高加林后提出要买烟酒找他办,本来是想帮老同学的,但一句“乡下人”戳中了高加林的痛点,黄亚萍也意识到了两人话不投机。
C.高加林卖馍一天连一个馍都没卖出去,这种畏葸不前怕丢人的性格不太适合做教师,这可能是他从教师身份被转回为公社社员的原因之一。
D.高加林不愿和巧珍同骑一辆自行车,做过教师的人还有封建思想,但因巧珍刚帮他卖了馍,又不好拒绝,这暴露出性格中逆来顺受的一面。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顺叙与补叙、插叙相结合来讲述高加林进县城卖馍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人生悲欢。
B.作者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来刻画主人公出来卖馍时的窘迫,显示了高超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
C.巧珍主动去帮高加林卖馍“他两只手在桥栏杆上摸来搓去”,这处细节描写流露出高加林内心的不知所措,尴尬中又隐含着期待。
D.小说语言鲜活生动又富有地域特色,既很好地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又展现了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
8.小说最后一段的环境描写折射出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9.有人说《人生》向读者展示了这样一幅具有独特魅力的乡村世界和人生长卷,它给我们带来了最深刻的思考、最原始的感动。结合文本探究你所感受到的“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原始的感动”。(6分)
阅读题目
6.B(A不是体验,而是为生活所迫。C(主观臆断,于文无据。)D(不算封建思想,主要是担心村里人说闲话“逆来顺受”也不符合加林的性格特点。)
7.A(以“卖馍”为线索展开情节,没有插叙补叙。)
8.①太阳落山,阴影笼罩,空气阴凉,折射出高加林对巧珍的感激和不自在,他对巧珍保持了理性和克制。(2分“感激”和“不自在”“理性和克制”各1分。)
②大地富丽,芳香弥漫,充满生机,折射出巧珍心情愉悦美好,对未来充满期待。(2分“愉悦美好”和“充满期待”各1分。)
9.思考:①在残酷的生活现实面前,是想办法先活着,还是努力维护面子?②对自己喜爱的人,是该真实面对自己的心,主动出击以把握机会(巧珍),还是选择隐藏掩饰,把自卑当骄傲,错过一段纯真美好的感情(高加林)?
感动:①高加林练习叫卖时那一嗓子吼声令人感动,因其表现了读书人被生活的催迫和内心的挣扎。②刘巧珍主动出手帮加林解决卖馍难题的情节令人感动,因她勇敢大方,做事利落,感情纯真。
(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6分。其他回答视其合理性,酌情给分。)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6-5428.html卖馍 阅读答案
相关文章:
批评失败怎么办?07-23
万圣节活动的简短文案08-31
新生入学简短自我介绍08-22
简单励志语句10-11
实习报告08-17
总承包商付款分包委托保证协议书01-12
社团辞旧迎新策划书11-27
简历的“要”与“不要12-14
春节的校园广播稿12-14
公司年会演讲稿11-01
考试后的学生发言稿08-22
谈读书议论文03-10
元旦长跑作文01-19
描写春天的一年级作文11-19
小鸟的拟人句10-12
高考240在上海可以上哪些大专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