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闭门羹
导语:吃闭门羹,常用成语,形容串门时主人不在家,被拒绝进门或受其他冷遇。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11章:“哈哈,学生还愁着吃闭门羹哩!历史典故:闭门羹由瑞文网小编最新整理收集,今天继续和小编一起搜集作文素材吧!
历史典故:闭门羹 1
【注音】bì mén gēng
【出处】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解释】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用法】作宾语;用于口语
【结构】偏正式
【同韵词】抵掌谈兵、新学小生、一介儒生、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此时无声胜有声、苟且偷生、梦撒寮丁、励志如冰、夜寝夙兴、狗吠不惊、......
【年代】古代
【谜语】铁将军把门
【其它使用】
◎ 朱绍良派去少将高参汤位东,也吃了刘的闭门羹,悻悻而回。
◎ 想不到谣言比他回来得还快,回到县里就有人告诉他,外面已经传说他在地委想见黄书记,结果吃了闭门羹。
◎ 抵沪当天即去指定地点找指定联系人接头,但被饷以闭门羹;以后又去过几次,也同样碰壁而归。
【历史典故】
“闭门羹”一语最早见于唐代冯贽《云仙杂记》所引《常新录》的一段话:“史凤,宣城妓也。待客以等差……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原来,唐代宣州城出了一位叫史凤的名妓,她不仅人长的标志风流,拥有沉鱼落雁之貌,而且能歌善舞,有一副迷人的金嗓子,舞姿更是令人倾倒,赋诗、抚琴、泼墨、作画,无不精通。因此她是名声骚动,轰动一时,方圆百里的贵胄子弟、风流才子,都以一睹史凤芳容为快。引得那些浪荡公子和好色之徒不惜千里迢迢,纷纷登门拜访,重金求见。
然而,史凤却恃才自高,对他们手中的金银不屑一顾。她重才不重金,把前来求见的人,以品貌才学分成三六九等。对上等的客人来,她下楼接待;若是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辈上门,则统统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一些屡被慢待的公子哥儿对她怀恨在心,四处造遥中伤史凤。聪明的史风就想出了个办法,对被拒绝的人皆赏一碗羹汤,这样一来倒也堵住了他们乱说的嘴皮。后来,上门求见的人只要一看见摆上羹汤,就知道史凤不愿接待,心领神会而知趣地离开告退。心中虽感不满,但也无话可说。
那么,史凤摆的“闭门羹”到底都用什么料做的呢?所谓羹,最初时系指肉类,后来以蔬菜为羹,再后来对凡熬煮成有浓汁的食品皆以羹称之,如雪耳羹、水蛇羹、燕窝羹等。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得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达主人对客人的轻视。不过,让史凤自己没想到的是,还真有些不知趣的人吃了史凤的“闭门羹”后,觉得味道不错而引得一些人专门来尝“闭门羹”。如今,“闭门羹”还成为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
“闭门羹”也就由此事而得名并流传至今,后来“闭门羹”也就成了拒绝客人的代名词。以羹待客,比直言相拒,要婉转,客气一些。可惜的是:现代拒客,则只有“闭门”而没有“羹”了。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历史典故:闭门羹 2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24005.html历史典故:闭门羹
相关文章:
漂流一日游作文09-14
五年级感恩作文08-17
小学生柳树的作文07-27
重庆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11-30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8-05
语文教师个人总结08-16
网络教学技能培训范文8篇08-15
森林火灾扑救的应急预案12-14
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10-11
幼儿园校园安防建设自查报告08-23
至善至美人生哲理美文09-02
考核评优工作方案10-17
汽车专业求职信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