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断齑画粥
导语:断齑画粥,联合式成语,源自范仲淹苦读的典故,形容虽贫苦但努力学习,语出宋・释文莹《湘山野录》。
成语故事:断齑画粥
【拼音】duàn jī huà zhōu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范仲淹小时家贫,他只好住在庙里读书,昼夜不息,每日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经过苦读终于被录取为官员,他的至理名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典故】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数十茎,酢汁半盂,入少盐,暖而啖之。 宋・魏泰《东轩笔录》
【释义】断:切断;齑:酱菜或腌菜之类。指食物粗简微薄。形容贫苦力学。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近义词】节衣缩食、断齑块粥
【反义词】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示例】贫而力学,断齑画粥。 《书言故事・苦学・断齑画粥》
关于范仲淹:
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也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词作,如〈渔家傲〉、〈苏幕遮〉,苍凉豪放、感情强烈,为历代传诵。欧阳修曾称渔家傲为“穷塞主词”。著作为《范文正公集》。范纯仁是他的次子,父子都当过宰相。
“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在答友人梅尧臣的《灵乌赋》(大概是在景 三年(西元1036年)他同欧阳修、余靖、尹洙诸人因言事被贬谪的.时期所作。因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谪,当时梅尧臣作文《灵乌赋》力劝范仲淹要少说话,少管闲事,自己逍遥就行。《灵乌赋》为范所作的同名答文)中强调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更是彰显了古代士大夫为民请命的凛然大节(即现今所谓的“知识分子的良知”)。
范仲淹此言颇类似于美国开国前期争自由的名言“不自由,毋宁死”(原文是 Patrick Henry 在西元1775年的“给我自由,否则给我死”- 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但比他早讲了七百四十年。
折叠
本文链接:http://www.vanbs.com/v-39-25757.html成语故事:断齑画粥
相关文章:
漫画的启示08-26
童年趣事五年级作文07-23
把琵琶行改写成作文07-23
2024年辽宁执业药师考试证书查询及下载入口(已开通)01-12
美容美体,大学应该学什么专业10-24
正德职业技术学院学费贵吗 大概招生多少人07-31
四年级日记200字10-22
自动化科技广告语07-25
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工作计划02-19
地铁顶岗实习总结10-14
付款委托书个人09-27
商业计划书07-16
初中教育实习心得体会11-28
新生入学新闻稿10-26
《边城》读书心得10-05
读飞鸟集写读书心得08-16